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城市化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图解(人教版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
功能分区
城 市
地 租
内
水 商业 平
部
空
住宅
间
结
构
商业区 住宅区
空间结构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表现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方式
商业用地、住宅用地(最广泛)、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绿化用地……
特点
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界线
某一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的河流上游、上
风向 靠近风景区、绿化区 2. 低级住宅区 城区内部 靠近工业区
面状
从事工业生产活动,为生产、生活提 供工业产品
交通便利 协作条件好 考虑环境条件 地价与地价与付租水平相适应 1.污染较大的工业 城区外缘 河流下游 主导风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 与住宅区间建设绿化隔离带 沿交通线路布局 2.对环境要求高的工业 城区外缘 河流上游 主导风上风向(最大风频上风向) 沿交通线路布局
工业集聚阶段 成本升高、环境恶化
工厂外迁 工业用地被改造为商业、其它用地
城市等级
不
同 等 级
城 市 等 级
城
决
市
定
的 服 务
城 市 服 务
功
功
能
能
服务功能 等级体系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衡量标准 划分类型
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超大城市:>1000万 特大城市:500-1000万 大城市:100-500万 中等城市:50-100万
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越大功能分区越明显
功能区 对比项
主要功能
区位需求
商业区
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 场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3 城市化(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 城市化(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 城市化(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 城市化(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2。
3 城市化(2)。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3.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 经济因素:工业化和商业化
- 社会因素:教育水平、婚姻家庭观念
- 政治因素: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4. 城市化的影响
- 正面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文化交流促进
- 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资源紧张
5. 城市化的不同类型和阶段
知识点梳理
1. 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活动繁荣、文化多样性的地区,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结构。
- 城市的特征:城市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复杂的经济结构、丰富的文化活动、明确的功能分区、高度的组织和管理等特征。
2. 城市化的概念与进程
-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
2. 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进行城市问题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城市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城市化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于学生的提问和观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和效果。
简短介绍城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城市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城市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城市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城市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的特性和重要性。
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导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第一课时)以深圳为例班级:小组:姓名:【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与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学习目标】1.结合区域资料,理解城镇化的含义和标志。
2.通过案例和资料,综合分析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的特点和差异。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思考城市中新市民的来源、城市的发展与变化,感受青龙县城城镇化的过程。
【认知内化】材料1:1979年3月5日设市以前,深圳叫做宝安县,总人口约30万,是一个以基塘农业为特色的农业县,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民生活穷困。
材料2:2022年,深圳市常住人口达1768.1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87.68亿元,已成为中国超大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来自于深圳市统计局网站)材料3:深圳街区发展变化图1.什么是城镇化?2.城镇化的标志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活动探究】活动探究一: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材料1:深圳市地区生产业结构的变化(右图)材料2:2022年12月,深汕特别合作区在赤石镇新里村实现了水稻从育秧、插秧到收割的全过程机械化,这大大提高了当地粮食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品质,节约了农业种植成本,科学推进农药、肥力减量化亦取得成效,深汕农业现代化探索示范迈出极具意义的一步。
根据上述材料探讨:1.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关系?活动探究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以中国为例)材料1:深圳的城镇化过程是中国城镇化过程的一个缩影,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右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率数据。
3.结合材料并利用1978年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曲线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材料2: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已超过60%,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但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不到50%。
高中地理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高中地理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1.1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 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课标分解及解读】行为条件:“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行为动词:“说明”;认知内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本标准要求的知识认知水平属于理解水平;技能认知水平属于迁移水平。
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前一节学习了城市功能分区的内部地域结构,这一节势必要对城市外部的地域结构,即一个区域内的城市体系,加以论述。
即从内部和外部、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研究城市的地域结构。
所以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中心地理论应当加以介绍,对理论要求较低,重点是一种思想方法,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机会。
【教材分析】本章《城市与城市化》内部逻辑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城市个体、城市群体、和城市化。
本节是在学习城市个体,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区域中城市群体,即城市体系的研究,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区域中城市群体之间的空间分布规律。
为进一步学习城市化进程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具有内在逻辑性,即首先介绍城市有不同等级及划分标准,接着论述了什么是城市的服务范围,通过一个活动并结合表2.1和图2.11,得出不同等级的城市有不同的服务范围,接着结合案例进一步论述形成高等级城市的条件。
第二部分先对区域城市体系加以介绍,结合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得出城市等级体系与空间分布的关系,进而分析出城市空间分布的不同会影响到各自服务范围的空间分布。
即不同等级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本节教材的编写中除“阅读”和“活动”两个栏目外,每一节还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增加了“案例”“读图思考”两个栏目,一方面这些栏目的设计优化了教材结构,另一方面栏目内容力求联系社会实际,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知识结构】【学情分析】1. 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通过对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学习,加上对自身所生活的城市进行对比联想,对城市所具有的特征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产生了对城市之间关系的学习愿望。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如建筑风格、空间布局、生态环境等,并分析这些影响背后的原因。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工具,结合地域文化特点,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和模拟。他们能够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在规划中的融入,提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划方案。
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他们能够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提出针对地域文化保护和弘扬的可行性建议。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城乡景观图片、规划案例册。
软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教学课件、专题研究资料。
2.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教室互动白板。
3. 信息化资源:电子教材、在线地图服务、数字化教学视频。
4. 教学手段:
b. 对于短文和规划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和规划能力。
(2)实践作业:
c. 对学生的考察报告进行批改,关注学生对实地景观的观察和分析是否准确、深入,以及报告的结构和文字表达能力。
d. 针对学生的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遇到的挑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人地关系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通过深入探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旨在使学生能够:一是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环境塑造的重要性,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城乡建设的和谐共生;二是发展综合思维能力,能够综合分析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因素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三是提升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研究、实地考察和模拟规划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素养目标的实现,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实际行动力。
高中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名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城市化> 教学分析一、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析知识与技能1、课程总体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新课标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3、《城市化》的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教学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内容在人文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二主要介绍的是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人口迁移、城市化、工农业生产和地域联系等,而城市化这部分内容正是承接上一单元人口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又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本课内容对学生的价值(1)就目前来说,对其认识社会有帮助。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现实,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地理所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是很实用的一门学科,增强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2)就学生的未来而言,意义更加深远。
城市化是伴随社会进步不断发展的,也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社会未来的发展,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良好地理素质,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3、本课内容的教学价值城市化的内容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典型的规律,依据前西德教育专家克拉夫基的“范畴教育理论”: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具有“范例性的,适合在教学中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
四、教材及其使用1、中图版教材内容编排上分三部分:学生探索——中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城市化的内涵正文内容——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案例研究——中国的城市郊区化2、教材的使用:依托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适当取舍与拓展五、学情分析(1)以课标为准。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一、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 城市范围 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的过程。 2.驱动力 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表示,反映 了 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4.意义:带来了 聚落形态及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 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 服饰、居民心理、 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建筑。
(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3.中国文化与人口发展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 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变 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人口观念被现代的人口观念取代。(见下表)
(4)D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 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 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4)下列属于我国目前城市化过程表现的是( ) A.特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 B.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 C.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D.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解析】 本题借助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图来考查我国 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我国是一个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明显地表现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2)我国的 城市发展地区间不平衡,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3)读图 时注意三个时间段,注意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数量的变化比较。 【答案】 (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化进 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 (3)东部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集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城镇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镇土地利用类型与城镇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镇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镇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镇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2.城镇主要的功能分区及其分布特点。
3.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教学难点:城镇主要功能区的区位要求及成因分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小麦进城》主题曲。
新课导入:城镇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更是人们生活向往的地方,《小麦进城》讲述了农村女人小麦在北京近三十年的奋斗史,最终通过诚实劳动过上了幸福生活。
我们大家生活在现代化的城镇之中,请大家先谈谈自己对城镇的了解和认识。
承转: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镇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集聚,人地关系和用地也趋于紧张,在乡村和城镇内部的土地都是如何利用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看个究竟吧。
(板书)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乡村的土地利用导学与自主探究: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投影的图片(图2.3浙江兰溪诸葛村的村落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分析相关问题。
问题设置:乡村的土地利用是怎么样的?它是如何形成与变化的?总结归纳: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2.2 城镇化-教案
城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镇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意义,了解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城镇化进程,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4.解释城镇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镇化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5.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讨论法。
2.案例教学法。
3.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镇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为国家富强而学习。
【教学重点】1.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应解决措施。
3.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城镇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对比下面两图(图2.11),你会发现,尽管才经过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分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城镇不断涌现,城镇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城镇规模持续扩大。
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新课学习】一、城镇化的意义什么是城镇化?(通过图分析城镇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城镇化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2.11中哪些城镇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镇。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结果)2.城镇化标志(1)城镇人口增加(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读图2.12,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 2..3城市化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一、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标重在对资料的分析,此处的资料除了包括文字说明外,还包括课文中提供的插图,我认为对后者的分析更为重要。
所以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读图分析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可以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通过插图上的景观变化来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通过读图分析,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也就掌握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的插图主要有两种:一是抽象的变化示意图——曲线图,它反映的是事物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读这类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在这节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纵坐标虽然表示的都是“城市人口比重”,但数值不同<这点最好由学生读出来)。
二是景观图,通过对这类图的分析来解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5tTcbIRTW3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2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什么是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课时:城市化对城市的影响。
5tTcbIRTW3三、学生分析学生对城市化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因为它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地理,所以教学要尽可能从我们生活的周边入手;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他们对城市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往往是表象的、片面的,本节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更加理性、深入去分析有关城市化的问题;发达国家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是目前中国城市化案例中所欠缺的,学生难以理解,成为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中统计图表较多,学生对统计图表往往缺乏正确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中需加以引导。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2节城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A.Ⅰ
B.Ⅰ和Ⅱ
C.Ⅱ后期和Ⅲ
D.只有Ⅲ
[解析] 第(1)题,图甲反映的现象是逆城镇化。逆城镇化表现为中 心城市人口迁往郊区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其 原因主要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城乡 间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第(2) 题,逆城镇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向郊区 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迁移,此阶段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变慢,处在 后期阶段,即Ⅱ后期和Ⅲ阶段。
归纳拓展 1.内涵
2.标志
注意: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 例。
3.动力机制
方法技巧:
典例剖析
例题1 下图为某城市20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1)从图中可直观看出的城市发展现象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该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B.城市道路建设受到限制 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D.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变缓
2.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及再城镇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人口、产业由
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乡村转
人口继续迁往
及郊区农业人
表 向城市,农村
小城镇和乡村,
口转化为非农
人口迁回市区
现 地域转化为城
大城市人口出
业人口,市中
镇地域
现负增长
心衰落,城镇
总人口增加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
特征
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 现了_中__高__级__住宅区和_低__级__住宅区
呈__点_状或_条__状分布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_聚__集__而成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_分__布__和__组__合__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
做城市地域结构。
2.形成因素:
布局区位
环境质量 配套公 共设施
中高级住宅区
高收入阶层
面积大,质量高, 有些是独立庭院
城市的外缘,文化区、 风景区附近
优美
齐全(如学校、医院、 商店和绿地等)
低级住宅区 低收入阶层 面积狭小,质量低, 拥挤、密集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较差
不齐全
【典例示范】 (2020·天津等级考)如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 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
1
必修2(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图中所显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有_商__业__用__地__、政府机关用地、_工__业__用__地__、住宅用 地、交通用地。 除以上的土地利用类型外,还有_休__憩__及__绿__化__用__地__、农业用地等。
阴影部分的交通及其地租 状况
答
等间距是500;距市中心越近,交通通 交通通达度较好,地价较
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河北省邯郸市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2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自主预习】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对城乡生活影响:在农村,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着传统的 和 方式,农村青年向往都市的繁华。
的现代化、 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迅速缩小。
2.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3. 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农村转变为 城市 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用地 居民就业方式 第一产业 景观特征 乡村景观人口农业人口中,分散经济开放程度 低 信息 交通 欠发达文化 观念 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低二、城市环境问题1、原因: 密集,长期高强度的 ,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
2、问题表现:交通 ,环境质量 ,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 ,就业 ,社会自然环境 城市化的影响 评价地形 改变原先的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 改变 原有性质, 产生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市水文 破坏了原有的每逢暴雨,排水不畅,极易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变臭 生态干扰和破坏原了所在地区 的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系统不太安定。
3、影响: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或迁移的过程,是城市化进程由发展到的一个新阶段,这一迁移过程称为。
又将其称为阶段。
【练习】1.对大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煤烟、粉尘B.工业废水C.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D.酸雨2.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B.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C.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D.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3.改善地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①强制性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②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③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④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A.抑制私人出租车B.优先发展公交车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D.减少就业压力材料一: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组织1997年年会发布的《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的研究报告中称:“从1995年到2020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材料二:2001年7月13日,对亿万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
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2节 城市化教案 中图版必修2-中图版高中必修2地理教案
第二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知道城市化的含义、标志、主要动力及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2.理解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重点)3.掌握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表现及地区差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重难点)一、城市化的概念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的内涵与主要标志内涵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数量加大;每个城镇规模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3.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特别提醒]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1.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城市化先于工业化,且工业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变化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其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倒流的现象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误区警示]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1)世界上最著名的六大城市带(2)共同特征⎩⎪⎨⎪⎧自然条件:中纬度平原地带政治经济:都是国家或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空间分布:大多呈带状延伸扩展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 第三节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世界城市化进程。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判断1.城市化仅能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 × ) 2.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一定提高。
( ×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阶段 图示 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初期阶段 A 较低 发展较慢发展中 国家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C 高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思考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为什么?答案 否。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市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的城市化 (1)影响:改善环境。
(2)例证合理城市化——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3.过快的城市化(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地理课件 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第二节 城镇化 课件(51张PPT)
问题
表现
成因
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 、 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 污染物 超出一 垃圾污染、噪声污染 定的限度
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城市人口规模和 人口密度 不断增加, 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 规划 和管理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差异
2022
第二节 城镇化
第二章
地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城镇化的意义
课标定位
2.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时空差异
3.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素养阐释 1.结合资料,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能够根据相关材料说明城镇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人地协 调观 3.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 用
结合材料探究: 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有哪些? 提示: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相对滞后; 停车场紧张等。
[归纳提升]
城镇化的不利影响及表现形式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 量下降 城镇交 通问题 城镇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 题 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相对滞 后;停车场紧张等
[归纳提升]
城镇化的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项目 意义
原因
经济 发展
促进区域经 济增长
①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②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会 拉动内需
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 天然气等设施集中,提高了土地、水等资源的利 用效率
江苏省江阴市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课课练 新人教版必修2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
读图9完成1~2题。
1.图9信息显示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2级B.3级 C.4级D.5级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等级低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3.右图为某三个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示意图,读图判断( )A.图中城市①等级最高,②等级最低B.城市①所在地区人口环境容量最大C.图中城市③比②等级更高D.城市②服务种类最齐全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变化图”,回答第4题。
4.从我国城市等级体系图中可以看出()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 B. 等级越高的城市,服务范围越小C. 职能越低的城市,数目越少D. 城市数目越少,该等级的城市相互间距离越短读图,完成第5题。
5.下列有关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吉林市的服务范围较长春市小 B.农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四平市多C.长春市与松原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D.桦甸市和四平市城市服务功能相同下表为“四聚落服务职能情况表”,表中“√”表示聚落具有的职务职能。
据此完成第6题类型甲聚落乙聚落丙聚落丁聚落零售日用品√√√√中级消费品√√√高档消费品√√特殊定做商品√学校小学√√√√中学√√√地方性大学√√重点大学√6.等级最高的聚落是()A.甲 B. 乙 C. 丙 D. 丁7.读某地级市(如:无锡市)和县级市(如:江阴市)服务范围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为地级市的是,判断依据是;为县级市的是,判断依据是。
(2)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在城市的服务范围之内,他们之间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3)在我国,A类城市数目,B类城市数目(多或少)。
8.读“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八市。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今日上步——华强北商业中心 华强北商业中心 今日上步
标志一: 标志一 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
上步区平整土地(1982) 上步区平整土地
上步第一座高楼—电子大厦 上步第一座高楼 电子大厦(1983) 电子大厦 )
背景资料——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背景资料 年份 1980年 1996年 2004年 城市面积 KM2 3.8 101 551.0 城市人口 数量(万) 数量 万 1.0 160.3 597.5 总人口 (万) 万 33.3 482.9 800.8
率先在中国进 行改革开放的深 圳市, 圳市,又将率先 迈出历史性的一 新年伊始, 步。新年伊始, 深圳市宣告: 深圳市宣告: 2004,深圳要全 , 面城市化, 面城市化,做全 国第一个没有农 村的城市! 村的城市!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推动城市化发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展的因素。 展的因素。 •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进程、特点及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 异及特点。 异及特点。 •
1 、按照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 阶段, 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 加速(中期 加速 中期) 中期 阶段。 阶段。
30
20
2,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城市 10 , 化水平 低 , 发展速度快 , 但由于城市化水平略高于经济 环境、 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带来了 环境、 , 人口、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就业、 人口、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就业、社会秩序等 问题。 问题。
19世纪 ——20世纪 ——20世纪下半叶——1985年以来 世纪 世纪下半叶 世纪 年以来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组互助合作完成任务,培养 团队合作意识。
展
组织学生分组或个人展示探究成果、个 人观点。
起立,利用黑板等工具,分组或个人展示探究成果。
全班学生共同分享学 习成 果并发言做点评,并帮助学生分析答题要点,补充归纳答题方法
导
播放视频[来自星星的你]片头,让学生观察影片中景观的变迁,从而直观感受城市化的过程。
联系生活感知
运用实例引入复习主题
思
巡视学生 ,观察学生速度停留问题留心在评讲环节做好铺垫。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本,按导学提纲的要求思考知识点。
通过独立阅读、思考,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议
指导学生按导学提纲要求展开小组讨论
学生分析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及表现、标志。
2.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利用图表来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掌握基本的读图技巧。
2.通过城市化的阶段图,分析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3.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预测家乡城市化的发展动态。
重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难 点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备注)
根据老师讲评,整理完善导学提纲。
厘 清知识线索,升华重点,突破难点。
检
课 堂检测
积极思考强化所学
检验、巩固、完善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2.3城市化
教案
课程标准描述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试大纲描述
考察内容:城市化的进程;城市 化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是第2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