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热力作用专题1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大气的热力作用优秀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大气的热力作用优秀课件

削弱作用
大气的削弱作用:反射、吸收、散 射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保海温拔度温越越高高, 作用
(温室效应)
大地暖 大气
对流层 ↑↓ ↑↓
平流层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大气大的气热的力热作力用作优用秀(pp共t课22件张PPT)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 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14时)左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大气大的气热的力热作力用作优用秀(pp共t课22件张PPT)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C D 成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低压
高压
先有空气垂直运动,再有高低压,最后有空气水平运动
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冷却下沉
受热上升
冷 高压
A
热 低压
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大气大的气热的力热作力用作优用秀(pp共t课22件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大气大的气热的力热作力用作优用秀(pp共t课22件张PPT)
形成过程
1 4
太阳辐射 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②大气运动的根本地原区因间是冷什热么差?异 ③大气水平运动的空直气接的原垂因直是运什动么?
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太阳辐射 冷热不均 气压差异
热 力 环 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大气大的气热的力热作力用作优用秀(pp共t课22件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大气大的气热的力热作力用作优用秀(pp共t课22件张PPT)
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2、温压关系: 冷高压、热低压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一、热力作用原理简介大气的热力作用是指空气在地球表面或空中运动时所具有的温度差异引起的现象。

这种热力作用是地球上大气环流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涉及气象学、地理学、能源等多个领域,其影响和作用非常广泛。

二、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1. 大气环流系统•热力作用原理对大气环流系统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受到的角度和强度不同,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差异巨大。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则下沉。

这种温度差异引起的空气运动形成了大气环流系统,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2. 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是一种利用热力作用原理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当地面受到阳光的加热,空气就会膨胀,变得比较轻,而冷空气则比较密集。

这样的温度差异和空气的密度差异会产生气流,形成风。

风能通过风力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因此,风力发电是利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得以实现的。

3. 气象预测•大气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

利用热力作用原理,可以对气象进行预测。

当冷空气和热空气发生较大的温度差异时,就会形成气象现象,如台风、暴雨等。

通过观察大气的热力变化,气象学家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趋势,提供给人们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4.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地球上的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导致的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地球上的长波辐射,使得热量在大气层中停留,增加了地球的整体温度。

这也是热力作用原理在地球气候变化中的应用之一。

5. 地质勘探•热力作用原理在地质勘探中也有应用。

地球表面的地热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和地球内部的热能释放。

由于地壳中地下水和岩石的热化学作用,使得地下的温度差异较大。

通过观测地下温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地下的地热资源分布情况,为地热能的开发提供依据。

6. 空调制冷•空调制冷是利用热力作用原理实现的技术之一。

大气的热力作用--保温效应

大气的热力作用--保温效应

短 波 辐 射
长 波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面 吸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射向地面 地面
地面增温
1、“太阳暖大地” 3、“大气还大地” 2、“大地暖大气”
大气的热力作用的意义:
削弱作用 降低了 白天的最高气温 保温作用 提高了 夜间的最低气温
Hale Waihona Puke 昼 夜 温差小有利于生物 生存和发展
3.大气返大地 太阳辐射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 地面辐射 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 大气辐射 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 大气上界 辐射。这样大气逆辐射把 大气的削弱作用 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 水汽 二氧化碳 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 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 温作用。 地面升温
大气的温室效应
太 阳 辐 射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前面的思考题: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
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 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 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 霜冻)
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作用
2.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2 大气的温室效应
补充知识: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 要温度在绝对温度O度以 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 刻不停地向外传送能量, 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 辐射。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 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 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一、大气的温室效应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阅读页去广告
而波长较短的蓝色、
紫色光越(少)。
为什么?
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光线经过的大气 的路程越 长 ,被大气 吸收、反射、散射 而削弱的太阳辐射越 多 ,而且波长较
短的蓝色光更多地被散射掉,剩下较多
波长较长的红色、黄色光照在近地面的
云层上。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试从大气的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Q:800049878
路漫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
紫 外 区
可 见 光 区
红 外 区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解释下列现象:①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 会太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
的反射作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
射作用强。
②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 的夜里?

高二地理考点复习必修一

高二地理考点复习必修一

高二地理考点复习必修一(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地理考点复习必修一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P1 P2 P3
B
P1 P2 P3
结论1:同一垂直位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学以致用
结论2:气压高等压面向高处突,气压低等压面向低处突”高高低低”
结论3: 同一水平面上, 气流始终由高压流向低压
结论4:此处的高压与低压都是与同一水平面相比而言
结论5:同一近水地平面面,上,气温高形成低压,气温低形成高压
之间的气流方向是( )(甲→ 乙或乙→甲);甲乙两地的天气 分别是:甲(阴天)乙(晴天)
海洋
(2)若该图表示的是近地面的等温
线,则甲乙两地昼夜温差较大的
是(甲);若甲乙两地地球自转
线速度相同,则甲乙之间的风向

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等压面
陆地
a b c d 乙
例3.下图阴影 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若此时反
注: 1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
2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
3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例1、下图表示海陆之间近地面的等压面的高度分情况,则此时是 ( )(夏季、冬季);甲海域现在的盐度( )(较大或较小)
例2、下图为北半球某一等值线的 垂直高度分布情况示意图
(1)、若表示的是等压线则甲乙

D
A.该地区近地面为一低压槽
B.B近地面形成一个冷锋天气
C.A 近地面风向为西北风
D.此时C处近地面伴随着一次降水过程
高压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高压
C
高压 西
高压 东
返回
例5.右图为等高线分布图,2008年10月8 日,我校(28°N,120°E)一地理兴趣小 组用立杆测影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图 示区域内A处有一学校,此时该校操场的 国旗飘向什么方向(不考虑大气环流及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完整版)大气的热力作用练习题

(完整版)大气的热力作用练习题

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解析】晴天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温度低,水汽极易凝结,在气温高于0 ℃时成为露。

【答案】 D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3、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人造烟幕可降低大气清洁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提高地面的温度。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提取信息】①燃烧湿草产生大量浓烟;②防御寒潮。

【思路整理】浓烟降低大气清洁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防御寒潮。

【答案】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潮造成的损失。

4、为什么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昼夜温差小?白天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时低。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所以温度比较高。

5、利用温室效应,发展反季节果蔬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3)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4)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升温慢 降温也慢
陆地
海洋
60°N
30°S
60°S
一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Hale Waihona Puke 30°N30°S60°S
七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低压 一月 副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低压 60N
大 西 洋
亚欧大陆
太 平 洋
副 亚洲(印度)低压带 热 带 高 气 压
七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南半球--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南纬 30度以南的地区
北半球--断裂成块状分布,特别是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被分裂为一个个范围很 大的低压区和高压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北半球--陆地面积显著增大, 而且海陆相间分布
比较水和砂土的比热大小,说说海陆热力性 质的差异会对大气环流产生什么影响? 升温快 降温也快
三、气压带和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分布
赤道附近
成因
热力 原因 动力 原因 动力 原因 热力 原因
气 流
上 升 下 沉 上 升 下 沉
对气候影 响
湿热 干热 温湿
南北纬30度附 副热带高气压带 近 南北纬60度附 副极地低气压带 近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附近
冷干
风向
风带 分布 对气候 北半 南半 影响 球 球 干热
低纬信风 副极地低压与极地 东北 东南 带 高压之间 风 风 中纬西风 副热带高压与副极 西南 西北 带 地低压之间 风 风 极地东风 赤道低压与副热带 东北 东南 带 高压之间 风 风
温湿
冷干
60°N
30°S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逆辐射。阅读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分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作用。 大气对地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 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 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活学活用 阅读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原理,解释夜晚月球表面温度可以达到-183℃的原因。
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没有大气对月面的保温作用, 温度下降速度很快,可达-183℃。
归纳总结:
一、太阳暖大地: 削弱作用:吸收、反射
大气反射 二、大地暖大气: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云层、较大颗粒)三、大气还大地: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 CO2、H20
O3 CO2、H20Leabharlann 吸收感谢您的聆听!
地面吸收
月球: 白天热到127℃
夜晚冷到-183℃
大气的热力作用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通过与月球的对比,分析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探究一:大气的削弱作用
一、太阳暖大地:削弱作用:吸收、反射 二、大地暖大气: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阅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表面的热量来自哪里? 太阳辐射 2、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有何不同? 大气吸收少量的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大量的地面辐射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会对地球
产生哪些影响。
削弱了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白天温度不会很高。
归纳总结:
一、太阳暖大地: 削弱作用:吸收、反射
大气反射 二、大地暖大气: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云层、较大颗粒)
大气吸收 CO2、H20
O3 CO2、H20

大气环境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环境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例如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旳地方并不是在纬度位置最低 旳南方地域,而是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域。因为青藏高 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西北地域气候干旱、 多晴天,太阳辐射强。东部和南部地域多阴雨天气,大 气对太阳辐射旳减弱作用强。
思索
1、拉萨有“日光城”之称,为何其 昼夜温差大? 2、赤道地域为何昼夜温差小??
思索: 太阳辐射旳波长范围
1.太阳辐射根据波长共分为哪几种波段?
2.太阳辐射最强部分旳波长集中在哪个光区?
可见光 0.4 紫 蓝 青 绿 黄 橙 红 0.76
1.吸收作用
大气上界
1、从臭氧、二氧 化碳和水汽旳吸收 作用,可知大气吸 收具有什么特征?
选择性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2、为何大气直接
吸收旳太阳辐射能 量是极少旳?
旳距离和太阳高度不同 D.西北地域旳光照资源丰富,但热量不丰富——主要是
海拔较高
课后作业
大气对太阳辐射旳减弱 作用体现在哪 些方面?
下垫面原因




84-95
29-35
20
22-32
26
10-15
14
50 7(平均) 2(赤道)
地面性质 沙土 黏土 浅色土深色土草地 耕地 新雪 冰 海洋 海洋
不同性质地面旳反射率
一般规律:颜色越浅旳物体,其反射就越强、 吸收就越弱;颜色越深旳物体,其反射就越弱、 吸收就越强。陆地表面旳反射率高于海洋。
2.有关平流层旳论述,正确旳是( B )
A、平流层上冷下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B、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 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种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旳关系最为亲密
3.有时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忽然中断,这可能是( C )

大气热力作用

大气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大气中的水汽、氧、臭氧、二氧化碳和固体杂质对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而其他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

不同成分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波长范围也不同,所以通常称为选择性吸收。

水汽太阳辐射的吸收主要红外线部分,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是变化的,所以它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有个变化幅度。

大气中氧(O2)的含量虽然很大,但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不强,主要吸收紫外线辐射。

大气中臭氧(O3)含量虽少,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

由于臭氧的吸收作用,紫外线辐射不能到达地面,这就保护了地球上生物不受强紫外线辐射之害。

臭氧对太阳辐射中最强的部分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因此,臭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很显著的,它对平流层的增温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CO2)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弱,仅对红外线附近的辐射有一定的吸收能力,所以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

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尘埃等杂质也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其影响大小主要取决于水滴、尘埃等杂质在大气中的含量。

例如在大城市上空或出现沙暴等天气时,它们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才比较显著。

在对流层里,对太阳辐射起吸收作用的成分主要是水汽、杂质和二氧化碳;在平流层里主要是臭氧;高层大气里主要是氧。

通过大气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的部分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对可见光影响不大。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去,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

反射能力的大小通常用反射率来表示。

照射到某物体上的太阳辐射总量为100,其反射出去的能量占百分之几,即为该物体的反射率。

一般情况下,云的反射率平均为50%~55%。

高而薄的云反射率小,约为20%~25%;低而厚的云反射率大,在70%左右,最大可达90%。

赤道地区由于云量大,反射率高,明显地影响着地表对太阳辐射的接收。

2024年新高考版地理专题三第一讲大气的热力作用与水平运动讲解部分

2024年新高考版地理专题三第一讲大气的热力作用与水平运动讲解部分

知能点三 常见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是两地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热量(温度)差异,自然界常 见的热力环流有以下几种。 1.海陆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在,盛行风较弱时表现更明显,类似的 还有湖陆风等。 2.山谷风
3.城郊风:“城市热岛”的形成。
名师点睛: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一般把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建在城市风下沉 距离之外。
4.风力的判读方法 1)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力大小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 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下图,风力:A>B>C>D。
2)影响风力大小的其他因素
影响因素 距风源地远近 摩擦力大小 植被多少 特殊地形
常用语句 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地面平坦开阔,摩擦力小,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 冬季植被少,对风的阻挡作用弱,风力大 山谷口有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 与盛行风向一致,风力大
暖空气运动到冷地面上时,暖空气下层降温快,上 层降温慢,形成逆温
锋面系统中,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易在冷暖 气团的过渡地带形成逆温
山谷中,夜间山坡冷空气下沉,谷地原有暖空气被 抬升,出现温度倒置
4.逆温的影响 出现逆温时,空气对流运动会减弱,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但不利于近地 面污染物扩散,加重大气污染;并易产生大雾天气而影响交通安全。
知识点二 大气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地面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 接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面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使 得大气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产生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为大气 逆辐射,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 用。 名师点睛: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意义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以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 面气温不太高;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能使地表降温较少,从而缩小了气温 的日较差。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1. 简介大气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2.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大气的热力作用是指大气的能量分配和传递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2.1. 太阳辐射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源,太阳辐射通过空气层进入地球大气。

其中,短波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和紫外线,长波辐射主要是红外线。

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从而形成了气温差异,进而影响了大气的热力循环。

2.2. 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大气的一种重要的能量传递方式,通过辐射可以传递热量。

大气的热辐射主要包括红外辐射和长波辐射。

这种传热方式在大气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影响着气候和天气的变化。

2.3.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大气中重要的传热方式,通过气体的对流运动传递热量。

对流传热的过程中,热量通过气体的上升和下沉形成对流圈循环。

这种传热方式在大气中形成了风系和气压系统,对气候和天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4. 蒸发和凝结大气中的水蒸气是大气热力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蒸发和凝结是水的相变过程,通过这种相变反应,大气中的水分可以转化为蒸汽或水滴。

这种过程在地球的水循环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也影响着大气的温度和湿度。

3. 大气热力作用的应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下面主要介绍其中几个方面:3.1. 气象预报大气的热力作用是气象预报的基础。

通过对大气的热力循环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和气候趋势。

气象预报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3.2. 空调技术大气的热力特性对空调技术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了解大气的温度、湿度等特征,可以设计出更加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

合理利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可以创造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3.3. 太阳能利用太阳辐射是地球上重要的能量来源,利用太阳能可以得到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利用大气的热力特性,可以设计出高效的太阳能利用系统,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的讲解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的讲解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的讲解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是指大气层对地表的热量传递和影响的过程。

首先,大气层中的太阳辐射会通过辐射传输到地表。

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后会转化为热能,使地表温度升高。

其次,地表升温后,会向周围环境辐射热能,同时也通过热传导和对流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层。

然后,大气层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密度减小,产生上升运动,形成热对流。

热对流会使得热量从地表传递到大气层,并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会逐渐扩散到大气层的上层。

接着,大气层中的水汽也会受热蒸发成水蒸气。

水蒸气上升到较高的高度时,会冷却凝结成云,释放出潜热。

潜热的释放会进一步加热大气层,使得大气层温度升高。

最后,大气层中的温暖空气和湿空气会随着风的作用向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移动,形成大气环流。

这种环流会不断地将热量从较高温度的地区转移到较低温度的地区,从而达到热平衡。

综上所述,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是通过太阳辐射、热传导、对流、蒸发和大气环
流等过程,实现了地表热量向大气层的传递和分布,从而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和天气。

大气的热力作用培训资料

大气的热力作用培训资料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大 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以及 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进行保温。
大气环流
气候类型与特点
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 致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产生有规律的大规模 运动,即大气环流。
不同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导致世 界各地气候类型多样,如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等。
大气结构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大 气层,各层温度和密度等物理性 质存在显著差异。
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
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 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 广泛,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 等。
地球辐射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也会向外发射电磁 波,称为地球辐射。地球辐射的波长 主要集中在红外波段。
探空气球观测
利用探空气球携带探空仪 升空,测量不同高度上的 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 要素。
飞机观测
通过飞机搭载气象仪器进 行高空大气温度、湿度、 风等要素的观测。
卫星遥感技术在观测中应用
气象卫星观测
利用气象卫星搭载的红外、微波等遥感 仪器,获取全球范围内的大气温度、湿 度、云量等信息。
VS
卫星导航定位观测
拓展延伸:跨学科领域合作可能性探讨
大气科学与环境科学的合作
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转化和归宿, 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科学与地理学的合作
探讨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 地理环境的影响,为区域可持续发展 提供决策支持。
大气科学与生物学的合作
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 及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反馈机制。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交流环节
知识理解与应用
通过培训,学员们对大气的热力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高中地理 第二章大气大气的热力作用课件 新人教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大气大气的热力作用课件 新人教必修1
不同纬度因太阳高度不同而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二)大气的温室效应
在北方,深秋的时候,为了预防霜冻,人们 多采用燃烧烟雾来解决,这是为什么呢?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就越短; 反之越长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水汽、二氧化碳
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75%-95%)
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 大气的热力作用
交通红绿灯
雨后天空
太阳表面温度:6000 K 即:6000-273=5727℃
卢特沙漠(伊朗) 71 ℃ 世界最高温之地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能量传播的方式: 辐射 对流 热传导
太阳辐射的方式——紫外线(波长短) 水汽、CO2——红外线(波长长)

2.反射作用——无选择性
• 云层和较大的尘埃
夏天,多云的白天和晴天相比, 气温哪个高? 为什么???
3.散射作用——有选择性
解决问题: 红绿灯? 雨后天空?
蓝、紫光波长短容易散射 红、绿光波长长,穿透力强,不容易散射
看图分 析原因
早上和中午的温度相比, 哪时比较高??
总结:
①太阳高度不同: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 辐射能不同 ②太阳高度不同:阳光经历的大气路程 不同,削弱程度不同
• 温室效应把地球平均温度提高到了15℃, 从而适宜地球生物的生存。
全球的热量平衡
1.自然的平衡:收支平衡(地面和大气)
2.人为的不平衡:人类活动的影响
谢谢!
大气增温
放出红外线长波
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大部分射向地面
大气逆辐射 弥补地面热量损失,起保温作用
大气反射
太阳 辐 射
到 达 地 大气吸收和散射 面 的 太 阳 辐 射

2.1.0大气的热力作用

2.1.0大气的热力作用
2.1.1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太阳 源源不断 地以电磁 波的形式 向宇宙空 间不断释 放能量的 过程称为 太阳辐射。
与本章有关的物理原理 1、物体温度越高,辐射最强部分波长越短,反 之越长。 引申:太阳温度很高,紫外线很强,为短波辐射; 地面温度较低,红外线为主,为长波辐射; 大气类同地面,以红外线为主,为长波辐射。 2、不同物质对不同波长的辐射产生作用。 引申:臭氧吸收紫外线短波辐射;二氧化碳和水 汽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
电 离 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平流层
臭氧层
平流层中臭氧多 对流层中水汽和 二氧化碳多。天 气复杂且多变,
对流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Biblioteka 太阳 辐射 大气反射 散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大气逆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地面增温 A“太阳暖大地”
地面 地面 C“大气还大地” B“大地暖大气”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短波辐射使地面吸收能量而增温;
2.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吸收能量而增温;
地面是大气对流层的主要热源。 3.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反还 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思考: 1、没有大气层地球的表面温度会是 什么状况? 2、二氧化碳增多为什么会产生温室 效应? 3、深秋晴朗夜晚的第二天早上为什么多 雾或霜冻? 4、晴天与雨天温差哪个大?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

有专家估计,到 21 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 2℃~5℃,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据此回答29—30 题。

1. 二氧化碳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2.如果全球气温持续这样的变化趋势,我国将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天山的雪线将下降B.鄱阳湖水面将上升C.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北移D.一月0℃等温线将南移2.我国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

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

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

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

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26-27题。

26.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D.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27.二伯家在麦田边点燃柴草的目的是A.增加大气中的凝结核,利于降水的形成B.增加烟雾,加强大气的反射作用C.增加大气中的CO2,加强大气的逆辐射 D.给大气加热,提高气温3.读图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1.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A.① B.② C.③ D.④4.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21.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 AB. BC. CD. D22.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A. 辐射A减弱B. B辐射增强C.C辐射增强 D. D辐射增强5.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上图表示。

读图完成下题。

深秋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A.增强①辐射B.增强②辐射C.增强④辐射D.增强③辐射6.下左图为福建省某地区2010年1月份部分时段天气实况资料,右图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关系图。

回答下题。

据左图,出现16日天气状况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 ①变小④变大B. ③变大④变小C. ①变大③变小D. ②变大③变小7.可能总辐射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读“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表1),回答12-13题。

表1纬度(°N)64 50 40 30 20 0可能总辐射(W/m2)有效总辐射(W/m2)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可能总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B.云量最多的地区是64°NC.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增加而迅速递减°N有效总辐射最大是因为太阳高度较大且降水较少13.下列地区有效总辐射量最高的是:A.青藏高原B.墨累—达令盆地C.西伯利亚地区D.刚果盆地年冬季,华北地区频繁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回答10~11题。

10.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11.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区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9.欧洲的日内瓦湖是优质葡萄的完美故乡,由于辽阔的湖面和群山围绕,这里有着宜人的局部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别适宜葡萄生长。

为了生产出更加优质的葡萄,有时候葡萄农还会特意在梯田表层铺上一层碎石。

农夫在梯田表层铺上一层碎石的主要作用是A.反射太阳光B.防风风力侵蚀C.增加昼夜温差D.防止水分蒸发10.能正确解释谚语“露重见晴天”的叙述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D.天气晴朗,水汽蒸发快11.下图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上图中A.b增强B.d增强 C.e增强D.c增强5.图中b的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北回归线附近是因为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比北回归线附近小 B.赤道上b经过大气路程比北回归线附近长C.赤道地区的云雨天气比北回归线附近多 D.赤道上的白昼时间比北回归线附近长12.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3题。

43.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44.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D.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45.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

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A.引起海平面下降B.腐蚀建筑物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D.皮肤癌患者增多13.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14.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境内有100多座火山,以“极圈火岛”之名著称,2011年的一次喷发,再次让冰岛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读图回答:28.冰岛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B.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D.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29.2011年5月,冰岛格里姆火山再次喷发后,欧洲航空业受火山灰的影响比北美大,其原因是:A.欧洲距离冰岛更近 B.欧洲受极地东风的影响C.欧洲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D.欧洲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30.火山灰云团可能使当地夜晚气温升高,其原理反映在下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A.① B.② C.③ D.④15.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3题。

2.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3.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16.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所示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

16.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17.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A.1月B.4月C.8月D.12月18.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洋流B.洋流、海陆分布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17.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未来一百年内全球气温和整体平均雨量有上升趋势,但纬度高低不同,各地的雨量变化趋势也不相同,完成9-10题。

9.根据纬度位置,下列地区降水最有可能显著增加的是A.西伯利亚地区 B.地中海沿岸地区 C.撒哈拉地区 D.澳大利亚西部10.以下措施有效减轻温室效应的是①积极开发新能源②加大石油开发力度③减少水稻种植面积④增加森林面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上海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为了验证地理原理设计以下实验流程图,据图1-3回答10-11题。

10.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述实验原理相同的是()11.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图所示过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较小图过境时会造成我国大面积的降温图反映了冬季风的成因图反映了台湾岛东部降水的主要成因19.读北京某月某日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A.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气温、地面辐射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D.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2.图示最有可能的月份是A.一月 B.五月C.七月 D.十月20.中卫市位于宁夏中部的干旱地带,老百姓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地里铺上沙砾石,种植糖分大、品质好的“压沙西瓜”,其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其他西瓜。

老百姓在地里铺上沙砾石种植西瓜,沙砾石最主要的作用是( )A.减少了沙尘暴的发生频率 B.增加了水分的蒸发量C.加大了瓜地的昼夜温差D.增加了该地区的降水量21.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A.冷锋 B.暖锋 C.台风 D.寒潮16.该地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差的日期是A.1~4日B.5~6日C.6~7日D.7~8日22.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回答3~4题:3.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A.作物品种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地形4.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A.天气严寒B.地面辐射强C.微风D.大气逆辐射强23.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

从图13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A.夏季大于冬季B.午后大于夜晚C.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D.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24.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3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