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热力作用》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记住大气受热的完整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和地表把热量传给大气这三个环节,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这两个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自选或给定的图表准确而完整地解释“大气的受热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运用这部分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进一步认识人地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大气受热过程,以及受热过程中的有关现象。
难点: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理解。
2、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升入高中不久,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加之本部分知识可以很好地解释学生日常生活中关注的一些现象,所以教师有技巧的设问,一定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由感知形成结论,由结论解释现象。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关于太阳辐射和对流层大气特点等的知识储备,也有了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训练,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但考虑到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现象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知,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归纳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地方法给予辅助,以地理图表为载体,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以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法、学法的选择
指导阅读法、读图分析法、质疑探究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板书设计
吸收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作用
保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六、教学过程
生活化导入:今天天气如何?如果晴天(阴天)你的感觉会怎样?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思考承转:地表吸收的热量来自哪里?太阳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提问:太阳辐射是如何使大气升温的呢?
小组活动:画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小组间点评)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为以下环节:首先穿过大气层,然后到达地表,再把热量传给大气。
自学填出导学案: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 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种表现形式的主要特点
1)吸收作用:具有__________特点,臭氧吸收__________,水汽、二氧化碳吸收__________。
2)反射作用:不具有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反射作用最强。影响因素:。
3)散射作用:大气中具有散射作用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特点:波长较的光易被散射。
3.影响地表太阳辐射量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反馈练习: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而不是中午?
学生活动:抢答:你能说出以下现象的原因吗?
1、白天阴天比晴天温度低?
2、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3、为什么朝霞和晚霞多呈红色、橙色?
生活指导:“红灯原理”
探究活动一:为什么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而同纬度的四川盆地却是太阳辐射很低的地方?
承转:科学家把大气比喻成“地球的棉被”,说明什么问题?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小组活动任务:
小组成员结合教材资料,填出学案
合作画出示意图,说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探究问题二:在晚秋或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为什么人造烟雾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关注生活:全球气候变暖,探讨原因
情感提升:应对气候变暖,我们应该怎么做?
探究问题三: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
小结: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系统
练习反馈:导学案《达标训练》
课后作业:收集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生活实例,用所学原理说明。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生活实例较多,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加入生活实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原理并应用于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