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

摘要: 音乐新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作为小学音乐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育创新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也是教育的灵魂,创新的根本就是依靠教育和人才。音乐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科学的发现、艺术的创作,都需要有创新求异的思

维、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以及创造性的人格品质。而以“创造”为主题的音乐教育模式更应该是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主动去探索和创新。

一、创新教育的提出

20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得(J.A.Schumpter)首次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他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以后又在其他著作里加以应用和发展。1942年,熊彼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出版,标志着他的“创新理论”体系最后完成。创新教育的特征包括:

1、教育主体个性化

教育主体个性化,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自主性,依据学生的志趣、特长加以引导,培养个性独立和富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

“个性”是一个人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它鲜明、直接地体现为人的独特性。而“独特”本身就含有“不同”、“差别”、“突然”、“超越”之意,表现出与“创新”相同与相似的目标与含义。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个性孕育创新。

2、师生关系民主化

师生关系民主化,就是要在教育中,革除一切对待学生不公平的现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

性。民主化是个性化的前提。

民主、平等、自由、公正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教育必须参照这一价值目标,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从“权威”的心态中,从“严格管教”的行为模式中走出来。对学生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尊重。真诚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创造,需要无拘无束的气氛;创造,要求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呼吸”。以强制和粗暴的方法使学生服从命令,只能把学生变成驯服的羔羊,或者逼着他们带着不满,从紧张、回避走向欺骗、反抗。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学生才能感觉到爱和尊重,从“客体”变为“主体”,乐观而自信;才能不“惟书”不“惟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才会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

3、课程设臵综合化

课程设臵综合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德、智、体、美要设臵齐全,不可畸重畸轻;二是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要有合适比例,不可顾此失彼。

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塑造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个性。艺术教育能升华人的精神,改变人的行为。特别是它对右脑功能的提升与开发,使人获得了创造的思路与灵气。长期以来,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体系中,艺术教育一直处于最受轻视的地位。其实,科

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科学家大都是热爱艺术的。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不同的一面,但更有相通、互补的一面。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创造性思维往往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透中产生。据统计,世界各个领域1000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解冻思维僵化,拓展思维方式,激发创造灵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构成了学校课程体系的完整结构。

教育改革以课程改革为先导,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实施创造教育目标,最为艰巨的工作就是相应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否则,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往往会因为失败的课程体系而付诸东流。

4、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切实发展学生的智力。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强调启发,反对注入。

二、创新教育的社会氛围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

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