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详解人体“五火”

合集下载

中医告诉你啥是少火、壮火、虚火、实火、阴火、阳火

中医告诉你啥是少火、壮火、虚火、实火、阴火、阳火

中医告诉你啥是少火、壮火、虚火、实火、阴火、阳火导读;少火、壮火、虚火、实火、阴火、阳火是中医传统理论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与说明。

体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1.火有常变之分火之常为阳气,平人身中之火即为阳气。

阳气为人身之大宝,能温养煦育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运行气血,蒸津化液,抵御阴寒,为生发之根本。

人身之火,要在暖脏腑而煦气血,具有生发活泼之机,《类经·阴阳类》说:“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火和平则气乃壮”。

少火为身中之阳气。

少火即指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

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少火之气壮”。

又说:“少火生气”。

少火源于饮食水谷,化于气血,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食少火”。

火之变动为贼邪。

体内阳气之变,即是邪火,火无外火,即因于此。

邪火之成,则在阳气失其正化。

《景岳全书·火证》说:“火为热病是固然矣,然火得其正即为阳气,此火之不可无亦不可衰,衰则阳气亏虚也;火失其正是以邪热,此火之不可有,尤不可甚,甚则真阴伤败也。

然阳以元气言,火以病气言”。

就是说人身之火失其正则为邪,戕伤脏腑,耗伤气血,亦即《类经·阴阳类》所说:“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之过则气反衰……壮火散气”。

所谓邪火,实为身中阳气之变,《景岳全书·传忠录》说:“以阳气为元气之大主,火为病气之变见”。

总之,火有常变,而火之变为贼邪,又与阳气不相容,因此,临证辨火之邪正甚为重要。

2.邪火有虚实之异邪火名称繁多,但俱可用虚实二字统之,即实火、虚火。

实火,指邪热炽盛的实证、热证。

以胃肠、心、肝胆实火最为常见。

其证候表现为高热、头痛、目赤、口苦、口干、渴喜冷饮、烦躁、腹痛拒按、胁痛、便秘、溲赤、口舌生疮、甚则吐血、衄血,或发斑、发疹,舌红,苔黄燥或起芒刺,脉数有力等。

五火(肺火、胃火、心火、肝火、肾火)

五火(肺火、胃火、心火、肝火、肾火)

五火(肺火、胃火、心火、肝火、肾火)肺火肺火病因肺实热证多是因感受外邪,如六淫中的风、寒、暑、湿、燥均可化火(即五气化火),也可因机体素来阳气旺盛,加之情志因素中的喜、怒、思、忧、恐在一定条件下化火(即五志化火),火热导致邪热内盛于肺,肺失清肃而表现的肺经实热证候。

肺阴虚证多由久咳伤肺,肺阴受损;或因外感热病伤及肺津;或其他劳损,致肺阴不足,失于清肃所表现的肺失清肃和阴虚内热的症状。

临床表现肺火无论实火还是虚火,均可出现干咳少痰、口燥咽干,但若火热过盛,灼伤肺络,肺实热证还可见发热、口渴、咳痰色黄、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尿黄、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表现;而肺阴虚证则可伴见咽干不适、夜间口干明显、痰少而黏、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肺阴不足的表现。

辨证施治1、肺实热证(1)证候发热,口渴,咳嗽,胸痛、咯黄痰或腥臭脓痰、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2)治则清热宣肺。

(3)主方轻症可用桑菊饮加减、重症可用清金化痰汤加减。

2、肺阴虚证(1)证候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2)治则养阴清肺。

(3)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预防1、素体易上火之人,平时饮食宜清淡为主,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抽烟喝酒,平时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2、注意四时季节变化,根据气候特点适当调整饮食结构,特别是在夏秋燥热之季,勿嗜食辛辣煎炸肥腻之品,以免助生火热之气。

尽量不要太晚休息,以免耗伤阴精,加重虚火上炎。

3、出现肺火的症状时,如果症状较轻,可适当选食梨、荸荠、枇杷等偏凉性的食物,或用菊花、金银花、麦冬、罗汉果等甘寒生津之品泡水饮用,如果症状较重,须到医院就医,对症治疗。

胃火概述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变。

胃火炽盛,可延足阳明胃经上炎,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嘈杂易饥、便秘等。

证名。

胃火炽盛之证。

证见烦热、口渴、牙疼、牙龈肿烂、牙宣出血、颐肿、面赤等。

中医养生的五行理论如何通过五行平衡身体

中医养生的五行理论如何通过五行平衡身体

中医养生的五行理论如何通过五行平衡身体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五行理论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理论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之一,将事物按照木、火、土、金、水五个要素进行分类,这些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中医养生中,五行理论被广泛应用,通过平衡五行元素的关系来维护人体健康。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的五行理论如何通过五行平衡身体。

一、木行调节肝脏健康五行理论中的木代表生命的萌发和成长,对应人体的肝脏。

肝脏在中医学中被视为重要的调节器官,与情绪、血液循环等方面有关。

中医养生中,通过木行来平衡肝脏功能,保持肝的健康。

为了保证肝脏的正常运行,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同时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和压力。

二、火行调节心脏健康火对应五行理论中的火,心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在中医养生中,通过火行来调节心脏健康,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平衡。

适当的太阳浴、户外运动和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辣椒等,都有助于促进心脏的健康。

另外,避免过度的兴奋和焦虑情绪也对心脏的平衡很重要。

三、土行调节脾胃健康中医养生中,土代表着稳定和脾胃,脾胃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

通过土行来调节脾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合理的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持脾胃平衡的关键。

中医建议多食用一些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煮熟的蔬菜等,同时避免过度饮食和过度贪婪。

四、金行调节肺脏健康中医养生中,金代表肺脏,肺脏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金行来调节肺脏健康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保持适度的运动和呼吸训练,如深呼吸和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肺脏功能。

此外,避免烟草和污染物的吸入对肺脏的保护也至关重要。

五、水行调节肾脏健康水行对应五行理论中的肾脏,肾脏在中医学中被视为生命的根源。

通过水行来调节肾脏健康可以增强人体的生命力和免疫力。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适量的运动和足够的休息是保护肾脏健康的关键。

内调身体5邪火

内调身体5邪火

内调身体5邪火上火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一个关键词了,人们知道上火也分很多种,怎样调理还有大有学问的呢。

中医认为人体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生命也就停止了,火是生命的动力。

当然火也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左右,如果火过亢人就会不舒服,会出现红、肿、热、痛、痒、烦等许多具体表现。

《黄帝内经》中记载的19条发病机理中,就有一半和火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也就是说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需的,而超过正常范围就是火邪,需要清除的也正是这部分。

不正常的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的人体阴阳平衡,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实火。

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

症见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

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

另一种情况阳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

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

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

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

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

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按中医理论,五脏六腑皆有阴阳之气,阴阳失衡的话就会有所谓的实火或虚火的表现了。

先根据自身的症状对号入住,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火,再通过饮食调节,由内而外为身体清火。

1.莲子汤去心火心火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食疗法:莲子30克(不去莲心),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2.梨水去肺火肺火表现症状:咳嗽、痰黄、起青春痘、脸上出油、夜间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中医五行对应脏腑

中医五行对应脏腑

中医五行对应脏腑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行是:水木金火土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的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脾属土,脾胃不和。

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成为喷雾器;肾是先天之本: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

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这是五色。

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睡不得,吃不得,恶性循环‘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肝功能弱的人,喜酸;心功能弱的人,喜苦;脾功能弱的人,喜甜;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这是五味。

这些都是学习颜面望诊的依据,有相生就有相克:肾功能弱的人,首先影响心脏【肾是人的第二心脏】;心功能弱的人,影响肺脏;肺功能弱的人,影响肝脏;肝功能弱的人,影响脾脏;脾功能弱的人,影响肾脏,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

“五火”(心火肝火肺火胃火肾火)+及调理方法复习课程

“五火”(心火肝火肺火胃火肾火)+及调理方法复习课程

所谓“内火”,指的是人的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热证。

主要有“五火”,其药膳方如下:心火。

心火分为虚火、实火。

虚火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口干、舌尖红。

实火的症状是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尿血、烦躁不安、舌尖红等。

心火旺者,可用莲子30克(不去莲芯),栀子15克(用纱布包好),加冰糖适量,水煎沸(待莲子熟),吃莲子喝汤,一日1次,连服1周。

或用生地、麦冬泡茶饮,可除心火。

肝火。

肝火常表现为血压高、头剧痛、耳鸣、眼干、口苦口臭、烦躁易怒、夜寐不安、舌边红。

降肝火可用猪肝1只,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或用鲜芹菜200~250克,洗净,以沸水烫2分钟后切细,捣泥绞汁,每次饮汁液2~3匙,一日3次,直至痊愈。

肺火。

肺火的表现为无痰或痰少而粘,有时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两颊红、口干咽燥、声音嘶哑、舌苔红嫩。

有肝火者,可用川贝母10克,捣成细末,另将2个梨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隔水蒸。

或取鲜藕适量,洗净,削皮去节,切碎榨汁,每250毫升鲜藕汁中加蜂蜜50克,调匀内服,1日服完,连服5~7日即可。

亦可用百合15克,红枣10枚,大米适量共煮粥。

或用沙参10克,麦冬10克,胖大海1枚,泡茶饮服。

胃火。

胃火也分虚实。

虚者表现为食量少、腹泻、便秘,有时伴有轻微的咳嗽。

实者主要表现为多食易饥、上腹不适、口苦口渴、烦躁不安、牙痛、鼻子出血、舌红苔黄、大便结燥。

胃火旺者可用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

若用水煎石膏,过滤去渣取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重者每日2次,轻者每日1次,连服1周退火。

胃有虚火者还可吃些有滋阴作用的梨、甘蔗、蜂蜜等。

胃有实火者可用栀子、知母、黄芩、淡竹叶、天花粉、石斛等适量泡茶饮服,或水煎服肾火;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傍晚口干、烦热、失眠、盗汗、多梦、遗精。

有时甚至尿道灼痛、腰膝酸软或胫骨痛、足跟痛等。

肾火旺者可用猪腰子2只,枸杞、山萸肉各15克,共入砂锅煮至猪腰熟烂,吃腰子喝汤,2日1剂,连用效果更好。

教你认识身体上的各种火

教你认识身体上的各种火

教你认识身体上的各种火
人们总是说我又上“火”了,那你知道是哪里上“火”了吗?想要降火就先要了解身体中的各种火,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胃火
相对于虚火而言,是实火的一种。

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理现象,若胃火炽盛,可沿足阳明胃经上炎,临床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并可见嘈杂易饥、便秘等证。

肝火
实火之一种,是指肝亢的病理现象。

由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所致,与情志激动过度也有一定关系。

临床多见目赤、易怒、头痛、胁痛、口苦、吐血、咯血、脉弦数等证。

命门火衰
是指肾阳衰微的病理现象。

肾阴和肾阳相互依存,故命门火衰多由元气虚弱或肾精耗伤所致。

临床上可见下元虚冷的证候,如精神痿顿、腰酸、肢冷、阳痿、滑精、小便清长或黎明泄泻、水肿等证。

降火法是指治疗热盛火升的一种方法。

“火”有虚火、实火的区别,故治疗亦有不同。

(1)降虚火,指用滋阴降火的药物,以治疗阴虚火升的咽痛、咯血、颜面升火、虚烦易怒、眩晕失眠、舌红口燥、脉细数等证。

常用药物如玄参、生地、丹皮等。

(2)降实火,指用清泄降火等药物,以治疗肝火上升的目赤、头痛或胃火炽盛的齿痛、便秘等证。

常用药物如龙胆草、黄芩、大黄、生石膏。

五脏去火

五脏去火

五脏:木性为肝脏;火性为心脏;土性为脾脏;金性为肺脏;水性为肾脏。

《素问》有云“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

《黄帝内经》之《灵枢》载“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五味:酸---肝甜---脾胃苦---心辣---肺咸---肾中医认为人体为阴和阳,水属阴,火属阳,两者失衡便易上火。

心心火对应为舌头,心开窍于舌。

心病者,舌卷缩,颧赤。

-《黄帝内经》注:心脏有病,舌红生疮,脸红。

心火表现:心脏有火容易失眠心实火:口干舌红、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心虚火:口干舌红、口舌生疮、潮热盗汗、心烦失眠、口干口渴、五心烦热诱因:熬夜,失眠耗伤阴液。

易影响肝胃。

心情郁闷-肝火,心火-心肝火旺。

暴饮暴食-胃火,心火-心胃火盛。

去火:莲子心泡水:入心经,性苦寒,去心火,但苦寒伤胃,脾胃虚弱慎用。

脾胃虚寒适用竹叶去心火。

牛黄清心丸,导赤丹:清实火-心肝火盛。

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养阴清热,补阴,清虚火。

菊花茶:清肝火,清肝明目。

金银花茶:清肺火。

红豆:微苦微寒入肺、心、脾经。

可疏风清热。

绿豆:味甘,性寒,入胃经。

清热解毒,治疗痰热哮喘、感冒发热,去胃实火。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经。

和红豆类似,去心火更甚。

百合:入心、肺经,性微寒。

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消、神思恍惚、失眠多梦、心情抑郁、喜悲伤欲哭等病症。

薏米赤小豆莲子粥去心火,健脾胃。

无心莲子10颗。

赤小豆15g。

薏米25g。

糯米15g。

经脉穴位:少府握拳小指所指的位置心经。

劳宫握拳中指所指的位置心包经。

有心火可揉此二穴,每次十分钟,每天三次。

亦可灵道处刮痧。

肝肝对应为眼睛。

肝主目,开窍于目。

食油腻辛辣。

熬夜也易引起肝火旺。

肝火表现:易发火,脾气不好。

生闷气易动肝火大怒青光眼人格,眼睛有分泌物影响其他脏器:肝火上炎(往上走)影响头西部: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肝火横逆(横着走)影响肺、胃、心:(肺)早起语塞(胃)反酸打嗝胃疼牙疼(心)烦躁失眠肝火下注(往下走)影响下腹部,下肢:尿频、尿急、尿痛,下肢红肿热痛去火:菊花入肺、脾、肝、肾经。

肝心脾肺肾上火都不同,中医教你辨症调理

肝心脾肺肾上火都不同,中医教你辨症调理

肝心脾肺肾上火都不同,中医教你辨症调理作者:李佑林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5期上火,又被称为热气,在中医学上,被认为是人体阴阳失衡,加上内火旺盛所致,在天气干热或者连绵湿热时,最容易发生。

上火中的火,主要是形容人体内发生的某些热性症状,解决上火的主要方法是去火,也就是服用清熱泻火、解毒消肿的药物,当然,也可以采用推拿、按摩、拔罐以及针灸等中医疗法。

从中医角度来看,一般上火可被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实火主要由于外邪入侵、食用辛辣食物、精神遭到过度刺激或者是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而虚火则是由人体长久生病导致精气受损、内伤劳损、劳伤过度引起脏腑失调以及饮血虚损而导致。

上火,不仅有实火与虚火之分,还有五脏之火之分,肝、心、脾、肺、肾,每个脏腑上火皆有不同,临床症状与调理方式也尽不相同,需要对症调理。

若是用药不当,不仅无法治愈上火,反倒对身体有损。

因此,对于五脏之火,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调理。

本文主要从中医角度下出发,分别对五脏之火进行辨证与调理。

肝火:肝火在中医学中分为肝阴虚和肝火上炎两种类型,其中肝阴虚又被称为肝血不足,其主要辩证特点为病人表现出两目干涩、头痛眩晕、虚烦失眠、面部烘热以及口干等,而肝阴虚的调理主要以补血养肝、滋养肝肾为主,所以可以使用当归、枸杞、白芍、首乌来补血养肝,以生地黄、熟地黄、墨旱莲以及女贞子来滋养肝肾;肝火上炎的主要辩证特点为病人表现出口苦口干、头痛眩晕、面红目赤、额部跳痛、急躁易怒、大便干结、耳鸣耳聋、呕吐黄苦水以及肋痛有灼热感等,可以采用龙胆草来除湿热,泻肝经实火,以山栀和黄芩来清中焦之火。

心火:心火在中医学中分为心阴虚和心火炽盛两种类型,其中心阴虚的主要辩证特点为病人表现出心烦不宁、口干舌燥、失眠多梦、手足心热、面红、盗汗以及经常长舌疮,其主要调理方式为使用天冬、麦冬以及玉竹来滋养心阴,使用生地和玄参来滋肾养心,使用当归来补血养心,使用柏子仁和远志来养心宁神,使用酸枣仁、五味子来宁心神,敛心气;心火炽盛的主要辩证特点为病人表现出心悸、面红目赤、喜喝冷饮、多噩梦、口舌糜烂肿痛、烦热躁动不安、小便黄且有灼热感、舌尖红等,其主要调理方式可使用黄连、竹叶以及山栀来清心泻火,以当归和生地补阴养血、以甘草清热泻火。

黄帝内经: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关系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关系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关系养生论黄帝内经脏腑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 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 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五火”(心火肝火肺火胃火肾火)+及调理方法

“五火”(心火肝火肺火胃火肾火)+及调理方法

所谓“内火”,指的是人的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热证。

主要有“五火”,其药膳方如下:心火。

心火分为虚火、实火。

虚火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口干、舌尖红。

实火的症状是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尿血、烦躁不安、舌尖红等。

心火旺者,可用莲子30克(不去莲芯),栀子15克(用纱布包好),加冰糖适量,水煎沸(待莲子熟),吃莲子喝汤,一日1次,连服1周。

或用生地、麦冬泡茶饮,可除心火。

肝火。

肝火常表现为血压高、头剧痛、耳鸣、眼干、口苦口臭、烦躁易怒、夜寐不安、舌边红。

降肝火可用猪肝1只,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或用鲜芹菜200~250克,洗净,以沸水烫2分钟后切细,捣泥绞汁,每次饮汁液2~3匙,一日3次,直至痊愈。

肺火。

肺火的表现为无痰或痰少而粘,有时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两颊红、口干咽燥、声音嘶哑、舌苔红嫩。

有肝火者,可用川贝母10克,捣成细末,另将2个梨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隔水蒸。

或取鲜藕适量,洗净,削皮去节,切碎榨汁,每250毫升鲜藕汁中加蜂蜜50克,调匀内服,1日服完,连服5~7日即可。

亦可用百合15克,红枣10枚,大米适量共煮粥。

或用沙参10克,麦冬10克,胖大海1枚,泡茶饮服。

胃火。

胃火也分虚实。

虚者表现为食量少、腹泻、便秘,有时伴有轻微的咳嗽。

实者主要表现为多食易饥、上腹不适、口苦口渴、烦躁不安、牙痛、鼻子出血、舌红苔黄、大便结燥。

胃火旺者可用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

若用水煎石膏,过滤去渣取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重者每日2次,轻者每日1次,连服1周退火。

胃有虚火者还可吃些有滋阴作用的梨、甘蔗、蜂蜜等。

胃有实火者可用栀子、知母、黄芩、淡竹叶、天花粉、石斛等适量泡茶饮服,或水煎服肾火;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傍晚口干、烦热、失眠、盗汗、多梦、遗精。

有时甚至尿道灼痛、腰膝酸软或胫骨痛、足跟痛等。

肾火旺者可用猪腰子2只,枸杞、山萸肉各15克,共入砂锅煮至猪腰熟烂,吃腰子喝汤,2日1剂,连用效果更好。

传统中医的五行养生说

传统中医的五行养生说

传统中医的五行养生说*导读:五行是东方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理论体系,五行指自然界存在的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五行是东方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理论体系,五行指自然界存在的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一行,这个体系就不存在;哪一个要素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影响其他几个要素,体系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五行学说论述的就是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

人体虽是血肉之躯,却与他所处的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五行世界。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血、肉、皮毛、骨;每一种器官都与五行一一对应。

当然,这不是说人体的器官是简单的元素,而是具有与对应元素相似的性质。

肝属木,木性蓬勃,而肝的功能是藏血造血,贮存营养,以保持人体的持续生长;心属火,火性活泼,心的功能是输送血液,使血液在人体中正常循环,维持体温;脾属土,土性厚重,为万物之母,脾的功能是将肠胃吸收来的营养转化为人体的动能;肺属金,金性坚实,肺的功能则是呼吸,振动时便发出声音;肾属水,水性柔弱,肾的功能主排尿,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凡此种种,均可以相同道理类推。

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中的五行(五脏六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一部分都有特定功能,只有各部分相互协调平衡,才能保持人体健康。

任何一部分出了问题,机体就会出现不协调,不平衡,人就会生病,出现不舒服甚至痛苦的感觉。

即使没有疾病,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体质性情来看,有些人天生脾气暴燥,易怒;有的人天生抑郁,易悲;有的人天生乐观,笑口常开;这种种表现,一方面是遗传因素造成,另方面也与后天的煅炼修养有关。

但是不管怎样,都说明他体内的五行不平衡,某一行在五行中占据了优势或劣势地位。

所以,传统方术有关于人的五行属相的说法:木性之人,面青,身长;火性之人,面赤,体健;土性之人,体厚,面黄;金性之人,体实,面白;水性之人,体柔,面黑。

火:中医分辨五火: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你是哪一种?

火:中医分辨五火: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你是哪一种?

火:中医分辨五火: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你是哪
一种?
火者,热极阳邪也
何为“ 火“
火分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的阴阳平衡;
阴正常而阳过亢为实火、由于阴不足而相对显得阳过亢,称为虚火。

何为“ 五火“
火在胃里:口臭;
火在肺里:咳嗽;
火在肝里:失眠;
火在心里:舌疮;
火灾肾里:不举;
切莫引火上身
火在胃里:
胃火至盛叫胃热症,以消化道的症状为主,表现出牙龈肿痛、牙龈出血、口臭、嗓子干等,常常伴有焦虑、紧张等;
火在肺里:
肺火多是因感受外邪,如风、寒、暑、湿、燥均可化火,也可能因为机体阳气旺盛,导致邪热内盛于肺。

经常会出现、咯血、咳嗽、黄痰、咽痛,声音沙哑等症状;导致情绪不稳定、两眼干涩、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等;火在肝里:
肝火产生的原因主要在情志,就是压不住火、老想生气,也就是俗话说的“肝火旺”,肝的性情最急躁;
肝火至盛的人常常出现面红目赤、头胀头晕、口苦口干、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都伴有急躁易怒,声音高亢;女性会乳房胀痛等;
火在心里:
中医讲究喜怒伤心,喜乐过极损伤心神,引发心火,反之,忧愁思虑、激烈的情绪刺激,也有可能引发心火。

口舌生疮,脸上长痘,小便赤黄;
引起心情烦闷、心烦气躁、心慌心悸、睡眠不好,焦虑症状;火在肾里:
日夜颠倒、熬夜少眠,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容易引发肾火;
表现为腰酸膝软,无力,心烦、盗汗,容易引起不举等连锁反应;。

人体5把火:肝火、胃火、心火、肺火、肾火,中医教你如何调理!

人体5把火:肝火、胃火、心火、肺火、肾火,中医教你如何调理!

人体5把火:肝火、胃火、心火、肺火、肾火,中医教你如何调理!“最近上火了”、“火气太大”、“又上火了,嘴上又起泡了”,生活中被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随时都会脱口而出。

但你真的了解“上火”吗?上火就靠吃一把凉药?为什么吃了药不起效?其实要治体内的这把火,得先弄清自己上的是哪种火。

否则,上火盲目吃药=火上浇油,还可能会连累脾胃,雪上加霜!人体内的“五把火”这“五把火”分别是胃火、肝火、心火、肺火、肾火五种,舌头结合症状就能分辨。

1胃火舌象:整个舌头比较红(有时舌红苔黄,黄色把红色覆盖了)。

症状:伴随有烦热胃痛、口渴口臭、牙痛、牙龈肿烂等、想喝凉水、容易饿等表现。

胃火还分虚实: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

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轻微胃火盛的人,会有永远吃不饱的感觉,其实是胃热给大脑的错觉;而到了另一个阶段,胃部会出现发炎的现象,就会变成什么都吃不下,可以说是物极必反。

2肝火舌象:舌质发红,但主要集中在舌的两侧。

症状:伴有性急易怒、失眠、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耳聋耳鸣、舌苔黄薄、胸胁痛、大便干结等表现。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所以调整情志、稳定情绪非常重要,焦躁情绪会火上浇油,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

睡眠不够或是睡眠质量不好,也会造成肝火上升。

3心火舌象:舌尖发红。

症状:伴有烦躁、口干、口舌生疮、睡眠不好做恶梦、手足心热、盗汗小便赤热发黄、大便干等表现。

心火同样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

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心火上升可引起口腔疾病。

此外,要减少思虑那些迟延不决、处理繁杂、涉及众多人际关系的烦心事,以免心火气盛,诱发心脑疾病。

4肺火舌象:舌头前半部分红。

症状:伴有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黄而黏、口鼻干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等表现。

冬季也会有肺火显盛的现象,这是因为人们穿衣多、住房暖、活动少、饮食所含热量偏高,体内容易积热所引起的。

中医教你分辨五火: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

中医教你分辨五火: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

中医教你分辨五火: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何为【火】?“上火”从中医实践来看,认为是人体阴阳失调的结果。

感触外邪,或人体性能活动亢奋,就会呈现阳盛阴衰的热证证候。

上火的具体表现一般在头面部居多:咽喉疼痛、面红耳赤、鼻腔热烘、口舌干燥、嘴角发烂、口腔溃疡、冒痘、淌鼻血、牙痛、失眠多梦等。

人体的各个部位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个部位也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部位的上火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生气容易上肝火肝主情志。

因此肝火产生的原因主要在情志。

一旦肝开始上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压不住火、老想生气。

对于这种症状,民间有一种很通俗的说法,叫“肝火旺”。

经调查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火,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上火后持续的时间也更长。

自愈的时间也比较长。

这和女性心思细腻、敏感,有很大关系。

女性一旦愿望达不到,往往就是闷闷不乐。

堵在心里,就产生了肝火。

此外,还有一种容易引发肝火的途径就是外感风热之邪。

就好比春天,风热之邪入侵肝脏,导致肝火旺;夏天和冬天则是容易引起暑热和寒邪。

肝火旺盛主要是由生活不规律、心情积郁导致。

具体一点来说,肝火又分为两种,实火或虚火。

由情绪引起的,一般都是虚火,这主要是和生活作息不规律有关。

主要症状是:舌苔少且红、头晕耳鸣,嗓子干但是没有喝水的意思。

而实火的表现则是: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总是很想喝水。

夏天容易上胃火胃火属于脏腑之火中唯一的腑火,是胃热炽盛化火的病变。

一般由三个原因造成:一是肝火犯胃。

胃火炽盛,容易造成肝胃不和,所以就有很多人一生气就会胃疼。

二是热邪犯胃。

主要是胃受热邪侵袭,这种症状主要是在夏天,尤其是桑拿房里尤其容易犯。

三是吃得过于辛辣、嗜酒。

像羊肉、狗肉等大鱼大肉吃多了很容易就会产生湿热。

胃火的症状,主要表现是牙龈肿痛。

此外,如果你有胃火,千万不要被你越来越能吃的食欲欺骗了。

《黄帝内经》里有句话:“热能消谷”,也就是说有胃火,人会老觉得饿,食欲大增。

胃脘疼也是上胃火的一个重要症状,而且不能用手按,越按越疼。

五行火的概念

五行火的概念

五行火的概念一、引言五行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哲学、医学、占卜等多个领域。

五行火不仅在古代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剖析五行火的概念,探讨其起源、应用和影响,以期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文化精髓。

二、五行火的源起五行火的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生相克,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宇宙。

在这个系统中,火被视为是五行之一,具有温暖、光明、动能等特性。

三、五行火的应用1.中医学:在中医学中,五行火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五行之气,如果某一行偏盛或偏衰,就会导致疾病。

因此,中医通过调节人体内五行之气,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占卜学:在占卜学中,五行火被用来预测未来事件的结果和趋势。

根据五行学说,火的性质是向上、向外,具有扩张和升腾的特点。

因此,在占卜学中,五行火往往代表着积极向上、进取向前的意象。

3.哲学:在哲学中,五行火被用来象征着人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根据五行学说,火的性质是炎热、明亮、向上,具有驱散黑暗和邪恶的力量。

因此,在哲学中,五行火往往代表着光明、正义和勇气等美好品质。

四、五行火的影响1.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五行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渗透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2.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五行火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古代,人们通过对五行火的观察和研究,发明了火药、冶炼等技术。

在现代,人们又通过对五行火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推动了能源、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3.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五行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也逐渐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它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医对五行的理解认识

中医对五行的理解认识

中医对五行的理解认识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

在中医上广泛用到五行方面的知识,以此来对人体进行调理,下面店铺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与五行。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对五行的认识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

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五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1)归属人体组织结构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和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系统,从而形成了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配合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持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爪、面、唇、毛、发)等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为脏象学说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运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方法,将自然界的有关事物或现象也进行了归属,并与人体脏腑组织结构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

如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等相联系,这样就把人体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收受通应关系。

例如春应于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阳气生发,万物滋生,人体之肝气与之相应,故肝气旺于春。

五行症状详解

五行症状详解

五行代表的常见病症丙丁火代表心与小肠:一、主血脉:1.心悸怔仲、胸闷气短、胸痛、脉结代。

(均为气血运行障碍);2.吐血、衄血、尿血、瘀斑等(均为血液妄行);3.心悸、眩晕(均为血虚不养心);二、主神志:1.失眠多梦、健忘(均为血虚无以养神);2.轻则心烦, 重则狂躁、谵语、昏迷(热或其他原因干扰心神);三、开窍于舌:1.舌红起芒刺, 舌上生疮(火盛);2.舌紫暗、有瘀斑(血淤);舌卷、舌强、弄舌、语謇、失语(邪阻, 舌失控制);四、其华在面:1.面色淡白、恍白(气血弱、阳虚);2.面色紫暗(血淤);五、心与小肠相表里:1 .小便短赤、尿急、尿痛(心移热于小肠)在临床中常见到丙丁火的定位常在:1.脑(如脑缺血、腔隙性脑梗塞等);2.肾为主的泌尿系(如尿毒症、肌酐高、肾炎);3.与脑连近组织(如眼: 近视、视力下降、头晕眼花等);以上是火弱而受克的表现。

推理若旺而无制可能就是脑充血, 看见过旺火克金而为脑出血的课例。

火太过与不及所表现的病症:1.火太过------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胸背肩胛间、两臂内痛、身热骨痛、浸淫疮、等。

2.火不及------昏、悲忘、等。

经络所属(脏腑、循行、受邪反应等)症候:1.心: 心痛、心悸、健忘、失眠、昏迷、咽干、渴而欲饮、吐血、衄血、说胡话、胁痛、上臂内后痛冷、掌(手心)中热痛、口舌麻木、糜烂、目黄。

2.小肠: 少腹痛、腰脊痛连睾丸、尿少、血尿、便溏、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上臂、肘及臂外后痛酸重、嗌痛颔肿、不可以转头、肩象脱臼样痛、上臂痛的象骨折。

3.心包: 胡言乱语、狂躁、嬉笑不休、神志不清、烦心、心中詹詹大动、心痛、掖下肿、肘臂挛急伸展困难、胸肋支满、手心热、面赤、目黄。

4.三焦:肌肤肿胀、腹中涨满、遗尿、尿失禁、目外角痛、颊痛、耳后、肩、臂外侧痛酸胀冷, 小指、次指不用、耳暴聋、耳鸣、心胁痛、嗌肿喉痹、汗出。

白沙河注:心包与三焦归火还是归水古代有争议, 我根据心包表现脑症较多, 三焦表现了泌尿系症状, 个人认为应与火有关, 故归到火的范围。

中医病机学说--内生五气(邪)病机---内火(火热内生)

中医病机学说--内生五气(邪)病机---内火(火热内生)

中医病机学说--内生五气(邪)病机---内火(火热内生)本文参考人卫出版社《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及人卫出版社《王绵之方剂学讲稿》总结整理而成。

内火(火热内生)内(热)火,是指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火热内扰的病理变化。

内火的病机特点为阳热亢盛,耗伤正气。

其病变性质为热极,或为实火或为虚火。

内火或因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气血的郁滞,或由于病邪的郁结,而致火热内扰之害。

火与热同类,均属于阳,故有“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之说。

因此,火与热在病机与临床表现上基本是一致的,唯在程度上有差别。

内火的病理变化一、实火1.阳气过盛化火:人身之阳气,在正常情况下有养神柔筋,温煦脏腑组织的作用,为生理之火,中医称之为“少火”。

在病理情况下,若阳气过亢,功能亢奋,以致伤阴耗液,此种病理性的阳气过亢则称为“壮火”,中医学又称为“气有余便是火”。

2.邪郁化火:邪郁化火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外感六淫风、寒、燥、湿等病邪,在病理过程中,皆能郁滞从阳而化热化火。

如寒郁化热、湿郁化火等。

二是体内的病理性代谢产物,如痰浊、瘀血和食积、虫积等,均能郁而化火。

邪郁化火实质上是由于以上因素导致机体阳气郁滞,气郁则生热化火,实热内结所致。

3.五志过极化火:又称“五志之火”,多指由于精神情志的刺激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的生理平衡,造成气机郁结,气郁日久则从阳而化热,因之火热内生,旺郁气滞,气郁化火,发为“肝火”。

清实火的药物很多,如气分热的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凉血的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的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散等;清脏腑热的清心经火热的导赤散;清肝胆热的龙胆泻肝汤;清肺热的泻白散;清脾热的泻黄散;清胃热的清胃散;清肠道湿热的白头翁汤,芍药汤等。

清实火的常用药物如: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寒水石、栀子、夏枯草、决明子、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鱼腥草、板蓝根、贯众、蒲公英、野菊花、重楼、土茯苓、金荞麦、射干、大血藤、白花蛇舌草、生地、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详解人体“五火”
在生活中,大家经常说“最近上火了”、“火气太大”,那么这所谓的火,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体现,对此下面将对人体“五火”做具体介绍。

★1、肝火
肝火是因为肝失疏泄、肝炎亢盛、气郁化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口苦舌燥、容易发怒、肢体麻木等。

★2、肾火
一般都是因虚而导致火旺,即通常所说的相火旺动,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

傍晚口干、烦热、
失眠、盗汗,伴有腰膝酸痛或胫骨痛、足跟痛及遗精等,舌红无苔。

★3、心火
心火多是由于体内阴阳不调,肾水虚心火忘,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意乱,口干。

★4、肺火
肺火旺具体表现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干咳时间长,身体发热,盗汗。

★5、胃火
胃火多由邪热犯胃,和过量饮酒及其食用辛辣食物有关系,主要体现在易饿、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牙痛、牙龈出血、鼻子出血、舌红苔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