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不为人知的战争史故事重见天日: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PT-76坦克

合集下载

地球最危险的一次

地球最危险的一次

地球最危险的一次第一个:核弹危机1962年10月27日,午夜12点十五分,驻扎冲绳岛的美军秘密基地,突然接到密令,要求立即发射32枚导弹,向苏联、韩国在内的四个目标攻击。

基地瞬间陷入了紧张状态。

当天值班的是一名叫威廉.巴塞特的美军校尉。

此时他正面临艰难的选择。

执行命令,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不执行,就是违抗军令,罪不可赦。

甚至还可能被敌军的导弹夷为平地。

更何况军人的命令就是服从命令,但想到人类毁灭的画面,巴塞特还是犹豫了,危急关头,他冷静地思考了几秒,发现这条密令似乎存在着漏洞。

目标是苏联还可以理解,但当时美国和韩国不是敌对关系,为什么连他们一起炸?另外发射导弹这样的密令,平时都是一级警备,而今天却是二级,会不是误报?巴塞特赶紧给上级打了电话,还谎称我们收到了不清楚的密令,请求核实。

就在打电话的这会功夫,电脑又出现了同样的指令,并要求立刻执行。

事情陷入了僵局,只要他按下红色按钮,全人类都会遭受辐射。

生死存亡之际,巴塞特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他拿起电话,越级打给了上层领导,说明了情况。

5分钟后,他终于收到取消核弹的命令,原来竟是代码发生了错误,巴塞特的沉着冷静,帮人类躲过了一次灭绝的危机。

第二个:一流星鱼实验你敢相信吗?人类距离灭绝最近的一次,不是小行星撞地球,不是超级火山爆发。

而是人类自己搞出来的病毒实验。

这场致命的病毒实验就是,一流星鱼实验。

该实验是发生在外天空最大的人为核爆炸,当时设计它是为了测试高空核爆炸效应。

1962年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在太平洋上空400公里的地方引爆核弹。

和当量为1.4兆吨,相当于广岛原子弹当量的100倍。

爆炸的效果远超预期,因此一些科学家担心爆炸可能会永久改变地球磁场,削弱地球对宇宙射线的自我保护,将地球暴露在危险中。

并且核辐射还会破坏动植物的生态,增加人类的患病风险。

最后这些高等电子还将会产生短暂却极具威力的磁场,令三分之一的近地轨道卫星陷入瘫痪。

那么危急关头又是谁拯救了全人类呢?当时的苏联十分畏惧美国的这些实验,因此他们提议停止高空爆炸试验。

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北非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意大利、德国与英美之间争夺重要战略地区和目标的一次军事行动,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北非战役的经过1:第一阶段在北非战场的意大利军队(1940年9月13日一12月8日)——意军进攻。

由巴尔博元帅(8月起由格拉齐亚尼元帅)统一指挥的2个意大利野战集团军在利比亚展开:第10集团军(司令为贝尔蒂将军)在利比亚、埃及边界,第5集团军(司令为加里波第将军)在突尼斯当面。

9月13日,第10集团军以5个师、1个团级集群、6个坦克营(利比亚东部共有9个意大利师)开始进攻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国“尼罗河”集团军(2个师另2个独立旅,在埃及共有6.6万人,168架飞机,其中包括驻巴勒斯坦飞机)。

英集团军在埃及、利比亚边界仅有1个展开的师。

意军推进90公里,于9月16日进逼西迪拜拉尼,但由于指挥失灵和补给中断,不得不停止了尔后的进攻。

英军则继续退后,一直到马特鲁港附近预先构筑的阵地才立住脚。

敌对双方之间形成了一个宽达130公里的“真空”地带。

北非战役的经过2:第二阶段(1940年12月9日—1941年3月30日)——英军进攻。

12月9日,英集团军(4个师另2个旅)转入反攻,击溃了意军,在两个月内推进800余公里。

至翌年2月11日前,英军已进抵阿盖拉、马拉达以东一线,转入防御。

使得胜利未得到发展。

英国政府决定向巴尔干转移力量,利用意军在希腊的失败,为夺取巴尔干半岛在希腊建立战略基地。

英集团军一部从北非调到了希腊。

这就使意军免于彻底失败。

1941年初,德军统帅部将德国非洲军(1个坦克师、1个轻步兵师,司令为隆美尔中将)和一些航空兵部队调往利比亚。

北非战役的经过3:第三阶段一辆英国坦克路过一辆被击毁的德军坦克(1941年3月31日—11月17日)——德意联军进攻。

3月31日,意德军(2个坦克师、1个步兵师)开始进攻英集团军(2个已被削弱的师另1个旅),以便前出利比亚、埃及边界,攻占塞卢姆。

经典情报战案例

经典情报战案例

经典情报战案例经典情报战案例:揭秘近代史上的十大情报战情报战是一种隐蔽、复杂的战争形式,它的胜负关系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在近代史上,有许多经典的情报战案例,以下是其中的十大经典案例。

一、美国解密苏联的“培根”计划在冷战期间,苏联一直在秘密研制一种新型超音速轰炸机“图-22”,美国情报机构得到了苏联研制计划的情报,这就是著名的“培根”计划。

美国根据这些情报信息,加强了对苏联的技术监控,最终成功解密了苏联的“图-22”计划。

二、英国破解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采用了一种高度加密的通讯方式——“恩尼格玛”密码,英国情报机构积极研究这种密码,并成功破解了它。

这样就使得英国得到了大量的德国军事情报,对于盟军在战争中的胜利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三、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监视苏联的情报行动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对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情报监视行动。

美国派出U-2高空侦察机对古巴进行监视,并在苏联驻古巴的军事基地周围设置了间谍设备。

这些情报信息帮助美国掌握了苏联在古巴的军事部署情况,从而制定了有效的对策。

四、伊朗核计划中以色列的情报战在伊朗核计划中,以色列情报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情报战。

以色列通过秘密窃取伊朗核设施的设计图纸、采购清单等情报信息,最终成功破坏了伊朗的核计划。

五、法国情报机构在非洲的情报战法国在非洲地区拥有广泛的利益,法国情报机构通过隐蔽的情报战,监视了非洲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制定了有效的政策和对策。

六、以色列在伊拉克的情报战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以色列情报机构积极参与情报战。

以色列派遣了大量的间谍和情报分析人员,收集并分析了伊拉克的情报信息,最终成功破坏了伊拉克的核计划。

七、美国情报机构在阿富汗的情报战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情报机构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并分析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情报信息,最终成功打击了这些恐怖组织。

八、英国情报机构在冷战期间的情报战在冷战期间,英国情报机构积极参与情报战,收集并分析了苏联的情报信息,为西方国家制定了有效的对策。

美国西点军校唯一收录的中国经典战例

美国西点军校唯一收录的中国经典战例

“美国西点军校唯一收录的中国经典战例2009年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建国60周年的华诞。

沐浴在祖国和平温暖的阳光里,过着幸福安康美满富足的生活,此时此刻,我倍加怀念当年为了祖国的解放和民族的统一,而浴血奋战的塔山英雄先烈们。

是他们,在那次创造了历史的关键的伟大战斗中,前仆后继,英勇拚杀,浴血奋战,顽强死守,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不仅取得了塔山阻击战的胜利,而且直接推进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彻底解放了全东北,最终取得了全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当年打塔山的英雄部队之一的12师如今驻扎在广西的贵港市。

站在4纵12师这支塔山雄师的师史馆前,面对“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这两面用无数烈士鲜血染红的锦旗,凝视张万年副主席“白台山英雄团再展雄风”十个金光闪闪的题词,我心潮澎湃,壮怀激荡,眼前一幕一幕地浮现着12师34团,3 6团和35团的先辈们当年与敌人激战塔山的英雄壮举。

1948年的秋天,解放战争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人民军队经典战役--陆战经典之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打响了。

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的转战,到1948年夏秋,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

东北97%的土地面积和86%的人口已获解放,东北解放区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0余万人,装备改善,士气高涨。

而东北国民党军由于连连受挫,损兵折将,55万余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

长春、沈阳的陆上补给线全被截断。

军心动摇,士气低落。

力量对比,东北人民解放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国民党军,已经有实力争取一战而消灭全部敌军,解放全东北。

面对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蒋介石很焦虑。

为了保存力量,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铁路交通线,把沈阳主力转移到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东战场;但是又顾虑放弃东北,将会在政治上、军事上产生严重后果,因而,是撤是守举棋不定。

在蒋介石对东北抉择犹豫不决的时候,毛泽东从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有利于东北早日解放着眼,做出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把作战重心放在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地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由沈阳来援之敌的战略决策。

战争时间越来越短 举例

战争时间越来越短 举例

战争时间越来越短举例印度和巴基斯坦堪称是一对老冤家,自从印巴分治之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经进行过三次大战。

而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局势又开始紧张,很有可能会展开第四次战争。

那么印度和巴基斯坦如果再次开战,会变成一次持久战吗?仔细分析一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前三次战争,你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这两个国家的战争绝对不会进行太长时间,甚至很有可能会在一个月之内就结束战争,这是为什么呢?纵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三次战争,第一次印巴战争用时两年,而第二次印巴战争则用了5个月的时间,而第三次印巴战争从1971年11月21日到1971年12月17日,满打满算也不过20多天的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印巴战争一次比一次时间短,这绝对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一种必然现象。

之所以印巴战争时间会越来越短,甚至第三次印巴战争时期两方的战争并没有分出胜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原因非常简单,印度和巴基斯坦归根结底都不是军事发达国家,尤其是军工领域水平都不高,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大部分都需要依靠进口才能够满足其使用。

就拿印度来说吧,别看印度拥有俄罗斯苏-30MKI战斗机,甚至是法国阵风战斗机,但这些战斗机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印度都需要进口。

如果使用非原装进口武器,那么就会像前段时间那样,印度T-90S主战坦克出现炸膛事故。

俄罗斯爆料称,这次印度T-90S主战坦克之所以炸膛,就是因为使用了非原装炮弹所造成的。

由此看来,印度为了保证作战效率以及武器装备的安全性,依然会向其他国家购买大量原装武器装备。

因为武器装备需要大量进口,没有办法自给自足就造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在使用过程当中消耗速度过快,补给完全跟不上。

如果印度同巴基斯坦展开一场大战,武器装备消耗速度过快,无法及时补充弹药,那么两国就会终止战争。

所以推测如果发生第四次印巴战争,那么战争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摩加迪沙之战

摩加迪沙之战

摩加迪沙之战起因: 1993年10月2日,“线人”报告,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现在摩加迪沙奥林匹克饭店。

10月3日,情报人员用无线电与“线人”反复核实后,美军开始进行代号为Irene的抓捕行动。

参战方:游骑兵部队三角洲特种部队摩加迪沙当地民兵、市民指挥官:威廉·加里森少将(Major General William Garrison),游骑兵特遣队(Task Force Ranger)指挥官;索马里民族联盟军阀穆罕默德·法拉德·艾迪德兵力:160:2000以上伤亡:美国:19人阵亡 1人失踪 73人受伤 1人被俘马来西亚:1人阵亡 7人受伤巴基斯坦:2人受伤索马里民兵及平民:1,000以上战斗类型:巷战战争背景1969年10月21日,一场无预期的军事政变,将索马里的军事将领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Mohamed Siad Barre)推上索国总统位置,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社会主义路线独裁政治。

但在1990年时,叛军攻入摩加迪沙占领了首都,逼得巴雷不得不宣布退位,并在1991年1月时出走尼日利亚的拉哥斯。

但合组叛军逼走原独裁者的几支势力,却在之后因意见歧异而反目,其中,曾在1960至1970年代间因为计划发动政变失败而入狱的穆罕默德·法拉德·艾迪德(Mohammed Farah Aidid),获得主力派系索马里联合国会(United Somali Congress,USC)的支持,但一些原本遭放逐避走意大利的USC成员,却先下手为强宣布穆罕默德·阿里·马赫迪(Mohammed Ali Mahdi)是新任总统。

1991年6月,艾迪德被选为USC的主席,但马赫迪拒绝放弃总统头衔,再加上索马里境内还有许多势力也有意染指巴雷下台后真空的地盘,因此爆发了一场以帮派组织般的小型民兵单位为主体的军阀内战。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解密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解密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解密塔斯社也在9月11日发表声明,否认苏联把进攻性武器运到古巴,因为“苏联有从它本土上给予任何酷爱和平的国家以支援的能力”。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事件。

这场危机将两个大国最大限度地拖到了核战争的边缘,因此它成为人们推断两个大国的对抗究竟达到何种程度的界石,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防止核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事件。

这场危机将两个大国最大限度地拖到了核战争的边缘,因此它成为人们推断两个大国的对抗究竟达到何种程度的界石,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防止核战争。

----[苏]阿纳托利·多勃雷宁当时我们有权利接受导弹,我们没有违反国际法。

为什么要秘密地进行呢?[古]菲德尔·卡斯特罗“冷战”开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对峙和斗争的主要场所是在中欧和远东地区,也就是说阵势始终摆在苏联的大门口。

对此,苏联人,特别是赫鲁晓夫一直是愤愤不平,于是便决心寻找机会改变这种局面。

50年代末古巴革命胜利后,苏联终于有一次机会,试图将“冷战”推进到西半球美国人的眼皮底下。

赫鲁晓的这次冒险不仅没有成功,而且引发了美苏在“冷战”期间一场最大的较量--加勒比海危机。

然而,这场几乎将世界推到了热核战争的危机缘何而发又怎样得以解决等问题,长期以来若明若暗,并不为人所清楚了解。

1992年6月,也就是在加勒比海危机30年之后,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同时首次公布当时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当时来往的25封信件全文。

这些信件的大多数此前都是保密的,只有极少数人道。

美国《共产主义问题》杂志1992年6月专门出版了春季号特刊,用英俄两种文字将它们刊登出来。

在为美苏首脑这些信件写的序言中,美国前国务卿J·贝克说:“30年前,古巴的导弹横亘在美国和苏联中间,我们两国的分歧几乎将我们带入战争。

印巴战争中国起到什么作用

印巴战争中国起到什么作用

印巴战争中国起到什么作用推荐文章平津战役的故事简介热度:辽沈战役主要内容热度:渡江战役过程是什么热度:北伐战争关键战役热度:拿破仑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热度:第三次印巴战争,东巴不满无权在手,掀起独立运动,发生兵变,虽然巴基斯坦政府平息了动乱,但印度决定出兵支持东巴,并为此积极准备,养精蓄锐。

印巴战争中国起到什么作用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印巴战争中国的作用,希望对你有用!印巴战争中的中国的作用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看中国如何帮助巴基斯坦。

1965年5月,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巴印边界库奇兰恩地段发生争端并导致武装冲突,接着巴军在克什米尔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攻到克什米尔首府斯利拉加附近,战局对巴有利。

但印度从侧翼进击,大军直捣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截断巴军后路,巴军在克什米尔渍败,乃集中全力守御拉合尔,战事甚为激烈,巴军处于危险境地。

中巴关系自解决中巴边界问题和1964年巴总统阿尤布.汗访华后较为友好。

在这次巴印冲突中,中国政府于5月初发表声明,指责印度的扩张主义,支持巴基斯坦的抵抗战争,在外交上给巴以支持。

但巴军在拉合尔的抵抗极为困难,军火与物资供给也紧张,乃向中国求救。

当时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罗查到外交部,三天五天地要直接找周恩来,除汇报战争情况外还要转送巴总统的信件或口头要求,请中国给予种种援。

中国政府理科志愿巴基斯坦,巴国获得了中国制造的歼5战斗机和歼7战斗机,歼7战斗机在进入巴基斯坦空军以后,使得自大的印度空军接连遭受了巨大损失。

之后歼七战斗机成为了巴基斯坦“守卫首都上空的卫士”,得到“空中哨兵”绰号。

看到中国无私的援助,让当时已经被美国抛弃的巴基斯坦更加坚定决成为中国的朋友。

印巴战争最激烈时期,由于巴基斯坦方面的战术失误导致巴国的坦克部队受到重创,中国支援巴基斯坦的59式坦克(59式坦克是我军从使用或库存的装备中直接抽调的)通过铁路运进,因为数量较少59式坦克直接被运往前线,装备一线部队,在经过短暂训练熟悉装备后,开赴战场。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简介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简介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简介列南亚次大陆爆发第三次印巴战争,美苏在这场战争中分别站在巴印两边,让人仿佛看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影子,但你了解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吗?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简介1971年,南亚次大陆爆发第三次印巴战争,美苏在这场战争中分别站在巴印两边,让人仿佛看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影子。

限于许多档案尚未公开,对美苏涉入其中的程度说法不一,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方面最新解密的文件显示,美国在那场战争中对印度的敌意远比人们想像的强烈,甚至做好了攻击印军的准备。

在1970年之前,美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采取平衡策略,与两国都建立了盟友关系。

但随着印度与苏联走得越来越近,美国开始警惕起来。

1971年3月,巴基斯坦中央政府下令对东巴基斯坦要求自治的孟加拉民族主义者实行军事镇压,大量难民涌出。

这一事件给了印度打击宿敌的良机,印巴局势顿时剑拔弩张。

此时的美国尽量在印巴之间搞平衡,美国向巴基斯坦表示,应该以政治方式解决东巴基斯坦的自治和独立问题。

7月7日,尼克松的助手基辛格在秘密访问中国途中前往新德里,一方面表示同情东巴难民给印度带来的负担,一方面保证“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美国都将支持印度对抗来自中国的压力”。

但美国的这种平衡是有限度的,考虑到巴基斯坦在开启中美外交关系上的重要作用,以及印度向苏联的靠近,美国的天平明显向巴基斯坦倾斜。

1971年7月19日,基辛格在与巴方官员谈话中说:“很显然,我们和巴基斯坦有某种特殊关系。

”同一天,基辛格通过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向印度传话,希望印度不使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

10月9日,基辛格再次约见多勃雷宁,要求苏联阻止在印受训的4万游击队员返回东巴。

此时的印度积极为自己寻找国际支持。

8月,印度与苏联签订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条约”,10月-11月,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访问欧美6国。

最经典的坦克单车作战范例:坦克王牌魏特曼在波卡基村

最经典的坦克单车作战范例:坦克王牌魏特曼在波卡基村

最经典的坦克单车作战范例:坦克王牌魏特曼在波卡基村1944年6月6日,希特勒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陆,本来己在东线手忙脚乱的德军更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

几天后,盟军在滩头建立了稳固的登陆场,开始逐步向内陆纵深发展。

盟军首要目标是卡昂一一一个不大但却是诺曼底地区交通枢纽的小城,承但攻击卡昂的盟军主要由以下部队构成:战线左侧为英第3师,中央为加拿大第3师,右侧是英第51师和第50师;另有英第7装甲师担当迂回任务,从右侧经175号公路向卡昂包抄。

至6月13日英先遣部队第22装甲旅己进入波卡基村,绕到了德军装甲教导师侧后方德军为了弥补己方左侧防线的巨大缺口,拯救装甲教导师,命令机动的SS第101重装甲营驰援。

该营编制为45辆“虎”式坦克,6辆“豹”式抢救车及124辆其它车辆,满员1037名官兵。

他们6月7日即从营地出发,但因铁路系统遭盟军空袭毁坏,故200千米的路程全靠自己行军。

然而,盟军的“暴风”式对地攻击机并未因此放弃对这支队伍的“眷顾”,该营一路遭受狂轰滥炸,抵达前线时己有半数车辆被毁。

13日清晨,一名德国尖兵慌张地跑回来报告:“英国人已经到达了前面的村子,距离这里不到2000米!”德军米歇尔.魏特曼中尉(第101营先遣连指挥官)正在坦克旁睡觉。

听到这个消息,他有点惊异:“英国动作真快呀!”说着,他已站起来,“霍夫林格,把你的231号坦克借我用一下。

博比,给我当炮手。

我们去确认一下情况。

”231号坦克是先遣连中状况最好的“虎”式坦克,而魏特曼自己的座车由于空气滤清器被弹片打坏,还在修理之中。

“出发!”魏特曼一声号令,“虎”式坦克轰隆隆地驶出了林间小路。

前面就是波卡基村,英军近3个连的兵力已经进入村子,平时,没有人注意过这个离卡昂30千米的小小农庄,可从这天起,平凡的波卡基村声名大噪,成为装甲作战经典战例的代名词。

英军第22装甲旅的A连此时已穿越波村到达东侧的小山包──213高地,B连则停在村子西头的道路上集结,而团部的1辆M5A1轻型坦克和14辆“克伦威尔”正在村中,另外还有4辆侦察车和20辆M21半履带卡车以及1门57毫米反坦克炮(即英军的6磅炮)。

历史真相坦克闪电战,奇袭瓦鲁班(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

历史真相坦克闪电战,奇袭瓦鲁班(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

历史真相坦克闪电战,奇袭瓦鲁班(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见面不如闻名,可怜的加拉哈德部队击溃孟关日军18师团以后,新1军马不停蹄的追击。

孟关战役时,坦克第1营协同步兵1个营突袭日军侧翼,接连占领南姆卡等地,迫使日军狼狈逃窜。

由于丛林阻碍坦克前进速度,加上日军没有死守孟关,坦克第1营毙伤数百日军,却并没有决定性的作用。

此刻就不同了。

在史迪威命令下,坦克第1营首当其冲,新38师113团紧跟其后,务必包抄敌人后撤据点瓦鲁班的侧后,尽力全歼18师团残部。

史迪威同时派遣著名的美5307支队提前进入森林,先于日军渗透到瓦鲁班附近。

瓦鲁班是孟关以西,日军在胡康河谷唯一一个大型补给基地,距离孟关大约12公里。

就部署上来说,可以说史迪威没什么失误,甚至很高明。

有意思的是,在日记中,史迪威对国军并不满意,反而对美军极为赞赏。

此次,史迪威将切断瓦鲁班敌人退路这一极为重要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美国部队。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上文已经说了,美军第5307支队是史迪威组建的一支约3000人规模的纯美军部队,也是大名鼎鼎游骑兵的前身。

美军第5307支队的装备一流,也接受国专门丛林战训练,可惜官兵素质较差,多是从优先的后方,如加勒比地区驻守部队中抽调的。

这些美国大兵多是各部队所厌恶的惹祸精、偏执狂,甚至智力欠佳者,并非精英。

体检时候,美国医生发现他们很多人有慢性病,身体虚弱,甚至还有些人疑似有精神分裂。

其实,美军第5307支队兵员素质差也容易理解。

按照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想法,美军的任何一兵一卒都要投到欧洲和太平洋,根本不应该出现在缅甸。

现在能够抽调2000多人组织丛林特战部队给史迪威,已经算是极给面子,你还有什么资格挑三拣四呢。

明知部队兵员素质差,用史迪威的话来说“很多人还是孩子”,他却仍然对部队极为关注。

史迪威日记里面,提到美军第5307支队的部分很多。

诸如2月24日的日记只有一句话,就是:第5307支队已经出动!美军第5307支队开始的表现,确实很出色。

PT-76两栖坦克半个世纪后的新生

PT-76两栖坦克半个世纪后的新生

PT-76两栖坦克半个世纪后的新生PT―76两栖坦克是前苏联二战后研制、1950年装备其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唯一的轻型(水陆)坦克,到60年代末总数约7000辆,主要用于侦察、警戒和指挥,也可作为登陆部队夺取滩头阵地时的火力支援。

该坦克还广泛装备世界20多个国家的陆军,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作战行动中、196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中以及1965―1975年的越南战争中,该型坦克都被广泛应用。

尽管诞生年代久远,但它至今仍然稳居俄罗斯陆军主战装备序列。

这种两栖坦克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旺盛,是因为自其服役以来还没有什么新型战车能够完全替代它。

现代作战的实践证明,坦克部队既要能在公路纵横的宽阔地带和远离公路的行动轴线上高速行动,也能够在破坏严重、大水泛滥以及充满人工障碍的条件下快速机动,而且要能由登陆船和军用运输机来运输,使其具有战略机动性。

20世纪末,许多国家开始研制生产新一代轻型坦克来装备机动部队,其中包括美国的“虹”式轻型坦克和M8装甲火炮系统、瑞典的CV90120轻型坦克等。

俄罗斯人认为,现代轻型坦克必须首先具有较强大的火力,能够击毁重型战车或使其失能;要具有一定的自卫防空能力,以应对缺乏防空保护的情况,要具备优越的战役和战术机动性,公路行驶速度不低于40―4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要达到500―600千米,要具备卓越的两栖能力,能迅速跨越水障(江湖、沟渠及洪泛区)并在其间进行战斗。

基于上述考虑,俄军方认为,目前发展轻型两栖坦克的最佳方案,就是从根本上对PT―76B轻型两栖坦克进行现代化改进。

目前,俄军已经制定出一个PT-76的现代化改进计划,通过若干次改进延长其服役期、提高其作战效能,特种机枪制造与冶金公司是负责实施该计划的主要企业。

武器系统改进型PT―76坦克将采用全新设计的炮塔系统,炮塔上安装双轴稳定的S―60AA改进型57毫米自动火炮,并以7.62毫米并列机枪作为辅助武器。

自动火炮发射标准的曳光杀爆弹和曳光穿甲弹,也可以发射同口径高射炮弹。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8个真实战例电子教案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8个真实战例电子教案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8个真实战例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8个真实战例战例1西山口一邦迪拉反击战中,我某部9连副班长庞国兴,在和主力失散的情况下,和另外3名战士自动组成战斗小组,使用2支56式冲锋枪和2支56式半自动步枪,深入印军纵深7.5千米,多次主动向敌人优势兵力发起冲击,占领两个炮兵阵地,缴获7门87.6毫米加农榴弹炮,后又配合主力部队缴获另外8门。

战例2印军第7旅第9旁遮普联队的一个巡逻队遭到攻击时,乔杜里少校向他的旅长达尔维将军请求火力支援,结果在距离1500 米以外二线阵地上的达尔维拒绝开火,一个奇怪的理由是看不清目标和事先未曾标定距离。

其实,是达尔维顾虑我军迫击炮的轰击。

战例3西山口主阵地上印军三挺重机枪火力配备很内行,中间一挺靠前,左右两挺靠后,这样即可以互相支援,又不会被一下子全消灭。

曾把我军某团前指压制在一个巨石后面(幸亏印军没有用迫击炮打几下),该团一个平时号称“十发十中”的75炮班在1000米外对故重机枪射击,由于测距不准(75毫米无后坐力炮在远距离射击时,准确测距非常关键,尤其是山地,很容易误判),三发不中,最后班长爬上去用手榴弹炸掉了前面的重机枪.但是我军一个连遭到印军另外2挺机枪的侧射,向敌冲击的三个排全部伤亡。

战例4在多龙桥战斗中,印军马德拉斯联队第1营(欠第4连)从邦迪拉逃跑,于11月21日 10时到过多龙桥,多龙桥东南700米有我军某营部和1个步兵班(5人)、 1个 82迫击炮排 (15人, 3门炮)以及1个重机枪班(7人),其余部队在3千米外.该营发现敌人后,派指导员王文保、副连长史洪信、班长冯长喜(携带冲锋枪1支,半自动2支)直插桥南堵截过桥的印军;另派5人从北侧山腰迂回印军侧后;又派炮手 4人沿公路由西向东侧击印军:82迫击炮和重机枪在营指占领阵地向印军开火。

10时 12分战斗打响,又有炊事班等7人闻声赶来加入桥头战斗,我军首先歼灭已过桥的印军34人,控制了多龙桥.后通过俘虏喊话,迫使其余印军投降,此战我军56人(伤3人)共歼灭印军241人(击毙 35人,俘 88人,投降118人)。

汽车76团史作义

汽车76团史作义

汽车76团史作义我原来所在的汽车第76团,是一支常年奔驰在青藏高原执行战备任务的运输部队。

1959年3月,当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时,我们立即投入了平叛战斗运输任务。

当时我是一名汽车驾驶员,我们开的是来自东德的大依发柴油车。

这种车已行驶多年,在天寒地冻的高原,每天早晨发动车,都是一场艰苦的奋战。

此时,千里青藏高原还是一片冰雪世界,气温在摄氏零下40多度。

为防止冻车,每晚在兵站宿营时我们必须放掉车里的水。

夜晚,机器里的润滑油都被冻结成了硬块,给第二天的发动车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为此,每天天不亮,我们都要提前起床,每台车点起四堆火,一堆放在发动机油底壳下,一堆放在变速器下,一堆放在差速器下,以便烤化那凝冻成块的机油和黑油,否则机器根本转不动。

还有一堆火是用来烧热两扁桶(五加仑桶)水,好加进汽车水箱。

我们一边烤车,还要一边冒着稀薄的空气,使劲用摇把摇动那沉重的机器,以便使它很快加热起来。

所以那时出发时,每台车厢里都装有够一个月用的烤车柴,这种柴都是我们从戈壁滩上挖来的红柳根。

当时我国面临三年自然灾害,难以进口必要的汽车零配件,一部分车没有电瓶,难以自身起动,发动车要靠别的车来拖。

当时每个连45台车,常常一半车没有电瓶,大家便一拖二、二拖四、四拖八,等全连车都发动完,往往要用两个多小时。

每天发动车都是一场紧张的战斗。

途中休息时,这些车常常不敢熄火;有时要熄火检查,再起动时则要用人推。

1959年3月初,西藏形势已经很紧张,我们10台汽车从驻地格尔木出发北上,去兰新铁路的峡东站装载一批军用物资运往西藏拉萨。

当时我们团驻在青海西部昆仑山下的格尔木,由于青海省还没有一寸铁路,内地由火车运来的人和物只能在遥远的兰(州)新(疆)铁路的峡东火车站和红柳园火车站卸载,然后用汽车运往西藏和边关。

从我们住地到火车站要北穿察尔汗万丈盐桥、柴达木盆地、当金山和敦煌,需走4天时间,装好人和物资后还要用15—17天时间才能到达拉萨。

隐蔽战线英勇事迹

隐蔽战线英勇事迹

隐蔽战线英勇事迹隐蔽战线是指在战争期间,一些人以非正规的方式或在隐藏中进行的抵抗活动,旨在对抗敌对势力。

这些人以自发的方式加入抵抗运动,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斗争,无论是从事情报收集、传递,还是进行破坏敌人机构、打击敌人士兵的行动,都是为了争取自由和保卫祖国。

他们往往工作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在二战期间,欧洲许多国家的抵抗运动非常活跃。

法国、希腊、波兰等国都有许多隐蔽战线的英勇事迹。

其中,法国抵抗运动为世人所熟知。

下面将以法国抵抗运动为例,讲述一些令人崇敬的隐蔽战线英勇事迹。

一、隐蔽战线的成立1940年,纳粹德国入侵法国。

当时的法国政府陷入混乱,国家面临丧失独立和自由的危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勇敢的法国人开始组织抵抗运动,他们建立了隐蔽战线。

二、情报收集与传递隐蔽战线的成员中有许多是情报工作者。

他们主要负责搜集和传递信息,以帮助盟军了解敌人的动向。

他们的任务十分危险,要在秘密的情况下搜集到准确的信息,并通过各种手段传递出去,以避开敌人的注意。

有时,他们不得不潜入敌人的机构中,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任务。

三、破坏敌人设施为了削弱敌人的战斗力,隐蔽战线的成员经常进行破坏敌人设施的行动。

他们炸毁敌人的铁路、桥梁和弹药库,以阻碍敌人的行动。

这些行动执行起来非常困难,需要有复杂的计划和高度的组织能力。

每一次行动都要面临敌人的严密监控和高度防守。

四、救援士兵和犹太人隐蔽战线的成员还负责救援被敌人俘虏的盟军士兵和犹太人。

他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将这些人安全地从敌人手中解救出来,并帮助他们躲避敌人的追捕。

有时,他们还提供伪造的身份证明,让这些人可以逃亡到自由的地方。

这些救援行动对于被俘虏者来说是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是对法国抵抗者英勇的肯定和支持。

五、抵抗游击战争隐蔽战线的成员也经常参与到游击战争中。

他们利用山区、森林等地形,对敌人进行游击袭击,并在必要时与盟军一起作战。

这些游击战争不仅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极大地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

中国军队复仇缅北 日军少将被坦克碾成肉泥

中国军队复仇缅北 日军少将被坦克碾成肉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军队复仇缅北日军少将被坦克碾成肉泥导语: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重新打开中印交通线,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重新打开中印交通线,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人猿泰山”。

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担任主攻任务的是郑洞国指挥的中国驻印军新1军,下辖孙立人指挥的新38师和廖耀湘指挥的新22师,兵力近3。

5万人。

当面之敌是田中新一中将指挥的日军第18师团,下辖第114、55、56联队,共有兵力3。

2万人。

该师团是日军的一支王牌部队,兵员来自九州岛的产业工人,以凶顽闻名,参加过进攻上海和南京的作战,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

它在新加坡曾以3万多人迫使8万多英军缴械投降,后投入缅甸作战,有“丛林作战之王”的称谓。

胡康河谷,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它位于缅甸最北方,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

据说原来曾有野人出没,因此当地人将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野人山”。

中国驻印军对胡康河谷太熟悉了,前年中国远征军败退时,闯入这块禁区,损失惨重,遗尸无数。

胡康河谷内的每棵数头几乎都撒着中国官兵的尸骨,每处河滩都撒下了他们的血泪。

现今,复仇之师枪刺林立,尘土飞扬,战车咆哮,铁骑怒吼,气势汹汹地开出了印度。

这是生活常识分享。

一段不为人知的战争史故事重见天日: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PT-76坦克

一段不为人知的战争史故事重见天日: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PT-76坦克

一段不为人知的战争史故事重见天日: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
PT-76坦克
阿亮
【期刊名称】《国际展望》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读者可能注意到在1999-2000车臣战争期间,古老的PT-76轻型水陆
坦克频繁地出现在电视画面里。

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士兵正驾驶PT-76维持治安。

但事实上,这种已整整有50年历史的坦克的光辉风月还是在冷战期间。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阿亮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751
【相关文献】
1.第三次印巴战争中中美两国的有限合作探析
2.印巴坦克试比高——”阿琼“与”哈利德“坦克作战能力评估
3.当美国件仔变成大卫王的战士中东战争中的美国战
后坦克传奇--沙漠烈火中的"巴顿"以色列"马加奇"系列坦克的故事4.当美国牛仔变成大卫王的战士中东战争中的美国战后坦克传奇——沙漠烈火中的“巴顿”——以色列“马加奇”系列坦克的故事5.从印巴拉合尔高峰会谈到格尔吉尔冲突——
巴前外交秘书尼亚兹·奈克披露的一段外交斡旋内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战争史研究目录

战争史研究目录

战争史研究目录正刊目录(包括正/副标题、署名,完整摘抄无误)战争史研究1德国山地步兵德国山地步兵战史•Bear Windward山地步兵的编制和作战装备•Tenshou山地步兵的后勤与支援•里夫日本海军史话•明治篇(一)菊花与锚――近代日本的变革与日本海军的兴起•Windward 从浪速到吉野――日本帝国海军的扩充和发展•Dannyboy白象之死――The Murder of the TSR.2•娄嘉仪光盘:Me262教学资料战争史研究2匈牙利之血——布达佩斯战役•元首卫队阿拉伯的劳伦斯•歌剧院幽灵日本海军史话•明治篇(二)三景舰始末•Kallgan菊纹龙旗之战――1894年中日海战及分析•Windward德国山地步兵的登山和滑雪训练•Bear山地步兵的服装•Bear德国空军蒙皮文化(Part I)•堆放妖战争史研究3纳粹黄金——二战中纳粹德国与中立国的黄金问题•卜晓沛非洲之星传奇——德国王牌飞行员汉斯—约阿西姆•马尔塞尤传记•娄嘉仪日本海军•明治篇(三)特辑:日俄战争百年回顾走向战争的道路――日俄战争的政治与外交背景•Windward帝国的重组――日俄战争及其后果•Windward日本海军“六六舰队”扩充案•Windward战争史研究4福克兰战争回顾•鹰扬欧洲最危险的男人――奥托•斯科尔兹内的一生•焘御战后英国航母史•Windward非洲之星传奇(终结篇)•娄嘉仪德国空军蒙皮文化(Part II)•堆放妖战争史研究5通往原子弹之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原子弹的故事•Windward旷古未见的美丽毒花——1945年对日原子弹轰炸纪实•Windward多炮塔的颠峰与衰落——PART II:T-28坦克的作战与改装•里夫Tenshou雷神双锤——芬兰海军Vainamoinen级岸防舰•鹰扬奉旨造假——二战日本陆军“杉部队”伪造中国法币始末•博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后果——第三帝国的经济和政治背景•原著:Lewis Letovsk Lorwin翻译:陈希孟编辑:阎京生战争史研究6柏林苍穹下——勃兰登堡门与柏林的变迁•幽灵日本海军史话•大正篇(一)•Windware日美对抗之道(上)八八舰队幻梦纪(一)海南D日——中国历史上继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规模最大的岛屿登陆作战•楼嘉仪挑逗公牛的红布——日本联合舰队最后一次航母出击•桃太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后果——如果纳粹获胜(一)•原著:Lewis Letovsk Lorwin翻译:陈希孟编辑:赵亮战争史研究7手持战刀的佛陀——近世的泰国与战争•鹰扬第九次舰队演习——美国海军历史上最富于戏剧性的事件之一•索盟“军团就是我的祖国!”——法兰西外籍军团传奇•何锡舟基辅会战——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上)•(德)维尔纳•豪普特明治的最后武士——日本西南战争史略•石祥战争史研究8“8.23”海运亲历记——一个国民党舰长眼中的金门炮战•宋炯日本海军史话•大正篇(二)•Windward走向日美对抗之道(下)八八舰队幻梦记(二)战研书摘:二战的经济后果——如果纳粹胜利(二)•原著:Lewis Letovsk Lorwin翻译:陈希孟编辑:赵亮飞行的网线袋——费尔雷“剑鱼”飞机•蔡伟战争史研究9陆奥孤烟直,长门落日圆——旧日本帝国海军长门级战列舰•Windward暗红破坏神——“巴巴罗萨”前夕的苏联红军战备状况•鲍里斯黄色潜水艇围猎空中猛犸——1914—1916年英德飞艇战•蔡伟浅间丸事件——1940年英舰拦截日本邮船事件•鹰扬基辅会战——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合围战(下)•(德)维尔纳•豪普特战争史研究10拯救君士坦丁堡的神灵——古代战争中的化学武器“希腊火”•风子风中的森林——近世的芬兰与战争•鹰扬南天一柱——抗日战争中的广东海军•刘怡战研书摘:战略投降(一)——1940年法国和1943年意大利的投降•保罗•克奇克梅提(美)战争史研究11桂宫流水潮台沉——日本海军金刚型高速战列舰•Windward逆流而行——多炮塔与轮履两用概念的结合与失败•鲍里斯黄色潜水艇海军太平军舰战史•宋炯亚得里亚海的小狼群——奥匈帝国潜艇部队•宝剑橡叶骑士美国的战争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战略•编译:陈隆恺战争史研究12犹太族的雄狮已征服——近世的埃塞俄比亚与战争•Windward双鹰旗下——奥匈帝国海军“联合力量”级战列舰•鹰扬两栖坦克的冲锋——印巴战争中的PT—76坦克•编译:清海战略投降(二)——德国和日本的投降战争史研究13逆天而行——走入昭和时代的日本海军(一)•Windward最后的副王——英国海军元帅路易斯•蒙巴顿勋爵•鹰扬四海一心——从清末到民国的“海”字号巡洋舰•刘怡二战美国战略(二)•编译:陈隆恺战争史研究14改变历史的时刻(一):新罗马的陷落――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1453年5月29日•Windward 石匠创造的自由——近世的圣马力诺与战争•鹰扬保卫欧洲之战——1920年波苏战争•李鹤国民党航空研究院回忆•余仲奎四海一心——从清末到民国的“海”字号巡洋舰(二)•刘怡战研书摘:他们贩卖死亡——世界军火巨头的故事(一)战争史研究15高原上的雅利安人——近世的伊朗与战争(一)•鹰扬逆天而行——走入昭和时代的日本与日本海军(二)•Windward大马尼拉湾的“白银行动”约翰•格•赫贝尔马江之血——1884年中法海战•吉辰四海一心(三)——北伐战争时期的“海”字号巡洋舰•刘怡二战中的美国飞机制造业(图史•连载一)战争史研究16草原绞肉机——南美查科战争始末•毛檑改变历史的时刻(二):德意志孔雀——德皇威廉二世即位•Windward“哈哈,日本人,哈哈!”——二战中的所罗门群岛及人民•郝晓伟高原上的雅利安人——近世的伊朗与战争(二)•鹰扬二战中的美国飞机制造业(图史•连载三)战研书摘:他们贩卖死亡——世界军火巨头们的故事(二)战争史研究17巴尔干杂拌——近世的保加利亚与战争•Windward“我们保卫你,索非亚”——二战保加利亚飞行员的故事苏联火箭工业中的德国人•杨大恒编译黑色郁金香——二战后荷兰的对德复仇计划•郝晓伟四海一心(四)——“海”字号巡洋舰的最后航迹•刘怡战研书摘:西伯利亚归来战争史研究18科克伦提督的伟业——智利海军二百年史•刘怡小鹰展翅——美国陆军的草创与初期建设•清海如何窃取一个国家——雇佣兵头目德纳尔传奇凤翔战记——旧日本海军凤翔级航空母舰小史•Windward战研书摘:爱丁堡号运金记战争史研究19为了这土地的权利而战——1936-1939西班牙内战•东方暮“恶魔自东方来”——走向太平洋战争的日本与日本海军(一)•Lawrence丑陋的驼背——意大利萨伏亚-马切蒂S.79轰炸机•刘怡邦国自由之舟——“自由轮”的故事•Windward战争史研究20牛肉•咖啡•硝石之战——南美ABC三国海军竞赛•洪海“过路人,请告诉斯巴达……”——希腊波斯战记•王钻忠海军上将的野望——让-弗朗索瓦•达尔朗和他的时代•刘怡二战中的美国飞机制造业(图史•连载三)战研书摘:来自地狱的逃亡(一)战争史研究21奥兰治旗高高飘扬——近世的尼德兰与战争•刘怡神之大和(上)——日本帝国海军主力舰绝响大和型超级战列舰•舰政篇•Windward 极地狼烟——二战德国与盟国的北极气象战二战中的美国飞机制造业(图史•连载四)战研书摘:祖国(一)•编译:阎京生战争史研究22神之大和(下)——日本海军大和级战列舰.舰战篇•Windward刘怡中山世土——近世的琉球与战争•沧海来自法西斯的赠礼——1930年代中意航空合作纪实•刘怡从胡德的俊美到纳尔逊的憨壮——追求大转换时期英国主力舰设计的足迹•章骞战研书摘:来自地狱的逃亡(二)战争史研究23安纳托利亚之狼——现代土耳其国父凯末尔传奇•鹰扬扬子江上的木屐船——日本在华炮舰小史•Windware大和杂谭――日本海军大和级战列舰补遗波兰永不灭亡——1944年华沙起义•刘怡战研书摘:祖国(二)战争史研究24以色列建国六十周年特辑现代的以色列与战争(一)一个国家的诞生――现代以色列的建国历程•Windware 锡安山上的守望者――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Windward改变历史的时刻(三):东京沦陷日•1127――中华帝国的历史拐点:两宋王朝的灭亡(上)•鹰扬苍空之鬼――诺斯罗普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刘怡战争史研究25扶桑に羽ばたく九万里——旧日本帝国海军扶桑级战列舰•刘怡改变历史的时刻:两宋王朝的灭亡(二)1279崖山•天朝的叹息――从绍兴和议到南宋灭亡•Windware海东狮子吼:“凯瑟琳计划”与“哈巴库克”――温斯顿•丘吉尔奇想二三事二战中的美国飞机制造业(图史•连载五)战研书摘:祖国(三)•阎京生译战争史研究26赤诚之峰今宵限加贺白山残雪花旧日本帝国海军机动部队之母――航母赤诚•加贺(上)•刘怡G.I. Government Issued――美国陆军伙食发展史(上)•郝晓伟历史名舰系列谈(一)一个字头的诞生――美国海军历史上的“企业”号军舰•沧海战研书摘:祖国(四)•阎京生译战争史研究27从塞尔维亚到塞尔维亚——近世的南斯拉夫与战争(一)•阎京生赤诚之峰今宵限加贺白山残雪花旧日本帝国海军机动部队之母――航母赤诚•加贺(下)•刘怡二战中的美国飞机制造业(图史•连载六)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德赛战争史研究28从塞尔维亚到塞尔维亚——近世的南斯拉夫与战争(二)•阎京生“前进,阿斯卡里!”――保罗•冯•福尔贝克和他的东非战争•WindwareG.I. Government Issued――美国陆军伙食发展史(下)•郝晓伟战研书摘:祖国(五)•罗伯特•哈里斯著阎京生译战争史研究29从塞尔维亚到塞尔维亚——近世的南斯拉夫与战争(三)•阎京生元首路德维希•贝克――德国总参谋部军官团谋反史,1919-1945(一)•刘怡西印度洋猫戏鼠――德国海军“柯尼斯堡”号巡洋舰的故事•Windware半岛上的溃疡――铁公爵的葡萄牙战役(上)•谭飞程战研书摘:祖国(完结篇)战争史研究30在大漠那边——近世的外蒙古与战争(上)•鹰扬双龙潜处水天寒――旧日本帝国海军航母飞龙•苍龙•沧海元首路德维希•贝克――德国总参谋部军官团谋反史,1919-1945(二)•刘怡地图中的战争史(一):飞地、外交与战争•Windware战争史研究31“甘比尔湾”号的最后两天•章骞在大漠那边——近世的外蒙古与战争(下)•鹰扬元首路德维希•贝克――德国总参谋部军官团谋反史,1919-1945(三)•刘怡战研书摘最危险的海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海军水雷作战(一)战争史研究32暮日落照瀛洲残――“没落”战役与“决号作战”:二战末期日本本土决战计划•鹰扬孤星开海岳,帝国驱长车——美国海军“纽约”级战列舰•Windware元首路德维希•贝克――德国总参谋部军官团谋反史,1919-1945(四)•刘怡半岛上的溃疡――铁公爵的葡萄牙战役(下)•谭飞程战研书摘最危险的海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海军水雷作战(二)战争史研究33不列颠尼亚的三叉戟――从勇士到前卫:英国战列舰的百年概述•章骞昂贵的自由——近世的海地与战争•Windware元首路德维希•贝克――德国总参谋部军官团谋反史,1919-1945(五)•刘怡战研书摘最危险的海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海军水雷作战(三)战争史研究34合众国的历程――地图中的美国史(一)•Windware“在我之后,洪水滔天”——1943年皇家空军轰炸鲁尔大坝行动•郝晓伟大落坂动利根河荣枯一梦筑摩川――旧日本帝国海军机动部队前哨航空巡洋舰利根•筑摩•刘怡鹰已坠落――1943年波兰总理西科斯基坠机时间法兰西杜鹃――拿破仑三世与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兴亡(一)•沧海战争史研究35恶魔的饱食――旧日本帝国陆军伙食一席谈•鹰扬卡廷KATYŃ——1940年卡廷时间始末•Windware出没风波里――条约时代的日本海军水雷战队旗舰(上)•刘怡战研书摘最危险的海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海军水雷作战(四)战争史研究36命令与征服――1983年“复仇女神”行动始末•Windware曙光中的启明星——1917年俄国革命(上)•袁鹏刘怡切萨匹克袭击者――美国海军“怀俄明”级战列舰简史•刘怡法兰西杜鹃――拿破仑三世与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兴亡(二)•沧海财宝西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盟国黄金转移行动战争史研究37大雪满弓刀――近世中国东北风云录(一)•鹰扬出没风波里――条约时代的日本海军水雷战队旗舰(中)•刘怡皇帝的海盗――费利克斯•冯•卢克纳尔伯爵和他的“海鹰”号战研数据库美国海军1950-2010年援外舰船一览(一个):水面战斗舰艇战争史研究38幸福的达契亚――近世的罗马尼亚与战争(上)•鹰扬狩猎与捕食――美国海军“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Windware失落的兰山――1971年美越“印支九号公路战役”•管宪明曙光中的启明星——1917年俄国革命(中)•袁鹏刘怡战争史研究39山巅之城――地图中的美国史(二)•Windware幸福的达契亚――近世的罗马尼亚与战争(中)•鹰扬出没风波里――条约时代的日本海军水雷战队旗舰(三)•刘怡战争史研究39幸福的达契亚――近世的罗马尼亚与战争(下)•鹰扬出没风波里――条约时代的日本海军水雷战队旗舰(四)•刘怡块肉余生记――地图上的袖珍小国与战争•欧洲篇•Windware口袋里的战争――秘鲁-厄瓜多尔边境冲突始末•沧海战研书摘最危险的海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海军水雷作战(五)战争史研究40幸福的达契亚――近世的罗马尼亚与战争(下)•鹰扬出没风波里――条约时代的日本海军水雷战队旗舰(四)•刘怡块肉余生记――地图上的袖珍小国与战争•欧洲篇•Windware口袋里的战争――秘鲁-厄瓜多尔边境冲突始末•沧海战研书摘最危险的海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海军水雷作战(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