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朱自清《背影》
(2024年)朱自清《背影》(公开课)PPT教学课件
2024/3/26
1
contents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写作技巧探讨 •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2024/3/26
2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3/26
3
朱自清生平及文学成就
通过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文章呼吁 人们在追求现代生活的同时,不要忽 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18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4/3/26
19
朱自清其他经典作品推荐
《荷塘月色》
描写清华园中荷塘月色的美景, 展现作者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审
美视角。
《匆匆》
感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人生的短 暂,表达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本节课通过分析《背影》一文的情感 表达和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了文章内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感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024/3/26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学生积极参与, 展现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
25
下节课预告及准备事项
下节课将继续探讨朱自清的其他 经典作品,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
04
4
《背影》创作背景
2024/3/26
1925年,朱自清离开南京前往北京,与父亲在浦口火车站分别 时,父亲为他买橘子而攀越月台的情景深深触动了他。
几年后,朱自清收到父亲的来信,信中提到“我身体平安,惟 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他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有感而发创作了《背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背影》公开课课件
写 作 背 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 清华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 前的往事。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 ,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 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 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20岁,在北 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 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 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第三部分(段):
6段别后思念,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抒 发深切的怀念之情。
本文共有几次写到“背影”? 共有四次
寻 找 背 影
四次“背影”各出现在课文什么地方?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 往往的人群里”。
《背影》,一篇娓娓道来的文章, 何以在文坛不朽?正在于它是一记 情感的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人的心 灵共鸣点上。父子亲情,一言难尽。 但在这里,背影的一瞬化作了永恒, 一个背影力敌千言万语的倾诉。背 影,恰似一道情感的闪电,照亮千 千万万颗赤子之心。
朱自清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 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 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 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 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 《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 想起来跟 眼前一般无二。我 这篇文只是写实,……”
脚再向上 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倾 ,显出
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
地 流 下来了。
共同研习课文
哪几个动词最传神?
明确: “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 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 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 “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 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 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 的背影!
《背影》公开课
《背影》公开课在教育的长河中,公开课犹如璀璨的明珠,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风采、交流教学经验的舞台。
今天,我有幸参与了一堂以《背影》为主题的公开课,这堂课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上课铃声响起,教室瞬间安静下来。
授课教师面带微笑,稳步走上讲台,她那从容自信的神态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平凡而又珍贵的瞬间,或许是一个微笑,或许是一次拥抱,而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一个饱含深情的背影。
”老师的开场白简洁而有力,成功地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随后,老师在屏幕上展示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原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着,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作者的世界。
在初步感知文章之后,老师开始引导我们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
“同学们,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最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呢?”问题抛出,教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接着,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因为背影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有的说背影是父子之间情感的凝聚点。
老师认真倾听着每一位同学的回答,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那让我们再来仔细品味一下文中描写背影的段落。
”老师将重点段落呈现在屏幕上,“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老师逐字逐句地解读着,引导我们感受每一个细节所蕴含的情感。
“攀”“缩”“倾”这几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老师又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
“文中的父亲形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各抒己见。
有的小组认为父亲是一个慈爱、细心的人,有的小组觉得父亲是一个默默付出、不善表达的人。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父亲的形象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情感,老师还播放了一段与父爱相关的视频。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欣赏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能够归纳和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写作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 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的理解。
2. 对朱自清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背影》的打印稿。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朱自清的作品和背景。
b. 提问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感受。
c. 引入本课的主题《背影》。
2. 阅读理解(15分钟)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c.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写作技巧分析(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b.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模仿朱自清的写作风格。
c.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评和讨论。
4. 情感体验(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爱的重要性和平时对父爱的忽视。
b. 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和感受。
c.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和感悟。
b.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对父爱的理解和尊重。
c. 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
六、教学延伸1. 文学探究(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朱自清的其他作品,比较其写作风格和主题。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朱自清其他作品的认识和感悟。
背影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15篇
背影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15篇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坐着及其相关的经历2、学习描述人物的方法,异常是行为描述本事目标: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情感目标:珍视亲情,增进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教学重点深入体会文章表现的父子间的深情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质朴、含蓄、动人的语言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整体感知-精读品析-欣赏体味-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师从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围着,但大多数却认为理所当然,很少真切地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
所以,我在开始讲课前,就用孟郊的《游子吟》带学生走进亲情的世界,由感受母爱到谈论父爱,为诵读、品悟父亲的背影蓄势。
或是将《世上仅有妈妈好》这首歌即兴改编为《世上仅有爸爸好》二、播放《背影》的朗读录音,以质朴的文字,感人的画面,让学生整体感知,学生再自由诵读,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样的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在学生听录音带的时候板书文内重要的字词簌簌(su)赋闲(fu)踌躇(chouchu)差使(chāi)颓唐(tui)蹒跚(panshān)琐屑(xie)交卸(xie)三、作者及作品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诗集《毁灭》《踪迹》散文:《匆匆》(七年级学过)、《荷塘月色》(高一学)、《背影》四、文章脉络第一部分(!)开篇点题,点出背影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第三部分(7)别后思念五、具体研习课文资料(主要运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方式)1、教师提问:《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
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觉得作者是经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明确:作者是经过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总1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赏析背影细节描写,学习其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朴实的语言所包含的深情,感受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3、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珍爱亲情,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赏析背影细节描写,学习其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朴实的语言所包含的深情,感受作品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到中国现代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
1928年10月,朱自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出版,他将此书寄给了远在扬州的父亲。
当时父亲已经卧病在床,三弟朱国华接过邮包,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的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
父亲带上花镜,一字一句的诵读儿子的文章,不由得热泪盈眶,原来他读到了一篇儿子写自己的文章,这就是《背影》。
其实,《背影》不只感动了朱自清的父亲,它还感动过很多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背影》,一起进行一次感动心灵的旅程。
二、找感动首先,咱们一起来到感动心灵之旅的第一站——找感动。
课前我们已经充分的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文章写了几次背影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哪次背影写的最详细,最让人感动请大家轻声朗读第六段,找到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想一想为什么你会感动。
三、品感动找出感动心灵的句子后,咱们的感动心灵之旅列车就驶入了第二站——品感动。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和组内成员一起交流你感动的原因,然后在班级内分享。
四、读感动同学们刚才一起分享了文章让你感动的原因,那么我们的列车即将驶入第三站——读感动。
请同学们朗读让你感动的句子,注意语速、语调、重音、停顿,要读出感情。
五、说感动其实何止是父爱,所有的亲情都是无价的。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间:2020-05-17我要投稿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知识点。
2、掌握文中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体会父子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话,感悟父子深情,教育学生珍视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精读、速读相结合。
【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组背影图片及父亲过铁道时的背影图片。
二、作者简介从朱自清不食美国救济面粉谈起。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概括并批注各部分内容(紧扣“背影”概括。
)回到导入部分,提问:刚才最后的一幅图画是什么背影?四、教师由课题过渡到4、5、6段,重点突破中心内容1、决定送我:第四段抓住两个“终于”,两个“踌躇”和“再三”以及父亲的第一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去理解和感受。
可以把阅读、批注和交流结合起来。
2、进站讲价:第5段抓住两个“忙着”和“送我”、“拣定”、“嘱我”、“又嘱”等词语去理解和感受。
以上两段的学习,要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铺垫,为学习下一段打基础。
3、买橘送别:第6段分为前后两部分处理。
(以“泪很快流下来了”为界。
)⑴望父买橘:阅读、想象,借助多媒体感受父亲攀月台的背影,教师要点拨时令、衣着、体形、年龄、身体状况、月台高度,以帮助学生想象和感受。
学生表演:父亲买橘。
⑵父子分别:体会两次流泪有何不同?五、学生速读并讨论2、3段和7段内容1、内容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共同的作用都是烘托。
3、理解开头的“最不能忘记”和结尾的“又看见……背影”?教师小结:苦难之中我们会变得一无所有,而此时亲情会显得弥足珍贵。
泪光之中便是情至深处。
六、迁移训练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你有没有最难忘的“背影”?请回忆当时的情景,向同学们讲述。
如,父母送菜送钱送衣,走后的情景(风中、雨中、雪中、雾中)。
七、音乐回放《父亲和我》,再次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
舒缓的音乐声中,同学们,此时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板书设计】不忘背影:点题,启下看见背影:衣着、动作父子亲情情态细节心灵对话长注背影:依恋“又见”背影:思念、照应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
《背影》ppt课件
• 当祖母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朱自清感到无比的悲痛和失落。 • 祖母的去世不仅让朱自清失去了一个亲人,也让他对家庭和亲情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 总之,祖母的去世对朱自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他深刻体会到
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生命的宝贵。这段经历也让他更加珍惜与家 人之间的亲情,成为了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二)文中提到的四次相见和三次叮嘱的概述
1、小组讨论,文中的四次相见是哪四次? 第一次是朱自清小时候在扬州老家与父亲相见; 第二次是朱自清在南京求学时与父亲相见; 第三次是朱自清在火车站送别父亲,这也是《背影》中 描述的场景; 第四次相见是在朱自清工作了之后,但由于种种原因未 能相见。
2、小组讨论,文中的三次叮嘱是哪三次?
《背影》
——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作者:朱自清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 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 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 (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 扬州。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 散文家、学者和民主战士。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 色》、《春》等。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 深刻,有许多佳作传世。
文章背景
•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 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 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20岁,在 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 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 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几年后,他回忆 起父亲在火车站送别的情景,特别是父亲买橘子时的背 影,深受感动。
《背影》朱自清教案范文5篇
《背影》朱自清教案范文5篇《背影》是一篇带有很强抒情性的写人记事散文。
文章记述了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事,突出表现了父亲的“背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背影》朱自清教案范文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背影》朱自清教案范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3、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点语段(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的描写)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难点: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其中父母对我们的爱却是最令我们感动的,哪位同学能讲述一个父母令你们感动的故事再谈谈你们当时的心情。
提示:可鼓励大家尽情去说,看谁讲述得栩栩如生,令大家感动。
今天,我们来品味一下现代作者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样写自己的父亲的,怎样描绘父子亲情的。
二、朗读训练1、抽学生分段朗读后互相评议得失;2、播放配乐朗诵示范。
3、学生配乐朗读。
三、自主学习1.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离别时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亲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0月,作者当时处于一个颠沛流离的时代,世态的炎凉,生活的困顿,使作者的心绪充满寂寞和哀愁,亲人之间的离别就更加重了这种伤感的色彩,特殊环境就多了一份特殊的感受。
故事发生的时候正是作者家境败落,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接二连三的灾难,父亲本已承爱了沉重的打击,对“我”却还无微不至地怜爱和体贴,送别时为“我”买橘子,使我们理解到父子间在困境中彼此体贴,相互怜爱的真挚感情。
公开课《背影》教案
公开课《背影》教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公开课《背影》教案公开课《背影》教案【一】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抒发的父子间看似平淡实为深切的感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作者抓住某一特定情景展开内容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有谁知道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吗?(教师用幻灯片打出,师生共同朗诵这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歌赞颂的是谁(它是歌颂母爱的。
)“世上只有妈妈好”,很多的诗和歌都是咏赞母亲的,说明母亲的确伟大。
然而,父亲伟不伟大呢同学们爱自己的父亲吗今天,我们来感受一篇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二、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正字。
(打投影片)差使(chāi)交卸(xiè)奔丧(sāng)游逛(gung)踌躇(chuch’)栅栏(zhà)蹒跚(pnshn)琐屑(suǒxiè)2、由学生自由上台写出其它的生字词,集体讨论解决。
3、简介作者及背景: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三、初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父亲说过的五句话。
1、由生活导入: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二人哪个人的话语多些呢?父亲一般沉稳少言。
朱自清的父亲也一样。
大家找找看,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用直线划出来。
(以快速阅读抓文章重要信息为突破口,分组讨论。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背影》,使学生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形象、主题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深情,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朱自清的文学风格。
2. 分析课文中的形象、主题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领悟父子深情,体会课文所传达的亲情价值观。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背影》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父子深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形象、主题和写作手法。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子深情,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6. 写作练习:借鉴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表达对亲情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推荐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或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的感悟和价值观的认同。
3. 学生对写作手法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在引导学生感悟亲情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
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春》、《荷塘月色》等,以加深对朱自清文学风格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朱自清纪念馆或相关文学展览,了解朱自清的生平事迹,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
3. 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悟。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手法。
提高学生对散文文学形式的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学会从作品中提炼出深刻的道理和人生哲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沉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感恩之心。
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珍贵和父母的爱,激发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和反思。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作品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是朱自清为其父亲写的悼念之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怀念之情。
2.2 课文内容分析:通过阅读《背影》,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探讨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提炼出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背影》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重要的句子和段落。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4.2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故事或感悟。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表达清晰、逻辑严密和情感真挚等方面。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如《荷塘月色》、《春》等,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14课《背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4课《背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能看见什么——《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朱自清及其父亲的故事,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章语句,感受藏在文字里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章语句,感受藏在文字里的深情。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背影》这篇课文题目,写的是父亲的背影,看背影的人是作者朱自清,难道朱自清只为写一个背影?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问题,“我”看到了什么?“我"看父亲1.同学们,要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对这对父子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来看一看这位父亲。
屏幕显示:朱鸿钧,朱自清的父亲,对朱自清管教极严。
读书时要随时抽测朱自清的学习情况,抽测不过关便满脸怒气。
长大后给朱自清包办婚姻,庆幸朱自清夫妻恩爱。
朱自清北大毕业后回扬州教书,工资还被父亲要求送到家里,由父亲“掌管”。
提问:同学们,如果你的同学有这样一位父亲,你敢去这位同学家玩吗?2.这篇课文中也藏着很多交代父子的关系的句子。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再现朱自清当时的心理活动。
课文原句再现朱自清的心理活动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朱自清不想和父亲见面,因为父子之间关系僵硬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甚么紧要的了以为自己可以独当一面,不屑父亲的参与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父亲上不了场面,磨磨唧唧,讨价还价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觉得父亲迂腐,白白费力,惹人笑话总结:朱自清当时对父亲没有什么好印象,甚至充满着憎恶。
“我"看父亲的背影【月台买橘的背影】1.了解到这些,我们再继续探讨“‘我’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一起看黑板,朱自清看到的是这样的父亲背影。
屏幕显示: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PPT课件
• 1,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 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 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 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 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2,听听您的叮瞩,我接过了自信,凝望您的目光, 我看到了爱心,有老有小您手里捧着笑声,再苦再累 您脸上挂着温馨,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生 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 没有做够,央求您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我的老父亲, 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持了十分,这辈 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
第11页/共41页
• 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让学生齐读课文)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 了父亲走路的姿势?
蹒跚
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 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 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第12页/共41页
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 文填空:
我看见他 戴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穿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 到铁道边走,慢慢 身下去,尚不探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 要 穿 上那边月台,
• 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感到踏实
和满足!
第15页/共41页
如何理解文中的两个“聪明”?
• 1.当父亲忙着和脚夫讨价还价时,“我”总觉得他说 话不大漂亮,……对此作者自称“我那是真是聪明过 分。” 其实哪是父亲说话难听呢,实在是家境惨淡,囊中羞涩
❖。2.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我”暗笑父亲的迂 ,……“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 三次流泪 悲哀之泪 感动之泪 伤心之泪
四个背影
•
朱自清《背影》课件PPT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细 节,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加深 对文本的理解
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会父子之间的 情感交流,感受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创意写作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眼中父亲/母亲”为题进行创意写作
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挖掘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情感故事,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思 念之情
作品完成后,可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互相倾听、感受彼此的成长与情感 历程
文学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二是叙事 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第三类则是散文中意义最重大 的一组抒情散文《背影》、《儿女》、《悼亡妇》,主要写在解放前夕。
《背影》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背影》是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 开南京去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的情形。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 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内心的矛盾 和挣扎,如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儿子 对父亲的不理解之间的对比。
细节刻画
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微妙情感 和心境,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 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等。
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风格
质朴自然
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真挚 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切
分组讨论:《背影》中最感人至深场景分享
小组内成员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阅读《背影》 中不同段落,并选出各自认为 最感人至深的场景
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各自选 择的场景及感动原因,共同感 受文本所传递的深情厚意
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讨论成果,展示小组对于文本 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报课教案
班级:八一学科:语文课题:《背影》
课时:第二课时教者:何小燕时间:第七周
[学习目标] 体会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会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进而感受父亲深沉的爱、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旨;画出父亲买橘子的图画。
因,进而感受父亲深沉的爱。
一、导入课文
课文讲的是作者还在北京大学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读书。
本文重点记载的便是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惜别时的情景。
二、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一)思考讨论: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父亲为儿子买橘子。
3、朗读,分析(重点研讨,深入挖掘)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穿着朴素,心情沉重(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
——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4.学生演示动作或用图画描绘出来
5、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幺多细小繁琐的事,进行了外貌和动作描写以外,还用什么描写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语言。
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⑵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⑶我走了,到那边来信!⑷进去吧,里面没人.
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
(二)合作研究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
普通。
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
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
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
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
朗读二三段,总结: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
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
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
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
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
其实,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如过铁道买桔子。
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
为照顾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臵之度外。
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
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
确实,父疼子,子爱父四、
三、拓展升华情感实际中诉真情
1、其实何止是父爱,所有的亲情都是无价的。
打出齐读: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
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2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些可贵的爱中间,只是我们没有发觉罢了。
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
四、感受深情、课堂小结
放《懂你》歌
师: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
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
正像懂你这首歌里所唱的:父母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全给了我。
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示感激。
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