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第2号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臵、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1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财政部解读18项企业内控指引解读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1)—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1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25)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3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3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4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4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6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6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80)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85)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8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9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10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10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11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12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13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137)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_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新解
一、单选题1、发展战略委员会会议档案的保存期限可以为()。
A、一日B、一周C、一月D、十年【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发展战略委员会会议档案的保存期限可以为十年。
2、()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A、发展战略B、工程项目C、销售业务D、人力资源【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3、企业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至少应当关注的风险不包括()。
A、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B、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C、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D、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答案解析】选项D不包括。
4、企业的发展战略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报经()批准实施。
A、股东(大)会B、管理层C、会计师D、审计师【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企业的发展战略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
5、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同时完善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A、周B、月C、季度D、年度【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同时完善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6、战略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于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A、定期B、不定期C、间接式D、偶尔【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答案解析】战略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于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7、关于发展战略的制定,董事会应当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重点关注不包括()。
2014年会计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1、为了(D ),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A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B促进企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C促进企业增强竞争力和发展能力D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根据(B )制定。
A 有关法律法规B 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C 有关法律法规D 《宪法》3、董事会应当严格审议(D )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重点关注其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
A 股东大会B 监事会C 经理层D 战略委员会4、由于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行业状况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B )调整发展战略。
A 规定权限B 规定权限和程序C 规定程序D 相关权限和程序5、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A )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A 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B 经营状况和资金状况C 资产状况和负债状况D 盈利状况和亏损状况6、(C )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于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A 股东大会B 董事会C 战略委员会D 监事会判断题1、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存在竞争优势的能力。
(×)2、许多企业以失败、破产而告终,原因很多,但都喝内部控制不力有关。
(×)3、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规划,表明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4、企业的发展战略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无需报经股东(大)会批准。
(×)5、事后评估是对发展战略实施后效果的评估,是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
(×)6、要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
(√)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所称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录(任)用的(D )A 董事、监事B 监事、高级管理人员C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D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2、为了促进企业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对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制定(B )A《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B《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C《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D《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3、企业(D ),应当切实做到因事设岗、以岗选人,避免因人设事或设岗,确保选聘人员能够胜任岗位职责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的五大特点
标 之一 ,0 0年 4月 财 政部 、证监 会 21 等 五部 门专 门 出 台 了《 业 内部 控 制 企
下 简称 发 展 战 略指 引 ) ,凸显对 发 展
战 略 的 重 视 程 度 。本 文 就 发 展 战 略 指
展 战略 ” 为我 国企 业 内部 控制 五 目 列
易 行 为 。由于其 普 遍存 在并 具有 与 一
般 商 业 交 易不 同的特 殊 性 , 来 是 股 历
交 易 时 逃避 税 收 ,损 害 国家 利 益 . 又 可 合 理 保 护 股 份 制 公 司 及 其 非 关 联
方 利益 。
的流程环 节进行 , 防止舞 弊发生 。
份 制公 司监 管 的重 点和 难点 。比较普
环 节 的 内 部 控 制 .并 由 适 当 人 员 采 用 ( ) 关联 方 易 的监 督 。 联 二 对 关
方 交 易是 参 股 公 司 与其 关 联 方 之 间 相 互 转 移 资 源 或 义 务 的 一 种 商 业 交
穿 行 测 试 等实 质 性 程 序 进 行 测 试 监 督 ,使参 股公 司 的相 关业 务按照 既定
问 的业 务往 来 收 取 或 者支 付 价 款 、 费 用 而 减 少 其 应 纳 税 收 入 或 者 所 得 额 的 , 务机 关 有 权 进 行合 理 调 整 。税 税
法 调 整 既 可 防 止 关 联 企 业 进 行 关 联
成 部分 ,国有投 资主 体应尽 量促 成参
股 公 司建 立健 全和有 效运 行业务 流程
行 物 资 采购 及 产 品销 售 政策 和 程 序 ,
重点 对 物 资或 产 品价 格 、 质 计 量效 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发展战略的含意、作用和应当 关注的风险; 2.了解发展战略制定的要求; 3.了解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法.
强化发展战略管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什么都可以出错,战略不能出错;什么都
可以失败,战略不能失败。战略的失败是最彻 底的失败!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 行业,还是一个微观组织,都面临发展战略管 理的问题。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明确 发展战略,就不可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 国际化浪潮冲击下求得长远发展。为此,我们 研究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 —发展战略》。该指引分为三章十一条,阐明 了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如何制定发 展战略以及如何实施发展战略等问题。
第一,企业资源分析。企业资源分析应着
重对企业现有资源的数量和利用效率,以及资 源的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分析。通过企业资源分 析,确定企业资源的状态,找出企业资源优势 和劣势;通过与主要竞争对手资源情况的比较, 明确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 源。
第二,企业能力分析。企业能力是企业有形资源、
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等各种资源有机组合的结果,主 要包括:研发能力分析、生产能力分析、营销能力分 析、财务能力分析、组织管理能力分析等。通过分析 和挖掘企业能力,了解发展战略能否适应企业面临的 各种机遇和挑战,同时还可能发现让竞争对手无法企 及的新机会和新领域。
一、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 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中长期发展目 标与战略规划。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第一,发展战略可以为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市场定
位就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找准位置。定位准了, 才能赢得市场,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定位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广泛,包括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 产品或服务、以什么样的方式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如 何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以保持持续竞争力、如何才能更 好更快地迈进行业前列等。发展战略要着力解决的正是 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这些全局性、长期性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讲,制定发展战略,就是为企业进行市场定 位。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目录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第1号组织架构2、第2号发展战略3、第3号人力资源4、第4号社会责任5、第5号企业文化6、第6号资金活动7、第7号采购业务8、第8号资产管理9、第9号销售业务10、第10号研究与开发11、第11号工程项目12、第12号担保业务13、第13号业务外包14、第14号财务报告15、第15号全面预算16、第16号合同管理17、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18、第18号信息系统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附件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完全版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系列目录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2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3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5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60)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8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9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11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发布时间:2010-05-10健全组织架构奠定内控基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为什么要制定组织架构指引?该指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等提出了哪些要求?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一个现代企业,无论是处于新建、重组改制还是存续状态,要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放在首位或重中之重。
否则,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
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永远保持成功呢?这就要靠制度。
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组织架构问题;或者,一个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当具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财政部内部控制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 (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11)控制环境类指引 (1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 号——组织架构 (11)第一章总则 (11)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12)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1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 号——发展战略 (15)第一章总则 (15)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 (15)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 (1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 号——人力资源 (18)第一章总则 (18)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19)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2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 号——社会责任 (22)第一章总则 (22)第二章安全生产 (23)第三章产品质量 (24)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24)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2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 号——企业文化 (27)第一章总则 (27)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 (27)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28)控制活动类指引 (3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 号——资金活动 (30)第一章总则 (30)第二章筹资 (31)第三章投资 (33)第四章营运 (3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 号——采购业务 (37)第一章总则 (37)第二章购买 (38)第三章付款 (4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 号——资产管理 (42)第一章总则 (42)第二章存货 (43)第三章固定资产 (45)第四章无形资产 (4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 号——销售业务 (48)第一章总则 (48)第二章销售 (48)第三章收款 (5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 号——研究与开发 (51)第一章总则 (51)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51)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5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 号——工程项目 (54)第一章总则 (54)第二章工程立项 (55)第三章工程招标 (56)第四章工程造价 (58)第六章工程验收 (6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 号——担保业务 (62)第一章总则 (62)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 (63)第三章执行与监控 (6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 号——业务外包 (67)第一章总则 (67)第二章承包方选择 (68)第三章业务外包实施 (6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 号——财务报告 (71)第一章总则 (71)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 (72)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 (74)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 (74)控制手段类指引 (7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 号——全面预算 (76)第一章总则 (76)第二章预算编制 (77)第三章预算执行 (78)第四章预算考核 (7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 号——合同管理 (81)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82)第三章合同的履行 (8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 号——内部信息传递 (86)第一章总则 (86)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 (87)第三章内部报告的使用 (8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 号——信息系统 (89)第一章总则 (89)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开发 (90)第三章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9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93)第一章总则 (93)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94)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95)第四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96)第五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98)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100)第一章总则 (100)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 (101)第三章实施审计工作 (102)第四章评价控制缺陷 (104)第五章完成审计工作 (105)第六章出具审计报告 (106)第七章记录审计工作 (110)附录: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 (110)1. 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10)2.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12)3. 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13)4. 无法表示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14)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文件银监会保监会财会[2010]11号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中直管理局,铁道部、国管局,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审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审计局,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中国证监会上海、深圳专员办,各保监局、保险公司,各银监局、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管理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现予印发,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目录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1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1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1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1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1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1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1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1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1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和良性运行机制,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组织架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全部)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为什么要制定组织架构指引?该指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等提出了哪些要求?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一个现代企业,无论是处于新建、重组改制还是存续状态,要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放在首位或重中之重。
否则,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
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永远保持成功呢?这就要靠制度。
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组织架构问题;或者,一个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当具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也可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从组织架构开始。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和我国现代企业的实践证明,公司治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永恒的主题。
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
串谋舞弊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颗“毒瘤”,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之一。
2004年11月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中航油(新加坡)股份公司期权交易巨亏案就是一个典型。
第三,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组织架构是企业内部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实施控制活动、促进信息沟通、强化内部监督的基础设施和平台载体。
一个科学高效、分工制衡的组织架构,可以使企业自上而下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采取控制措施予以应对,可以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及时、准确、顺畅的传递,可以提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力度和效能。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第一节总则一、发展战略应用指引的目的及依据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发展战略的内部控制,规范发展战略决策和制定行为,防范发展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应用指引。
二、发展战略应用指引的基本目标本应用指引所称的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控制最终所追求的是如何通过强化风险管控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是实现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保证。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发展战略的下列风险:(1)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结果导致企业盲目发展而带来的损失。
(2)企业的发展战略难以使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导致损失的产生。
(3)企业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导致过度扩张、经营失控甚至失败。
(4)企业发展战略频繁变动,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最后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三、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1)健全企业组织机构,须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
(2)企业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3)确定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4)董事会应从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等维度,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之后再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
(5)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6)战略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对发展战略实施后评估。
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一、发展战略主要内容:1、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2、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的主要风险3、如何制定发展战略4、如何实施发展战略5、如何实现发展战略转型一)战略目标:战略又称为“使命”、“愿景”或是“目的” 。
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1)管理当局设定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并为组织确定相关的经营、合规和报告目标。
主体的使命和战略目标一般是稳定的,但是它的战略和许多相关的目标却更多是动态的,并且会随着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调整。
2)在考虑实现战略目标的备选方式时,管理当局要识别与一系列战略选择相关联的风险,并考虑它们的影响。
3)企业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①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②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③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二)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第一,发展战略可以为企业找准市场定位。
每一个主体都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一系列风险,确定目标是有效的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
目标与主体的风险容量相协调,后者决定了主体的风险容限水平。
第二,发展战略是企业执行层行动的指南。
第三,发展战略为内部控制设定了最高目标。
促进发展战略实现是内部控制最高层次的目标。
它一方面表明,企业内部控制最终所追求的是如何通过强化风险管控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说明,实现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保证。
三)如何制定发展战略:1、要建立和健全发展战略:1)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
战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具体包括: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经营目标、发展方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涉及产品战略、市场战略、营销战略、研发战略、人才战略等经营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重大战略性投资、融资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重大资本运作、资产经营项目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等。
2)在内部机构中设置专门的部门或指定相关部门,承担战略委员会有关具体工作。
2、要综合分析评价影响发展战略的内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例子包括:1)与经济有关的因素——事项包括价格变动、资本的可获得性,或者竞争性准人的较低障碍,它们会导致更高或更低的资本成本以及新的竞争者。
2)自然环境因素——事项包括洪水、火灾或地震,它们会导致厂场或建筑物的损失,限制获取原材料,或者人力资本的损失。
3)政治因素—--事项包括采用新的政治议程的政府官员选举,以及新的法律和监管,它们会导致诸如对国外市场的新的开放或限制进入,或者更高或更低的税收。
4)社会因素—事项包括人口统计、社会习俗、家庭结构、对工作、生活的优先考虑的变化,以及恐怖主义活动,它们会导致对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变化、新的购买场所和人力资源问题,以及生产中断。
5)技术因素—事项包括电子商务的新方式,它会导致数据可取得性的提高、基础结构成本的降低,以及对以技术为基础的服务的需求增加。
内部因素——例子包括:1)基础结构—事项包括增加用于防护性维护和呼叫中心支持的资本配置,减少设备的停工待料期,以及提高客户满意度。
2)人员—事项包括工作场所的意外事故、欺诈行为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它们会导致失去可利用的人员、货币性或者声誉性的损失以及生产中断。
3)流程——事项包括没有适当变更管理规程的流程修改、流程执行错误以及对外包的客户送达服务缺乏充分的监督,它们会导致丢失市场份额、低效率以及客户的不满和丢失重复性的业务。
4)技术——事项包括增加资源以应对批量变动、安全故障以及潜在的系统停滞,它们会导致订货减少、欺诈性的交易以及不能持续经营业务,区分风险和机会。
5)事项——具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或者二者兼有:具有负面影响的事项代表风险,它需要管理当局的评估和应对相应地,风险是一个事项将会发生井对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具有正面影响或者抵消风险的负面影响的事项代表机会。
机会是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对实现目标和创造价值产生正面影响的可能性。
3、要科学编制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可以分为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两个层次。
1)制定发展目标。
通常包括:盈利能力、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地位、技术领先程度、生产规模、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用户服务、社会责任等。
值得注意:①发展目标应当突出主业。
②发展目标不能过于激进,不能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不能脱离企业实际,否则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或经营失败。
2)编制战略规划:使用何种手段、采取何种措施、运用何种方法来达到目标,即编制战略规划。
严格审议和批准发展战略具体包括:第一,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第二,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第三,发展战略是否突出主业,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发展战略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第五,发展战略是否客观全面地对未来商业机会和风险进行分析预测;第六,发展战略是否有相应的人力、财务、信息等资源保障等。
四)如何实施发展战略:1、着力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领导;2、着力将发展战略分解落实;3、着力保障发展战略有效实施:①要培育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②要优化调整组织结构;③要整合内外部资源;④要相应调整管理方式。
4、着力做好发展战略宣传培训工作。
五)如何实现发展战略转型:1、要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监控;2、要根据监控情况持续优化发展战略;3、要抢抓机遇顺利实现战略转型;[案例]联想的发展战略一、以“主营业务”为主的发展战略阶段1995年曾经的“主营业务”联想汉卡正式停产,代理业务也陷入一片“红海”。
联想的未来系于杨元庆率领的微机事业部,当时,外资品牌占据了中国软件市场近80%的份额,销量前10名中只有联想一家国产品牌,仅6.6%的份额排在第5位,第一名康柏的份额是27.3%,且升势强劲。
1994年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裁的杨元庆在1996年屐“万元奔腾”大战,豪气干云地实现“鲤鱼跳龙门”-----仅仅1年之后,联想的市场占有率超过第2名IBM(11.8%),达到惊人的17.6% 。
二、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年联想高调进入软件领域,2000年,联想投资1亿美元,这一年,联想在PC以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1%,已经成为柳传志接班人的杨元庆开始勾画“服务的、技术的、国际化的联想”。
2000年到2005年,联想在整领域里都是非常有实力的企业。
2001年联想定为“服务年”,要在中国走发展之路-----为企业提供咨询、架构设计、项目实施管理、定制软件到网络集成的全套应用解决方案。
1年内,联想收购汉普,携手智软。
搭建起“三横四纵”的恢弘布局----政务、金融、保险、电信四大行业服务基础平台。
三、国际化发展战略阶段:2003年,联想的市场占有份额由30%下滑至21.3%,联想面临空前危机,能否保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四、回归主业发展战略阶段:2004年2月,联想管理层对3年来联想之路进行深刻反思之后,全面启动以“求实变革,激情创业”为主题的变革。
联想承认,多荐新业务的拓展远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
造成没有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自身主观能力的估计过高,对高增长和多元化的过分追求与有限的能力和资源不匹配,以至于广种薄收。
联想业务战略从推行“多元化”转而强调“专注核心业务”。
这次流程梳理和双模式变革,有力地保障了联想此后三四年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2006年第二季度的36.29% 。
五、全方位规划联想发展战略阶段:一)全方位规划联想发展新路,联想在国际化初始阶段的磨合和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联想遭受重挫,从发布的2008----2009年财务报告,全年业绩净亏损达2.26亿美元,这是其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亏损,也是近10年来的首次全年亏损。
对于收购带来的“消化不良”和巨额亏损,柳传志依然笃定这些困难都在意料之中,而出现巨额亏损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国际金融危机。
因为主要生产商业电脑,联想的海外销售相应的也主要针对大的企业客户,金融危机以后,企业削减成本,联想的营业因此大受影响。
相对于商业电脑市场的稳定甚至衰退,各国消费电脑却供需两旺。
新兴市场尤其是金砖四国经济则在全球一片低迷中高歌猛进。
商业类电脑客户增长低于消费类电脑客户的增长。
柳传志调整了联想的战略规划。
未来联想将在稳定成熟的中国市场的基础上把发展重点转向消费电脑和新兴市场。
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联想开始在终端领域大民拳脚。
据悉,联想将推出一种全新的唧纯手持型的电脑,同时,联想也开始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更新的技术领域推进。
在外界的解读中,联想走的是一条“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发展模式,然而在柳传志的意识中,“中国创造”一直深深刻在联想的发展理念中,之前所有的积累都是在为创新积蓄能量。
二)尤其重视新兴市场发展,回顾联想国际化的扩张过程,国际化之初遭遇的水土不服使联想的团队布局一直在调整。
对于海外市场的拓展,联想的布局开始全线收缩,重点突出。
在柳传志看来国际化的坚强后盾来自于成熟的国内市场,目前世界PC 市场的最快增长点来自于新兴市场,因此,联想调整后的发展战略将新兴市场作为全力出击的重点。
在规划中,联想没有停止“走出去”战略,而是对市场有所区分,“重点抢占的是新兴市场,把发展最快的地方先拿住,比如俄罗斯、印度这一带,市场发展起来相对更快,在这此国家的市场份额也比较大。
但是,在北美和欧洲,现在采购的办法是守势,份额不要降低,保住利润”。
三)目标:联想不甘于现在的位置,要“创造”新世界。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每一项技术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带来相关产业的变革。
经过前一阶段的蓄势,联想已经积累了强大的研发队伍和丰厚的资金,并在一些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在联想第一代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中,除了具有过渡色彩的双模笔记本电脑,联想还推陈出新出了两类全新产品-----智能手机,并已在业界获得很高评价。
回顾联想的发展战略,可以发现联想的发展战略也经历了一段反复和波折。
从最初的专注PC业务成为中国市场PC行业霸主,到多元化战略,使用权企业走入低谷,再到国际化战略归主业,最终到全方位规划发展战略阶段,联想的发展战略变革是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的。
在这个过程中联想也遭遇了挫折,联想新的发展战略是重视新兴市场,创造新的世界,寻求不同领域的发展,新的战略能否实施好,存在着诸多风险,尤其是进军联想不太熟悉的房地产和金融业风险会更大,这也充分说明发展战略对企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