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2 新人教版.doc
【教案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我党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学习使学生认清少数台独分子欲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的图谋,他们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失败的,从而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正确理解教学思路及方法打破教材的编排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地学习两岸关系的发展历史及前景:1、大陆对台湾的态度(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2、台湾对大陆的态度;3、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4、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5、台湾问题的前景及我们的责任。
由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自学,互相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在电视剧《康熙王朝》第25集中康熙曾让明珠说一下台湾问题的本末,明珠是这样说的:“台湾虽是弹丸之岛,却与大陆千古一脉,非但不可弃,就是想弃也弃不掉。
为什么呢?因为台湾岛居民大都是闽、粤、浙三省的移民,不少人家儿子在台湾,爹却在大陆,哥哥在台湾,弟弟在大陆,两岸世代婚嫁不绝,来往不断,同文同种,衣食无二,台湾和大陆可以说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呀。
”下面老师也想让大家说一下台湾问题的本末。
学生可能会从两个方面去答:一个是回答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是回答到台湾问题的由来(两次回归,三次分离)。
教师要给予引导和肯定。
由此,学生可体会到台湾与大陆千古一脉、血浓于水的关系。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新人教版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向大家做具体阐述。
教材分析:想要上好一节课,我觉得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熟悉教材,了解所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学习阶段中所起的作用。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仔细研究一下本单元就可以察觉,本课是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继续。
本单元主要有两部分的内容,即: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11课是民族团结,第12、13课讲述的就是祖国统一的内容。
与第12课不同的是,本课更加具有现实性,更加贴近时政。
因为台湾问题依然是我们当今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所以,其实本课更加具有教育意义,更加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本课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
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大概是十五六岁的样子。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是孩子处于人格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即“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时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如果没有处理好自我同一性,孩子很有可能会导致角色混乱。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人格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和关键的时期。
教师应该好好的对之加以引导。
该阶段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已经具有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他们看问题还不够全面深刻,还具有儿童求新鲜、求趣味的特点。
针对此,教师应该利用其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量做到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
教学目标:那么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等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 (2)
在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中,两个民间组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你能告诉我是哪两个组织吗?
1992年,两会达成了一个著名的共识,就是媒体经常报道的92共识,你知道是就什么原则达成的共识吗?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的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把“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这就是著名的“汪辜会谈”,两岸的关系从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始了频繁的交往。
下面请同学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分组展示,用史实证明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如此频繁的交往,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两岸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血永远浓于水。)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布置作业
背诵所学内容
加强巩固学生本堂所学
授后小记: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对两岸之间的历史渊源对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有了很充分的了解,他们设计的一些问题,很好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两岸从此隔绝。浅浅的海峡,成了我们的国殇,成了我们的乡愁。为了实现两岸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历届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收集的资料填充下面表格,归纳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是什么?(和平统一)。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时间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
武装解放
50年代中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方法与手段:阅读、思考、讲解、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行默写
默写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年级下册《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年级下册《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课标解读【内容标准】1、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2、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有关史实。
2、通过分析、讨论、探究、归纳等方法,培养以下能力:①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②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③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以下认识:①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对祖国统一的前景充满信心。
【学习重、难点】1、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以及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
2、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学习流程A、导入新课【课前感知】乡愁(余光中)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B、落实课标【自主梳理】[要求:独自阅读教材,标注重点,边读边完成学案.]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大陆与时俱进的对台政策(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的思想;(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的大政方针。
不久,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1)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1990年,台湾成立了;(3)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4)1992年,两会就“”达成“九二共识”。
(5)1993年,海协会会长和海基会会长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6)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学案新人教版【课标要求】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状况。
【学习目标】1、简述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的内容。
2、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原因、重大意义。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学习难点】一国两制【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1. 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在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蓬勃发展。
海峡两岸经济上、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合作探究】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思考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思维比拼】请你说说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
【课堂小结】简述你本节课学过的知识【当堂检测】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A.战争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D.“三不政策”2.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一观点表明()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3.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 B.“九二共识”后C.“汪辜会谈”后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后4.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A.民间交往 B.两岸“三通” C.台湾分裂势力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5、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两会会谈协议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6、“一国两制”中的两种制度是指()A.两种军事制度 B.社会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D.两种管理制度7、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的表述:
1、通过歌谣朗读,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通过合作探究,会说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政策以及两岸密切交往的史实,认识到两岸人民血浓于水,分裂不得民心。
3、通过诗歌欣赏,激情创作活动,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设置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台湾回归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你认为祖国统一的前景怎样?
让学生看题后回答,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这几个问题学生学习后都能很准确的说出来。
达成目标1
达成目标2
达成目标3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当堂识记,加深印象。
对教材的整合,激发兴趣,便于识记。
大量的图片和材料,丰富课堂内容。
对《乡愁》最后一句设计让学生接,一起朗读,感受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
作业/拓展
当堂测试:
1.确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形成于( )
A.改革开放时期B.新中国成立时C.提出“一国两制”思想时D.20世纪50年代
三、拓展升华:“母亲,我要回家”
活动四:请同学们进行激情创作──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来表达对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
设计抢答活动,检查自学情况
歌谣朗读,归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能够从材料和图片中提炼相关信息
提出自学要求,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图片和材料
观看视频和图片
欣赏《乡愁》
1、设计抢答活动,检查自学情况
2、歌谣朗读,归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观看图片,阅读材料,从中提炼信息,党和政府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两岸人民如何打破僵局?讨论归纳:目前统一台湾的障碍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_2
《海峡两岸的交往》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八年级3.课时:一课时4.课题:第四单元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二、教材分析《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人教版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教学内容,教学一课时。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要讲述“民族团结”、“香港与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三个内容。
本课主要从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肩负起自觉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行为的历史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情景体验、问题探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结合相关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实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1.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2.祖国大陆与台湾日益密切交往的史实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学情分析: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了一定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而本课是一个热门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汪辜会谈”以及“九二共识”;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到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主权问题,分别于哪一年回到祖国怀抱?(1997、7、1、/1999、12、20)采取的是什么政策?(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还有一个地方是中国的政权问题,这个地区就是台湾。
打开课本,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
2、组织学生交流古代的两岸关系、近代的台湾历史变迁。
学生回忆七年级所学知识,试着说明台湾地区的称谓、人员往来、行政管辖等情况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通过台湾在历史上所遭受的侵略及收复台湾的史实,证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
由此引出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把台湾作为国民党“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阻止祖国大陆解放台湾,美国政府插手干预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的长期紧张对峙局势。
20世纪80年代至今,台湾分裂势力利用国际反华势力蓄意制造分裂,鼓吹“一中一台”,企图分裂国家,使得两岸统一的进程困难重重。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学案 新人教版 .doc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学案 新人教版3、台湾问题的由来:(阅读课文,对重要的人名、组织名称、事件[或方针内容]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交流个人看法,完成下列填空)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 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领导人: )。
3、改革开放后,在提出“ ”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 ”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 的变化。
5年台湾成立了 。
年大陆成立了 。
:“汪辜会谈”就“ ”达成共识。
6、1995提出现阶段 、的八项主张。
其中包括:“坚持 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 进行”;“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 ”等。
7、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 ”、“ ”的分裂活动,破坏了海峡两岸关系良好发展的势头。
中国共产党重申 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
8、请你把所知道的现今两岸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事情告诉同学们:一、 小结1、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本课二、 检测1、 海峡两岸的“三通”是指 ( )A 、通邮、通航、通商B 、通航、通话、通商C 、通信、通邮、通商D 、通邮、通话、通信2、教材68页练一练()3、新中国成立后,对台政策的变化说明的根本问题是()A、武力统一不是结局问题的最佳途径B、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C、大陆经济发展迅速D、台湾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统一4、海基会和海协会分别成立后,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A、经济性商谈B、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C、经济性商谈和政治对话D、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5、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A、江泽民的八项主张B、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C、汪辜会谈达成的协议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6、江泽民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指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C、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三、探讨1、教材68页动脑筋2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2 新
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讨“一国两制”的含义、港澳回归的意义及原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情况,了解台湾的重要性及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
(2)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
(2)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
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来化难为易。
首先,教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其次,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方针,并与教师精当的讲解相结合。
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订出的对台方针,这一方针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伴随着台海坚冰的融化,我们步入了两岸关系的和解之春,今天让我们借着这缕暖风,也来探讨这一热门话题──海峡两岸的交往。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学题目,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整理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介绍一下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
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的重大政策。
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三)汇报交流,整合信息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合信息,合作学习。
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提问:请同学们看地图,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台湾省的地理位置?
回答:台湾省地处我国东南,与大陆隔台湾海峡。
2.台湾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探讨的问题:
同学们的介绍十分全面,有些内容令我们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你们用大量的史实验证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文同祖。
但是台湾作为祖国的宝岛,它的魅力不仅与此,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台湾对祖国有多重要?
学生回答:台湾是中国21世纪的生命线。
政治方面:台湾回归有利于维护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反之,则会助长西藏、新疆等地民族分裂势力的反动气焰。
经济方面:两岸的经贸利益;涉及领海及海洋经济专属区的划定,从而涉及石油开采等经济利益。
军事方面:从战略角度讲,作为中国第一大岛,台湾扼守着中国的东南门户。
国际地位:和平统一台湾是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事,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教师总结并提问: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认识到台湾这方宝地关系着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关系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这是一块举足轻重之地。
然而今天它却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问题,即台湾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回答: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历届政府都把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作为神圣使命,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收集的资料归纳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是什么?
学生总结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是:和平统一。
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整理资料,找出史实证明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四)质疑释疑,分析探究
分析党和政府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并概括出三点意义:
(1)我国目前是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需要安定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
(2)和平统一同样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发展。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统一方式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教师总结: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订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打破了长期以来两岸人为隔绝的局面。
随着形势的发展,台湾当局也开始调整对大陆的某些政策,逐步放宽对两岸交流的限制,两岸交流日益密切起来。
教师提问:数不清的事实证明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可是为什么祖国统一的步伐却是如此的艰难呢?请中学们思考: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碍?我们怎样应对?
学生回答:台独势力的作梗和美国的干涉,社会体制问题等等。
我们该如何应对:
对台独分子决不妥协,坚决打击,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美国以台制华,遏制中国发展,把台湾问题当作牵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既不支持台独,也不愿看到中国统一。
我们要识破美国的伎俩,阐明我国立场,反对美国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
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社会体制问题。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教师:通过对台湾及国际形势的分析,我们意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艰难、复杂、任重而道远。
对偌大的中国来说,台湾可以只算作弹丸之地,但是少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
台湾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事,它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与发展的希望。
这让我们更加坚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激情创作──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来表达对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
学生:设计宣传语,如“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本是同根,赤子情深”,等等
课堂总结:面对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联,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最后让我们用歌声祝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进行激情创作──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来表达对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
【板书设计】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大政方针
2.对台基本方针
3.八项主张
日益密切的交往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本人充分注重了对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多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了历史的可信度,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史兴趣。
第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把课堂中的大量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