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婚庆文化
云南结婚习俗
云南结婚习俗1. 引言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其中的结婚俗独具特色。
本文将介绍云南的结婚俗以及相关的传统俗礼仪。
2. 结婚前的准备在云南,结婚是一项重要的家庭事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婚前准备:- 提亲:男方家长代表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提亲,表示男方有意与女方结为夫妻。
提亲是一种重要的仪式,通常需要派人携带礼品前往女方家中。
- 订婚仪式:男方家庭和女方家庭举行订婚仪式,宣布双方已经确定婚约。
在仪式上,双方交换订婚戒指,并进行祝福和宴席。
3. 结婚仪式云南的结婚仪式通常包括以下环节:- 迎亲:在结婚当天,新娘和她的家人会在家门口迎接新郎一家人的到来。
迎亲时,新郎会提前准备一些红包,作为给亲人的小礼物。
- 进门仪式:新郎带着迎亲的队伍进入新娘家,这是一个庄重而庄重的仪式。
新娘的父亲会主持仪式,祝福新婚夫妇。
- 敬茶:新郎和新娘分别敬茶给双方父母,以表达对双方家庭的敬意和感谢。
- 合影和宴席:结婚仪式结束后,新人和嘉宾进行合影留念,并进行丰盛的宴席。
这是家庭欢聚的时刻,人们一同庆祝新人的幸福。
4. 结婚俗传统除了结婚仪式,云南还有一些与结婚相关的传统俗,例如:- 装门钉:新娘家在结婚前会装门钉,代表结婚的幸福和团圆。
门钉的装饰以红色为主,寓意喜庆与繁荣。
- 喜酒:结婚时会举行喜宴,亲友们献上红包作为祝福和贺礼。
在这场宴会上,新人会感谢每一位嘉宾的到来。
- 抢新娘:结婚后,新郎的朋友会进行抢新娘的活动。
这是一种玩笑式的传统,展示新郎的勇气和幽默。
5. 结语云南的结婚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文化特色。
这些俗不仅代表了云南人民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也为每对新人带来了难忘的记忆和祝福。
以上就是关于云南结婚习俗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云南昭通的特色风俗
云南昭通的特色风俗
云南昭通的特色风俗有很多,比如:民间舞蹈“三色花轿”、“耍龙舞狮”、“芦笙舞”等等。
这些特色风俗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吧。
“三色花轿”
三色花轿是中国云南昭通的一种传统婚礼习俗。
它是由男方和女方共同主持的,男方主要是“迎亲队”,女方主要是“送亲队”。
迎亲队伍从新郎家出发,到新娘家时,要在村口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
到了家门口,新郎和新娘要分别坐在轿子里,并在轿上插满鲜花和彩带。
迎亲队伍进门后,要向全村的人宣告新郎、新娘已经结婚。
然后再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宣布婚礼开始。
接着新娘的父亲走上前来,向大家行礼。
新娘的哥哥要上前去牵着新郎的手从轿中出来,新娘也要上前去牵着她哥哥的手从轿中出来。
然后就是“抬花轿”了,人们排着长队在村里走来走去,鞭炮齐鸣。
在村里的人都到了之后,抬花轿人就把花轿抬到村口了。
“耍龙舞狮”
耍龙舞狮是昭通最热闹的活动之一,也是昭通春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节目。
—— 1 —1 —。
昭通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
昭通开发甚早,1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存繁衍。当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了居民点,他们曾创造了昭通 文化。在西汉时朱提郡的人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朱提文化,以后 各代均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近年来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众 多历史名胜,均可作为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文物古迹 国家级的2 处:盐津县豆沙关的唐袁滋摩崖题记;昭通实验中学内的东汉 孟孝琚碑。省级的8处:昭通实验中学内的东晋霍氏壁画墓;盐 津豆沙关五尺道;鲁甸县野石山的大型新石器时代遗址;鲁甸 县桃源乡的拖姑清真寺;彝良县阿都乡偏坡寨村境内的罗炳辉 故居;威信县境内水田寨村的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威信县 扎西镇老街,原江西会馆旧址;位于威信县东北40公里高田新 华汾山与罗汉山之间,海拔1880米的观斗山石雕群。县区级文 物保护遗址就不胜枚举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盐津悬棺墓葬; 鲁甸县的江底三桥;威信县城南顺扎西河下5公里处的两合岩等 等。
苗族的器乐,除了传统的标志性乐器芦笙外,还有箫筒、口弦、木叶、号角、大鼓唢 呐、通花笛等.彝族的器乐有月琴、唢呐。
彝族民间舞蹈
苗族民间舞蹈
芦笙
箫筒
口弦
苗族的器乐
月 琴
号角
唢
彝
呐
族
的
器
乐
汉族民间艺术
寺庙文化及民间演艺活动。据调查,上个世纪的五十年 代,昭通城及近郊,所存寺庙会馆有60余处。寺庙虽然是进 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寺庙 反映不同的社群信仰和风俗。各种各样的寺庙及其活动,实际 上也反映了昭通汉族移民和传统文化的多元性。若大致排列, 昭通的寺庙、会馆有如下这些:江西庙、广东庙、陕西庙、川 主庙、禹王宫、黑神庙、财神庙、土主庙、文庙、武庙、城隍 庙、三官庙、张王庙、鲁班庙、吕祖庙、苏祖庙、老君庙、火 神庙、小红庙、妈祖庙、梅葛庙、灵官庙、天后宫、文昌宫、 玉皇宫等,另外还有善福堂、天主堂等外国人修的教堂,至于 冠以姓氏的家族宗庙如李家祠、马家祠等则是数不胜数。
云南昭通当地的民俗风情资源进行调查并写一篇调查报告
云南昭通当地的民俗风情资源进行调查并写一篇调查
报告
昭通是一个民风民俗特别丰富的市区,保存了较好的传统文化,例如:汉族民间艺术、昭通唱书、涧经音乐等。
舞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
舞龙和舞狮,在古时是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
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四筒鼓舞是流传于昭通市的传统祭祀舞蹈。
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又称“跳鼓”、“跳丧鼓”,流传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汉族居住的农村,是由男性集体演跳的丧葬舞蹈。
因舞者四人身挎“筒鼓”击之、舞之而得名。
四筒鼓舞属于丧葬祭祀舞蹈,是昭通民间较有特色和影响的舞蹈之一,舞姿朴素,节奏鲜明。
其舞蹈形式与文化内涵,与先民的生死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昭通端公戏是随着汉族移民的到来,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一种以宗教祭祀为主要活动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端公戏根植于滇东北这块神奇的土地,代表着这一地区别样的文化,有着深邃的文化内涵。
各民族婚俗
法国婚礼:浪漫简单
•
结婚前先订婚,仪式简 单,一般由女方的家长宴 请男方的家长及兄弟姐妹, 也可同时邀请其它亲戚、 甚至一两名好友出席。婚 礼也已逐渐简化,但仍不 失为最隆重的家庭节日, 带有庄严神圣的色彩。。 婚礼由市长或他的一名副 手主持,习惯上是在周二、 四、五、六早9时至下午5 时之间。婚后大宴宾客。
彝族婚俗
彝族的婚恋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举行过"换裙礼" 的少女,方可在"玩场"中与心上人结交恋爱,以及媒人 说亲和吃酒定亲、让新娘挨饿、亲朋通宵哭嫁、向迎 亲者泼水、抢背新娘、洞房博斗等传统婚俗。
少女换裙带礼 彝族姑娘进入成年时(一般多在15岁),依俗要举行 隆重的"换裙礼"。换裙礼仪式上,姑娘要让姐妹们把她 原来的单辫子改梳成双辫子,盘于头顶。还要把原先 佩带两耳的白坠片或穿耳旧线扯下,换上红玛瑙似的 珊瑚珠或银光闪闪的耳坠,以示吉祥。最后,姑娘脱 去原先的红白两色童裙,换上绣了花边的上衣和黑、 蓝、黄、白等五彩相间的有褶拖地长裙。换上新裙后, 姑娘便可到"玩场"跳舞唱歌,参加社交活动,开始寻找 自己的心上人了。
“新娘”嫁青天
因为娶的对象是蓝天,所以又称“戴天头”。实 际上,娶青天为“婿”的“戴天头”仪式,是 藏族姑娘们的成年礼仪式。 姑娘举行了"戴天头"仪式后,便表示已长大成人, 从此有了社交的权力,不但可以自由地谈情说 爱,而且可以把所爱的男子领回到家中同眠共 宿。
苗族的婚嫁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小家庭,男性 长者为家长,弟兄长大结婚后使可 分家,父母年老由助子供养。婚姻 有父母 包办和自由恋爱两种形式。 包办婚姻 通常女大男小,一般在姑娘有几岁 时,由男方父母送与幼女一套衣裙 等即为议定终身,此种情况,双方 多有亲戚关系,待姑娘长大正式结 婚时,男方要付一定银钱作身价, 娘家要以一头牛或一日猪作妆窗,
云贵川结婚流程
云贵川结婚流程一、筹备阶段在云贵川地区,结婚是一件庄重而充满仪式感的事情。
在开始筹备婚礼之前,新人要先确定结婚的日期,并与双方家庭商议好婚礼的预算。
接下来,双方家长要进行相亲,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和价值观念是否相符。
如果双方家庭达成一致,就可以进入下一步。
二、婚礼仪式1. 云南地区的婚礼通常会在早晨开始。
新娘在婚礼前要进行精心的打扮,包括化妆和穿上精美的婚纱。
新郎则要穿上西装或传统的礼服。
婚礼当天,双方家庭会派人负责接亲,接亲队伍通常由鼓手和迎亲车队组成。
2. 到达新郎家后,新娘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如敬茶、接受家长的祝福等。
随后,新娘会跟新郎一起前往婚礼现场。
在婚礼现场,有专门的主持人负责引导整个仪式的进行。
3. 在四川地区,传统的婚礼仪式通常会进行拜堂、敬茶、交换戒指等环节。
拜堂是新人向天地父母表达敬意的重要环节,也是新人向祖先祈求祝福的仪式。
在交换戒指的环节,新人会互相戴上对方的戒指,象征着两个人的永恒承诺。
4. 在贵州地区,婚礼仪式通常会进行传统的苗族婚礼。
苗族的婚礼非常热闹,有舞狮、表演、唱歌等多个环节。
新人会穿上传统的苗族服装,跳起传统的苗族舞蹈,与亲朋好友一起庆祝。
三、婚礼宴会在云贵川地区,婚礼宴会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宴会通常在婚礼仪式结束后举行,双方家庭会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
宴会上,会有丰盛的菜肴和精美的点心供应,同时还会有婚庆公司提供的精彩表演。
四、婚后习俗在云贵川地区,婚后还有一些习俗需要遵守。
比如,在婚后的第三天,新郎要带着新娘回自己家乡拜访双方父母,以示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
此外,新娘在新郎家中要过上一段时间的“闺房生活”,并要尽快适应新的家庭环境。
总结:云贵川地区的结婚流程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
从筹备阶段到婚礼仪式,再到婚后的习俗,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古老而庄重的传统。
无论是云南的婚礼仪式,还是贵州的苗族婚礼,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喜庆气氛。
这些传统的婚礼仪式,不仅代表着两个人的结合,更融入了家族的传承和祖先的祝福,是一段珍贵的人生记忆。
云南昭通结婚的规矩
云南昭通结婚的规矩云南昭通结婚的规矩云南的昭通,这片拥有丰富民俗文化的土地上,结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社会仪式。
当地人特别注重婚礼的庄重和热闹,彰显了他们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
以下就是云南昭通结婚的规矩。
首先是准备婚嫁礼品的规矩。
昭通的结婚礼品通常是由男方家庭准备,一般包括价值较高的糖果、茶叶、烟酒等礼品。
这些礼品不仅用于向女方家庭表示尊重和感激,还是展示男方经济实力的象征。
同时,亲友们也会给新人带来许多红包,寓意着对新婚生活的祝福和支持。
接下来是主持婚礼的规矩。
在昭通,婚礼往往要请来专业的主持人,他们能够调动现场氛围,准确地为新人传达祝福和感激之情。
除此之外,主持人还会进行一些传统仪式,如喜饼敬酒、夜宴敬酒等,以增加婚礼的喜庆气氛。
此外,云南昭通的婚礼还有许多独特的规矩。
其中之一是“添面”。
新娘在进入男方家庭之前,由男方家庭准备一大碗面食,这代表着新娘进入新家后,生活将丰富美满。
在新娘吃完这碗面食之后,她会用面条拉出个别字样,以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是“出嫁拜天地”。
新娘在出嫁当天,会带着一盘食品和一碗酒向天地行拜,以祈求婚姻的幸福和稳定。
这个仪式充满了对人生的期许,也是新娘向神灵祈福的重要环节。
另外,在婚礼中还常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被称为“打挞”。
这种音乐由锣鼓、菱角琵琶等乐器组成,演奏时会结合起舞。
打挞音乐充满了热烈和激情,让整个婚礼现场更加热闹喜庆。
最后,昭通结婚的规矩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传统,即新郎宿夜。
新郎在结婚前一晚往往要留宿在准备婚礼的场所,这被视为一种对婚姻的郑重承诺。
宿夜期间,新郎和他的亲友们会一起喝酒、讲故事,以此来庆祝即将到来的大喜日子。
云南昭通的结婚规矩,充满了浓厚的传统特色和民俗文化。
无论是礼品准备还是婚礼仪式,都承载着对婚姻幸福和家庭美满的美好期许。
当地人民通过这些规矩,将结婚视为一种重大的人生仪式,注重仪式的庄重和热闹,体现了他们对婚姻价值的尊重和珍视。
这也使得昭通的婚礼独具魅力,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中保持了一份独特的风情。
贵州结婚四言八句
贵州结婚四言八句贵州结婚四言八句一曲山歌踏青去,便磐落于美景中。
纯朴彝乡情动人,草根结婚自由真。
瑶寨彩旗梦华丽,悬挂彩饰舞清辉。
青山绿水怡人眼,新娘身穿云锦袍。
鞭炮欢笑声此起,贵州婚礼喜热闹。
喜宴上的美食盛,饕餮盛宴举三杯。
鸡蛋酒碰上瓷碗,杯碰碗鸡蛋滑甜。
银针舞、牙弦戏盛好,心意相会于酒宴。
四面红旗高高挂,迎亲队伍喜气洋。
鼓声锣鸣婚礼乐,欢送新郎入山乡。
巴西龙、锅庄舞挑动,弦乐韵味婚庆盛。
舞狮翻越贵阳峰,龙腾虎跃吉利象。
旅游婚宴尝麻辣,火锅肥膘辣椒酱。
红烧肉油腻下喉,贵州美食食欲狂。
壮丽黔山纳新娘,鸣锣开绣好宴席。
贵州风情永不忘,幸福婚姻百年好。
草地滑梯热闹场,喜乐盈门欢声笑。
纳彩婚庆节日永,龙舟比赛迎新潮。
樱花杏花吐烂漫,家家户户欢笑闹。
贵州民俗热闹绽,瑞雪飞花喜气腾。
泥染衣裳花开放,汉子比赛结婚旺。
火树银花映眼前,美好一切都值当。
吉祥如意堂里拜,甘美西瓜真过瘾。
新人联ayawaseme,幸福如意万年留。
四科男女配匹配,动情的瞬间从眼里。
云锦新娘行礼服,辅纺新郎行路喜。
鸟语花香婚车开,新娘迎亲被领来。
青春焕发莞尔笑,天籁之音婚庆乐。
结婚团体唱锦绣,场面热闹情感动。
言行举止尽温情,贵州结婚欢乐多。
这是贵州结婚四言八句,12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
通过描绘贵州结婚的场景和氛围,展示了贵州独特的婚庆习俗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表达了结婚在贵州的喜庆和幸福。
昭通回族穆斯林婚俗趣谈
昭通回族穆斯林婚俗趣谈
马仲全
【期刊名称】《中国穆斯林》
【年(卷),期】1999(0)6
【总页数】2页(P43-44)
【关键词】回族穆斯林;新娘;姑表亲;饮食文化;传统美德;少数民族;一夫一妻制;伊斯兰教规;老年人;传统服饰
【作者】马仲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22
【相关文献】
1.云南昭通回族—西域骁骑的入滇秘史和“掐新娘”婚俗 [J], 吴东海;马梦麟(图)
2.社会流动对回族婚俗变迁的影响--以兰州城市地区回族婚俗为例 [J], 马倩
3.新疆回族穆斯林婚俗初探 [J], 郑威(蘋)
4.临夏地区回族穆斯林婚俗变迁研究 [J], 张梦婷
5.中国当代回族穆斯林生活的真实写照——评电视纪实片《回族穆斯林生活掠影》[J], 王根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山壮族结婚风俗
文山壮族结婚风俗在云南的文山,壮族的婚礼那可是一出热闹非凡、情意绵绵的好戏,它不单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交融,一种文化的传承。
说起来,这文山壮族的结婚风俗,就像是那山间清泉,流淌着甜蜜与温馨,让人回味无穷。
婚礼的第一步,叫“接亲”,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天刚蒙蒙亮,新郎家就张罗开了,一群小伙子穿上新衣裳,骑着马,吹着唢呐,浩浩荡荡地向新娘家进发。
这路上,唢呐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引得村里老少都出来看热闹。
到了新娘家门口,鞭炮齐鸣,震耳欲聋,那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新娘这边也是不甘示弱,一大早就开始梳妆打扮,穿上绣着精美图案的壮族服饰,戴上银光闪闪的银饰,美得跟画里的仙女似的。
不过,这出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新娘得“哭嫁”,唱那首流传已久的“哭嫁歌”,表达对家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这歌声里,有泪水,也有欢笑,让人听了既感动又欢喜。
接下来是“送亲”,新娘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踏上了前往新郎家的路。
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有骑马的,有步行的,还有坐车的,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新娘坐在花轿里,虽然看不见外面的风景,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想着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到了新郎家,又是一番热闹景象。
新郎家的亲戚朋友早就等候多时,一见到新娘,纷纷上前祝贺。
新郎新娘在众人的见证下,拜了天地,认了祖宗,认了父母,算是正式成了一家人。
这时候,新郎家的长辈会拿出准备好的红包和首饰,作为对新娘的祝福和认可。
婚礼的高潮,莫过于晚上的“闹洞房”了。
亲朋好友们围坐在一起,吃着喜糖,喝着喜酒,聊着家常,还不时地逗逗新郎新娘,让他们表演节目,或者说出一些甜蜜的誓言。
这时候的新房,简直比白天的集市还要热闹几分。
不过,在这热闹的背后,也隐藏着壮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这个重要的时刻,传递着爱与祝福。
在文山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壮族的婚礼就像是一首动人的歌,唱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五十六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丰富多样的婚礼习俗。
婚礼是一个传承与庆祝爱情的重要仪式,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少数民族婚礼习俗的特点。
1. 赫哲族婚礼习俗赫哲族是中国最北部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婚礼常常与渔猎生活密切相关。
在婚礼前夜,新郎要向新娘家的父亲送上一支象征猎人身份的箭。
婚礼当日,新郎要穿上熊皮披风和猎人服装,骑上骏马,来接新娘。
在婚宴上,他们会表演传统的舞蹈,并且邀请亲朋好友分享赫哲族饮食文化。
2. 彝族婚礼习俗彝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婚礼习俗非常独特。
婚礼通常在农历的正月或十月进行。
新郎和新娘要穿上彩色的民族服饰。
在婚礼前夜,新郎要把经过彝族老人祝福的猪蹄送给新娘,以表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婚礼当天,双方父母会为新郎和新娘分别戴上象征家庭团聚和幸福的草帽。
在婚宴上,有歌舞表演和火把舞,新郎要挑战丈母娘所布下的花轿关,以表达他的诚意。
3. 哈尼族婚礼习俗哈尼族是中国云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婚礼习俗充满了浓郁的农耕文化。
婚礼通常在农历七月或八月进行。
在婚礼当天,新郎要提前把新娘接回新家,然后双方父母会从屋顶上抛撒豆子和杏仁,以驱走坏运气。
在婚宴上,新娘要喝一碗由新郎亲手调制的苦酒,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和快乐的未来。
婚宴上会有山歌表演和傣族舞蹈,让所有的宾客们都能共享快乐。
4. 藏族婚礼习俗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婚礼习俗充满神秘和庄重。
婚礼通常在农历六月或七月进行。
婚礼前夜,新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接头饰、化妆和穿上传统的喜庆服饰。
同时,新郎要在门外骑马等候迎娶。
在婚礼当天,新郎要献上由藏族画师绘制的“大婚”画,在画上标明新娘的名字,象征两人永远在一起。
婚礼期间,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亲自过来向新人祝贺,并且品尝美味的藏式酥油茶和奶制品。
总结:中国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各具特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云南嫁娶文化传统
云南嫁娶文化传统
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这里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嫁娶
文化是其中之一,它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念,传承着世代相传的习俗和礼仪。
在云南,嫁娶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婚姻,更是两个家
庭的联姻。
在婚礼之前,双方家庭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聘礼、婚宴和婚礼仪式等。
聘礼是男方送给女方家庭的一种礼物,代表着男方对女方的诚意和尊重。
而婚宴则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共同庆祝的场合,通常会有丰富的菜肴和节目表演。
婚礼仪式则是整个婚礼的重头戏,双方家庭会按照传统习俗进行各种仪式,包括拜堂、敬茶、交换戒指等。
在云南的婚礼中,还有一些独特的传统仪式,比如“抱抱”和“挑花”。
抱抱
是指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相互搀扶,象征着夫妻情深。
而挑花则是由新娘在婚礼上挑选自己喜欢的花束,代表着美好的祝福和希望。
除了仪式上的传统,云南的婚礼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
不同民族的婚礼
习俗各有不同,有的民族会进行独特的歌舞表演,有的民族会进行特殊的祭祀仪式。
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为云南的婚礼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也使得云南的婚礼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总的来说,云南的嫁娶文化传统是一个充满情感和仪式感的过程,它承载着家
族的情感和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当代社会的一种美好祝愿和期许。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云南的嫁娶文化传统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为这片美丽的土地增添更多的魅力和活力。
会泽的民俗风俗
会泽的民俗风俗会泽县是云南省昭通市下辖的一个县,也是一个以多民族聚居而闻名的地方。
因此,会泽的民俗风俗也非常丰富多彩。
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会泽的民俗风俗。
一、节日风俗1. 花山节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日是会泽县花山村的花山节。
这是一个祭祀土神、朝拜陵墓、祝福五谷丰登的节日。
节日当天,村民会打扮成土神、土精等形象,齐聚花山,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表达对土地的感恩之情。
2. 南巫节南巫节是一个回族传统文化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举行。
南巫节期间,村民会请巫师来祭山神,祭祀结束后,村民们会放烟花,跳月亮舞,并举行羊肉宴。
当地的年轻人还会表演回族歌舞,展示传统文化。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会泽的清明节非常重要,每年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前往祖先坟墓祭祀。
此外,还有一些民俗活动,如放风筝、踩高跷等,节日的气氛非常浓厚。
二、婚俗会泽的婚俗非常独特,主要包括纳彩、娶亲、迎亲等环节。
1. 纳彩纳彩是男方向女方家中赠送嫁妆的环节。
男方家长会提前与女方家长商定彩礼的种类和数量。
彩礼包括面粉、米、油、糖、猪肉、禽鱼、衣物、金银首饰等,数量一般不小于6种。
在纳彩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环节,如劝酒、唱歌、舞龙等,增加婚礼的喜庆气氛。
2. 娶亲娶亲是指男方把新娘接到自己家里。
在妥善安排好婚庆事宜后,男方会在早晨前往新娘家中接新娘。
到达新娘家里后,男方必须先交纳“门钱”,然后才能接新娘。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仪式和游戏,如“抢拍照”、蒙眼踢罐子、比赛舞龙等,让婚礼更加精彩。
3. 迎亲迎亲是女方家庭派人去接新娘回家的环节。
女方家庭通常会邀请一些喜庆鼓乐队伍,迎接新娘。
到了男方家中后,女方家庭会送上礼品和红包,此时男方家长会举行拜堂仪式和一些传统的游戏活动,如喝下面、吃桂花糕等,来庆祝这一喜庆时刻。
三、饮食习惯会泽的饮食以米面类、禽肉、鱼虾为主。
在当地,人们喜欢吃酸辣味和清淡味的菜肴。
常见的菜肴有猪脸肉、水煮肉片、酸汤杂鱼、酸汤片鸡等。
昭通文化传统
昭通文化传统
昭通,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美丽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这里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深受当地人民的热爱和传承,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
昭通的文化传统包括了许多方面,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昭通的民俗文化。
这
里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逢节日,当地人民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和传统。
比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在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也传承了昭通的文化传统。
除了民俗文化之外,昭通还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里有着独特的歌舞
艺术、传统手工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昭通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昭通的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歌舞表演,如芦笙舞、火把舞等,这些表演形式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昭通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
此外,昭通还有着许多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如竹编、木雕、刺绣等,这些手工
艺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昭通文化传统的珍贵遗产。
当地的手工艺人们通过世代相传的技艺,将这些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为昭通的文化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昭通的文化传统是这座城市的一大宝藏,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
化内涵,是当地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昭通的文化传统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这座城市增添更多的魅力和魅力。
浅析昭通苗族花山节
浅析昭通苗族花山节作者:杨云彪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03期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不同地域由于生产生活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存在着不同的民间风俗。
花山节作为岁时节令类民俗,是苗族人民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也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鲜明体现。
昭通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丰富的地域,本文将以昭通鲁甸县苗族花山节为例,对昭通苗族花山节进行分析探讨,进而发掘昭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分布较广,昭通境内居住的苗族主要为滇东北次方言的花苗、川黔滇次方言的白苗等,在昭通市的各县区均有苗族分布。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较为集中在昭通市鲁甸县、彝良县、永善县、大关县等;川黔滇次方言苗族较为集中在威信县、镇雄县等。
苗族同胞在昭通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质朴深厚的民族文化。
一、花山节的历史渊源及传说苗族花山节又名“踩花山”“跳花场”等,昭通当地又俗称“耍花山”。
关于花山节的起源,说法不一,由于历史上苗族先祖处在不断的迁徙过程中,加之没有文字记载,以至历朝历代对苗族这一特殊节日很少有汉字文献记载,自清代以后,有关苗族花山节的记述才见诸于汉文。
因而,关于花山节的来历以及这一风俗习惯的相关情况,大多通过苗族群众口口相传的故事或叙述来了解和探寻。
经过在昭通的调查访问和翻阅相关资料显示,花山节的来历并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说法,但从各地苗族同胞中流传的民间传说和古歌中可以获知关于花山节由来的几种说法。
第一种传说认为苗族祖先蚩尤在与异族的战争中战败,苗族先民流离失所被迫向南迁徙,花山节便是逃离战乱的苗族先民对重建家园的庆祝和对在战乱中殉难的祖先及同胞的祭奠仪式;另一种传说则认为,苗族在战败后流落异乡,情绪低落心情悲伤,于是祖先显灵让苗民们不要难过,要载歌载舞开始新生活,这便有了花山节;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花山节是为了便于苗族青年男女选择配偶而兴起。
这些说法虽内容各有不同,但基本都与苗族先民的艰辛迁徙、生息繁衍历史有关,且据目前的考古发掘考证和研究得知,蚩尤的人物传说并非虚构,而有其历史和事实根据。
云南文山婚礼有些什么礼仪和习俗
云南文山婚礼有些什么礼仪和习俗篇一:云南礼仪1一、哈尼族哈尼族有悠久的历史,与彝族、纳西族、拉祜族等民族同源于古代氏羌族群。
绝大部分分布在红河和澜沧江流域的中心地带,即哀牢山、无量山这是的广阔地区,聚居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口129万。
有本民族的语言,历史上无本民族的文字。
主要从事农业,尤擅长巧妙地利用山形和水势开垦种植水稻的梯田。
早在唐代,哈尼族的先民耕种山田的技术已达到“殊为精好”的水平。
他们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对自然力的崇拜,其祭祀活动与农业生产直接相联,烙上了“梯田文化”的印记。
文玩天下核桃和田美玉橄榄核雕紫砂茶艺鸣虫葫芦清凉菩提竹木牙角+ O’ `5 S4 O- W1 { 哈尼族支系繁我,服饰因地而异黑色、蓝色为主,妇女都会剌绣挑花,喜镶彩色花边,并用银链、银币、银泡为胸饰、腰饰。
男子擅长木雕。
男女老少都喜欢演奏乐器。
“十月节”、“新米节”唱歌跳舞,打秋摔跤,欢乐隆重。
哈尼族承袭尊老爱幼风尚,使用独特的历法,过新年在农历的10月。
礼仪及禁忌1.日常主活中的礼仪及禁忌哈尼人家的住房,一般正房中间有一大间为堂屋。
在版纳地区,堂屋东面一间为家长的卧室,卧室内设有祭祖处,外人不能擅自入内。
火塘是哈尼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锅庄石或三脚架,切记不能用脚踩踏,不能向火塘内吐口水,不能用脚扒火塘内的柴头,也不能从火塘上跨过。
哈尼族人家的门槛忌站、忌坐、忌讳用刀砍。
未婚女青年和寡妇忌讳在寨内生育。
’ @/ k8 e$ h. d5 @; @文玩天下0 S; F- V/ A& C* _/ l) }哈尼族热情好客,家中来了客人,主人总是把自制的烟丝装到烟嘴里,把烟筒奉到客人面前。
客人如果不抽烟,应该非常有礼貌地加以谢绝。
尊老敬老、礼貌待客是哈尼族的传统礼仪。
路遇老人要亲切地称呼“阿波、阿匹”(爷爷、奶奶),并主动让到路边,让老人先走。
在屋内看见老人进来,要主动让座。
给老人递烟、递酒、递茶要双手捧上,躬身示礼。
民族婚礼氛围营造方案
民族婚礼氛围营造方案民族婚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婚姻习俗。
如何营造一个浓郁的民族婚礼氛围,让新人和嘉宾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呢?下面提供一些实用的民族婚礼氛围营造方案。
1. 场地布置民族婚礼的场地布置是营造氛围的重要环节。
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1.1 主题花艺根据新人的民族、风格和喜好选择合适的花材和花色,打造出浓郁的民族婚礼氛围。
比如:藏式婚礼可以选用粉红色与白色的月季花,再用藏红花将餐桌、花篮装点得华丽而浪漫。
1.2 饰品搭配利用传统的婚庆搭配福字、喜鹊、剪纸等民族饰品,形成独具特色的场地布置效果。
比如昆明地区的傣族婚礼,可以选择傣家剪纸、傣家绣品与传统的竹笋碗作为餐桌摆设。
2. 音乐表演音乐是打造民族婚礼氛围的关键环节之一。
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传统音乐,新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曲目和演奏形式,将音乐与整个婚礼融为一体。
比如: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婚礼,可以选用多种民族乐器,如塔里木高胡、德祖克琴、筝等,演奏出动听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阿克苏大婚礼》等传统曲目。
3. 食品饮料食品和饮料也是民族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不同地区和民族拥有着各自独特的美食和传统酒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食品和饮料,给新人和嘉宾留下美好的印象。
比如:广西壮族婚礼可以准备螺蛳、腊肉、米花等传统美食,配以烧酒、竹筒酒等传统酒水,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4. 传统仪式传统仪式是民族婚礼的精髓,也是营造民族婚礼氛围的重要手段。
不同地区和民族拥有着各自独特的仪式流程和形式,可以将传统仪式与现代婚礼相结合,创新性地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西藏的藏式婚礼,可以在现代婚礼的基础上,加入传统的三拜九叩、敬酒等仪式,彰显藏族的传统文化和仪式美。
5. 着装服饰新人和嘉宾的着装服饰也是民族婚礼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民族文化的特点进行搭配,展现传统文化的时尚魅力。
中国传统婚庆婚俗
中国传统婚庆婚俗中国有56个民族,如此多的民族自然也有着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婚俗也更是各不相同。
新人们想了解的话就一起来看一下几个少数民族的婚庆婚俗吧!盘点几个少数民族的婚庆婚俗瑶族婚俗“耍望节”是瑶族男女青年选择意中人的一个民俗活动,如果最后郎有情妾有意,那么双方的家长就要用新鲜猪肉和酒作为礼品,请媒人上门说亲了。
在举行婚礼时,更要大摆宴席,如果按照传统习惯来办的话,婚宴必须请寨老来参加,见证新人喝交杯酒哦!傣族婚俗“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傣族的男女青年的传情方式,具体是指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去售卖,当买者是姑娘中意的人的时候,姑娘就会拿出凳子,让买者坐在自己身旁进行交谈,交谈结束以后,如果双方都相互满意,情投意合,那么两人就会端着鸡,拎着凳子进到树林里互吐衷肠;如果买者不是姑娘的中意的人,那姑娘就可能会把价钱加倍来卖了。
在订婚的时候,还会有个环节叫做“吃小酒”。
“吃小酒”意思就是吃三道菜:第一道要是热菜,第二道要盐多的菜,第三道要有甜食。
这三道菜分别代表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建成的时候还要贺新房,先由小伙子抬着牛头上楼,唱祝福歌,由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则是抱被褥上楼,最后姑娘们把饭菜端着依次而上,最后在火塘上支好支架,把酒菜摆上桌,开始唱贺新房歌,来吃饭的乡亲们还会给主人送一些吉祥的礼物。
如果是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家里都要举行婚礼,不过现在大多是只在女方家举行了。
举办婚宴时,饭桌上要用绿芭蕉叶铺上,菜肴也多是寓意很吉祥的菜式。
在宴席正式开始前,新郎、新娘要做一个拴线仪式,就是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两人的肩,再用两根白线各自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这个举动象征纯洁,然后由一位高龄老人把糯米饭捏成三角形后沾上盐巴,放在火塘上三脚架的最上方,让他被火烧化后自然掉下,这一举动象征新郎新娘的爱情像铁一样坚固。
苗族婚俗在苗族中,糯米饭是男女婚姻恋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
在举行婚礼时,新人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会请新娘和新郎吃一种上面画有奉娃娃和龙凤图案的糯米粑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昭通婚礼习俗调查时间:2012年春节期间调查地点:昭通市调查方式:寻访老人,参观他人婚礼调查目的:了解昭通地区的婚礼习俗昭通地区的的整个婚礼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阶段:一、初识阶段——相亲。
虽说现如今提倡自由恋爱,男女青年皆较为开放,但大多人仍选择走“相亲”之路,这时媒人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
一般相亲分两个阶段:第一、先四处托媒人“探听”看谁家有女(男)到婚龄了,一旦“目标”出现,托人方就先去偷看下,这一步骤称之为“初瞥”,就是“稍微看一下”的意思。
也有的把“初瞥”的地点选在媒人家。
第二、如果“初瞥”觉得还好的话,就叫媒人安排男女双方正式地见面,地点一般选在女方家,届时男女双方皆会“派出大队人马参加”,共同参考,俗称:“对看”。
当然啦,也有的则跳过“初瞥”这一阶段而直奔“相亲”主题。
二、发展阶段——探家风(坊)。
如果“相亲”成功了,那么接下来女方就要到男方家里“探家风(坊)”了。
到了那一天,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婶组成的的“亲友团”就在媒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往男方家,其意就是看看男方的住址及家庭基本情况。
回到家后相互听取意见,有的不放心的还托朋友或是亲戚询问其背景以及年轻人的情况。
三、确定阶段——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
如果“探家风(坊)”后女方觉得不错的话,媒人就要再次发挥重要作用——谈聘金和衫裤钱。
这时事情已经是差不多了,这一阶段比较好说,只要女方要求不是十分过分,一般男方是会接受的,当然也有个别讨价还价的(怎么有点像是在做买卖?)。
聘金一般在3888元左右,衫裤钱(当然这其中有包括给女孩子买金器的钱。
)则一般在10000元左右,意取吉祥,聘金和衫裤钱谈拢了,当然,随着物价的上涨,出来聘金不变外,其他礼金都有一定上涨,但涨幅不大。
接下来男方就要选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就是先拿一部分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衣带”。
女孩子则要从中拿出一小部分给自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买一身新衣服。
四、巩固阶段——找日子,送日头。
“系衣带”过后,男方要准备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喜日(一般是请佛祖来看日),确定在哪一天后,就把装有“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这一步骤就是“送日头”,女方知道日期后就得紧锣密鼓地准备嫁妆,男方则忙着准备请人、酒席等方面。
五、婚礼阶段——担盘,上头,举行结婚典礼。
男方在结婚前一天需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担盘。
什么叫担盘呢?就是男方准备好一些东西:猪脚、鞭炮、红蜡烛、芝麻酪、礼品等必需品,载到女方家去,女方不能全收,只收一部分,然后再加进些芝麻、五谷之类的东西让担盘的人载回去,因为以前都用人力挑的,所以叫“担盘”,担盘这天媒人要同去。
男方在结婚前一晚还要请人铺床,铺床也是要十分讲究的,应根据新郎的生辰八字摆好床的方位,床脚的四角还需垫上“金纸”,同时新郎当晚还得请个童男(最好是属龙的,较为吉祥)跟其同睡。
结婚前的前一个晚上,也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时段。
昭通有一种习俗,叫做挂红。
什么叫做挂红呢?挂红就是在结婚前的前一天晚上,男方亲友会备上喜气洋洋的红色的对子,上面全是一些祝福新夫妻百年好合的经典对联,挂在堂屋里,一层又一层,美轮美奂,金碧辉煌,充满喜气。
然后会在堂屋的神龛前给新郎“穿衣服”。
“穿衣服”在昭通也是一个非常古典的习俗,由新郎的舅舅们帮他穿上,并在神龛前点上蜡烛,然后郑重的祈求神灵的眷顾,给新郎良好的祝福。
穿衣服算是一种成人礼吧。
新娘出嫁前一天晚上,要用针线将银质的元缝在新娘所穿的所有新衣服上,寓意为人未到,缘分先到。
激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结婚即意味着成人,各种民间成人仪式就必不可少。
结婚当天清早,男女双方父母均要选定吉时为新娘新郎“上头”,也称“嫱头”。
这种仪式是用头梳从头往下梳三次:一梳梳到头(白头偕老之意),二梳案齐眉(相敬如宾),三梳儿孙满堂。
以前,女方在出门之前还需请人“清理脸上的杂毛”,方言叫“满敏”,现在这仪式大多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了。
亦称“挽面”。
(“挽脸”,是中国民间包括泉州的流传的美容技法,主要功能是拔除脸上的汗毛,让涂在脸上的粉妆更匀称。
过去,新娘出阁前夕,都要行挽面的修容礼。
通常由一位“好命”的长辈来执行,又称“开面”、“开脸”,才可“有人缘、得人疼”。
挽面以后皮肤便会变得细嫩明亮,并减少皱纹的产生;加上香粉干燥、凉爽,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的特性,因此受到妇女的青睐。
挽面的工具很简单,只需一卷细棉线、一块膨粉(白粉)即可。
开始时以膨粉敷脸作粉底,再将一根棉线缠绞成三根,并分成两角交叉状,一端在手,另一端用牙齿咬着,双手一拉一合,一松一紧,细棉线绞缠分合就像剃刀般来回在妇女的脸上“挽”。
随着细棉线的翻转,将面部的细毛连根绞除,干净又利落,接着敷上面霜,便大功告成。
)新娘子出门前还要在被窝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时还必须哭着向父母辞行。
即使你是满心欢喜也要硬挤出几滴眼泪——以示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否则会被别人笑话的。
新娘的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出门之前新娘的兄弟要帮新娘打开红伞(用红伞取代红盖头),新娘要出门时需撑着红伞从一个上面放着燃香火炉的米筛上跨过,为筛新娘,据说是可以辟邪。
新娘的叔伯还要帮其“挑花担”。
新郎则要前来将新娘接到轿车中,到了新郎家中,两个新人也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到新郎家时新娘也需撑红伞直至“进房”。
新郎新娘“进房”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进房”时新郎的家属需回避(不能看)。
而这时,送新娘去新郎家的客儿中的送嫁娘就要起到很大的作用了,她需要提醒男方的父亲开箱子,也就是将新娘装有嫁妆的红色箱子要拿天井,(以前人们住的都是类似于四合院的房子,在大厅的前面就是天井)当着大伙的面,由新娘把钥匙给公公,然后公公打开箱子,在箱子的四角抓一抓,寓意抓箱角,富掉掉(赚钱很多的意思)。
当然,箱子的四角已经由新娘的妈妈放了红包进去。
喜娘的嫁妆则放在所有东西的最上面的中间,这样一打开就看得见。
然后再把箱子拿回新房。
而有的地方还公公还需要放一个红包进去,叫“压箱子”。
然后就是要“赶床母”这就是要在新床上撒上花生桂圆红枣等寓意早生贵子,然后还要在一个装满米的小红木桶里插上尺子,香烛,放上镜子,其寓意是什么意境很多人不知道了,人们只是知道有这一道程序而已,这就可以说明一些习俗,已经在慢慢的流失,正被人们所遗忘。
喜宴的操办总是十分丰盛的,旧式喜宴需要有八道菜,俗称八大碗,或许是由于过去条件比较艰苦吧,现在虽然有所改革,但有几道菜是有内在含义不能更改的,比如:整鸡一出表示宴席到了一半;最后一道菜是一个甜汤,表示甜甜蜜蜜。
男方设宴摆酒,等女方家开始发嫁时,这边就通知村里的人来赴宴。
新郎迎娶新娘回来后,先去祖厅拜祖,男方事先要在祖厅点好红色的蜡烛。
新娘新郎快进祖厅时,要放鞭炮迎接,三拜之后要在祖厅喝一杯交杯酒。
迎回家后,酒宴便正式开席。
新房要另设一桌,桌上包括新娘和两位伴娘还要有七个童男童女入座,一共十人。
新房需贴上倒喜字,表示喜到了,新房内要有两根红蜡烛,点到天亮,还要放一些樟树枝,招财运。
床上撒满喜果,要请童男来压床。
其他人都在客厅坐,坐席很讲究,谁上坐,谁坐旁边都是有礼数的,一般人都一眼觉知自己的位臵。
不过主人应安排好,请人入座时,切不可出错,不然会闹得大家不愉快。
在宴席快结束时,新娘出来,和新郎一起向各位亲戚敬酒。
新娘新郎要喝红枣蛋汤,喻示多子。
婚宴结束后,新娘要给公公婆婆等长辈敬茶,这茶不是普普通通的茶,而是在新娘带过的茶叶里放进红糖的甜茶。
,新娘在敬茶时还需准备给公公和婆婆的礼物,并第一次叫声爸和妈,其它的也需在新郎指引下一一称呼。
新人向亲戚朋友敬甜茶这个时候,就有很多吉祥话,念“四句”或者是文雅的诗句,比如“今年吃甜甜,明年生后生”“新娘娶到后,家财年年富”“今年娶媳妇,明年起大厝”“新娘生水真命好,内家外家好名声”“姑拿甜茶来相请,让你金银整大车”。
这都是希望新人们能早生贵子。
六、结束阶段——回娘家,请女婿,请亲家。
婚礼结束后第二天,新娘子就要第一次回娘家,(也叫“头桌客”)女方父母要张罗着请女婿,到时参加的人是:新郎和伴郎、新娘和一个未婚女孩(有的地方是未婚男孩)、女方的亲戚。
男方那天还要带足那天用的烟和钱,因为那一天请客的烟和钱要由男方出。
宴席结束后新郎要和伴郎先回家,而新娘则要等到即将天黑后跟挑甘蔗的小女孩(取“甘蔗”寓为甜密和节节高“带尾蔗”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回娘家“做客”,这天不能留在娘家过夜,黄昏前要返回新郎家。
这时,老丈人就让女婿带上两根有头有尾的甘蔗。
甘蔗也是用9尺长的红头绳绑住,蔗尾要拖地走,叫“拖青”,一只拖到新郎家后放在婚床上。
甘蔗有节,寓意新娘贞洁;甘蔗甜蜜,寓意新郎新娘幸福美满。
)回婆家,取义为“入门乌,生搭补”(入门天黑可以生男孩),新娘回到婆家时新郎的家属仍需回避(不能看)。
婚礼结束后第三天,男方就要准备请亲家了,方言叫“台亲家”。
这一天参加人数比较少些,分别是:男方父母及其直系亲属、女方的父亲、陪同女方父亲一起来的两三个同辈人,女方的母亲在这一天则不能参加。
婚礼后大约五日内,女方还需回一趟娘家,到了那一天,女方的兄弟还需来到男方家带新娘回家。
男女双方在认识到结婚往往不会超过三个月,而有些男方为了急着出外工作,甚至将婚期缩短为5天,比如说:第一天双方第一次见面,晚上媒婆就会催着问双方对彼此的感觉,如果感觉不错,就会在第二天早上男方就回去女方家对看,然后紧接着女方就会去男方家探家风,第三天就是结衣带,也就是订婚,如果凑巧最近几天就是黄道吉日的话,他们往往就会选择最近那天结婚,不过也有说过年期间每天都是和结婚,所以也有人就会在第五天结婚,因为也要给一天时间给新娘去买红衣服和新郎准备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