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合集下载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在工作中的意义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在工作中的意义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在工作中的意义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在工作中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方法涉及了我们对社会现象、行为和人际关系的观察、理解和评价能力,是我们工作中实现有效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首先,社会认知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别人的行为和观点,从而避免误解、冲突和争执。

在工作中,这一能力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与同事协作,更好地应对客户需求,更好地管理与领导下属。

其次,社会评价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解决社会问题和挑战。

在工作中,这一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分析客户或市场需求,更好地评估项目风险和盈利潜力,更好地评估和提高员工绩效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对于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更好地识别和解决问题,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推进项目和团队的发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学视野下姓名:李文强学号:30引言对于社会认知的认识我们首先从其定义出发,社会认知通俗的讲就是对他人的认识。

认知的内容广泛,包括对他人表情认知、性格认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金老师的课给予我们一个明晰的关于社会认知的认识视角,对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的解读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

由于我是社会学专业的学生,社会认知方面与我们的一些专业知识颇有相通之处,借此我也表达对于社会认知的一些感悟。

社会认知与社会学当听到社会认知时,我脑海中显现出的第一印象就是著名社会学家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

该理论用一句简短的话解释就是“我看别人看我”,通过别人队自己的评价,来形成自我的认知,而与本节的社会认知有什么关联呢?我认为在自我认知形成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认识评价他人的过程。

个体作为被评论者,从别人(镜子)评价中形成对自己的认识。

问题就在这里,整个互动过程是完全自由开放的,没有任何的规章制度或法律条文规定互动过程中谁是天生的被评论者或者评论者。

评论是一个互相的过程,因此在互动过程中个体可以从别人评价中形成对自己的认知,以此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思维方式,更好的适应群体,同时个体也会对他人的各个方面有一个自己的认知定位和评价标准,这就涉及了我们这节课的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看法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认知的过程是根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又必须通过认知者的思维活动来进行。

社会认知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

个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组织或群体中的,也就是说个人首先是社会人,《鲁滨逊漂流记》中描绘的情景在现实社会中是基本不存在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就是世间万物是有条件的联系的,因此有互动就有认知,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的认知。

在社会认知的主要基本对象中我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相对更感兴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所形成的种种人际关系也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方面。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关于这一章的讲解,有两个建议:
第一,希望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社会 现实的价值取向的关系来讲,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灵魂所 在;
第二,希望联系现代性价值观以及各种价值观的 差异和冲突问题,客观地说明利益问题的突出和各种 价值观只能在“社会生产力”与“人民利益”这两个 根本点上实现和解与统一。
这里说的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 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判断和评定。社会评价的方法既体现 着一定的价值观,又要符合认识的逻辑。因而同样要坚持实 事求是。
Page 10
2.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人类是靠自己的能力,特别是社会生产能力生存和发展
的。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自己最 大的财富,也是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也构成了社会评价的根本标 准,是归根到底意义上的根本标准。 但是,需要指出,社会生产力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力量, 而是一个丰富的社会概念,不止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还包 括人们的分工与合作;并关联着人性的丰富和文明的不断提 升。所以,社会生产力标准不等于GDP,具体到各个领域和 行业,社会生产力标准还必须是分立的,而是融合在一 起的。要达到对社会现象深刻正确的把握,就要将研究的认 知和评价结合起来,这也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只能 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种相对而非绝对的统一,一种 通过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完善而实现的统一。
Page 7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这一节重点在于了解社会认知与自然认知的共性,更要 把握社会认识的特点和方法。
1. 社会认知的特点
与对自然界的认知相比,社会认知有一个显著特点,即 认识的自我相关,并因而涉及人们的利益和价值观,需要人 们给予体会和理解。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于社会现象、社会规律、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观念、知识和认知过程。

而评价方法则是对这些社会认知进行判断和评价的
方式和手段。

下面将介绍几种主要的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即通过观察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等来获取社会认知和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需要细心、耐心和洞察力,要能够理智分析和准确判断所观
察到的现象,从而获得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评价。

二、问卷法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它可以广泛地收集社会
现象、社会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并进行数据比对和统计分析,对社会
现象进行深入的认识和评估。

三、访谈法
访谈法与问卷法相似,但它更加重视个体的主观意识和情感反应。


过与被访者的交流,访谈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对于某种社会现象、
社会行为等的看法和认知,从而可以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价。

四、实验法
实验法通常是通过构建特定的社会情境和条件,进行一系列实验操作,从而获得社会认知和评价的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操纵实验条件,在控
制变量的同时,探究多种因素对社会事物产生的影响,获取更为准确
和可靠的认知和评价结果。

五、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对过去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的研究和考察,获取
对于社会认知和评价的深入理解。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构和解读,可
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社会现象的进程和变化。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
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研究题目的不同,来选择和运用
合适的方法。

第三讲认识社会的方式——社会认知

第三讲认识社会的方式——社会认知

(二)社会知觉的途径
• 1.知觉他人的 外表 知觉他人的 •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我们首先就会注意到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 认知对象的外表,包括外貌和仪表 外貌和仪表, 认知对象的外表,包括外貌和仪表,外貌 主要侧重长相、身材等生理特征, 主要侧重长相、身材等生理特征,仪表则 主要指服饰、 主要指服饰、发型等后天修饰成分 • 菲亚 罗兰说:“你的服饰往往表明你是哪 菲亚.罗兰说 罗兰说: 一类人,它能代表你的个性, 一类人,它能代表你的个性,一个与你会 面的人往往会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 人。
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三、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 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
• 1.印象:是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 .印象: 象。 • 2.印象形成:个体接触到新的社会情境时。 .印象形成:个体接触到新的社会情境时。 总是按照以往的经验, 总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 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 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 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
•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比如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教师在学生面前作出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 色的行动。 色的行动。
【4】投人所好 】
• 戴尔 卡耐基在《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别人》中总 戴尔·卡耐基在《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别人》 卡耐基在 结了人们普遍喜欢的6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结了人们普遍喜欢的 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 这六种方法是: 这六种方法是: • (1)真诚的对别人感兴趣; )真诚的对别人感兴趣; • (2)微笑; 2)微笑; • (3)要记住名字是一个人语言中最美,最重要的 )要记住名字是一个人语言中最美, 声音; 声音; • (4)做一个好的聆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做一个好的聆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5)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 • (6)真诚地让别人觉得他自己重要。 )真诚地让别人觉得他自己重要。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杨文圣一、社会事实1、事实及其特点苏联哲学家柯普宁把人们对“事实”的理解和运用概括为三类:(1)现象、事物和事件本身被称为事实;(2)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感觉和知觉被认为是事实;(3)事实也指我们想用它来论证或反驳某种东西的不容置辩的理论原理。

“事实乃是呈现于感官之前的事物(及其情况)为概念所接受,并由主体作出判断而被知觉的。

事实乃是关于感性经验的一种知识形式。

一般地说,所谓事实就是经验事实。

”——彭漪涟《事实论》“事实”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性:(1)可靠性;(2)客观性;(3)理论附着性。

2、社会事实及其特点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社会事实的价值特点——欧阳康《社会认识方法论》(1)利益的分化和价值取向的冲突。

(2)社会价值事实的功能非中立性和价值多元性。

(3)价值目标的预期性和价值结果的非预期性。

(4)社会事件的即时价值与历史价值之间的背离与差异。

3、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及其困境(1)社会认知的界定从心理学上看,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追求的是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括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

(2)社会评价的界定社会评价是人类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种在对象性关系中的对象化活动,借助于主、客间的双向过程,实现人对社会的支配和拥有。

社会评价是从某种社会角度去考察和评价事物、现象的社会价值,判断该事物和现象对社会的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3)社会评价的困境其一,社会事件具有单一性,社会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一定的社会事件一旦转化为历史便成为后人永远不可能直接把握的“本文”,以后的认识对它说来永远只能是一种解释,而且这种解释是否符合历史“本文”本身,既无法度量,也无法判别。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内容提要:
一、真理与价值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为什么要重视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其主要目的便是为了把握人类 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解答社会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进步, 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一、真理与价值
★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 内在要求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可以归结为两大任务, 一是发现或追求真理,二是创造并实现价值。真理首先 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的联系客观事实,价值则首先是 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
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并且永远具有自然性的一面。但人的活动区别于 自然界的运动,人的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 活动,是一种创造和实现一定价值的活动。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将事实和价值结合起来,把握 社会进步的基本逻辑,是由于他所强调的人们的社会 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既是人类社会 的最基本事实,又是社会价值的创造源泉。
这就要求人文社会科学要依据客观的可能,符合客观规 律;又要凭借人类的理性、意志和情感,体现人有目的的能动 的创造性。
而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既有重视事实认知的,如统计、 调查、考据等;也有重视价值和意义的解释和阐发的,如伦理 学、美学、解释学、文艺评论;还有关于政治、法律和意识形 态的研究。而经济学研究则要求同时运用着两种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价值的客观性
如经济学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杨文圣一、社会事实1事实及其特点苏联哲学家柯普宁把人们对“事实”的理解和运用概括为三类:(1) 现象、事物和事件本身被称为事实;(2) 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感觉和知觉被认为是事实;(3) 事实也指我们想用它来论证或反驳某种东西的不容置辩的理论原理。

“事实乃是呈现于感官之前的事物(及其情况)为概念所接受,并由主体作出判断而被知觉的。

事实乃是关于感性经验的一种知识形式。

一般地说,所谓事实就是经验事实。

”一一彭漪涟《事实论》“事实”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性:(1) 可靠性;(2)客观性;(3)理论附着性。

2、社会事实及其特点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社会事实的价值特点 ---- 欧阳康《社会认识方法论》(1) 利益的分化和价值取向的冲突。

(2) 社会价值事实的功能非中立性和价值多元性。

(3) 价值目标的预期性和价值结果的非预期性。

(4) 社会事件的即时价值与历史价值之间的背离与差异。

3、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及其困境(1)社会认知的界定从心理学上看,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追求的是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括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

(2)社会评价的界定社会评价是人类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种在对象性关系中的对象化活动,借助于主、客间的双向过程,实现人对社会的支配和拥有。

社会评价是从某种社会角度去考察和评价事物、现象的社会价值,判断该事物和现象对社会的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3)社会评价的困境其一,社会事件具有单一性,社会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一定的社会事件一旦转化为历史便成为后人永远不可能直接把握的“本文”,以后的认识对它说来永远只能是一种解释,而且这种解释是否符合历史“本文”本身,既无法度量,也无法判别。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社会认知是指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理解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人际关系建立和维系,以及判断他人行为和决策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言语来了解其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评价。

例如,研究者可以观察个体在与他人交流或评价他人时的行为和表情,从中获取关于其社会认知和评价的信息。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编制问卷并向被试者发放,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经验来回答问题,从而了解其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评价。

问卷调查法可以量化个体的认知和评价,在大样本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

3.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改变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此来研究社会认知和评价的过程。

例如,研究者可以利用虚假信息或情境来观察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评价的变化。

4.认知神经科学方法:认知神经科学方法是通过结合神经影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和社会心理学实验范式,来直接观察社会认知和评价的神经基础。

例如,研究者可以利用脑成像技术来观察个体在认知他人行为时大脑活动的变化。

5.计算建模方法:计算建模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或计算模型,来模拟和解释社会认知和评价的过程。

例如,研究者可以建立决策模型来解释个体在评价他人时所做的决策过程,或者建立网络模型来模拟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除了以上方法,研究者还可以采用混合方法的研究设计,结合多种方法来综合研究社会认知和评价。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法获取个体的行为数据,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个体的主观评价,再结合实验研究法来验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总之,社会认知与评价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来综合研究社会认知和评价的过程。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真理的相对性
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 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 物的正确反映。
B
a
c
Cb
A
B
a
c
C
bA
a2+b2=c2
a2+b2≠c2
真理的相对性
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 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非 所有all)
社会评价,需要从社会自身存在的多种可能性中,揭 示社会现象“应当是什么”,“应当怎么样”,即确定 社会合理的价值向度。
社会评价的关键在于合理性。
5.价值实现
价值实现的过程是从价值观的确立到价值实践完成的 过程。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社会认知的任务是揭示社会真理
➢ 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要达到的是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本 质和发展规律,包含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 的把握。所以一句话概括:社会认知的任务就是揭示 客观真理。
真理与自然科学
人类探密自然、研究自然的行为—自然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不断揭示自然的奥秘,产生一系列科学的成果, 这些成果被称之为科学真理。
客观性
价值的特性
(2)价值具有主体性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价值作为人的目的理想的追求,
因主体需要不同而不同,随主体的情况而有差别。
主体性
一本考研书对你有 价值,对文盲没价值, 看主体是谁
价值的特性
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价值变化:拿破仑用铝碗) 拿破仑三世时期:铝的价值量﹥银的价值量 现阶段:铝的价值量﹤银的价值量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是指在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时,用来获取、处理和分析关于他人的认知和评价信息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
1. 问卷调查:通过向被试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信息。

问卷调查通常包括开放性和封闭性问题,例如“你认为这个人友善吗?”或“这个人的年龄是多少?”
2. 实验研究:实验室中的实验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认知和评价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用于操作不同的变量,以了解不同因素对个体的认知和评价决策的影响。

例如,一个实验可能需要被试选择某些特定的属性来描述和评价一个人。

3. 观察: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表现是另一种获取社会认知和评价的方法。

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获得关于他们的认知和评价信息,例如他人的行为模式、语气和肢体语言等。

4. 采访:采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一对一问答的方式了解个体认知和评价他人的情况。

采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个体的感受和看法,包括他们是如何评价和理解他人的。

5. 内省:内省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进行反思的过程。

借助内省,一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以及他们可能是如何影响对他人的认知和
评价的。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三)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认知的途径:

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社会认知的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
观察(经验观察) 判断(事实描述或事实判断) 抽象与概括
2、社会认知的方法:社会科学方法

分析与综合
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1、经验观察

如何开展社会观察(科学研究)?

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察的方式
社会现象的事实描述或事实判断的形式 事实描述(事实判断)的目的
2、事实描述(事实判断)

三、社会认知的概括、综合
1、社会认知的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具体的含义:

辩证思维的基本途径:
感性具体 分析 理性抽象 (思维抽象) 综合 理性具体 (思维具体)

抽象性程度及分类:
2、社会认知的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 —— 更深刻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含义: 关系:



作为社会认知方法的分析与综合的特点: 分析的分类:
四、社会科学方法论(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 合)的批判性和规范性特点
社会科学的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不只是关于对象的实证 性研究和描述性把握,还包括了批判性研究和规范性把握。
第三节: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主要内容:

第六章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本讲主要内容:
真理与价值 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第一节:真理与价值
主要内容:

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尊重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社会心理学笔记整理

社会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七章(社会认知)社会认知: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第一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亦称初次印象。

第一印象的特征:表面性,片面性,类化,归因。

第一印象的作用(首因效应):对认知有重要作用,因此,为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个体必须注意自己的外表,言语谈吐,还必须增长才能,加强个人修养等等。

信息本身对印象形成的影响:1,信息的先后顺序对印象形成的影响:当一种仅属中性的合意的信息资料与先前建立在很合意的信息基础上的评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综合评价并不会增加,甚至还可能会减少。

2,消极否定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积极地信息和消极的信息,个体更注重消极否定的信息。

印象管理含义: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很关心如何给他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印象管理。

策略:1,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只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的策略)a,讨好技术.b,自我宣传。

C,威慑.d,恳求2,保护性印象策略(指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看待自己的防御性策略):a,借口和辩解。

B,事先申明.C.自我设障。

D,道歉。

社会认知的偏见偏见的特征:偏见是以有限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偏见就是刻板印象,有过度类化的倾向,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个人偏见:与个人经验,价值观有关,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1首因与近因效应(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首次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起很大的作用,这就是首因,个体对最近获得的信息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即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光圈效应,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判断主要根据个人爱好得出,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他品质,即以点概全)。

3,宽大作用,4,投射作用(指个体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会发生认可歪曲,发生偏见)社会偏见:即社会刻板印象,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消除社会偏见方法:1接触假说.2,再分类—重新划分’我们“与“他们"。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Page 2
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有偏重事实认知的,如统计、调查、 考据等等;也有偏重价值和意义的解释和阐发的,如伦理 学、美学、解释学、文艺评论;还有关于政治、法律和意 识形态的研究。象知识社会学、经济学研究更要同时运用 这两类方法。
我们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目的在于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内 在逻辑,解答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既要依据客观的可能,符合客观规 律,又要凭借人的理性、意志和情感,体现人有目的的能 动的创造性。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事实与价值、科学认知与价值评价有 机地统一起来。
Page 8
3. 概括与综合
抽象并非社会认识的最高任务,社会认识的最 高任务是从“理性的抽象”达到“思维的具体”, 也就是达到“具体的普遍性”。这就需要使“分析” 与“综合”有机地统一起来。
社会科学的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不只是 关于对象的“实证性”研究和“描述性”把握,还 包括了“批判性”研究和“规范性”把握。所谓 “批判”,是思维和观念领域的分析、解构和重构; 所谓“规范”,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衡 量对象。社会科学正是通过其批判性和规范性实现 其影响人的行为和社会现实的功能。
Page 9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这一部分具体讲解社会评价及其标准问题,这可以说是 一个世代性的大问题,涉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及其冲突。我们 必须给出合理的解答。
1. 社会进步的评价
在20世纪,理论界对“社会进步”的概念已作出反思,否 定了单线的简单的进步主义。我们之所以肯定社会进步的概 念,是因为我们采取历史的辩证观点,不是在进步主义的意 义上,而是着眼于人自身的进步,并充分考虑到其中的矛盾 性。
Page 7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范文

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范文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社会认知偏差的根源和纠正方法,以减少个体行为和社会决策中的偏见和错 误。
此外,研究还可以深入探索社会评价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长期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社会评价促进 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同时,研究者可以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认识和评价方法的差异,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因素对社会认知 和评价的影响。
适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现场情况和行为 模式时。
注意事项
观察者应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 主观臆断和偏见,同时要遵守伦理和 法律规范。
实验法
总结词
控制性强、因果关系明确
适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验证因果关系和影响程度 的研究。
详细描述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组和对 照组的变化,了解不同因素对社会现 象的影响。
会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社会评价对个体 在社会评价方面,本研究发现,社会比
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十分显著。积极的 较和刻板印象是两种重要的评价机制。
社会评价能够提升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社会比较会影响个体的自我评价和行为
进而影响其行为表现和决策。
动机,而刻板印象则可能导致偏见和歧
视现象的出现。
文化人类学理论认为,文化是由一系列的符号、仪式、信仰和习俗等构 成的复杂系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文化背景。人们的行为
和思维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文化人类学理论认为,文化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不是静态的、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发生变化和发展。同时,文化 的变化和发展也会对人类的行为和思维产生影响和制约。
社会变迁研究
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分析社会发展的会结构变化研究

幼儿园老师如何进行幼儿的社会认知训练

幼儿园老师如何进行幼儿的社会认知训练

幼儿园老师如何进行幼儿的社会认知训练幼儿园教育在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认知能力是指幼儿理解和应对社会环境的能力,包括情绪识别、人际交往、合作与分享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幼儿园老师如何有效进行幼儿的社会认知训练。

1. 创设富有情感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开始接触社会环境的重要场所,老师可以通过创设富有情感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比如,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幼儿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2. 引导幼儿学会情绪的识别与表达情绪识别对于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情绪游戏和故事来帮助幼儿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来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幼儿情绪的健康发展。

3.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是培养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幼儿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仿与沟通,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

4. 通过游戏培养社会技能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集体游戏、角色游戏等,引导幼儿参与其中,通过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分享和理解他人需求的能力。

5. 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和激励幼儿对于外界的赞赏和激励有着很强的敏感性,老师可以经常性地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和激励,鼓励幼儿参与社会认知训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6.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幼儿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授幼儿如何独立完成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吃饭等,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促进他们逐渐融入社会生活。

7. 倾听与引导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困惑和冲突。

幼儿园老师应当倾听幼儿的需求和问题,在引导的过程中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 张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 张
抽象概括要借助概念进行,必须舍弃许多现象的、偶然 的方面,才能使对象的普遍本质呈现出来。分析要借助既有的
感性材料,深入到对象的内在矛盾、结构之中,发现其构成方面、要素 及其各自的功能。因而分析总是关联着综合,即在考察对象自身的构成 方面和要素时,同时关注它们的联系方式和作用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 运动和变化。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和总体上把握对象,使一般性的 社会认知发展成为具体二普遍的社会认知,建立起社会理论。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这里说的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 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估、评定、把握。社会评价的方法 既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又要符合认识的逻辑,因而同样要坚 持实事求是。
首先要以事实为根据,按照社会事实即事件本身展开的 逻辑,对这些事件已经形成或可能形成的社会作用进行评价 。
• 社会现象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既有客观事实性,又包含着价值的内容。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事实与价值、科学认 知与价值评价有机的统一起来。
一、真理与价值
•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则,我们经常讲,但是真正做到 并不容易。
• 当我们说价值和真理统一的时候,首 先意味着真理和价值是不同的,如果 没有真理和价值的分化的话,就谈不 上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 因而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 只能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种相对而非绝对的统 一,一种通过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制度的不断完 善而实现的统一。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与对自然的认知相比,社会认知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它 同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在阶级社会则同人们的社会地位和 立场相关。 格言: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 驳。 “期望在雇佣奴隶制的社会里有公正的科学,正像期望厂主 在应不应该减少资本利润来增加工人工资的问题上会采取公 正态度一样,是愚蠢可笑的。” ——列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杨文圣
一、社会事实
1、事实及其特点
苏联哲学家柯普宁把人们对“事实”的理解和运用概括为三类:
(1)现象、事物和事件本身被称为事实;
(2)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感觉和知觉被认为是事实;
(3)事实也指我们想用它来论证或反驳某种东西的不容置辩的理论原理。

“事实乃是呈现于感官之前的事物(及其情况)为概念所接受,并由主体作出判断而被知觉的。

事实乃是关于感性经验的一种知识形式。

一般地说,所谓事实就是经验事实。

”——彭漪涟《事实论》
“事实”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可靠性;(2)客观性;(3)理论附着性。

2、社会事实及其特点
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社会事实的价值特点——欧阳康《社会认识方法论》
(1)利益的分化和价值取向的冲突。

(2)社会价值事实的功能非中立性和价值多元性。

(3)价值目标的预期性和价值结果的非预期性。

(4)社会事件的即时价值与历史价值之间的背离与差异。

2
3
二、社会评价的客观性
1、确立社会评价客观性的思路
国外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对客观性的争辩惯常采取两种思路:
一是承认社会价值对社会研究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足以影响到社会的科学、客观的研究,似乎这种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种思路就是设想通过“价值中立”来达到客观性。

韦伯主张社会科学在研究时应把对象视为有价值附着其中的对象,并且应该使用与价值相联系的方法,但在态度上要保持客观性、价值中立性。

国内学界关于价值、价值判断客观性的建构思路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思路是沿着传统认识论的路子,其基础是主、客体符合、一致论。

这种思路用在价值评价论上,就是把价值看作是客体属性对人的有用性,价值之源就是客体及其属性。

由于客体及属性是客观的,因此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是客观的。

第二种建构沿着主体哲学的思路进行。

它强调在价值评价中包含了价值主体的需要,而且是以主体的需要为核心的,价值评价实际上是以主体需要为尺度进行臧否褒贬价值关系的。

对于社会评价的客观性的确立,必须要把以往脱离了经验的客观性重新归回到经验中所具有的普遍性上。

社会评价活动之所以可称之为一种客观性的活动,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纯科学意义上的客观性。

作为社会评价的客观性更主要的是建立在人的社会活动的规律的客观性基础之
上的。

因为在人的社会活动规律的客观性中,既包含着社会对人的客观要求,也包含着人们自己的目的、意志、愿望,等等,亦即包含着人对社会的价值要求,这两种要求就是我们所说的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要求。

4
2、社会评价的客观性特征
在理解、解释和评价社会、历史、文化乃至整个生活时,不能仅采用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因果关系的解释说明方法,还要用理解、评价。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唯有通过理解、评价,社会、历史、文化的意义才展现给我们,成为我们人类进行自我发现的过程,成为人关于自己的知识。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科学的客观性是追求“外在于我”的客观性,而社会评价的客观性则是“我在”的客观性。

社会评价中的“偏见”、“先见”
伽达默尔区分了两种“先见”
一种是历史给予的,对理解有正面价值的,人永远无法摆脱的“先见”,它来自人对历史文化的继承,联结每一代人与历史的存在上的关系。

因此,它是“合法”的先见。

另一种“先见”伽达默尔称之为“盲目”的先见。

它是指个人在现实人生中不断接触吸收的见解。

3、开放社会评价客观性的空间
保持社会评价内部不同的评价向度之间的开放、协调。

通过向不同的社会评价体系开放来获取和保证一定社会评价的客观性。

开放社会评价客观性的空间第三层含义是指自然科学客观性和人文科学客观性之间相互开放、对话,使社会评价的客观性在新的生长点上生成,同时也使自然科学客观性增长新的基因。

社会评价的客观性特征
我们坚持强调,只要从传统的、极端绝对的客观性标准或模式中解脱出来,社
5
会评价的客观性就能得到说明。

人对社会价值的评价认同主要是靠理性的说服,但这并不排除人们通过情感感染达到某种价值认同的可能。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可把社会评价的客观性看作是(相对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而言)一种弱客观性。

三、社会评价的合理性
1、社会评价合理性的基础
休漠在《人性论》中写道:“在我遇到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个时期中是照平常的推理方式进行的,确定了上帝的存在,或是对人事作了一番议论;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与‘不是’等连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

这个变化是不知不觉的,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的。

因为这个应该或不应该既然表示一种新的关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须加以论述和说明;同时对于这种似乎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即这个新关系是如何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关系推出来的,也应当举出理由加以说明。


围绕“休漠区分”的争辩
以艾耶尔为代表,坚决否认由“是”推出“应当”,进而坚决否认价值判断的合理性;
以马斯洛为代表则肯定由“是”能推出“应当”,进而主张价值判断的合理性。

约翰·塞尔认为从有些事实陈述中可以推出价值判断。

塞尔把事实陈述分为自然的事实与惯例的事实,其中自然的事实不能推出价值判断,但惯例的事实是可以推出价值判断的。

对于社会评价来说,它涉及的对象就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本身就包含着“事
6
实”、包含着“价值”,是建立在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之基础上的。

社会评价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是以包含在它的前提当中的事实判断为前提的,社会评价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是从包含在它的前提当中的价值判断中合乎逻辑地推论出来的。

在社会评价中,事实判断“命令”价值判断;价值判断“规范”事实判断。

简言之,价值判断的合理性完全可以得到充分有效的证明,根本用不着反对“休漠区分”而企图武断地从事实判断中推论出价值判断来。

2、社会评价的合理性是相对合理性
“相对合理性”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社会评价的合理性是相对其它类型的合理性(如科学的合理性)而言的;
二是指不同的社会评价之间的合理性是相对的。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合理性理论
(1)不同参与者作为具有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主体,真诚地、自愿地、平等地交往行动;
(2)不同参与者“解释性地讨论”、论证性地表达、反思性地批判;
(3)在普遍的交往行动、学习行动、讨论批判行动中,达到比较一致的合理性的确立。

合理性总是体现在具有充分论据的行动方式中。

社会评价的合理性是相对合理性
社会评价从总体上看是一种理性活动。

社会评价作为一种观念活动被从实践活动中抽象出来,其历史的内在逻辑性便清晰可见了。

任何一种社会评价实际上都是主体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以一定的标准对社会的评价。

社会评价从价值目标的选取到评价标准的建构,从对社会问题的发现到对社会
7
价值的肯否,都或隐或显地有一个逻辑次序,总有一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种内在的一致性和逻辑次序就是社会评价主体追求社会价值的理性轨迹。

四、马克思历史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评价,着眼于历史的事实及其联系和发展,以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尺度,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进行评价。

价值评价以社会主体(指社会实践中的个人和集团的总和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目的、需要和利益等价值追求为尺度对社会进程进行评价。

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

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德意志意识形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思考题
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谈谈社会评价的科学性?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