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合集下载

研究生--6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研究生--6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研究生
六、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内容提要

(一)真理与价值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一)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与价值

----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 在要求

-
-客观性
-主体性
一本考研书对你有价值,对文盲没价值,看主 体是谁
社会历史性

拿破仑三世时期:铝的价值量﹥银的价值量 现阶段:铝的价值量﹤银的价值量
多维性

如:钻石的多维价值 --经济价值:富贵象征 --政治价值:权利、威严、地位 --情感价值:爱情和忠贞 --物理与化学方面: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 是一种天然矿物。
(3)价值评价标准及功能 a、价值评价标准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区分:知识性认识与评价性认识)
第二,评价结果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如:木料对人) 第三,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如:鉴宝)
真是一根 好木料!
好美啊, 可以被 画成一 幅画
是不错, 可以在我 种地累了 后遮挡太 阳
推翻)
--绝对客观:(如:a2+b2=c2不以中国人或美国 人的不同而不同) --绝对可知: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之物,而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于社会现象、社会规律、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观念、知识和认知过程。而评价方法则是对这些社会认知进行判断和评价的

方式和手段。下面将介绍几种主要的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即通过观察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等来获取社会认知和进行评价。这种方法需要细心、耐心和洞察力,要能够理智分析和准确判断所观

察到的现象,从而获得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评价。

二、问卷法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它可以广泛地收集社会

现象、社会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并进行数据比对和统计分析,对社会

现象进行深入的认识和评估。

三、访谈法

访谈法与问卷法相似,但它更加重视个体的主观意识和情感反应。通

过与被访者的交流,访谈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对于某种社会现象、

社会行为等的看法和认知,从而可以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价。

四、实验法

实验法通常是通过构建特定的社会情境和条件,进行一系列实验操作,从而获得社会认知和评价的数据。这种方法可以操纵实验条件,在控

制变量的同时,探究多种因素对社会事物产生的影响,获取更为准确

和可靠的认知和评价结果。

五、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对过去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的研究和考察,获取

对于社会认知和评价的深入理解。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构和解读,可

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社会现象的进程和变化。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

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研究题目的不同,来选择和运用

合适的方法。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Page 4
一、真理与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人的活动可以归结为两大任务, 一是发现或追求真理,二是创造并实现价值。真理首先是认识 论的概念,更多地关联着客观事实,价值首先是生活实践的概 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
这一部分先讲社会的性质:
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并且 永远具有自然性的一面。 但人的活动又与自然界的运动有一 个根本的区别,它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一种创造 和实现一定价值的活动。
Page 11
3. 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应当指出,价值不等于利益,价值观不等于利益观。利益 是现实的,价值则有理想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民利益,既包括当下的现实的利益,也包 括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表现在政治、道德、法律、审美等各方 面,因而,极其接近于价值概念。
首先解释为什么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但这不是说人类的活动是主观的,完全取决于人的目的。 大纲中已就此作出说明。
Page 5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将事实与价值结合起来,把 握社会进步的基本逻辑,是由于他所强调的人们的 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既是人 类社会的最基本事实,又是社会价值的创造源泉。
下面先分开来讲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的性质和特点
Page 7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这一节重点在于了解社会认知与自然认知的共性,更要 把握社会认识的特点和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杨文圣

一、社会事实

1、事实及其特点

苏联哲学家柯普宁把人们对“事实”的理解和运用概括为三类:

(1)现象、事物和事件本身被称为事实;

(2)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感觉和知觉被认为是事实;

(3)事实也指我们想用它来论证或反驳某种东西的不容置辩的理论原理。

“事实乃是呈现于感官之前的事物(及其情况)为概念所接受,并由主体作出判断而被知觉的。事实乃是关于感性经验的一种知识形式。一般地说,所谓事实就是经验事实。”——彭漪涟《事实论》

“事实”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可靠性;(2)客观性;(3)理论附着性。

2、社会事实及其特点

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社会事实的价值特点——欧阳康《社会认识方法论》

(1)利益的分化和价值取向的冲突。

(2)社会价值事实的功能非中立性和价值多元性。

(3)价值目标的预期性和价值结果的非预期性。

(4)社会事件的即时价值与历史价值之间的背离与差异。

3、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及其困境

从心理学上看,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追求的是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括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

(2)社会评价的界定

社会评价是人类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种在对象性关系中的对象化活动,借助于主、客间的双向过程,实现人对社会的支配和拥有。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ppt课件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ppt课件
(一)社会认知概述
1、社会认知的含义
社会认知是指人们解释、分析、记忆及使用社会环境信息的方式。
2、社会认知的媒介:
符号及其分类
3、社会认知的现象(规律):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效应
8
(二) 社会认知的特点
p 主要依靠思维的抽象力。 p 中间层次较多、间接性比较明显。 p 社会认知总是与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 p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 “理解”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5
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1、社会现象的事实性与价值性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不是分立的,而是融合在一起的。
2、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6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主要内容:
p社会认知的特点 p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p社会认知的概括、综合
7
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2、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关系
p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要求: p 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
4
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1、社会评价的含义 2、社会评价的合理性
(1)社会评价合理性的类型: 认知的合理性和价值的合理性。
(2)社会评价合理性的内容: p 评价的正确性 p 评价的有效性
2、事实描述(事实判断)
p 社会现象的事实描述或事实判断的形式 p 事实描述(事实判断)的目的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杨文圣

一、社会事实

1、事实及其特点

苏联哲学家柯普宁把人们对“事实”的理解和运用概括为三类:

(1)现象、事物和事件本身被称为事实;

(2)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感觉和知觉被认为是事实;

(3)事实也指我们想用它来论证或反驳某种东西的不容置辩的理论原理。

“事实乃是呈现于感官之前的事物(及其情况)为概念所接受,并由主体作出判断而被知觉的。事实乃是关于感性经验的一种知识形式。一般地说,所谓事实就是经验事实。”——彭漪涟《事实论》

“事实”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可靠性;(2)客观性;(3)理论附着性。

2、社会事实及其特点

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社会事实的价值特点——欧阳康《社会认识方法论》

(1)利益的分化和价值取向的冲突。

(2)社会价值事实的功能非中立性和价值多元性。

(3)价值目标的预期性和价值结果的非预期性。

(4)社会事件的即时价值与历史价值之间的背离与差异。

3、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及其困境

(1)社会认知的界定

从心理学上看,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追求的是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括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

(2)社会评价的界定

社会评价是人类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种在对象性关系中的对象化活动,借助于主、客间的双向过程,实现人对社会的支配和拥有。

7第六章 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方法

7第六章 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方法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 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判断和评定。社会评价 的方法既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又要符合认识 的逻辑。因而同样要坚持实事求是。
1. 社会进步的评价

在20世纪,理论界对“社会进步”的概念已 作出反思,否定了单线的简单的进步主义。我 们之所以肯定社会进步的概念,是因为我们采 取历史的辩证观点,不是在进步主义的意义上, 而是着眼于人自身的进步,并充分考虑到其中 的矛盾性。
3. 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应当指出,价值不等于利益,价值观不等于 利益观。利益是现实的,价值则有理想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民利益,既包括当下的现 实的利益,也包括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表现在 政治、道德、法律、审美等各方面,因而,极 其接近于价值概念。

为什么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 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 是我们进行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以人为本” 是人民利益标准在当代中国的体现。
一、真理与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人的活动可以归结 为两大任务,一是发现或追求真理,二是创造 并实现价值。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 地关联着客观事实,价值首先是生活实践的概 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

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并且永远具有自然性的一面。 但人的活 动又与自然界的运动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它是 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一种创造和实 现一定价值的活动。 但这不是说人类的活动是主观的,完全取决 于人的目的。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如:钻石的多维价值 经济价值:富贵象征 政治价值:权利、威严、地位 情感价值:爱情和忠贞 物理与化学方面: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 物。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3)价值评价标准及功能
★价值评价标准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第二,评价结果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 (如:木料对 人)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内容提要:
一、真理与价值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为什么要重视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其主要目的便是为了把握人类 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解答社会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进步, 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不能用一种认识检验另一种认识 真理本性→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实践特点→主观与客观联系桥梁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1)定义 价值→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 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艺术品
(2)特性 ★价值具有客观性 (人的需要和客体具有客观性) ★主体性(因主体需要不同而不同) ★社会历史性 (价值变化→拿破仑用铝碗) ★多维性 (物的价值具有多维性)
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并且永远具有自然性的一面。但人的活动区别于 自然界的运动,人的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 活动,是一种创造和实现一定价值的活动。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实践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 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 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 实践的问题。
症结:不能用一种认识检验另一种认识 真理本性: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实践特点:主观与客观联系桥梁
(二)社会评价与价值
评价是人们把握价值的观念活动。
1.什么是价值?
价值是一种关系,是指主体从自我需要出发与客体建立的主 客观关系。
真理的相对性
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 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 物的正确反映。
B
a
c
Cb
A
B
a
c
C
bA
a2+b2=c2
a2+b2≠c2
真理的相对性
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 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非 所有all)
((一一))社真会理认与知价的值特点
第二,中间层次较多、间接性比较明显。
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多是在事后进行的,即总是 先发生了某些事件某些现象然后才能对之进行研究。研 究者与事件之间不仅有时间上的间隔,而且有的间隔还 很长。
(一)真理与价值 (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第三,社会认知总与人们的利益发生着直接或 间接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则同人们的阶级地 位和立场密切关联。 与自然界的认知相比,社会认知有一个显著 特点,即它同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在阶级社会 则同人们的社会地位、立场相关。在社会科学领 域,只有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做到 实事求是的科学认知。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是指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评价的过程。它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理解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人际关系建立和维系,以及判断他人行为和决策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言语来了解其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评价。例如,研究者可以观察个体在与他人交流或评价他人时的行为和表情,从中获取关于其社会认知和评价的信息。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编制问卷并向被试者发放,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经验来回答问题,从而了解其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评价。问卷调查法可以量化个体的认知和评价,在大样本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

3.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改变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此来研究社会认知和评价的过程。例如,研究者可以利用虚假信息或情境来观察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评价的变化。

4.认知神经科学方法:认知神经科学方法是通过结合神经影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和社会心理学实验范式,来直接观察社会认知和评价的神经基础。例如,研究者可以利用脑成像技术来观察个体在认知他人行为时大脑活动的变化。

5.计算建模方法:计算建模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或计算模型,来模拟和解释社会认知和评价的过程。例如,研究者可以建立决策模型来解释个体在评价他人时所做的决策过程,或者建立网络模型来模拟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除了以上方法,研究者还可以采用混合方法的研究设计,结合多种方法来综合研究社会认知和评价。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法获取个体的行为数据,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个体的主观评价,再结合实验研究法来验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是指在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时,用来获取、处理和分析关于他人的认知和评价信息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

1. 问卷调查:通过向被试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信息。问卷调查通常包括开放性和封闭性问题,例如“你认为这个人友善吗?”或“这个人的年龄是多少?”

2. 实验研究:实验室中的实验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认知和评价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用于操作不同的变量,以了解不同因素对个体的认知和评价决策的影响。例如,一个实验可能需要被试选择某些特定的属性来描述和评价一个人。

3. 观察: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表现是另一种获取社会认知和评价的方法。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获得关于他们的认知和评价信息,例如他人的行为模式、语气和肢体语言等。

4. 采访:采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一对一问答的方式了解个体认知和评价他人的情况。采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个体的感受和看法,包括他们是如何评价和理解他人的。

5. 内省:内省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进行反思的过程。借助内省,一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以及他们可能是如何影响对他人的认知和

评价的。

7第六章 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方法

7第六章 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方法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 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判断和评定。社会评价 的方法既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又要符合认识 的逻辑。因而同样要坚持实事求是。
1. 社会进步的评价

在20世纪,理论界对“社会进步”的概念已 作出反思,否定了单线的简单的进步主义。我 们之所以肯定社会进步的概念,是因为我们采 取历史的辩证观点,不是在进步主义的意义上, 而是着眼于人自身的进步,并充分考虑到其中 的矛盾性。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将事实与价值结合起来,把 握社会进步的基本逻辑,是由于他所强调的人们的 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既是人 类社会的最基本事实,又是社会价值的创造源泉。
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的性质和特点 1. 社会认知的任务是揭示社会的真理

社会认知所要实现的任务是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 本质和发展规律,包含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 方向的把握。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1. 社会认知的特点

与对自然界的认知相比,社会认知有一个 显著特点,即认识的自我相关,并因而涉及 人们的利益和价值观,需要人们给予体会和 理解。
2. 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不是在试验室或试验田, 而是在广大民众的社会实践中。只有当研究 者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参与了观察对象的活 动或行为,才能真正“体认”和“理解”社 会现象的内部联系和矛盾运动,把握住作为 现象和本质之统一的“社会现实性”,进而 如实地进行事实描述。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Page 9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这一部分具体讲解社会评价及其标准问题,这可以说是 一个世代性的大问题,涉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及其冲突。我们 必须给出合理的解答。
1. 社会进步的评价
在20世纪,理论界对“社会进步”的概念已作出反思,否 定了单线的简单的进步主义。我们之所以肯定社会进步的概 念,是因为我们采取历史的辩证观点,不是在进步主义的意 义上,而是着眼于人自身的进步,并充分考虑到其中的矛盾 性。
Page 2
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有偏重事实认知的,如统计、调查、 考据等等;也有偏重价值和意义的解释和阐发的,如伦理 学、美学、解释学、文艺评论;还有关于政治、法律和意 识形态的研究。象知识社会学、经济学研究更要同时运用 这两类方法。
我们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目的在于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内 在逻辑,解答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既要依据客观的可能,符合客观规 律,又要凭借人的理性、意志和情感,体现人有目的的能 动的创造性。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事实与价值、科学认知与价值评价有 机地统一起来。
Page 7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这一节重点在于了解社会认知与自然认知的共性,更要 把握社会认识的特点和方法。
1. 社会认知的特点
与对自然界的认知相比,社会认知有一个显著特点,即 认识的自我相关,并因而涉及人们的利益和价值观,需要人 们给予体会和理解。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杨文圣

一、社会事实

1、事实及其特点

苏联哲学家柯普宁把人们对“事实”的理解和运用概括为三类:

(1)现象、事物和事件本身被称为事实;

(2)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感觉和知觉被认为是事实;

(3)事实也指我们想用它来论证或反驳某种东西的不容置辩的理论原理。

“事实乃是呈现于感官之前的事物(及其情况)为概念所接受,并由主体作出判断而被知觉的。事实乃是关于感性经验的一种知识形式。一般地说,所谓事实就是经验事实。”——彭漪涟《事实论》

“事实”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可靠性;(2)客观性;(3)理论附着性。

2、社会事实及其特点

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社会事实的价值特点一一欧阳康《社会认识方法论》

(1)利益的分化和价值取向的冲突。

(2)社会价值事实的功能非中立性和价值多元性。

(3)价值目标的预期性和价值结果的非预期性。

(4)社会事件的即时价值与历史价值之间的背离与差异。

3、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及其困境

(1)社会认知的界定

从心理学上看,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追求的是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括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

(2)社会评价的界定

社会评价是人类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种在对象性关系中的对象化活动,借助于主、客间的双向过程,实现人对社会的支配和拥有。

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范文

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范文
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数据来源广泛且多样,如何确保数据的 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一大挑战。
数据处理的难度
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要专业的技能和工具,同时也需要耗费 大量时间和资源。
数据隐私保护
在收集和使用数据的过程中,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是一 个重要的问题。
评价标准的争议
标准的客观性
社会评价的标准往往涉及到价值判断,如何确保 标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是一大挑战。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个 体和群体组成的复杂系统,个体的行 为和思维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 影响。社会学理论关注社会现象、社 会结构和人类行为,以揭示社会运行 的规律和机制。
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现象和人类行 为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而不是 孤立的、独立的。个体的行为和思维 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制约和影 响,同时个体的行为和思维也会对社 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产生影响。
02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主动的、有目的的,而不是被动的、 机械的信息处理过程。人们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活动,对外部世界的信息 进行加工和处理,形成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03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受到个体差异、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
Part
03
社会评价的主要方法

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学习与社会认知发展研究与评价方法

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学习与社会认知发展研究与评价方法

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学习与社会认知发展研究

与评价方法

引言:

社会学习与社会认知发展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认知的过程。研究和评价这一过程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学习与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方法。

一、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是社会学习与社会认知发展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研究者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并观察参与者的学习和认知过程。这种方法能够深入了解参与者在实践中的行为、思考和互动,揭示出社会学习与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

二、访谈法

访谈法是社会学习与社会认知发展研究中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通过与参与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访谈,研究者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认知策略和思考方式。访谈法能够获取参与者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帮助研究者理解社会学习与社会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和影响因素。

三、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社会学习与社会认知发展研究中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研究者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从而分析参与者在社会实践中的学习和认知情况。问卷调查法能够获取大样本的数据,帮助研究者揭示出社会学习与社会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和趋势。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社会学习与社会认知发展研究中常用的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设计实

验条件和操作变量,研究者可以控制其他因素的干扰,准确地观察和测量参与者的学习和认知效果。实验法能够帮助研究者验证社会学习与社会认知发展的因果关系,并进行因果推断。

五、评价方法

评价社会学习与社会认知发展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通过描述和解释参与者的学习和认知过程,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定量评价通过量化指标和统计分析,对参与者的学习和认知效果进行客观评估。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的特点来确定,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可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整理)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杨文圣

一、社会事实

1、事实及其特点

苏联哲学家柯普宁把人们对“事实”的理解和运用概括为三类:

(1)现象、事物和事件本身被称为事实;

(2)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感觉和知觉被认为是事实;

(3)事实也指我们想用它来论证或反驳某种东西的不容置辩的理论原理。

“事实乃是呈现于感官之前的事物(及其情况)为概念所接受,并由主体作出判断而被知觉的。事实乃是关于感性经验的一种知识形式。一般地说,所谓事实就是经验事实。”——彭漪涟《事实论》

“事实”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可靠性;(2)客观性;(3)理论附着性。

2、社会事实及其特点

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社会事实的价值特点——欧阳康《社会认识方法论》

(1)利益的分化和价值取向的冲突。

(2)社会价值事实的功能非中立性和价值多元性。

(3)价值目标的预期性和价值结果的非预期性。

(4)社会事件的即时价值与历史价值之间的背离与差异。

2

3

二、社会评价的客观性

1、确立社会评价客观性的思路

国外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对客观性的争辩惯常采取两种思路:

一是承认社会价值对社会研究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足以影响到社会的科学、客观的研究,似乎这种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种思路就是设想通过“价值中立”来达到客观性。韦伯主张社会科学在研究时应把对象视为有价值附着其中的对象,并且应该使用与价值相联系的方法,但在态度上要保持客观性、价值中立性。

国内学界关于价值、价值判断客观性的建构思路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思路是沿着传统认识论的路子,其基础是主、客体符合、一致论。这种思路用在价值评价论上,就是把价值看作是客体属性对人的有用性,价值之源就是客体及其属性。由于客体及属性是客观的,因此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是客观的。

第二种建构沿着主体哲学的思路进行。它强调在价值评价中包含了价值主体的需要,而且是以主体的需要为核心的,价值评价实际上是以主体需要为尺度进行臧否褒贬价值关系的。

对于社会评价的客观性的确立,必须要把以往脱离了经验的客观性重新归回到经验中所具有的普遍性上。社会评价活动之所以可称之为一种客观性的活动,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纯科学意义上的客观性。

作为社会评价的客观性更主要的是建立在人的社会活动的规律的客观性基础之

上的。因为在人的社会活动规律的客观性中,既包含着社会对人的客观要求,也包含着人们自己的目的、意志、愿望,等等,亦即包含着人对社会的价值要求,这两种要求就是我们所说的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要求。

4

2、社会评价的客观性特征

在理解、解释和评价社会、历史、文化乃至整个生活时,不能仅采用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因果关系的解释说明方法,还要用理解、评价。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唯有通过理解、评价,社会、历史、文化的意义才展现给我们,成为我们人类进行自我发现的过程,成为人关于自己的知识。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科学的客观性是追求“外在于我”的客观性,而社会评价的客观性则是“我在”的客观性。

社会评价中的“偏见”、“先见”

伽达默尔区分了两种“先见”

一种是历史给予的,对理解有正面价值的,人永远无法摆脱的“先见”,它来自人对历史文化的继承,联结每一代人与历史的存在上的关系。因此,它是“合法”的先见。

另一种“先见”伽达默尔称之为“盲目”的先见。它是指个人在现实人生中不断接触吸收的见解。

3、开放社会评价客观性的空间

保持社会评价内部不同的评价向度之间的开放、协调。

通过向不同的社会评价体系开放来获取和保证一定社会评价的客观性。

开放社会评价客观性的空间第三层含义是指自然科学客观性和人文科学客观性之间相互开放、对话,使社会评价的客观性在新的生长点上生成,同时也使自然科学客观性增长新的基因。

社会评价的客观性特征

我们坚持强调,只要从传统的、极端绝对的客观性标准或模式中解脱出来,社

5

会评价的客观性就能得到说明。

人对社会价值的评价认同主要是靠理性的说服,但这并不排除人们通过情感感染达到某种价值认同的可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可把社会评价的客观性看作是(相对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而言)一种弱客观性。

三、社会评价的合理性

1、社会评价合理性的基础

休漠在《人性论》中写道:“在我遇到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个时期中是照平常的推理方式进行的,确定了上帝的存在,或是对人事作了一番议论;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与‘不是’等连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这个变化是不知不觉的,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的。因为这个应该或不应该既然表示一种新的关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须加以论述和说明;同时对于这种似乎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即这个新关系是如何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关系推出来的,也应当举出理由加以说明。”

围绕“休漠区分”的争辩

以艾耶尔为代表,坚决否认由“是”推出“应当”,进而坚决否认价值判断的合理性;

以马斯洛为代表则肯定由“是”能推出“应当”,进而主张价值判断的合理性。

约翰·塞尔认为从有些事实陈述中可以推出价值判断。塞尔把事实陈述分为自然的事实与惯例的事实,其中自然的事实不能推出价值判断,但惯例的事实是可以推出价值判断的。

对于社会评价来说,它涉及的对象就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本身就包含着“事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