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疾病198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急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5例(33.65%),好转54例(51.92%),无效5例(4.81%),死亡10例(9.61%)。

死亡的10例中,出血卒中8例,缺血卒中2例,多死于脑疝、感染、心衰及心律失常;结论早期积极、有效和持久地控制高血压对预防急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特点;治疗临床内科治疗中,急性脑血管病(acd)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

由于该病具有病发率高、发病迅速、治疗困难等因素,常会给医生的治疗工作带来难度。

情况严重时会造成病人残疾、死亡等,给社会群众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

现对2009年1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104例,均为2009年1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男76例,女38例,年龄21~84岁,平均63.9±2.8岁。

其中,21~39岁11例, 40~49岁14例, 50~69岁73例, 70岁以上6例,以50~69岁居多。

在病史中,有高血压病史52例, 糖尿病史18例,卒中史14例,冠心病史12例,风心病史8例。

所有患者中,脑血栓形成61例(58.65%),脑出血38例(36.54%),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4.81%)。

1.2 发病过程脑血栓61例中, 起病稍慢40例,突然发病21例。

脑出血38例中, 起病稍慢4例,突然发病3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5例多为急性起病。

昏迷者21例(20.19%)。

出血时卒中发病时伴头痛,呕吐、抽搐或意识障碍25例(24.04%)。

缺血性脑卒中动态起病29例(27.88% ),发病时伴头痛,呕吐、抽搐及脑膜刺激征25例(24.04%)。

1.3 ct扫描显示发病部位基底节区80例(76.92%),其中,脑叶13例(12.5%),脑干3例(2.88% ),小脑3例(2.88%),混合性中风5例(4.81%)。

急性脑血管病病例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病例分析

治疗经过
给予扩血管、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 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后行椎动脉支架 置入术,术后恢复良好。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突发局灶 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失语等。部分患者可有头 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 学检查,可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 。其中,头颅CT或MRI可显示脑梗死 病灶,DSA或MRA可明确血管病变情 况。
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
治疗方案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血糖等;药 物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严重血管病变患者,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椎动 脉支架置入术等。
效果评估
治疗效果的评估主要依据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一般来说,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如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及时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的治疗选择。
神经保护治疗
神经保护治疗是近年来急 性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研 究热点,旨在通过药物或 其他手段减轻脑损伤,促
进神经功能恢复。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发病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 依据。
新型治疗技术研发
研发更高效、更安全的新型治疗技术,提高急性脑血管病的治愈率和 患者的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特点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它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流行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同时,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手段的改善,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然较高。

267例急性脑血管意外临床分析

267例急性脑血管意外临床分析

267例急性脑血管意外临床分析
任虹;苏小平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1(013)013
【摘要】@@ 急性脑血管意外是内科的高发疾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1].为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探求各种高危的发病因素,现将我院2003年2月~2008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267例(经CT确诊)报告如下并作分析.
【总页数】1页(P35)
【作者】任虹;苏小平
【作者单位】730060,甘肃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730060,甘肃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6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6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杨东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各3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0天、第2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6±6.3)分、(14.7±5.9)分,对照组为(24.9±5.7)分、(21.5±5.3)分;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规治疗结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依达拉奉;临床治疗【作者】杨东锋【作者单位】天津市宁河县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急诊科中比较常见,起病快、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脑血管破裂后出血或者形成血栓往往是其致病因素[1-2]。

如果患者延误治疗病情危重时,会引起意识障碍或者肢体瘫痪,对患者的生存健康极为不利。

因此,探究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取2012年9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为38~77岁,平均年龄(48.4±2.6)岁,基底节出血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干出血5例,小脑出血4例,脑室出血4例;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为37~78岁,平均年龄(48.1±1.3)岁,基底节出血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干出血9例,小脑出血5例,脑室出血3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无特别禁忌证。

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感染34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感染34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感染34例临床分析陈蓓蕾【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00)007【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CD)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好发部位及其感染致病菌,为其预防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对8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常规治疗,治疗后根据患者是否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感染组患者行胸部 X 线检查、尿液分析以及细菌培养等,并对其行相关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分析 ACD 患者的感染因素、感染部位及致病菌情况。

结果86例 ACD 患者,治疗后感染34例,感染组住院时间>20 d、年龄>70岁及吸烟酗酒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 <0.05);34例 ACD合并感染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为16例,占47.1%;共检出感染致病菌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革兰阳性菌4株,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86.2%比13.8%),P <0.05),革兰阴性菌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最高,达34.5%。

结论住院高龄 ACD 患者并发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感染多发于上呼吸道,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总页数】2页(P30-31)【作者】陈蓓蕾【作者单位】长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长丰 23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相关文献】1.152例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2.以急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12例临床分析3.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4.26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5.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123例临床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血管病198例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198例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198例临床治疗分析
施渝彬;沈颉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08(027)016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8例急性脑血管病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8例急性脑血管病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恢复良好116例,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残疾50例,死亡32例.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高,起病急,病死率高.须进行有效救治.
【总页数】1页(P1-1)
【作者】施渝彬;沈颉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急诊内科,上海,200336;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急诊内科,上海,2003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3
【相关文献】
1.急性脑血管病200例临床治疗分析 [J], 何佳
2.急性脑血管病200例临床治疗分析 [J], 何佳;
3.探究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J], 邢传光
4.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痫临床治疗分析 [J], 李强
5.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42例临床治疗分析 [J], 种晓琴;蔡雅明;李玉霞;杜佳鑫;刘继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262例临床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262例临床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262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262例临床资料。

结果临床治愈148例,占56.49%,好转90例,占34.35,未愈4例,占1.53%,死亡20例,占7.63%。

死亡原因主要为合并冠心病、心衰、糖尿病等。

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加强功能锻练有利于病症的康复。

标签: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分析;病死率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当今病死率和致残率甚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与颅内外血管狭窄关系密切。

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临床医务工作者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不断更新,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将我科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262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发病2周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62例,男187例,女75例;年龄32~86岁,平均64.5岁。

暂短性脑缺血发作35例,脑出血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脑梗死115例,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均经头部CT和MRI证实,继发80例心脏损伤的患者。

1.2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首发症状,且夜间发病较多。

其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异常等体征。

少数患者无局灶部位体征,仅表现头晕、头痛、走路不稳,单肢麻木或全身无力。

所选病例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检查确诊有缺血灶。

1.3 方法持续心电监护,禁食、水24 h,安鼻饲管,有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可鼻饲注入凝血酶、云南白药等。

依病情需要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首先用1 0%的量静脉推注,其余部分静脉点滴1 h;降纤酶10 U加入5%葡萄糖液200 ml 中,1次/d静脉滴注,10 d一个疗程;血塞通4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 中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

57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57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出现肢 体瘫 痪或者意识 障碍 , 严重影响患者 的生命安 全与健 ④ 无效 :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未 出现 降低现象或者降低在 1 8 % 康 。因此 , 制定积极 有效 的治疗方案 具有 重要 的临床意义 。 以下 , 同时临床症状未出现好转甚至恶化 。总有效率 = ( 痊 愈
现将 5 7 例 患者 的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
有 昏迷 , 但是存在交叉 性瘫 痪或感觉性 障碍 以及 脑神经周 围 性损 害等症 状 ; ③患者 昏迷 , 呈现 出潮式样 呼吸 、吹气以及
急性 出血性 脑血管疾病发病原 因较多 , 例如高血压 、过 度疲劳 、吸烟过度等 。一旦发病则 极其迅速 , 故需采取 积极
叹息样 等不 规则呼吸 , 说 明患者存在 中枢性 呼吸衰竭 ; ④患 者 昏迷 , 同时 瞳孔 出现缩小 现象 , 排 除中毒或 者药 物作用 。
1 资料与方法
+显效 +有效 ) / 总例数 ×1 0 0 %。
1 . 1 一 般 资料
1 . 5 统计 学方法 应用统计 学软件 S P S S 2 2 . 0对上述数据进 选取 2 0 1 3 年 6月 2 0 1 4年 6月本 院收 治 行 统计学处 理 。计量 资料用均数 ±标准 差 ( ± s ) 表示 , 采
若 患 者 出现 以上 症 状 , 即可 诊 断 为脑 出血 。
措施予 以治疗 。依达拉奉 分子量较小 , 有效果较强 烈的 自由
基清除剂以及抗 氧化剂 , 可应用不 同方式减少 自由基产生量 , 提供 氢原 子给 氧与脂 性 自由基 , 当产物形 成后 会经 由尿 液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的急性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患者 5 7例作 为研究对象 , 均经 C T 用t 检验 ; 计 数 资料 以率 ( %) 表示 , 采用 检验 。P < 0 . 0 5 或者 MR I 检查 后确诊 。排除患有 精神疾病 、肝 肾疾病患者 。 观察组 2 7 例基于对 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 治疗 。观察组男 1 5 例, 女1 2 例; 年龄 3 6 - 7 9 岁, 平均年龄 f 5 6 . 3 ±4 . 1 ) 岁 。对 照 组男 1 7 例, 女1 3 例; 年龄 3 4 7 8 岁, 平均年龄 f 5 3 . 6 ±3 . 9 1 岁。 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 , 对照组 3 O例采用常规治疗法 , 2 结 果 2 . 1 两组 临床效果对 比 对照组痊愈 5 例, 显效 8 例, 有效 9例 , 无效 8 例, 总有效率为 7 3 . 3 %; 观察组痊愈 9例 , 显效

急性脑血管病80例心电图异常结果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80例心电图异常结果分析

【 心电图与临床 】
急性 脑 血 管 病 8 O例 心 电 图 异 常 结 果 分 析
黄 晓娟 , 谷卫丽, 李 红
南宁 5 3 0 0 2 1 ) ( 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三零三医院特诊科心电图室 , 广西
【 摘要 】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心电图 异常的 特征。 方法: 我院2 0 1 0 年2 月~ 2 0 1 2 年3 月收 治急性脑血病8 o 例, 患者于人院后
失常( 包 括房 性期前 收缩 、 房 颤及窦 性心 动过 速 ) 。
2 . 2 治疗结果
例, 死亡 2例 。
3 讨 论
病情好转出院 7 0例 , 病情恶化 8
[ 2 ] 左京生 , 于 斌, 陈倩欣 , 等. 2 1 3 例 急性脑 血管病 心电 图改变 分析[ J ] . 海南 医学 , 2 0 1 2 , 2 3 ( 1 9 ) : 5 0— 5 1 . [ 3 ] 陈 洋, 王春 华, 张思维 , 等. 急性脑血 管病致脑 心综合症 心电 图改变分析[ J ] .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 0 1 2 , 2 3 ( 7 ) : 8 2 9— 8 3 0 . E 4 ] J o n e s N L I , H a r u n N, P e n g H , e t a 1 .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o f A s p i r a t i o n
2 0 1 3年 7月 第2 5卷 下半月 第 1 4期
中国民康 医学
Me d i c a l J o u na r l o f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S He a l t h
J u 1 . 2 01 3
Vo 1 . 2 5 S HM No . 1 4

病例分析:急性脑血管病(修改)

病例分析:急性脑血管病(修改)

病例9韩xx,男,56岁.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感觉减退3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3小时安静时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可抬举,感觉减退,伴口角歪斜,口齿不清,伴口角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无饮水呛咳。

遂就诊于我院急诊,行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脑室受压。

经我科医师会诊后以“急性脑血管病”收入我科。

自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烦躁,无大小便失禁,近期体重减轻。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20年,口服伲福达效果不明显;糖尿病发现半月余,口服二甲双胍;半月前与我院行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长期大量吸烟,饮酒。

阳性体征:有。

(左侧肢体无力)。

辅助检查: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高密度影,脑室受压。

护理查体:T:37℃ P:100次/分 R:22次/分 BP:120/80mmHg 体重75kg 左侧肢体无力,患者神志呈药镇静状,意识模糊,精神差,查体不合作,疼痛刺激有退缩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应均灵敏,中枢性面瘫,伸舌查体不合作,四肢肌张力减低,四肢腱反射未引出,双侧病理征阳性,颈软,无抵抗。

患者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1级;全身皮肤完好,Brande 评分11分。

诊断1.急性脑血管病2.高血压脑出血3.高血压3级4.2型糖尿病5.冠心病处理措施(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2.脱水降颅压3.调控血压、血糖4.止血和凝血治疗5.康复治疗护理诊断1.有受伤的危险与脑出血导致脑功能损害、意识障碍有关2.潜在并发症脑疝3.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瘫痪有关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肢体瘫痪、长期卧床皮肤受压有关5.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误吸、泌尿系感染、组织灌注量改变护理措施1.有受伤的危险:(1)休息与安全:绝对卧床2-4周,抬高床头15º-30º,减轻脑水肿。

躁动患者加保护性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持续低流量吸氧。

脑血管病9例病例分析

脑血管病9例病例分析
简述
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 其他
注:脑血管病是临床高发 疾病,由于后遗症多,严 重地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 量。所以早期诊断及治疗, 晚期康复成为临床工作的 重点。
例1
刘XX 女 54岁,工人 (一)主诉: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不语40min。 (二)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40min与家人生气 后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能,伴不语,不伴 头痛、恶心及呕吐,遂来院急诊。当即行头颅 CT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前 5min右侧肢体无力 及不语完全恢复,门诊以“TIA”收住院。患者 病后神志清楚,无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及 呕吐,大小便正常。
例1
(七)诊断分析:检查病人,表现为反应迟钝、 言语声音低沉、不爱说话和运动、右侧鼻唇沟 稍浅、伸舌居中、右臂不能上举、右手握拳不 聚、右下肢不能伸屈、右足趾不能活动、右侧 上下肢腱反射偏低、右侧 Hoffmann 征 (-)、右侧 Babihski征(+)、感觉无障 碍。故患者主要表现为以有下肢为主的右侧偏 瘫,伴有轻度精神障碍——无动性缄默。其病 变部位应在额叶,主要影响了皮质运动区的上 段或其下行的锥体束纤维;有轻度无动性缄默, 则属于额叶前部的影响。因无失语,上肢运动 障碍较轻,故皮质运动区下段影响不大。
例1
(七)诊断分析:患者起病呈卒中式,无外伤、 感染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从临床角度看,不 支持外伤、炎症及占位性病变,而像血管性病 变,尤其是有一次缺血性发作的表现,以后偏 瘫的发展较慢,无头痛及血压增高,在安静情 况下发病,故不支持出血,而像进展型缺血性 卒中,为大脑前动脉供血范围的病变。通过头 部CT扫描完全符合临床表现。经颅多普勒超声 检查亦支持诊断。
例1
(六)经治医师诊疗经过: 附记: 3 .入院第三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双 侧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对称;频谱形态正 常;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不对称;右侧大脑中 动脉血流异常升高,右颈内动脉 C1 段血流速 度增加,伴涡流形成;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相 对减低,于 I 级分支水平血流信号明显减低, 仅探及一微弱的血流信号;右大脑中动脉 I 级 分支深度达 28mm 处均可探及 2 ~ 3 支血流信 号。左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相对减低。提示脑 动脉硬化,左大脑中动脉 1 级分支水平部分闭 塞,左大脑前动脉血流减低,有大脑中动脉及 颈内动脉C1段轻度狭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整理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整理课件
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 见。
第七页,共67页。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děngjí)标准 (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
3. 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 ,D级最低):
A级: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 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高质量);
B级:至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 回顾性病例对照(duìzhào)研究,采用了金 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①平扫脑CT或MRI; ②血糖、血脂肝肾功能(gōngnéng)和电解质; 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④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⑤凝血酶原时间内(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活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⑥氧饱和度; ⑦胸部X线检查。
第二十六页,共67页。
Ⅳ 急性期诊断(zhěnduàn)与治疗
(四)诊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可根据: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 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xiǎoshí)以上 (溶栓可参照适应证选择患者);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 ;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第二十八页,共67页。
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duìzhào) 研究;
D级:无同期对照(duìzhào)的系列病例分析 或专家意见。
第八页,共67页。
I 院前处理(chǔlǐ)
• 院前处理(chǔlǐ)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 卒中患者并尽快送到医院。
第九页,共67页。
一、院前脑卒中的识别(shíbié)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 能:
①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②心脏观察; ③建立静脉通道; ④吸氧; ⑤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 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②过度降低血压; ③大量静脉输液。

急性脑血管病208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208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208例临床分析650216云南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急性脑血管病(ACD)是内科常见多发病,发病急,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负担。

本医院5年来收治急性脑血管病20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08例,男146例,女62例;年龄19~87岁,平均64岁。

19~39岁22例(10.5%),40~49岁29例(13.9%),50~69岁145例(69.7),70岁以上12例(5.7%),以50~69岁居多。

脑出血76例(36.5%)脑血栓形成121例(58.17),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5.28%)。

病史中有高血压病史124例,卒中史30例,冠心病史25例,风心病史16例,糖尿病史35例。

发病过程:121例脑血栓中,41例突然发病,80例起病稍慢;76例脑出血中,68例突然发病,8例起病稍慢;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为急性起病。

昏迷者41例(19.7%)。

出血时卒中发病时伴头痛,呕吐、抽搐或意识障碍51例。

缺血性脑卒中动态起病58例(27.8%),发病时伴头痛,呕吐、抽搐及脑膜刺激征49例(23.55%)。

CT扫描显示发病部位:基底节区161例(77.4%),脑干6例(2.88%),脑叶24例(11.53%),小脑6例(2.88%),混合性中风11例(5.28%),脑梗死合并基底节出血7例,合并脑叶出血3例,合并小脑出血1例。

心电图检查196例:心律失常46例(22.11%),心肌缺血118例(56.73%),高血脂32例(15.38%)。

结果按照全国脑血管病协作组会议制订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68例(32.69%),好转108例(51.92%),无效10例(4.8%),死亡22例(10.57%)。

其中出血卒中18例,缺血卒中4例,多死于感染、脑疝、心律失常及心衰。

讨论急性腦血管病(AC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有所增加,而且出现年轻化趋向。

本组资料中男多于女(1.9:1),39岁以下占26.49%,年龄最小为19岁,以50~60发病最多。

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研究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并发症的出现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以及治疗方案。

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98例脑梗死患者,其中18例并发肺部感染,重点对患者的年龄、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以及患者营养状态与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性,同时分析病原菌的特点。

结果:通过对所选的19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其中18例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9.09%;在各种感染中,肺部感染所占的比例最高,共分离出6株病原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占27.78%;4株克雷伯菌属,占22.22%;3株大肠埃希菌,占16.6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11%;2株表皮葡萄球菌,占11.11%;2株鲍氏不动杆菌,占11.11%;1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56%;预防性至少应用两种抗菌药物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明显比单一使用一种抗菌药物或者未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自身营养情况,通过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的几率。

标签:脑梗死;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护理措施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情进展迅速,具有很高的致残和致死率,同时因患者长期卧床、病程迁延、肢体活动受限,更容易引起并发症。

因患者常常出现咳嗽发射、咽反射障碍,肺部感染是早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可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死亡[1]。

本院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98例脑梗死患者,对其中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98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10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同时进行头颅MRI或者CT检查得到确诊。

急性脑血管发病诱因200 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发病诱因200 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发病诱因200 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诱发因素,为今后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来院就诊的200 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详细记录其病史、病程以及诱发病因,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20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中起病时有可见或可分析的诱因者有168 例,突发性者有32例,但是对于突发性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与其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发病前情绪变化有极大的相关性。

此外,在此次研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诱因者74.1%,显著性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患者因过度疲劳、长期或突发的情绪波动、咳嗽或排便用力过度、过量饮酒等生活客观原因也是造成的急性脑血管发病的主要因素。

其中,以情绪因素比例最高,达35.2%,其次是过度的行走活动或过度劳累,此外天气原因也与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所有比较原因中,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P<0.05)差异。

结论:多数脑血管发病患者均有一定的诱因,其中客观因素中,以情绪波动、过度劳累以及过量运动为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注意对患者的客观因素进行调节与教育,特别是具有原发脑血管病因的患者,控制其相关诱因的发生,可以极大地减小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患者愈后的恢复效果与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发病诱因;临床特点【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26-01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起病急、发病快、诊治难度高、致残率与致死率亦高的临床常见疾病,特别是对于情绪波动大的中老年人群,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因脑血管中血栓的急速形成或突发性脑溢血,而发生缺血性脑梗塞,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脑部神经系统功能性损伤,四肢瘫痪、失语、头晕(痛),严重者直接导致休克或生命危象,因此临床上又称之为卒中或中风。

即使及时救治,但也会伴有严重的后遗症,不仅影响着患者自己的生活质量,给家庭以及社会也带来严重的负担,因此降低急性脑血管的发生率是解决此现状的最好办法,本文就对来我院就诊的2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诱病原因分析,为今后的预防控制提供实质性参考。

78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78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78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脑血管疾病在近年来的发病率非常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其中,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更因为其发病快,死亡率高,而得到了临床医学领域的广泛重视[1]。

我院对于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了常规保护性治疗与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37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5岁到72岁,平均年龄(58.9±6.2)岁,平均出血量(20.7±2.5)ml,其中外囊出血12例,内囊出血9例,硬膜下血肿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观察组患者41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6岁到75岁,平均年龄(60.3±5.8)岁,平均出血量(21.2±2.6)ml,其中外囊出血13例,内囊出血11例,硬膜下血肿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保护性治疗。

治疗药物包括了甘露醇、速尿合剂以及能量合剂等等,以达到降低患者颅压,保护患者脑部组织,维持电解平衡以及抗感染的目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保护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血塞通注射液治疗。

血塞通的一次剂量为400mg,将其混入250ml的生理盐水中,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让患者服药,每日一次。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接受其他脑血管类治疗药物,并且接受相同的护理环境与护理措施。

治疗时间持续一个月,在治疗一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复诊,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

1.3 评价指标根据我国卫生部制定的《疾病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进行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的评价[2]。

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肿消失,可正常生活评价为痊愈;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肿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生活评价为显效;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肿明显缩小,勉强能够正常生活评价为有效;将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血肿面积大,转入外科手术治疗评价为无效。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33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33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33例临床分析
背景
急性脑血管病,在我国属于高发疾病,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

脑血管
病可以导致许多并发症,其中之一是癫痫。

许多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发生癫痫。

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的病例,以便更好地了解此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们收集了33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的病例,这些病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

我们收集了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了他们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发症等。

结果
在33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其中43.8%
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

28例患者的MRI显示脑梗死,5例患者MRI显示脑出血。

癫痫发作发生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0-7天)内的22例患者,恢复期(8-30天)内的11例患者。

癫痫发作类型:14例为部分性癫痫发作,19例为全身性癫
痫发作。

所有33例均接受了抗癫痫药物治疗,治疗持续时间为10周至半年不等。

治疗后,23例病人癫痫发作得到有效控制,还有10例病人不能很好地控制癫痫
发作。

其中3例患者因急性颅内压增高经颅内压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患者因癫痫急性发作引起低钾血症;5例患者因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导致视力突然低下等。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

癫痫的发作出现在急性期或恢
复期内。

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对其中大部分患者的病情控制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其他并发症,请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病例分析 2008年6月第5卷第6期 W orld Health Dige stM edica l Pe ri odica l 急性脑血管疾病198例临床分析■路向彬1 于春莲2(11黑龙江省富锦市中医医院 156100;21黑龙江省富锦市保健院 156100)【摘要】急性脑血管疾病为脑部或供应脑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应积极预防治疗。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 5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6-0218-01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98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6例,年龄24~88a ,平均61a 。

其中24~39a 21例(10.61%),40~49a 32例(16.16%),50~69a 118例(59.60%),70a 以上27例(13.64%)。

以50~69a 为多。

脑梗死103例(52.02%),脑出血72例(36.36%),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8.08%)混合性卒中7例(3.54%)。

1.2 起病过程:103例脑梗死患者中,47例为突然发病,56例发病稍慢;72例脑出血患者中,56例为突然发病,16例发病较慢;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全为急性发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进展性卒中为28例(27.18%),发病时伴抽搐及脑膜刺激征者31例(30.10%);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发病时伴抽搐及脑膜刺激征者为38例(40%)。

1.3 辅助检查:颅CT 扫描显示发病部位,基底节区154例(77.78%),脑叶19例(9.60%),小脑6例(3.03%),脑干12例(6.06%),混合性卒中7例(3.54%),脑梗死合并基底节区出血4例,合并脑叶出血2例,合并小脑出血1例。

心电图检查共172例,心肌供血不足72例(41.86%),心律失常18例(10.47%)。

高血脂71例(36.05%)。

2 结果根据1993年全国脑血管疾病第二次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其中痊愈63例(31.82%),好转106例(53.54%),无效8例(4.04%),死亡21例(10.61%),包括出血性卒中14例,缺血性卒中7例,死因为脑疝、呼吸衰竭、循环功能衰竭、心律失常、感染等。

3 讨论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中老年人中有所增加,并且有年轻化倾向。

本组资料显示其发病率男多于女为1.3∶1,39a 以下占10.61%,年龄最小为24a,以50~69a 组发病率最高。

脑梗死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栓塞性血管病;脑出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其次为颅内血管发育异常。

因此,临床上应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中老年男性作为预防重点,但对青年人也应引起重视,以减少青年人的发病率。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只有相对血压较其平常水平高出20%,由于其引起的脑组织细小动脉广泛变性,均有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

不管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均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直线关系。

提示应早期、积极、有效和持久地控制高血压,这对预防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对脑血管病的诊断,若无颅T 检查,就必须靠实践经验作出临床诊断,如高血压的病人,突然出现偏瘫,伴有头痛、虽无意识障碍,无呕吐,(下转页)应用黄连素加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症30例■贾松梅(宾县中医院 150400)【摘要】黄连素加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黄连素加参苓白术散;肠易激【中图分类号】R5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6-0218-01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0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并经纤维肠镜检查排除溃疡、息肉、肿瘤、炎性肠病等。

临床以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

如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情绪易激动等,查体左下腹部肠呜音亢进。

1.2 治疗方法:黄连素每日3次,每次服200mg,治疗期为2wk,同时服用参苓白术散,每次9g,每日2次,并忌食生冷食物,保持心情舒畅。

2 结果30例患者治愈27例,特别是对脾胃虚弱及有腹泻症状的治疗效果最好,有效3例,总有效率90%。

3 讨论黄连素又名盐酸小檗碱,是一种作用肯定的钙道拮抗剂。

I B S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器质性肠功能紊乱疾病,其病理在于过多钙离子流入肠壁平滑肌细胞,导致肠壁平滑肌过多收缩引起腹痛及肠道运动失调。

该药通过阻断胃肠平滑肌钙离子通道,防止平滑肌过度收缩,协调平滑肌运动而治疗I BS 。

参苓白术散主要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肉、白扁豆、甘草、薏苡仁、砂仁、桔梗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和胃渗湿的功能。

方中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补中,配以山药、莲子肉健脾,固肠止泻;茯苓、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利水湿;更以砂仁芳香醒脾,促中焦运化且行气化湿,使补而不滞。

上药配合补中有行则脾虚得补、湿邪得祛、升降得以调和清浓各行其道,失眠多梦者可酌加茯神、远志、合欢皮。

二药合用一标一本调合肠胃,使肠道分泌、消化、吸收运动等功能趋向平衡。

(上接220页)其次为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及恶性肿瘤。

其它并发症多为泌尿系统感染、电解质紊乱、休克和呼吸衰竭。

这是因为老年人心肺储备能力低,易致心衰和呼吸衰竭。

同时由于老年人肾脏调节功能差,加上动脉硬化、糖尿病所致肾血管疾病及进食差等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⑥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主要诱因为气候多变及受凉,本组大多数病例在秋末冬初季节发病。

因秋末冬初季节气候多变,老年人体质差,抵抗力低,易诱发肺部感染;⑦老年人肺部感染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

因为老年人肺部感染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抵抗力低和肝肾功能衰竭而对药物吸收、代谢和排泄的比较慢,必须慎重选择药物。

除一般加强祛痰、吸氧、补液支持疗法外,应注意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要根据痰培养选择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且剂量足、联合用药,同时疗程宜长,一般周左右。

但要注意菌群失调及其副作用。

另外需注意营养支持疗法,以利于改善机体对感染的反应。

——C 2172812 中外健康文摘病例分析 2008年6月第5卷第6期 W orld Hea lth DigestMedical Pe riodical病例分析29.5±11.1d,15例月经恢复正常。

3 讨论对于早期异位妊娠的治疗,近年来提倡保守性手术、显微手术及非手术治疗。

而非手术治疗有中药治疗、MTX治疗、5-Fu治疗等[1]。

我院采用M 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据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MTX是一种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DNA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生。

现已证明[2]滋养细胞对其高度敏感,应用M T X几分钟后即可使滋养细胞内叶酸在无活性的氧化状态下积贮,1~24h内抑制细胞内胸腺嘧啶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致使滋养细胞死亡。

妊娠时滋养细胞处于增殖状态,对M T X的抑制作用更加敏感。

M T X虽可杀死胚胎,但对输卵管的正常组织却无破坏作用,不破坏输卵管管壁组织和干扰管壁的修复,因而可有效保持其通畅[3]。

有资料表明,M T X治疗肿瘤的药理学研究发现,单用MTX全身给药,患者最大耐受量为80~900mg/m2,采用M T X/CF方案,最大耐受量为900~30000mg/m2。

M T X治疗滋养细胞肿瘤时,副作用的发生率为20%~30%。

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胃肠炎、药物性肝炎、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皮炎、胸膜炎。

这些副作用大多是可逆的,停药后3~4日可消失,不作特殊处理[3]。

本文21例用M T X总量为≤100mg,远远小于治疗肿瘤时的MTX剂量,故副作用较少,仅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恶心、食欲不振。

对白细胞减少者给予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后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由于消化道反应较轻,故未予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均自行消失。

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是:RU486具有强烈的抗孕激素活性,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阻断孕酮的作用,引起蜕膜组织变性、坏死,h CG下降,黄体溶解,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吸收。

应用联合治疗的最重要好处是避免了损伤性手术,并且药物的副反应小。

而且只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即使失败改为手术治疗,也不影响手术的实施。

我们应用MT 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24例异位妊娠的成功率为87. 5%。

通过观察分析,本文认为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给药方便的治疗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吴银雪.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12(4):188.(上接218页)首先考虑脑出血。

若起病相对缓慢,6h以上偏瘫达高峰,虽有意识障碍及血压增高,也要考虑脑血栓形成。

无高血压的急性偏瘫,非血性脑脊液应与脑血栓形成鉴别,进一步查问病因。

做颅CT或脑血管造影,以肯定治疗。

参考文献:[1]黄效生,等.老年腔隙性脑梗死112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1994,9:22.[2]韩钟岩,唐胜盂,右秉霞主编.实用脑血管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91-95.[3]于润江主编.中国内科专家经验文集[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819.102例卵巢囊肿回顾分析■徐桂芝(黑龙江虎林市庆丰农场职工医院 158400)【摘要】囊肿都具有分类的多样性、表现的类似性、病理的复杂性、治疗的差异性和预后的不同性。

所以一旦发现卵巢囊肿就应认真分清囊肿类型,进而确定治疗方法。

【关键词】卵巢囊肿;分析【中图分类号】R574.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6-0217-011 临床资料自1999年~2001年在门诊就诊及体检人群中,发现卵巢囊性病变102例,根据就诊原因分类,其中卵巢囊肿复查29例,早孕14例,阴道流血16例,月经不规则11例,中晚期妊娠2例,正常体检23例,腹痛7例,年龄在15~57a之间。

根据以上数字说明卵巢囊肿可发生于任何时期和年龄,关键是确诊后的治疗方法有很大区别。

采用Aloka-SS D1100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腹部检查,常规适度充盈膀胱,取仰卧位下腹部涂以耦合剂。

本文选取的是囊肿直径大于3cm,最大直径达8.6cm,观察囊肿的内部回声类形有:①单房薄壁,内呈均质无回声;②多房薄壁,内见不规则分隔;③单房厚壁,壁较毛糙,内呈无回声或液性无回声中有不规则实性回声;④多房厚壁,壁毛糙,无回声中有厚壁分隔及小隆起;⑤囊肿内呈多种形式回声有高、中、低或点状、片状、不规则回声。

2 结果经手术证实单纯卵巢囊肿38例,皮样囊肿9例,巧克力囊肿4例,卵巢囊腺癌1例,恶性畸胎瘤1例,未手术49例,其中有32例在复诊中消失,另外17例中,有10例因瘤体较小暂不同意手术,7例未来复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