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山观后感
【参考文档】冷山观后感word版本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冷山观后感篇一:冷山观后感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看完已是凌晨了。
一如观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所言:感动,震撼.....其实不怎么爱看电影,因为在短短的一到两个多小时里,要想把一个故事讲得清楚,动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电影才算是一部好电影?这个答案我还在寻找,只是目前为止在我看过的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霸王别姬》,《活着》,《金陵十三钗》,现在可以再加一部《冷山》。
他们无一不是将片中人物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或表现个人命运与时代大潮流的休戚相关,或在冰冷的历史现实中展现小人物的爱恨情仇。
他们始终不曾改变的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历史的严肃反思。
在《冷山》里,回忆与现实交错,画面在残酷血腥的战场与风和日丽的农场之间自如转换。
辽阔哀伤的女声演唱背景音乐,准确的表达出了经历战争洗礼之后的人世沧桑,为影片增色不少。
初识,美丽典雅的艾达与英俊强干的英曼,恰如所有动人爱情故事中的男女主角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然而在还没来得及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时,战争便爆发。
看完整部影片,几乎都可以知晓这算一个有关于承诺和坚守的故事。
起初很不理解,在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中,可以说根本就没发生什么,爱情就这样悄然而生。
细思量,或许就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并不需要靠时间的堆砌来完成感情的积累,只是几面,几个眼神,便能笃定的选择相爱,实在很神奇。
英曼为了从战场回到艾达身边,历经艰险。
每当他在痛苦绝望的时候,翻出艾达的旧照片,都会为他的深情和执着感动。
为了这样的一场爱情,无法计较英曼和艾达谁付出和失去的比较多。
曾经端庄优雅的艾达在战乱动荡的环境中,变得坚强能干,在以为英曼不会回来的情况下,仍然不停歇的给他写信。
战争将人性中潜藏的各种特质激发出来。
我看到了丑陋的,令人恶心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对于善良美好的感怀。
冷山影评
冷山影评(一)《冷山》,一部野心勃勃的电影。
电影改编自美国十大畅销小说之一,剧本自然没得说。
导演曾执导过奥斯卡获奖影片《英国病人》,功力相当深厚。
男女主角分别是当今影坛炙手可热的裘德——洛和妮可——基德曼,连女配角扮演者芮尼——齐维格也是位重量级一线名星,既奠定了扎实的表演基础,同时极具票房号召力。
故事十分讨好、体裁比较厚重,通过展现宏大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使观者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虽然节奏略显缓慢,气氛稍有沉闷,但那淡淡的忧伤、舒缓的优美,仍足以打动观影者。
也使得影片既取得了上佳的票房,又获得了学院派的肯定,要不是本届奥斯卡遭遇《指环王》,说不定能有更好的表现。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这是一段令美国人始终难以抒怀的岁月。
内战,总是会从各个方面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留下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
但与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不同,好莱坞影片极少对南北战争交战双方进行道德、正义上的评判,更多的是对战争的残酷性本身、战争对人性中“恶”的张扬进行展现,甚至很多影片在情感上倾向于贵族气更重的南方,这种反思情结到也算是个有趣的现象。
片中,裘德——洛是南方一座小镇的普通工人,在建造教堂时遇见了神父的女儿妮可——基德曼,她刚刚跟随父亲一同迁到这座风景如油画般美丽宜人的小镇。
裘德——洛那忧郁的眼神、浓浓的雄性魅力深深打动了妮可——基德曼。
妮可美丽的容貌、清春的气息、善良的心灵也如磁铁般吸引着裘德——洛。
就在一段美好的恋爱故事即将展开之时,小镇所在的州宣布脱离联邦,战争来临了,小镇的男子均要参战。
妮可依依不舍地送别裘德洛,临别时,第一次深深的长吻,一张夹在书中的照片,一句在此等待的誓言。
裘德洛奔赴前线,一场又一场残酷而激烈的战斗(电影开场第一幕就是一场惨烈的混战,拍得相当成功),将人脆弱的神经磨砺的如岩石般坚硬,但那本书、那张照片却始终贴身携带。
妮可在后方写了103封信,倾诉着对裘德洛的思念,虽然裘德洛在前线只收到一封,但这封信又何止被读过百遍。
《冷山》电影影评
《冷山》电影影评“我不知道如何微笑。
”这是艾达将照片递给英曼时,严肃的她说出的话。
正是这句话让我产生了记录的冲动。
每当我试图寻找恋爱的感觉,都会觉得它已经丢失,而我仍期望它能归来。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回这种感觉,因为看透一切并非好事,迷茫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拘谨与故作成熟,常常出现在即将陷入爱河的人身上。
回想他们短暂的相遇,总是充满尴尬和不知所措。
一对真正的恋人,不应是我们现在的歇斯底里,也不应是我们的孤独。
这就是爱情吗?“我会等你。
”这是贯穿整部电影的陈词滥调,却刻骨铭心。
舍弃一切,等待、遵守和期待,都融入了这简短的句子中。
于是,我们的目光便永远定格在那个永恒的人心中。
至死不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他们在面对中痛苦挣扎,却最终共同度过了难关。
试着计算他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寥寥无几。
然而,这些话语却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艾达父亲的离世,让她孤独一生。
亲人的意义,在于他们永远坚定地站在我们身后,给予支持。
当他们离去时,我们会像落叶般漂泊无依,感到孤立无援。
因此,我们总是显得如此脆弱,渴望着身边的人不要离开。
“回到我身边,这是我的请求。
”为了见到你,只为了这一件事,英曼舍弃了一切,踏上了漫长的归家之路。
面对战争、疾苦、诱惑、自然和病痛,他凭借着对艾达的誓言,坚定地前行。
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无论是老人的智慧,还是隐居深山独自养羊的老太太。
即使是小鸟和大便,也都能在某个时刻发挥其价值。
那么,我们呢?为什么找到自身定位会如此困难?社会的漩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过于强大,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却也不能随波逐流。
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遵循所谓的“应该”的脚步呢?那个名字,让人肝肠寸断,因为它,因为冷山。
在病榻上,艾达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冷山。
”影片结尾,“我最后去了水井,什么也没有,只有阴云。
”随后,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中。
好的电影能让人感到充实,让我们经历各种情感。
然而,当我们满心欢喜地期待一部电影时,它往往会让我们失望,而当我们放下期待,却总能收获惊喜。
《冷山》电影观后感
《冷山》电影观后感两个半小时的时长,一众巨星的精彩演绎,确实没有让我失望。
这部文艺片让我感慨万千。
在剧情中,“一见钟情”“两两相望”“一吻定情”这几个关键情节,竟然只用了不到半个钟头的时间。
而后面漫长的等待,却足足铺垫了一个半小时之久。
本以为男女主角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却在久别重逢的瞬间戛然而止。
不得不说,这样的故事构架非常高明,也非常符合文艺派的口味。
那么,就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部影片吧。
这部电影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欧美电影整体质量非常高,这一点无须多言。
《冷山》也不例外,它的故事构架非常稳健,几乎找不到一分钟多余的剧情。
我甚至在看完删减版后,还想再看一下删减片段,以确认是否真的没有任何多余之处。
在人设的安排和角色的代入感方面,这部电影也做得非常出色。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命运,让观众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唯一可以算得上是缺点的是,电影对于大主题“战争”的描写相对偏弱。
看完之后,我更加觉得这应该是一部剧情故事,而不是对战争的真实写照。
同时,电影对于冷山镇的描写也不够深入,无法让观众完全感受到这个小镇的魅力和特色。
接下来,我想谈谈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电影中的爱情故事非常感人,尤其是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时间和距离的考验,最终得以重聚,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裘德洛和妮可基德曼之间的感情戏非常精彩,他们的眼神交流、言语表达和身体语言都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情。
这种情感的表达非常细腻,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温柔和美好。
此外,电影的画面和音乐也非常出色。
电影的画面非常美丽,展现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美国南方的乡村风光和战争场面。
电影的音乐也非常动人,与剧情相得益彰,让人感受到了电影的氛围和情感。
电影的画面和音乐都为电影增色不少,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电影的魅力。
我想谈谈电影所表达的主题。
电影所表达的主题是关于爱情、战争、希望和勇气的。
2019年冷山,观后感,英文-实用word文档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冷山,观后感,英文篇一:《冷山》观后感《冷山》观后感选修课上这部电影只看了一半,回到宿舍迫不及待地把这部电影看完了。
《冷山》是一部很感人的叙事电影,唯美的画面,凄美的爱情,表现了美国南北战争,一面是战争的残酷,一面是爱情的美好和希望。
影片的开端把时间定格在硝烟弥漫的美国南北战争的战场,影片分两条线来叙述,一条是英曼的归家之旅,一条是他的恋人艾达,等他回家的故事。
开始用了插叙的手法,叙述他们如何相识,艾达被她的牧师父亲带到冷山,遇到了沉默寡言的英曼,爱情总是神奇的,如果不是战争,这又将是一个俊男美女的完美结局。
战场上的英曼英勇顽强,内心却有一个秘密,藏在艾达送给他的书中,当重伤的他读着姑娘深情呼唤的书信,在身体还没痊愈的情况下,就踏上了艰辛的漫长的归家旅程,在艰难跋涉中,几经生死,也遇到很多人的帮助,终于回到艾达的身边。
没有亲人的祝福,没有漂亮的婚纱,在冰天雪地的一座小屋里,他们举行了婚礼。
当我们认为这对恋人的苦难就要结束时,几个小时后,英曼却死在了艾达的怀里,在白茫茫的雪地里,他们的身影相拥在一起。
艾达是个坚强的女子,这个南部庄园里的美人在战争前天真幸福,而战火突然降临,带走她的爱人,把往日的平静撕得粉碎。
面对岌岌可危的家园、濒临破产的农场,她不得不学着忍受失散,学会生存。
从养尊处优的小姐变成为生计奔波的农妇,她不愿接受施舍,也不接受异性的爱,她经历了父亲的死亡,爱人的离去,生活的艰辛,英曼离开她四年没有音讯,可是她没有放弃思念,她给英曼写了103封信,她不愿意离开冷山,只为留下来,等待那个水井里预示的身影——他正随着乌鸦向艾达走来;她站在阵亡牌前翻动死者的照片,她没有食物时欲将父亲的怀表当掉,她给英曼写信时娓娓的叙述,这些画面都让观众有一种揪心的痛,妮可·基德曼饰演的艾达,战争并没有摧毁这朵娇艳的花,兀自坚强地绽放在荒芜的山野。
冷山的观后感
冷山的观后感《冷山》是一部由安东尼·明格拉所著的小说,也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
这是一部极富哲理和深度的作品,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故事,探讨了人生、爱情和意义等主题。
观看电影后,我对这部作品产生了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电影以二战期间的美国南方为背景,主人公因战争的原因离开了家乡,并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波折后回到冷山。
影片通过回忆的方式,交织了主人公的过去和现在,展现了他与妻子的爱情和他对战争的理解。
整个电影给人一种沉重而幽暗的氛围,让人不禁陷入思考。
首先,我被电影中的爱情故事所打动。
主人公因为参战而离开了妻子,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分离。
然而,在战争过程中,他坚定不移地保持着对妻子的爱。
这种坚守和执着让我不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爱情是否应该承受一切的考验?电影中的主人公,不仅在战争中对妻子心念不忘,更是在战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仍然对妻子怀有深深的爱意。
这种对爱情的坚守和执着,让我对自己的爱情观产生了一些思考。
其次,电影中对战争的描绘让我对战争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战争是一场灾难,它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破坏。
电影中展现了战争给主人公和其他人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尤其是战后主人公的心灵创伤,让人深感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电影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让观众不禁思考战争究竟是何地来的?为何人类无法停止战争?这些问题在电影中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正是这样的开放性,让我对战争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电影中的冷山给我带来了一种深深的寂寥感。
冷山作为电影的象征,代表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他被战争和遭遇所击垮,心灵变得冷漠而寂寥。
整个电影中的画面和音乐都强烈表达了这种寂寥的情感。
这种情感引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人生的道路是如此的艰难,我们是否能在这样的冷寂中找到真正的意义?冷山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时也让我对生活和意义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的来说,观看《冷山》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触动。
电影中的爱情、战争和冷寂等主题引发了我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层思考。
coldmountain观后感
coldmountain观后感冷山(Cold Mountain)是一部我最近刚刚看完的电影,它让我深受触动。
这部1997年的美国剧情片由安东尼·米格拉(Anthony Minghella)执导,改编自查尔斯·弗雷泽(Charles Frazier)的同名小说。
冷山展现了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南方,讲述了一段悲惨而又绚烂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正是国家内战的时刻。
主人公因战争而被迫离开自己心爱的女人,而后加入军队。
这段离别的时光里,他们通过信件保持联系,表达着彼此深切的思念。
战争中,主人公经历了前线的残酷与困苦,深深被战争的残酷所触动,逐渐对战争产生了怀疑与反感。
他决定离开战争,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电影将主人公的旅程和他与心爱女人的回忆编织在一起,通过不同时间线的交替展示,展现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奋斗。
冷山是一个象征着希望的地方,而冷山之行成为主人公寻找自我的过程。
影片运用冷色调的色彩与寒冷的景象,体现出战争时期的残酷与无奈。
冷辣的冒险和心灵的变化,使得影片更加深入人心。
电影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坚韧而勇敢的女性形象。
她被描绘成一个无私而深沉的爱人,她在战争中经历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从未放弃对爱情的信念。
她的坚忍和勇敢感染了我,让我深受触动。
她的付出和她对爱情的执着精神,让我思考人到底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爱情和信仰。
在电影中,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可贵。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和破坏,让人们失去了亲人和家园。
主人公和他遇到的各种人物都在战争的苦难中成长,他们被迫面对生死,也被迫反思人性的善恶。
电影通过描绘战争中的残酷和毁灭,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厌恶。
电影还通过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我深入思考人之间的情感与联系。
主人公在战争中结交了许多朋友和敌人,这些人物的塑造丰富了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战争时期的美国社会,种族关系、阶级差距和性别歧视都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在电影中得到了一定的关注。
《冷山》电影影评
《冷山》电影影评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它以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开场,但男女主角却最终天人永隔。
南北战争,是一场南方人与北方佬之间的战争,为了自由,为了荣誉,亦或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虚荣,下层士兵们纷纷涌向战场,或杀敌,或被杀,或生,或死。
这样的场景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不断地上演,直至战争结束。
而冷山,却是一片充满柔情的土地,它美丽而宁静,和谐而温馨。
这里的人们勤劳耕耘,虔诚祈祷,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
然而,战争的硝烟终究还是弥漫到了这片宁静的土地,成年男子奔赴前线,而老弱妇孺则留守家园,翘首以盼,期盼着亲人的归来,等待着战争的结束。
影片的伊始,是一位美丽女子的到来,如同俗套的泡沫剧一般,男女主角一见钟情,在频繁的眼神交汇之后,他们坠入了爱河。
然而,他们的爱情并非轰轰烈烈,甚至在一起的时光屈指可数,所说的话语更是寥寥无几。
但他们的爱,却超越了阶级、地域和时空,沁人心脾。
这部电影让我不禁联想起《乱世佳人》,同样的南北战争背景,同样的贵族女主角。
男主角奔赴战场,女主角则留在家乡,苦苦守候。
迫于生活的压力,她放下了大小姐的身段,开始操持农活,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
突如其来的战争将相爱的两人生生拆散,但却无法阻断他们的思念。
与《乱世佳人》不同的是,《冷山》的男主角在杀死镇中的流氓后,也因流氓临死的一枪而殒命,就如同女主角在井中看到的那样,雪花纷飞中,男主角在一群乌鸦中摇摇欲坠地走来,只是女主角虽早已预见这一瞬,却未能料到这个结局。
他们的爱,方才初露端倪,残酷的现实却让一切戛然而止,仿佛他从未归来,仿佛那场惊心动魄的爱情从未降临。
在她耳畔,回荡的依旧是初见他时他的那句问候:“我叫伊曼。
”望着他俩爱情的结晶,她觉得,他仿佛就在身边,从未离开。
于是,一群饱受创伤的人们组成了新的家庭,那位失去了丈夫和两个儿子的妇人,以及失去了伙伴的小提琴手和他的女儿,在这场战争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然而一切似乎又并未改变。
冷山读后感
冷山读后感《冷山》读后感《冷山》是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的代表作品,也是一部广受好评的文学作品。
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因为战争而分离的故事。
小说通过对战争、爱情、家庭等主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战争的残酷。
读完《冷山》,我深受触动,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小说中对战争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段极其重要的时期,也是一段血腥和残酷的历史。
小说中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场景,战场上的残忍和破坏让人心惊。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做出残酷的选择,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无处不在。
作者通过对战争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煎熬。
其次,小说中对爱情的描写也令人感动。
主人公因为战争被迫与心爱的人分离,他们之间的爱情在战争的洗礼下变得更加坚定和珍贵。
在战争的磨难中,他们依然坚守着对彼此的爱,不惧艰难,不畏逆境。
这种坚贞不渝的爱情让人感动,也让人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战争的阴影下,爱情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束光芒,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另外,小说中对家庭的描写也很感人。
主人公在战争中失去了家人,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他不断地回忆着家人的点滴,思念着家人的温暖和关怀。
在战争的磨难中,家庭成为了主人公心中永恒的牵挂,也成为了他坚强的后盾。
作者通过对家庭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家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家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支撑。
总的来说,读完《冷山》让我对战争、爱情、家庭等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小说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战争的残酷。
在今天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珍惜和平,珍惜身边的人,让爱和温暖成为我们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对战争和暴力说不,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冷山》中汲取力量,珍惜眼前的幸福,为和平而努力。
电影冷山观后感
电影冷山观后感电影《冷山》是由安东尼·明格拉执导,尼古拉斯·凯奇、朱迪·福斯特和蕾妮·泽尔维格主演的一部爱情战争片。
该片于2003年上映,改编自查尔斯·弗雷泽的同名小说,影片以美国内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背叛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主人公英勇的军官因战争而离开家乡,远离爱人,一去不回。
战争过去多年,他心中对家园的思念依然深沉,而他心中的爱情也不能随风而散。
于是他决定辞去军职,踏上征程返回故乡。
在回家的这段艰难的旅程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包括前战友、奴隶以及友善的陌生人。
他们的故事给予了他力量,让他坚定了追寻爱情的决心。
片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对人性的描写和对爱情的诠释。
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人们变得冷酷无情、心灵麻木。
但爱情却是唯一能够唤醒他们柔情的东西。
电影中的男主角因为深爱着他的女友而不顾一切地回家,而女主角也为了等待他的归来,对战争和家乡的平静憧憬不已。
两人在爱情的力量下,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终于在冷山上再次相聚。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紧凑有力,通过时间的反复展示了两位主人公在分离和相聚间的痛苦与幸福。
导演对战争场景的掌控非常出色,将人们在惨烈战争中的种种遭遇以及伤痛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通过对美国社会底层人物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深深痛苦和伤害。
尽管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痛苦,但电影中充满了温情,让人们意识到爱情的力量是如此伟大,它可以战胜一切,带给人们希望与勇气。
影片通过对细节的刻画,营造了浓厚的时代氛围。
片中采用了大量的战争场景,通过场景的构建和服装的选择,使观众仿佛置身于19世纪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同时,片中融入了许多民谣和音乐,为电影增添了一丝乡村气息,同时也衬托出了主人公内心纠结的情感。
除了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电影《冷山》还反映了当时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残酷现实。
影片中的奴隶生活困苦,受到主人的欺压和剥削,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不公和人权的落后。
《冷山》电影影评
《冷山》电影影评影片的开场,是一片明媚的阳光洒在高高的山岗,粗石砺在蓝天白云下也似乎变得柔和。
然而,小镇“冷山”的名字却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仿佛预示着故事中人物的命运。
艾达,一个美丽而优雅的南方淑女,在冷山的庄园里过着平静的生活。
直到那一天,一个陌生男人的出现,打破了她的平静。
他是英曼,一个从战场上归来的士兵,带着满身的伤痛和疲惫。
他们的相遇,就像是两颗流星在夜空中短暂地交汇,却留下了永恒的光芒。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爱情显得如此脆弱而珍贵。
英曼和艾达在相处中逐渐产生了感情,但战争的阴影却始终笼罩着他们。
他们只能在短暂的相聚中感受彼此的温暖,然后又各自踏上充满危险的归途。
影片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场景。
比如雨夜中的暧昧不明,琴谱里照片的试探,离别前的深情一吻,古井里散去的背影,以及雪地里的悲伤彷徨。
这些场景细腻地描绘了艾达和英曼之间的爱情,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艾达,这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子,在战争中经历了许多苦难。
她失去了亲人,生活变得艰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爱情的信念。
她等待着英曼归来,即使不知道他是否还能活着。
她的坚持和等待,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
而英曼,那个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男人,也有着自己的坚持和信念。
他为了回到冷山,一路上历经艰险,却从未放弃。
他心中的那份爱,支撑着他走过了漫长的路途。
除了爱情,影片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战争让人们失去了家园和亲人,让生命变得脆弱而无常。
但在战争的阴霾下,也有人们的坚守和善良。
比如艾达的邻居,他们在困难时期给予了艾达帮助和支持,让她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
电影的结尾,艾达终于等到了英曼的归来。
他们在冷山的田野上相拥而泣,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他们的爱情也在这一刻得到了永恒的升华。
《冷山》电影影评
《冷山》电影影评这部电影,我早已听闻,却因种种缘由未能观赏。
如今,在一个寂静的午夜,我蜷缩在床上,终于领略了它的魅力。
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宿命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冷山镇,一个宁静平和的小镇。
在这里,一位从未涉足乡间的名门闺秀,与一位年轻的士兵一见钟情。
然而,爱情的萌芽还未来得及绽放,战争便爆发了。
士兵不得不奔赴战场,而姑娘只能在家乡苦苦等待。
他们的爱情,没有缠绵的亲吻,没有甜蜜的拥抱,没有朝夕相处的陪伴。
有的,只是精神上的相互吸引,以及离别时的那个深情的吻。
这吻,支撑着他们的信念,让他们在孤独的守候中坚守着那份爱。
我想起了自己曾写过的第一个短故事,一个女孩在站台上等待心爱的男子归来。
那时的我,还不懂爱情的真谛,却被那种等待所感动。
如今,看着电影中的男女主角,我才真正体会到了那份等待的艰辛与执着。
在战争的残酷画面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然而,正是这种残酷,更加凸显了爱情与等待的力量。
英曼在一次次归途中与死神擦肩而过,姑娘在等待中经历了无数的辛酸与苍凉。
但他们的信念从未动摇,他们的爱始终坚定。
电影中还有一个场景让我难以忘怀,那是白桦林里的那个白发老人。
他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诗经》中那个远征他乡的士兵在月夜下思念妻子的誓言。
等待,是最荒凉的誓言,因为它看不见未来,而维系感情的过去又显得那么虚无。
然而,正是这种等待,让爱情变得更加珍贵。
当英曼历经千难万险回到家乡,与心爱的女孩相拥时,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
尽管时光流逝,女孩已从娇美的少女变成了持枪保卫的战斗者,但他们的感情依旧如初。
他们留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而英曼却为了保护她永远地离开了。
这个结局,既宁静又淡然,还带着一丝哀伤。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吧。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无法拥有完美的结局,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在等待中学会坚守,在坚守中等待属于自己的幸福。
《冷山》这部电影,让我对爱情和等待有了更深的理解。
它告诉我们,爱是一种信念,等待也是一种信念。
《冷山》电影观后感
《冷山》电影观后感电影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与《乱世佳人》相似。
德国《柏林日报》记者认为,《冷山》展示了战争磨难下人性的伟大,其风格大气磅礴,与好莱坞惯常制造的爆米花电影有很大不同,是一部优秀的影片。
这种评价虽然没有得到美国媒体的完全认同,但我相信仍有相当一部分观众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审美力量、情感和生命体验。
关于电影的制作过程,有评论称导演成功地将观众带回到南北战争时期,战争场面的拍摄主要依靠传统的舞台造型、外景实地拍摄和大量群众演员等方式,而非依赖无所不能的电脑特效。
这或许将成为未来历史战争片拍摄的主流,因为电脑特效难以把握真实的历史沧桑感。
这种观点实在且贴切,我深表赞同。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
裘德·洛饰演的英曼,为了回到爱人艾达身边,历经艰险。
妮可·基德曼饰演的艾达,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着对英曼的爱。
蕾妮·齐薇格饰演的 Ruby,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孩,她在英曼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他帮助和支持。
这些人物的表演都非常出色,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信念。
电影的画面和音乐也非常出色。
导演巧妙地运用镜头语言,展现了冷山的美丽和残酷,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和人性的美好。
音乐也为电影增色不少,配合着剧情的发展,让人沉浸在电影的氛围中。
然而,电影也并非完美无缺。
有评论指出,英曼和艾达的感情基础铺陈不够扎实,他们相识时间短,电影也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他们短暂的爱情会产生如此巨大而持久的力量。
此外,电影的支线过于杂乱,影响了整体的叙事节奏。
《冷山》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仅有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还有深刻的主题和动人的音乐。
尽管它在奥斯卡奖中失意,但它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仍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我相信,这部电影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让人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美好。
《冷山》电影影评
《冷山》电影影评在观赏完《冷山》这部电影后,我原本想给出三星的评价,但随后我又深思熟虑了一番,觉得给三星似乎并不足以准确地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
确切地说,电影令我感到不适,而这并非电影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我自身联想到了一些难以直面的事情。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两个鲜明的主题:战争与爱情。
就战争场面的呈现而言,电影无疑是极为出色的。
它生动地展现了年轻人在面临战争时的亢奋、走向战场的豪迈,以及肉身面对枪炮时的柔弱。
此外,电影还深刻地刻画了战争对人性的异化。
在战争的推动和维持过程中,需要某种不可亵渎的正义。
然而,当有人发现这种嗜血的正义与自己无关并企图逃离时,以维护正义为旗号的罪恶便应运而生。
在这种正义的旗帜下,罪恶滔天也变得具有了正当性。
村庄中的恶霸利用逮捕逃兵的法令肆意杀害老人、霸占财产,并以惨无人道的方式虐待老妇。
而善良的人们在面对恶人的眼神时,只能无奈地闪躲,最终举起双手。
电影中的这一情节让我不禁想起了《紫日》和《鬼子来了》,这些非人的残忍行为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只是战场和人种有所不同。
能够将这些通识性的内容呈现在大银幕上,让我看到人类的共通之处,我认为这是这部电影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如同那些伟大的书籍一样。
关于爱情,无论我们如何高声赞美都不为过。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毫不吝啬地展现了爱情的美好。
在寒冷的群山之间,Inman 历经九死一生,只为回到 Ada 的身边(这让我想起了福贵和家珍)。
Ada 轻声朗读信件的低语声、悠扬高远的配乐以及两人俊朗的面容和交织的眼神,都在篝火边的美好亲密接触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有力地赞美爱情呢?他们不远千里,初心未改,忠贞不渝,仅仅依靠的是几个“瞬间”。
这种动人心魄的爱情是如此伟大,但爱情的悖论也在于此。
正是因为他们拥有的只是“瞬间”而非永恒,才使得两个人如此坚定,爱情的力量才如此强大。
然而,仅凭几个瞬间就如此坚定的爱情,一定是伟大的爱情吗?或许是,又或许不是。
冷山读后感(精选9篇)
冷山读后感(精选9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冷山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冷山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完了一本美国小说——《冷山》,《冷山》是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根据家族中流传的真实故事,历时七年撰写的一本文学经典,曾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
有人说它是美国南北战争版的《奥德赛》,也有人说它是与《飘》比肩的文学经典。
《冷山》写的是美国南北战争背景下,因为战争的到来而被迫分离的一对爱侣,男主人公英曼是一名南方军中的普通士兵,在战争末期,在战场上因受伤几近死亡,当他在战场上经历了好友的阵亡,见识到战争中哀鸿遍野的残酷场面,伤痕累累的他最终选择以一个逃兵的身份,毅然决然地踏上回归家乡冷山,寻找女主人公艾达的路程。
毫无疑问,这条归家之路是艰辛负重的,英曼不仅要躲避搜捕他的民兵,还要面对许多直击人心的考验,一路上的挫折与诱惑,都无时不刻在对英曼叫嚣着路程的艰难和归家的无望。
而小说的另一条主线,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艾达,被战乱留下,独自身处冷山间一处庄园,在经历与爱人别离,家人离开后,被迫学会直面生存所需的技能,学会如何与粗粝尖锐的生活对抗挣扎,并与山区女孩露比在战乱期间的冷山相互取暖,一面等待着爱人的归来,一面艰难而快乐的生活着的故事。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好的战争片是让人畏惧战争的。
在那个时代,一群人的遇害是一个数字。
它是我们的古来征战几人回,是战马空鞍归故营的悲戚,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凉。
而在《冷山》中,它是思念着爱人的士兵在战场上努力生存的挣扎;是被战争被迫分离的,留在家乡的老弱、妇孺们的艰难生活与期盼亲人归来的希冀。
每一个个小人物的生活细节描写,无不将战争下的伤痛赤裸裸的展露在我们面前。
战争中的流浪与乡愁,孤独与依存,生活与生死,都在作者的细节描写中,淋漓尽致的让人感受到时代的悲悯。
《冷山》电影观后感
《冷山》电影观后感提及《冷山》这部电影,不得不佩服其在电影史上的经典地位。
即便它出自 04 年,现今看来其叙事风格也毫不落伍。
这部影片的名字取得恰到好处,单单剧照就已让人眼前一亮。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逐渐沉浸其中,欲罢不能。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女主妮可的美丽让人过目难忘。
她的眼睛犹如星辰般璀璨,眼神清澈动人,白皙的面庞更凸显出她的纯洁气质。
起初,我曾对她的额头稍感奇怪,但随着剧情的深入,这种疑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她的愈发喜爱。
无论是她身着黑色风衣,英姿飒爽的模样,还是她在其他场景中的优雅举止,都散发着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
而相比之下,蕾妮的形象则更显圆润,这种特质使她看起来更加呆萌,与《BJ 单身日记》中的角色形象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战争场面并不多,主要通过男主作为逃兵的所见所闻,以及女主所在小镇的变化,侧面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这种叙事视角新颖独特,引人深思。
逃兵的经历让我们对战争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发动战争本身就是违背人性的行为,又怎能要求逃兵们绝对忠诚呢?影片结局在意料之中,却又充满了悲剧色彩。
导演的手法温柔而细腻,既没有刻意制造恶心的情节,也没有让观众感到过于压抑。
宝宝母亲、逃兵母亲、女主等角色的美好结局,为这个残酷的故事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然而,电影在剧情设置上也并非毫无瑕疵。
蕾妮这条线让人有些捉摸不透,她的行为和动机时常令人费解。
她时而让人觉得善良,时而又令人怀疑她是否举报了隔壁的逃犯,甚至担心她会在刮胡子时杀害男主。
这种情节的设置虽然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题的连贯性。
仿佛是为了将蕾妮与女主联系在一起,而非出于剧情的内在需求。
当然,这也可能是早期电影叙事的一种常见手法,旨在制造悬念和紧张感。
《冷山》以忠贞的爱情为载体,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电影伊始,人们对战争充满期待,渴望从中获取利益。
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人们逐渐意识到和平的珍贵,只盼望着战争能够早日结束。
《冷山》电影观后感
《冷山》电影观后感昨天早上出门办事,车行一个多小时,车内收音机的主持人正在讲述一部 66 年拍摄的法国电影。
主持人啰啰嗦嗦地介绍了电影中的一个情节:赛车手追求小寡妇时,谈到了一个雕刻家在博物馆失火时的选择——从名画和小猫的生命中拯救了后者。
他认为,无名小猫和名画都具有价值,但选择拯救小猫象征着两者的爱情在相同的选择中得到了升华,这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主持人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在社会主义中国,我们接受的教育和宣传方式有限,主要来自教科书、电视和电影。
这些渠道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在历史课上,我了解到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的文化革命,它将普通人而非神职人员作为文艺创作的对象,这包括了那副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
而我们一直强调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为集体牺牲的思想品德教育,似乎与文艺复兴中对个人的重视背道而驰。
几年前,有人问“我爱祖国,但祖国爱我们吗?”这个问题反映了人们对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思考。
我对《冷山》产生了兴趣,是因为一位网友说它让他感觉南北战争就像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但看完后,我发现这部电影并没有直接描绘战争场面,而是着重描写战争中后方人们的生活。
这让我联想到“文革”,它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反战题材的影片中,《冷山》并没有太多新意。
从反战角度来看,它并没有创新之处,因此很多影评将焦点集中在电影对爱情描写的单薄上。
除了和平,我们似乎不敢直面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冲突,而这一冲突可能与我们的教育理念相悖。
在国家机器中,谁能从战争中获利呢?这可能是我们可能会反传统,但有深思不敢跨越的禁忌话题。
我曾提出过一些假设,如果这场战争不是内战,而是侵略或被侵略的战争,答案会有所不同,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多年前,我在小说月报上读过一篇中国争鸣文学,讲述的是一位解放军战士的父母曾参与攻打台湾,最终牺牲。
作为烈士子女,这位战士守在福建,每天都能看到对岸的台湾人。
其中一个台湾士兵每天拿着一本书阅读,他的上司对他要求严格,怒吼他看的是无用的闲书。
冷山观后感
冷山观后感《冷山》是一部由查尔斯·弗雷泽执导的剧情片,该片改编自查尔斯·弗雷泽的同名小说。
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军医英格曼的故事。
这部电影荣获了奥斯卡金像奖,并获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广泛好评。
观看完《冷山》后,我深受触动,对电影中所揭示的主题和情感充满了思考。
首先,冷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其精良的制作。
从影片的镜头运用到音效设计,无一不展现出导演的用心。
在电影中,寒冷和孤独几乎渗透在每一个镜头之中。
尤其是战争场面的再现,逼真的特效和紧张刺激的剪辑,让人不禁瞠目结舌。
总体来说,电影的制作完美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冷酷。
其次,电影通过人物的命运和情感线索展现了复杂而真实的人性。
主人公英格曼是一位无私的军医,面临着内心的挣扎和道德的考验。
他不仅面对着战场上的暴力和死亡,还深陷于爱情和无奈之中。
电影通过英格曼与女主角比兰妮的爱情来展示了生命的宝贵和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同时,其他角色的描绘也给观众带来了思考,他们有着各自的恐惧、梦想和希望。
这些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通过他们的命运和情感变化,电影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共鸣。
电影中深描战争的残酷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战争如同人间炼狱,无数无辜的人们在其中丧生。
而影片将这一残酷真相以残酷细致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深感震撼和心痛。
无论是场面上的描绘还是角色的表演,都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痛苦和灾难。
这种对战争的真实再现引起了观众对和平和人性的思考。
除了战争,电影还通过浓郁的爱情线索让观众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爱的力量。
虽然背景是残酷的战争时期,但爱情在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主人公英格曼和比兰妮的爱情故事虽然惨痛而悲伤,却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两人在漫长的痛苦和分离中坚持着对彼此的承诺,这种坚韧和执着给观众们带来了力量和感动。
如此珍贵而坚定的爱让人们重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真爱的可贵。
总之,电影《冷山》以其出色的制作和深刻的人性描绘给观众带来了不同寻常的体验和感受。
《冷山》电影观后感
《冷山》电影观后感英曼与艾达的爱情是电影的主要线索,贯穿始终。
大部分时间里,英曼不是在作战,就是在逃亡。
他憎恶这场战争,因为他被迫成为非正义的一方,去攻击那些不该攻击的人。
他心爱的人在家乡等待他的归来,而艾达的坚定等待,让他既焦虑又不安。
在这战乱的年代,完美的爱情让他对未来缺乏自信。
艾达在爱上英曼时,他便应征入伍。
本以为一个月后便能相见,然而爱人一去经年。
为了分别时的承诺和内心对真爱的选择,艾达一等再等。
战争带来的困苦让她举步维艰,生活条件也从优渥变得拮据,但她并未向生活屈服。
她坚信他会回来,即使杳无音信,她也依然坚信。
露比的出现,是上帝对艾达意志坚定的仁慈奖赏。
这个积极乐观的姑娘,使艾达的生活没有完全陷入绝境。
战争的残酷令人难以言尽,它让人们长期身处逆境,几乎看不到希望,反复考验着人们的意志。
露比的一句话令人深思:“上帝是不会允许的,世道如此沉沦。
”是的,无论面前的苦难有多么深重,心中一定要有信仰和希望。
身处谷底并不可怕,只要坚信太阳终会升起。
南北战争是一场为自由而战的斗争,北方的目标是解放黑人奴隶,废除奴隶制度,追求人人平等的文明社会。
因为他们代表着正义,所以军队势如破竹,捷报频传。
在我们的观念中,战败方往往无需安抚或奖赏,因为他们所受的伤害似乎是咎由自取。
然而,《冷山》告诉我们,战争给无辜民众带来的无情伤害和对南方地区的破坏是无法估量的。
即使作为战败方,人们也是同等重要的生命,应该得到关怀和抚慰。
从另一个角度看,《冷山》揭示了战争可怕的本质:南方人也是善良的,他们也认为自己的战争应该失败。
南方人民渴望爱与和平,这本不该有战争,因为战争会带来非自然的死亡和离散。
即使是代表非正义方的群众,他们也期待家庭和睦、平静悠然的幸福,也愿意被音乐拯救,被欢乐感染。
然而,他们被迫接受战争带来的一切,亲人离散,居无定所,担惊受怕。
作为战败方,没有人关心他们眼中是否还有希望。
英曼最终如英雄般为了保护心爱的人而死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看完已是凌晨了。
一如观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所言:感动,震撼.....其实不怎么爱看电影,因为在短短的一到两个多小时里,要想把一个故事讲得清楚,动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电影才算是一部好电影?这个答案我还在寻找,只是目前为止在我看过的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霸王别姬》,《活着》,《金陵十三钗》,现在可以再加一部《冷山》。
他们无一不是将片中人物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或表现个人命运与时代大潮流的休戚相关,或在冰冷的历史现实中展现小人物的爱恨情仇。
他们始终不曾改变的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历史的严肃反思。
在《冷山》里,回忆与现实交错,画面在残酷血腥的战场与风和日丽的农场之间自如转换。
辽阔哀伤的女声演唱背景音乐,准确的表达出了经历战争洗礼之后的人世沧桑,为影片增色不少。
初识,美丽典雅的艾达与英俊强干的英曼,恰如所有动人爱情故事中的男女主角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然而在还没来得及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时,战争便爆发。
看完整部影片,几乎都可以知晓这算一个有关于承诺和坚守的故事。
起初很不理解,在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中,可以说根本就没发生什么,爱情就这样悄然而生。
细思量,或许就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并不需要靠时间的堆砌来完成感情的积累,只是几面,几个眼神,便能笃定的选择相爱,实在很神奇。
英曼为了从战场回到艾达身边,历经艰险。
每当他在痛苦绝望的时候,翻出艾达的旧照片,都会为他的深情和执着感动。
为了这样的一场爱情,无法计较英曼和艾达谁付出和失去的比较多。
曾经端庄优雅的艾达在战乱动荡的环境中,变得坚强能干,在以为英曼不会回来的情况下,仍然不停歇的给他写信。
战争将人性中潜藏的各种特质激发出来。
我看到了丑陋的,令人恶心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对于善良美好的感怀。
尽管影片的结局,不算完满,但是却更加的意味深远。
英曼的死似乎是在意料之中的,没有预期的惊叹效果,只有这样的不完美才能让人永远的刻骨铭心。
篇二:《冷山》观后感《冷山》观后感选修课上这部电影只看了一半,回到宿舍迫不及待地把这部电影看完了。
《冷山》是一部很感人的叙事电影,唯美的画面,凄美的爱情,表现了美国南北战争,一面是战争的残酷,一面是爱情的美好和希望。
影片的开端把时间定格在硝烟弥漫的美国南北战争的战场,影片分两条线来叙述,一条是英曼的归家之旅,一条是他的恋人艾达,等他回家的故事。
开始用了插叙的手法,叙述他们如何相识,艾达被她的牧师父亲带到冷山,遇到了沉默寡言的英曼,爱情总是神奇的,如果不是战争,这又将是一个俊男美女的完美结局。
战场上的英曼英勇顽强,内心却有一个秘密,藏在艾达送给他的书中,当重伤的他读着姑娘深情呼唤的书信,在身体还没痊愈的情况下,就踏上了艰辛的漫长的归家旅程,在艰难跋涉中,几经生死,也遇到很多人的帮助,终于回到艾达的身边。
没有亲人的祝福,没有漂亮的婚纱,在冰天雪地的一座小屋里,他们举行了婚礼。
当我们认为这对恋人的苦难就要结束时,几个小时后,英曼却死在了艾达的怀里,在白茫茫的雪地里,他们的身影相拥在一起。
艾达是个坚强的女子,这个南部庄园里的美人在战争前天真幸福,而战火突然降临,带走她的爱人,把往日的平静撕得粉碎。
面对岌岌可危的家园、濒临破产的农场,她不得不学着忍受失散,学会生存。
从养尊处优的小姐变成为生计奔波的农妇,她不愿接受施舍,也不接受异性的爱,她经历了父亲的死亡,爱人的离去,生活的艰辛,英曼离开她四年没有音讯,可是她没有放弃思念,她给英曼写了103封信,她不愿意离开冷山,只为留下来,等待那个水井里预示的身影——他正随着乌鸦向艾达走来;她站在阵亡牌前翻动死者的照片,她没有食物时欲将父亲的怀表当掉,她给英曼写信时娓娓的叙述,这些画面都让观众有一种揪心的痛,妮可·基德曼饰演的艾达,战争并没有摧毁这朵娇艳的花,兀自坚强地绽放在荒芜的山野。
英曼与艾达交织于影片的全过程,却几乎没有交融过,他们就象两条螺旋攀升的平行线,仅仅靠着互为精神寄托的彼此坚忍地活着,他们之间的爱是深沉的,爱这根韧性极强的钢丝维系着两个心脏,随着距离拉得越长被思念箍得痛不欲生,同时伴随着时间的越久远,心也会因磨难而变得坚强。
冷山,对于英曼与艾达来说,就是一个即使信仰的天堂已经毁灭,却仍然能为他们疗伤止痛的美丽家园。
在黄昏的田边小路上,缓缓而行的马车上,弹奏着爱情的姑娘裙摆在飞扬,战前的冷山,宁静而美丽。
残酷的战争中,伴随思念的归途中,每个人都无法预料自己的未来,但是面对爱情,似乎拥有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跨越时空,超越灵魂,那是一种希望,来自两个人内心的默契,等待与相见。
这种爱如同冷山映照下的晶莹的流水,漫长而坚忍,连绵不断??“我等你回来。
”“我回来了!”男女主人公的诺言仿佛还想在耳边,我喜欢冷山,它感动着每个观看它的人心中最纤细的那根神经,象是用一根弦弹奏着美妙的乐曲扣人心弦,让人体会到原来有一丝希望也不放弃的爱是这么美丽!看完后我流泪了,为片中那份执着的爱流泪。
我深信在现实里,也存在这种爱情——坚信不疑亦不移的爱!我认为在《冷山》中,英曼寻找的不只是爱情,艾达守望的也不只是英曼,在人们连生命都难以自保的时候,男女主人公却固守着他们的精神家园,坚定的信念,这样的执著,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跨越千山与万水,两个人可以因爱和梦想而近一些,红尘浮生间,有人坚定,有人畏惧,有人犹豫,有人为爱痴狂,有人已经在路上,开始了对远方的追寻。
片中结尾女主人公的话外音:“我们所失去的,已经无法挽回,心里的疮痍亦无法平复;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这一切,从中汲取教训??拨开云雾后,看到的,必然是阳光!”其实这些话本不新鲜也没多深奥,只是在某些人面对某个特定时段时,特别能体会这些平易话里的心酸和伤痛而已。
在这个寒意渐浓的季节里,可能我也在不经意间感染了一丝悲情。
我相信我会拥有一份让自己感动一生的爱情,不必经历生死考验,也不用像影片中那样历经波折。
在平凡的生活中静静地守望属于自己的小幸福,坚定不移,平凡而不平庸,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冷山》观后感0904034304 段娟篇三:冷山《影评》读解电影《冷山》的多层次意境艺术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味道。
《冷山》不乏美丽的风景,也有动人的爱情,但如果仅仅把电影读到这种层面,或许你会很失望。
电影制作者们称这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铺天盖地的海报则信誓旦旦地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甚至还暧昧地暗示,两大女星对决??走进电影院,层层揭开电影的幕布,你会发现,在导演和媒体的精心布阵下,观众陷进去了——这是一部充满了多语性而隐藏了主角的成功的田园战争史诗商业片,电影采取层层演绎、层层否定、层层推进的艺术手法,不断让观众推翻自己的结论,在旧的意境中叠加新的印象,极大丰富了电影层次,令人拍案叫奇。
田园梦魇:大地满目疮痍、血流成河清新温馨的冷山,奴隶们劳作的场景;壮丽的美国自然风景,云淡风轻的广阔境界??影片中的风景,可以分为两大类:战士的家乡和归来一路的风景,在地点的选择中影片的张力完成了饱满的转换。
在一片广袤的田野里跋涉,借助了摄影师由远到近的视角,我们在眼睛的牵扯中感受到田园的味道,更领悟了田园的意味。
从人类进化至今,可以说土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母亲对儿女一样的作用,而这也是历史上美国南北战争的一个几近完美的借口。
如何使用土地成为焦点,被追加和附会的是所谓的正义。
战争由此而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急!田园史诗,是从影片的风景开始的,却带上了一种苍老的况味。
影片开头的战争场面,就富有这样的特征:一只小野兔,一场大战争。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是无数的生灵,都和我们有关。
而战争中的人们是身不由己的。
风景再美丽,借用艾达的话说也是“血流成河,满目疮痍”,再多的美丽在从前线逃回的受伤了的士兵英曼眼里都带上了一层血腥和沧桑。
天地再广阔,人们却在这里杀戮、残害,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都在其中煎熬着,美丽的风景也不过是一幅巨大的背景画,何况这是一幅被破坏的背景画!爱情质疑:你对她的心是真的吗?动人的爱情,自然让人感到赏心悦目,但是如果有一种爱情,只是一种单纯的爱情——他们总共说了多少句话,他们总共见了多少次面,他们自己都说互相不了解——如果从世俗的眼光来说,他们的爱是盲目,换句话说,在和平时期,他们的爱也许很平庸,甚至很有可能走向死亡。
可是,战争成全了爱情——“如果天塌了下来,我怕来不及说”,天塌了下来,还有什么不能说,不能做的?天没有塌下来,战争却给了爱情一个保质期。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的心已开始冷了,怎么办?”“你对她的心是真的吗?”当英曼回来,艾达兀自端着长枪,对那个朝思暮想的人儿说:“不许动!转过头去,再往前走我就开枪了!”雪地里的一袭黑衣,无疑成为一道美丽而庄严的风景。
战争已经把艾达锤炼成了一个坚强的灵魂,而爱情成为英曼和艾达生命存在的共同确证,爱情更成为他们涤荡心灵的神圣之流。
英曼终于说“我回来了”,但是“我的灵魂已经麻木了”,在战争的腐蚀中,他们,他们仅仅见了几次面,他们,他们仅仅接了一次吻,他们,他们甚至“连亲热还来不及”??爱情,支持着他回来;爱情,支持着她等待和坚强!爱,只是生命的附丽!生存成为爱情的旨归,而冷山成为一种归来的期许!归来,是向战争要回人的真、善、美!战争:在无主角的荧屏之外充当了最霸道的主角也许这样解读《冷山》,是要让人哭泣的。
我们宁愿看到美丽的风景,看到动人的爱情,我们也不愿看到丑陋和沦落。
可是,不能否认,其实《冷山》是没有主角的一部电影,尽管有动人的爱情穿插其中,尽管有美丽的美国大地的风景铺设各处;英曼只是战争对人的损坏的千丝万缕中的一条线,一个渺小的见证者。
影片以英曼的归来为线索,串起了他途中所见所历,唯有这才是影片的主角!丰富的人物、不尽的心痛、细微的温暖,那才是《冷山》的背后要说的——生存和战争是它意欲展现给人们的!在战争里人们是如何生存着,摆渡女,牧师,守着发病的婴儿的母亲,还有那个给孩子盖上小被子的北方小士兵,甚至是片头那只小野兔,为了在战争的缝隙里求得一点生存的空间,他们是如何在麻木着自己!如何在抗争着!可以说,这部影片是一幅战争生存群像图,甚而不是生存,而仅仅是战争!无数个细节,无数个人物组成了两个字:战争!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无论是正在打仗的士兵,还是逃兵,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影片在全程分别以英曼和艾达为线索,串起了无数个人物组成的细节,以战争为焦点,呼唤人的灵魂的归来!值得一提的有四个细节。
第一,摆渡女虽然只有几句台词,但那种震撼触目惊心。
为了生存,她可以冒着生命的危险来摆渡,也可以不顾羞耻地说“再给我30元钱,你们想怎么乐就怎么乐”,可是就是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才说完这句话,她的生命也不过如自己摆渡的小船一样倾覆在动荡的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