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药 剂拌 种 是最 关键 的 防控措 施 , 因 为拌种 能 防除 飞虱 的为 害 , 从 而杜 绝 了 白背 飞 虱的传 毒 。每公 顷大 田
种子 2 2 . 5 ~3 0 k g用 1 O 9 / 6 吡虫 啉 4 5 0 g加 2 5 吡蚜 酮 3 0 0 g拌种 ; 或 在种 子催 芽露 白后 用 6 O 高渗 吡虫 啉 悬
虱带 毒成 虫 的数 量 ; 6月上 中旬 白背 飞虱若 虫 盛发 期做 好大 面积 飞虱 防治 , 主 要 对象 田为 飞虱 虫 量较 大 的早
稻田、 一 季稻 秧 田 。6月下旬 至 7月 初 , 3 代 白背飞 虱低 龄若 虫盛 发期 , 对所 有重 病 区早稻 用药 普 防 1 ~2次 , 努 力压 低 白背飞 虱迁 移 到晚 稻秧 田和大 田初期 前 的虫 口基数 。要 强 化 中 、 晚稻 秧 田和大 田初期 防治 , 在 中、
3 南 方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的 防控 技 术
南 方水 稻黑 条矮 缩病 重在 预 防 , 经 多年 试验 , 采 取“ 杀 虫灭 毒 , 提高 抗性 , 促进 生 长” 能 较好 地预 防南 方水
稻 黑条 矮缩 病 。防 治策 略 : 实 施“ 治虱 防矮 ” , 抓 好药 剂拌 种 、 秧 田期 和本 田初 期 防治 这个关 键 , 压低 白背飞 虱 传毒 前 虫 口基 数 ; 注重 实施 全 程 防治 , 突 出防治重 点 区域 , 并尽 量做 到 同时兼 治其 它病 虫 害 。
2 南 方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发 病 主 要 症 状
。
苗期 发病 , 心 叶生 长很 缓慢 , 叶片 短宽 、 僵直、 浓绿 , 叶脉 有 不 规则 蜡 白色瘤 状 突 起 , 后 变 黑 褐 色 。根 短 小, 植 株 矮小 , 不抽 穗 , 秧苗 期感 病 的稻 株 严 重 矮 缩 ( 不及正常株高的 1 / 3 ) , 不能拔节 , 重 病 株 常 提 早枯 死 。 分 蘖 期发 病 , 新生 分蘖 先 显症 , 病 株 地上 数节 节部 有倒 生 的气 生 根 及高 位 分蘖 , 主茎 和早 期 分 蘖 尚 能抽 出短 小病 穗 , 但 病 穗缩 藏 于叶鞘 内。拔 节期发 病 , 剑 叶短 阔 , 穗 颈短 缩 , 结 实 率低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的策略和配套技术
位分枝 , 节部 有倒生 不定根 ( 生根 )上部 叶 茎 气 ,
片近基部 叶面可见 凹凸不平 的皱褶 , 发病初 期 叶 背面 的叶脉 和茎杆上有蜡 泪状 大小约 1 m -2 m的
等害虫 进行 传播 。 株本 身不 相互传 毒 , 子也 病 种 不带毒 , 白背 飞虱介体在病 株上吸食 汁液获得病 毒后 , 终身带 毒传 播 , 不会 经卵传 到 下一代 。 但
作者简 介 : 圣河 , 刘 农艺 师 , 一直从 事植保 植检工 作 。
一
3 一 8
绿色腑控
嘲 比 楫 保
21 年第 4 01 期 总第 16期 2
④ 脚 。 1 p『 Sc e
产资料 , 多蔬 、 享等方式提 高预报准确性 , 共 正确 指导本 地 防治 。
34 强化监 测预报 。 时指导 防控 . 及
高度感 病 , 应缩短 间隔期 , 加用药次数 , 注意 增 要
福 建农 林 大学 谢联 辉 院 士在 防控 技术 上 提
出 了 “ + , “ 、 、 、 、 、 、 、 加 8 2 即 水 肥 土 种 密 保 管 工” ’
交 替用药 , 延缓 白背 飞虱产 生抗 药性 。 423 科 学用 药, 护 自然生态平衡 .. 保 选 用农药 时应注意长效 与速效相 结合 , 选择 高效 、 低毒 的对 口农药 , 防止环境 污染 , 护农 田 保 自然生 态平 衡 。 经多 年 的 田间试 验示 范 , 介绍 现
本 田初期染 病 的稻 株 , 明显矮缩 ( 为正 常 约 株 高 1 )上 部数 片 叶的 叶枕重 叠 , 叶破 下 叶 / , 2 心 叶鞘 而 出 , 或呈螺旋 状伸 出 , 叶片短而僵直 , 叶尖 略有扭 曲畸形 , 主茎 和早期 分蘖 尚能 抽穗 , 但结 实 率低 或包穗 、 小 , 穗 似侏 儒 病 。
横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控措施
横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控措施作者:周金娇孙月凤卢亭君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5期摘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是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以迁飞性白背飞虱为主要传毒媒介。
通过对横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发生特点,为害症状,病原及传播途径,提出了防控该病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防控措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于2010年在横县平马镇梅根村早稻田中发生,发病面积2.3公顷,根据田间调查,病丛率最高达80%,一般为10~20%左右。
晚稻在横州镇、陶圩、云表、峦城、校椅等乡镇的少部份稻田中发生,发生面积为5.2公顷,田间发病率为0.5~1.5%。
同年在峦城镇的玉米植株上也发现该病的病株。
一、发病原因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以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主要传毒介体,该病的田间发生与白背飞虱的发生量、发生期及其带毒率密切相关,与气候及作物栽培也有密切关系。
横县属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白背飞虱迁入。
据我站灯下观测,每年4月中下旬始即有白背飞虱从外地迁入横县,如果水稻受到带毒率较高的白背飞虱危害,就有可能发生此病。
在2010年早稻期间,由于农民缺乏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正确认识和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等因素,在防治上用药不当,没有采取“治虫防病”的方法而是按常规使用杀菌剂,导致该病在个别田块严重发生。
二、田间发生特点水稻各生育期均可感病,但在苗期和分蘖前期最易感染发病,随着病毒分布范围的扩大,病害发生范围也会逐渐扩大;晚稻发病大于早稻;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轻病田病株呈零星分布,重病田病株呈集团分布;田块间发病程度差异显著,发病轻重取决于带毒白背飞虱迁入量及防控措施。
三、主要为害症状1.典型症状水稻发病后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多见于叶片基部),高节位分枝及节部有倒生须根,茎秆表面有乳白色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瘤突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异,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0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因与症状
病因分析
病毒传播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一种病 毒引起的,主要通过白背飞虱、 灰飞虱和褐飞虱等害虫传播。
Hale Waihona Puke 品种抗性不同品种的水稻对南方水稻黑条 矮缩病的抗性存在差异,抗性弱 的品种更容易感染病毒。
气候条件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 毒的繁殖和传播,因此雨季和洪 水泛滥时期更容易爆发该病。
案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对 水稻生产构成巨大威胁。其发生和传播与气 候、种植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采取综 合防治措施。
启示
加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监测和预警,提 高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和技能,推广抗病品种 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是有效控制该病害 的关键。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水稻种 植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种植户的应对能力。
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南方水稻黑条 矮缩病,如使用病毒抑制剂等。
生态调控
通过改善稻田生态系统,提高稻田 生物多样性,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天敌利用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自然 敌害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0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进展
病原鉴定与基因组学研究
病原鉴定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为一种属 于植物病毒的呼肠孤病毒,其基因组 由单链RNA组成,包含10个开放阅读 框。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概述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因与症状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方法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进展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案例分析
0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湖北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与防治对策
一
优 2 9 武优 3 8 华优 3 2 三香优 7 4 金优 7 5 9、 0、 3、 1、 2、 丰 两优 4号等水 稻 品种 。
步 加重 。
2 病 害 的发 生规律
21 病 害的症 状 .
11 发 生 区域 进 一 步 扩 大 -
21年 , 00 该病害在本省发生面积增加到 3 0 5 7 6 h , m2上升 了 1 .倍 。发生 范 围扩大 到江汉 平原 68
病害典 型症状 : 水稻植 株矮缩 、 叶片浓绿 ; 上 部 叶的叶片表 面易 出现 凹凸不 平 的皱褶 , 有些 新 叶边缘 褪绿黄化 , 少数缺 刻 , 有些 叶尖会 出现 卷
指 导工 作责 任 , 进部 门间的协 调与配 合 , 促 确保 防控工 作 的组织领 导 、 人员 、 物资 和技 术措施 到 位 。 防控 关键 时期 , 派督 办组 对 防控工作 实 在 组 行检查督 办 , 建立考核 制度 , 实施责任 目标 管理 , 确保 措施 落实 到位 。
南部 的监利县 、 公安 县 、 石首市和荆 州 区 , 鄂东南
的鄂 州市 、 大冶 市 、 阳新县 、 通城 县 、 山县 、 通 嘉 鱼县 和赤 壁市 ,鄂东 的黄 梅县 、 春县 、 蕲 黄州 区 和龙感 湖农 场等 1 个 县 市 。 5
1 . 发生期提 前 2
收稿 日期 :o 1 5 8 2 1- — o有 扭 曲畸形 。
植 株矮 小 , 主茎 及早 生分 蘖 尚能抽 穗 , 穗 头难 但 以结 实 , 或包 穗 , 或穗小 , 似侏 儒病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特点及危害探讨
122 2018, V ol.38, No.01※种植与养殖农业与技术引言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2007年以来的10a中,水稻种植的面积和生产总量已占粮食作物总量的27.4%和36.1%,水稻,玉米和小麦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中水稻作物产量最高,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比玉米和小麦高出39%和19%。
水稻是中国的主食,在中国60%的人都吃水稻。
除了西藏和青海水稻种植的体积较小,其他省份的水稻种植都有很大的种植面积,而且种植制度多样,种植范围广泛,品种多样,在中国生态食品安全和对农民增收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水稻的黑条矮缩病是由黑条矮缩病毒引起来的,这种病毒属于是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第2组的一个新种类。
该病毒首次发现在是在2001年广东阳西县。
在此之后,该病毒的出现的范围越来越大,产生的灾害也是日益严重。
在2009年,我国南部的9个省(自治区)都出现了了这种病毒,灾害总面积达到了40万km2,晚稻受灾尤为严重,达到了0.67万km2。
这种病毒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白背飞虱,不能经种传播。
植株之间也不会互相传播。
这种病毒由于爆发性强导致很难进行控制,其中该病毒危害严重性较大,已经在我国南方成为主要灾害之一,减少扩散及蔓延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1病害症状水稻在各生育期都有可能会感染这种病毒,出现症状会因染病时期的不同而出现差别。
在秧苗期染病的稻株会出现严重萎缩,其中主要表现为水稻植株高度较低,甚至低于正常高2/3,而水稻也也会出现不能拔节现象,最终导致植株死亡,而此次田间初期感染植株也会出现该状况,整个植株高度不足正常水稻高1/2,同时出现抽包劲穗和不抽穗2种状况,在拔节期与分蘖期主要表现为矮缩并不明显,产生粒较轻,而发病稻株叶子颜色较深,出现深绿色,叶子上面可以看见凹凸不平褶皱,该褶皱经常会发生在叶片根部;而拔节期中,常常有乳白色瘤状突起,摸起来有粗糙感觉,整个瘤状突起排列为一整条,早期乳白色,后期会慢慢变成黑褐色,而该病症产生时间不同、感染部位不同,导致稻株出现状况也会不同,而瘤状突起产生位置根据感病时期不同而不同,当感病时间较晚,瘤状突起部位越高,而植株根系就不会发达,须少而短状况,严重时会出现黄褐色。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与防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与防治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概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方法•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案例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展望目录0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概述定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在南方稻区发生。
症状识别患病水稻植株明显矮缩,分蘖增多,叶片短小、僵直,叶脉有不规则的黑色条纹,严重的甚至出现枯死现象。
定义和症状识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华南、西南等稻区。
分布该病害可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危害分布和危害病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是一种水稻条纹病毒。
该病毒主要通过昆虫传播,其中以稻飞虱为主要传播媒介。
传播途径病毒通过稻飞虱的唾液进入水稻植株体内,从而引发病害。
此外,带病毒的稻草和稻谷也能传播病害。
病原和传播途径0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症状鉴别苗期01叶片颜色深绿,比正常苗短小,叶片皱缩,稻苗粗壮,心叶抽出缓慢,部分稻苗心叶扭曲、发黄或白化,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停滞,分蘖严重减少甚至没有分蘖。
插秧后02插秧后发黄、发僵,病株矮小,不能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弯曲,不结实或粒少。
穗期03病株严重矮缩、黄化,不能抽穗或抽出的穗极短、扭曲、粒少。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通过白背飞虱、灰飞虱等刺吸式害虫传播病毒。
传播途径发生条件发生规律高温、干旱有利于白背飞虱等害虫繁殖和病毒传播,从而有利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流行。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症状最严重、最明显的时期是苗期和穗期。
03发生规律0201品种抗性不同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存在差异,一般抗性强的品种发病率低,产量损失也相应较小。
气候条件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白背飞虱等害虫繁殖和病毒传播,从而有利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流行。
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如施肥不足、灌溉不当等,会导致水稻生长不良、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增加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流行风险。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发布时间:2021-06-04T16:35:26.37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5期作者:廖贡献[导读] 本文重点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廖贡献广西凤山县植保植检站广西河池 547699;【摘要】本文重点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提高南方水稻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相关背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病害,目前研究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白背飞虱种群数量有紧密关系。
在了解该病的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主要是通过白背飞虱传播,植株与植株之间并不会相互传播[1]。
有研究显示,白背飞虱获毒半小时,传毒时间为15分钟[2]。
最容易感病为秧苗二至六叶期,如果是在水稻苗期以及分蘖前期感染,将颗粒无收[3]。
当病毒感染范围逐渐增大,甚至会出现逐年加重的情况,切中中晚稻发病会更加严重,杂交稻发病也比常规稻更加严重。
由于目前并没有能够抗病的水稻品种,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的防治非常重要。
但是,防治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措施(1)通过加强秧苗期以及水稻移栽后20天内的田间检查,将一部分水稻分蘖移栽到病株空穴中,并且将已经确定的病株进行焚毁或者土埋,有效减少白背飞虱转入中晚稻田中,引发危害。
在农闲时可清除相应的杂草,积极加强早稻后期白背飞虱的防治,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结合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提供给水稻充足的养分,有效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另外,必须始终注重对水稻田的监督管理,定期对稻田喷洒药剂有效减少病菌滋生。
(2)加强从源头上控制住疾病的发生,要求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直接选择水旱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
另外在进行水稻播种前,不仅要做好水稻田的翻耕,还需要清除附近的杂草,特别是部分病虫可能会隐匿在杂草中,如果没有及时清理水稻田周边的杂草可能严重影响到水稻的生长。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
Z i x u n t a i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的病毒病,该病主要侵染禾本科水稻、小麦、玉米、高粱。
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
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是一种由飞虱为主要传毒介体,在我国南方稻区广为发生流行的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与灰飞虱种群数量消长及携毒传播相对应。
晚稻收获后,灰飞虱成虫转入田边杂草和冬播大小麦危害与越冬,越冬代成虫高峰为3月上中旬,一代成虫高峰在5月上中旬,迁入早稻秧田和本田传毒侵染; 6月下旬至7月为二代成虫高峰期,迁入连晚秧田和单季晚稻本田传毒侵染;8~9月受高温影响,灰飞虱种群数量下降,相对传毒扩散减少;10~11月气温适宜,种群数量上升,随晚稻收获而迁入越冬场所活动。
观察结果表明,病害的季节性流行是受灰飞虱种群数量消长,特别是秧苗期带毒灰飞虱种群数量关系最密切。
1.发生规律与危害主要通过白背飞虱传毒,其不经卵传毒。
植株之间不相互传毒。
白背飞虱获毒30min,传毒15min。
病毒初侵染源以外的迁入以带毒白背飞虱为主,冬后带毒寄主(如田间生苗、杂草等)也可作为初侵染源;带(获)毒白背飞虱取食寄主植物即可传毒。
水稻感病期主要在分蘖前的苗期(秧苗期和本田初期),拔节以后不易感病。
最易感病期为秧(苗)二至六叶期。
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染发病的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产量因侵染时期先后损失10%~30%。
随着病毒分布范围的扩大,发生会逐年加重;中晚稻发病重于早稻;育秧移栽田发病重于直播田;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田块间发病轻重取决于带毒白背飞虱迁入量;尚未发现有明显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危害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症状2.1分蘖期症状。
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
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29 9 、T优 2 7等较 多品种 ,其 中晚稻 2 3 0 0 、T优 2 7 0 、丰 源优 2 2、岳优 7 2、丰源优 2 9等少 数 品种 在发 病调 查 7 1 9 中 出现 发病 次 数 偏 多 ,涉 及 发 病 面 积 较 大 ,受 害 相 对
较重 。
1 4 田问水稻 发病 中心 。以团 、块 状 出现较 多 .
发病 单
1 发 生特点
1 1 水稻 中期 受害 症状 . 水稻 拔 节末 期 突 出症 状 表 现 ,
季 中稻 和双 晚稻 田 内病 丛病 株 ,以散状 零 星 出现 ,而 迟
单 晚稻 田发 病 中 心 ,则 以 团 、块 状 出现 ,呈 核 心 分 布 , 发病 田块发 病 中心 团 ,大 小有 别 ,轻 则 上百 丛 ,重则 占
安 徽农 学 通 报 , n u A r SiB l2 1 ,7 0 ) A h i gi e u1 0 1 1 ( 5 . . .
南 方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发 生 特 点 及 原 因 分 析
赵 法 宝 江 潮 陈 良兴
( 怀宁县植保 站, 安徽怀宁 262 4 1 1)
状瘤 突 ;根 系黑褐少 而短 。 12 发生范 围广 、面 积大 、危害严 重 ,具 有 暴发性 . 八
团 ,发 病 中 心 病 丛 率 、病 株 率 、病 叶 率 高 达 9 % 一 0
10 ,表现植 株高 度矮化 、叶 片枯死 。 0%
2 主 要发 生原 因分析
2 1 传 毒媒体 白背 飞虱带 毒率较 高 ,迁 入量 大 . 一是 当
年南方广 西 、湖南 、江 西 、福 建送 检 的 稻株 和 白背 飞 虱
月十三 E上午 ,我站 接 到 三桥 镇 金 闸组 首例 报 告 ,同 天 t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摘
要 :0 0年 南方水稻 黑奈矮 缩病在 仙居 县局部地 区重发 , 21 给本 县粮食 生产 带来较 大损 失。分析 南方水稻 黑条矮
缩 病 发 病 特 点 及 原 因 , 出防 治 对 策 , 防 范 该 病 再 次 重 发 的 风 险 。 提 以
关键词 : 南方水稻 黑条矮 缩病 ; 发病特 点; 重发原 因; 防治对策
中图 分 类 号 ¥3 . 1 4 5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2 1 0 7— 7 1 2 1 )3—17—0 0 1
南方水 稻黑 条矮缩 病 , 以迁 飞性害 虫 白背 飞虱 为主 是 要传 播 媒介 的病毒 病 , 20 年在 广 东 省 阳西 县 首次 发 自 01 现 以来 , 发生 范围 逐 步扩 大 , 生程 度 逐 渐加 重 。仙 居 县 发 位 于 浙江省 东南部 , 是水 稻 主 产 区 ,00年该 病 在本 县 局 21 部暴 发 , 给本 县的粮 食生 产带来 了较 大的 损失 。全 县单 季
病 的重发 。 2 2 白背 飞虱 迁入期 与单 季稻 易感期 相 吻合 . 本 县主 要
病 , 各 品种 间抗 性 差 异 显著 。 系统 调 查 表 明 , 交 晚籼 但 杂
的扬两 优 6号 、 两优 4号和 杂 交 晚粳 的 甬优 1 性 明 丰 5抗
显 较差 , 平均 丛 发 病 率 分 别 为 3 .% 、57 、32 ; 其 98 2 .% 1.%
粗糙。
丛 率 高达 9 % , 近绝 收。笔 者 依 据 调 查 资 料 对 其 重 发 8 几 原 因作 了初 步分析 , 进而提 出 防治对 策 。
2 重发 原 因分析
2 1 白背 飞虱迁入 量特 大 . 根 据县测 报 站灯 下诱 虫量 监
临沧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及防控措施
南 方 水稻 黑 条 矮缩 病 是 2 0 年 首 次在 我 国广 01 东 稻 区发现 的一种 新 的病毒 病 。其病原 为斐 济病 毒 属 (ivu ) 新 种——南 方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毒 F irs ji
( ote r elc— t ak dd a i s, B D 。 S uh r i bak s ee e w r v u S S V) nc r f r R
[ ]临沧市植保 站 编制. 4 , 临沧市植 物保护 工作 年
报 (0 1 ) 21 年
或l 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 ~ 0 0 6 克或 2 %噻嗪酮可 5 湿性 粉剂 5 0克兑水 3~ 5 g 0 4k 均匀 喷雾 。
一 一
【 责编 包丽琼 】
症状识别、 我市发生现状及潜在威胁进行分析 、 借鉴 和参 照 外地 防控 经验提 出我 市南 方水 稻黑 条矮缩 病
防控 对 策 。
关键词 : 水稻 黑条矮 缩 病 症 状识 别 发 生原 因
防控 措 施
亩 ,发生程度为轻至 中偏轻。全市平均病 田率为
3 .%, 均 病丛 率 为 47 , 高病 丛 率 达 3% , 3 9 平 . 最 % 1 最
一
三、 淹水、 除草、 盖膜 。播种结束后灌水淹透秧
床 , 着撤水 至秧 床没有 积水 后 , “ 闭号 ” 接 用 封 或其它 旱育秧 专用 除草 剂 , 进行 化学 除草 , 最后用 秧膜 平铺 覆盖 7天左 右揭膜 , 以增 温保 湿 , 保齐 苗 。 确 四、 揭膜 后及 时管 理 。揭 膜后 要及 时灌水 , 以防 止生理 失水 导致 死苗 、 黄苗发 生 , 及 时追施适 量 的 并 尿素 作 为“ 断奶 肥” 其次是 寒潮期 间 , 。 苗床 应保持 干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水稻种植区域,如江南、浙闽、湘鄂赣、粤桂等地。
这种病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病季节和症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夏季和秋季多发,主要表现为苗期叶片出现黄斑和白斑,成熟期水稻植株出现矮缩、叶色变黄,垂死或死亡。
叶片上出现的黄斑和白斑常常呈现椭圆形或扇形,形状不规则。
有些叶片上还会出现条纹状或环状的黄斑,严重的会导致叶片褪绿,萎缩变形。
2. 病害传播途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昆虫、种子和土壤。
病毒可以通过叶蝉、蝗虫、蚜虫等吸食植株汁液时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传播。
在土壤中,病毒可以通过残株、杂草等植物残体传播。
3. 防治措施(1)优选品种通过选育耐病品种来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这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
应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生态条件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其病害耐病性。
(2)病害监测与药剂防治定期巡查田间病情,及时发现病害发生,对有病株进行及时清除,防止病毒传播。
同时,在病害高发期,进行药剂防治,使用病毒抑制剂、除草剂等农药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防治。
(3)田间管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菌多依靠中介宿主昆虫传播,因此要注意田间卫生,加强农田周围的清理,清除枯草落叶等病源和中介宿主昆虫,保持田间清洁卫生。
(4)土壤处理运用合理的土壤处理方法,如消毒、轮作、深耕、灭草等方法进行土壤管理,防止病害在土壤中传播和侵染。
总之,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措施,需要多方面发力,在品种选育、田间管理、药剂防治、土壤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健康。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以田东县林逢镇为例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以田东县林逢镇为例发布时间:2021-09-06T01:44:46.93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3期5月作者:向小花[导读] 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会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质量下降,除了自然灾害,向小花田东县林逢镇农业服务中心摘要: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会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质量下降,除了自然灾害,病虫害也会令水稻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这对农业生产、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尤其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有水稻黑条矮缩病这一病毒的存在,这种病毒是由飞虱所传播,目前已经成为了水稻病毒流行性病害。
此种病害一旦发生便会在田间大面积扩散,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病情。
本文将结合田东县林逢镇在农业生产实际中有关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方式,以此来确保能够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有效防控。
关键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措施一、田东县林逢镇农业生产现状分析根据林逢镇农业生产实际,重点围绕特色作物,设施农业,加大了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
在新品种试验示范方面,以优质、专用、特色作物为重点,在新技术试验方面,以高产、节本技术等为重点。
积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我镇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的新品种。
较好地完成了新品种的引进前期管理工作。
较为突出的、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潜力的品种有:水稻有特优638、特优913;三香628,野香优油丝、壮香优1205;留香优15香、壮香优白金5号、壮香优1252、恒丰优426、博优1598、正大808、兆丰505、三北907、先达908、天贵98、同玉609、同玉270、迪卡011等。
甘蔗种植主要品种有:新台糖22号、粤糖159号、新台糖128号等;单2018年,甘蔗亩均产为4.6吨,入厂原料蔗11万吨。
甘蔗销售收入5500万元,人均甘蔗收入990元,有力的促进了群众增收。
根据林逢镇粮食生产、粮食保护区规划,经过这几年加大新品种特优638、特优913;三香628,野香优油丝、壮香优1205;留香优15香、壮香优白金5号、壮香优1252、恒丰优426、博优1598等品种进行同一块地进行水、肥、喷药统一管理,筛选出适合林逢镇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的新品种,选出就为突出的品种进行连片种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第一次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在!""#年,发生在我国的广东省地区。
!""$年,国家农业部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列为新种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也成为了越南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
据相关报告统计,在!%&'年,我国南方有((万公顷的水稻出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其中)%%%多公顷基本失收。
因此,其流行扩散范围广、监控难以及威胁大的特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机制也需要相关部门予以重视。
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特征较为明显,相关技术人员要对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分析,建构有效的处理方案。
第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典型症状,患病植株有明显的高节位分支和倒生须根,并且存在瘤状物突起结构,主要集中在病株茎秆表面位置,约#*!毫米,瘤突结构存在粗糙感,早期瘤突结构是乳白色,而后期瘤突结构是褐黑色。
并且,瘤突结构有较为明显的凹凸状皱折,病稻上部叶面上位置深绿色较为明显。
第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秧苗期症状,患病植株的叶枕间距会相对缩短,心叶的叶片僵直,无法进行有效抽穗,病株的整体颜色也呈现出加深的趋势,植株较为矮小,心叶抽生速度会逐渐变缓。
第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分蘖期症状,病株植株近似于侏儒病,整体植株较为矮小,存在扭曲畸形的情况,病株分蘖数量增多,叶片呈现出僵直的状态,此时的植株整体缩小状态较为明显,也是判定其患病的重要依据。
第四,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抽穗期症状,植株以及出现了全株矮缩的现象,并且植株的剑叶也存在僵直问题,整个叶面较为短小,植株纵向皱褶出现在病株的中上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植株存在隆起的短条脉肿块。
由于症状较为明显,需要种植人员建立及时性的观察机制,记录数据后有效对比。
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布途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带病的叶蝉(黑尾叶蝉、电光叶蝉)或飞虱感染传播,如果不及早控制会对产量影响很大。
青阳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病毒病是水稻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其种类多达10余种,青阳县20世纪70—80年代发生的主要是由黑尾叶蝉传毒的普通矮缩病和黄矮病等。
2000年以来,由灰飞虱传毒的条纹叶枯病在该县局部圩区太湖糯上零星发生,但由于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小,控制措施及时有效,一直未造成大的危害。
朱备镇农技服务站近年在田间调查中,发现存在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疑似症状,后经大田普查、症状比对及县级和权威部门初步确定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1-2]。
现将其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发生特点1.1发病区域明显据调查,2010年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青阳县发生普遍,以九华山西北侧的庙前、杜村、蓉城、朱备及九华山的九华乡发生较重,重病田最多达80%;东南部稻区发生轻,病株率一般在0.1%以下。
全县发病面积约100hm 2,病株率在1%~3%的面积有13.3hm 2,病株率10%~15%的面积有3.3hm 2,病株率30%以上的面积有0.67hm 2。
1.2水稻茬别与品种(组合)间存在差异青阳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表现最早的是单季稻和早插双晚稻(烟茬稻最重)田块。
发病品种(组合)主要是杂交稻,常规糯稻、优质稻重于常规杂交稻。
主要品种(组合)有九优207、雁两优498、新香优188、岳优9113、金优299、协优978、金优928、天优998、丰优800、金谷优72及淦鑫699等。
同一品种(组合)在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田块表现明显差异;同一品种(组合)作单季晚稻种植比作双晚种植发病要重,如九优207在杜村宗文村种植双季晚稻13.3hm 2,均长势较好;而在同村东村组作单季晚稻种植却重病绝收。
最早表现症状的是在2010年7月10—15日栽种的单季晚稻,其生育期在拔节孕穗期。
水稻前期生长正常,到8月下旬,拔节期的双季晚稻开始表现症状,到9月下旬双季晚稻症状表现明显[3-4]。
1.3发病较重,与前期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程度成正相关稻飞虱发生重的田块黑条矮缩病发病重。
建阳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
病 传 毒媒 介 白背 飞 虱发 生 早 , 入 量 大 , 毒 率 高 , 2 发 生概 况 及 特 点 迁 带 21 0 0年该 病 在建 阳市水 稻 区域 呈快 速扩散 蔓延 态势 2 0 — 0 9年在福 建省 龙岩 、 明等稻 区发生 并 07 20 三
发生 , 其 是靠 山 区的 中稻 田危 害严重 , 莒 口的焦 局部造 成稻谷 损失 。 0 0年建 阳市 麻沙 、 尤 如 21 水吉 、 黄坑 、 岚村 、麻沙 的界 首村 、水 吉 的后井 村 等部分 稻 田失 莒 口等 乡 ( )发 生南 方水 稻黑 条矮 缩病 危 害达 32 镇 . 收 。南 方水 稻黑 条矮 缩病 是 近年来 在我 国新 发 现 的 万 亩 , 病 田块 平均 病 丛率 1 . 。 发 1 % 严重 田块病 丛 率 5
由 白背 飞 虱传 播 的水 稻 病 毒病 ,0 1年在 广 东 晚稻 达 6 %以上 。在水 稻各生 育期均能 感病受 害 , 20 5 流行 扩
首 次发 现 , 有 范 围广 、 具 突发性 强 、 扩散 蔓延 快 、 危害 散快 、 测 防控 难 、 害损失 大 。 监 危 隐蔽等特 点 。水稻苗期 和分蘖 前期之前 染病 , 水稻不 失 高达 3 %~ 0 0 5 %。 稻 区的发生 表现 有如 下特 点 :1 1病 原病 毒量 逐 稻苗 密度 高 ,增加 了单 头带 毒 飞虱侵 染众 多水 稻 秧 能正 常抽 穗 . 本 绝 收 : 节 和孕 穗 期染 病 , 基 拔 产量 损 年积 累 , 布面积逐 年扩大 , 分 病害逐 年加 重。 ) 2育秧 田
1 发病 特 征
株 的机 会 , 育秧 移栽 田发病 重于直播 田。 ) 3 晚季 稻发
该 病在水 稻 各生 育期 均可感 病 ,发病症 状 因染 病重 于早 季 稻 。由于病 毒及 其 介体 白背 飞虱 数量 在 高 病时期 不 同而异 。秧苗 期感病 的稻株 严重矮 缩 ( 不及 当地早 稻 或其 他 寄 主植 物 上 得 到 了一 定 的积 累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病害,由于其发病迅速且难以控制,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防治这种病害,下面将介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1. 病原菌特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病毒通过介体媒介传播,主要传播媒介有稻飞虱、白叶蝗和蚜虫等。
病毒在水稻植株内侵染繁殖,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异常,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2. 发病季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发生,特别是在水稻孕穗期和开花期,由于这个时期水稻植株叶片生长迅速,代谢活跃,对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毒的侵染。
3. 病害症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条纹状、缩短状、弯曲状的病斑,严重时叶片变形、卷曲,植株生长受阻,导致减产减收。
4. 影响范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分布在南方水稻主产区,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给当地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为了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可以选用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通过育种和培育新品种来提高水稻对这种病害的抵抗力。
2. 合理密植:适当控制水稻的密度,避免过密种植,有利于提高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增施有机肥: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增施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植株的养分供应,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减少病毒侵染。
4. 发现及时处理:一旦发现有病毒侵染的植株,应及时将患病植株拔除,以免病毒传播,加重病情。
5. 控制病媒昆虫:稻飞虱等介体媒介是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传播途径之一,因此要加强对昆虫害虫的防治,减少病毒的传播。
在实际的水稻种植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取上述多种防治措施,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治工作,以降低水稻黑条矮缩病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病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更好地防治这种病害,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要加强科学栽培管理,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及时发现患病植株并加以处理,加强对病媒昆虫的防治,从而降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风险,保障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