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单元复习兼小专题整理
华士国际高三历史备课组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从1924年的国共合作到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历时4年。
1、总体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2、具体特征:
政治:①国共实现合作,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年幼的中共在探索中遇到了重大挫折,即犯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随着国共
合作的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经济: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进程被打断,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思想: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革命的两大指导思想。
军事:一战后,军阀混战,战祸波及全国;北伐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外交:①一战后,中国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共和国民党先后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
②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二、重要历史概念
1、国民革命的内涵: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运动。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即民主革命纲领内容)成为其主要目标。
2、右倾机会主义:工人运动中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一种违反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和正确路线的思潮。其表现形式是思想落后于实践,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形势把革命推向前进。他们或过高地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看不到革命形势的有利因素,散布悲观情绪,不敢斗争甚至主张搞阶级合作。其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分离。右倾机会主义是阻碍革命的绊脚石,对革命危害极大。
三、重要历史知识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戈万章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2(000)0Z2
【摘要】从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到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共3年半。这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和革命的中心任务(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与前一时期(1919~1924
【总页数】12页(P4-15)
【作者】戈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222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51
【相关文献】
1.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2.辛亥革命运动的成功与失败新探
3.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京工人阶级
4.红军长征与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的兴起
5.河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失败探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案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冯玉祥北京政变
考纲对此目内容没有作重点要求,只了解下列这些内容就行了:1924年冯玉祥囚禁总统曹锟,推翻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电邀孙中山北上。
(二)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此目内容考纲也没有作重点要求,只了解下列这些内容就行了:
1.了解北上宣言的内容:对内要消灭军阀势力,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2.掌握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①对内:结束军阀统治。
②对外:反对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
(三)五卅运动
五卅运动是本目的重点内容,必须从背景、斗争情况、意义等方面很好地掌握。1.背景:①1925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日英等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惨案。
2.上海斗争
⑴三罢斗争:中共领导,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成立统—领导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⑵反帝要求:取消领事裁判权、惩凶、赔偿、英日军队从上海永远撤走等。
⑶结果:①帝国主义高压、分化之下,上海总商会退出罢市,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
②工人阶级为保实力,在帝国主义承认工会合法权利、增加工资、抚恤死伤工人和学生等条件下停止罢工。
3.扩展
⑴全国各地人民、海外侨胞和外国工人都支持上海反帝斗争。
⑵省港大罢工影响最大。它坚持16个月,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
4.历史意义:①掀起了全国反帝斗争的新高潮。五卅运动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参加人数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对全国各阶级、阶层是个总动员,普遍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
②给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五四运动、中共成立、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㈡教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节内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找宏观知识、微观知识的呈现规律。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中共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必然现象。
2.认识任何真理必须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3.认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体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艰难的历程,进一步树立为中华新崛起理念,认识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今天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既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熟。
三、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
1.教的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读书指导法、图示法、辅助多媒体教学。
2.学的方法:讨论法、讲演法、发现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在诗的背面镌刻着的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展示PPT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碑文讲述了中国近代人民英雄的抗争历史。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近代史的划分引入新旧民主革命的概念。并对新旧民主革命进行具体的比较以便于概念的理解。
国民大革命
4、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925年陈炯明准备进攻广州。广东革命政府以 黄埔学生军为主力,组织两次东征,全歼广东的 陈炯明叛军;成立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不久统一广东、广西两省。 影响: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锻炼了军队,为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1、北伐战争:(1)北伐胜利进军的条件: ①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领导。
②一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与时俱进,关于从
实践中学习,从失败中学习,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
思考: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步伐,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我们要努力学习这种与时俱进的可贵精神。
③爱国精神,为民族为革命贡献毕生精力。“天下
为公”“振兴中华”,反对一切分裂行为,与北洋军
阀 卖国作斗争,要学习这种精神,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与时俱进、矢志不渝的爱国主 义情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
C
【解析】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 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 形成。据此可知材料中的“急需伙伴的他们”是指“中国共产党 与中国国民党”, “我们”是指共产国际。
A
民主革命道路,他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 阶级共和国,排除D;正确的答案是A。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
案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1924年初——1927年7月)
【本章重点知识】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条件与方针;2、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评价;3、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中心议题、主要内容和意义;4、新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5、黄埔军校的领导人、特点;6、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背景和结果;7、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8、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主力、性质、领导机构;9、省港大罢工的领导机构和特点;10、两次东征的主力、对象、意义;11、北伐胜利进军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及结果;12、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13、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三个惨案和收回的两个英租界;1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5、“四一二”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时间、地点、发动者、标志;16、张作霖杀害李大钊;17、大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作用与教训。
【知识结构】
一、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在
后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
。(必要性)
②中国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
派,比较是真正的
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在
失败后,真诚地欢迎
同他合作,决定改组
。(可能性)
③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1921年
会晤孙中山,建议孙中山
,创办
,同
合作;孙中山接受
和
的帮助,同意以“
”的方式与
合作,改组
。(外部条件)
④中共“三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思考:国民大革命中“大”是来自百度文库么含义?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国共合作的条件
①二七罢工后,中共认识到必须与国民党合作 ②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也欢迎中共同他合作 ③ 共产国际的指示 ④国共两党有共同的敌人列强和军阀(根本原因)
二、国共合作的方针: 党内合作
2、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方针: 先北上扫除吴佩孚,再东进围歼孙 传芳,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
4、过程: ⑴两湖战场⑵江西战场⑶郑州会师 5、原因: ⑴方针正确⑵群众支持⑶作战勇敢
㈤ 收回汉口、九江租界
注意 收回汉口租界的直接原因: 英国制造一三惨案
五、国民革命的失败
1、标志: 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汪精卫 制造“七一五”政变
附:蒋介石夺取领导权的过 程 1、制造“中山舰事件”,把共产党人排挤 出第一军 2、制造“整理党务案”,把共产党人排挤 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后来,蒋介石夺取 了国民党和军队最高领导权。
想一想:蒋介石敢于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原因有哪些?
5、作用: 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推动了国 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想一想:黄埔军校创办的目的是什么?
㈡ 领导五卅运动
1、原因: 日英制造五卅惨案
2、经过:
⑴领导: 中共,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⑵主力: 工人阶级
高三复习《国民革命的失败》教案
高三复习《国民革命的失败》教案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四节
黄冈中学李文雄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中山舰事件”和“整
理党务案”。蒋介石与帝国主义及各种反动势力的勾结。“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的功绩,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大革命的失败,是指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
治,统一中国,中国依然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之下。但大革命的
历史功绩和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是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中外反动势力
的联合绞杀,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建设强大革命武装的重要
性。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血的教训将使中共逐渐走向成熟。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对大革命失败和历史功绩的分析,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概括、
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师课前设问:请同学们简述北伐战争期间大好形势的表现及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生:回顾所学知识作答
师引入新课: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军阀统治即将崩溃,大革命看起来发展迅猛,形势一片大好,大革命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任务的完成似乎
指日可待。那么这场大革命到底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从而推动中国民主革命
继续发展呢?请大家跟我一同学习《国民革命的失败》(板书课题)
师: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将挖掉帝国主义在中国墙脚。帝国主义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已无药可救,于是按照其一贯的对华政策,一方面积极物色新的代理人,另
高一历史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北阀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 难点:北阀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
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 北伐战争
1. 背景
北伐战争的条件:“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迫切的要求;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某某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
北伐战争的必要性: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X作霖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他们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南下进攻某某国民政府,对革命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2.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X作霖。主要战场:某某、某某。
4. 方针: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X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5. 经过
(1)击溃吴佩孚: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占领某某,连克某某军事要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
(2)歼灭孙传芳:北伐军转攻某某,南北夹击,歼灭孙传芳主力,占领某某。
(3)迁都某某: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某某迁到某某,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4)重创X作霖:从某某北上的北伐军连战皆捷,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某某,奉军被迫撤退;从某某北上的北伐军占领某某。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ppt2 人教版
命
运
表 现
动
五卅运动为北伐 条 的
奠定群众基础 件 发
广东革命根据
展
地巩固和统一
北伐军 胜利进 军
工农运 动蓬勃 发展
三路北伐,消 灭吴、孙主力
国民政府迁到 武汉
继续北伐,占 郑州、徐州
上海工人三次 起义
湖南等地农民 运动发展迅猛
汉口、九江人 民收回英租界
P133 问答题参考答案
支持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 联合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制造“万县 惨案”、“一三惨案”、“南京 惨案”。 分化革命统一战线,拉拢、扶植 日益反动的蒋介石。
国 客观 民 原因 革 命 运 动 的 失 主观
原因
败
教训
中外反动势力 联合绞杀革命
帝国主义支持封建军阀 帝国主义公开干涉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 变革命,国共 合作遭破坏
国民党右 派篡夺革 命领导权
国民党右 派发动反 革命政变
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
四一二政变 七一五政变
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P137 材料解释题参考答案
1、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2、不正确。
划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标志就 是领导权问题,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 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 导的,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就混淆了新 旧民主革命的界限。同时,使中国共产党 在国共合作中处于从属地位,在蒋介石、 汪精卫叛变革命时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汇总
2、国共合作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推 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运动的迅速开展。
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一历史事件中,我们是否 可以得出一些启示来解决今天的一些国家问题呢?
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求同存异
与时俱进
课堂练习
•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新三民主义 B、《中国国民党宣言》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 2、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是一个 A、工人阶级政党 B、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 党 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 D、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政党
• 3、黄埔军校和以往的军校不同之处是 A、在大革命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B、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 的地位 C、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建立的 D、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彻底的土地纲领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 民生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主义
请思考:
黄埔军校有何特点?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 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要让学生“不仅知道枪怎么放,而且要 知道枪要向什么人放.” ——孙中山
1、有利于共产党以合法的身份领导工 农运动,壮大革命力量。
革命 统一 达成他们自已的同盟。 战线
请思考: 1、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 列强 2、中共领导工人斗争的失败,最典型的是哪件 军阀 历史事件?中共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教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民革命运动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民革命运动教案【单元特征】
总体特征: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政治特征: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和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经济特征: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萎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思想特征: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本;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中国思想界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并存的状况,但新三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主导地位。
【考点清单】
1.新文化运动(提法变得更细致):(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兴起;(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慨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慨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的长征。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程。
本课的基本线索是: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而失败。由此,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加上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发动旨在攻打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由于国民党力量强大而失败。在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并在遵义会议中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的问题。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进一步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最新 第六单元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精品
第六单元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历史阶段特征: 近代以来空前的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发展和失败,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结束,构成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 政治:帝国主义支持各派军阀进行混战,并联合起来共同镇压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大革命兴起作了政治军事上的准备;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政治军事的统一,使北伐战争有了一个巩固的后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严重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帝国主义为了破坏中国革命,积极从革命队伍中寻找代理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国民党右派的突然袭击,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等因素导致国民大革命走向失败.
经济:帝国主义的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压迫,军阀混战的硝烟弥漫全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萧条,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思想:为适应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需要,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确立了三大政策,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重难点分析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条件:必要性,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教训:必须以最大限度地孤立和分化敌人。可能性:国民党是革命
的民主派,有威信,又建立了革命的根据地,成为中共首先考虑的合作对象。其领导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屡受挫折,愿意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1921年,共产国际派出代表同孙中山会晤,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同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1924年1月__1927年7月15日)
相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
授
民主族义反帝推实、翻现帝真反国正封主 民建义族统独、治立,。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
民主共和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不同: 民权 彻底人民权力,八小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新 主义 时工作制,真正民主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
八小共时和国工社作会制主义,和彻共底个实人现及人团体民均权得力享有一
产主义。
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彻底彻的底废土除地封纲建土领地社所会平主均义地、权,共节产制主资本义。
课 主义 有制。
讲 提问: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
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授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提问: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
新
纲领的不同点说明了什么?
说明国共两党的阶级利益、奋斗目标都 不同.资产阶级有其革命局限性,中共民
升官发财另寻它路 ③孙中山的转变
授 帮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可能性
助
共产
第
国民党 “一大”
一 (1924)
宣言》②同 意共产党员 以个人身份
次
加入国民党
新
必要性
国际 指
示
合 作
的 帝国主义、封建主
(1923)中共 召开三大
国民革命的兴起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
【知识体系】
一、历史背景:
1、国际方面: 2
、国内方面: “ ”成为人民 的共同愿望。
二、表现
1、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⑴导火线:冯玉祥发动 ①原因:朴素爱国思想;军阀的内讧(主要)
②性质: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是北洋军阀走向分化的内在表现
③影响:直接导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的溃败,推动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
⑵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对内 ,
对外 。要求 。 ⑶中共对孙中山的支持:掀起了一场全国性
的召开国民会议运动
内容:对内 ;对外 。
⑷孙中山的逝世:
①时间: ②孙中山的活动及评价(见知识联系)
2、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⑴时间、地点: ⑵直接原因: ⑶领导机构: ⑷性质: 领导的, 发动的, 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 ⑸结果:面对帝国主义的高压政策,大资产阶级单独退出运动,民族资产阶级被迫退
出,工人阶级为保存实力而停止了罢工。 ⑹高潮: ⑺意义:是大革命时期 的高潮,给 和 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北伐战争准备了 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两次东征 ⑴时间及对象: ⑵主力: ⑶特点:得到 的支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⑷意义:
小结: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为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进行作好政治准备....
;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军的创办作好军事准备....;五卅运动等反帝爱国运动高涨作好群众基础....;两广统一以及国民政府建立作好牢固根据地...基础..
。北伐战争的时机成熟了。 【重点难点】
1、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及反映的实质性问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举行罢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4年初——1927年7月)
【本章重点知识】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2、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评价;
3、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中心议题、主要内容和意义;
4、新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
5、黄埔军校的领导人、特点;
6、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背景和结果;
7、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
8、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主力、性质、领导机构;
9、省港大罢工的领导机构和特点;10、两次东征的主力、对象、意义;11、北伐胜利进军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及结果;12、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13、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三个惨案和收回的两个英租界;1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5、“四一二”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时间、地点、发动者、标志;16、张作霖杀害李大钊;
17、大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作用与教训。
【知识结构】
一、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在后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必要性)
②中国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派,比较是真正的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在失败后,真诚地欢迎同他合作,决定改组。(可能性)
③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1921年会晤孙中山,建议孙中山,创办,同合作;孙中山接受和的帮助,同意以“”的方式与合作,改组。(外部条件)
④中共“三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
a、时间:年
b、召开地点:
d、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保持共产党在上、上和上的;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阶级、阶级、和
联盟的政党。
e、评价:中共三大的决定,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提出党对的问题(成为以后陈独秀犯右倾错误和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2、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年初
②地点:
③中心议题:讨论问题
④大会主席:
⑤内容:a、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在实际上确立了“、、”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若干是一致的,这是国共合作的基础。
b、同意以身份加入。
⑥意义:a、标志着的实现和的正式建立;
b、全国的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纲领;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阶段,实现和
的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上述内容。
4、黄埔军校的建立:
①条件:和的帮助
②时间:年
③军校领导人: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④特点:把与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和。
⑤意义:为建立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
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冯玉祥北京政变
①背景: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卷土重来,加紧掠夺中国。
b、各派军阀在操纵下,为争夺相互混战。自1920年以来,先后进行了战争,第一次战争,第二次战争;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运动。
②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a、时间: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
b、过程:囚禁总统,推翻控制的北京政府。
2、孙中山北上与国民会议运动
①孙中山北上和北上宣言:a、时间:1924年
b、内容:对内要消灭势力,对外要消灭的势力。
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支持孙中山的,发起一个对内要求,对外要求、废除的运动。
③孙中山逝世:年3月12日在逝世。
3、五卅运动
①原因: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等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工人,在制造。
②主力:
③性质:运动
④领导机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
⑤结果:a、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继续镇压罢工运动。单独退出罢市,被迫退出。(典型的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工人阶级处于的境地。
b、影响最大的是:领导机构是;特点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次,给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⑥意义:是大革命时期运动的高潮,给和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的准备了基础。
4、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①背景:军阀在和的支持下准备进攻,推翻。
②经过:两次——对象是。
③主力:学生军,得到了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④结果:全歼叛军;统一了广东、广西。
⑤意义: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奠定了基础。
三、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直奉军阀联合,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直系,奉系
①原因:运动的发展;的支持。
②后果:直奉军队一方面进攻的国民军,迫使国民军退往地区;一面准备南下进攻。
2、北伐胜利进军(1926—1927年)
①目的:打倒,推翻,统一。
②对象:、、三派军阀
③主要战场:a、两湖战场:占领湖南,攻克湖北和,占领;消灭主力。
b、江西战场:消灭主力,占领。
④结果: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进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迁到,一时成为革命的中心;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与的部队会师;从北上的北伐军占领了。
3、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①原因:北伐战争得到了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的蓬勃高涨。
②表现:a、两省工人成立,组织了。
b、为迎接北伐军进入,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第次武装起义在、
的亲自领导下取得了胜利,写下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4、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①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
a、原因:胜利进军和的高涨,打击了的基础。
b、惨案:惨案、惨案、惨案。
②各地人民进行斗争,成果最大的是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和英租界。(这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①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上扫吴,东进灭孙,最后灭张,统一全国。
②广大的大力支持:组织工人随军出征;工人举行总罢工。
③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起了作用:为第四军赢得“”称号。
四、国民革命的失败
1、帝国主义的干涉:①原因:的胜利进军,将挖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墙脚。
②表现:1927年炮轰,制造“惨案”。
2、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①中山舰事件,共产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②整理党务案,把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领导机关。
③影响:蒋介石夺取了和的领导权,为以后发动准备了条件。
3、“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①蒋介石的政变准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以后,蒋介石到上海,勾结帝国主义、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与汪精卫密谈“分共”
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a、时间:年4月12日
b、地点:
d、结果:著名共产党员、、先后牺牲;
1927年月日在成立了国民政府,与国民政府对抗。
③在北京袭击大使馆,杀害。
④“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a、背景:纵容反动军官夏斗寅、许克祥先后发动反革命叛乱。
b、经过:年7月15日,在召开国民党中央“”会议,正式决定同决裂;以“,”为口号,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
4、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①性质:共同领导的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②功绩:a、上推翻了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
b、为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宣传了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
③失败原因:客观上,过于强大,进行联合绞杀;叛变革命。
主观上,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和;以为代表的和
代表的妥协退让,在革命后期犯了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尤其是对的领导权。
④教训:必须坚持对革命的;必须掌握,坚持。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