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动物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动物1教科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动物1.我知道的动物教学思路:学习目标:1.尝试学习有序表达一段话——渗透按照先样子后习性的顺序,有序介绍一种动物。
2.抓住动物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3.认真倾听——注意听介绍,根据听到的信息判断是什么动物;或补充不足的信息;学习重难点:1. 具体叙述中能说出连缀的话语。
2. 抓住动物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学习准备:课件板书设计:12.我知道的动物我知道的动物是……它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它(喜欢什么、爱吃什么、住在哪里等)……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游戏,老师来说一种小动物,你们来猜猜看是什么小动物好吗?它特别可爱,长的又白又胖,有两只长长的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短短的小尾巴,笑起来有三瓣嘴。
它最爱吃青菜和胡萝卜,走起路来蹦蹦跳跳。
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兔子)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小伙伴,你们认识它们吗?师呈现多种动物的图片,学生复习动物的名称。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刚才是怎么形容小兔子的呢?1、兔子长的什么样?2.兔子有什么习性?它的身体()它喜欢()它的眼睛()它爱吃()它的鼻子()它住在()它的耳朵()它的胆子()它的嘴巴()它走起路来()哪位同学能老师刚才那样说说小兔子呢?(师相机在黑板上出示表达的要求“我知道的动物是……”、“它长得……”等,引导学生复述师刚才讲过的内容)部分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多一点的描述,如“你和这种动物之间发什么过什么好玩的事情?”等。
小结:我们描述一种小动物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第一:动物的样子、外貌第二:动物的习性(爱好、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表达方式描述猫、狗两种动物。
三、拓展训练将学生分为3-4组,让他们进行组内描述训练,描述老师所给出的动物。
师巡视指导。
请每组学生派代表描述自己组的小动物,组员可进行补充。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动物1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动物1教科版
三、拓展训练
将学生分为3-4组,让他们进行组内描述训练,描述老师所给出的动物。
师巡视指导。
请每组学生派代表描述自己组的小动物,组员可进行补充。
(要求学生们必须认真听别组学生的发言)
四、巩固新知,趣味竞答。
同学们,我们刚才描述了那么多的动物,你们记住了多少呢?
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出来,其他学生进行外貌、特点等描述,但不能在描述中出现动物的名字。
该生猜动物名字。
猜对最多的小组获胜。
(每组猜的都是另外组描述的小动物。
)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小动物们,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呢?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六、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小伙伴们介绍自己今天认识的小动物们。
教学反思:。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
4.倾听。
5.想一想,举手回答。
四、总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拓展
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学习了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动物,现在老师用橡皮泥制作了刚才观察的仓鼠宝宝的模型,你能用橡皮泥把你观察的或者喜欢的动物制作出来吗?
3.请学生参照学生活动手册制作一个动物模型。
1.回忆这节课的知识,举手回答。
三、寻找动物的准备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这个花坛里去寻找动物,看看你们标记的地方能不能找到这种动物。
2.我们可以去哪里找动物?
3.我们应该怎样找动物?找到后观察什么,怎么记录?
(1)怎么找?
在教室里进行模拟寻访(教师讲解或示范,学生表演),在模拟时解决以下问题:①到场地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②对于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如何来观察,如蝴蝶、蜈蚣等。
1.想一想。
2.猜谜语。
二、寻找校园里的动物
1.刚才我们猜的鱼、蜘蛛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还生活着什么动物?你在哪里见过它?
2.你在校园里见过哪些动物,规范回答句式。
3.这些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认识请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对于不认识的动物,可以请认识的学生介绍一下,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下,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校园动物。
(2)教师巡视指导。
①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看看学生有无把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的情况。
②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仔细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
③图画上适当加文字(或拼音)标注。
(3)展示学生的活动手册。
①同学们先猜猜,画上是哪种动物?
②你觉得画得好,好在哪里?
③你觉得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你能指出问题在哪里吗?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第二单元动物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材简析】本课作为《动物》单元起始课,除了引出单元学习对象外,同时还担负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任务。
通过让学生列举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呈现他们已经知道的动物,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感受地球上生存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本课指向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
教材设置的三个板块分别是:聚焦部分“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这部分交流为整个单元服务,通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知道和喜欢的动物,充分展示学生对动物的原有认知。
探索部分“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这部分通过任务形式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动物的特点,用画图的方法来描述和记录动物,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
研讨部分“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玩具熊是动物吗?”,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一起归纳出动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同时学生运用对动物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来判断玩具熊是否是动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都很感兴趣,在平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观察过一些动物,但都是无意识的、零碎的认识。
虽然学生在上学期植物单元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形成了观察、记录、描述等初步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这个阶段的学生仍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由于受形象思维的影响,学生多以拟人的方式描述和解释事物,在动物领域这一特征更加明显。
学生对于动物的观察和描述的难度要比植物大,这就需要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开展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动物,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点,认识到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知道它们是有生命的。
[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出动物共同的基本特征。
[探究实践]用语言、图示方式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特征;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会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包括它们的特征、生活习性等。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文字,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观察动物,乐于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动物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图片,发现它们的特点。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动物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分组讨论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准备情境教学的道具,如动物模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常见的动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科书中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动物的特点,如“长得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动物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动物的特点。
如模拟动物的生活环境,让学生扮演动物,进行角色扮演。
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对动物的认识。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动物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动物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动物》《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材简析】从《我们知道的动物》这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
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y 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入学习活动。
通过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
“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
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
最后,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从他们开始运用感官观察和探知世界的那刻起,会动、会叫、会呼吸、会生长的动物就是最能引发他们关注的对象。
通过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参观动物园等渠道,他们对动物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往往比较模糊。
在科学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
而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
这意味着一年级的学生更难以概括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完整word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共36页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
谜底:橡皮)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要认真观察)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教科版一年级下半学期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半学期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标:
- 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 研究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并能正确命名它们
教学内容: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动物是有生命的生物,具有呼吸、运动、繁殖等特征
- 动物可以根据它们的外形和生活性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2.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 植物是有生命的生物,具有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等特征
- 植物可以根据它们的外形和生长方式进行分类,如树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
3. 常见动物和植物的认识
- 动物:狗、猫、鸟、鱼
- 植物:树木、花朵、草、蔬菜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然后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分类方法。
3. 讲解: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4. 操练:设计图片配对或命名游戏,让学生通过选择正确的动物或植物名称来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周围的动物园或植物园,进一步认识和观察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6. 总结:复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完成配对或命名游戏的准确率和速度。
3.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参考资料:
- 《小学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
- 图片和实物: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动物园或植物园的实地观察材料。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动物》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动物》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材简析】从《我们知道的动物》这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
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y 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入学习活动。
通过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
“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
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
最后,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从他们开始运用感官观察和探知世界的那刻起,会动、会叫、会呼吸、会生长的动物就是最能引发他们关注的对象。
通过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参观动物园等渠道,他们对动物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往往比较模糊。
在科学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
而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
这意味着一年级的学生更难以概括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全部教案
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全部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兴趣,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动物,但对其特征和习性了解有限,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2.难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模型或实物,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一些关于动物特征和习性的资料,用于课堂讨论。
3.准备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动物、制作动物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展示它们的特征和习性,让学生了解和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的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动物,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8.板书(5分钟)设计一份板书,概括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动物《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动物《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观察一种动物》选自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二章《动物王国》。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一种动物(如蝴蝶)的观察,让学生认识蝴蝶的外形、生活习性等,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习使用简单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意识。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不仅能够认真观察蝴蝶标本,还能提出一些很有深度的问题。这说明他们在观察和思考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不过,我也注意到,在记录观察结果时,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他们对观察结果记录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感到很欣慰的是,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提出许多有创意的观点。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的孩子还不够自信,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课堂上更多地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动物基本特征的认知: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基本特征,如蝴蝶的翅膀形状、颜色、飞行方式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科学课,主题为动物。
通过教授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让学生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并能够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的特征、观察和描述动物等。
【教学目标】1. 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 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和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还不太清楚。
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较为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不同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生动多样的动物图片,如狗、猫、鸟、鱼等。
2.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动物吗?动物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可以指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生命特征、外貌特点等。
例子: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只狗、一只猫和一只鸟。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些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动物。
”教师进一步问:“动物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回答:“动物会动,有生命。
”二、呈现1. 教师出示一张大海报,上面有不同的动物图片。
海报上可以包括狗、猫、鸟、鱼、兔子等多种动物。
2. 教师指着其中的一种动物,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3.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皮毛、眼睛、嘴巴等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例子:教师指着海报上的一只狗,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是狗。
”教师继续问:“你们能发现狗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观察后回答:“狗有四条腿,有长长的尾巴,有两只耳朵,有两只眼睛。
”三、讨论与总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引导学生总结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有眼睛、有嘴巴、有四条腿等。
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教科版
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教科版简介本教案适用于一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使用教科版教材。
以下将介绍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 掌握一些基本的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学习观察、比较和分类动植物。
教学内容单元一:动物课时一:认识动物- 教学目标:学习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 教学重点: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
2. 讲解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动物图片。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二: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教学目标:学习不同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 教学重点: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水生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2. 讲解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水生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单元二:植物课时一:认识植物- 教学目标:学习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
- 教学重点:树木、花草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
2. 讲解树木、花草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植物图片。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二: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 教学重点: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阶段、植物的繁殖方式。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
2. 讲解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阶段和繁殖方式。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3.观察一种动物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小明同学画的蚂蚁,画得比较准确的是()。
A. B. C.D.
2.蜗牛身体的特点是()。
A.长着触角、腹足和较硬的壳 B.长着两个小耳朵 C.有许多腿 D.可以离开壳生活
3.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应该()。
A.自己养着玩 B.把它放回大自然 C.随处丢弃 D.放入垃圾筒
4.()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A.鲨鱼 B.狮子 C.蜗牛 D.狗
5.蜗牛能牢牢地抓住小棒爬行,是因为()。
A.身体柔软,有黏液 B.身体轻 C.有爪子 D.背上有壳
6.蜗牛的()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A.腹足 B.眼睛 C.触角 D.壳
7.下列动物中,()是靠腹足运动的。
A.B.C.
D.
8.蚂蚁依靠()来传递信息。
A.眼睛 B.触角 C.鼻子 D.足
9.观察完蜗牛的活动后,我们要()。
A.把蜗牛埋掉 B.送蜗牛回家 C.放在实验室不管 D.扔掉蜗牛到垃圾筒中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蜗牛有()对触角。
A.4 B.3 C.2 D.1
11.下面有鳃的动物是()。
A.B.C.D.
一、教材分析。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一种动物》精品教案
科学 学科二年级上册教案第」课总上课科学知识目标 1 .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 .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科学态度目标 1 .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 .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重点: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 和记录。
难点: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单元教学内容 3、观察一种动物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IW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各个部分,给各小组发棉签,并指导棉签的使用方法。
3 .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的哪些行为或特点?五、交流汇报记录班级记录单。
(以画图的形式记录:壳、触角、眼睛、口等)六、观察蜗牛的运动1 .情境创设: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特点。
今天我们观察的蜗牛,它也和同学们一样厉害!接下来我们请蜗牛为我们表演表演,但我们可要做文明观众,观察时要保持安静。
2 .讲解要求:老师这里有四种材料,分别是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我们要请小蜗牛在这四种材料上爬一爬,你仔细看看它是怎样爬行的。
3 .根据各小组观察进程不定时下发其余材料。
4 .观察结束,可以鼓励学生用肢体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记录腹足、黏液等信息)七、课外延伸1 .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2 .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蜡蝇、蛤蝌、螺……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的应激反应。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动物》教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及其特征。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生活中也接触过许多动物。
但他们对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此外,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及其特征,能对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特征,学会对动物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动物特征的观察和表达,以及对动物分类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了解动物。
2.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进行比较,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增强课堂的活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动物特征的卡片,用于分类练习。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一些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动物。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有的动物有翅膀,有的动物有角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套动物特征的卡片。
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分类。
4.巩固(5分钟)请各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他们喜欢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特征。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一些复杂的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掌握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对一些复杂的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和探究动物。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寻找答案。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动物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一些动物的实物模型或标本。
3.准备一些关于动物的简单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每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对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展示一些动物的实物模型或标本,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物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动物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游戏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让学生扮演动物,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022杭州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
2022杭州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和探究,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单元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观察动物,愿意与动物打交道。
但在科学知识方面,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动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探究动物。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察和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3.设计好课堂活动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常见的动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这些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的了解和观察到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和解答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动物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动物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如何保护自己。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以及它们的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从而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他们喜欢观察和接触动物。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一些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让他们知道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比较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教学所需的PPT、图片、实物等。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本,对即将学习的动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看到的动物,从而引出今天的主题——动物。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的动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讲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出该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然后,每个小组向其他同学介绍他们所研究的动物。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说出动物的特点,另一组学生说出动物的生活习性,看哪一组说得更快更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动物》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材简析】从《我们知道的动物》这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
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y 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 这一话题引入学习活动。
通过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
“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 ,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
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
最后,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从他们开始运用感官观察和探知世界的那刻起,会动、会叫、会呼吸、会生长的动物就是最能引发他们关注的对象。
通过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参观动物园等渠道,他们对动物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往往比较模糊。
在科学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
而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
这意味着一年级的学生更难以概括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 .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观察,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准备】学生: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仓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回顾已经认识的动物1.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2.(课件出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二、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1.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出示一只小仓鼠活体)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知道它原来生活在哪里吗?(2)今天这只仓鼠宝宝来给我们当模特,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会跑、会吃东西、有头、有嘴巴、有尾巴、有脚等)(4)同学们真厉害,把仓鼠宝宝的特点都找出来了。
(教师出示课件,总结仓鼠的特点)2.学生分组观察,并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种动物标本。
你能像观察仓鼠宝宝那样,观察这些标本吗?找找你们小组的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交流集中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方面。
让我们来开一个“动物介绍大会”吧!哪个小组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动物?请小组成员带上你们的动物标本,到前面来介绍一下它吧(小组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指出其描述不全面的地方并做补充)3.画一画我们观察的动物。
每个小组观察的动物各具特色,我们用笔把它画下来吧。
怎么画呢?(1)教师示范,边观察标本边画,先画身体中间的部分,这是主要部分,然后再画上脚、头、翅膀等,最后可以画一画头上的眼睛、嘴。
(教师可提示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动物的步骤,学生可参照学习,同时教师提出画的要求:真实,看到什么画什么,尽量画得像)(2)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开始画图。
教师巡视指导。
①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
看看学生有无把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的情况。
②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仔细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
③图画上适当加文字(或拼音)标注。
(3)交流反馈。
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活动手册。
①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画上是哪种动物?(指向画得像不像)②你觉得画得好,好在哪里?(指向有没有突出动物的特征)③你觉得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你能指出问题在哪里吗?(指向真实记录)④让学生简单修正一下自己的画。
三、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1.(出示课件)这张图片里有些是动物,有些不是动物,你能分辨出来吗?2.汇报交流。
3.玩具熊为什么不是动物呢?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4.教师汇总学生的发言:原来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所以它不是动物。
那么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呢?5.刚才我们说的,也就是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你能再来说一说吗?(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形成班级记录单,参考课件内容)四、总结和拓展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这节课学习了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动物,现在老师用橡皮泥制作了刚才观察的仓鼠宝宝的模型,你能用橡皮泥把你观察的或者喜欢的动物制作出来吗?3.请学生参照学生活动手册制作一个动物模型。
【板书设计】我们知道的动物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单)日期:1.能自己运动6.吃食物2.有嘴7.需要空气3.会长大8.会繁殖4.有身体9.会排泄5.有生命102.2《校园里的动物》【教材简析】在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后,本课将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寻访和观察身边常见的动物,进一步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是调查学生对校园动物的原有认知,通过说一说、认一认,帮助学生聚焦和认识校园里的一些常见动物。
“带上我们到校园里去寻找动物” 中,学生将借助工具,利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寻访校园里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身体特征、运动情况等。
寻访后的“研讨”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观察到的动物名称、生活地点、在做什么等信息,能提升学生对校园动物的认识,并为后续活动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校园实地寻访活动对学生感受动物多样性,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重要。
在寻访前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哪里找、怎么找、怎么记的技巧。
让学生用图示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地点,以促使学生更细致和深入地观察。
通过交流研讨活动,把学生的寻访结果汇总成“班级记录单” ,帮助学生强化校园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
【学生分析】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身边的动物常常进行着有意无意地观察,但是这些观察往往是随意的、无目的的,因此获得的信息比较有限且零散。
对生活在周围的动物,一年级的学生能叫得出它们的名称,大概知道它们生活的环境,对熟悉的动物能从自然环境中辨认出它们,却无法在自然环境中准确地找到它们。
上学期“校园里的植物”的考察活动给予了学生基本的校内寻访的技能与经验,但是由于动物是不停运动的,这使观察的难度大大增加。
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观察动物的技能和寻访方法,在寻访时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现象,使得观察活动盲目、无序。
而在后续的研讨活动中,由于观察不到位,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表达内容空洞等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1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运动情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1 .通过实地观察动物,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2.愿意倾听和分享同伴发现的有关校园动物的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形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难点: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放大镜(每小组1 个)、棉签、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课件、确定寻访区域、布置寻访动物的环境、观察地点的平面图、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你能猜出老师描述的是哪种动物吗?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
二、寻找校园里的动物1.刚才我们猜的鱼、蜘蛛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还生活着什么动物?你在哪里见过它?(如果学生说到校园里,可直接追问:你在校园里见过什么动物?)2 •你在校园里见过哪些动物,可以用“我在校园的……见过……”的句式来说一说。
3.这些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认识请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动物,学生认一认。
)2 对于不认识的动物,可以请认识的学生介绍一下,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下,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校园动物。
4.(教师在教室里张贴观察区域图)这是我们学校里的一个花坛,你猜猜这里可能生活着哪些动物呢?在哪里能找到它们?5.小组领取区域图和动物卡片,交流后把卡片贴到区域图上。
6.交流汇报。
每个小组带自己的区域图,到教师的大区域图上贴动物,并进行讲解。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调整。
三、寻找动物的准备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这个花坛里去寻找动物,你们标记的地方能不能找到这种动物。
2.我们可以去哪里找动物?边指图边说(大树上、草丛里、枯叶堆里、泥土里等)3.我们应该怎样找动物?找到后观察什么,怎么记录?(1)怎么找?(轻轻地、不打扰动物等)在教室里进行模拟寻访(教师讲解或示范,学生表演),在模拟时解决以下问题:①到场地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②对于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如何来观察,如蝴蝶、蜈蚣等。
③如何使用工具帮助我们观察。
(放大镜、棉签)小结: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再小组分散活动。
(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用棉签拨一拨等)(2)找到后观察什么?①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
②动物的身体特点、活动情况。
③数一数有多少动物。
(3)怎么记录?① 记录的要求:真实,把观察到的动物记下来,不要把想象中的记下来,记录动物的活动地点,不要忘记统计数量。
② 记录的地方:学生活动手册。
(4)需要注意什么?观察时不惊动、不伤害、不破坏它们的“家”四、寻找并观察校园里的动物1.现在,请同学们拿上工具,整齐地排好队列,我们出发啦!2.现场演示如何有序寻访动物。
(1)以全班集合的形式先安静地看,观察、记录周围环境中有什么动物(2)教师演示如何观察并记录树丛、草丛、枯叶堆中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