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笔记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缺失三.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 1873年5月30号,恩格斯给马克思写信,阐述他关于科学的辩证思想,其中特别强调: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中心议题是,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观点对当时自然科学中的重大发现进行哲学分析。

2. 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六大科学发现:(1)康德和拉普拉斯: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2)莱伊尔:地貌演变的均变假说,说明目前的地球表层是在水因素和或火因素长期作用下演变的结果。

(3)维勒:由无机化合物合成尿素的实验说明无机物和有机物非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之间不存在着无法超越的鸿沟。

(4)焦耳和迈尔提出的关于功、热、电磁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说明无生命世界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5)由施旺和施莱登提出的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发育的细胞学说,说明生命世界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6)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说明目前存在的众多物种起源于少数的共同祖先。

人如何诞生:古希腊普罗米修斯古中国女娲造人古欧洲上帝造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人类认识世界:神话; 科学; 哲学; 宗教3. 六大自然发现所包含的自然哲学思想(1)从自然观点高度提出了运动形式及其转化的学说(2)从运动的物质承担者、运动的表现和运动的规律相统一的角度把各种运动变化划分为若干运动形式1)机械运动(物质之间;同一物质)2)物理运动(刻画分子)分子运动表现为物质运动3)化学运动(物质之间的化合与分解)4)生命运动(表现为遗传和变异,同化或异化)(3)运动形式之间是相互转化的(4)在运动形式转化中,存在大量的守恒和质的不灭关系(5)按运动形式的复杂程度,区分出简单的低级的运动形式和复杂的高级的运动形式4. 自然辩证法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自然辩证法笔记李淑磊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2、从科学技术发展和思维方式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形态没有出现在中国?从思维方式上看,中国古代哲学是带有浓郁思辨性质的自然观。

如”阴阳说“主张阴阳和谐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五行说”则认为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组成,元素之间“相邻相生,相间相克”;柳宗元的“元气说”认为万物都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成,气“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张载认为“凡象,皆气也”,并提出“一物两体”“不有两,则无一”的矛盾论观点;王夫之的“方动方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理论阐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总之,我国古代自然观更多讨论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辩解说,纯粹是各家的主观臆测。

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的,注重的是辨证统一。

对问题的讨论也只是泛泛而谈,不作深究。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在那时不可能出现象古希腊“原子论”那样的思想,而且这些辩证思想与我国古代自然科学没有多大的联系,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没有起多大作用,只有中医学是个例外。

从科学技术发展上看,中国古代还没有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实验和严密的数学方法基础上的物理学,没有独立的物理学科。

尽管《墨经》中有关于光、磁、力等现象的记载,但只限于定性探讨,似观察记录,未分析论证原因,没有形成规律性认识。

这和古希腊物理学相比,实在不及。

而且墨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昙花一现,没有形成持久的作用力量。

墨家的科学传统遭到“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的政策扼杀,中途夭折,这是物理学的不幸,也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古希腊科学偏重理论思维,讲究思维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中国古代科学在这方面却先天不足,这不能不是制约它发展,与近代科技失之交臂的原因。

赵晶----自然辩证法笔记

赵晶----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第一课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三个概念①科学: 传统上科学是指系统化的实证知识。

其本质是对自然规律的反映。

②哲学: 自然观、方法论的学问。

③辩证法: 普遍联系、变化发展。

补充: ④自然辩证法: 自然界本质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规律。

2.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技背景1543哥白尼天体运行说——1687牛顿力学——1755康德星云假说、1830赖尔地质学原理、1803-1862分子原子理论、1838-1839细胞学说、1859达尔文进化论。

二、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1.自然观: 研究自然界——自然科学成果——自然观。

2.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科学的具体方法——科学技术的一般方法3、科学技术观: 对科学技术总的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三、科学技术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需要, 利用自然规律, 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 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以及使用这些手段和发放的技能体系。

第二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迁朴素唯物自然观(16世纪前): 古代科学技术①三大特点: 独创性、实用性、继承性1、②作用: 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渊源。

二是从某方面为企业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缺陷:受到了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唯心)。

二是由于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影响, 缺乏系统严密的论证。

机械唯物自然观(16-18世纪): 近代①特点: 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②体现: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③作用: 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思想基础二是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和前提。

辩证唯物自然观: (19世纪)①特征:一是以实践论为基础, 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二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三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四是天然自然、人工自然的统一;科学性和彻底性的统一。

具有科学性、革命性4.系统自然观①人工自然的特征: 注重签到时间的作用和意义, 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2.自然观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

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自然观。

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就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看待自然所形成的哲学观点,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

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也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上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是由外力的推动所致。

4.系统论以系统观点认识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开放性。

5.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事实、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和判断。

6.科学假说根据已有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7.科学理论经过实验检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由科学概念。

原理以及有这些概念原理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具体的规律和预见)组成。

8.科学观察通过感观或借助科学仪器,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研究对象,以获取科学事实。

9.模拟实验一种间接实验,即先设计出反映对象属性的模型,然后用实验手段作用于模型,通过模型实验了解原型(对象)的性质以及运动规律,它包括物理模拟、数学模拟和功能模拟。

10.公理化方法从尽可能少的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利用演绎推理规则,推导出一系列命题和定理,从而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

11.灵感主体对反复思考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某种偶然因素或潜意识信息合发而得到突然顿悟的心理状态。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导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哲学方法。

它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方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自然辩证法认为(1)事物的矛盾着、发展着(包括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2)事物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与规律;(3)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辩证的整体。

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质量互变是矛盾的主要内容;(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1. 矛盾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推动事物前进的内在动力。

2.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4. 统一整体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应用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在我的看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通过本文的讲解和总结,我们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

它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并且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2. 自然辩证法的特点(1)整体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发展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发展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3)矛盾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 联系规律联系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 发展规律发展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

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 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质和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突变性。

5.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达到更高阶段的肯定。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式的过程。

三、自然辩证法的具体应用1. 自然科学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

它指导科学家们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去研究自然界,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2. 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社会科学中也有重要应用,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

它帮助人们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去研究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以下是对自然辩证法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1. 联系规律(1)普遍联系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第一部分自然辨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自然辨证法概论1、什么是自然辨证法?它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一般规律的研究,是关于科学技术一般方法论的研究。

2、自然辨证法的内容(1)自然观:自然界、时空观、系统性、规律性。

(2)科技观:科学的概念、技术的概念、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的规律。

(3)方法论:科研选题方法、试验方法、理想化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4、当代科学与自然辨证法:数学部分(非欧几何、拓扑学、现代数学等)、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宇宙学)、分子生物学(DNA等)、系统科学[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协同论、结构论、突变论)]。

5、当代技术:原子能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

6、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位置:各门具体学科——〉自然辨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是具体——〉特殊——〉一般。

7、自然辨证法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总得来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一般寓于特殊之中(一般不能独立存在)(2)特殊表现一般。

第二讲自然界的系统结构1、系统的概念:由若干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叫系统。

系统就是要素加关系。

2、系统的分类:按大小分:大、中、小型系统。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按规律的性质分:确定型、随机型系统。

按组织方式:自组织、他组织系统。

按可逆与否:可逆系统(有记忆)、不可逆系统(无记忆)。

按动态分: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3、系统的性质:要素的关联性、动态相关性、系统整体性。

4、系统的非加和性:即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不是各组成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原因在于要素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协同作用,内耗作用)。

意义:在认识上,要从整体出发;在时间上,要追求整体最优化。

5、自然界的层次结构:自然界有多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具有特定的性质和规律,相邻层次间存在着过渡区,表现着不同层次的联系和转化。

第三讲自然界的系统演化1、演化概念:在一组环境参量的输入下,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发生变化。

自然辩证法笔记篇

自然辩证法笔记篇

绪论一、研究对象1、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广义的自然界包括人和人类社会,狭义的自然界不包括客观辨证法:自然界存在的各种不以人的意志转变的规律2、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思想把握事物的本质,观察只能观察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所以思想是根本方法3、自然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结论不一定是科学,科学应是有涵盖性的某些不合科学的现象叫反常问题,反常问题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科学将有一次打的飞跃以往的科学研究是非体制化的,现代科学是体制化的,体制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动力(内动力是观察和思考)共同服务于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二、研究内容1、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界是以一个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每一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1)作为系统的自然界(2)作为演化的自然界(不可逆)(3)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平等进化)2、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科技方法论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已经明确,所以科研选题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3、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1)自然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科学技术的功能是一把双刃剑)(2)自然科学技术的内部矛盾和外在条件(学术氛围、体制等都是外部条件,内部矛盾就是不断出现的反常事件)(3)自然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关系(经济、社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或推动或阻碍的作用)三、自然辨证法的学科性质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规律的研究具有哲学性质所使用的方法是一般方法、普遍方法、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性质对科学技术本质的功能、结构研究具有科学指导、技术指导本质第一章、自然观第一节系统自然观一、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系统:由若干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非系统是思维抽象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1)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系统(2)自然界所有的物质都是自成系统的(3)所有的物质客体互成系统二、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各个部分之间具有特别的关系,部分通过一定的关系结合表现整体,系统的整个功能之和也可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2)开放性:系统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类,超密态,真空态,反物质态,暗物质,暗能量)二、自然界是系统的,系统分为一般系统、复杂系统(自组织系统)三、自然界是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所形成的更高层次的对称。

四、自然界的演化是有方向的,进化与退化。

五、自然界是和谐的。

六、自然界的演化是规律性与混沌性的统一。

科学是个万花筒1.知识体系。

2.特殊的认知活动。

3.是社会建制,国际事业。

4.时代精神(理解、分析、实证、开放、民主、批判等精神)5.是一种文化(与人文文化相对应)6.是世界观(是对经验世界的超越)7.是一种方法。

科学是可错的。

1.科学观察渗透经验、偏见、理论,没有绝对客观中立的观察。

2.科学归纳法,从有限推知无限,结论是或然的。

3.根据哥德尔定理,一个理论的完备性与不矛盾性不可兼得,任何理论都有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

4.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难免片面性、表面性、误判性。

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何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1.中国传统文化过分强调科技实用性、功利性,缺乏纯粹理性的品格。

2.中国现行科学政策重技术轻科学。

3.科技投入不足。

4.科技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5.教育体制改革滞后。

6.缺乏科学的历史累积。

7.缺乏良好的国际合作。

8.急功近利的政策方向。

9.强调集体扼杀个体独到。

10.活得太累。

按层次:基础科学(数、理、化、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技术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应用化学、电子学、应用光学等)工程科学(农业工程、矿山工程学、工程力学、生物工程学、宇航工程学等)按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交叉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天文地质学、计量历史学、建筑美学)综合学科(环境科学、综合物理、化学生态学、生命科学)横断科学(数学,信息科学,系统论,复杂系统理论)课堂讨论题:你如何看待"三峡工程"技术分类:按物质运动基本形式: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生物技术按生产劳动过程:采掘技术,材料技术,机械技术,建筑技术,交通技术,通信技术,动力技术按产业革命:制火技术,农业技术,蒸汽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技术按技术复杂程度:一般技术,高技术对应科学三个层次:实验技术,专业技术,工程技术工程分类:第一产业部类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如生物工程,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第二产业部类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工程,制造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海洋工程等)第三产业部类工程(信息与交通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保健工程,管理工程等)科学的社会规范与技术的社会规范不同:1.科学的评价标准是普遍主义,而技术的评价标准不具有普遍性,用以评判技术的标准不仅是技术的合理性,而是社会的合意性。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自然辩证法第一篇绪言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这一概念是由恩格斯提出的。

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重点在科学研究的方法,科技创新的方法。

二、古代自然观(一)中国古代自然观1、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五行说:商以前。

“五行”的正确顺序为水、火、木、金、土。

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之,以成万物。

土是核心。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就认为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构成世界万物,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并出现了"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二)古希腊的自然观2、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0-470,古希腊(1)火为世界的本原(2)罗各斯,该词逻辑一词的本原。

事物按各种逻各斯变化,逻各斯就是事物变化的规律。

(3)万物皆流,即事物总是在运动变化的。

(4)对立面的同一、转化和斗争蜜月正常,蜜年不正常;七年之痒正常,七十年之痒不正常;快乐一阵子正常,天天都快乐,就不正常了。

这些都是辩证法在起作用。

3、毕达哥拉斯学派该学派对数学的重视对西方后来的影响非常的深远,可惜中国没有这样一个学派,要不然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一定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1)数既万物。

一切数量都可公度。

所谓公度,就是指一个事物用一个规定好的单位去度量,必定是一个整数或者分数。

2)和谐说(3)灵魂转世说:灵魂不灭,可以转世医学哲学与它的历史哲学命运1 这个学科,这个事,这段历史,一种观念“个体发生是种系发生的简洁、快速的重演。

自然辩证法(笔记整理)

自然辩证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系统自然观一科学基础与内涵1 科学基础20世纪科学革命a客观:相对论b宏观:系统科学(20c40s控制论一般系统论信息论20c60s70s超循环理论20c80s90s混沌理论)c微观: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2 基本内涵a从存在到演化(时间之矢,不可逆性)b确定性和随机性c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d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万事万物都是非线性的)二系统: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1系统的内涵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a是由若干要素组成(>=2)b"系"->系统内诸要素要素与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结构c"统"->要素彼此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d作为一个整体对特定功能2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自然形式a整个自然界都是系统b自然界一切物质个体自成系统三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特点1 开放性a孤立系统:与外界环境无物质,无能量交换b封闭系统:与外界无物质,有能量交换(熵增)pc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有物质,有能量,有信息交换(熵减)i等结果性ii新陈代谢性2 动态性->变化发展:i进化(熵减)ds=dsi+dse(若ds<0,dsi>0,则dse<0)ii退化(熵增)ds总熵,dsi自身熵,dse外界熵3 整体性a分析方法:整体->部分b系统方法:整体->部分->整体4 层次性四要素结构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1 要素与结构的关系:a结构与要素的相互独立性b结构对要素的依赖性c要素对结构的相对独立性d要素对结构的依赖性2 要素与功能的关系:a功能的相对独立性b功能对要素活动的依赖性c要素活动的相对独立性d要素活动对系统功能的依赖性3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源,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i 结构决定功能:a一种结构->多种功能b多种结构->一种功能ii 功能反作用于结构第二章生态自然观一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科学基础1 现实根源:生态危机->生态失衡->生态平衡表现:①人口激增②自然资源的消耗短缺(可能性,不可能性)③环境污染反思:①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②社会异化③传统工业生产的必然结果④传统发展观所致:发展=经济增长2 科学基础•生态科学提断学科①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生态特点②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二生态自然观的形成远古时期:人与自然未分化,盲目地受自然的支配和奴役农业文明:人与自然开始分离,人类行为影响环境的能力工业文明:人与自然对立信息文明:人与自然的协调三生态自然观基本思想1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 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 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4 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 生态系统是稳定性和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四可持续发展理论1、提出1962 P.威尔逊<寂静的春天>1969 罗马俱乐部1972 <增长的极限>1981 布朗<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1987 <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6"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994 <中国21世纪议程>2 基本原则①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的原则(发展的必要性,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人类共同和普遍的权利)②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③人类的根本利益和行动共同性﹣共同性原则④人与人的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第三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一科学的本质1 科学的涵义(人对自然的能动和反映关系)马克思:①人对自然的辩证关系②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③科学是生产力④科学既是实际财富又是观念上的财富ⅰ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ⅱ科学是一种文化(人文文化,科学文化)ⅲ一种方法2 科学的性质(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3 科学的本质①客观真理性②可检验性(科学,非科学,伪科学)③系统性④主体际性二科学知识的构成(⒈科学事实->出发点和归宿,⒉科学定律->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⒊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的过渡形式,⒋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系统体现)1 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关于个别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的真实描述或推断」ⅰ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ⅱ对观察实验结果的描述和判断ⅲ理论事实(科学事实与日常生产生活事实共同构成客观事实)特点:①可重复性②渗透理论③比较系统的④相对独立性作用:ⅰ科学知识的基础ⅱ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2 科学定律(全称命题)「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间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科学事实->(归纳法->经验型定律;想像,直觉,灵感->理论型定律)科学定律特征:①绝对真理是科学真理的统一②简明性作用: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ⅱ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ⅲ科学解释和科学预测的有效工具3 科学假说「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猜测性的说明和尝试性的解释」假说: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规律的猜测,推导出预言,预见特点:①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②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统一③多样性和易变性的统一作用:ⅰ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ⅱ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形式ⅲ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4 科学理论「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具体的规律,预见特征:①客观真理性,②全面系统性,③逻辑完备性,④科学预见性第四章科学认识的形成(2题)一科学问题的提出⒈科学始于问题(求解目标,求解范围,求解方法)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矛盾⒉科学问题的来源①为了寻求事实间的联系提出问题->经验定律型问题②从理论与事实间的矛盾发现问题③从某一理论内部(非自恰性)的矛盾中问题④从不同理论的分歧中发现问题⑤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中中发现问题⒊科学问题的选择"选题""优先权""科学无禁区,技术有禁区"基本原则:①创新性原则(要作充分的调研,避免研究已经证明过的问题)②科学性原则(要有充分的科学背景,不要把毫无依据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③可行性原则(要考虑全面,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考虑自己的水平和研究能力)④社会需求原则(选题时注意社会的需求,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法,实验法)⒈观察实验: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自己的感观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方法主体(观察者)-->(感官)客体(观察对象)经验观察的客观性,排除错觉,先入之见,注意细节,新现象,使观察具有可重复性⒉科学实验: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试验设备,人为的监测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主要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条件下获得的科学事实的手段。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1.定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二、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方法内容:认识论:客体中介主体自然界科学技术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方法论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学习和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2、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分辨和识别能力3、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途径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发展和自然辩证法的产生第一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论和辩证法的自然观特征:1、朴素的唯物性古希腊提出古代原子论德谟克利特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2、朴素的辩证性(普遍联系、不断发展、全面看)古代悖论古代中国五行:金、木、水、火、土3、天才的猜测性古希腊第二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自然观自然科学背景(基础)“中世纪”之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543—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自然科学向神学的挑战为近代自然科学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代表1、德国开普勒的天上力学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行星运动三定律:①轨道定律(椭圆轨道)②速度定律(星体绕椭圆轨道运动时,线速度不等,面速度相等)③周期定律233112322,T R T R T R ∝=2、意大利伽利略的地上力学惯性定律3、英国牛顿“经典力学” 1687年《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由于力学在当时鹤立鸡群的发展,导致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诞生)一、自然科学背景(基础)打破形而上学自然观6个缺口的自然科学技术成果:1、天文学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德、哲)(法、数)2、英国地理学家赖尔《地质学原理》3、物理学上迈尔(德、医生)、焦耳(丹、物):两人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4、英化学家道尔顿《原子论》5、德(植、动)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6、英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近代科学的三大发现:3、5、6有了新的发现,旧的自然观就已经变得不可能因此,恩格斯提出了新的自然观,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做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的。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1.天然自然:是指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和人类观测所及的那部分自然。

包括:在空间上人类尚未观测到的总星系之外的那个无限的宇宙世界以及基本粒子以下的未知的微观领域;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宏观世界中尚未被人类了解的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以及尚未探明的规律和特征。

2.人工自然:也称第二自然,指社会化的人能从自然界获得维持自己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通过有目的应用科学技术及各种物质手段在干预和改造天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属于人的自然。

它包括人所支配和改造的自然环境及自我改造的自身。

3.两种自然的联系:天然自然是人工自然的基础,人工自然是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人工自然的产品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有的甚至是直接模拟自然,自然物质的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因而无论是天然自然还是人工自然都服从统一的规律。

两种自然的区别:天然自然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着,并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而人工自然则是随着人类出现,通过人再产生出来的;天然自然的存在物是自然界赋予人的东西,而人工自然的存在物则是人的智慧的物化,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出来的,凝结着人的创造性,体现着人类的能动性,显示了科技的巨大功能和作业;天然自然是无限的,人工自然是有限的。

4.为什么辩证法取代了行而上学?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

或者说,辩证法就是矛盾论·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三大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的辩证法规律只有三个,它们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

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第一篇导论第一讲科学与技术一、什么是科学1、概念:(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2、基本特征:(1)解释性和预见性(2)科学的精确性(3)科学的可检验性(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5)科学的系统性(6)科学的主体际性:主体间相互理解、交流、探讨*伪科学:冒充科学* 非科学:不具备科学性质,不是科学3、自然科学分类:(1)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一切基本运动形式的基本规律(2)技术科学: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应用方面(3)工程科学:综合运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等形成一类高级科学二、什么是技术1、概念:技术一般指认为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

三个派别:技术工具论、技术知识论、技术文化论“三相”结构:实体型、经验型(默会性,难言)、知识型2、基本特征:(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主体要素和个体要素的统一;(3)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4)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3、技术分类:机械性技术、物理性技术、化学性技术、生物性技术三、什么是工程1、概念:最初是“创造”,特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2、基本特征:(1)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2)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对科学技术、社会的整合;(3)通过技术集成形成创新过程;(4)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四、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一)区别1、三者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创造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认识世界、揭示规律技术:做什么,怎么做工程:观念转化为现实2、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追求精确数据和完备的理论,从经验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技术:追求确定的应用目标,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上升到实践工程:实行目标的确定、方案设计、项目决策的复杂过程3、从成果的性质和评价标准科学:以只是理论体系形态呈现,科学成果具有共享性,以真理为标准技术:以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呈现,以效用为标准工程:计划、实施、观测、反馈、修正,以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为标准4、从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科学:源起好奇心、中立技术:任务取向、负荷价值(正向、负向)工程:任务取向、好和坏5、研究规范科学:普遍性、公有、无私、创造,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技术:以获取经济和物质利益为目标,涉及到保密、专利等工程:团结、协作、团队精神(二)联系科学与技术、工程“一体化”1、科学技术化2、技术科学化第二讲科学技术发展史一、科学发展史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一)古代科学1、古代科学起源于神话2、古代常识是古代科学的基础(1)低级:用常识解释常识(2)高级:用非常识解释常识3、特征:(1)直观性(2)同质性(3)公有性(4)表象性(5)非系统性(6)易接受性(7)公认性(8)可解释性(9)多种解释性4、两类问题:解释性、探讨性亚里士多德:(1)定义科学知识——概念、命题(2)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三段论(理性)(二)近代科学16、17世纪——19世纪末1、常规发展:16、17世纪——19世纪末2、繁荣发展:19世纪——20世纪初牛顿:(1)力学认识模式(理性)(2)机械力学认识模式(形而上学)(三)现代科学爱因斯坦:研究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推理法、理性非理性总和之后产生——科学哲学家二、技术发展史古代技术——近代技术——现代技术(一)古代技术技艺、经验“火”的使用——制陶技术——冶炼技术(化学科学)文字——信息技术石器——青铜器——铁器“实用性”技术古罗马(二)近代技术欧洲由“停滞”——飞速发展(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两次技术革命:1、蒸汽动力技术(机器系统)工具机一>动力机“车床”技术体系:任何技术上的发明和应用总是和其他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相关联,一类技术和各类技术之间依照社会目的和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绪论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全书由论文、杂记、计划草案三部分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分为6大部分。

1.导言: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论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构成的。

4.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联系。

5.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三、简述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及重大成就(1)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初英·海森堡,爱因斯坦明确界定了科学的对象,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可以通过试验来证实的。

(2)伪证主义:波普尔强调思维创新和反向思维,指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P1-TT-EE-P2;(3)历史主义:英·Kuhn库恩于198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模式。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5篇最新范文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5篇最新范文

Anyone who wants to achieve excellent results should cherish and manage their time with extreme caution.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5篇最新范文《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范文一其实,笔者真正的在对哲学有概念上正确的认知,已经是很晚的时候了。

并且相信我身边的很多同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哲学就和宗教一般“虚无缥缈”和“不知所云”,虽然事实并非如此。

在初次意识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于当今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时候,我决定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做进一步了解,所以我找到了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所攥写的《自然辩证法》,打开这本书后,我阅读了其中的第一篇论文,也是整本《自然辩证法》的导言。

这篇*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涵盖众多学科,其资料涉及领域浩繁广阔。

同时,也令我从新认识了这位对当今世界影响深远的德国大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总体而言,《自然辩证法》是想要揭示自然界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毕竟,这本书中的资料是建立在百年间无数自然科学家对自然界的观察,探索,研究和实验过后所得出的一系列结论之上的。

正如恩格斯在书中写到,“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经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这在“导言”里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博学的恩格斯给读者展示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巨大发现,涉及了天文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一些宗教文化领域;星云假说,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也有被称之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细胞理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就是在这样繁杂的学科发现成果里,恩格斯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将之整合为一个整体,建立了一套自然哲学理论体系。

经过自然辩证法理论中的对立与统一,一般与特殊,联系与发展等关系,指导科学工作者们地横向思考问题,将自然哲学当作从“自然科学”通向“大自然”之间的灯塔航标。

自然辩证法_笔记

自然辩证法_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200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以及主要内容。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形而上学:meta-physics(物理学之后),科学所不能解释的东西。

meta-physics约等于本体论即形而上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气)2,人类看待世事的四种方式1)常识(表面的,零散的)-> 2)科学(中间的,理论化,系统化)-> 3)哲学(最后层次,思辨)和宗教(最后层次,非理性)3,形而上学& 辩证法形而上学:引申:片面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一切皆变,无物常在;引申:全面,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自然辩证法:全面,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自然界1),自然<–>社会;客观<–>主观2),三个世界:a,第一世界:物理世界,例如电磁波。

b,第二世界:意识世界,例如颜色。

c,第三世界:意识世界的成果。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长江以南的学者):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和科学技术发展史,探讨科技发展及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于光远):自然辩证法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技术领域中重大哲学问题的学科,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重大科技成果从哲学高度进行审视,进行价值评价,还包括对高科技及其伦理社会后果的哲学思考。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自然辩证法是应当以最新科技成果为基础,探讨自然界的本质及其演化规律及自然观问题,具体包括四大起源与演化:天体起源与演化,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演化以及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现在两哲:人本主义&科学主义;狭义的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的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本身不等于科学主义。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思考题: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贡献、缺陷)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块理论基石是什么?(社会理论革命理论)3、《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及意义4、马恩设想的未来社会有什么特征?5、试述马恩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要点6、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一书是怎样总结巴黎公社的创举和经验教训的?(马恩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格律恩)(19世纪70年代后,马恩可以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概念)含义:(一)未来要实现的社会制度(二)实现这种理想制度的科学思想(理论)(三)为实现这制度的思想而进行的社会实践,即共产主义运动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种社会(一)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问题”(三)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科学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一)首先,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一门科学(二)其次,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的概括和总结都达到科学水平,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它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中成为严谨的科学体系,并发挥它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历史作用。

(三)再次,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批判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主题转换1、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主题是: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2、第二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是科学社会基本原理运用与实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预言转变为社会革命、建设实践的阶段。

主题是: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3、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被广泛运用于实际,科学社会主义由革命实践为主转变为建设实践、改革实践迅速发展的阶段。

主题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共存、交流和冲突,对抗中发展自身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

自然辩证法整理笔记

自然辩证法整理笔记

自然辩证法概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其原意指自然界的辩证法。

但自20世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问世以来,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与发展。

2.《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著,于光远等译编,人民出版社,1984。

手稿由2个计划、10篇论文、169段札记和片段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1)自然科学史、自然观史和自然史;(2)自然科学与哲学;(3)辩证法;(4)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5)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6)关于劳动创造人的理论。

3.自然观答:(1)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

(2)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自然观。

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此外,20世纪以来在总结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4.形而上学自然观答: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就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看待自然所形成的哲学观点,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

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5.拉普拉斯妖答:根据牛顿的力学理论,一个物理系统的未来一切时刻的行为,都由系统内部所有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以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完全而精确地确定。

拉普拉斯据此认为,可以把宇宙的目前状态看作宇宙的过去状态的结果,同时又把它看作今后接着发生的事件的原因。

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intelligence),他不仅知道一定时刻支配宇宙运动的所有作用力和组成宇宙的一切物体的位置,而且还具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巨大能力,那么,这个智能生物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并将所有运动纳入同样的公式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本章学习重点



人类是如何超越自然界的(唯物史观) 分析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 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如何 化解和摆脱这种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全球 化) 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
5. 科学认识与科学价值
5.1 科学认识的基本特征

科学认识活动遵循共同规范,这是在近代 社会逐渐形成的


有科学依据,合乎逻辑规范 思维创造的能动性,个体认知差异较大 科学认识的探索性,多数是昙花一现,以失败 而告终,只有少数幸存下来,过渡进化为科学 理论 构造科学家说是科学认识的必经之路
本章学习重点

科学问题的来源,科学选题的原则 实验观测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科学假说产生条件,科学假说的特征

实践就是多样化的劳动,“去粗取精,为我所 用”是最重要的实践 实践全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改变了自 然,也改变了人类自身
现代人的体质、心智、行为仍在进化,社会形 态的进化也与此同步

自然界和人类的进化发展没有止境

4.2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

人与自然关系的四个阶段

古代——人类被迫屈服自然 近代——人类力求征服自然 现代——人类屡遭自然惩罚 当代——人类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2.1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自成一派,与古希腊哲 学全然不同


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 战国时代 中国古代自然观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 注重意会体悟。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元 气等学说深受辩证法思想侵润,对中国古代科 学技术发展影响深远
2.2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内在联系

4.4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保障民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 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明发展道路、保证后代永续发展 “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国内 外、人与自然) 资源节约型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创新 型国家
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系统自然观
3.1 系统自然观的科学依据

系统自然观孕育在20世纪30年代,与辨 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谋而合

系统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如相对论、量 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耗 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 表的系统科学
3.2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
常识问题、无知问题、虚假问题不是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可以分为事实问题、理论问题、常规 问题和反常问题等 社会需要原则、理论创新与创新性原则、科学 逻辑性原则和现实可行性原则、适度超前和冒 险原则

在研究工作汇总,适当地选择科研选题

6.2 科学事实的获取

获取和积累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的基础



科学事实是单称的客观陈述,具有重复性和可 验证性,尽可能给出定量描述,通常还要说明 实验和理论背景 科学事实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方法获得,这两 种方法各有适用范围 观察和实验不仅要注意预期现象的出现,而且 要留心“意外的事件”,不期而遇的事件可能 导致科学发现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兴起


16、17世纪,实验和理性方法逐渐紧密结合 起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主 义思潮兴起 牛顿力学体系是近代科学的巅峰之作,为机械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 基础。
2.2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念



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物质构成,一切运 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时间和空间中的位 移) 自然界、宇宙被设想成一种不是能动的实在, 而是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神灵操纵的庞大机器; 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人处于自然之外,是 与自然不同的存在者。 利弊得失
7.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7.1 科学理论的逻辑检验

逻辑评价是指科学理论是否合乎逻辑认知 和科学理性

相容性评价(理论背景) 自洽性评价(逻辑严密):科学悖论 简单性评价(科学认知偏好)
7.2 科学理论的经验检验

经验检验是指直接诉诸经验来检验理论的 真伪,但经验检验原则尚未取得共识
6.3 科学假说的界定

科学假说的界定

依据现有理论和感受,对未知事物的推测性说 明或翻译,是新科学理论的雏形 出现前所未有的科学事实(科学发现,反常实 例) 原有理论的推广和衍生 协调理论内部的矛盾 纯粹的思维创造(实际意义若有若无)

科学假说的产生


6.3 科学假说的界定

科学假说的特征

科学负载价值说

在理论方面,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或其过程 的规律性,是人们从迷信中解放出来;在实践方 面,、应用科学认识去改造自然,使人们从自然 力的束缚下获得自由
本章学习重点


科学认识的基本特性 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对社会生 活的深远影响 两种价值观
6. 科学理论的形成
6.1 科学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真谛


2.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意义

旧的自然哲学的终结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石 开辟科学哲学研究的新天地 推进社会实践和科技进步

马列思想精髓:彻底的唯物,辨证的思想
本章学习重点

古希腊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利弊得失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0世纪全球生态危机

主要表现:人口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 定和发展

生态自然观备受瞩目

4.3 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

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


天然自然:客观的、第一性的、先在的、无限 的 人工自然:人化的、第二性的、创生的、有限 的 两者本质统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 变动趋势: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天然自然逐渐向人工自然转变,在现代社会中, 天然自然日渐消失,人工自然大幅扩充,比比 皆是



科学认识主体(一群人,不是个体) 科学认识客体 科学认识手段和中介
5.1 科学认识的基本特征

科学认识与哲学、人文和日常认识全然不 同,具有独特的认识论特征




可检验性(客观对象、可控条件下研究、可重 复、可检验) 系统性(逻辑工具、形成结构、内容完备自治) 主体际性(科学范式相近相通、指标一致、主 体通约、社会承认) 抽象深刻性、思维创造性、准确预见性
6.2 科学事实的获取

观察实验与科学理论的辩证关系



这不是简单的反映关系,“白板说”并不成立 科学理论都有观察实验依据,但都经过了科学 思维加工处理,蕴含了人的主观创造 观察实验也渗透着科学理论,描述和解释方式 都有“理论负载”,观察实验的价值取决于科 学理论 科学活动是依据人的认识和实践水平,设计观 察实验,构造科学理论
与自然科学发展相适应,引发自然哲学的巨大变 革,是科学的,客观的 形而上学性,认为不能超越经验,死板不灵活, 看不到层次

2.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

变革时代催生全新的唯物辩证思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和技术改变,各个领域涌现 出一系列重大发现 马恩的哲学研究和探索,对欧洲哲学批判继承 唯物主义,辩证法,社会实践观相结合,凸显 党性和阶级立场 辩证唯物的物质观、运动观、发展观、时空观、 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



马哲强调:自然界有进化发展的本性,四大进 化就是例证(宇宙,地球,生命,人类) 进化发展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系统涨落, 是自然演化的内在机制 进化论思潮,马列主义传播与20世纪中国变 革
3.3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

自然界是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进化和 退化都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具有辨证关系

系统自然观强调物质世界的整体联系和运 动发展

现实的自然界是一个开放系统,自然界物质系 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的基 本特点 不同层次之间具有不同质和量的规定性,是部 分与整体、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无限丰富

3.3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有进化,又有退化

进行逻辑推理、形成科学理论

5.3 科学价值观


当今时代,科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涉 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 科学蕴含丰富的社会价值


科学精神(求真务实、探索真理、开拓创新、 有条理、有怀疑) 科学思想 科学方法
5.3 科学价值观

两种科学价值观的论证

科学价值中立说

科学是关于各种事物是怎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的知识,属于“是什么”的问题。伦理是关于人 们行为的目的,属于“应当怎样”的问题。科学 追求真理,价值追求功利

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本性

1.2 学科体系 (缺图)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各个学科的关系

各有侧重、双向互动、相辅相成 没有高矮贵贱之分 (倡导和统帅关系与事实不符,缺少依据)
1.2 学科体系

自然辩证法研究重点和体系构造


恩格斯、列宁创立时期,体现为辩证唯物主义 的自然观 20世纪中期,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大有发展 20世纪中后期,科技观和STS越发重要 现时代,科技政策和科学文化研究是热点 自然辩证法的四大板块:自然观+认识论方法 论+科技观+比较科技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