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网络审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网络安全审计方案
审计结果报告和处理
▪ 安全意识培训
1.根据审计结果,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整体安全意识。 2.培训内容应针对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实用的防范措施。 3.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跟踪,确保员工掌握相关安全知识。
▪ 审计过程中的沟通协作
1.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审计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确保审计人员之间以及与被审计对象之间的信息畅通。 2.加强协作配合:审计人员之间需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完成 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3.及时汇报进展:定期向上级汇报审计工作的进展情况,以便 及时调整审计计划和策略。
审计目的和目标
▪ 系统漏洞与风险评估
1.识别网络系统中的漏洞和弱点,评估其被利用的风险。 2.对现有安全策略进行有效性评估,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 数据与隐私保护
1.确保网络系统中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2.评估隐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意见。
审计目的和目标
安全事件追踪与响应
1.对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追踪和分析,找出事件原因和影响范围。 2.提供针对安全事件的响应建议,减少损失和恢复时间。
国际合作与交流
1.网络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 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2.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网络安全技术的共享和发展,提高 全球网络安全水平。 3.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安全 审计经验,完善本国的网络安全审计工作,提高网络安全防护 能力。
网络安全审计方案
▪ 审计操作流程
1.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工具或手动方式采集被审计对象的数 据,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2.漏洞扫描与验证:对被审计对象进行漏洞扫描,并对发现的 漏洞进行验证,确认其真实性和危害性。 3.审计记录与报告:详细记录审计过程中的操作和数据,整理 成审计报告,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网络安全审计教育培训课件
分析系统或网络的安全审计日 志,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
全威胁。
安全审计实践
制定安全审计计划
明确审计目标、范围和时间表,确保审计工 作的顺利进行。
问题验证与修复
验证发现的问题,及时修复并测试修复效果 。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潜在的安 全问题。
报告编写与汇报
编写详细的安全审计报告,向相关人员汇报 审计结果和建议。
Wireshark
一款网络协议分析器,用于捕 获和分析网络流量,帮助发现
潜在的安全威胁。
安全审计技术
漏洞扫描
通过自动或手动的方式检查系 统或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配置审计
检查系统或网络的配置,确的异常行 为,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攻 击。
安全审计日志分析
3. 确定恶意软件来源和目的。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1. 识别恶意软件传播途径和感染迹象。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4. 清除恶意软件并采取防范措施。
案例三:数据泄露的安全审计
数据泄露概述: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 披露敏感信息,可能导致数据损坏、丢失或滥用。
1. 识别数据泄露事件和影响范围。
漏洞扫描
使用专业的漏洞扫描工具对网 络系统进行扫描,发现潜在的 安全风险和漏洞。
制定建议
根据分析评估结果,制定相应 的安全建议和措施,帮助组织 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02
网络安全审计基础知识
网络协议基础
TCP/IP协议族
介绍TCP/IP协议族的组成,包括IP协 议、TCP协议、UDP协议等,以及它 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OSI参考模型
介绍OSI参考模型的七个层次,包括物 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以及各 层次在网络中的作用。
全威胁。
安全审计实践
制定安全审计计划
明确审计目标、范围和时间表,确保审计工 作的顺利进行。
问题验证与修复
验证发现的问题,及时修复并测试修复效果 。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潜在的安 全问题。
报告编写与汇报
编写详细的安全审计报告,向相关人员汇报 审计结果和建议。
Wireshark
一款网络协议分析器,用于捕 获和分析网络流量,帮助发现
潜在的安全威胁。
安全审计技术
漏洞扫描
通过自动或手动的方式检查系 统或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配置审计
检查系统或网络的配置,确的异常行 为,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攻 击。
安全审计日志分析
3. 确定恶意软件来源和目的。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1. 识别恶意软件传播途径和感染迹象。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4. 清除恶意软件并采取防范措施。
案例三:数据泄露的安全审计
数据泄露概述: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 披露敏感信息,可能导致数据损坏、丢失或滥用。
1. 识别数据泄露事件和影响范围。
漏洞扫描
使用专业的漏洞扫描工具对网 络系统进行扫描,发现潜在的 安全风险和漏洞。
制定建议
根据分析评估结果,制定相应 的安全建议和措施,帮助组织 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02
网络安全审计基础知识
网络协议基础
TCP/IP协议族
介绍TCP/IP协议族的组成,包括IP协 议、TCP协议、UDP协议等,以及它 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OSI参考模型
介绍OSI参考模型的七个层次,包括物 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以及各 层次在网络中的作用。
第一章 审计概述(审计学原理最新PPT课件)
1.1 审计的历史
一、历史典故 大禹也曾做过审计? Auditor词源有玄机
1.1 审计的历史
大禹也曾做过审计?
“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史记.夏本纪》
依据:气象资料 启示:审计证据不拘一格
1.1 审计的历史
Auditor词源有玄机
听音辨账
Audience
Auditor
1.1 审计的历史
审计学原理
第一章 审计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
1.1 审计的历史 1.2 审计的概念和种类 1.3 审计的产生 1.4 审计学理论框架 1.5 信息化下的审计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审计的定义与要素,审计的不同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审计。 ■本章难点:审计产生的动因,民间审计与审计理论框架的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审计目的: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尽可能减少 财务报表发生的错误和舞弊
优点:保证了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成本,一定程 度上使审计效率得到了提高
缺点: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给内部控 制导向审计的效率性和效果性带来不足
1.2 审计的概念和种类
账表导 向审计
内部控 制导向 审计
风险导 向审计
小张有5万元闲散资金,听 说最近股票回报比银行存款 利率高,于是决定购买股票。
他打开证券报,有3564家 上市公司,不知哪家公司的 股票好。朋友小王告诉他, 你查一下上市公司的利润表, 挑一家盈利最好的公司股票 投资,绝对不错。于是,他 准备购买A公司股票,因为 A公司每股盈利是最高的。
1.2 审计的概念和种类
能够对公司中层及以下任何单位开展审计 能够对公司中层及以下任何单位开展审计,但对公司财务审
《审计学》全套ppt课件
《审计学》全套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X-12-30
审计学概述审计证据与审计程序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舞弊审计审计报告与审计责任
审计学概述
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交易记录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和评估,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公允性的进程。
审计的特点
独立性、客观性、公平性和专业性。
审计的起源和发展
审计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审计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
审计的基本程序
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
审计的种类
财务报表审计、合规性审计、经营审计等。
审计的方法和技术
抽样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内部控制评判等。
审计的作用
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提高经营效率,保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审计证据是实施审计程序的基础
在实施审计程序之前,审计人员需要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报表数据等情况。只有在对被审计单位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科学公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审计程序是获取审计证据的手段
在实施审计程序的进程中,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地收集和分析证据,以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财务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完全。同时,通过实施不同的审计程序,可以获取不同类型的证据,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审计证据和审计程序共同服务于审计目标
无论是获取充分的证据还是制定科学公道的程序,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只有当审计人员获取了充分的证据并制定了科学公道的程序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建议,从而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财务报表审计
《计算机审计》PPT课件
6
课程简介
五、考试安排
考试安排: 本课程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上机作业占15%,考勤成绩占 15%。
7
课程简介
六、使用教材与参考书及答疑时间
教材与参考书: 《计算机审计》,田芬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 1版第二次印刷 《计算机审计教程》,饶艳超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版 《计算机审计》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 苏运法、袁小勇、王海洪 编写
8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9
第一章 计算机审计概论
本 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 ⑴ 了解计算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 ⑵ 熟练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和内容 • ⑶ 了解计算机审计的目的 • ⑷ 掌握计算机审计的方法、步骤 • ⑸ 理解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的影响
计算机审计是与传统手工审计相对的概念,是随着电子计算机产生及其 在审计中的应用,随着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计 算机审计与传统的手工审计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审计的目的与职能 没有改变。
其内容包括下列两方面:(1)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设 计进行审计,以及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过 程和处理结果进行审计。(2)是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各种手段引入审计工作, 建立审计信息系统,帮助审计人员完成部分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工 作的办公自动化。
2
课程简介
一、计算机审计课程性质、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计算机审计》是一门计算机应用和审计结合的新 兴边缘管理学科,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和实验,使学生对计算机审计有一 个比较全面的概括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审计的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计算机审计业务活动的具体运作方式、 规则,从而为以后从事计算机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打下较 为坚实的专业基础。
课程简介
五、考试安排
考试安排: 本课程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上机作业占15%,考勤成绩占 15%。
7
课程简介
六、使用教材与参考书及答疑时间
教材与参考书: 《计算机审计》,田芬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 1版第二次印刷 《计算机审计教程》,饶艳超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版 《计算机审计》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 苏运法、袁小勇、王海洪 编写
8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9
第一章 计算机审计概论
本 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 ⑴ 了解计算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 ⑵ 熟练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和内容 • ⑶ 了解计算机审计的目的 • ⑷ 掌握计算机审计的方法、步骤 • ⑸ 理解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的影响
计算机审计是与传统手工审计相对的概念,是随着电子计算机产生及其 在审计中的应用,随着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计 算机审计与传统的手工审计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审计的目的与职能 没有改变。
其内容包括下列两方面:(1)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设 计进行审计,以及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过 程和处理结果进行审计。(2)是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各种手段引入审计工作, 建立审计信息系统,帮助审计人员完成部分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工 作的办公自动化。
2
课程简介
一、计算机审计课程性质、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计算机审计》是一门计算机应用和审计结合的新 兴边缘管理学科,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和实验,使学生对计算机审计有一 个比较全面的概括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审计的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计算机审计业务活动的具体运作方式、 规则,从而为以后从事计算机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打下较 为坚实的专业基础。
网络信息审计概述
网络信息审计概述 对网络信息进行识别并过滤相关内容的技术称
为网络信息审计技术。通常的网络信息审计系统功 能层次如下图所示。
审计系统功能层次图
网络信审计概述 当前,网络内容审计系统的结构如图下图所示。
这样的系统称为旁路系统 。
网络内容审计系统结构图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信息审计概述
网络信息服务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 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色情暴力信息严重 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网民中青少年占54.1%, 青少年犯罪案件 40%~50%是由上网或玩网络游戏 引发。第二,非法、反动的信息给国家的安全稳定 带来隐患,邪教、反动的信息干扰人民的生活。第 三,公司员工通过网络进行的泄密活动损害公司的 利益,如通过E-mail通信方式泄密,使美国各公司 每年损失共240亿美元。
七、审计工作环境建设(网络审计)
(三)信息交流功能设计
信息交流功能要满足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沟通 的需要。 (四)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主要有: • 用户及权限管理 • 日志及行为审核 • 数据备份
学习动物精神
• 11、机智应变的猴子:工作的流程有时往往是一成不变的, 新人的优势在于不了解既有的做法,而能创造出新的创意与 点子。一味 地接受工作的交付, 只能学到工作方法 的皮毛,能思考应 变的人,才会学到 方法的精髓。
(一)数据采集功能设计
数据采集功能要实现数据采集、清理、验证和转换的自动 化。其主要功能模块有: • 审计中间表设计 • 运行调度 • 数据采集 • 数据清理验证 • 远程控制响应 • 数据同步
(二)审计业务功能设计
审计业务功能要实现构建审计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其 主要功能模块有: • 审计分析模型设计和管理 • 审计项目管理 • 模型运算和数据分析
• 前置服务器模式:网络系统主要由被审计单位网络、审计
机关网上审计专用网络和该两个网络之间的远程连接三个
部分组成,其中包括硬件设备的配备、为保证硬件运转所
必须的软件配置、为保证信息安全所必需的安全防护措施。
• 前置服务器模式的特点:
– 在被审计单位网络中设置审计前置服务器。审计前置服务 器一般放置在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中心,与数据库服务器通 过局域网络相连。该服务器上安装审计数据采集接口,能
用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从而使审计人员可数据信息等资源。
• 现场局域网是一种临时的小型网络,只在审计期间使
用,节点数量也较少。 • 在审计实践中,现场局域网一般采用星型结构的以太 网。
二、现场局域网上的应用服务 • 现场局域网组建完成后,可以在该局域网上设置若干
应用服务,如数据库服务、WEB服务、FTP服务、
审计学 ppt课件
审计学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审计学基本概念与原则 • 审计计划与策略制定 • 内部控制体系评价与测试 • 财务报表项目逐项审查技巧分享 • 舞弊行为识别与防范策略探讨 • 信息系统在审计工作中应用及风险管理 • 审计报告撰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提醒
01 审计学基本概念与原则
CHAPTER
审计定义及作用
有助于企业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测试方法论述
01
询问法
与被审计单位内部人员交流,了 解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
。
03
检查法
对被审计单位相关文件、记录和 资料进行审查,评估内部控制体
系的有效性。
02
观察法
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和 内部控制运行情况,检查是否存 在违规行为或控制失效情况。
期间费用
关注费用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检查费 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评估费用的合 理性和效益性。
利润总额
关注利润的来源和构成,检查利润的 真实性和合规性,评估利润的可持续 性和稳定性。
现金流量表项目审查要点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关注现金流量的来源和运用情况,检查现金 流量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评估现金流量的充 足性和稳定性。
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舞弊审计
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企业内部的异常交易和违规行为, 有效预防和打击舞弊行为。
信息系统相关风险识别和应对策略
1 2
数据安全风险
包括数据泄露、篡改和破坏等。应对策略包括加 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等。
系统运行风险
包括系统故障、性能下降等。应对策略包括定期 维护和检查系统、及时更新软件和硬件等。
舞弊防范措施建议
目录
CONTENTS
• 审计学基本概念与原则 • 审计计划与策略制定 • 内部控制体系评价与测试 • 财务报表项目逐项审查技巧分享 • 舞弊行为识别与防范策略探讨 • 信息系统在审计工作中应用及风险管理 • 审计报告撰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提醒
01 审计学基本概念与原则
CHAPTER
审计定义及作用
有助于企业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测试方法论述
01
询问法
与被审计单位内部人员交流,了 解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
。
03
检查法
对被审计单位相关文件、记录和 资料进行审查,评估内部控制体
系的有效性。
02
观察法
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和 内部控制运行情况,检查是否存 在违规行为或控制失效情况。
期间费用
关注费用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检查费 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评估费用的合 理性和效益性。
利润总额
关注利润的来源和构成,检查利润的 真实性和合规性,评估利润的可持续 性和稳定性。
现金流量表项目审查要点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关注现金流量的来源和运用情况,检查现金 流量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评估现金流量的充 足性和稳定性。
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舞弊审计
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企业内部的异常交易和违规行为, 有效预防和打击舞弊行为。
信息系统相关风险识别和应对策略
1 2
数据安全风险
包括数据泄露、篡改和破坏等。应对策略包括加 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等。
系统运行风险
包括系统故障、性能下降等。应对策略包括定期 维护和检查系统、及时更新软件和硬件等。
舞弊防范措施建议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70年,加拿大执业会计师协会(CICA)颁布了《计算机控制和工 作指南》;
• 1984年,加拿大审计标准委员会颁布了《EDP环境下的审计——一 般原则》;
• 1984年,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公布了《国际审计准则15——电子数 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现为1013号).
3、中国
•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 • 1991年,审计署组织专家对全国审计系统研制开发的九项计算机审计软
一个特别委员会,研究当时的审计标准是否适用于计算机系统; • 1974年,AICPA在颁布的《审计标准说明书第3号》中提出,审计人员
在审计中应对计算机系统的内控予以评价; • 1978年,AICPA的计算机服务执行委员会发表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
术》一书,详细介绍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 • 1984年,AICPA颁布《审计标准说明书第48号》取代第3号,指出审
其本质上还不算真正的计算机审计。 2、穿过计算机审计(Auditing Through the Computer)
实质:对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审计。 3、利用计算机审计(Auditing With the Computer)
实质:采用为实施审计业务而专门开发的电子计算机程序,来对被 审计单位的电子计算机程序的可靠性进行试验的方法。 ▲ 一般地,现代计算机审计是穿过计算机审计和利用计算机审计的相 互结合,由此衍生出许多计算机审计方法。
下的审计》; •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
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三)系统的阶段划分 1、绕过计算机审计(auditing around the computer)
实质:避开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将计算机处理系统看作是一个 “黑箱”,根据被审计对象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输入的原始数据,通 过手工操作,将处理结果与计算机处理系统的输出进行对比,验证其 是否一致。
网络审计
1
关于课程的几点说明:
– 课堂纪律 – 课程安排 – 课程考试 – 课程基本介绍
参考பைடு நூலகம்籍:
• 胡克瑾 .IT审计(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4年版 • 2004. 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2年版 • 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
• 金审工程服务网站
• 1981年,美国审计总署(GAO)颁布了《政府组织审计标准》,规 定了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时的检查与评价标准及审计人员在系统开 发过程中的地位,要求所有联邦总检查官遵循这些标准;
• 1984年,EDP审计师协会发布了一套EDP控制标准《EDP控制的目 标》,提出了电算化系统中的一系列控制标准。
2、其他国家或组织
(一)计算机审计的对象 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二)计算机审计的作业模式 1、现场单机审计模式 2、现场网络审计模式 3、远程网上审计模式
(三)计算机审计方式的改变 尤其是网络对传统审计工作方式的影响:三个方面
1、网络改变传统审计方式的第一个表现是改变了审计信息的收 集方式。
Internet 条件下审计信息收集示意图
工作站
Web 服务器
审计信息
防火墙
数据库服务器
2、网络改变传统审计方式的第二个表现是改变了审计信息的 加工方式。
三、计算机审计的产生
(一)产生的必然性
1、计算机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 3、提高审计效率的要求
(二)计算机审计发展的一些具体事件
1、美国(AICPA及其他相关机构的行动) • 1968年,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发表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与审计》,
书中提出审计与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关系; • 1973年,美国产权基金公司因计算机舞弊而倒闭,AICPA为此成立了
计人员仅仅评价系统的内控是不够的,还应充分考虑计算机的影响。 同时提出了审查电算化财务报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其他机构的行动:
• 1966年,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审计组织成立——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审计师协会。
• 1974年以后,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局(NBS),陆续颁布了 《里联邦信息处理标准丛书》对计算机环境下的 安全与风险管理、 数码编码标准等提出一系列指南,极大地促进了电算化会计和审计的 发展;
第一章 计算机审计概述
第一节 计算机审计概述
一、审计取证的三种模式 账项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计算机审计 产生
风险基础审计
二、计算机审计的内涵
一系列概念:计算机审计、网络审计、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 电子数据处理审计、审计电算化
●审计电算化:侧重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 信息系统审计、电子数据处理审计、 IT审计:侧重审计人 员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及其数据进行综合的检查、评 价,以找出错弊,排除故障; ● 计算机审计、网络审计:包括以上两类概念的含义。
件进行技术鉴定,全部通过; • 1993年,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计算机审计的暂行规定》; • 1996年底,审计署颁布了《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办法》,明确
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内容与范围等; • 2000年,审计署在南京特派办召开名为“审计之光”的全国审计系统计
算机开发应用成果演示会。 • 1999年,财政部颁布了《独立审计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
但其中,网络审计又是计算机审计较为高级的一个阶段。
计算机审计:
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 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 转换、清理、验证,形成审计中间表,并运用查询分析、多维 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和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 现趋势、异常和错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从而 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
四、计算机审计的特征
• 以系统论为指导:
以“结果审计”为主转向“过程审计”为主
• 审计取证的切入点是信息系统和基层电子数据:
审计线索的“可视性”向“不可视性”的转化 审计取证的实时性和动态性
• 创建审计中间表,构建审计信息系统:
审计技术的复杂性和审计数据的各异性
• 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五、计算机审计的基本框架
• 1984年,加拿大审计标准委员会颁布了《EDP环境下的审计——一 般原则》;
• 1984年,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公布了《国际审计准则15——电子数 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现为1013号).
3、中国
•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 • 1991年,审计署组织专家对全国审计系统研制开发的九项计算机审计软
一个特别委员会,研究当时的审计标准是否适用于计算机系统; • 1974年,AICPA在颁布的《审计标准说明书第3号》中提出,审计人员
在审计中应对计算机系统的内控予以评价; • 1978年,AICPA的计算机服务执行委员会发表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
术》一书,详细介绍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 • 1984年,AICPA颁布《审计标准说明书第48号》取代第3号,指出审
其本质上还不算真正的计算机审计。 2、穿过计算机审计(Auditing Through the Computer)
实质:对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审计。 3、利用计算机审计(Auditing With the Computer)
实质:采用为实施审计业务而专门开发的电子计算机程序,来对被 审计单位的电子计算机程序的可靠性进行试验的方法。 ▲ 一般地,现代计算机审计是穿过计算机审计和利用计算机审计的相 互结合,由此衍生出许多计算机审计方法。
下的审计》; •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
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三)系统的阶段划分 1、绕过计算机审计(auditing around the computer)
实质:避开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将计算机处理系统看作是一个 “黑箱”,根据被审计对象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输入的原始数据,通 过手工操作,将处理结果与计算机处理系统的输出进行对比,验证其 是否一致。
网络审计
1
关于课程的几点说明:
– 课堂纪律 – 课程安排 – 课程考试 – 课程基本介绍
参考பைடு நூலகம்籍:
• 胡克瑾 .IT审计(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4年版 • 2004. 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2年版 • 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
• 金审工程服务网站
• 1981年,美国审计总署(GAO)颁布了《政府组织审计标准》,规 定了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时的检查与评价标准及审计人员在系统开 发过程中的地位,要求所有联邦总检查官遵循这些标准;
• 1984年,EDP审计师协会发布了一套EDP控制标准《EDP控制的目 标》,提出了电算化系统中的一系列控制标准。
2、其他国家或组织
(一)计算机审计的对象 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二)计算机审计的作业模式 1、现场单机审计模式 2、现场网络审计模式 3、远程网上审计模式
(三)计算机审计方式的改变 尤其是网络对传统审计工作方式的影响:三个方面
1、网络改变传统审计方式的第一个表现是改变了审计信息的收 集方式。
Internet 条件下审计信息收集示意图
工作站
Web 服务器
审计信息
防火墙
数据库服务器
2、网络改变传统审计方式的第二个表现是改变了审计信息的 加工方式。
三、计算机审计的产生
(一)产生的必然性
1、计算机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 3、提高审计效率的要求
(二)计算机审计发展的一些具体事件
1、美国(AICPA及其他相关机构的行动) • 1968年,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发表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与审计》,
书中提出审计与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关系; • 1973年,美国产权基金公司因计算机舞弊而倒闭,AICPA为此成立了
计人员仅仅评价系统的内控是不够的,还应充分考虑计算机的影响。 同时提出了审查电算化财务报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其他机构的行动:
• 1966年,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审计组织成立——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审计师协会。
• 1974年以后,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局(NBS),陆续颁布了 《里联邦信息处理标准丛书》对计算机环境下的 安全与风险管理、 数码编码标准等提出一系列指南,极大地促进了电算化会计和审计的 发展;
第一章 计算机审计概述
第一节 计算机审计概述
一、审计取证的三种模式 账项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计算机审计 产生
风险基础审计
二、计算机审计的内涵
一系列概念:计算机审计、网络审计、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 电子数据处理审计、审计电算化
●审计电算化:侧重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 信息系统审计、电子数据处理审计、 IT审计:侧重审计人 员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及其数据进行综合的检查、评 价,以找出错弊,排除故障; ● 计算机审计、网络审计:包括以上两类概念的含义。
件进行技术鉴定,全部通过; • 1993年,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计算机审计的暂行规定》; • 1996年底,审计署颁布了《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办法》,明确
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内容与范围等; • 2000年,审计署在南京特派办召开名为“审计之光”的全国审计系统计
算机开发应用成果演示会。 • 1999年,财政部颁布了《独立审计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
但其中,网络审计又是计算机审计较为高级的一个阶段。
计算机审计:
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 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 转换、清理、验证,形成审计中间表,并运用查询分析、多维 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和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 现趋势、异常和错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从而 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
四、计算机审计的特征
• 以系统论为指导:
以“结果审计”为主转向“过程审计”为主
• 审计取证的切入点是信息系统和基层电子数据:
审计线索的“可视性”向“不可视性”的转化 审计取证的实时性和动态性
• 创建审计中间表,构建审计信息系统:
审计技术的复杂性和审计数据的各异性
• 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五、计算机审计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