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

合集下载

第七章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开展一般规律根底上指明社会开展的方向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

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

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梦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开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特别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开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开展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开展规律把握的根底上的。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主要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根底上提出的。

通过探究整个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规律预测历史未来前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掌握社会规律,离不开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的指导,这个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觉新世界,即通过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

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

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汲取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

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现象上,并未揭示其实质和根源。

《心理学》网上考试题库

《心理学》网上考试题库

7 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会伴随梦境的出现。 答案:正确。
第六章 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 所为“潜移默化”是通过()
A 无意识记而接受
B 有意识记而接受的
C 无意回忆而接受的
D 有意回忆而接受的
答案:A
2 “触景生情”是()
A 有意回忆 B 无意回忆 C 间接回忆 D 机械回忆
答案:B
3 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大描述,在头脑
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A 记忆
B 想象 C 注意 D 思维
答案:B
4 艾宾浩斯发现遗忘进程的规律是()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很快 D 很慢
答案:A
5 时记忆中贮存信息的确数量有限的,大约是()个组块。
A 8—10 B 2—5 C 5—9 D 10—15
答案:C
6 在人们的记忆中,大多数的信息是以()形式出现的确。
2、神经元按照突起的数目可以分为() A 单极细胞 B 内导神经元 C 外导神经元 D 双极细胞 E 多极细胞 答案:ADE 3、神经元按照功能可以分为() A 单极细胞 B 内导神经元 C 外导神经元 D 双极细胞 E 多极细胞 答案:BC 三、判断题 1 人类皮层的生长只表现为功能的增加,而数量上没有变化。 答案:错误。也包括数量的增加。 2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但有很多树突。 答案:正确。 3 静息电位是指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 答案:正确。 4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 答案:错误。是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5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 答案:正确。 6 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的法则。 答案:正确。 7 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反射弧。 答案:正确。 8 杏仁核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答案:错误。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9 信号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正确。

7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7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的因素
党的方针政策和培养目标 教育对象的不同素质 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的改革、体制的转型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综合教育方法及其重要性 综合教育方法,是教育 者在把握各种教育方法 各自特点及共同取向的 过程中,通过协调整合, 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复杂、 形成为共同目标服务、 多变的状况,教育者必 同时或先后运用多种方 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 法进行教育的方式。 的观点、全面的观点, 采用综合方法观察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本质 和规律的揭示及其对人与社会发展的促进,简单地说 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真理性。 包括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理论基础的科学性、教育 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方法的科学性、评价标准的科 学性等。
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 传播理论、知识与信息,更是承担着引领价值取向和 铸塑灵魂的任务,要帮助人们修炼思想品德,改造主 观世界。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 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客观 性、先进性,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精 神武装人民群众 ,又要把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观点、方法渗透到思想政 治教育过程中,培养人们正确的世 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根本依 据。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深入认识的 成果,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重要 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 求所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讲解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讲解
分析: (1)邻补角必须有公共边,两个没有公共边的角也可能和为
180°;(2)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就不相等;(3)a2 =b2,a与b可能相等,也可能互为相反数.
解: (1)假命题.如图1所示,l1∥l2,则∠1+∠2=180°,但
∠1与∠2不是邻补角. (2)假命题.如图2所示,l1与l2不平行,∠1和∠2是同位角
行”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证明.
证法1: ∵∠1=∠3(对顶角相等),∠1+∠2=180°(已知), ∴∠3+∠2=180°(等量代换).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证法2: ∵∠1+∠4=180°(平角定义),∠1+∠2=180°(已知)
, ∴∠2=∠4(同角的补角相等).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公理、证明、定理的概念 (1)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即在长期的实践中,
人们总结出来的一些基本事实.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等.
(2)除公理外,其他命题的真假都需要通过演绎推 理的方法进行判断﹒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3)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定理只能用公理 、定义和已经证明为真命题的命题来证明﹒
依据的方式,写出证明过程.
注意:通常文字证明题要有以上三个步骤,而在我们所接触到的证 明题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文字证明题﹒题目已经明确用字母、符 号把命题表示出来,甚至也画出了示意图,对于不是文字证明的题, 我们只需从第三步开始写即可.
随堂演练
例1、如图所示,若∠B=35°,∠CDF=145°, 问AB是否与CE平行?
方法归纳: 解答文字叙述类证明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字信息
,把文字表示的命题“翻译”成用图形和符号表示( 即画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最后再写出证明过程 .

帮我写一篇箴言笫七章的心得分享

帮我写一篇箴言笫七章的心得分享

帮我写一篇箴言笫七章的心得分享1.引言1.1 概述箴言是《圣经》中的一本智慧书,它以短小精悍的语言,传递出了深远的道德教诲和人生哲理。

箴言第七章是其中的一章,主题聚焦在对诱惑和淫乱的警示和劝诫上。

在这一章里,作者以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暧昧迷离、阴谋诱人的场景,用以告诫人们警惕那些会引导他们远离正道的危险诱惑。

第七章的概述部分将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引领我们走进一个道德沦丧、情欲侵蚀的世界。

诱惑、淫乱和邪恶行为在这个世界里无孔不入,而人们往往会因为自身的软弱和对自身欲望的盲目追逐而失去了理智。

本章希望通过描写一个真实的案例,唤起读者对于诱惑的警觉,并引导他们追求正义和正道。

在这一章里,诱惑的对象是一个年轻的男子,而诱惑者则是一个美艳妩媚的女人。

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了她的妆扮丰姿和妖娆动作,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

然而,在这美艳背后隐藏着魔鬼的诱惑。

作者用警示的口吻揭示了这个女人的陷阱和她的邪恶动机,她既没有忠诚于自己的丈夫,也没有对自己的婚姻忠贞不渝,而是在暗地里引诱、勾引那些无知而寻求刺激的男人。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和恐惧感,纵使箴言的目的在于警示人们远离罪恶,但我们确实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在我们的身边上演。

这种警示和提醒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它是对于我们将来可能面临诱惑时的一种教诲,同时也对于我们已经堕落的人提供了一剂良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箴言第七章所传递的信息是深刻而有力的,它提醒着我们时刻保持警觉,警惕那些可能让我们偏离正道的诱惑。

正直和坚守道德原则是我们在面对诱惑时的底线,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我们将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道德观念上的缺失,从而更好地为自己设立起防护墙,避免受到邪恶的侵袭。

总体而言,箴言第七章以其鲜明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给予了人们极大的警示和启示。

它告诫我们不要贪图一时的快乐和刺激,而要保持理智和自制力,维护自己内心的纯洁和正义。

第七章 动作分析

第七章 动作分析

第七章动作分析7.1 动作分析概述一、动作分析的定义动作分析是在程序决定后,研究人体各种动作的浪费,以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的过程。

其定义是:动作分析是按操作者实施的动作顺序观察动作,用特定的记号记录以手、眼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内容,并将记录表格化,以此为基础,判断动作的好坏,找出改善点的一套分析方法。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1)动作分析的对象是操作者实施的动作。

这里的动作是指操作者身体各个部位的每一个活动。

如寻找、握取、移动、装配必要的目的物等。

(2)动作分析的目的是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

(3)动作分析的实质是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以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简单介绍其中常用的三种:(1)动素分析:观察人体中的手、足动作和眼、头活动,把两手的动作顺序、方法与眼睛的各种活动联系起来,用描述最小动作单元的动素记号记录动作并加以分析的一种方法。

(2)慢速摄影分析:按每11s拍摄一张照片的标准对作业实施过程拍摄,以此进行观察分析,把握操作者和所有物件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3)VTR分析:用摄像机对作业的实施过程摄像,再通过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此法可忠实的记录作业的实施过程,并能马上放像,因此除用于动作分析外,也广泛用于其他的作业改善。

7.2 动素分析一、动素和动素分析的概念在双手作业分析中如果把握了作业动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仅把握和分析了动作大概的实施顺序和方法,还不能深入探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状态。

动素分析就是把作业动作进一步细分为手、足、眼、头等人体各部位的一个一个的动作,以便进行细微的分析和讨论。

比如,对手的等待状态,可以进一步明确是处于“简单的手的空闲状态”还是处于“用眼寻找目的物过程中的手等待状态”,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探讨改善的策略。

虽然动作有许多种类,但是将动作进一步细分到不能再分的要素后,可以发现所有的动作都由一些简单的、共同的基本动作组成,我们把这些简单的、共同的基本动作称之为动素。

植物标本的制作(教案)

植物标本的制作(教案)

植物标本的制作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标本的概念和制作方法。

2. 学会正确采集和处理植物标本。

3. 掌握植物标本的制作技巧和保存方法。

教学重点:1. 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2. 植物标本的制作技巧。

教学难点:1. 植物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

2. 植物标本的制作技巧。

教学准备:2. 准备一些植物材料,如树叶、花、果实等。

3. 准备工具,如剪刀、镊子、尺子、标签等。

教学过程:第一章:植物标本的概念和制作方法1.1 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标本,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标本吗?”1.2 讲解:解释植物标本的概念,即经过采集、处理、压制、干燥、装订等过程,将植物的某一部分或全株制作成可供研究、展示的样品。

1.3 讨论:讨论植物标本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1.4 总结:总结植物标本的概念和制作方法。

第二章: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处理2.1 引入:提问:“你们知道如何采集植物标本吗?”2.2 讲解:讲解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正确采集植物材料、保持植物材料的完整性和清洁等。

2.3 示范:进行一次实际的植物采集,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2.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植物采集,并互相检查采集的植物材料。

第三章:植物标本的制作技巧3.1 引入:提问:“你们知道如何制作植物标本吗?”3.2 讲解:讲解植物标本的制作技巧,包括植物材料的整理、压制、干燥、装订等步骤。

3.3 示范:进行一次实际的植物标本制作,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3.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植物标本制作,并互相检查制作的质量。

第四章:植物标本的保存方法4.1 引入:提问:“你们知道如何保存植物标本吗?”4.2 讲解:讲解植物标本的保存方法,包括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干燥、避免潮湿等。

4.3 示范:展示正确的植物标本保存方法。

4.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植物标本的保存,并互相检查保存的方法。

第五章:总结和评价5.1 引入:提问:“你们学会了如何制作和保存植物标本吗?”5.2 讲解:总结植物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方法。

天下第一赌经道德经

天下第一赌经道德经

以静制动
内心定力
以沉着冷静的心态应对外界的压 力和挑战,不轻易被激怒或慌乱 。
从容自持
以平和淡定的态度处理问题,不 被外界变化所影响,始终保持内 心的平稳和从容。
以柔克刚
以温和灵活的方式应对强硬对手 ,化被动为主动,以弱胜强,达到 以静制动的效果。
因时而变
智者洞察时势变化,随机应变,灵活应对。不固步自封,而是根据形势的不同 而调整策略。因时而变,因势而行,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简单生活
减少对物质和外在的需求, 简化生活,专注于内心的修 养。这样不仅能减轻负担, 还能专注于人生的本质。
第四章 守株待兔
静心等待
以持续的耐心和谦逊的态度,静 静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不急于 求成,而是顺其自然,最终获得意 想不到的收获。
把握时机
当机会来临时,要迅速把握,运用 智慧和谨慎行事。不要错过稍纵 即逝的时机,才能收获意想不到 的丰硕果实。
以退为进
从容应对
以沉着平和的态度面对挑战,不 轻易被动作。待时机成熟时,再 以出奇制胜的方式达成目标。
巧妙策略
通过周密的谋划和计算,选择最 佳时机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 弱胜强,引导局势朝着有利于自 己的方向发展。
顺势而为
善于观察时势变化,不与潮流对 抗。顺势而为,灵活调整策略,以 最优的方式化解危机,获得胜利 。
淡泊名利
不被外在的名声和地位所迷惑,保持内心的淡泊。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才能找到生命中真正 的意义所在。
第三章 少欲无求
淡泊名利
摆脱对名声和财富的执著 追求,内心保持清静平和。 只有克服欲望的束缚,才能 真正洞见事物的本质。
知足常乐
保持知足的心态,珍惜当下 拥有的一切。不去无休止 地追求更多,而是以感恩的 心活在当下,内心才能真正 安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教学设计
4.让学生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平行线、运用平行线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索、发现、总结平行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演绎推理方法,从特殊到一般,逐步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在判定方法、性质应用等方面仍需加强。此外,学生在演绎推理、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程度,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高对平行线性质的认识。
c.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行线性质求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平行线性质及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直线、线段、射线等基本概念,那么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为后续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础。
2.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铁轨、教室墙壁等,引出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平行线性质探究的兴趣。

观察事物范文

观察事物范文

观察事物范文观察事物。

观察是一种用心去感知、去理解的过程。

无论是观察自然界的风景、观察人物的举止还是观察社会的变迁,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味。

观察事物,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观察事物的意义和方法。

首先,观察事物的意义在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比如,观察自然界的植物,可以发现它们的生长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再比如,观察社会的变迁,可以发现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

因此,观察事物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很多种。

首先,要用心去观察。

观察事物需要我们用心去感知、去理解,只有用心去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要多角度去观察。

观察事物不仅要从一个角度去观察,还要多角度去观察,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再次,要善于归纳总结。

观察事物后,要善于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最后,要善于用心体味。

观察事物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心去体味,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内涵和规律。

最后,观察事物需要我们用心去感知、去理解。

只有用心去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事物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理解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总之,观察事物是一种用心去感知、去理解的过程。

观察事物的意义在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多角度去观察、善于归纳总结、善于用心体味。

观察事物需要我们用心去感知、去理解,只有用心去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希望我们都能用心去观察事物,从而更好地认识事物、理解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七章合同分析和解释方法(二)

第七章合同分析和解释方法(二)

第七章合同分析和解释方法(二)第三节合同详细分析承包合同的实施由许多具体的工程活动和合同双方的其他经济活动构成。

这些活动也都是为了实现合同目的,履行合同责任,也必须受合同的制约和控制。

这些工程活动所确定的状态常常又被称为合同事件。

对一个确定的承包合同,承包商的工程范围,合同责任是一定的,则相关的合同事件和工程活动也应是一定的。

通常在一个工程中,这样的事件可能有几百,甚至几千件。

在工程中,合同事件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的、时间上的和空间上的逻辑关系,形成网络,所以又被称为合同事件网络。

为了使工程有计划、有秩序、按合同实施,必须将承包合同目标、要求和合同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工程活动上。

这就是合同详细分析。

合同详细分析的对象是合同协议书、合同条件、规范、图纸、工作量表。

它主要通过合同事件表、网络图、横道图等定义各工程活动。

合同详细分析的结果最重要的部分是合同事件表(见表7一l)。

1.编码。

这是为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需要,对事件的各种数据处理都靠编码识别。

所以编码要能反映这事件的各种特性,如所属的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专业性质、空间位置等。

通常它应与网络事件(或活动)的编码有一致性。

2.事件名称和简要说明。

3.变更次数和最近一次的变更日期。

它记载着与本事件相关的工程变更。

在接到变更指令后,应落实变更,修改相应栏目的内容。

最近一次的变更日期表示,从这一天以来的变更尚未考虑到。

这样可以检查每个变更指令落实情况,既防止重复,又防止遗漏。

4.事件的内容说明。

这里主要为该事件的目标,如某一分项工程的数量、质量、技术要求以及其他方面的要求。

这由合同的工程量清单、工程说明、图纸、规范等定义,是承包商应完成的任务。

5.前提条件。

它记录着本事件的前导事件或活动,即本事件开始前应具备的准备工作或条件。

它不仅确定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构成网络计划的基础,而且确定了各参加者之间的责任界限。

《案例9》在某工程中,承包商承包了设备基础的士建和设备的安装工程。

备战中考数学(北京课改版)巩固复习第七章观察、猜想与证明(含解析)

备战中考数学(北京课改版)巩固复习第七章观察、猜想与证明(含解析)

备战中考数学(北京课改版)巩固复习第七章观察、猜想与证明(含解析)2019备战中考数学(北京课改版)巩固复习-第七章观察、猜想与证明(含解析)一、单选题1.警方抓获一个由甲、乙、丙、丁四人组成的盗窃团伙,其中有一人是主谋,经过审讯,A、B、C三名警察各自得出结论,A:主谋只有可能是甲或乙;B:甲不可能是主谋;C:乙和丙都不可能是主谋.已知三名警察中只有一人推测正确,则主谋是()A. 甲B. 乙C. 丙D. 丁2.(思维拓展)如图所示,①代表0,②代表9,③代表6,则④代表()A. 1B. 3个队至少要积()A. 6分B. 7分C. 8分D. 9分5.警方抓获一个由甲、乙、丙、丁四人组成的盗窃团伙,其中有一人是主谋,经过审讯,A、B、C三名警察各自得出结论,A:主谋只有可能是甲或乙;B:甲不可能是主谋;C:乙和丙都不可能是主谋.已知三名警察中只有一人推测正确,则主谋是()A. 甲B. 乙C. 丙D. 丁6.有4张牌,每张牌的一面都写上一个英文字母,另一面都写上一个数字.规定:当牌的一面为字母R时,它的另一面必须写数字2.你的任务是:为了检验如图的4张牌是否有违反规定的写法,你翻看哪几张牌就够了?你的选择是()A. (a)B. (a)、(c)C. (a)、(d)D. 非以上答案7.10月30日到11月1日,在诏安一中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运动前夕,七年级决定开展校园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1班与3班均想报名参加.老师有个想法:1班有50名同学,3班有53名同学,让两班分别进行一个举手表决:想参加的同学举手,当举手的人数和没有举手的人数之差是一个奇数时,该班就不参加;如果是偶数,该班就参加活动.老师的想法是()A. 1班参加B. 3班参加C. 两班都参加D. 两班都不参加8.小柔要榨果汁,她有苹果、芭乐、柳丁三种水果,且其颗数比为9:7:6,小柔榨完果汁后,苹果、芭乐、柳丁的颗数比变为6:3:4,已知小柔榨果汁时没有使用柳丁,关于她榨果汁时另外两种水果的使用情形,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 只使用苹果B. 只使用芭乐C. 使用苹果及芭乐,且使用的苹果颗数比使用的芭乐颗数多 D. 使用苹果及芭乐,且使用的芭乐颗数比使用的苹果颗数多9.A,B,C,D四人参加某一期的体育彩票兑奖活动,现已知:如果A中奖,那么B也中奖:如果B中奖,那么C中奖或A不中奖:如果D不中奖,那么A中奖,C不中奖:如果D中奖,那么A也中奖则这四个人中,中奖的人数是()A. 1B. 2C. 3D. 410.甲、乙、丙三人进行乒乓球比赛,规则是:两人比赛,另一人当裁判,输者将在下一局中担任裁判,每一局比赛没有平局.已知甲、乙各比赛了4局,丙当了3次裁判.问第2局的输者是()A. 甲B. 乙C. 丙D. 不能确定11.在取石头游戏中,总共有18颗在一起,现有两人在一起做游戏,确定每人一次只能取1﹣4颗,谁先取到最后一颗为胜.问先手先取()颗必胜.A. 1B. 2C. 3D.412.气象爱好者孔宗明同学在x(x为正整数)天中观察到:①有7个是雨天;②有5个下午是晴天;③有6个上午是晴天;④当下午下雨时上午是晴天.则x等于()B. 8C. 9D.10二、填空题13.如果甲的身高数或体重数至少有一项比乙大,则称甲不亚于乙,在200个小伙子中,如果某人不亚于其他199人,就称他为棒小伙子,那么,200个小伙子中的棒小伙子最多可能有________ .14.有编号为A、B、C三个盒子,分别装有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中的一种,将它们分给甲、乙、丙三位小客人.己知甲没有得到A盒;乙没有得到B盒,也没有得到奶糖;A盒中没有装水果糖,B盒中装着巧克力糖.则丙得到的盒子编号是________,得到的糖是________ 15.在一次数学游戏中,老师在A、B、C三个盘,子里分别放了一些糖果,糖果数依次为ab0, c,记为G=(a, b, c).游戏规则如下:若三个盘子中的糖果数不完全相同,则从糖果数最多的一个盘子中拿出两个,给另外两个盘子各放一个(若有两个盘子中的糖果数相同,且都多于第三个盘子中的糖果数,则从这两个盘子字母序在前的盘子中取糖果),记为一次操作.若三个盘子中的糖果数都相同,游戏结束.n次操作后的糖果数记为G0=(a, b,c).(1)若G=(4,7,10),则第________ 次操作后游戏结束;(2)小明发现:若G=(4,8,18),则游戏永远无法结束,那么G2019=________16.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有3盏关着的电灯,每次都按下其中的2个开关,最后________将3盏电灯都开亮.(填“能”或“不能”)17.甲、乙、丙、丁四个人一起到餐馆大吃海喝了一顿,因为甲的钱包落在宿舍,所以钱就由乙、丙、丁三个人出.回到宿舍以后,甲找到了钱包,想要把钱还给其他三个人,结果乙摆摆手说:“不用了,我反正还欠你40元钱,正好抵了.”丙说:“你把补我的那份给丁吧,我正好欠他90块钱.”于是甲只付钱给丁,一共给了310元.那么,在餐馆付饭钱时丁付了________元.18.(1)A、B、C、D、E、F六个足球队进行单循环赛,当比赛进行到某一天时,统计出A、B、C、D、E五个队分别比赛了5、4、3、2、1场球,由此可知还没有与B队比赛的球队是________(2)有红黄蓝黑四种颜色的小球若干个,每个人可以从中任意先取两个,需要________人才能保证至少有2人选的小球颜色彼此相同.19.黑板上写有1,,,…共有100个数字,每次操作,先从黑板上的数选取2个数a,b,然后删去a,b,并在黑板上写上数a+b+ab,则经过99次操作后,黑板上剩下的数是________20.小明同学每天早上6:00钟开始起床,起床穿衣的时间需要5分钟,起床穿衣后他立即用煤气灶煮面条吃,有下面几道工序:①洗锅盛水2分钟;②洗菜3分钟;③准备面条和佐料2分钟;④用锅把水烧开7分钟;⑤用烧开的水煮面条和菜要3分钟.若小明要将面条煮好,最少需要________分钟.三、解答题21.有12名游客要赶往离住地40千米的一个火车站去乘火车,离开车时间只有3小时了,他们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靠走路是来不及了,唯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小汽车,但这辆小汽车连司机在内最多能乘5人,汽车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1)甲游客说:我们肯定赶不上火车;(2)乙游客说:只要我们肯吃苦,一定能赶上火车;(3)丙游客说:赶上或赶不上火车,关键取决于我们自己.亲爱的同学,当你身处其境,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请你就某位游客的说法,用数学知识以理其人,由于难度不同,请你慎重选择.选择(1)答对只能给3分,选择(2)答对可以给4分,选择(3)答对我们奖赏你满分6分.22.小红、小强、小华三名同学中有一个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事后,老师问他们三人是谁做的好事.小红说:“是小强做的”;小强说:“不是我做的”;小华说:“不是我做的”如果他们三人中有两个说了假话,一人说了真话,那么老师能判定教室是哪个打扫的吗?(要有分析)23.有人认为数学没有多少使用价值,我们只要能数得清钞票,到菜场算得出价钱这点数学知识就够了.根据你学习数学的体会,谈谈你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看法.四、综合题24.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且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等腰梯形.(1)类比研究我们在学完平行四边形后,知道可以从对称性、边、角和对角线四个角度对四边形进行研究,完成表.四边形对称性边角对角线平行四边形________.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腰梯形轴对称图形,过平行的一组对边中点的直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________.________.线是它的对称轴.(2)演绎论证证明等腰梯形有关角和对角线的性质.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AC、BD是对角线.求证:证明:揭示关系我们可以用图来揭示三角形和一些特殊三角形之间的关系.(3)请用类似的方法揭示四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以及等腰梯形之间的关系.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考点】推理与论证【解析】【解答】解:假设A判断正确:主谋只有可能是甲或乙正确,则B错误:甲不可能是主谋,故甲有可能是主谋,C错误:乙和丙都不可能是主谋,这样乙和丙可能是主谋,这样无法确定主谋;假设B判断正确,则甲不可能是主谋;故A错误:主谋只有可能是甲或乙,则甲、乙不是主谋,C也错误,乙和丙都不可能是主谋,故乙和丙可能是主谋,则丙是主谋;假设C判断正确,则乙和丙都不可能是主谋;故A错误:主谋只有可能是甲或乙,则甲、乙不是主谋,而B错误的话,即甲是主谋,故出现矛盾;故选:C.【分析】分别假设A,B,C的推理正确,进而根据三名警察中只有一人推测正确,进而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2.【答案】B【考点】推理与论证【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①代表0,②代表9,③代表6,,∴图①可以代表0点,图②可以代表9点,图③可以代表6点,∴则④代表3点.故选:B.【分析】根据图形得出图①可以代表0点,图②可以代表9点,图③可以代表6点,进而得出答案.3.【答案】D【考点】推理与论证【解析】【解答】解:小明应先洗开水壶用1分钟,再烧开水用15分钟,在烧水期间,洗茶壶用1分钟,洗茶杯用1分钟,放茶叶用2分钟,给同学打电话用1分钟,一共用5分钟,不用算入总时间,故为使客人早点喝上茶,小明最快可在16分钟内完成这些工作.故选:D.【分析】利用已知得出烧水时间里完成洗茶壶、洗茶杯、再放茶叶、给同学打电话最节省时间进而得出答案.4.【答案】B【考点】推理与论证【解析】【解答】解:4个队单循环比赛共比赛4×3÷2=6场,每场比赛后两队得分之和或为2分(即打平),或为3分(有胜负),所以6场后各队的得分之和不超过18分,①若一个队得7分,剩下的3个队得分之和不超过11分,不可能有两个队得分之和大于或等于7分,所以这个队必定出线,②如果一个队得6分,则有可能还有两个队均得6分,而净胜球比该队多,该队仍不能出线.应选B.【分析】易得小组赛的总场数为小组数×(小组数﹣1)÷2,可得4个队的总积分,进而分类讨论小组得6分或7分能否出线即可.5.【答案】C【考点】推理与论证【解析】【解答】解:假设A判断正确:主谋只有可能是甲或乙正确,则B错误:甲不可能是主谋,故甲有可能是主谋,C错误:乙和丙都不可能是主谋,这样乙和丙可能是主谋,这样无法确定主谋;假设B判断正确,则甲不可能是主谋;故A错误:主谋只有可能是甲或乙,则甲、乙不是主谋,C也错误,乙和丙都不可能是主谋,故乙和丙可能是主谋,则丙是主谋;假设C判断正确,则乙和丙都不可能是主谋;故A错误:主谋只有可能是甲或乙,则甲、乙不是主谋,而B错误的话,即甲是主谋,故出现矛盾;故选:C.【分析】分别假设A,B,C的推理正确,进而根据三名警察中只有一人推测正确,进而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6.【答案】C【考点】推理与论证【解析】【解答】解:由于当牌的一面为字母R 时,它的另一面必须写数字2,则必须翻看a是否正确,这样c就不用翻看了,7后面不能是R,要查d.故为了检验如图的4张牌是否有违反规定的写法,翻看a,b两张牌就够了.故选:C.【分析】由于题意知,一定要翻看a,而7后面不能是R,要查d.7.【答案】A【考点】推理与论证【解析】【解答】解:∵1班有50名同学,∴1班举手的人数和没有举手的人数是同奇或同偶,∴1班举手的人数和没有举手的人数之差是一个偶数;∵3班有53名同学,∴3班举手的人数和没有举手的人数是一奇一偶,∴3班举手的人数和没有举手的人数之差是一个奇数;∵当举手的人数和没有举手的人数之差是一个奇数时,该班就不参加;如果是偶数,该班就参加活动,∴3班就不参加,1班就参加活动.故选:A.【分析】根据1班有50名同学,可得1班举手的人数和没有举手的人数是同奇或同偶,依此可得1班举手的人数和没有举手的人数之差是一个偶数;根据3班有53名同学,可得3班举手的人数和没有举手的人数是一奇一偶,依此可得3班举手的人数和没有举手的人数之差是一个奇数;再根据约定即可得到老师的想法.8.【答案】B【考点】推理与论证【解析】【解答】解:∵苹果、芭乐、柳丁三种水果,且其颗数比为9:7:6,∴设苹果为9x颗,芭乐7x颗,铆钉6x颗(x 是正整数),∵小柔榨果汁时没有使用柳丁,∴设小柔榨完果汁后,苹果a颗,芭乐b颗,∵小柔榨完果汁后,苹果、芭乐、柳丁的颗数比变为6:3:4,∴ ,,∴a=9x,b= x,∴苹果的用量为9x﹣a=9x﹣9x=0,芭乐的用量为7x﹣b=7x﹣x= x>0,∴她榨果汁时,只用了芭乐,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榨果汁前的三种水果的棵数比可将三种水果的棵数用含x的代数是表示,再根据榨果汁后的比值表示出各种水果的用量即可判断榨果汁时另外两种水果的使用情形。

第七章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第七章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所谓定量分析就是运用数学工具对事物进行数量 的分析、计算和测定。 首先,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 其次,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具体化、精确化。
再次,只有精确地把握了同质事物的量,才能更
好地认识事物存在、变化的规律性。
最后,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 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
2.分析事物的精确量和模糊量
量的间断性与连续性决定了事物的量有
精确量和模糊量之分。
对事物量的模糊把握,是人类准确把握
对象的一种有效手段。
认识事物的模糊量具有可能性。
在现代高科技活动中,分析事物的精确
量更为重要。
3.分析事物的结构量
首先,分析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程度的量。
其次,分析系统中各要素有序程度的量。
再次,分析结构持续程度的量。
最后,分析结构功能的量。
(三)在质与量的统一中寻求最佳适度
第一,依据事物的质,把握相应的量。 第二,调节事物的量,维持或改变事物的质。 调节、控制事物的量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是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量变的 关系。 二是事物的两种相反的量变的关系 三是局部的量变与整体的量变的关系。
一中达到对事物的精确的认识,才能在实践
中坚持适度原则。
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一)在多重关系中把握事物的质 1.要在比较中把握事物的质 比较方法是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一,事物之间存在着质的同一和差别。 第二,事物的质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属性,
但其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
2.要在矛盾关系中把握事物的质
第七章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一、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作用(一) 定性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1.质的含义和特征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 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 所固有的规定性。

三校生《政治》教学大纲

三校生《政治》教学大纲

三校生《政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任务云南省三校生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职业院校招收高职大专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必须列入考试科目的学科,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三校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中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上择优选拔二、课程目标云南省三校生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世界观、人生观、经济学基础、政治基础知识。

通过一年的三校生政治辅导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时安排】理论教学:4学时【教学内容及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第七章 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第七章 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二是对美国早期行政学者古德诺等人所提 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观点的批判。
• 1、“行政谚语” • 西蒙认为,传统行政学家所提出的每
一条行政原则都可以找到另一条看来 同样合理的原则,虽然这两条原则导 致相反的意见,但是在理论上我们却 不能指出哪一条是正确的,因此,这 些原则如同一般的谚语,虽然它们相 互矛盾,但是它们彼此却可以并行不 悖,所以这些“行政原则”并非真正 的科学原则,它们只能被称之为“行 政谚语”。
传统行政学者对一个组织的说明大部分都限于 说明组织的职责分配与组织的正式的权力结构 ,他们往往不注意组织中其他影响力量与沟通 系统。
(4)
所谓好的或正确的行政行为在本质上就是指 有效率的行政行为,而决定效率程度最简单 的办法就是看行政组织中每一个人决策的理 性程度。
(5)
行政活动是用多数人的力量去完成某种工作 的活动,要用多数人的力量去完成工作,就 必须发展出一种运用组织力量的技术方法, 即所谓行政程序,而这种行政程序也就是决 策程序,就是划分组织中每一个人应作哪一 部分决策的程序。
陈述
不能直接从经验
(事即实宣)告中某产种生特。定的情形
是“应该如此”、是
可以证明是真是假
“更好的”或者“所想 望的”,这种命题无客
观是非,不能以经验或
推理证明其正确性
是否正确 的依据
取决于它是否与事实相 符,即基于实证的、客 观的真实性
基于人的专断,即基于 人的主观价值。
• 西蒙还从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上来进行考察 的——价值与事实的区别就是目的与手段 的区别。
• 赫伯特·A ·西蒙(Herbert A. Simon),(1916— 2001),美国人,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被人称 为“跨学科旅行家”、 “科学奇才”、“世界著 名博学家”。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第七章复习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第七章复习资料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理论教育法也叫理论灌输法或理论学习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培训、教育,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方法。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观念的传授、学习、宣传进行教育的方法。

理论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第一节理论教育途径及方法一、理论教育途径的根据①人的自觉能动性理论决定了理论教育法产生的必然性。

②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理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宣传的理论根据。

含义:讲授是教育者通过口头语言向受教育者传授理论知识,解释政治和伦理概念,论述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道德原则,阐述思想发展变化规律的教育方法。

具体方式:讲述和讲解要求:①讲授教育法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事实要真实,道理要透彻,说理要充分透彻。

②内容要正确,理论和概念应具有科学性。

③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增强教育针对性。

含义:理论学习是人们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体学习或个人学习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方法,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方法。

主要方式:阅读文字(读书籍、报刊、网络文本)含义:宣传教育是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向人们传播正确理论和思想的方法,既有理论阐述和辅导,也有典型学习、运用示范。

要求:①利用大众传播工具,主要是网络电视、广播等开办专题节目,宣传正确理论和思想,引导群众学习和思考。

含义:理论培训是通过办培训班、讲习班来学习理论的一种方法。

优点:①具有学习集中、学习人员集中、讨论问题集中的特点,有利于相互启发,加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②有利于相互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求:①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专题,明确专题培训的目的。

②围绕专题,根据培训对象的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选好学习书目和学习资料,既不能要求过高而难以掌握,又不能要求过低而学无所获。

③进行必要辅导和组织适当讨论。

④进行培训检查: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学习体会和口头报告。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知识点总结精讲-同步练习 - 答案解析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知识点总结精讲-同步练习 - 答案解析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2.使学生领会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方法。

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

2.过程与方法在解释惯性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渗透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认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表述、正确认识惯性现象。

【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思考与训练】
1、矛盾
2、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普遍性
4、矛盾的特殊性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二、填空题
1、矛盾有()和()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的一个基本表现是矛盾双方()、()。

3、矛盾的特殊性体现为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和()。

4、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的。

5、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内因是变化的(),外因是变化的()。

6、矛盾的普遍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二是()。

7、()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8、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要作用的矛盾是()。

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

1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坚持()和()的统一。

三、单项选择题
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矛盾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A、矛盾双方的完全一致
B、矛盾双方完全等同
C、矛盾双方毫无差别
D、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说明()。

A、凡是矛盾必有斗争
B、矛盾产生的初期只有差异,没有斗争
C、只有对抗才是斗争
D、矛盾达到激化才有斗争
4、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一分为二
B、合二为一
C、矛盾斗争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
C、矛盾的斗争性
D、战争和革命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辩证统一的
B、有区别的
C、有联系的
D、平行发展,各不相干
7、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

A、外因
B、矛盾
C、内因
D、斗争
8、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矛盾
C、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矛盾
D、主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矛盾
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

A、主要矛盾
B、矛盾的主要方面
C、次要矛盾
D、矛盾的次要方面
1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坚持()。

A、两点论
B、重点论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均衡论
四、判断题
1、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
2、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

()
3、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绝对的。

()
5、“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
五、简答题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怎样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的发展有何作用
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怎样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怎样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有何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