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
第七章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开展一般规律根底上指明社会开展的方向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
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
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梦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开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特别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开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开展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开展规律把握的根底上的。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主要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根底上提出的。
通过探究整个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规律预测历史未来前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掌握社会规律,离不开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的指导,这个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觉新世界,即通过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
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
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汲取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
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现象上,并未揭示其实质和根源。
《心理学》网上考试题库
7 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会伴随梦境的出现。 答案:正确。
第六章 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 所为“潜移默化”是通过()
A 无意识记而接受
B 有意识记而接受的
C 无意回忆而接受的
D 有意回忆而接受的
答案:A
2 “触景生情”是()
A 有意回忆 B 无意回忆 C 间接回忆 D 机械回忆
答案:B
3 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大描述,在头脑
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A 记忆
B 想象 C 注意 D 思维
答案:B
4 艾宾浩斯发现遗忘进程的规律是()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很快 D 很慢
答案:A
5 时记忆中贮存信息的确数量有限的,大约是()个组块。
A 8—10 B 2—5 C 5—9 D 10—15
答案:C
6 在人们的记忆中,大多数的信息是以()形式出现的确。
2、神经元按照突起的数目可以分为() A 单极细胞 B 内导神经元 C 外导神经元 D 双极细胞 E 多极细胞 答案:ADE 3、神经元按照功能可以分为() A 单极细胞 B 内导神经元 C 外导神经元 D 双极细胞 E 多极细胞 答案:BC 三、判断题 1 人类皮层的生长只表现为功能的增加,而数量上没有变化。 答案:错误。也包括数量的增加。 2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但有很多树突。 答案:正确。 3 静息电位是指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 答案:正确。 4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 答案:错误。是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5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 答案:正确。 6 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的法则。 答案:正确。 7 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反射弧。 答案:正确。 8 杏仁核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答案:错误。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9 信号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正确。
7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党的方针政策和培养目标 教育对象的不同素质 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的改革、体制的转型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综合教育方法及其重要性 综合教育方法,是教育 者在把握各种教育方法 各自特点及共同取向的 过程中,通过协调整合, 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复杂、 形成为共同目标服务、 多变的状况,教育者必 同时或先后运用多种方 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 法进行教育的方式。 的观点、全面的观点, 采用综合方法观察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本质 和规律的揭示及其对人与社会发展的促进,简单地说 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真理性。 包括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理论基础的科学性、教育 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方法的科学性、评价标准的科 学性等。
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 传播理论、知识与信息,更是承担着引领价值取向和 铸塑灵魂的任务,要帮助人们修炼思想品德,改造主 观世界。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 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客观 性、先进性,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精 神武装人民群众 ,又要把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观点、方法渗透到思想政 治教育过程中,培养人们正确的世 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根本依 据。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深入认识的 成果,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重要 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 求所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讲解
180°;(2)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就不相等;(3)a2 =b2,a与b可能相等,也可能互为相反数.
解: (1)假命题.如图1所示,l1∥l2,则∠1+∠2=180°,但
∠1与∠2不是邻补角. (2)假命题.如图2所示,l1与l2不平行,∠1和∠2是同位角
行”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证明.
证法1: ∵∠1=∠3(对顶角相等),∠1+∠2=180°(已知), ∴∠3+∠2=180°(等量代换).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证法2: ∵∠1+∠4=180°(平角定义),∠1+∠2=180°(已知)
, ∴∠2=∠4(同角的补角相等).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公理、证明、定理的概念 (1)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即在长期的实践中,
人们总结出来的一些基本事实.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等.
(2)除公理外,其他命题的真假都需要通过演绎推 理的方法进行判断﹒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3)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定理只能用公理 、定义和已经证明为真命题的命题来证明﹒
依据的方式,写出证明过程.
注意:通常文字证明题要有以上三个步骤,而在我们所接触到的证 明题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文字证明题﹒题目已经明确用字母、符 号把命题表示出来,甚至也画出了示意图,对于不是文字证明的题, 我们只需从第三步开始写即可.
随堂演练
例1、如图所示,若∠B=35°,∠CDF=145°, 问AB是否与CE平行?
方法归纳: 解答文字叙述类证明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字信息
,把文字表示的命题“翻译”成用图形和符号表示( 即画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最后再写出证明过程 .
帮我写一篇箴言笫七章的心得分享
帮我写一篇箴言笫七章的心得分享1.引言1.1 概述箴言是《圣经》中的一本智慧书,它以短小精悍的语言,传递出了深远的道德教诲和人生哲理。
箴言第七章是其中的一章,主题聚焦在对诱惑和淫乱的警示和劝诫上。
在这一章里,作者以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暧昧迷离、阴谋诱人的场景,用以告诫人们警惕那些会引导他们远离正道的危险诱惑。
第七章的概述部分将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引领我们走进一个道德沦丧、情欲侵蚀的世界。
诱惑、淫乱和邪恶行为在这个世界里无孔不入,而人们往往会因为自身的软弱和对自身欲望的盲目追逐而失去了理智。
本章希望通过描写一个真实的案例,唤起读者对于诱惑的警觉,并引导他们追求正义和正道。
在这一章里,诱惑的对象是一个年轻的男子,而诱惑者则是一个美艳妩媚的女人。
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了她的妆扮丰姿和妖娆动作,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
然而,在这美艳背后隐藏着魔鬼的诱惑。
作者用警示的口吻揭示了这个女人的陷阱和她的邪恶动机,她既没有忠诚于自己的丈夫,也没有对自己的婚姻忠贞不渝,而是在暗地里引诱、勾引那些无知而寻求刺激的男人。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和恐惧感,纵使箴言的目的在于警示人们远离罪恶,但我们确实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在我们的身边上演。
这种警示和提醒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它是对于我们将来可能面临诱惑时的一种教诲,同时也对于我们已经堕落的人提供了一剂良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箴言第七章所传递的信息是深刻而有力的,它提醒着我们时刻保持警觉,警惕那些可能让我们偏离正道的诱惑。
正直和坚守道德原则是我们在面对诱惑时的底线,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我们将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道德观念上的缺失,从而更好地为自己设立起防护墙,避免受到邪恶的侵袭。
总体而言,箴言第七章以其鲜明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给予了人们极大的警示和启示。
它告诫我们不要贪图一时的快乐和刺激,而要保持理智和自制力,维护自己内心的纯洁和正义。
第七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考点三类化学平衡图像-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左上方(E 点),A%大于此压强或温度时平衡体系中的 A%,E 点必须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才能达到平衡状态,所以,E 点 v 正>v 逆;则右下方(F 点)v 正<v 逆。
[对点训练]
2.[双选]用 CO 和 H2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 反应如下:CO(g)+2H2(g) CH3OH(g)。在体积一定的 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 1∶2 充入 CO 和 H2,测得 平衡混合物中 CH3OH 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氢碳比:X________2.0(填“>”“<”或“=”)。 (4)在氢碳比为 2.0 时,Q 点 v(逆)________P 点的 v(逆)(填“>”“<”或 “=”)。
[解析] (2)随温度升高,α(CO2)减小,说明为放热反应,ΔH<0;(3)在相 同温度下,X 越大,n(H2)相对越多,α(CO2)越大,故 X>2.0;(4)Q 点为非平 衡点,该温度下,Q 点到 P 点时 α(CO2)增大,反应正向进行,Q 点的 v 正>v 逆,Q 点到 P 点的过程中 v 正减小,v 逆增大,故 Q 点的 v 逆<P 点的 v 逆。
2
c V 寄志言不燕 立雀,莫如相无唣舵,这自舟有,云无霄衔万之里马高,。漂荡2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鹰鸭爱仔高 无飞娘,也鸦长栖大一,枝几。多白手也成家。
项,恒容充氩气,不影响平衡状态和速率,错误;D 项,b 曲线先平衡,说明 远志大坚的 者希,望功造名就之伟柱大也的。人登物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设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了 1 mol CO 和 2 mol H2,CO 的转化率为 x,则
CO(g) + 2H2(g)
CH3OH(g)
起始/mol 1
逻辑学 第七章推理:归纳推理
第 五 大 炮 章 归 纳 与 类 比 推 理
制 作 人 : 李 卫
运用共变法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意与被研究现象发生共变的情况是 不是唯一的。 第二、两个现象间的共变有一定的限度,超 过这个限度就会失掉原来的共变关系。
第 五 大 炮 章 归 纳 与 类 比 推 理
制 作 人 : 李 卫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区别的。 相互联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演绎推理离不开归纳推理。可以说没有 归纳推理就没有演绎推理,演绎推理依赖于归 纳推理。 2. 归纳推理离不开演绎推理。
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异中求同,即通过排除 事物现象间不同的因素,寻找共同的因素来确定 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第 五 : 李 卫
二、求异法
求异法,也称差异法,其基本内容是:如果 某一被研究现象在第一个场合出现,在第二个场 合不出现,而这两个场合中的其他情况完全相同, 只有一个情况不同,那么,这个情况就是被研究 现象的原因。它的逻辑形式表示如下:
第 五 大 炮 章 归 纳 与 类 比 推 理
制 作 人 : 李 卫
二、完全归纳推理的特点、逻辑要求和作用
完全归纳推理具有以下特点: 1.前提对某一类事物的每一个对象都做 了断定,无一遗漏。 2.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结 论是真实可靠的。
第 五 大 炮 章 归 纳 与 类 比 推 理
制 作 人 : 李 卫
完全归纳推理的正确运用要遵守以下要求: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知觉
第七章知觉一.单选1.与感觉相比,知觉是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2.以下图片主要反映的视空间知觉现象是(线条透视)3.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盖所描述的现象,被称之为(错觉)4.以自己的经验给予解释,并用词汇或概念对其进行命名或归类,赋予其对象一定的意义,这种知觉特性称之为(知觉的理解性)5.当我们的脑海中浮现“这是一个蓝色的碗”的信息时,我们便产生了(知觉)6.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细小的感觉信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便形成了知觉,这种加工是(自下而上)7.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
我们对感觉信息的解释,通常采取(假设检验)方式8.“度日如年,一日三秋”这种错觉的产生原因是(情绪态度影响)9.在空间上彼此接近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如,同样的六个。
排成不同的空间模式,更倾向于被组织成三组,而倾向于被组织成两组。
这种现象体现了知觉整体性中的(邻近原则)10.早期的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知觉的(组织性)是刺激本身的自然特点,是人的先天完形倾向,与过去的经验无关11.当你站在一条砖块铺的路上向远处观察,你就会看见越远的砖块越小,即远处部分每一单位面积砖块的数量在网膜上的像越多,这种现象可以用是空间知觉中的单眼线索的(质地梯度)解释12.晴天看缙云山觉得很近,而阴雨天觉得很远。
这属于空间知觉中的单眼线索中的(空气透视)13.一辆小车,不管我们从远处看,从近处看,从上看,虽然看到的大小不同,但是我们依然知觉它能载人是因为(大小恒常性)14.在知觉事物的时候,我们总要使用一个标准才能进行判断,这个标准叫做(知觉考察系)15.无论在中午或者半晚,香蕉总是被看成黄色,这是由于(颜色恒常性)所致16.利用双眼线索是(深度和距离知觉)的主要途径17.高于(3000赫兹)的声音,两耳强度差大,易于定位18.在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空间知觉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19.无对象性的知觉是(幻觉)20.关于对错觉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是歪曲的知觉)21.先天失明的人即使以后视力恢复也无法通过视觉对曾经触摸过的物体加以识别是因为缺少(早起感觉经验)22.下列属于受情绪影响产生错觉的是(风声鹤唳)23.一扇门无论投射在视网膜上的形状是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我们都知道它是长方形的,这是由于(形状恒常性)所致24.在观看缺口的圆环,没顶的三角时,心目中仍能将缺少的部分补足,完成一个整体的形象是因为(闭合原则)25.下列选项对于知觉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说法正确的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26.下列选项对于知觉自上而下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27.下列知觉种类中不属于同一分类方式的是(社会知觉)28.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还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嗅知觉、听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29.(超感知觉)指不以感觉器官为基础即能获得知觉的心理现象30.“月从云中过”反映了哪种似动知觉(诱导运动)31.对知觉理解,下列最恰当的是(知觉是个体将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32.知觉包含了若干相互联系的作用或过程,如(检测)、识别、分辨等等33.以下哪点是感觉与知觉的区别(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但不以现实刺激为限的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34.知觉到客观事物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35.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的关系是(相互联系)36.下列关于时间知觉说法错误的是(时距知觉的加工可以用自上而下机制而不可以用自下而上机制)37.以我们最熟悉的昼夜节奏来说,哺乳动物的生物钟位于大脑的(下丘脑)中38.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联系起来39.时间知觉的参照系有: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以及(借助计时工具)40.影响时距知觉的因素包括:刺激的物理性质,内部变量以及(认知因素)41.知觉的对象性又叫(选择性)42.不属于知觉组织主要原则的是(发展性原则)43.有时,人们看到夜空中的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诱动现象)44.我们在不同颜色的灯光下看白纸,这张纸依然被知觉成原来的白色,这是因为(颜色恒常性)45.以下说明知觉理解性的是(在听句子“It was found that *eel was on the table”时将 *eel听成 meal)46.根据音笼实验的结果,容易混淆的声音来自(头部正中矢状面)47.一个小物体在大背景中运动和大物体在小背景中运动,哪一种情况速度看起来更是(前者)48.电影、卡通片的制作采用的是以下哪种原理(动景运动)49.当我们注意瀑布一会后,将视线移至旁边的悬崖时,悬崖看起来(向上运动)50.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魏特默)51.对于飞行中的子弹,白炽灯的闪烁,我们为什么看不出来(其速度高于人的运动知觉上阈限)52.不同位置的a、b两条线相继呈现,当时间间隔低于0.08秒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同时出现)53.多张连续的静态图像在眼前连续播放,就能使图片中的人物或物体运动,这便是动画的原理,对于每一张图片,我们称之为一帧,通常情况下,形成连续的动作最少需要每秒多少帧(10)54.当一个人长时间盯着瀑布(同49题)55.日常生活中,当你站在一个顺时针快速旋转的风扇面前紧盯扇叶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7.1行星的运动 ....................................................................................................................... - 1 -7.2万有引力定律 ................................................................................................................... - 6 -7.3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 14 -7.4宇宙航行 ......................................................................................................................... - 21 -7.5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 30 -7.1行星的运动一、地心说和日心说开普勒定律1.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星体都绕地球运动。
2.日心说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注意]古代两种学说都是不完善的,因为不管是地球还是太阳,它们都在不停地运动,并且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其运动也不是匀速率的。
鉴于当时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能力,日心学比地心说更进一步。
第七章 自主性游戏
1、学习拓印的方 法,掌握正确的握 笔姿势。2、把印 好的钱币放到银行 备用。
制定游戏计划应注意什么?
(二)游戏材料准备
材料准备包括游戏所需的玩具及材料。游戏
材料对幼儿游戏又极大的影响,使教师组织开展 游戏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步骤。教 师可以通过对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将教育 的意图及教师期望幼儿达到的行为,物化在环境 与材料中,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游戏潜移默化 渗透给幼儿。
(四)游戏空间准备
有关方面的研究表明,游戏空间的大小、密度及 游戏场地的结构特征对幼儿的游戏心理也会产生 影响。足够大的空间可以使幼儿在游戏时四处流 动、玩得开心愉快;而狭窄的空间宜使幼儿产生 紧张、压迫、烦躁的情绪,容易引起纠纷,甚至 因碰撞加剧或其他设备而造成危险。因此在游戏 前,教师也要考虑空间是否有利于幼儿游戏的开 展,是否有利于促进各类游戏开展的场地。当然, 游戏的空间并不是由固定的每名幼儿需要多少平 米来决定的,而是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活动能力、 游戏的性质等来考虑与决定。
(二) 利用多种质地材料的诱发作用
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不同的材料在游戏中的作用是不 同的。
幼儿可以运用纸质材料随心所欲地替代和想像,
布类材料包括化纤、棉等各种质地的手绢、丝巾、 绸缎等在游戏中幼儿往往用它们来装扮自己或装 饰家,备受女孩子的青睐。
油泥、面团类材料质地柔软且可塑性强, 幼儿可以 随意搓、团、揉、捏,做出各种形状的东西,且可以 还原并反复使用,这有助于幼儿发挥想像,诱发幼儿 不断与之互动,促使游戏情节不断发展。
第二节 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应该渗透并贯穿游戏的 始终,应该体现在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游戏 材料、实施有效的观察、寻找合理的参与 契机、引导幼儿讨论分享并提升幼儿经验 等方面
第七章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再次,只有精确地把握了同质事物的量,才能更
好地认识事物存在、变化的规律性。
最后,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 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
2.分析事物的精确量和模糊量
量的间断性与连续性决定了事物的量有
精确量和模糊量之分。
对事物量的模糊把握,是人类准确把握
对象的一种有效手段。
认识事物的模糊量具有可能性。
在现代高科技活动中,分析事物的精确
量更为重要。
3.分析事物的结构量
首先,分析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程度的量。
其次,分析系统中各要素有序程度的量。
再次,分析结构持续程度的量。
最后,分析结构功能的量。
(三)在质与量的统一中寻求最佳适度
第一,依据事物的质,把握相应的量。 第二,调节事物的量,维持或改变事物的质。 调节、控制事物的量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是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量变的 关系。 二是事物的两种相反的量变的关系 三是局部的量变与整体的量变的关系。
一中达到对事物的精确的认识,才能在实践
中坚持适度原则。
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一)在多重关系中把握事物的质 1.要在比较中把握事物的质 比较方法是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一,事物之间存在着质的同一和差别。 第二,事物的质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属性,
但其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
2.要在矛盾关系中把握事物的质
第七章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一、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作用(一) 定性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1.质的含义和特征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 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 所固有的规定性。
【人教版初二物理】 第七章重力与弹力_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复习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3.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两个方面:即形状的改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4.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5.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这个图就叫力的示意图。
其中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预习1. 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 弹簧测力计原理及使用。
3. 重力的大小。
4. 重力的方向。
5. 重心。
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我们都见过撑杆跳高、跳板跳水、蹦床等体育比赛场景。
思考:撑杆跳高、跳板跳水以及蹦床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考点/易错点1 弹力活动:分别用力作用在橡皮筋、弹簧、橡皮泥、气球、纸等物体上,物体有什么变化?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呢?当力作用在这些物体上时,这些物体会发生形变。
当松手后,其中有些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而有些却不能够恢复原状。
我们将发生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做弹性,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做塑性。
物体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为塑性形变。
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不能)我们还会发现当用力过大时橡皮筋会断,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是有一定限度的。
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考点/易错点2 弹簧测力计活动:取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观察其形变量的不同。
总结: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正比。
根据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的对应关系,我们制造了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第七章第一节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的结构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图中显示的是 4 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几种方式:
1.分别写出上述 9 种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提示:①和②的分子式为 C4H10,③④⑤⑧⑨的分子式为 C4H8,⑥和⑦的分子式为 C4H6。
2.上述有机化合物中,哪些是链状结构?哪些是环状结构? 提示:链状结构有①②③④⑤⑥⑦,环状结构有⑧和⑨。
例如,①CH4、CH3CH3、CH3CH2CH3 的结构式只有 1 种。
②C4H10 有 2 种:C—C—C—C 和
(只写碳骨架,下同)
③C5H12 有 3 种:C—C—C—C—C、
和
。
④C6H14 有 5 种:C—C—C—C—C—C、
、
、
和
。
【典例】有下列结构的物质:
① CH3(CH2)3CH3
【拓展提升】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书写烷烃同分异构体一般采用“减链法”,即主链逐步缩短,支链上碳原子的数目、支
链的数目和位置有序变化(1 号碳原子上不可能连支链),可概括为“四步骤、五要点”。
四步骤 五要点(口诀)
具体方法
步骤一: ①主链由 ①最长的链为主链,再逐步减少主链
定主链
长到短 的 C 数,余下的 C 作为支链
小球表示原子,短棍表示价键,用于表示分子的空间 结构(立体形状)
①用不同体积的小球表示不同大小的原子; ②用于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大小和结合顺序
【典例】下列关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及成键方式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 B.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不饱和键 C.碳原子可以形成 4 个共价键 D.五个碳原子最多只能形成 4 个碳碳单键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碳原子结构决定其成键特点,碳原子之间存在单键、双键或三键。 (2)多个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
三校生《政治》教学大纲
三校生《政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任务云南省三校生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职业院校招收高职大专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必须列入考试科目的学科,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三校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中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上择优选拔二、课程目标云南省三校生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世界观、人生观、经济学基础、政治基础知识。
通过一年的三校生政治辅导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时安排】理论教学:4学时【教学内容及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2020_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_2追寻守恒量__能量功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02
所以支持力始终对人做正功,故D正确。
【加固训练】 (多选)如图所示,重物P放在粗糙的水平板OM上,当水平板绕O端缓慢抬高,在重 物P开始滑动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P受到的支持力不做功 B.P受到的支持力做正功 C.P受到的摩擦力不做功 D.P受到的摩擦力做负功 【解析】选B、C。摩擦力时刻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支持力时刻与运动方向 相同,做正功,故选B、C。
您好,谢谢观看!
【规律方法】 计算恒力做功的基本步骤 (1)找出该力的大小。 (2)找出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移。 (3)找出该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4)代入功的公式W=Flcosα。
【母题追问】 若雪橇(质量为m)在水平雪面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前进了s的距离,那么情况
又如何?(用两种方法计算总功)
角度2 变力做功
2.正功和负功: 功是_标__量,由W=Flcosα可知: 正功和负功:用线将相应知识连接起来。
3.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 (1)先计算每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然后求所有力做功的_代__数__和__。 (2)先求出合力F合,然后由_W_合_=_F_合__lc_o_s_α__计算总功,此时α为F合的方向与l的方向 的夹角。
2.晓敏同学乘电梯上楼,已知从1楼到20楼的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
速的运动过程,则电梯对人的支持力的做功情况是
()
A.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
B.加速时做正功,匀速和减速时做负功
C.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D.始终做正功
【解析】选D。在加速、匀速、减速的过程中,支持力与人的位移方向始终相同,
【拓展例题】考查内容:微元法求变力做功
【典例】(多选)如图所示,摆球质量为m,悬线长度为L,把悬线拉到水平位置后
第七章 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 1、“行政谚语” • 西蒙认为,传统行政学家所提出的每
一条行政原则都可以找到另一条看来 同样合理的原则,虽然这两条原则导 致相反的意见,但是在理论上我们却 不能指出哪一条是正确的,因此,这 些原则如同一般的谚语,虽然它们相 互矛盾,但是它们彼此却可以并行不 悖,所以这些“行政原则”并非真正 的科学原则,它们只能被称之为“行 政谚语”。
传统行政学者对一个组织的说明大部分都限于 说明组织的职责分配与组织的正式的权力结构 ,他们往往不注意组织中其他影响力量与沟通 系统。
(4)
所谓好的或正确的行政行为在本质上就是指 有效率的行政行为,而决定效率程度最简单 的办法就是看行政组织中每一个人决策的理 性程度。
(5)
行政活动是用多数人的力量去完成某种工作 的活动,要用多数人的力量去完成工作,就 必须发展出一种运用组织力量的技术方法, 即所谓行政程序,而这种行政程序也就是决 策程序,就是划分组织中每一个人应作哪一 部分决策的程序。
陈述
不能直接从经验
(事即实宣)告中某产种生特。定的情形
是“应该如此”、是
可以证明是真是假
“更好的”或者“所想 望的”,这种命题无客
观是非,不能以经验或
推理证明其正确性
是否正确 的依据
取决于它是否与事实相 符,即基于实证的、客 观的真实性
基于人的专断,即基于 人的主观价值。
• 西蒙还从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上来进行考察 的——价值与事实的区别就是目的与手段 的区别。
• 赫伯特·A ·西蒙(Herbert A. Simon),(1916— 2001),美国人,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被人称 为“跨学科旅行家”、 “科学奇才”、“世界著 名博学家”。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第七章复习资料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理论教育法也叫理论灌输法或理论学习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培训、教育,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方法。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观念的传授、学习、宣传进行教育的方法。
理论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第一节理论教育途径及方法一、理论教育途径的根据①人的自觉能动性理论决定了理论教育法产生的必然性。
②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理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宣传的理论根据。
含义:讲授是教育者通过口头语言向受教育者传授理论知识,解释政治和伦理概念,论述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道德原则,阐述思想发展变化规律的教育方法。
具体方式:讲述和讲解要求:①讲授教育法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事实要真实,道理要透彻,说理要充分透彻。
②内容要正确,理论和概念应具有科学性。
③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增强教育针对性。
含义:理论学习是人们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体学习或个人学习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方法,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方法。
主要方式:阅读文字(读书籍、报刊、网络文本)含义:宣传教育是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向人们传播正确理论和思想的方法,既有理论阐述和辅导,也有典型学习、运用示范。
要求:①利用大众传播工具,主要是网络电视、广播等开办专题节目,宣传正确理论和思想,引导群众学习和思考。
含义:理论培训是通过办培训班、讲习班来学习理论的一种方法。
优点:①具有学习集中、学习人员集中、讨论问题集中的特点,有利于相互启发,加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②有利于相互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求:①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专题,明确专题培训的目的。
②围绕专题,根据培训对象的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选好学习书目和学习资料,既不能要求过高而难以掌握,又不能要求过低而学无所获。
③进行必要辅导和组织适当讨论。
④进行培训检查: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学习体会和口头报告。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知识点总结精讲-同步练习 - 答案解析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2.使学生领会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方法。
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
2.过程与方法在解释惯性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渗透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认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表述、正确认识惯性现象。
【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七章 图形的运动(二)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轴对称1.轴对称的性质:像窗花一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称这两个图形为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2.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经典例题】例: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据分析可知: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一条直线、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2.镜面对称1.镜面对称:有时我们把轴对称也称为镜面(镜子、镜像)对称,如果沿着图形的对称轴上放一面镜子,那么在镜子里所放映出来的一半正好把图补成完整的(和原来的图形一样).2.将镜面看做对称轴,那么关于镜面对称的像关于对称轴对称.【经典例题】例:如图是小明在镜子中看到的钟表的图象,他表示的真实时间是()A、4:40B、4:20C、7:20D、7:40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并作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分析可得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4:40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4:4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3.平移1.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2.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经典例题】例:电梯上升是()现象.A、旋转B、平移C、翻折D、对称分析: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电梯的升降是上下位置的平行移动所以是平移,据此解答判断.解:电梯的升降是上下位置的平行移动,所以电梯的升降是平移现象;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意义,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图中,BC的长度是6厘米,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厘米.A.3厘米B.4厘米C.6厘米D.12厘米2.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时候,要先找到()A.边界B.对称轴C.端点3.从镜子中看到现在是4时,正确的时间是()A.4时B.8时C.2时4.如图从镜子中看到的图形是()A.B.C.5.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平移()A.荡秋千B.乘坐电梯C.翻书6.小红在镜子里看到墙上的挂钟如图所示,请问第()个时间最接近8:00.A.B.C.D.7.是从()上剪下来的.A.B.C.D.8.如图是小明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形成的像,它的实际时间是()A.21:05B.12:02C.12:05D.15:029.下列图()是由如图平移得到的.A.B.C.D10.笑笑非常喜爱《小英雄雨来》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于是她自己刻了一枚如左图所示的印章.下面四个图案中用这枚印章印制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如图的钟面是从镜子里看到的,实际钟面上的时刻是.12.如图,由图A到图B是向平移了格,由图B到图C是向平移了格.13.拨动算盘是现象.14.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这个图形是,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15.在一幅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对折后A点与B点重合.如果A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4厘米,那么未对折前A点到B点的距离是厘米.16.在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时间应是.17.小明在镜子中看到钟面上是4:30,实际钟面上是.18.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北剪纸,通过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市民体验到了传统技艺的妙趣.某市民将一个正方形彩纸依次按如图1、图2所示的方式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则将图3的彩纸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图4中的.(填序号)三.判断题(共5小题)19.两个圆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20.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21.平移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判断对错)22.从镜子中看到左图的样子是这样的..(判断对错)23.淘气举左手时,镜子中的淘气举右手..(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2小题)24.如图,图形①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形②?25.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请连线.五.解答题(共3小题)26.看图填空①(1)向平移了格.②(2)向平移了格.③(3)向平移了格.27.请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28.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请在认为正确的图形上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所以BC的长度是6厘米,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6÷2=3(厘米);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答】解:因为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所以,BC的长度是6厘米,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6÷2=3(厘米).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以及对称轴的性质运用.2.【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时候,首先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画出原图的关键对称点,然后依次连结即可完成轴对称图形.据此解答.【解答】解:由分析得:在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时候,首先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画出原图的关键对称点,然后依次连结即可完成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应用.3.【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从镜子中看到现在是4时,正确的时间是8时;故选:B.【点评】本题是考查镜面对称,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4.【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如图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5.【分析】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根据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结合图形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荡秋千、翻书,运动过程中改变了方向,不符合平移的性质;乘坐电梯,符合平移的性质,故属于平移;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6.【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我们画出这几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即可得知第几个时间最接近8:00.【解答】解:如图,图A与8:00相差5分,图B与8:00相差30分,图C和图D与8:00相差3小时45分,最接近8:00的时图A.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7.【分析】作出这个图形的纵向对称轴,看左侧与下面哪个图形的空缺部分相吻合,就是从哪个图形上剪下来的.【解答】解:如图故选:C.【点评】把一张纸对折后,在对折边处剪出的图形是以纸的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8.【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如图实际时间是12:0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9.【分析】图形平移后,只是位置的变化,图形大小、形状、方向不变.A图、B图、D图大小没变,但方向变了,不是原图平移后得到的;C图大小、形状、方向没变,是原图平移后的图形.【解答】解:经过平移后得到即图形C是由原图平移得到的.故选:C.【点评】关键抓住平移的特征:图形平移后,只是位置的变化,图形大小、形状、方向不变.10.【分析】印章与印出的图案如同镜面对称,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也就是印章与印出的图案上、下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解答】解:如图,故选:B.【点评】关键明白印章与印出的图案如同镜面对称,根据镜面对称原理进行选择.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图中镜子里看到的时间是6:40,由镜面对称左右方向相反特点,镜中时针在6与7之间,实际是在5与6之间,是5时,镜中分针指刻度8,实际中是指刻度4,即20分;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镜中时针在6与7之间,实际是在5与6之间,是5时,镜中分针指着刻度8,实际中是指刻度4,即20分,所以实际钟面上的时刻是5:20.故答案为:5:20.【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12.【分析】根据图中两图的相对距离及箭头指向即可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所以图A到图B是向右平移了6格,由图B到图C是向下平移了2格;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由图A到图B是向右平移了6格,由图B到图C是向下平移了2格.故答案为:右,6,下,2.【点评】作图形平移要注意三要素:即原位置、平移方向、平移距离.13.【分析】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拨动算盘是上下位置的平行移动,据此解答.【解答】解:拨动算盘是上下位置的平行移动,所以拨动算盘是平移现象.故答案为:平移.【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意义,在实际当中的运用.14.【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作答.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解答】解: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答案为;重合,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15.【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即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解答】解:4×2=8(厘米)答:如果A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4厘米,那么未对折前A点到B点的距离是8厘米.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16.【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并作答.【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分析可得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21:05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21:05.故答案为:21:05.【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17.【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相反,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题中所显示的时刻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7:30.故答案为:7:30.【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18.【分析】找一张纸,按照图中的顺序向上对折,再向左对折,按位置剪去画的虚线的形状,然后展开即可.【解答】解:经过动手操作,发现将图3的彩纸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图4中的第四个图.故答案为:④.【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两个圆无论半径相等,还是不相等,无论是相交、相切或相离、还是内含,组成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只对称轴的条数多少而已,最多是两个圆组成环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最少有一条对称轴.【解答】解:两个圆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无论两个圆的大小如何,位置关系怎样,所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20.【分析】根据对称轴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即可进行判断.【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是轴对称图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1.【分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位置;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旋转时图形位置发生变化,大小不变,形状不变.【解答】解:平移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故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考查平移的特点、旋转的特点.旋转与平移的相同点:位置发生变化,大小不变,形状不变,都在一个平面内.不同点:平移,运动方向不变.旋转,围绕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22.【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解答】解:从镜子中看到左图的样子是这样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23.【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如图淘气举左手时,镜子中的淘气举右手.原题的说法是正确的.【点评】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四.操作题(共2小题)24.【分析】据平移的意义“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由此可知:把图①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5格即可得到图②;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把图①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5格即可得到图②.【点评】本题是考查平移图形的特征,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不改变图形的方向,旋转则改变图形的方向.25.【分析】图案左起第一个和第二个不同,每个花瓣上有凹陷第二个没有,第二个有柄,第一个没有,第三个是心型,第四个是葫芦型,第一个连第二行的左起第三个,每二个连每四个,第三个连第一个,第四个连第二个.【解答】解:根据分析连线如下:【点评】本题是考查图形的组拼,相似的要注意观察细微部位.五.解答题(共3小题)26.【分析】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①(1)向上平移了2格.②(2)向左平移了4格.③(3)向右平移了6格.故答案为:上,2,左,4,右,6.【点评】本题是考查作平移后的图形,注意,一看方向(左、右、上、下),二看对应点(或边)距离几格.27.【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完成作图.【解答】解:如图所示,即为所要求的画图:【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8.【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如下图:【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
西昌学院《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讲义:第七章 社会调查的基本讲解
西昌学院《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讲义:第七章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第一节社会调查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社会调查可作不同的分类。
比较常见的,主要有如下几种分法:一、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1、全面调查——就是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所进行的调查。
普遍调查即普查,就是一种全面调查。
2、非全面调查——就是对调查对象总体中一部分单位所进行的调查。
如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个别调查、抽样调查等,都是非全面调查。
二、按调查时间,可分为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和追踪调查。
1、一次性调查——是指只进行一次或只能进行一次的调查。
2、经常性调查——包括周期性调查、阶段性调查和不定期的经常调查。
周期性调查——是指数年、每年,每季、每月定期进行的调查。
阶段性调查——是指不以时间长度为转移,而以事物发展阶段为依据的连续调查。
不定期的经常调查——是指根据实际需要而组织的连续调查。
3、追踪调查——是指在不同时期对同一调查对象进行的定点调查。
追踪调查,可分为长期追踪调查,周期性追踪调查和不定期的追踪调查。
三、按调查地域,可分为地区性调查(包括省、地、县、乡、村)、全国性调查、国际性调查卜农村调查、小城镇调查、大中城市调查等等。
四、按调查目的,可分为应用性调查和学术性调查。
1、应用性调查——是指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调查。
2、学术性调查——是指为论证某个假设,建立和发展某种理论而进行的调查。
五、按调查内容,可分为综合性调查、专题性调查。
综合性调查,内容比较丰富、广泛,专题性调查,内容比较专一、集中。
专题性调查,又可分为经济调查、入口调查;文化调查等等。
六、按调查方式,可分为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
1、直接调查——就是调查者直接接触调查对象所进行的调查。
如实地观察、口头访问,实验调查等。
2、间接调查——则是通过某种中介间接向调查对象所进行的调查。
如通讯调查、问卷调查、文献调查等。
第二节普遍调查普遍调查,简称普查,是全面了解社会情况的重要方法,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第七章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
【思考与训练】
1、矛盾
2、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普遍性
4、矛盾的特殊性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二、填空题
1、矛盾有()和()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的一个基本表现是矛盾双方()、()。
3、矛盾的特殊性体现为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和()。
4、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的。
5、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内因是变化的(),外因是变化的()。
6、矛盾的普遍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二是()。
7、()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8、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要作用的矛盾是()。
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
1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坚持()和()的统一。
三、单项选择题
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矛盾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A、矛盾双方的完全一致
B、矛盾双方完全等同
C、矛盾双方毫无差别
D、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说明()。
A、凡是矛盾必有斗争
B、矛盾产生的初期只有差异,没有斗争
C、只有对抗才是斗争
D、矛盾达到激化才有斗争
4、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一分为二
B、合二为一
v1.0 可编辑可修改
C、矛盾斗争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
C、矛盾的斗争性
D、战争和革命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辩证统一的
B、有区别的
C、有联系的
D、平行发展,各不相干
7、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
A、外因
B、矛盾
C、内因
D、斗争
8、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矛盾
C、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矛盾
D、主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矛盾
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
A、主要矛盾
B、矛盾的主要方面
C、次要矛盾
D、矛盾的次要方面
1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坚持()。
A、两点论
B、重点论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均衡论
四、判断题
1、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
2、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
()
3、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绝对的。
()
5、“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五、简答题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怎样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的发展有何作用
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怎样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怎样
v1.0 可编辑可修改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