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亚军《驮水的日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届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
2020届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家批评的兴起,是近几年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与学院派批评相比,作家批评并无明确的知识谱系,也少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但致力于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却以个性十足的艺术经验和文字表达,深刻改变着人们对文学批评的固有印象。较之以知识求真为目标的学院派批评,作家批评更像是一场以经典重读为媒介、具有“创作”性质的艺术行为。蕴含其中的思想活力和审美经验,有效反映出当前文学批评的话语变革。如果深入思考这一批评话语的观念缘起,就会发现作家批评在冲击既有的批评格局之外,也暗含作家群体对重建文学生活的集体诉求。
文学之于现实社会,从来都不是附庸风雅的点缀。不论在创作、评论抑或是作品传播与读者接受等方面,文学都能以其特有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中。那时的文学轰动效应,反映出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90年代后期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学逐渐以另一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这种“文学生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评论和传播模式,它借助文学与影视的联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补、文化资本的重新布局等手段,建构起一种新型的文学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文学生活”中,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语言艺术和视觉艺术也相互交融。“文学生活”的喧嚣扰攘与勃勃生机,同时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醒目的文化标记。但这种“文学生活”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21世纪以来的文络文学,其存在价值主要是为影视行业创造故事和角色。出于迎合读者的需要,很多作者沉迷于通俗文学的故事模式。而这种相对狭窄的创作格局,也容易造成美学风格的单一化,这显然非纯文学作家所愿。他们由文学创作转向文学批评,其实就是想借批评的力量,在解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使这个时代的美学风格更为多样。从事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实际上是以一种“向后看”的批评立场,通过开掘文学经典里丰富的美学资源,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学风格。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三章文学类小说阅读单文精练五驮水的日子含解析
单文精练五驮水的日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来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水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他又想到该给驴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与症候分析
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与症候分析
作者:朱哲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2年第04期
【摘要】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先声期、自发期、发期展、探索期四个阶段,呈现出生态理念模糊、人与自然的距离被拉大、缺乏艺术表现力、生态思想的边缘化和生态批评理论研究等症候,应关注和推动生态文学的发展,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学;发展;症候;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文学在我国逐渐兴起。生态文学在揭示生态危机、呼吁生态保护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了解生态文学的发展趋势,明确生态文学的症候所在,对于促进生态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大有裨益。
一、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是生态文学的“先声期”。这一时期的生态文学,通常以小说为载体,表现人与自然之间自征、征服与反征服的过程,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批判了在现代化进程高速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物欲膨胀、道德沦丧、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社会现象,成为生态文学的先声。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生态文学的“自发期”。这一期间,生态文学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生态文学的创作规模也很小,文学载体以报告文学为主,小说、诗歌和戏剧为辅。这一时期的生态文学创作,还停留在自发阶段,代表作有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岳丘非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展现了作家对生态危机的担忧以及期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愿望。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是生态文学的“发展期”。这一期间,作家们还不具备生态学的系统理论知识,生态文学的社会影响力也很小。然而,随着西方生态文学的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对我国的生态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作家对生态学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开始尝试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生态思想。这一阶段的生态文学创作,以小说和散文为主,生态诗歌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所提高。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温亚军的《驮水的日子》、杜光辉的《哦,我的可可西里》等。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日本挑起钓鱼岛事端,备受孤立,自知理亏,于是东跑西奔,逢人说项,试图“绑架”不相干的国家,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
B . 为化解部分高铁旅客的不满情绪,铁路部门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 . 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饭千金的“豪爽”也是应该唾弃的。
D . 张启发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指出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已到了义不容辞的地步,否则就会误国。
2. (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把完善和建立扶困助学制度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教育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B . 刚发行的这一期《青年文学》,以大约一半的篇幅,对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
C . 这些大分子会在肠胃里聚集沉淀,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腹胀、溏便、食欲不振。
D . 美国电信业主在报告中将电信行业崩溃的原因归结为高层领导人经验不足,这是自欺欺人的托词。
3. (2分)下面的语言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得体的一项是()
A . 情景一:捐赠现场。捐赠方致辞说:“今天,我们公司尽绵薄之力,帮你们战胜困难,今后我们还将鼎力相助。”
B . 情景二:同学聚会。一位同学紧紧握住老班长的手,激动地说:“班长,久仰了。特别想念你,一切都好吧?”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之联读文本阅读(带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之联读文本阅读(带解析新人
教版)
专题训练(八) 联读文本阅读一、[2018•嘉兴模拟改编]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关于戏剧作品的相关阅读戏剧知识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生命,是戏剧文学最本质的特点,没有冲突就
没有戏剧。什么是戏剧冲突呢?戏剧冲突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的反映。戏剧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旁白等。其中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
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
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等等。莫里
哀及《吝啬鬼》莫里哀,法国戏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古典主
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吝啬鬼》,
五幕喜剧,又译《悭吝人》,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在法语中,“阿巴贡”已成为“吝啬鬼”的同义词。此剧于1668年首演以来,尽管经历了300多年的岁月洗礼,至今仍是世界各地戏剧人争相排演的作品。
相关评论莫里哀作品语言幽默诙谐,在嬉笑中揭示其本质,从而达到
更深刻的讽刺效果。《吝啬鬼》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无处不闪烁着幽默讽刺的火花,间接反讽可以说是贯穿着《吝啬鬼》的始终。吝啬鬼(节选) [法]莫里哀阿巴贡:瓦赖尔,过来帮我一下。雅克厨师,过来,我最后来分配你的任务。雅克师傅:敢问老爷,我目前具有双重身份,您是要跟您的马车夫说话,还是厨师说话?我干两份差事。阿巴贡:我两个都说。雅克师傅:那您先跟谁说? 阿巴贡(捶桌子):先和厨师说。雅克师傅:那您等会儿啊。(他把车夫制服脱去,剩下一套厨师的衣服) 阿巴贡:你哪来的这么多臭规矩! 雅克师傅:吩咐吧。阿巴贡:雅克厨师,我答应今天晚上请人来吃饭。雅克师傅:这可是一件稀奇
湖南省雅礼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雅礼中学2020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一,教材理解
1.比较《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分析不怡当的是(3分)( )
A.刻画了不同时代的具有人情美、人性美的女性形象,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启迪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B.摒弃宏大叙事,着眼于日常生活情景,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刻画细腻,人物形象丰满而又鲜活;语言清新、俊逸,富有诗意,极具感染力。
C.采用具有象征意味的物象。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扬了人物的人性美;自动铅笔盒则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
D.有着相同的叙述视角,以“我”为视点,妮妮动听地叙述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2.《沁园春. 长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染”字写出红的程度之深。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透”字描绘江水的满溢之状,“争”字展现千帆竞发之景。
C.“鹰击长空”,“击”字富有力量感,准确地形容出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的矫健姿态。
D.“鱼翔浅底”,“翔”字写出了江水的澄澈,形象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神态。
阅读以下诗歌,回答3-4题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小说阅读##阅读理解##赏析题#...
#小说阅读##阅读理解##赏析题#...
昨天晚上,有位初三学生问穆老师,说他最近做了不少中考模拟卷,发现有些模拟卷中的赏析题,是让考生从特殊角度进行赏析,一改往日命题形式,请问有没有好的方法来解决此类试题?
针对这个问题,穆老师就来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析,看看该题到底是不是从特殊角度命题的。
这是一篇文学类文本,确切地说是小说,文章名为《驮水的日子》,作者温亚军凭借这篇小说斩获“鲁迅文学奖”。
温亚军是老穆喜欢的作者这一,“大事化小、小中见大”是他的写作风格,他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如战士、牧民、农民、打工男女等,甚至有些主人公连个名字都没有,比如在《驮水的日子》中,出现的名字是“下士”、“上等兵”、“黑家伙”等。
咱们闲言少叙,回到正题。
文章内容,见下图:
试题如下:
7、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每题2分)
(1)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关联词语)
(2)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化无形为有形)
【老穆有话说】
老穆认为,第一问属于常规命题形式,是从关键词语角度中的关联词角度来赏析。
第二问,化无形为有形,看似很“吓人”,只要我们仔细一分析,发现它很简单。
老穆认为,第二问也属于常规命题形式,是从手法角度中的化虚为实角度来赏析。
想知道具体解析内容吗?
请看穆老师的视频版解析!
驮水的日子
《驮水的日子》是军旅作家温亚军的一篇短篇小说,发表于《天涯》2002年第3期,2005年年初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00年至2004年)。温亚军在文坛还算个新人,小说也不长,写的又是难以吸引人们眼球的边塞军营中平平凡凡的人和事,凭什么获得了代表中国文学最高荣誉的“鲁
迅文学奖”?探究和体会其中的奥秘,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对短篇小说研究情有独钟的北大教授曹文轩先生曾透辟地分析了古典形态的短篇小说和现代形态的短篇小说之间的区别。他认为古典形态的短篇小说的美学特征是一种偏重于审美而非认识的“精致”。“精致”既包括篇幅的短小,也包括内容的品质。这种品质建构于“美与恶”这一对基本矛盾之上,其关键词是“感动”,体现的主要是作者对人类的“形而下”的关怀。如《麦琪的礼物》、《变色龙》、《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而现代形态的短篇小说则超越了古典形态短篇小说的审美特征,偏重于“真”的表达,极力展示在偶然性基础之上的人类的本质困境,其关键词是“深度”,体现的主要是作者对人类“形而上”思考的困惑。《驮水的日子》集两者的特点于一体,既有“感动”,也有“深度”;既在“精致”中有“深度”的思考,也在思考中有“精致”的美感。小说在“真”和“美”之间,在“深度”和“感动”之间,创造了一种动态的平衡,两者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感受。
《驮水的日子》讲了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故事的主角只有两个:上等兵和一头犟驴“黑家伙”。故事发生的环境是处于荒无人烟的西部高原上的军营和军营下的盖孜河以及两者之间的山道上。故事的情节是新买来为连队驮水的“黑家伙”对驭手上等兵从相忌、相从、相依到相恋的态度变化的经历。故事虽然很小,但却蕴含了非常感动人的真情和非常深刻的寓意,流淌出一种奇异的美。
人性宇宙,通道必简——温亚军小说观探析
1
作为生命源于传统的人,温亚军是知道如何去面对传统的。他以定力与耐力,经过长久的暗战,终于战胜传统并使之屈从于己,这既是现实意义的胜出,更是文学意义的突围。他放弃了从外部介入,历经沉潜修炼,从传统内部里挤压出了自己的空间,构建了经典性与审美。
或许文学对于温亚军来说,是上苍慷慨而意外的赐予。十七岁的他参军离开故乡远赴新疆时,最大的愿望只是学会开车,彼时的他应该从未想到自己多年后会成为著名的小说家。从客观上考量,当年的他不具备任何与文学相关的现实条件,甚至他所拥有的更多地体现为文学的巨
大“障碍”:读书少,只是个因贫困辍学的初中生;
出生地偏远狭小,活动空间只是塬上及周边。然
而,文学创作几乎从来不依赖于所谓客观现实条
件,相反的它更多依赖于主观意识,亦即所谓的
天分与后天的勤奋。尽管他从陕西西府岐山到
了遥远的新疆,十六年后又来到首都北京,甚至
去了更多更遥远的地方,但就人生经历而言,依
旧是一目了然,他的小说创作也执着追求着并集
中体现着简美内涵。他一直处在生命空间的不
断拓展中,他从逼仄而目力所及的四原,腾挪到
了故土村人想象力所不及的地方;文学境域里他
开辟出无限而炫彩的人性宇宙。而这一切有限
与无限性,都依存于生命的简单与单纯。从纯粹
文学意义审视,他的人生与文学呈现着某种内在
性的精准对应与对称,甚至他富于承载的精练叙
封面作家人性宇宙,通道必简
——温亚军小说观探析
◎阿探
事语言也成为他不善于言谈的超高性补偿。
读过温亚军的小说,就能明确感知其文学天分,他的天分究竟源自何处?
杰出作家的心灵感知,是远远早于文学创作的,比如小时候惯看生死、躺在太平间睡午觉的余华,从那时便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是自己从未见过的自己,甚至从那时他已走出了自己的精神拘囿,而多年后离开海盐只不过是这种“走出”的必然性现实注脚。同样,极为有限的环境也给予了少年温亚军丰富的心灵感知与冥想的悠远时空,他的作品灵动、温润、自然天成,也源自养育他的这片空旷、逼仄之地。渭水之南,五丈原诸葛亮庙、落星湾之西这个叫四原的小村子,处在东西南北不过3公里的黄土台塬上,北有渭水似银蛇萦绕,南望秦岭如苍灰色的巨龙护佑,塬下是东西长约10公里的麦李西沟麦李河——陕汽集团老厂所在地。塬上与沟里,其位移不超过20分钟脚程,却是农民与商品粮两个难有关联的世界。这台塬空旷,是因为视野开阔;这台塬逼仄,因着它的沉闷,难以走出,更有着台塬外面世界的难以抵达。尽管温亚军十七岁便走出了这黄土台塬,甚至走过了千山万水,却久久未曾抵达家乡的县城,未曾抵达被世人传诵了数千年的“卷阿之地”周公庙,直到2019年7月随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采风团才抵达所谓天下中心之中心的“润德泉”,其时喷涌了数千年的泉水早已断流多年。无论对于自己的人生还是文学创作,实际上温亚军的文学进场是艰难而迟缓的,然而正是这种人生的踏实性、艰难与迟慢的累积,让他很快落下了众多的作家。
鲁迅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的文学奖项。创立于1986年,是为鼓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的创作,鼓励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第一届鲁迅文学奖(1995-199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1、《老屋小记》史铁生2、《雾月牛栏》迟子建3、《赵一曼女士》阿成4、《镇长之死》陈世旭5、《哺乳期的女人》毕飞宇6、《心比身先老》池莉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父亲是个兵》邓一光2、《小的儿》林希3、《挑担茶叶上北京》刘醒龙(少)4、《年前年后》何申5、《涅盘》李国文(少)6、《天知地知》刘恒(少)7、《没有语言的生活》东西8、《黄金洞》阎连科(少)9、《天缺一角》李贯通10、《双鱼星座》徐小斌第二届鲁迅文学(1997-2000):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1、《鞋》刘庆邦 2、《清水里的刀子》石舒清3、《吹牛》红柯4、《厨房》徐坤5、《清水洗尘》迟子建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梦也何曾到谢桥》叶广芩2、《被雨淋湿的河》鬼子3、《永远有多远》铁凝4、《吹满风的山谷》衣向东5、《年月日》阎连科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1—2003年)获奖作品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上边》王祥夫 2、《驮水的日子》温亚军 3、《大老郑的女人》魏微(女) 4、《发廊情话》王安忆(女)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玉米》毕飞宇 2、《松鸦为什么鸣叫》陈应松 3、《好大一对羊》夏天敏 4、《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孙惠芬(女)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城乡简史》范小青2、《吉祥如意》郭文斌3、《白水青菜》潘向黎4、《将军的部队》李浩5、《明惠的圣诞》邵丽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心爱的树》蒋韵2、《一个人张灯结彩》田耳3、《喊山》葛水平4、《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迟子建5、《师兄的透镜》晓航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伴宴》鲁敏2、《老弟的盛宴》盛琼3、《放生羊》次仁罗布4、《茨菰》》苏童5、《海军往事》陆颖墨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最慢的是活着》乔叶 2、《国家订单》王十月 3、《手铐上的蓝花花》吴克敬4、《前面就是麦季》李骏虎5、《琴断口》方方
温亚军驮水的日子赏析-文档资料
温亚军《驮水的日子》赏析
《驮水的日子》是军旅作家温亚军的一篇短篇小说,发表于《天涯》2002年第3期,2005年年初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00年至2004年)。温亚军在文坛还算个新人,小说也不长,写的又是难以吸引人们眼球的边塞军营中平平凡凡的人和事,凭什么获得了代表中国文学最高荣誉的“鲁迅文学奖”?探究和体会其中的奥秘,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驮水的日子》讲了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故事的主角只有两个:上等兵和一头犟驴“黑家伙”。故事发生的环境是处于荒无人烟的西部高原上的军营和军营下的盖孜河以及两者之间的山道上。故事的情节是新买来为连队驮水的“黑家伙”对驭手上等兵从相忌、相从、相依到相恋的态度变化的经历。故事虽然很小,但却蕴含了非常感动人的真情和非常深刻的寓意,流淌出一种奇异的美。
这种奇异之美首先是一种结构和语言上的精致之美。这是与短篇小说古典美最为契合的显性特点。从文字上看,全文仅5000余字,在今日以“长”为荣、以“长”为时髦的文坛,给人以清新之感。从“人物”设置上看,为了突出主要“人物”上等兵和“黑家伙”,次要人物设置不多,而且笔触点到即止。在表现人物上,又删去了一切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的介绍,诸如姓名、籍贯、家庭、脾性等。甚至连小说中最重要的外貌描写都全部予以取消。小说只在
行动中描写人,只在对话中描写人,只围绕驮水描写人。从情节上看,小说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推动情节发展,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了读者阅读的结构障碍,自然、平实、清楚,让读者关注的焦点始终聚集在上等兵与“黑家伙”关系的发展变化上。这种结构和语言上精致的美感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带给读者异样的审美感受。
浙江杭州观城中学2018年中考模拟语文九年级试卷(一模)(Word版,无答案)
考生须知:2018 年中考模拟(一)
语文
1.本试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填涂姓名和准考证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试题卷
一(3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
1.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者根据加点字注音。(3 分)
《简·爱》问世以来已一百多年,始终是英国小说中拥有广大读者的一部经典作品。人们十分熟悉简·爱这个孤女令人同情的身世,和她与罗切斯特之间那段曲()折离奇而又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这部记述了一个平凡的女子虽不算太平凡但也算不上可歌可泣的生活经历的长篇小说,竟有着如此历久不衰的艺术mèi()力,其奥mì()究竟何在?(选自《简﹒爱》前言)
2.下列网络文章标题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 没有藩蓠,人工智能发展或会失控 / 彻底摆脱线材羁拌,五款全无线耳机推荐
B. 小学生文言文走红,如此文诌诌却得到网友认可 / 生活可以拮拘,精神不能贫穷
C. 外交部望俄美通过对话妥善解决分歧 / 英媒称脸书对数据泄露隐患知情,但未采取保护措施
D. 诸葛亮的扇子究竟暗藏何种玄机,能够叱诧风云 / 女子不慎碾伤小田鼠,动恻瘾之心将其收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毕业在即,骊歌唱响,不由得让人想起三年来同窗共读,如切如磋,快乐成长的美好时光。
B. 在最后阶段,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不辜负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奋勇向前,篡夺中考的胜利。
C. 我的家乡在祖国中部偏北的黄土高坡,那里没有沧海桑田,只有沟沟坎坎和儿时的记忆。
2021年天津市建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天津市建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大鼓
(张丽)
①在鄂北,要问张大鼓是谁,乡亲们一定会说,是那个“赶酒席”的,这样说着的时候眼里露出不屑。湖北人都知道打鼓说书,登上大雅之堂叫湖北大鼓,走村串户叫赶酒席。
②赶酒席是一种讨钱的营生,低人一等。张大鼓只在外乡赶酒席,敲鼓击板信口编词,看见老人唱福禄吉祥人安康,看到孩子唱五子登科中状元,讨的是碗热饭。只有在真正的酒席上与人搭档,他打鼓说书,搭档拿一空碗挨桌等客人打彩,最后才坐上残席。
③张大鼓干这营生,整个家当就是云板、小鼓和鼓签,没有一个安生的窝。好姑娘不愿嫁他,差一点的他看不上,高的不成低的不就,打了一辈子光棍。
④年轻时张大鼓可风光了,依现在的说法那叫星,粉丝方圆几十里。他要说书,太阳还没落山,家家大人派娃娃去占场子。场子设在稻场,几十个娃每人画个圈,放上板凳、凉席、竹床,等到晚上一家人看戏。张大鼓白皙清瘦,嗓音明亮,扮女角时眉目生辉,兰花指纤巧玲珑,细腰风摆杨柳,活像个大姑娘。十里八乡的叫他张大鼓,谐音张大姑,掩盖了他当老师的称号。
⑤张大鼓正业是民办教师,教一年级语文。他教书随意随性,把生字生词融于日常用语,四言八句信手拈来,或说或唱,有板有眼,要人哭就哭,要人笑就笑,不少学生听入迷,尿湿了裤子。
⑥张大鼓会说书,先在本村演,又被外村请,后来演到了乡里。乡里书记喜欢听,说是曲艺,叫湖北大鼓,还称张大鼓是民间艺人。乡里的戏台搭得高,张大鼓一曲《王大妈学文化》才演完,台下掌声如潮。观众热情高,非要他再演一曲,张大鼓在兴头上,加演了《亲生的儿子闹洞房》。这是曲新戏,人人夸他唱绝了,绝对是那个事。没想到他一下台丢了饭碗,原因是戏里的张善良抛弃妻子,而乡里的书记恰巧与糟糠之妻打了脱离,准备停妻再娶。张善良是现代陈世美,书记呢?大家同情张大鼓,说早晓得这结果,不该让他加演的。张大鼓哈哈一笑,连说带唱:您呀们谁也莫要怪,常言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其实啊,人生比戏呀,更精彩!不久,张大鼓远走他乡。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但网络文学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作为通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纯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精英文学”,作为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纸媒文学”。网络文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需要以传统文学为参照系,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是中国网络文学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的出路。
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与纸媒小说相比,网络连载几乎受篇幅限制,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它们将故事的戏剧性和曲折性扩大了,主角处在各种矛盾与困境中,一步步地成长,不用隐喻,不跳跃,不用读者猜谜,将所有的场景、对话,所有的故事过程,如实道来,一点点地展示给读者,把读者带到快乐阅读的体验之中。与那些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小说相比,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要稀薄,更注重娱乐性,风格上轻松、明朗,充满谐趣。
网络小说对接了中国古代“小说是劝人的”传统,承载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是非判断分明,包含仁义礼智信、善恶有报、有情人终成眷属等正能量价值观。但网络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古典的道德价值观上,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的价值理念,表现个人勤奋努力的意义。网络小说常见的主角“升级”“逆袭”的人生道路,既是对读者愿望的满足,也是一种时代内在精神肌理的体现。网络小说讲述的多是奋斗者的故事,也都是有尊严者的故事,设定世界以人物为中心存在。网络小说要吸引读者,常采用一些基本的故事套路。这些套路是通俗小说模式的有效运用,是符合读者阅读心理的。这是网络小说面临的困境之处。受商业化的驱动,网络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网络小说是有高下之分的。好的网络小说作品是那些适当借用小说套路,但不依赖套路,而是发展、超越套路的作品。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拓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读阅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超越商业化的局限,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2023-2024学年武汉市江岸区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武汉市江岸区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
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年7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儒家生态观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思想和“仁”学。在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中,董仲舒和荀子对“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拥有独到的见解。董仲舒曾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君主有德,人心向善,感动天地,天下便有祥瑞现象出现;君主无德,人心向恶,激怒上天,上天会以灾害的形式警告人们,要人们自省。《荀子论礼》中也提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和地是世间万物生存的根本,一旦天地遭到破坏,万物都无法生存。“天人合一”的思想放在今天意义更加明显,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出现很多重大自然灾害,提醒人们,万物皆有规律,阴阳相生相克。
“仁”学是儒家生态思想的另一个核心。孔子把“仁”作为自然界最高道德原则,儒家思想提倡人们用友善的态度对待世间万物。“仁”学思想与儒家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思想相一致。《后汉书》记载,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儒家的“仁”学理念引导普通民众把对待世界万物的态度提升到道德的层面,对于后世人与自然相处之道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扩展了人类道德的范围,给后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提供了理性的思维和启发,即提倡生态道德,遵循自然规律,尊重世间万物。
(摘编自孔凡洪《儒家生态观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材料二:
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面对这一重大考验,人们总会自觉返归传统,努力从中寻求救助。儒家的生态思想,充满着对大自然的伦理关爱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对于如何恢复人与自然的和睦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来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水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他又想到该给驴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搁了一下,“黑家伙”没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的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睛,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有了这一次,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
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这惟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呢。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割下、晒干,预备好。
在铃铛声中,又过了一年。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军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远。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上等兵的心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模糊中,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有删改)
9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市上等兵驯驴,暗线是上等兵的进步与成长。
B.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铃铛声,一人一驴行走在山路上,清脆的铃铛声打破了山道的寂静,展现出空灵悠远、意境优美的画面。
C.小说标题意味深长,“驮水的日子”既是上等兵与驴相处的美好时光,也是与战友戍边的岁月,寄寓了他对这一段军旅生活的深深眷恋。
D.小说叙事自然平实,情感真挚动人,虽然没有运用任何情节技巧,却给人余味悠长的阅读感受。
95.小说中两次写上等兵发现“黑家伙”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两次的情形不同,上等兵的心情也不一样。请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96.驴在本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94. D
95.具体分析:①第一次的情形是上等兵悄悄跟在驴后面,表现了他对驴的喜爱、关心;
②第二次的情形是上等兵离开时,突出了他和驴之间的依恋、不舍。
说明效果:两次描写在情节上互为呼应,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和动物战友般的深厚情谊。
96.①使人物形象更鲜明。驴对下士的反抗、不合作,与后文上等兵独特的驯驴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上等兵不急不躁、耐心平和,有情义,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②使情节结构更严谨。本文围绕“驴驮水”来行文构思,使内容更集中,结构更紧凑;③使主题更突出。以上等兵与驮水的驴之间情感变化的故事表现军人的人性美、人与动物的和谐美这个大主题。
【解析】
94.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D项,“没有运用任何情节技巧”错,例如本文有对比、照应等。故选D。
95.此题考核放内心文中多次出现的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情节的细微差别,情节对文章在文章的结构、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上的作用的角度分析。此题题干中该出分析人物的心情,适当的降低了难度,答题时找到情节,分析人物的心情,再从结构和主旨的角度分析作用即可。文中第一次的情形是上等兵悄悄跟在驴后面,表现了他对驴的喜爱、关心,;第二次的情形是上等兵离开时,突出了他和驴之间的依恋、不舍。然后分析作用,通过两次情形人物的反应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从结构看,两次相互照应;从主旨看,两次都反应人和驴之间的关系,表现了人和动物战友般的深厚情谊。
96.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物象的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驴的作用,注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从内容主要从物和人的关系角度着眼,从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的角度分析;结构上从情节的推进以及照应、线索等角度分析。此文写驴实际是写人,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驴和人前后关系的变化:驴对下士的反抗、不合作,与后文上等兵独特的驯驴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上等兵不急不躁、耐心平和,有情义,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丰富人物的形象;由驴和人之间情感变化的故事表现军人的人性美、人与动物的和谐美这个大主题。从结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