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态美育_对生态美学发展的一种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生态美学的思考

关于生态美学的思考



问和重建 , 在于人精神世界的“ 绿化” 生态美学从人 与 自然共生 。 共存 的关系出发来 探究美 的本质 和确认美 的价值 ,其宗 旨是对 重建人与 自然和社会 的亲 和关 系。 17 9 2年联合国发表《 环境 宣言》 宣称人类跨人 了生态文 明 生态环境问题予以审美 观照 , , 生态美学以一种崭新 的眼光看待生命 , 不是从个体生存 的角度 , 时代 , 从此环境问题成 为全人类共 同的问题 。整个 2 0世纪工业 而是超越 了个体 和物种 的局 限狭 隘,将人视为整个 自然的一部 化和科技革命 的浪潮使 人类 社会 以前所未有 的高速度发展 , 同 更加贴近生命 的本源。美无疑是肯定 生命 的 , 但生态美学说 时也造成环境质量在短时间内的不断恶化 ,生态危机愈发成为 分 , 的生命不只是人 的生命 ,而且是包括人的生命在内的整个世界 影响人类生存 的重大问题之一 。 环境问题的严 峻性有 目共睹 , 许
在技术发展的同时辅以生态关 怀 , 从而在物质社会发展的 古老的文明之花曾灿烂开放过的最后印痕。而精神家园。 创造出绚烂文 明的楼兰古国也早已成 为传说 , 消失 在黄沙之 中。
美学所谓终极关怀 , 是对人的 自身的存在和命运的关切 。 人 与 自然的和谐共 生 , 人与人 、 与社会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 人 过, 难道我们真的要在未来的某一天 , 面临着 与我们的家园 、 故 乡, 甚至整个人类文 明的诀别么? 当然 随着人类生态意识 的觉醒 全面发展和人类幸福 的前提和保 障。 和 可 持续 发 展 政 策 的 逐 步 落实 , 自然 环 境 的 破坏 已经 在 减 缓 。 对 面对这些文 明的消逝与被遗忘 ,我们 怎能不对往昔既惋惜又难
CANGSANG
关于生 美 学的思考

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反思

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反思

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反思摘要:幼儿园美育课程的形式在不断的丰富,生态美育活动的建构与实践,取得了突出性的成果,幼儿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生态式美育活动之中,并且在活动之中,挖掘生态美育的元素,让幼儿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之中,能够之间树立起一种生态美育的意识,笔者从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建构的整体思路,提出幼儿园生态式美育活动的实践优化策略与思路。

关键词: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建构;实践前言:生态式教育强调的是教师,能够运用生态学的思维,构建生态式美育活动的整体思路,解决生态式美育活动之中的现实性问题,幼儿教师可以在活动之中,为幼儿带来各种各样的案例,让幼儿欣赏这些类型各异的作品,幼儿可以从中感受到生态式美育活动的好处,而且能够在参与活动的时候,能够积极探寻活动之中蕴含幼儿园生态式美育的元素,并且在课程活动之中,对自己的活动表现进行及时的反思。

一、幼儿园生态式美育活动的意义生态式教育,重点强调的是教师以一种生态学的思维与方式进行思考的方式,并且结合生态式美育活动之中的现存问题,以及幼儿生活的现实情况,在幼儿自然性、社会性与艺术性方面,实现三者的统一,在幼儿园生态式美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的生态美育活动的剪纸画,这些剪纸画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对生态式美育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就能够感知到生态式美育活动的艺术价值,并且积极参与到生态式美育的实践活动之中,在生态式美育的实践活动之中,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的元素,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的综合成长。

比如某些幼儿在参与生态式美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幼儿可以选择与班级之中的其他幼儿共同参与到这一类的活动之中,就能够提升幼儿园生态式美育活动的意义与层次[1]。

二、幼儿园生态式美育材料投放的重要性生态式美育课程,是将生态元素与美育二者之间进行有机的融合,幼儿园生态式美育材料,一般来自幼儿的阅读绘本之中,也可以是幼儿的实践活动之中,可以看出幼儿教师,鼓励幼儿从生态式教育的角度,剖析生态式美育活动的实际价值,就能够在幼儿园生态式美育材料的投放过程之中,让幼儿在生态式美育活动的过程之中,加深自己对于生态式美育活动的印象,并且在其中感受到艺术之美,就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幼儿可以清晰的认清人类自然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实现幼儿园生态式美育材料投放与幼儿园生态美育活动二者的统一。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摘要】生态美学是一门探讨自然环境与人类审美体验之间关系的学科。

本文从生态美学的概念和特点、优势和益处、局限性和挑战、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生态美学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对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观念产生积极影响。

生态美学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局限性,如如何平衡人类审美需求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

未来生态美学的发展方向将主要围绕着跨学科合作、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全球性视野的拓展。

生态美学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生态伦理与文化建构的理论研究,以推动人们形成更加健康、和谐与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生态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审美的态度与价值观,其未来发展将在推动社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和生态友好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生态美学、利弊、未来发展、概念、特点、优势、益处、局限性、挑战、发展方向、重要性、前景、影响、思考、展望、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生态美学是一门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科,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互补与共生关系。

生态美学旨在通过审美和情感体验,引导个体与自然的互动,促进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美学也存在着一些利弊及挑战。

生态美学的利益在于提升人类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个体可以更深刻地感知自然之美,进而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生态美学也面临着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其中之一是生态美学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定义和规范。

生态美学在实践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如何在现代都市化的环境中推广生态美学观念,如何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等。

2. 正文2.1 生态美学的概念和特点生态美学是一门关于自然、人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自然环境的美感,还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论生态美学的美育

论生态美学的美育

论生态美学的美育陈国雄【摘要】生态美学是人类迈向生态文明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美学.生态美育在古代有其原始形态,现代意义上的生态美育是在浪漫美学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美育的形态,它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期刊名称】《云梦学刊》【年(卷),期】2002(023)006【总页数】3页(P57-59)【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美育;感性【作者】陈国雄【作者单位】湘潭师范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社会科学第 23 卷第 6 期陈国雄:论生态美学的美育 57论生态美学的美育陈国雄 (湘潭师范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摘要:生态美学是人类迈向生态文明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美学.生态美育在古代有其原始形态,现代意义上的生态美育是在浪漫美学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美育的形态,它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美育;感性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6-6365(2002)06-0057-03生态美学的研究,是以当代生态文化观念对相应审美现象的再认识。

它把人类历史上自发形成的生态审美观,提高到一种理性的自觉,由此形成生态美这一特定的审美范畴,ll】生态美首先体现了主体的参与性和主体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是由人与自然的关联而引发的一种共感和欢欣,它是人与自然的生命交响曲,而非人或自然的独奏曲。

生态审判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领域,这一领域产生于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以及一些社会和自然科学学科的交界处。

其任务是积极的、有益的:指引人类更好地感知、评价自然中的审美对象;提高人本身和整个社会的创造能力:认识自然审美客体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生态审美教育的形式同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用艺术手段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一致的。

中国哲人,尤其是老子和庄子,认为天地自然与人格建设之间可以相通,天人异质同构,天人能相互感应。

山水自然与人格构筑了一道奇崛壮观的风景线,山水自然对人格的象征与感召起到艺术之美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走进自然_将生态美学引入美育的思考

走进自然_将生态美学引入美育的思考

探求2008年第2期(新113期・总176期)・文化与历史・[摘要]本文从分析现代社会现实危机入手,指出学校教育存在的误区,强调通过美育强化素质教育以及通过引入生态美学强化美育效果的现实意义。

生态美学的美育,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和热爱生命的品质等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态美学;美育;审美;想象;生命[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744(2008)02—0069—03孙琪收稿日期:2008—1—10作者简介:孙琪(1977—),女,文学博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

走进自然:将生态美学引入美育的思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广东佛山528000)当生态危机引起全球普遍关注的时候,生态问题便成为世界的核心问题之一。

有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生态学的时代,因为迄今人类所经历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的。

为了获得和谐、健康的发展,人类需要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危机实际源于人类思想认识的危机。

受近代以来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影响,人类一直把自然作为其改造和征服的对象,奴役自然似乎已经成为人类的合法权利。

而这种思维模式毫无疑问也在我们的教育中体现出来。

要走出生态危机,首先要转变人的错误思维,而教育无疑是根除思想毒瘤的最有效手段。

另外,生态知识固然重要,但生态如果没有美学的关照,也难以深入人类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我们应当将生态美学引入美育,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意义重大的。

如今的教育是远离自然的教育。

人们不再直接向大自然学习,而是仅仅向书本学习。

人可以借助书本获得各种实用的知识,借助书本了解自然,因而人与自然的实体接触被切断。

教育家们本是想把教科书作为人们了解自然的手段,但结果却是使它成为人与自然接触的物质屏障。

于是,人与自然逐渐疏离,对于孩子,自然变得陌生。

现代教育下的孩子可能五谷不分,四体不勤,面对自然,他们缺少审美的感悟力,想象力逐渐贫乏,更不懂得生命的内涵。

幼儿园美育生态成长的新思考

幼儿园美育生态成长的新思考

幼儿园美育生态成长的新思考幼儿园美术教育既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生态美育提供了新的出发点。

从生态美育视角出发审视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教育活动,我们将会得到新的启示。

(一)1.促进教师美术教学观念的生态化生态美育视角下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下的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平等和民主的,教育的过程也是师幼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

传统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是以教师主导、注重灌输式的教学,但是生态美育与这种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

生态美育视角下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将视线从教师转移到幼儿身上来,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互动融合的过程。

在这种新课程模式下,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更新,教师的教育观逐渐以幼儿为主,教育不再是强调幼儿的绘画技能和绘画效果,而是更加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大胆想象和创造,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生态化、师生双方共同成长。

2.有利于促进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生态化生态美育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和谐统一,这对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意义非凡。

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往往是固定僵化的,不够灵活。

生态美育生态美促使美育的融合,而幼儿园美术教育也要与其他各类知识融合。

审美欣赏和艺术创造之间的融合和渗透,让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美术活动,而是充满生机、丰富多彩的生态课程。

这样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符合生态美育发展的需要,既对美术教学活动的整合发展有意义,又对幼儿个性和谐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促进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生态化。

3.有利于促进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生态化生态美育是人类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发掘出来的新理念,是美育的生态化发展。

生态美育更新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同时,也在改变人们对待自然、社会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更新和多样化发展,使得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变化和进步。

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儿童适用的多种方式,而不是单一的教学方式。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不能仅仅通过停留在单个方面、单一形式,而是要擅于发现儿童感兴趣的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方式综合应用,这样的教学活动则会有利于促进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生态化。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摘要】生态美学旨在探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本文从生态美学的定义及意义入手,探讨了其在当今社会中的优势,如提升环境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同时也分析了生态美学面临的挑战与限制,如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加强生态美学教育,提倡生态友好型生活方式。

结论部分指出生态美学的重要性,强调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为了促进生态美学的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

生态美学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美学、利弊、未来发展、定义、意义、优势、挑战、限制、发展方向、措施、重要性、发展潜力、前景。

1. 引言1.1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生态美学是一门探讨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美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我们更加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尽管生态美学具有诸多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未来,生态美学将如何发展,以及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促进生态美学的发展,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论述生态美学的定义及意义,探讨生态美学的优势和挑战,分析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提出促进生态美学发展的措施。

通过对生态美学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生态美学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进一步展望未来生态美学的前景。

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议题,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启发。

2. 正文2.1 生态美学的定义及意义生态美学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借助美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类的审美感受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

生态美学的意义在于通过审美体验引导人们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一,生态美学可以扩展人们的审美视野,激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分析原生态艺术理念下美术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分析原生态艺术理念下美术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分析原生态艺术理念下美术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原生态艺术理念是一种注重自然、强调敬畏、反对过度文明化的艺术理念。

在美术教
育中,应该将这一理念融入教学中,使其成为美术教育的传承与发展的一部分。

首先,美术教育应该关注环境保护,承认自然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学生们应该了解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懂得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艺术作品的设计也应该与环境相符,更好地体现生态艺术的理念,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弘扬传统文化。

虽然原生态艺术理念强调对自然的敬畏,但是也
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忽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本就蕴含着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和谨慎,
例如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山水意境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美术教育应该加强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敬
畏之情。

最后,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原生态艺术理念是一种反对过度文明化
的观念,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这也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

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发展学
生的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思想和创意,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
展原生态艺术理念。

总之,美术教育应该将原生态艺术理念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发
扬传统文化,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的美术教育目标。

这也将帮
助学生建立更好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推动美术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新文科视域下中国当代生态艺术教育研究刍论

新文科视域下中国当代生态艺术教育研究刍论

2020年8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决定将交叉学科列为第十四个学科门类。

2020年11月,久经酝酿的《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正式开启新文科建设的大幕。

2021年,艺术学学科升门十周年,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2022年6月,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举行聘任仪式,由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新文科理论与实践》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在此背景下,增进文艺美学与艺术学理论的学术对话,找寻共有交叉领域并展开创新性研究,是符合当前教育改革方针的有益尝试。

在新文科视域下探究中国当代生态艺术教育并进一步建构中国当代生态艺术学理论体系,便成为其中一个具体而迫切的课题。

这一课题融合生态美学、生态批评学、审美教育及艺术教育、中国当代艺术史、艺术学理论等多重学科或学科分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中国当代生态艺术教育的研究背景及线索梳理谈及中国当代生态艺术教育,不得不先从内涵上阐述清楚与“生态艺术教育”相关的若干概念。

目前,学界对多个近似概念有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比如“生态教育”“环保教育”“环境教育”作者简介:刘心恬,女,山东济南人。

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文艺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哲学系联合培养博士。

研究方向:生态美学与艺术学理论。

新文科视域下中国当代生态艺术教育研究刍论刘心恬(山东艺术学院济南250300)摘要作为生态美学、生态批评学、生态艺术学及生态美育的交叉点,生态艺术教育可为新文科建设语境下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发展提供新思路。

不同于“生态教育”“生态式艺术教育”,作为“生态美育”在艺术审美活动中的具化落实,生态艺术教育是在当代艺术的范围内,以生态危机、人与自然之关系、生态命运共同体、各类生命在生态危机时代的生存状况等为主题元素,以生态存在论与生态整体观为方法,旨在唤醒公众的生态危机意识,塑造公众的生态审美意识,传播生态环保理念,彰显生态人文关怀的艺术创作与接受活动。

生态艺术教育以创作、批评、策展、参与等环节为基本组成部分,覆盖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从输入到产出的全部流程。

学习生态式美育课程学习心得

学习生态式美育课程学习心得

学习生态式美育课程学习心得“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熟悉的旋律荡漾在耳边,我不禁跟着轻轻合唱。

为提高青少年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月23——24日,职教中心全体学生线上参加了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美育云端课堂”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这个活动。

在“美育云端课堂”中,我欣赏到了多所音乐院校师生及陕西延安、山西吕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小学生在网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10所音乐学院以“音有爱、乐先行”为主题的线上展播。

作品歌唱祖国山河、传递团结友爱、增强战疫信心,同时,又以《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为主题,连线音乐名家,讲解“黄河”故事,传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让我的政治素养有了大幅度提高。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

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洗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我受益匪浅,感觉不虚此行。

艺术点亮生命,美育丰盈人生。

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
历史铭刻的画面,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心中那份为艺术献身,为祖国高唱的伟大情怀。

延安精神、红色文化、爱国情怀必将厚植于我们的心间。

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文化!。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分析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分析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美育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美育理念。

它是通过生态环境的引导和美学体验,提高人们艺术修养和生态意识的一种教育方法。

在幼儿教育中,生态美育对于美术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态美育有助于幼儿认识自然世界。

在自然世界中,形形色色的植物、动物、河流湖泊都是值得被欣赏的艺术形象。

通过对它们的观察、绘制、制作等,可以让幼儿逐渐了解自然界的奥秘、规律和美妙。

例如,让幼儿画一只蝴蝶,从中学习蝴蝶的构造、颜色等,还能加深对蝴蝶的认识。

其次,生态美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生态美育中的环保教育,可以让幼儿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有必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例如,利用废物或自然材料制作手工制品,可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再次,生态美育有助于幼儿培养美的感受能力。

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的美的感受能力。

在生态美育中,幼儿能够接触和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同时也能够对艺术作品进行美学欣赏。

这种充满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的艺术欣赏,有助于幼儿感知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其对美的感受能力。

最后,生态美育有助于开展有趣的活动。

生态美育注重发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法、多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活动。

从风筝制作到废物变废为宝等,这些活动不仅具有美感、有趣,而且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

对生态美学研究的一些思考

对生态美学研究的一些思考

2005年第5期(总第92期)黑龙江社会科学Heil ongjiang Social Sciences No 15,2005General .No .92对生态美学研究的一些思考马 驰(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中心,上海200020) 摘 要:讨论生态美,不仅要关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还要关心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作为后发展国家,我们固然要避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种种失误覆辙,也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我国古人的生态智慧上。

要从学理上研究生态美学,就应关注人类文明的转变方式,并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加以观照。

关键词:生态;生态智慧;生态美学;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B3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5)05-0036-04收稿日期:2005-08-18作者简介:马驰(1955-),男,上海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博士,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美学研究。

生态美学是近几年我国美学界的显学,不少学者为之殚精竭虑,付出了许多辛劳,也取得了不少富有原创性的成果。

但是作为一个研究方向乃至于一门学科,生态美学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我们应在什么样的范畴内讨论生态?有学者认为:“生态美学,顾名思义,应是生态学和美学相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门哲学学科,然而这两门学科在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问题上,却找到了特殊的结合点。

生态美学就生长在这个结合点上。

”就此他认为,“生态美学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1]。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目前不在少数。

把生态美学视为生态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并认为生态美学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这本身并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应在什么样的范围内讨论生态。

就我们所知,生态学(ecol ogy )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的“oikos ”和“l og os ”,前者表示住所和栖息地,后者表示学科,原意是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科学。

生态美育的基本性质

生态美育的基本性质

第4卷第4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4,No .42006年12月 Journal of S 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 Dec .2006生态美育的基本性质苏小芸(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摘 要:生态美育不同于一般的生态教育和审美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它是一种情感教育,以生动的形象打动人,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提倡人与自然的高级和谐即精神层面的和谐,亲近人的生存本质,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推动“经济人”向“生态人”的转变。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美学;生态人中图分类号:G 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6)04-0213-03THE BASI C NAT URE OF ECOLOGY ESTHETI C EDUCATI O NS U Xiao -yun(School of L iterature,South west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The ecol ogy esthetic educati on is different with the general ecol ogy educati on and the esthetic educati on,it has unique na 2ture.It is one kind of emoti on educati on,affect the hu man by the vivid i m age,has the p r of ound influence t o the hu man .Advocates the hu man and the natural high -quality har moni ous namely energetic stratificati on p lane har mony,cl ose with the hu man the survival es 2sence,the direct acti on t o inter most feelings .I m pel the transf or mati on the econom ic man app r oaches “the ecol ogy pers on ”.Key words:ecol ogical aesthetics;aesthetic educati on;ecol ogical pers on 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背景下,生态美学这一具有中国独创性的美学观念应运而生。

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反思

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反思

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反思发布时间:2023-01-29T01:03:40.894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8期作者:李艳[导读] 所谓生态美育资源,就是指幼儿所生长地区的自然生态风光以及风景名胜等的资源,李艳江苏省昆山开发区绿地幼儿园 215300摘要:所谓生态美育资源,就是指幼儿所生长地区的自然生态风光以及风景名胜等的资源,具体涉及自然环境、名优特产、社区资源、群众生产以及生活等。

从目前全国各地幼儿园开展的生态美育课程的现实情况能够看出,部分幼儿园需要借助生态美育资源,装点幼儿园,建构生态式美育课程,有助于未来幼儿生态式美育课程等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能够显著促进幼儿美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建构;实践反思前言: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的开展,一方面要从幼儿对美育资源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为幼儿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学习环境,而生态美育资源作为生态式美育课程的重要资源,对于幼儿的美育思维发展有着突出的作用以及贡献,本人通过对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的建构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得出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反思路径。

一、巧妙利用环境,增加材料的投放现如今,教师巧妙的借助幼儿园现有的环境,为幼儿提供类型丰富的生态美育资源,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将可用的材料投放在生态式美育的课程之中,此举的目的在于显著提升幼儿对材料的理解力与领悟力,从侧面提升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的质量与层次,以幼儿游戏作为研究对象,幼儿教师要为幼儿营造出一种游戏活动的氛围,在其中注入生态美育的元素,突出幼儿的自主性,巧妙的利用当前的环境,让幼儿通过感知环境,并从投放的材料之中,激发其幼儿对生态美育资源的兴趣,并积极地参与到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之中,在游戏活动结束之后,作为幼儿教师,需要让幼儿关注自己在本游戏之中的表现,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而且幼儿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团队,让团队全程监督幼儿在活动之中的表现,并在幼儿游戏活动结束之后,对幼儿参与活动的状况进行点评,从而能够让幼儿明确自己在游戏活动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一方面能够让幼儿能够再接再厉,另一方面能够巧妙的利用周围的客观环境,增加材料的投放,从而能够创设班级的特色文化,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1]。

生态美育研讨会发言稿范文

生态美育研讨会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生态美育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将生态文明融入美育教育,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我深感荣幸,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发言者,就生态美育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生态美育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生态美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加强生态美育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我们要充分挖掘生态美育的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丰富多样,为我们开展生态美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生态美育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

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农田水利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第三,我们要创新生态美育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美育教育往往侧重于艺术技能的培养,而生态美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

为此,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将生态知识、环保理念与美育教育相结合。

例如,通过开展生态摄影、生态绘画、生态手工艺等活动,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生态美,感受生态价值。

第四,我们要加强生态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生态美育需要具备丰富生态知识和美育教学经验的教师。

因此,我们要加强生态美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引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第五,我们要重视生态美育的实践环节。

生态美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生态保护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植树造林、环保宣传、垃圾分类等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态美,增强环保责任感。

最后,我们要建立健全生态美育的评价体系。

生态美育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素养、美育技能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态美育的深入开展。

总之,生态美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生态美育工作。

生态美育有机融合,感悟生态之美

生态美育有机融合,感悟生态之美

生态美育有机融合,感悟生态之美
一、生态美育的内涵与核心问题
所谓生态美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也区别于生态审美教育。

它是以生态原则为基础,把生态原则提升为审美原则,通过生态审美实践,培养人的生态审美情感,提高生态审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它是生态学、美学、教育学的有机结合,是重在进行生态观、生态审美观、生态生存观的教育。

生态美育以生态规律和知识为基础,含有大量的生态教育的内容。

但生态美育与生态教育是有区别的,生态美育虽然包含有知识性,但重要的是从人的存在出发,关注人的生态意识和存在观。

同时,生态美育与普通美育也有区别,区别在于在生态美育中,生态意识和生态原则介入其中,而普通美育却没有。

二、生态美育需融入优秀的思想资源
生态美育在审美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作为指导,来对受教育者进行精神上的教育。

这些思想都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表述,比如西方的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对于培养人们生态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生态美育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审美观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中,与受教育者的精神气质融为一体。

在生态美育的过程中,需要融入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给受教育者指出了欣赏自然的路径和启示。

受教育者在这一过程
中只有将通过自身的实践,将这些思想融入到期审美实践过程中,才能在思想观念上与自然达到和谐。

对自然美育生态美的认识

对自然美育生态美的认识

对自然美育生态美的认识
《自然美育与生态美》
自然美育和生态美,是一种联系着大自然的新近的话题。

当我们把眼光转移到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美育内容,而这种美育也被称之为自然美育。

自然美育探讨的是让我们和自然之间变得和谐共处,从而让我们能够以全新的
视角去领悟和欣赏大自然,同时倡导以友善待自然,博大精深的自然景观,进而激发共感及感恩之心。

因此,自然美育重视的是形式上的美感与抒发情感,使人们感受到宇宙中浩瀚无垠得存在;与此同时,也探讨如何建立一种具有诗意的生活方式,把自然融入每一分钟的生活中。

生态美是建立在自然美育的基础上的一种更加抽象的思想,它是一种关注森林、湿地、荒野、自然遗产和多样性的一种新兴的美学,它不仅仅是个人的消费,而是把我们的责任转化成有意义的行动,这就是让每个人珍惜环境、保护自然的生态美。

自然美育和生态美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尊重生命、保护自然,是尊重自然之美
的一种新形式,期许着弘扬健康的生活态度,持续保护自然、文化和风景的时代精神。

当今,我们已经深刻感悟到了美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而是它让我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看清了自然的美,也学会了和自然相处的和谐。

[美育,生态]生态美育的实践探索

[美育,生态]生态美育的实践探索

生态美育的实践探索一、生态美育的兴起及其基本原则生态美育(或称生态审美教育)是在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大背景下,并伴随着生态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及生态美学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审美教育的新形态。

作为生态美学和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在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使他们确立必要的生态审美素养,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地球等关乎人类生存和永续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上有着重大突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故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

研究表明,自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美育相关研究著述与日俱增并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不难预见,生态美育必将成为当前乃至未来美育研究的一个新亮点。

应该指出的是,传统美学的经典范式是建立在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的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的,正是基于康德美学的基本原则,席勒建构了其现代美育思想体系,其核心命题乃是通过美育,助力于政治问题的解决,最终克服现代人性的分裂,恢复人性的完整性,并达到人的自由。

与生态美学这一新学科的基本属性相适应,生态美育也具有不同于普通美育的特点:一方面,生态美育从生态整体主义出发,突破了普通美育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并倡导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生态美育将生态原则融入审美原则中,生态美育摒弃了普通审美教育自然的人化的审美基础,它以建立健康的生存观,培养新一代的生态人和诗意栖居者而比普通审美教育更贴近人的生存本质。

进而言之,作为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生态美学理论付诸实践的重要渠道与途径,生态美育既是生态美学理论内部发展的需要,更是现实问题迫切召唤的结果,正因为如此,生态美育主要通过审美和艺术的途径去救治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其使命和目标是建构审美化的生态人格真正的完善的人(全人),即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原生的自然中的人,同时,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人。

而在这一点上,生态美育不仅没有违背现代美育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性情乃至完善人格等方面的目标,更是将其推进到培养人的生态审美意识与生态审美理想,引导人类进入一个自然、社会与人自身和谐协调、普遍共生的审美生存状态。

生态美育工作总结汇报

生态美育工作总结汇报

生态美育工作总结汇报生态美育工作总结汇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学校的生态美育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课堂教学、社区活动以及宣传推广等多种形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在此,我将对这一年来的生态美育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在实地考察方面,我组织了学生前往本地的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亲身接触大自然,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与此同时,我们还请来了一些生态专家,为学生们进行讲座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在课堂教学方面,我注重将生态科学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和实验,激发学生对生态学的兴趣。

例如,在地理课上,我设计了一些小组作业,让学生去研究本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原因;在语文课上,我邀请了当地的诗人来给学生们讲解自然主题的诗歌,让学生们在欣赏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此外,社区活动也是生态美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组织了学生参加了许多环保社区活动,如清理河道垃圾、种植绿化树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直接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在宣传推广方面,我与学校的媒体中心合作,制作了一系列的宣传材料,包括海报、手册、宣传片等,向全校师生宣传生态美育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在学校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相关文章和活动信息,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通过这一年的努力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首先,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更加关注和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其次,他们的自然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更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此外,我们的宣传推广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吸引了更多师生和家长的关注和参与。

然而,在开展生态美育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时间和资源的不足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有时很难安排更多的实地考察和社区活动。

其次,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

小学美术教育的生态化发展

小学美术教育的生态化发展

小学美术教育的生态化发展(一)树立生态美育价值观首先必须要从根本上消除教师以“我”为中心的封闭意识,采取教师与儿童之间开放的态度,不能要求同一班次上的儿童都做到步调一致,不能因为一个儿童与其他孩子或者与教师不一致,就想尽千方百计消灭这种不一致。

生态原理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何种植物、动物甚或是不同的人,虽然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但是这种差别都是生态平衡的需要,如果要刻意铲除“异己”,则会违背生态规律,就会打破生态世界的平衡。

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允许孩子们的不一致,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一致才让儿童的世界丰富多彩,那些在美术课堂上与别人表现不一致的儿童,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表现,他们也通常会给其他儿童的学习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

(二)改变“能力本为”的美术教育观念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就是教会儿童绘画的技巧,会让孩子锻炼手、眼协调,会画出比别人画得像的作品。

美术培训就是培训手艺的一门技能课。

评价美术教育成功与否便成了评价学生绘画技巧的高低,社会上以技能的高低来衡量和评价美术作品的标准成了惯例。

一时间,“能力本位”为考核标准的儿童美术大赛、美术等级考试便风起云涌,迷惑了很多家长和教师的双眼。

殊不知,漠视儿童这个特定人群的年龄阶段特点,盲目强调“能力本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即便获得再多的奖项,孩子在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后,也会失去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和愿望。

当然,在适当的年龄、适当的时间,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也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应当把对儿童综合美术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同时兼顾技能的训练,使二者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正确理解各学科领域的融合有些教师在美术授课中将课堂时间分割为几个阶段,先学几分钟的儿歌、跳几分钟的舞、再画几分钟的画、做几分钟的手工,他们认为这样就是生态式的美术教育。

殊不知,这种课程内容让美术课不像美术课,舞蹈课不像舞蹈课,这种课程内容的机械简单拼接并不是生态式的教育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ep.,2004第33卷第5期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 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33No.5■生态美学研究走向生态美育———对生态美学发展的一种思考祁海文(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摘 要:生态美学将重建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平衡互动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思考的核心,它的兴起是一场深刻的“美学革命”。

走向生态美育由此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美育以生态审美观建构为核心,它可以实现生态美学多重话语资源的平等对话、沟通互补,最终达到融通化合。

生态审美观建构应基于现代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价值理念,体现多元互补原则,融通化合多重生态智慧,并要注意纠正生态主义的极端化倾向。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美育;生态审美观中图分类号:B83-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4)05-0070-05收稿日期:2004-06-06作者简介:祁海文(1965—),男,吉林榆树市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追求人的存在之价值与意义的美学一直在不断思考的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矛盾统一关系。

在前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总体上处于相对和谐状态。

但自然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矛盾仍然得到特别重视。

建立在悠久的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注意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把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视为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

即使在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调的西方文化中,也不断出现回归人与自然和谐状态的呼唤。

然而,在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比较平和的时代,这种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美学思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美学的关键问题,同时,它的直接关系到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存在论意义也得不到突出的彰显。

随着与自然斗争的不断胜利和对自然认识的深化,古希腊哲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名言、基督教先知的人主宰地上之一切的至上命令,逐渐成为人类最基本的价值信念。

人类逐渐以大自然的主人自居,“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成为最响亮的口号。

一切从人类的利益出发、维护人类的价值和权利成为人类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终极价值依据。

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中心主义不断膨胀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从相对和谐不断走向尖锐对立的历史。

近代以来,随着大规模工业化的迅猛推进,人类运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无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在创造无比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危机的加重,并且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与自然日益激化的尖锐对立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

这是20世纪中期以来反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生态运动迅速崛起,并成为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运动的根本原因。

也正是这个直接涉及人类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促使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美学之思从自发状态提升为自觉的哲理追问。

因此,生态美学兴起于对人类命运的美学关怀。

它将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作为美学思考的核心问题,将重建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平衡互动的审美关系作为最高的审美尺度和根本的价值理念。

生态美学的出现由此可以说是一种深刻的“美学转向”。

古典美学热衷于对美的本质问题的形而上的思辨,近代美学侧重对艺术审美经验的分析。

整个西方传统美学以主体与客07体、理性与感性、事实与价值等的“二元对立”为思维模式,其基本的价值理念是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

20世纪初以来,现代哲学一直在试图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思维。

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论哲学将美学转向为对人的生命存在境界的思考,追求“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审美境界。

生态美学将美学思考的重心落实在人类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关系这一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上,将对生命存在的美学之思提升到对作为整体的人类存在、发展之“诗意”诉求,是自存在论以来的“美学转向”的深化发展。

不仅如此,生态美学的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它自觉地寻求实现一种美学观、审美观的“革命”。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美学领域实现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中心主义”的转变。

生态美学的主要思想来源是当代西方以深层生态学为代表的“生态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超越了单纯的反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生态运动,发展成为一种寻求价值观念根本变革的社会思潮。

“深层生态学”认为,生态危机在本质上是文化危机,其根源在于人类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机制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谬误。

因此,必须破除“心主义”价值观,走向“生态中心主义”,建立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政治机制。

深层生态学一方面运用生态学的整体主义观点,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强调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将人类的存在与发展问题纳入到与生态系统的整体关联中思考;另一方面向东方古老思想寻求价值观的支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终极价值指向,提出了“敬畏生命”、“生命物种平等”、“所有的自然物具有内在价值”、“生态自我”、“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等一系列观念。

相对于“人类中心主义”文化传统来说,这些观念的提出无疑是一场世界观、价值观的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美学观、审美观的革命。

当然,无论是“转向”还是“革命”都还是未竟的事业。

坚持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的价值立场和从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平衡互动关系出发思考美学问题的理论视角,实现从“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转变是生态美学发展的关键环节。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育问题是生态美学发展的重要问题,生态美育将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基本走向。

所谓生态美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也区别于生态审美教育,它的核心内涵和主要目的是生态审美观的建构,也就是要确立一种以人类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始终保持着和谐共生、平衡互动的审美关系为终极价值指向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

这种意义上的生态美育首先是对生态美学独有的价值立场的坚守。

生态美学的价值立场建立在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的基础之上,它以此为前提思考以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关系为中心的一切美学问题。

生态美育将从生态审美观的建构方面使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内化为人类自觉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达到生态美学价值立场在审美观上的确立。

其次,生态审美观以人类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平衡互动的审美关系为终极价值指向,不仅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美学,而且将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美学思考从个体生存境界提升到人类命运的高度。

因而,从生态审美观的建构上,生态美育可以完成生态美学的“美学转向”。

再次,生态美学从“人类中心”到“生态中心”的转变是一场价值观、审美观的革命,但是这一革命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的自觉,而必须内化为情感意识层面的建构,并上升为一种新的审美观的确立。

因此,以生态审美观的建构为核心的生态美育将成为完成生态美学的“美学革命”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生态美学所关注的美育问题,主要不是实践层面的生态审美教育。

生态美学还很年轻,它作为美学学科的基本性质还没有充分显露出来,它的价值立场和理论视角都需要坚持并从而得到最终确立,真正实现从人类中心向生态中心的转变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因而,将生态美学发展的基本走向定位为生态美育,实际上涉及生态美学的自身确立这一根本问题。

生态美学自身从两个方面向美育趋近:首先,生态美学产生于一场深刻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革命,构建新的世界观、价值观是这场革命的必然要求。

因而,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建构以生态中心主义为核心的审美观是生态美学获得自我确证的根本问题,而审美观的建构正是美育的核心内涵。

其次,现代美育始于席勒,席勒提出“美育”问题主要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发展所导致的人“异化”问题的美学反思。

在席勒看来,美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把人类从感性与理性的分裂、对抗,从工具化、片面化发展的存在状态拯救出来,恢复人格的整体性和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状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而,美育自其产生之日起就表现出对人的存在状态的关切,具有明显的现代性。

生态美学在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平衡互动的审美关系的前提下思考人类的存在、发展问题,体现出对人类命运的深刻的存在论关怀,从而使其自身在总体上具有美育意义。

因而,走向生态美育可以说是生态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将生态美学发展的基本走向定位为生态美育,也是立足于实现生态美学多重话语资源的对话、互补、融通这一客观要求。

当前生态美学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参与、多向度发展和多种思想资源交汇的状态。

生态17美学的主要话语资源,一是当代西方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二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生态观,三是以存在论美学为代表的当代美学理论。

当前的生态美学研究总体上还没有摆脱对这几个方面的依附状态,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将这些方面融合成一个有机的理论整体。

生态美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通过多重话语资源的平等对话、交流互补最终达到融通化合,从而构成有机统一的理想整体。

而生态审美观的建构正是生态美学多重话语资源对话、互补、融通的价值基点。

首先,作为生态美学的主要思想资源,生态中心主义自身趋向于生态审美观的建构。

生态中心主义所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关系,它甚至把这种关系的确立称为“美学革命”:“我们周围的环境可能有一天会由于‘美学革命’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态学以及与之有关的一切,预言着一种受美学理论支配的现代化新浪潮的出现。

”[1]这种“美学革命”首先表现在从自然价值论出发对“自然美”的重新定义。

“物体的美是其自身价值的一个标志。

……美不仅仅是主观的事物。

美比人的存在更早。

”[2](P1)其次,表现在从生态整体主义出发将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与美丽”作为审美评判的惟一尺度。

“任何事物,只是它趋于保持群落的完整、稳定与美丽,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

”[3]但“美学革命”的真正实现需要在审美观上完成从人类中心到生态中心的转变。

深层生态学由此提出了“自我实现”的命题。

所谓“自我实现”,是一个从本能的自我(ego)到社会的自我(self),再从社会的自我,到形而上的“大自我”(Self)即“生态的自我”(ecological self)的过程。

这种“大自我”,或“生态的自我”,是人类真正的自我。

深层生态学的“自我实现”是在人与自然生态的交互关系中进行的,它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过程,也是生态中心主义逐渐在观念、意识中确立的过程。

所谓“生态的自我”正是人、社会、自然一体和谐的理想境界的呈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