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整合营销打造中国电影品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整合营销"打造中国电影品牌

作者:郑潇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刊名:

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2008,""(3)

被引用次数:0次

1.唐榕.部培仁电影经营管理 2005

2.唐.舒尔茨.海蒂.舒尔茨.何西军.黄鹂.朱彩虹.王龙整合营销传播--传播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 2005

3.查看详情

4.陈胜乔查看详情

1.学位论文徐颖涛论张艺谋电影中女性文化的叙述与传播2009

当今世界,电影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长久以来,中国政府在维护社会结构和产业利益的双重诉求下,对电影信息资源的全球流通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80年代步入于影坛的张艺谋在中国原有的电影格局中撕开了一条裂缝,向西方展示了一个与以往经验不同的中国景象,从而吸引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注意力,形成了“张艺谋电影”以及“谋女郎”等重要的文化品牌。张艺谋的成功是中国影坛的一个传奇,因此“张艺谋现象”也由此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他通过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叙述,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开拓出了一条国产电影走向世界的成功之路,成为中国电影的品牌。因此,我们可以说张艺谋及其电影活动,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艺术创作的范畴,而被注入了更丰富更复杂的文化意味。我之所以选择张艺谋电影为论题,是因为在中国文化转型时期,张艺谋的电影策略是全球化语境中文化传播的成功范例。因此,笔者力图从张艺谋电影文本中发现他的文化传播的方式,从理论上探索其电影的意义。出于对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的关注来讨论张艺谋电影,通过张艺谋电影的个案分析,探索其电影的文化传播方式,这无疑对当今中国电影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从传播学的角度,以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文化为切入点,从张艺谋电影品牌的建立、张艺谋电影中对女性文化的叙述,张艺谋电影中女性文化的传播及对中国民族文化传播的启示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探讨在“文化接触和冲突”日益激烈的21世纪,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之路该怎么走?

2.学位论文刘君二十一世纪新导演及其创作实践研究2008

历史迈入新的世纪,中国电影迎来新的百年。2000年前后的中国电影业面临着好莱坞电影的“大举入侵”和国产电影产量与收益的大滑坡,挑战与压力空前巨大。此时,电影管理层推出一系列救市措施,相继颁布新的《电影管理条例》和《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等政策法规,并把电影定位为一种产业。同时,随着大众文化的升温,DV等技术条件的普及,催生出了新的导演群体。这一群体虽然在同一时间首掌导筒,但从其构成上看,他们身份各异,作品千差万别,故此,成为了中国电影“无代的一代”。论文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流意识形态电影。通过对新导演创作的“主流意识形态电影”进行分析,总结出他们对主流的选择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而且他们把主流意识与电影结合得恰到好处,实现了体制、电影创作者与观众的多方共赢,为当下中国电影构成提供了新的产业增长点。

第二部分,艺术电影。本章进一步把艺术电影细化为“作者电影”和“新主流电影”,通过对这两种形态的电影进行研究,可以看出艺术电影导演对电影产业的认识逐步深化,努力寻求观众认同和市场承认的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商业电影。新导演在当下的商业电影创作主要表现为低成本的喜剧电影和催人泪下的“苦情电影”。本章总结了这部分商业电影的经验和不足,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在当下电影产业中自我与客观环境的双重局限。

第四部分,把新导演放在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环境下进行考量,阐述当下中国电影生态环境的畸形,即商业被忽视,艺术反而成为支撑,这与中国电影的产业发展要求相违背,不能形成良性的产业机制。

第五部分,结语。通过对新导演本身“无代的一代”和其创作实践多样性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他们浮出水面近十年成绩的测评,总结出他们对中国电影的产业贡献日益加大,使国产电影的品牌价值得到提升。向市场靠拢已经成为一种集体自觉,我们有理由期待,在电影导演更新换代的历史更替中,这一群体能够从中国电影的中间力量成长为中坚力量,成为中国电影在新世纪的真正“继承人”。

3.期刊论文周雯.Zhou Wen"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品牌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电影艺术2007,""(4)

1992年,中国电影的发展正处于谷底,而这一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的影视专业刚刚成立.在讨论学科建设问题时,老师们提出应该创办一个属于大学生自己的电影节,在系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下,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搭起了中国电影人和大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一方面让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更多机会接触中国电影,增进对中国电影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感受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让中国电影人了解大学生对中国电影的热爱,并知晓大学生对中国电影的看法和愿望,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电影节成为了"国产电影的加油站",并担当起"为国产电影培育青年观众"这一神圣而艰难的使命.1993年4月,第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

4.学位论文李镇风当代审美文化视域中的“张艺谋现象”批判2004

"张艺谋现象"是指一种发生在当代文化转型过程中的文化高温现象,这一文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张艺谋导演成功的个案.张艺谋通过对电影艺术的不懈探索,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张艺谋开拓出了一条国产电影走向国际化和商业化的成功之路,张艺谋成为电影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的热点人物,成为中国电影的品牌.同时,这一文化现象又超出了电影领域,成为一种当代审美文化现象.论文把"张艺谋现象"置于当代审美文化的视域中进行考察和分析,回答了三个问题:一、这一文化现象是什么?它有那些表现特征?二、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使它持续高温的原因又是什么?三、这一文化现象的时代意义是什么?在第一部分中,论文回答了这一文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论文从"一位制造国际轰动的中国人"、"一位东方民俗寓言的阐释者"和"一位影视艺术执着的探索者"这三个方面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在第二部分中,论文对"张艺谋现象"孕生的历史语境进行了分析.结合"张艺谋现象"的种种表现,从"国际文化交流与中国电影文化走向世界","经济体制改革与电影的产业化方向发展"两个大的方面,得出了这一文化现象孕生的历史原因.在第三部分中,论文对当今文化语境进行了考察.从"张艺谋现象"与后殖民主义批评、"张艺谋现象"与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张艺谋现象"与大众传媒这三个视角,得出了这一文化现象之所以持续高温的原因.在第四部分中,论文对"张艺谋现象"的当今文化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影片《红高粱》和《英雄》在新时期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正处在中国电影转型的两个关节点上,对于中国电影文化甚至整个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和走向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因此,从张艺谋身上可以看到整个文化转型的痕迹,"张艺谋现象"成为文化转型的一面镜子.总之,"张艺谋现象"是特殊的历史语境和特殊的文化语境中孕育和催生出来的一个包罗万象、雅俗共赏的"现代神话",它浓缩了文化转型期的方方面面,对它的研究对于寻找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之路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5.期刊论文吴俪蓉论张艺谋电影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传承(学术理论版)200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