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思考】什么人会像君主这样进言?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说?商鞅最后 的结局如何?
旧贵族
改革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
【思考】商鞅变法失败了吗? 你怎么看?
后世评说——强大的秦国,英雄的悲歌
“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史记》 评价改革是否成功的两大标准: 一、改革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改革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趋势。
二、军爵之变——第一个打造平民社会的时代
花了三年时间,商鞅将秦国变成了 一个大农场之后,商鞅需要做的就 是训练出一只虎狼之师。
观看视频,秦人从军有何心酸之处? 为国捐躯,却没有得 到公正的待遇。
二、军爵之变——第一个打造平民社会的时代
4、变法内容 (4)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5)奖励军功,赐予爵位和田宅
家臣甲“这下主人可放心了!奴隶们很高兴,他们一家一户卖力的干了起来, 平均每亩地要多收个三五斗呢!” 奴隶主满意地点点头“这样算来,除去留给他们的,我的嘛······嘿嘿嘿!” 家臣乙“报告主人,大事不好,商鞅大人巡游至此,发现我们家的私田规模, 正在田上视察,不知道会不会被公家没收,毕竟主人的土地没有得到公家的认 可啊。” 奴隶主“你说什么?赶快带我去看看。”
三、郡县之变——第一个设置中央集权的政府
【小剧场】都是药方惹的祸
韩国人:“是的,这是我们韩国老家带来的药方,我家内人以前犯病时就吃这 药,三服过后就好了。” 秦国大夫:“这药方不对啊,请贵人恕老朽不敢将药方开给您。您还是去别家 吧。” 韩秦国国人大:夫“只诶是,摆大了夫摆,手您就别将啊我,推我了们出等去着。药救急呢,这方子真度没量问衡题没。有”统一 韩国人:“接连我去了几家药铺,都被人请了出来,都说我这药方的药材用量 不对,会害人性命,可是之前我家娘子一直都是这样吃着,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啊,这该如何是好呢?””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2新人教版
教学反思与总结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的观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2.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战国时期的历史时空观念,理解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3.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
6.实践活动资源:历史人物角色扮演活动、历史事件讨论会、历史知识竞赛、战国时期文化体验活动。
7.作业与评估资源: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历史知识小测试、学生表现评估表、历史学习成长记录袋。
8.学术资源:历史学术期刊、历史研究书籍、历史学家观点资料、历史学术会议论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战国时期社会变化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28张PPT)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下午7时55分31秒19:55:3121.8.24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下午7时55分21.8.2419:55August 24, 2021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7时55分31秒19:55:3124 August 2021
秦国变法舌战图
商鞅
秦孝公
旧 贵
改 革
族
派
百姓 立木为信
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 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思考回答: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
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 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惨死, 只是说明守旧势力的猖狂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 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 得到发展,军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 最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兼并)P32
1、七国 形成
三家分晋:赵、魏、韩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 齐)
楚、秦、燕
2、七雄:名称、位置(P32)
三家
分晋 秦
燕 赵齐 韩魏
楚
田氏 代齐
读
图
燕4
东 南
填 图
西
齐
赵5
齐1
楚 秦
北 上 中
魏6 秦3
韩7
燕 赵 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8张PPT)
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
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后因功受封于商,所
商鞅
以又称商鞅。
(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废井田 开阡陌
奖励耕织
秦孝公( C )
A.实行分封制
B.推进大一统
C.任用商鞅变法 D.推行汉化政策
5.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诞生,各国变法
D 的不断出现,其归根结底是由于( )
A.诸侯国势力的强大 B.战争的需要 C.社会政治的变化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6.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东匈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奴 燕燕
齐
三
家 分晋
赵
晋
楚 田氏代齐
齐齐
秦
燕
秦
魏 宋
赵
韩
魏
楚
吴
韩
越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2、战争:
(1)特点:战争规模大,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有( D )
历史七上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假如你是当时的贵族,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 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君,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合作探究
• 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后期,晋国政权为卿大夫控制,战国初年, 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 大夫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政权,继而取代原来的国君, 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秦、赵、 魏、韩 “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一、战国七雄
形成:
(1)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 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 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说出战国七雄的名称,指出它 们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
秦
燕
赵齐 魏 韩 楚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D
D.战国
5.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 显著提高的是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A
D.农业产量的提高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取胜。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支持者: 秦孝公
内容
影响
政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
治
23..废 改除 革贵 户族 籍的 制世度袭,特加权强。对人民的管理集。权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课稿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述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变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二是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三是战国时期的变革;四是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掌握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文化成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直观展示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重点阐述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4.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确立封建土地私 有制(变)
2.军事: 奖励耕织
奖励耕战. 奖励军功 军功授爵
提高了农民积极 性从而促进经济 发展(变)
军队战斗力 增强(变)
国 富
兵 强
3.政治:
建立县制: 由国君派官吏 治理地方
加强中 央集权 (变)
废除 了旧 制度, 为以 后秦 国统 一全 国奠 定基 础.
观 察 都 江 堰 示 意 图 , 思 考 都 江 堰 的 作 用
分岷 江
内灌
洪
江溉
分
外水
江堰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者:秦国蜀守李冰、 2、地点:岷江中游、都江堰 3.地位: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4、作用: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成都成为了“天府之 国”
5、性质:集防洪和灌溉于一体的水利工程。
陕西
特征:分裂、动荡
燕
赵
河北
齐
河北
魏 山东
韩 河南
2、田
氏代齐
楚 两湖地区
同时并存
东
齐
南
燕
楚
西 北
赵齐
秦 燕
上 中
魏
秦
韩
赵 魏
下
韩
楚
3、主要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前4世纪 桂陵
中期
之战
魏(庞涓) 赵、齐(孙膑)
前4世纪
中期
马陵
之战
战国 后期
长平 之战
魏(庞涓) 齐(孙膑)
秦(白起) 赵(廉颇、 赵括)
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出现,农业的
1、背景:巨大发展,新地主阶级提出维护
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的要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形势图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长平,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3年。后来 赵王改派赵括为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骄傲轻敌,导致赵军大败。 结果赵括被射死,赵军投降。为了彻底削弱赵国,除了240个年幼士 兵被放回赵国报信,其余40多万士卒全被活埋。
问题3:结合课本,谈谈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课后活动
1.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 期?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百发百中 唇亡齿寒 卧薪尝胆 朝秦暮楚 三令五申 一鼓作气 完璧归赵
春秋:退避三舍、老马识途、唇亡齿寒、卧薪尝胆、三令五申、一鼓作气 战国:纸上谈兵、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
7
课后活动
2.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 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⑤秦国各地的长度、重量、容器不一样,不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也影响了国家的税收。
针对秦国种种落后的现象,商鞅是如何废旧立新,变法图强?
商鞅变法的内容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政治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在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几大主要水利工程组成部分 挺了过来,只有鱼嘴出现了裂缝,这被许多考古专家视为 奇迹。
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7
本课小结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大动荡 七雄并立
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战争之变)
大变革
变法图强(秦国商鞅变法)(制度之变) 铁兴器修牛水耕利的(推都广江堰)(生产之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32张)(2024版新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都江堰 水利工程等情况;识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 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 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 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 崇敬。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 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1)秦国 (2)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措施最为不满。因为如 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 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秦国国力增强,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鱼 嘴
飞沙 宝 瓶瓶口
堰
口 宝 离
堆
达标测评
1.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
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
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D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 A )
A.迁都洛阳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严明法令
2、强者吃掉弱者,进 而统一中国。
知识结构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齐楚秦 燕 赵魏韩
二、商鞅变法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分层作业)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基础巩固】1.“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制度由来已久。
这种制度开始于()A.西周B.春秋C.战国D.夏朝【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在政治上有关于建立县制的措施,这是秦国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国商鞅变法属于战国时期,C项正确。
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没有“县”这一行政区划,A项错误;同样,春秋时期实行的也是分封制,B项错误;夏朝是西周之前的朝代,没有分封制,也没有实行县制,D项错误。
故选C。
2.战国初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A.齐、楚、秦B.韩、赵、魏C.齐、楚、燕D.楚、赵、韩【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它们与原有的齐、楚、秦、燕并称“战国七雄”。
所以“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是韩、赵、魏,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项。
3.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考察战国七雄,位置最南的是()A.燕B.齐C.楚D.秦【答案】C【解析】燕在北京,齐在山东;楚在湖北;秦在陕西。
最南的是楚,C项正确,排除ABD项。
故选C项。
4.《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下列选项中与这一景象的出现相关的是()A.李冰—都江堰B.李冰—大运河C.李冰—灵渠D.李冰—长城【答案】A【解析】都江堰修筑前,岷江水患不断,成都平原旱涝无常。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筑了都江堰。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A项正确;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修建,排除B项;灵渠是秦朝时期开凿,排除C项;长城是秦朝时期修建,排除D项。
故选A项。
5.《秦律通论》中提道: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战果如下表。
对此战果的形成起着极大推动作用的是()A.商鞅变法B.吴起变法C.孝文帝改革D.戊戌变法【答案】A【解析】分析图表信息,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秦军全胜58次”,在所参与的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比例很高,说明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土地兼并与争夺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新兴 地主阶层崛起。
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
由集体耕作向个体小农经营转变,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阶级关系的变动
1 2
士族阶层的兴起
随着战争的频繁,士族阶层逐渐崛起,成为战国 时期的重要政治力量。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记述了春秋时期的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还出现了许多新的 农具和技术,如犁耕、水车等。
数学与物理学
战国时期的数学和物理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周髀算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勾股 定理和三角函数的知识;《墨经》中则有许多关于力学、光学、声学等方面的论述。
天文学与医学
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和医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甘石星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星座 的知识;《黄帝内经》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知识。
04
战国时期的战争与统一
频繁的战争
战争的频繁发生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争夺领土和 资源。
战争的残酷性
战争通常采用大规模的兵力和战术,导致大量的 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
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土地逐渐私有化, 促进了土地的买卖和兼并。
社会环境的变化
士族阶层的崛起
战国时期,士族阶层逐渐崛起,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
百家争鸣
这一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人口流动与民族融合
随着战争和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加强 了。
02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43张PPT)
战国时期的战争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规模大,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一、战国七雄
比一比: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的争霸有哪些变化呢?
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
军队规模
晋:2万 楚:4万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持续时间 用兵谋略 战争结局
一天之内
三年
退避三舍
反间计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无法抵御
(2)新兴地主阶级 (3)变法改革
这三者之间有什 么样的关系呢?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 进一步推广使用
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水平
新兴地主阶级
变法改革
二、商鞅变法
1.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1)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使用 (2)新兴地主阶级 (3)变法改革
提高了社会生 产力水平
2.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中最具有代表性、成就最 大的是什么变法?
商鞅虽死,但因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 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启示:
1、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社会才能进步; 2、改革会遇到困难和阻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二、商鞅变法
1.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2.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中最具有代表性、成就最大的是什么变法?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原因有哪些? 4.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5.商鞅变法的作用: 6.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都江堰是正确处理 了三个主体工程即鱼嘴 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 宝瓶口引水口的关系, 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 补,巧妙配合,浑然一 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 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 分沙、泄洪排沙、引水 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 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①③④
11.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
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 D )
A.鼓励农业生产 B.承认土地私有
C.确立县制
D.奖励军功
12.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B )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说明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 A )
A.防洪灌溉
B.军事防御
C.水利运输
D.环境治理
继续努力
再见
等多方面的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天府之国 ”, 历史地位 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
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1.(2019淮南期中)“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 的《流沙》中的诗句。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七雄”的是( D ) A.燕国 B.赵国 C.秦国 D.晋国
7.观看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根据示意图,写出都江堰渠首工程的三个主体工程分别是什么。 答案:(1)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2)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 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都江堰具有什 么作用,它是什么时候由谁主持建造的? (3)在都江堰示意图上用△标出“鱼嘴”的位置。
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
他。”“他”是指( B )
A.楚国 B.秦国 C.齐国 D.魏国
10.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国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挑起战争,下列哪些
战役属于战国时期( B )
①城濮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桂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战略的好的学习材料。
2、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
前面已经学习了“动荡的春秋时期”,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为争夺人口,土地和对别国的支配权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与此同时,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强化军事,形成了社会大变革的趋势。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的创造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2)识读《战国形势图》《战国铜壶》,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
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到,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一是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兼并战争;
二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概况。
难点: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主对话和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充分融于课堂。
为启发学生思考,可将部分教学内容以提问置疑方式切入,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逐一解决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
1.铁农具和牛耕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2.春秋时期的霸主都哪些?第一个称霸的谁?
环节二、导入新课:
出示《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小组解决以下问题:
(1)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2)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个大国?分别在什么位置?
(3)春秋时期的大国晋国哪里去了?韩赵魏是怎么来的?
【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
环节三、情境教学
1. 用多媒体放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图片,如: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减灶计、长平之战图片。
(1)针对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由学生分小组设计出多种救赵方案,介绍方案点,评价优劣,在比较鉴别中认识围魏救赵战例的典型意义,认识军事谋略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如果说春秋时期战争的特点是“争霸”,那么,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理解出战国兼并战争规模大、时间长以及破坏性大的特点,在惨烈的战争中,弱国、小国被强国、大国吞并的现象经常发生。
【反馈】填充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巩固重要知识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锻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为下面分析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
【过渡】战国七雄中,有些国家在争霸之中迅速崛起,其中就有秦国,是什么让秦国迅速的崛起呢?
2.出示材料: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我受封300亩土地,有奴隶500多,纳贡上钱斗,以前日子还可以,现在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给我带来一些烦恼。
【材料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变法,其中典型的是商鞅变法】(1)你知道“立木取信”的故事吗?请讲给同学们听听。
【对商鞅变法主要的经过补充一些故事,这样能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小组总结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通过内容得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将内容与作用结合起来,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挥,教师演示PPT】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得出: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出示材料:《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通过讨论得出: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商鞅虽死,变法犹存!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学习反馈】给学生2-3分钟时间,默背商鞅变法的内容。
【过渡】秦国在致力改革的同时,也注重兴修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秦国修建了什么水利工程?
3.通过多媒体展示视频。
【通过视频的展示,更加直观的展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知识,把
枯燥的文字转化为视频,既能直观展示知识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学习都江堰水利工程,体会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
环节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帮助学生重点知识重点记忆】
环节五、学习反馈
【针对本科重难点,选出4道选择题帮助学生消化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