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市 CDC
报 告 区CDC 调 查
疫点
报告 报告
灭蚊
市爱卫办 报 告
区爱卫办 委 派
PCO
核心区
半径100米 诱蚊诱卵器
双层叠 帐法
布雷图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办公室有水生植物,
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校园景观建筑的有反槽、假山、空穴、花盆托盘、水池 同时少数阔叶植物叶腋雨后或浇水后雨后形成小型清洁 静止的积水,这些积水都能成为白纹伊蚊孳生地。
存在的主要问题
• 学校建筑设施覆盖着防雨塑胶薄膜,在雨后形成了很多 小积水,大多数积水孳生白纹伊蚊幼虫。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诊断正确、报告及时、流调清楚、判断准确 • 联防联控,各司其职、灭蚊彻底、监测有效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预测: • 今年输入性病例多于往年,开学初半个月学生病例 • 校园绿化好,蚊媒密度高,传播风险大。
3.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理流程
口岸
报告
医院
报告
其它
街道办 社区站
2023年秋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主要内容
• 登革热基本知识
1.1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伊蚊
1.2人如何得病,哪些症状?
注入
症状
发热、头痛、眼痛、 背痛、骨肉痛、关 节痛,皮疹, 鼻血、牙血、便血
1.1潜伏期?
内潜伏期(病人3-14天) 症状
病毒进入人体到发病时 间(有传染性)
外潜伏期(蚊子:8-12天)
病毒进入蚊体到排出的 时间(有传染性)
RNA、NS1、IgM,IgG
孳生地:各龄期都有
产卵
羽化
幼虫
化蛹
为什么我们只盯着白纹伊蚊?

登革热ppt课件

登革热ppt课件

并发症风险评估和监测方法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评估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监测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期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处理策略和干预措施
出血的处理
给予止血药物,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输血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处理
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对症治疗。
高危因素
居住在或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孕妇、 老年人及患有慢性疾病者,感染风险较高。
预防措施与建议
控制传染源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 并隔离治疗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切断传播途径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 地,降低蚊虫密度;使用蚊帐、驱 蚊剂等防蚊措施,减少蚊虫叮咬。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促进公众积极参与登革 热的防控工作。
提高公众对登革热认识和重视程度
0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登革热的基本知识
、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0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讲座、互动游戏等形式,
让公众了解登革热的危害和防控方法。
03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定期清理积水、穿长袖衣裤、使
用驱蚊用品等,降低被蚊虫叮咬的风险。同时,提醒公众在出现疑似症
状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等相关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子。
维持水电平衡,对出汗多、腹 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

2024版登革热PPT

2024版登革热PPT

登革热PPT•登革热概述•登革热临床表现与诊断•登革热治疗与预防措施•登革热并发症及危害•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登革热防控策略与实践目录CONTENTS01登革热概述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后,通过叮咬人类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有4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

病毒类型病毒抵抗力病毒变异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但在4℃能存活数周,-20℃可存活数年。

登革热病毒易发生变异,导致疫苗研发困难,同时增加了防控难度。

030201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年来在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疫情尤为严重。

全球疫情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为登革热流行区,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疫情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疫情主要包括疫苗接种、灭蚊防蚊、疫情监测和医疗救治等措施。

目前,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登革热防控体系。

防控措施02登革热临床表现与诊断发热疼痛皮疹出血典型症状与体征01020304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5-7天。

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等。

发病后2-5天出现,为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分布于全身。

可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血尿等。

实验室检查方法白细胞总数减少,血小板减少。

可有蛋白尿、血尿等异常表现。

可有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等表现。

检测登革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生化检查血清学检查符合登革热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且实验室检查结果支持登革热诊断。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重症登革热临床表现之一者,如严重出血、休克综合征等。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登革热病毒。

确诊病例接诊医生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流行病学史进行初步判断,然后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最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传染病—登革热介绍课件

传染病—登革热介绍课件
登革病毒
第三页,共二十八页。
登革病毒对寒冷的抵抗力强, 在人血清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
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 热,50℃30min或100℃2min均可灭活;不 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 尔马林可以灭活。
第四页,共二十八页。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登革热患者和带有登革热病毒而无病症者 〔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头。 登革热通过蚊子〔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
第二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因此控制登革热最有效 的方法就是灭蚊。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个人预防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 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
2、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如纱窗等。
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 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 4、 “花斑蚊〞喜欢在树荫、草丛、 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应防止在
〔二〕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登革热的相 关知识,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三〕对症护理:
1.高热 以物理降温为主,如给予冷敷头部及大动脉,慎用止痛,退 热剂;假设高热不退、毒血病症明显者,遵医嘱可用小剂量肾上 腺皮质激素。
2.维持水电平衡 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 呕吐、
蚊 〕传播,一旦受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容易 出现病症 ,儿童好发。 病媒蚊叮咬登革热患者〔从开始发烧的前一天 知道退烧都具有传染力〕8至15后,那么终生 具有传染病毒的能力。
第五页,共二十八页。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第六页,共二十八页。
第七页,共二十八页。
登革热疫情
本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世界上约有25亿人受到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威胁,每年 发生登革热病毒感染患者超过一亿人,并且有50万人开展成 为登革出血热或等个休克综合征,造成约25000人死亡。在 我国本病主要在广东、福建两省流行,多为小规模的流行或 散发。由于登革热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特别是近些年由于 人员流动频繁和国际旅游的迅猛开展,使登革病毒的流行范 围及其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分布范围也在相应的 扩大。

登革热PPT(共23张PPT)

登革热PPT(共23张PPT)
•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支持及对症治疗。
• 1.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病人,避免采用酒精擦 浴。解热镇痛类药物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使用;
• 2.补液:口服补液为主,适当进流质食物,对频繁呕吐、进 食困难或血压低的病人,应及时静脉输液;
• 3.镇静止痛:可给与安定、颅痛定等对伴出血疾病如基孔肯雅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相鉴别 。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相鉴别。
• 发热伴皮疹疾病如麻疹、荨麻疹、猩红热、流脑、斑疹 伤寒、恙虫病相鉴别。
• 有脑病表现的病例需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鉴别。 •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低明显者,需与血液系统疾病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 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认识及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 埃 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传染源 • 登革热患者 • 隐性感染者 • 登革病毒感 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 带毒的媒介伊蚊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 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
• 高危人群
• 1.二次感染患者; • 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基础疾病者; • 3.老人或婴幼儿; • 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 5.孕妇。
• (二)临床表现 • 1.退热后病情恶化; • 2.腹部剧痛;
• 3.持续呕吐;
• 4.胸闷、心悸; • 5.嗜睡,烦躁; • 6.明显出血倾向;
病程的第3~8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

登革热防治知识ppt课件

登革热防治知识ppt课件

一、登革热概述
“登革”是一个译音,此词源于西班牙语, 意为装腔作势;英文为dandy,意思为纨 绔子弟。因为本病初起时因关节肌肉疼痛 而致步态不稳,有如公子哥儿走路时那装 腔作势的姿态,故得名。
一、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 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 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 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 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热防治知识
主要内容
登革热概述 流行特点 临床表现 传播媒介 解放后中国登革热流行简况
一、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 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 骨骼 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 向和淋巴结肿大。
二、流行特点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 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 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 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 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孟加拉等较为严重。
皮疹
皮疹
皮疹
皮下出血
四、传播媒介
1982 1983 1983
D3
1992 1993 1994 D2(D4)
2002 D1
2003 D1
2004 D1 D1 D1
1985 D1
1995 D1
2005
1986 D2 D2 D2
1996
2006 D1
1987 D3 D2
1997 D1
1990-2005中国登革热月份分布
7000
6406
1981
19543

登革热ppt课件

登革热ppt课件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24
传播方式:人- 蚊-人传播(人传人型)
叮咬健康人 带毒蚊终生带毒
带毒蚊叮咬
健康人
潜伏期:感染后3~15天 通常5~8天
开始发病
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增殖 8~14天后即具传染性
病毒血症期,具传染性 发病前1天~发病第5天
25
三、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26
发病机制
带毒伊蚊叮咬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单核细胞系统增殖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与城镇化 • 2008年全球城镇人口数首次超过农村 • 无规划的城镇化为蚊媒孳生提供良好环境(未达标
房屋;水资源缺乏;固体垃圾;污水排放系统等) • 高密度人口与蚊媒孳生地混杂分布(登革热由城市
贫民窟或城乡结合部向农村传播) • 居民的行为、储水习惯、快速人口流动
13
登革热流行的影响因素
非流行区
全球登革热风险分布图
8
全球每年新发登革热病例5千万-1亿人,死亡 约2万人 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或地区近半数人口生活在登 革热流行区,其中75%在亚太,并不断扩大 与50年前相比全球登革热病例数增加了30倍
2012年登革热成为全球头号蚊媒病毒性疾病
9
全球登革热病例数统计图(1955-2010)
• 三痛:头痛、眼球后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
登革热 (Dengue Fever)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
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重症登革热患者可表现为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病情凶险。
1
一、病原学
2
登革病毒 (Dengue virus)
形态与结构
•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 形态和结构与JEV相似 • 4个血清型:DENV1,DENV2,DENV3,DENV4

登革热ppt课件

登革热ppt课件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易感性与免疫力 年龄:新流行区 地方性流行区 免疫力:同型 多年 异型 一年以上
ppt课件
12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登革热广泛分布于有媒介 存在的热带、亚热带地域。有时侵入温 带地区引起流行。东南亚、西太平洋地 区和加勒比海地区更呈地方性流行。我 国主要流行于海南、广东、香港、澳门、 广西、台湾等地,云南也曾发现病例。 常先流行于城镇,再向农村蔓延。
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RNA-Virus 外膜含型、群特异性抗原(脂蛋白) 目前常用C6/36细胞株来分离登革病毒

抵抗力: 分型:
四个血清型:Ⅰ Ⅱ Ⅲ Ⅳ,四型之间有交叉免疫反应。 Ⅱ型的出血、大出血及死亡率高于其他型
不耐热,60度30min,或100度2min均可灭活,耐低温 和干燥,不耐酸,乙醚、紫外线、0.65%福尔马林都可以灭活。
ppt课件
23
临床表现
ppt课件
24
临床分型: WHO : DF DHF DSS CHN : 典型 轻型 重型
潜伏期:3-15天,通常5-8天
ppt课件
25
一、典型登革热
1、发热(持续5-7天) 所有病人几乎都有突起发热, 高热占多数, 热 型以不规则热为主, 其次以弛张热, 稽留热, 双 峰热占10%以下. 70%病人热前先有畏寒感。
ppt课件
13
年龄分布:任何年龄可感染发病,但 新老疫区有差异,在东南亚老疫区发病 年龄多为儿童。我国从婴儿到老人均可 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患病率较高。
ppt课件
14
季节分布:一般流行于夏秋雨季。 我省流行季节为5∽11月,高峰期为8∽9 月。登革热在缺乏免疫力的地区往往发 生“来历不明”的爆发流行,迅速广泛 传播。一个地区在大流行后,虽然媒介 等流行因素依然存在,但一定时期内也 极少再有发病,甚至“销声匿迹”,此 种现象称为自限性。

2024版传染病学课件登革热

2024版传染病学课件登革热

合物,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进行诊断。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03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利用胶体金标记登革热病毒特异性抗体,与患者血清中的抗原结合后形
成复合物,在层析膜上移动并显色,实现病毒的快速检测LOGUE
登革热预防措施与策略部署
消灭蚊虫孳生地,减少传播媒介数量
登革热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 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应用
RT-PCR技术
利用登革热病毒特异性引物,通过逆 转录PCR技术扩增病毒RNA片段,具 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基因芯片技术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同时检测多种登革 热病毒基因片段,提高检测通量和准 确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3
国际合作与联防联控
面对全球性的传染病威胁,各国将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挑战,实现全球公共 卫生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起效快、作用强的特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 医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缩 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6
CATALOGUE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课件重点内容回顾
登革热的病原学
介绍了登革热病毒的结构、分类、传播途径 和致病机制。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详细阐述了登革热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 鉴别诊断。
清除积水
定期清理居住环境及其周 围的积水,尤其是雨后积 水,以减少蚊虫孳生。
垃圾处理
妥善处理垃圾,避免垃圾 堆积,减少蚊虫栖息和繁 殖的场所。
水体管理
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可 以采取养鱼、放养食蚊鱼 等方法,控制蚊虫孳生。
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革热
增城市人民医院
1
• 《病理学》对“炎症”的描述如下: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白细胞升高” 我们不妨以此为依据,帮助我们记忆登革热的临床特点:
红:出血为红,登革热常见症状:皮疹、器官出血,可以概括为“红”。
肿:登革热常见症状:淋巴结肿大、肝肿大(但少见脾肿大),可概括为 “肿”。
热:登革热名字里面都有“热”,此病最先出现的表现往往就是急性高热 ,可概括为“热”。
痛:登革热病人常有明显的关节痛、全身痛,痛的程度剧烈,可概括为“ 痛”。
2
• 功能障碍:由于登革热是一个全身性疾病,毒血症导致全 身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小板降低等因素,可出现多器官出 血。类似于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可概括为“功能 障碍”。
• 白细胞降低:这一点跟《病理学》对“炎症”的特点概括 刚好相反,因为登革热是一个病毒感染性疾病,所以常见 淋巴细胞增高,而不是中性粒细胞的增高,而后者占了白 细胞的绝大部分,所以,综合而言,白细胞是降低。这也 跟我们常见的小孩子病毒感染初期白细胞降低类似。
登革热 (1997)
典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症
登革热
普通登革热 重症登革热
2009新指南
18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3-14天,一般5-7天。 典型病例主症:发热、全身疼痛和毒血症状、皮
疹、出血和时内体温可达40℃, 发热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呈双峰热。 常伴畏寒、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尤
• 四分之一有大肝,并发溶血累器官,(1/4病员可有肝肿大,G-6PD缺乏患者可并发急性
• 血管内溶血,并可有累及心肝肾及神经系统等多器官的并发症) 实验检查白胞减,中性降低淋巴添,(血常规可见WBC减少,中性减少,淋巴增多,病程 第2天开始,热退一周后恢复)
• 补体结合超三二,恢复四倍助诊断,(血清补体结合实验滴度超1:32有诊断意义,双份 血清,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可确诊)
登革病毒归于黄病毒属,B组虫媒病毒 不耐热,50度30min可灭活; 可分为4个血清型(Ⅰ,Ⅱ,Ⅲ,Ⅳ); 4型之间有交叉反应。
13
发病机制
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
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至一定数量后,释 放入血,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
之后再次侵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 大量复制后,释出于血中,引起第二次病毒血 症。
14
病毒的复制
15
病理生理
血管通透性增加,并无毛细血管内皮损伤。 白细胞数量和功能改变,红细胞压积增加,血
小板减少及凝血障碍等。 血浆渗漏是DHF的主要临床表现。 在热退期间, 血浆大量进入腔隙中,血容量
减少,血液浓缩,血压 降低,最终导致休克, 引起DSS。
16
自然病程经过
17
登革热的临床分型
• 慎用解热镇痛药,休息对症病自限。(本病大多为自限性疾病,治疗中慎用解热镇痛药以 避免诱发溶血)
4
蚊媒病
虫媒传染病是一类以节肢动物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 蚊媒传染病是其一种, 即蚊虫传播的疾病 蚊虫是最重要的一类医学昆虫 全世界蚊虫有3200多种,我国360多种; 其中按蚊、库蚊、伊蚊约占半数以上; 许多传染病如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 登革热及黄热病等,都是由蚊虫传播的
0
2
4
1882
1606
1044
Year
634 490 2
427 375
93 247 40
539 202 305 22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腹腔或胸腔出血等; 致死:颅内出血;
26
束臂试验
27
28
29
30
淋巴结肿大及其他
颈部、颌下、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处淋巴 结可肿大,并有触痛;
肝肿大,少数有黄疸,60%以上病例有ALT不同 程度升高;
脾肿大少见。
31
登革出血热临床表现
临床上可分为较轻的登革出血热及较重的登革休 克综合征两型。
5
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一 种急性传染病;
流行广泛,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在热带、亚热带 地区发生大流行;
主要临床表现: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 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 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
可发生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脑病的重症。
3
•• 登革病毒伊蚊传,多见两广与海南, 各组年龄均易感,症状明显青少壮,
•• 急起高热淋巴肿,面红乏力全身痛,(典型:典型登革热 急热:急起发热) 三到六天出皮疹,多型分布及全身,
• 五到八天半出血,多个部位可发生,(病程5-8天最多约半数病员发生出血,牙龈、消化 道、泌尿道、阴道、胸腹腔等多个部位均可发生)
具有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 ,在发热过程中或热退 后,病情突然加重 。
32
10
发病月份分布,1990-2010
7000 6227
6000
5000
4000
8~10月报告病例占92.4%
3293
3000
7~11月报告病例占99.1%
2808
2000
1000
340
5
2
3
8
11
37
0
560 5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病例数
11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
白蚊伊蚊
12
病原学
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 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 恶心、厌食,乏力等。
20
皮疹
初期为多形性皮疹,病程3-6天出现。 1周后转为出血性皮疹。 特征性皮疹:典型的斑疹或斑丘疹发生融合,中间
有少量正常皮肤,称为皮岛。
21
22
23
24
25
出血
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倾向; 束臂试验验阳性; 常见:牙龈鼻腔出血、结膜出血、皮下出血; 少见:呕血或黑便、咯血、血尿、阴道出血、
6
流行特点
主要流行于非洲、美洲、东地中海、东南 亚和西太平洋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东 南亚、西太平洋区最为严重。
7
登革热的世界分布图
8
全球登革热发病数及流行国家分布
9
1991-2011年全国登革热流行趋势
8000
7000
6836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902
3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