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观察物体》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实物和模型,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学生能体会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物体的特征。
但是,学生的观察往往缺乏目的性和方法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
同时,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经验和思维定势的影响,需要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学生能用语言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和几何图形,体会观察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探究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用于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体会观察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例如,教师可以拿一个正方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形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物体的特征,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探究物体的特征。
但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注意到物体的某一个特征,而忽略其他特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正方体、长方体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印有不同的几何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如篮球、书本、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吗?”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几何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几何图形,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第一课时)ppt课件

6
3. 选择(补充题) 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 A),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 A)。
A.
B.
C.
可编辑ppt
7
4. 把一个正方体放在桌上,如果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下 面哪种说法是对的,在对的后面打“√”。
(1)最多能同时看到两个面。( ) (2)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 ) (3)最多能同时看到四个面。( )
探究点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1
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可编辑ppt
2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1
这是从前面 看到的。
投 票 箱
这是从右面 看到的。
这是从上面 看到的。
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可编辑ppt
3
(教材P32) 1、把文具盒放在桌上,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
。( × )
辨析:观察物体时没有正对着物体的一面观察,从上面观察正方体, 看到的图形是正方形。
可编辑ppt
1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可编辑ppt
11
3.用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如右 图),先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再说 说看到的分别是下面哪个图形。
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右面看到的是 。
可编辑ppt
12
4.回家看看电视机和微波炉,它们的前面、右面和上 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略。
可编辑ppt
13
5. 判断:(补充题)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可编辑ppt
8
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课时是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利用简单的几何体进行观察,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对于空间的认知和几何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通过实物、图片和游戏等辅助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物几何体、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玩具或其他物品、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物几何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提问:“你们平时是怎样观察物体的?从哪个角度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如:上面、下面、左边、右边等)观察物体,并说出观察到的物体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物几何体。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几何体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观察方法和描述语言。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几何体图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描述。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一、引言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物体,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特征、行为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在第一课时中学习的《观察物体》内容,包括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观察方法1. 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最常见的观察方法,它指的是直接用眼睛观察物体,并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来了解物体的特征。
在直接观察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和角度,确保观察到全貌;•注意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观察物体的运动、变化过程。
2. 间接观察间接观察指的是通过使用工具或仪器来观察物体,以便更详细地了解它们的特征。
常见的间接观察工具有显微镜、望远镜、计时器等。
在进行间接观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观察手段正确并且工作正常;•使用正确的观察条件,如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注意观察物体时的待观察环境,如光线、温度等因素。
三、观察时的注意事项1. 持续观察观察物体时,要确保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以便观察到物体的变化和运动过程。
持续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2. 保持客观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即不要带有主观偏见地观察物体。
客观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准确的观察结果,并避免对观察对象的误解。
3. 记录观察结果观察时,我们应该记录下观察到的结果和现象。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物体特征和性质的理解。
四、观察物体的作用通过观察物体,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物体的运动和变化过程;•物体的性质和行为。
观察物体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的事物,帮助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在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中学习的内容,包括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观察物体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物体的特征、性质和行为等知识。
在观察物体时,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并注意持续观察、保持客观和记录观察结果。
第4单元第1课时 观察物体(教案)|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方法。
2.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3. 观察物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 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如从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方向观察。
- 通过示例,展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绘画等。
3. 实践操作-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 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检查并指导。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重要性。
- 强调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1. 观察家里的物体,从不同方向描述所看到的图形,并与家人交流。
2. 收集一些物体图片,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能够从不同方向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课时观察物体9篇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是在一年级下册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够理解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为了达到上面所述的目标,课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及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发现。
但是,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做题时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料的结果。
反思教学觉得有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体验还是不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三个面。
由于学生多不好组织,我就只好采取把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变换角度进行观察。
结果没有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的观察体验,尤其是对“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三个面”体验不深刻。
如果采取小组观察,效果会好一些。
二、在观察用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图形时,学生观察的少体验也不够深刻。
我让学生在课下去实践,可多数学生没有去实践。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2看一看(一)在观察活动中,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通过观察教室的讲台,使学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为了描述的需要,把这三个面分别叫做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仅仅从一个面或两个面是无法确定一个物体形状的;引导学生学会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一个侧面观察物体,并初步感受只有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才能准确把握物体形状。
看一看(二)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看一看(二)”通过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辨认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实际上,这就是把空间图形(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二维图形)的过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1课时_观察物体(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1课时_观察物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和掌握观察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分享观察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6.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数学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了解视角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视角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者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二)新课讲解1. 介绍观察物体的基本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我们看到的形状可能会不同。
2. 实验活动: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每组有一个立方体或圆柱体等立体图形,让他们分别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观察,并记录下看到的形状。
3. 小组讨论:各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分析为什么看到的形状会不同。
4. 教师总结:强调视角对观察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地观察物体。
(三)巩固练习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判断从哪个角度看到的图形是正确的,以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观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找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避免直接给出答案。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01课时_观察物体》说课稿

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01课时_观察物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人教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为素材,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会有所不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观察到各种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但是,学生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此外,学生在空间想象力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于三维图形的认知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了解并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培养空间想象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观察能力。
此外,教师还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我们会看到什么形状?2.探究新知: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教具,并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数学六年级第1课时 观察物体

第七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观察物体教学内容:课本第90——91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准备:课件、水壶。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课件 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观察物体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观察物体的面时要注意, 正对观察的面,从水平面 观察,才能看准是什么形状。
观察物体时,要 注意些什么?
练一练
1.把文具盒放在桌上,分别从前面、右面 和上面看一看。
练一练
2.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
前面
右面
上面
练一练
2.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
前面
右面 上面
巩固练习
观察物体的某个面,要正对着这个面进行 观察。 2.一般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看到的形 状也不相同。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义务教育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探究新知
1 观察物体
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探究新知
1 观察物体
上面
前面
右面
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是怎样的?
探究新知
上面
投 票 箱 前面
右面
探究新知
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 体的3个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 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1.
前面 上面 右面
前面 上面 右面
巩固练习
2.从前面看正方体,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前面
从右面和上面看呢?
右面
上面
巩固练习
3.用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 (如图),先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 再说说看到的分别是下面哪个图形。
物体的方法 1.观察物体一般从前面、右面和上面去观察,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5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人教版(共18张PPT)

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 这是怎么回事?
本来我们换了位置, 位置产生了变化, 视察的角度也不同了, 所以看到XXX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视察。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 视察XXX? 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 哪个位置去视察吧!
你在哪个位置视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这是老师绕着XXX一圈拍摄到的相片, 我们来看一看吧!
再见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5单元 视察物体(一)
第1课时 视察物体(1)
学习目标
1.从不同的位置视察物体,看到的物体 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 体的关系。
2. 辨 认 从 不 同 侧 面 视 察 到 的 物 体 形 状 , 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视察者的位置。
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你们照过 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 照过相?我今天带来了 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 家拍照呢?
合作探究
小亮
小芳
小明
小红
上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1.本位视察。 老师为每一组准备了一只XXX, 请每个同学仔细视察, 你看到了这只XXX的哪一面? 是什么样子?
前
左
右
后
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XXX前面的同
学站起来,看到左面或右面的同学也站起来,
没有站起来的同学,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视察。 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走 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 你们现在看到的XXX的形状和刚 才一样吗? 那你现在看到了XXX的哪一面?
典型例题
做一做:
连一连
练习十六
1.说一说下面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鹦鹉 Nhomakorabea鹦鹉
小熊
小熊
小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1)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的第1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物体基本形状的识别,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初步认识,以及通过观察和描述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基本形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培养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准确描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理解。
2. 学生在观察物体时的细致程度和描述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模型,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2. 准备观察物体用的放大镜。
3. 准备白板、白板笔和教学PPT。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物体的名称和特点。
2. 新授:教师展示物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形状的物体,学生通过放大镜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细节。
4. 讨论:每组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点,全班讨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观察物体时的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空间位置进行设计,通过图示和关键词来强调教学重点。
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的物体,描述其形状、大小和颜色,并画出物体的简图。
2. 家长辅助,让学生描述物体在房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物体位置和方向的理解,适时提供辅导和支持。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观察实践,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力的培养,旨在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了解物体的不同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
但是,对于复杂的物体,他们可能还不太能够准确地观察和描述。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物体开始,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了解物体的不同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描述、交流等环节,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物体的活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了解物体的不同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观察和描述复杂物体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了解物体的不同面。
2.描述法: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3.交流法:学生之间进行观察结果的交流,互相学习和提高。
4.教学辅助手段: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观察物体。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体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观察物体: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简单的物体模型,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尝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3.交流分享:学生之间进行观察结果的交流,互相学习和提高。
4.巩固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纸上完成观察物体的任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观察物体(1)(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观察物体(1)(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观察物体(1)(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不同的物体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不同物体的图片,每个学生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不同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的不同面有什么特点?”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
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如何用语言表达。
3.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物体图片,通过观察,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物体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描述物体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些不同的物体,通过观察,找出物体的不同面和特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2.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想一想,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从一个面看到的形状摆出立体图形。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
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
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
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观察物体(1))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根据从某一方向(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想立体图形(小正方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例1。
1. 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图形,可以怎样摆?
(1)理解题意。
题中是4个小正方体拼摆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3个小正方形,推想出可能是怎样拼摆的……。
(学生分小组操作、交流后,进行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完成演示过程。
(3)发现:从同一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推想可能拼摆的立体图形。
继续拼摆下去,拼摆的立体图形有很多种……
(4)归纳总结
从正面看到的……
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
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又有什么发现?
(1)理解题意
题中是5个小正方体拼摆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仍是3个小正方形,推想出可能是怎样拼摆?
(2)观察发现:增加一个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只能把增加的1个小正方体前后摆放,才能符合题意。
(3)解决问题,推想拼摆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
(4)归纳总结
根据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准确确定拼摆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形状和立体图形的个数,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设计意图]:直接切入主题,提供实物,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进行观察,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同样的几个小正方体保持一个面不变的情况下,有很多种不同的摆法。
三、知识应用
1.先摆一摆,再看一看。
(1)这3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2)你能动手摆一摆吗?
(3)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2.如下图,如果再添上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从侧面和上面两个不同位置观察时,物体的形状都不变,那么这个正方体应放在什么位置?
3.练习一第2、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1. 课本P3,第1题、第4题;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立体图形,可以摆出多种不同的立体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