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阅读答案
《过秦论》同步测试卷习题(含答案)
《过秦论》测试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乙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
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
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
此言劳民之易为政也。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循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上图年代尺中的内容,①约公元前2070年是禹建立夏朝的时间,②给公元前1600年是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的时间,③公元前1046年是武王代纣,建立西周的时间,④公元前770年是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的时间,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8.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孟子B.老子
C.墨子D.韩非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主张“兼爱” “非攻”;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创始人,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所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韩非,故本题选D.
9.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王朝币制改革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 秦朝B. 汉朝C. 南朝D. 北朝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的朝代是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过去币制混乱的状况,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图片反应的正是秦始皇统一货币的示意图,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
(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意义?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1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含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
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
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材料二(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国为秦开凿水渠的企图,并分析秦王嬴政在郑国的企图暴露后仍坚持修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嬴政废逐客令的目的,并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简要的评价。
企图:消耗秦的国力,使秦无法向东征伐,以保证韩国的安全。
原因:郑国渠的开凿使大片农田得到灌溉,有利于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2)目的:吸引有用之才,为秦国效力;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力量。
评价:秦王嬴政的做法,反映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其做法有利于吸纳人才,有利于增强秦国的力量,从而相对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力量,而为其兼并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
……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适应封建专制政体的要求而出现的。
它对于结束长期形成的诸侯割据局面,维护国家统一,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郡县制所体现的封建专制政体的特征,并说明郡县制实施所产生历史影响。
(1)问时,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中,归纳有利于统一的政治因素。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习题 含答案
第课秦统一中国知识点秦灭六国1.背景: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__________的开展和社会的__________。
2.条件:秦国经过__________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__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3.经过:公元前__________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先后攻灭韩、赵、__________、楚、燕、__________六国。
公元前__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__。
4.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__________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加强对__________的统治措施中央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__,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__________、御史大夫,分管__________、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废除__________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__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下设__________。
县以下又设乡、__________、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______________的根本模式知识点稳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秦始皇命__________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__________的交流与开展。
2.经济: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__________________钱作为标准货币;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根底,统一__________制度,便利了__________的开展。
3.交通: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穿全国的道路;派人开凿__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把中国统一起来”后全国通用的官方文字。(1分)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把中国统一起来”后全国通用的官
方文字。
(1分)
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一种通用的官方文字是治理国家必须遵
循的措施之一。
秦始皇当时采取的主要步骤是消除多种文字之间的文
字联系,建立一个文言。
秦始皇利用以下四种方式将中国统一起来:
1、统一字体。
秦朝在中国统一中,普遍采用秦字体,统一使用楔形文字。
这有利于消除读写不便的问题,进而统一中国的官方语言。
2、统一书写法。
仅保留秦朝楔形文字,统一书写规范,从而使读作文
变得更加一致,精炼出统一文言,形成一种新的文化。
3、统一语言。
以楔形文字为基础,采取读作相同,但书写不同的简化
文字,使普通民众比较容易使用楔形文字,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容易
被其他不同读音人士理解的文字。
4、标准化书写格式。
统一字体、统一书写、简化字形,统一文化,形
成一个标准的新文言,这就是秦朝的官方文字,也是当时的官方文字。
一则,秦始皇通过统一字体、统一书写法、统一语言和标准化书写格式,使中国统一,并使用楔形文字作为官方文字。
楔形文字作为中国
传统文字,具有历史悠久、普及性强等特点,至今仍是中国官方文字。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研究生考试)
1、回顾每学期开班的讲座,尽可能准确列出讲座主题(题目),并根据自身需求提出本课程建设方案及合理化建议。
并谈一谈印象最深的一次讲座。
讲座主题(题目)李猛技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杨仕健理性精神与科学思维张艳涛近代科学理性与现代性问题研究贺威自然科学方法论研究宋建丽生命伦理前沿问题研究詹达中西科技制度比较与科技人才培养章军理性对待转基因马永慧生命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陈玲李约瑟问题专题研究蒋昭阳工具理性的人文反思乐爱国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学陈墀成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问题研究梁丹环境议题和问题的社会建构邱仲潘人工智能的当下与未来研究印象最深的一次讲座:张艳涛近代科学理性与现代性问题研究主要观点:1)为什么要关注现代性?现代性指我们现今所处的生活状态,其基本的制度结构,经济生产模式、文化形态、价值理念等。
关心现代就是关心我们身边与周遭未来的一切。
2)“六神无主”的当下: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其结果是:经济发达,但内心空虚。
3)“我饿”-“我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整体上已走在从”生存性需求满足“向”发展性需求满足“的途中。
较”生存性需求满足”而言,”发展性需求满足“是一种更为多样的需求。
4)物化时代应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生存方式成为物化生存,需要防止精神懈怠。
5)“欲求“取代”需求“。
人的”需求“有两种,一种是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从不可缺的”绝对需求“,另一种是相对意义上的,能使我们超过他人,感到优越自尊的”欲求“。
6)消费社会来临。
资本逻辑指导下的社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也是西方现代的基本特征。
课程建设方案及合理化建议1)课程存在“课时少、任务重“的问题,建议引入新媒体手段,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比如可以开通课程微信公众号,将一些相关的课程教案、研究进展、学术活动等信息在公众号上发布、交流,扩宽学生的视野。
开通留言功能,增强互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不但使大量阅读变得可能,还使枯燥的阅读过程变得活泼起来。
《过秦论(上)》情境默写及答案
《过秦论(上)》情境默写及答案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外政策的句子是:(南方)“,”。
(北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2.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
文中“,”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文中“,”,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4.《过秦论(上)》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突显他政治上的功业的两句是
“,”。
5.《过秦论(上)》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措施的两句是
“,”。
6.《过秦论(上)》中写陈涉起义队伍数量少、不堪一击的两句是“,”。
7.《过秦论(上)》中写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极简陋的两句是“,”。
8.《过秦论(上)》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
【参考答案】 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5.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6.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7.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1.01.《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锐不可当地征服天下从而登上帝位的句子是:,,。
2.《过秦论》中,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的两句是:,。
3.《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南部边境的措施是:,。
对北部边境的措施是,。
4.《过秦论》中,诸侯国曾经想凭借他们雄厚的实力攻打函谷关从而灭掉秦国的句子是:,,。
5.《过秦论》中,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
文中“,”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6.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7.《过秦论》中,描写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控制天下的句子:,,。
8.《过秦论》中,连用三个比喻句来说明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的句子是:,,。
9.《过秦论》中,商鞅采取了“,,,”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措施,使轻易就取得黄河以西的土地。
10.《过秦论》中,描写秦孝公去世后的三个国君都能够延续先王策略的句子是:,,。
11.《过秦论》中,描写秦国四面扩充领地的句子是:,,,。
12.《过秦论》中,用“,,”几句说明诸侯国联盟用重金招纳天下优秀人才。
13.《过秦论》中,点出战国四公子的句子是“,,,”。
14.《过秦论》中,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写秦国大方迎敌而诸侯国却惧怕而不敢进攻的句子是:,,。
15.《过秦论》中,秦国控制天下之后以华山、黄河为天然屏障的句子是:,。
16.《过秦论》中,秦始皇自认为守住华山、黄河就能使国家牢固的句子是“,,”。
17.《过秦论》中,秦孝公时期,对内采取的政治策略是:,,。
18.《过秦论》中,描写战国四公子的特点是:,,。
19.《过秦论》中,总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强大盛况的句子是:,。
20.《过秦论》中,秦孝公时期,对外采取的政治策略是:。
21.《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
22.《过秦论》中,九国之师虽拥兵百万,可面对强秦的迎敌之势却犹豫不决的句子是:,,。
秦始皇统一中国读后感
秦始皇统一中国读后感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一部以秦始皇为主角的历史小说,作者通过对秦始皇一生的描写,展现了他统一中国的壮举和伟大成就。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一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他不仅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标准,还修筑了万里长城,统一了货币制度,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
在他的统一过程中,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断进行战争,牺牲了无数的士兵和百姓。
然而,正是这些牺牲和努力,才最终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秦始皇的伟大和不朽。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国家统一者。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努力和奋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同时,我也对他的统一中国之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统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无数的挫折和艰辛,才最终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秦始皇统一中国》,我对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一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他的伟大成就和不朽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秦始皇的一生中汲取智慧,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后作业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含答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单项选择题1.秦始皇的暴政统治遭到后世多方批评和谴责,但他制定的皇帝制度及其整合和规范的皇帝观念却被后世继承下来,如皇帝尊称为“圣上”“圣皇”,皇命称为“圣旨”“圣诏”等。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后世统治者重视吸取秦亡教训B.君权神授思想能解决君臣矛盾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D.皇帝制度及观念利于维护统治2.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
这主要得益于()A.人口数量的增长B.铁制工具的出现C.国家体制的作用D.筑路技术的提高3.成语故事很多都来自历史事件。
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①④③B.①④③②C.④①②③D.④③①②4.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5.观察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首创县制,派员管理B.学术繁荣,百家争鸣C.实现统一,创新制度D.名为推恩,实夺其权6.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A.丞相B.太尉C.刺史D.御史大夫7.“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修筑万里长城D.创立中央集权制度8.下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由此可知,首次作为全国性统一使用的文字是()A.隶书B.行书C.小篆D.楷书9.“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这一水利工程是()A.大运河B.郑国渠C.灵渠D.白渠10.根据《秦律杂抄》记载:官员听皇帝的命令时,如果不下地站立,就要违则罚出两副盔甲,并且撤职,永不再用。
这样的惩罚措施,旨在()A.保持秦军战斗力B.加强皇帝对将领的控制C.维护君主的权威D.禁锢人民的思想和言论11.历史学家吕思勉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当中所说的“六合”指的是()A.齐、楚、秦、燕、赵、魏B.齐、燕、赵、魏、晋、楚C.赵、魏、韩、燕、楚、齐D.韩、赵、魏、晋、楚、齐2.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
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3.秦朝的百姓,如要去集市采购生活用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A B C D4.秦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
他建议秦始皇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建议统一文字,又在统一法律、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这些建议和努力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A.开疆拓土,青史留名B.加强思想控制C.促进国家经济发展D.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5.某纪录片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C.西起陇西,东到朝鲜D.西起临洮,东到河套6.唐朝诗人胡曾在《咏史诗·长城》中写道:“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诗中“防胡万里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嘉峪关,东到东海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C.西起阳关,东到山海关D.西起咸阳,东到辽东7.右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历史漫画,这幅漫画最恰当的标题应为()A.变法B.称“王”C.统一D.仁政8.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
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A.周武王B.齐桓公C.秦始皇D.唐太宗9.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某同学制作了秦朝中央政府权力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10.统一后,秦始皇决定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主要是因为()A.疆域拓展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奖励功臣的需要1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过秦论》阅读附答案
《过秦论》阅读附答案《过秦论》阅读附答案《过秦论》阅读附答案 1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埋怨。
因而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俊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12,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突起阡陌当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如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但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10.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B.天下云集响应响应:用言语行为支撑某种号令C.赢粮而景从:担当D.序八州而朝同列:表并列11.以下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越”,古代越族栖身在江、浙、闽、粤等地,每一个部落都着名称,统称“百越”。
过秦论练习题答案
过秦论练习题答案秦始皇篇第一题:帝国与专制政权在秦国嬴姓的奋斗下,秦始皇成功统一中国各个诸侯国,建立了秦朝。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且实行了强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样的政治制度被誉为"帝国",也被称为“专制政权”,维持了秦朝多年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题: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工程。
其中,推行法家思想是秦始皇秉持的重要政策之一。
法家主张以法为活,通过制定严厉的法律和行政命令来约束人民,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稳定的目的。
而道家思想则提倡以无为而治,即不过度干预民间事务,注重自然的运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题:焚书坑儒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这也是秦朝政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焚书坑儒意味着烧毁了很多有关古代学问和历史的文献,同时屠杀了很多学者和儒生。
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消除不同学派和思想对国家统一的潜在威胁,同时也是为了提倡法家思想,使统治者的权威被确立和传达到国民心中。
第四题:修筑长城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以保护北方边疆免受匈奴等外族的侵袭。
修筑长城不仅增加了国家的防御能力,也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通过强制劳动的方式,加强统治者对人民的控制和监督。
第五题:统一货币与统一文字秦始皇还进行了统一货币和统一文字的改革。
通过统一货币系统,秦始皇加强了对经济的掌控,使交易更为便利。
统一文字则有助于加强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之间的通信和统治,促进信息的流通和民众对政策的理解。
继承篇第一题:秦朝文化遗产秦朝的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建筑、法制、文字和统一度量衡等方面。
建筑方面,秦朝兴修了很多重要的水利工程,如灵渠、都江堰等,这些工程至今仍在使用。
法制方面,秦朝借鉴了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和政策,对中国历史上后来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字方面,秦始皇下令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奠定了汉字的基础,为后来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基础。
统一度量衡方面,秦朝推行了度量衡的统一标准,在商业贸易和日常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并建立完全封建制度的国家——秦朝的奠基人。
他的统一中国的壮举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统一和封建制度发展的基础。
一、统一战争秦国在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秦始皇继位后,秉持着“一统天下”的理念,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
他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措施,同时发展军队,制定统一的法律和政策,建立统一的货币和文字等,为统一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采取了“以战养战”的政策,先后击败了各国势力,最终彻底消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措施,如推行县制、道制、郡制,破除封建制度,确立全国统一的行政体制。
二、中央集权秦始皇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秦朝,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各项重大政策和决策都由皇帝亲自决定,地方官员只是执行者,而不具有独立的权力。
秦始皇设立了丞相、御史等中央官职,建立了严密的监察和官僚机构,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这种中央集权体制为后来的统一王朝提供了范本,对中国历史政治制度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和度量衡,进一步巩固了统一中国的基础。
他推行了小篆并加以整理,统一了文字的书写规范,创建了统一的文字体系,使各个地方的人民能够使用同样的文字进行交流,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融合。
同时,秦始皇还统一了度量衡,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使商业贸易更加便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统一的市场秩序。
四、修筑万里长城为了保卫统一后的国家安全,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筑不仅保护了边疆安全,还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控制。
长城成为中国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也成为国家象征。
修筑万里长城的工程规模巨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然而,长城的修筑也带来了严重的人民负担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给人民带来了痛苦。
但从整体上看,长城的建设对于统一中国的巩固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五、政治制度变革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变革。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部分学校联考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1. 通过考察北京人所用的石器,我们能够发现,北京人已经懂得很多制造石器的方法,包括锤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等;已经能够制造很多种类的石器,如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
这一时期我们称为()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器时代 D. 铁器时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北京人已经懂得很多制造石器的方法,包括锤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等;已经能够制造很多种类的石器,如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
”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因此,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说北京人会使用磨制石器,因此,材料并不能表明北京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青铜时代是中国的商周时期,排除C项;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是战国时期,排除D项。
故选A项。
2. 据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年表》,夏朝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的1600年,商周分界定为前1046年。
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分别发生的事情是A. “家天下”开始、商汤建国、武王伐纣B. 涿鹿之战、尧舜禹禅让、牧野之战C. 夏王朝建立、盘庚迁殷、西周建立D. “公天下”开始、“商汤都亳”、“国人暴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家天下”开始;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牧野之战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西周建立,A符合题意;涿鹿之战发生在距今大约4600年前,尧舜禹禅让的时间在夏朝建立前,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20年,尧舜禹时期均是“公天下”,商汤都亳发生在商朝建立后,“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周厉王时期,排除BCD项;故选A。
3. 古时《三字经》“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开创了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古时《三字经》“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开创了世袭制。
互动训练A—《秦统一中国》
互动训练A—《秦统一中国》
一、单项选择题(共7题,共100分)
1.《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那置守、尉、监。
“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2.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下列哪一项不能反映他的历史功绩()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统一文字
C.开疆拓土
D.焚书坑儒
3.2019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敗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
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刑部
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A.夏启
B.秦始皇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
5.《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修筑长城
6.下列示意图反映泰朝中央行政系统的是()
A.
B.
C.
D.
7.秦始皇雄才大略,开创封建中央集权制之先河,其重要举措是()
A.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B.开创科举制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推行郡县制。
高中历史大题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大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统一文字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哪项不是科举制度的内容?()A. 进士科B. 明经科C. 武举科D. 九品中正制答案:D3. 下列关于明朝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明朝是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B.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C. 明朝的首都在南京D.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答案:C4.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了一部大型的百科全书,这部书是:()A. 《永乐大典》B. 《四库全书》C. 《康熙字典》D. 《古今图书集成》答案:B5.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A. 封建帝制被推翻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既平六国,天下一统,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科举取士,不限门第,唯才是举。
”材料三:《明史·海禁》记载:“明太祖洪武年间,海禁政策,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
”材料四:《清史稿·乾隆本纪》记载:“乾隆帝命编纂《四库全书》,汇集古今图书,以广博学。
”6. 根据材料一,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5分)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推行郡县制的措施,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这一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郡县制奠定了基础。
7. 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5分)答案: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是不限制门第,以才学为选拔标准,这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职的垄断,使得更多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场。
这一制度的实行,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对后世科举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阅读答案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
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
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
其家庭教师多是当地的名儒。
除此之外。
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
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
但绝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1.B这是秦的文教政策。
2.D因果倒置
3.D“绝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不包括“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