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G蛋白与信号转导的关系及其在细胞生理学中的应用

G蛋白与信号转导的关系及其在细胞生理学中的应用

G蛋白与信号转导的关系及其在细胞生理学中的应用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传递系统。

细胞内外的信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转导过程才能发挥作用。

G蛋白是一类参与信号传递的关键分子,在细胞生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一、G蛋白的基本概念G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蛋白质,参与调控细胞内外的多种生物功能。

研究发现,G蛋白分为Gq、Gi/Go和Gs三大类,在靶细胞内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G蛋白作为细胞膜内的受体,可以感知外界的各种刺激,如荷尔蒙、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促使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从而启动细胞内复杂的生化反应。

二、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信号转导是指外界刺激通过生物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在细胞内部产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过程。

信号转导的过程一般包括:受体激活、G蛋白与受体结合、G蛋白和酶的相互作用、酶的催化活性发生变化、次级信号分子的释放和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内的生物学效应发生改变。

三、G蛋白与信号转导的关系G蛋白在细胞生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是通过信号转导作用,调节细胞内多种生化反应。

例如,在神经系统中,G蛋白参与了突触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元的兴奋过程;在免疫系统中,G蛋白参与了白细胞的趋化和激活反应;在内分泌系统中,G蛋白调节了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分泌。

G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当外界化合物(如荷尔蒙)结合到相应的受体上时,受体发生构象变化,促使G蛋白与其结合。

结合后,G蛋白也会发生构象变化,影响其活性,继而影响下游酶的活性,最终导致生物学效应的改变。

四、G蛋白在细胞生理学中的应用G蛋白在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

例如在心血管疾病中,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就是通过抑制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路径,降低血管收缩压来达到治疗目的;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抗精神分裂药物就是通过影响G蛋白介导信号转导来减轻症状。

结语总之,G蛋白与信号转导密不可分,它是细胞生理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子。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蛋白的相关研究将更为深入,为药物治疗等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关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叙述

关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叙述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是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蛋白,它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受体能够识别和结合多种不同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光、气味等,从而触发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

GPCR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胞外域、跨膜域和胞内域。

胞外域负责识别和结合信号分子,跨膜域维持受体的空间构象,而胞内域则与G蛋白相互作用,传递信号。

当信号分子与GPCR结合时,受体会发生构象变化,这使得G蛋白与之偶联并激活。

G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内的三聚体GTP结合蛋白,它由α、β和γ三个亚基组成。

当GPCR与G蛋白偶联时,G蛋白的α亚基会从GDP释放出来,与GPCR结合的GTP替换GDP,使G蛋白激活。

激活后的G蛋白进一步作用于下游的效应器,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反应。

GPCR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参与调节多种生理过程,包括代谢、生长、免疫等。

许多药物的作用机制也是通过与GPCR相互作用来发挥效果的。

因此,对GPCR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也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GPCR是一种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跨膜蛋白。

它们通过识别和结合不同的信号分子,触发G蛋白的活化,进一步调节细胞的反应。

对GPCR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通讯机制,并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第四章 G蛋白与跨膜信号转导

第四章  G蛋白与跨膜信号转导
的G蛋白。
1.G蛋白概述
1.1 G蛋白的概念
G蛋白(G protein)全称为GTP结合调节蛋白(GTP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此类蛋白由于其生 理活性有赖于与三磷酸鸟苷(GTP)的结合以及具有 GTP水解酶的活性而得名。它在膜上受体接受胞外信号 与产生胞内信号之间起着膜上信号转换的作用,所以又 称为耦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 广义的G蛋白(G-binding proteins)是指所有能与 GTP/GDP结合的蛋白质,它们中有的可能与细胞信号转 导无直接关系,如蛋白质合成中的伸长因子 (elongation factor)。
Gα调节作用举例:霍乱发病机理
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X)是霍乱杆菌产生的 肽,它可以穿过细胞表面进入细胞质,催化胞内的NAD +的ADP核糖基结合到G蛋白的α亚基的修饰位点上; 这种不可逆的修饰使G蛋白可以与GTP结合,但是丧失 了GTP水解酶活性,GTP不能够水解为GDP。 因此,活化的α亚基始终结合在腺苷酸环化酶上, 使其长久活化,细胞中的cAMP增加100倍以上,导致膜 蛋白让大量水分进入肠腔,造成严重腹泻。
第四章
G蛋白与跨膜信号转导
(1学时)
环境信号被质膜表面的受体接受,然后通过跨 膜信号转导,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胞内信号,再 进一步传递引起生理生化反应和遗传性状的表达。 G蛋白偶联受体进行信号转换需要G蛋白的介导。 GTP结合蛋白(GTP-binding protein, G蛋白) 在动物细胞跨膜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将 质膜表面受体与质膜内侧的效应器偶联起来。
三聚体G蛋白的活性循环
质膜上的 效应酶主 要由Gα调 节。
近质膜或 者细胞质 中的效应 酶,似乎 主要由Gβγ 调节。

g蛋白在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意义

g蛋白在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意义

g蛋白在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意义G蛋白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可用于将外部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并触发特定的细胞反应。

该分子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跨膜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并且在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G蛋白在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性。

首先,G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扮演着快速且精确触发细胞反应的关键角色。

在多种生物过程中,例如细胞分化、细胞增殖、代谢调节、神经传递和免疫应答等,G蛋白都能接受外界信号并通过其所携带的GTP酶活性激发内部酶反应,从而使目标细胞实现一系列功能。

因此,研究G蛋白在细胞自身的调节机制中的作用,可以促进我们理解细胞信号传导及相应的生物学事件。

其次, G蛋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G蛋白的变异与许多常见疾病有关,例如贫血、肥胖症和癌症等。

研究表明,这些变异可以导致G蛋白的功能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到细胞的信号传递,从而导致疾病。

例如,某些乳腺癌病患在其细胞膜上表达了过多的G蛋白,这导致细胞周期加速且不受控制,从而使其癌变。

因此,探索G蛋白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相关生理过程的基础,为患者的诊断和可以发现新的治疗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

最后, G蛋白的多样性也为研究跨膜信号转导带来了挑战。

在不同种类的细胞中,G蛋白的表达和功能都有所不同。

在研究过程中,许多学者进一步把G蛋白分为不同的亚型,这些亚型具有不同的细胞表达模式、功能和动力学特性。

了解G蛋白的这一多样性,可加深我们对其功能的理解,进而更好地揭示它在跨膜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G蛋白在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们是细胞接收外部信号,并通过特定酶反应来触发一系列生物学事件的关键分子。

多年的研究表明,我们对G蛋白的理解将有望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开发带来突破。

尽管研究G蛋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但通过深入研究这一分子并探索其与细胞调节和疾病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内的复杂化学反应并帮助患者实现更好地健康水平。

g蛋白偶联受体和g蛋白的关系

g蛋白偶联受体和g蛋白的关系

g蛋白偶联受体和g蛋白的关系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它们在调节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G蛋白(G protein)也是一类与GPCR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它们通过与GPCR结合,传递GPCR所接受的外界信号到细胞内部。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二者的联合作用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首先,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GPCR的结构和功能。

GPCR具有七个跨膜结构和一个较大的细胞外N端,以及一个较小的细胞内C端。

它们主要作为信号传导的受体,在细胞膜上感知外界刺激,如光、味觉物质和内分泌物质等。

GPCR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不同的GPCR可以与不同的配体结合,触发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导致细胞内不同的生理效应。

而G蛋白就是GPCR信号传导通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G蛋白是一类具有三个亚基α、β和γ的蛋白复合物,它的功能主要是在GPCR激活后,通过与GPCR的第三细胞内环路结合,传递信号到细胞内部。

在没有受体刺激时,G蛋白处于非活化状态,通过与GDP结合。

当GPCR受体受到外界刺激时,GPCR发生构象变化,导致G蛋白与GPCR的C端结合,激活G蛋白。

激活后的G蛋白通过与GTP结合,使其释放GDP,并形成活化态。

激活状态的G蛋白拆离成Gα和Gβγ两个亚基,这两个亚单位都可以激活细胞内的不同信号通路。

因此,G蛋白在GPCR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G蛋白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包括Gαs、Gαi、Gαq和Gα12/13等,每个亚型都有不同的信号转导功能。

G蛋白与GPCR的结合既受到活化态的G蛋白水解GTP还原为GDP的调节,也受到靶标蛋白的反馈抑制和负向调节。

此外,G蛋白的不同亚型可以与多种效应器蛋白结合,包括腺苷酸环化酶、电离通道、酚酰缩酶等。

这些效应器蛋白在细胞内调控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细胞内二次信号的合成和降解等多种生理过程。

细胞生物学题库(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当其α亚基与GDP结合时处于关闭状态,与 GTP 结合时处于开启状态。

2.倒置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的不同在于物镜与照明系统颠倒。

3.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产生了两个第二信使,分别是 IP3 和 DAG 。

4.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具有百年的历史,其作用机理是其在血管内皮细胞内转化为 NO 。

5.自然界中具有细胞结构的最小生物是___支原体___________。

6.根据是否含作用底物,溶酶体可分为______初级溶酶体________和____次级溶酶体___。

7.细胞质骨架中不具有极性的骨架成分是中间丝。

8.两栖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出现灯刷染色体的时期是__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双线期______。

9.细胞信号分子的共同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和可被灭活。

10.红细胞膜的的Na+/K+泵主动运输中,每水解一个ATP分子可以将__2___个钾离子抽入细胞,同时将_____3___个钠离子抽出细胞。

11.将M期的细胞与S期的细胞融合,则S期细胞染色体呈___粉末________状。

12.人线粒体DNA有____37________个基因,共编码____13____个多肽。

13.爪蟾卵母细胞中MPF包含两种成分,分别是 P32蛋白和 P45蛋白。

14.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是由____收缩环收缩________引起的,可用____细胞松弛素B_______抑制。

15.在细胞世代中为确保染色体的复制和稳定遗传,染色体起码应具备三种功能元件:一个 DNA复制起点,一个着丝粒DNA序列,最后在染色体的两个末端必须有端粒DNA序列。

16.关于质膜的结构,目前受到广泛支持的是____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_______模型。

其要点是强调了膜的 __ 流动性 ____ 和 __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______。

17.朊病毒的化学性质是一种结构变异的蛋白质。

g蛋白作用机制

g蛋白作用机制

g蛋白作用机制概述:G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它在细胞内起着重要的信号传导作用。

G蛋白能够感知细胞外环境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导到细胞内部,进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介绍G蛋白的结构和作用机制,以及与其相关的信号通路。

一、G蛋白的结构G蛋白是一种由三个亚基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包括α、β和γ亚基。

其中α亚基是G蛋白的功能部位,也是信号传导的关键分子。

α亚基在不同的信号刺激下,能够与GTP(鸟苷三磷酸)或GDP (鸟苷二磷酸)结合。

当α亚基与GTP结合时,G蛋白处于活化状态;而当α亚基与GDP结合时,G蛋白处于非活化状态。

二、G蛋白的作用机制G蛋白在信号传导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它将细胞外的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

G蛋白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1. 受体激活:当细胞外的信号物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受体发生构象变化,从而激活相邻的G蛋白。

2. G蛋白活化:受体激活后,G蛋白的α亚基与GTP结合,从而使G蛋白处于活化状态。

此时,G蛋白的α亚基与β和γ亚基分离。

3. 信号传导:活化的G蛋白α亚基能够与一系列的效应蛋白相互作用,从而传递信号。

效应蛋白可以是离子通道、酶或其他蛋白质,它们的活性受到G蛋白α亚基的调节。

这样,细胞外的信号就能够通过G蛋白传导到细胞内部。

4. G蛋白的复原:信号传导完成后,G蛋白的α亚基与GTP发生GTPase活性,将GTP水解为GDP。

G蛋白的α亚基与GDP结合后,复原为非活化状态。

三、G蛋白的信号通路G蛋白参与了许多重要的信号通路,其中最为典型的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通路。

GPCR是一类广泛分布的受体,可以感知各种不同的信号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等。

当GPCR受体激活后,通过与G蛋白的相互作用,启动G蛋白信号通路。

在GPCR信号通路中,G蛋白的α亚基可以激活两个主要的下游效应蛋白:腺苷酸环化酶(AC)和磷脂酰肌醇磷酸酶C(PLC)。

激活的AC能够将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cAMP),cAMP进而调节一系列的蛋白激酶,从而影响细胞内的生理功能。

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

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

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涉及到多种生物过程,包括神经递质的释放、激素的响应、细胞增殖和分化等。

G蛋白,全称GTP结合蛋白,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它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基本过程如下:首先,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或激素)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受体。

然后,激活的受体会改变其构象,使其能够与G蛋白相互作用。

接着,G蛋白被激活,它会从GDP(三磷酸鸟苷二磷酸)转变为GTP(三磷酸鸟苷三磷酸)。

最后,GTP结合的G蛋白会进一步激活下游的信号分子,如酶或离子通道,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反应。

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具有以下特点:
1. 高效性:G蛋白可以同时激活多个下游信号分子,这使得信号转导过程非常迅速和高效。

2. 特异性:每种G蛋白都有其特定的下游信号分子,这使得信号转导过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3. 可逆性: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可以被迅速地重置,这使得信号转导过程可以进行多次循环。

4. 多样性: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可以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包括神经递质的释放、激素的响应、细胞增殖和分化等。

然而,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G蛋白的活性状态可以通过GTP 和GDP的互变来调节,因此,如果这个过程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信号转导的异常。

此外,一些疾病(如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也被发现与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有关。

总的来说,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对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这个复杂的信号通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理解。

G蛋白简介

G蛋白简介

G蛋白是一类含鸟苷酸的蛋白质,存在于细胞外膜内表面,为生物信息转导过程中关键的中介体,可以决定信号传输通路何时打开和关闭。

介绍G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作用模式。

关键词G蛋白受体效应器1994年度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被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艾尔弗雷德·吉尔默(AlfredG.Gilman)和马丁·罗德贝尔(Martin Rodbell),因为他们率先分离并确定了生物细胞内发挥着内部“选择开关”作用的G蛋白。

在生命过程中,生物细胞几乎每时每刻都不得不靠传递激素或神经递质等化学信使来相互通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大多数信使都是通过介体来传递信息的。

信使先和靶细胞外表面上的特异受体结合而发出指令,受体再把信息转发给一系列细胞间中介体,然后由它把指令传递给最后的执行者。

G蛋白,又称GTP结合蛋白,就是生物信息转导过程中关键的中介体。

许多不同的受体都是经过各种G 蛋白的刺激作用传递激素或其他胞外“第一信使”的信息,这些G蛋白又和细胞质膜的内表面结合而作用于膜上的介体(效应器)。

通常,效应器是某种酶。

这种酶把失活的前体分子转变成有活性的“第二信使”,再通过细胞质扩散把信号带出膜外,并引发一连串的分子反应。

G蛋白有GTP酶的活性,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发生所结合的GTP(鸟苷三磷酸)水解转化成GDP(鸟苷二磷酸)的反应。

l 结构G蛋白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自80年代初以来,已发现100多种受体是通过G蛋白传输信号的;至少已分离到其中约20种G蛋白并鉴定出几种不同的依赖G蛋白的效应器。

已知的G蛋白有Gs(stimulatory Gproteins)、Gi(inhibitory G proteins)、Gt(transducin)和Go(other G Proteins)等。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一些起始因子和延长因子也是G蛋白。

它们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中传递遗传信息,同时也消耗GTP。

G蛋白是一族复合蛋白质。

gtp结合蛋白名词解释

gtp结合蛋白名词解释

GTP结合蛋白(GTP binding protein,G蛋白)是一种具有GTP酶活性的蛋白质,它能够与GTP或GDP结合,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G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包括对激素、神经递质等外部信号的响应和转导,以及在细胞内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G蛋白在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Ras蛋白介导的MAPK信号转导等。

根据组成和功能的不同,G蛋白可分为单体G蛋白(一条多肽链)和多亚基G蛋白(多条多肽链组成)。

单体G蛋白又可以分为三类:Gi、Go和Gs。

Gi主要参与抑制性信号转导,Go主要参与兴奋性信号转导,而Gs则主要参与兴奋性信号转导和某些抑制性信号转导。

G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很广泛,存在于细胞膜胞浆面、核膜、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膜上。

在细胞膜胞浆面,G蛋白与跨膜受体结合,是细胞外信号通过膜受体转入胞内的关键转导分子。

此外,G蛋白还参与了细胞骨架的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总之,GTP结合蛋白(G蛋白)是一种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它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

G蛋白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G蛋白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G蛋白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一、植物G蛋白的种类G蛋白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个GTP结合蛋白家族,根据其亚基组成及分子量大小,可将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G蛋白分为异三聚体G蛋白,小G蛋白[15]。

异三聚体G蛋白在SDS电泳图上可看到α、β、γ 3 种亚基。

α亚基单体分子量为39 ~52KDa,β和γ亚基分子量为35 ~37KDa和6 ~10KDa,各种G蛋白亚基中,α亚基差别较大,β、γ亚基比较相似[16]。

根据植物G蛋白中α/β界面和β/γ界面的氨基酸残基与动物细胞中的相比是高度保守的,并且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也存在于植物G蛋白α亚基的“开关”区和核甘酸结合基序中,所以认为,植物体中的α,β,γ 3 个亚基也可能组成异源异三聚体G蛋白[17-18],小G蛋白是单体鸟苷酸结合蛋白,由一条多肽链构成,分子量较小,一般为20 ~30kDa。

根据在细胞中功能不同,小G蛋白可分为5个亚家族,包括Ras、Rho、Rad、Arf和RanRas家族在酵母和哺乳动物中调节细胞分化过程,Rho家族调控肌动蛋白重组过程和参与MAP激酶的细胞信号转导,Rad和Arf家族在膜转运过程中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而Ran家族在核孔位置调节着蛋白和RNA分子的运输过程。

到目前为止,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从植物细胞中分离出几十种小G蛋白基因[15]。

此外,植物中还有另外一类G蛋白,超大G蛋白(XLG)[19],然而目前尚未有关于XLG能和常规G蛋白βγ发生相互作用的证据,因此,对植物XLG的功能研究有待深入。

二、G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细胞信号转导是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包括各种胞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所引起的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理,包括三个阶段:(1)胞外刺激信号传递;(2)跨膜信号转换;(3)胞内信号转导。

在信号的跨膜转换过程中细胞表面的受体尤其是G蛋白偶联的受体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细胞跨膜转换信号的主要方式。

G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中的作用

G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中的作用

G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中的作用G蛋白(G protein)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它可以穿过细胞膜,连接膜内和膜外的信号分子,传递刺激信息,从而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这个过程被称为G蛋白信号转导通路(G protein-coupled signaling pathway)。

G蛋白分为三类:Gs,Gi和Gq。

其中Gs可以刺激腺苷酸酶(adenylate cyclase,AC)的活性,使腺苷酸环化成环状腺苷酸(cyclic AMP,cAMP),从而激活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进而调节细胞内的多种生理活动。

Gi则可以抑制AC的活性,从而减少cAMP的产生,引起和Gs相反的生理效应。

Gq则可激活磷脂酰肌醇酰转移酶(phospholipase C,PLC)的活性,使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分解生成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和肌醇三磷酸(inositol triphosphate,IP3),进而激活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调节细胞内的多种生理活动。

G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我们将从时间、空间、物质和功能四个方面来介绍其作用。

时间方面,G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的反应速度相当快。

在细胞外受到刺激后,G蛋白立刻得到激活,启动下游的信号级联反应,转化成细胞内的生理响应。

相比之下,离子通道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

空间方面,G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范围广泛。

由于G蛋白嵌入细胞膜中,如同细胞膜上的“开关”,可以与数以千计的不同受体相结合,响应不同的信号物质,如内分泌素、神经递质和药物等,调节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的生理功能。

物质方面,G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涉及到许多分子,如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cAMP、cGMP、DAG、IP3等。

这些分子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信号级联反应网,能够高效地将外界信号转化为内部生理响应。

g蛋白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

g蛋白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

g蛋白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
G蛋白(G protein)也称为受体蛋白,是一种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多样性的蛋白质家族。

它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

G蛋白分为两种类型:有内在GTP 酶活性的小G蛋白和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呈现活性的大G蛋白。

G蛋白的结构特点:
1. G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α亚基作为功能中心,β和γ亚基协同工作。

2. α亚基上含有一个GTP结合结构域和一个转移酶活性物质,分别介导G蛋白的激活和GTP水解。

3. β亚基和γ亚基形成一个稳定的复合体,与α亚基形成G蛋白三聚体。

G蛋白的作用机制:
1. 外源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受体经过构象变化,使得与其相结合的G蛋白α亚基结构发生改变。

2. 激活的G蛋白α亚基,从βγ亚基复合体分离出来,并与胞内的靶蛋白相结合。

靶蛋白受到激活后,引起一系列的细胞内反应,从而完成信号转导作用。

3. GTP水解成为GDP后,G蛋白复合体重新组合,回到静止状态,继续等待下一次信号的刺激。

总之,G蛋白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分子,通过调节细胞内靶蛋白的活性,实
现了许多生物过程的调控。

Gβγ蛋白在细胞信号交互转导中的作用及其心血管病学意义.

Gβγ蛋白在细胞信号交互转导中的作用及其心血管病学意义.
2.调节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 腺苷酸环化酶是G蛋白调节的基本效应器之一。目前在哺乳动物中至少发现了10种AC导构体,分子量介于115至150 kDa,同源性为50%~90%。AC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Ca2+-钙调素(Ca2+-CaM)所激活,受Gsα和Ca2+-CaM的调节(包括AC Ⅰ、Ⅲ、Ⅷ);第二类为Gsα和Gβγ所激活(包括AC Ⅱ、Ⅳ和Ⅶ);第三类受Giα和Ca2+抑制(包括AC Ⅴ、Ⅵ)。Gβγ对AC Ⅱ、Ⅳ的激活作用仍依赖于Gα,并可拮抗Gsα的作用,加强Giα的作用。深入研究发现,Gβγ与ACⅡ靠近羧基末端的第956-982位氨基酸结合,其中以QXXER片段最为重要,在ACⅣ、ACⅦ、β受体激酶(βARK)、GIRK和磷脂酶C(PLCβ)上均有类似片段。因此可用ACⅡ(956-982)多肽片段作为Gβγ抑制剂用于研究Gβγ的功能。
3.调节磷脂酶C的活性 G蛋白的Gq家族(Gq、G11、G14、G15、G16)激活效应器磷脂酶C(PLC);使磷脂酰肌醇(PI)信号系统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活,形成两个第二信使IP3和DG,广泛影响机体各种生理功能。PLC是一个Ca2+-敏感的磷酸肌醇酶(phosphoinositidase)。PI特异性PLC有β、γ、δ三型,除了β型可被Gq家族激活外,γ型可被PDGF及EGF受体激活,δ型的激活机制尚不清楚。Gβγ与Gq一样,能独立地激活PLCβ,但是Gqα主要激活PLCβ1,而Gβγ主要激活PLCβ3。纯化的脑Gβγ作用强度为β3>β2>β1,对β4亚型无作用。
4.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活性 脱敏(desensitization)是指在使用一种激动剂期间或之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剂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快速脱敏主要是由于受体的磷酸化,至少有两类不同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与此有关:①第二信使激活的激酶PKA、PKC;②不依赖第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 GRKs)。GRKs特异性作用于激动剂占领或激活的受体。现已发现的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有GRK1、GRK2(β受体激酶1,βARK1)、GRK3(β受体激酶2,βARK2)、GRK4、GRK5和GRK6,它们使受体羧基末端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使其失去活性。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Gα对受体激酶的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Gβγ对受体激酶同样有调节作用。Gβγ使βARK1活性提高10倍,同时亦激活βARK2,而GRK1和GRK5则对Gβγ无反应。

GPCR信号转导通路内信号放大效应

GPCR信号转导通路内信号放大效应

GPCR信号转导通路内信号放大效应GPCR(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重要的膜蛋白,它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号转导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分子分别转移,将外界的刺激转化为细胞内的响应。

而GPCR信号转导通路内的信号放大效应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GPCR的基本机制。

GPCR位于细胞膜上,可以感知外界的刺激如荷尔蒙、神经传递物质等。

当外界刺激物质与GPCR结合时,GPCR构象发生变化,激活蛋白G,从而诱导细胞内的一系列信号转导。

在GPCR信号转导通路中,信号放大效应是指在信号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强度得到增强。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实现。

首先,GPCR激活的蛋白G起着关键的作用。

蛋白G是一个复合物,它由三个亚单位组成:α、β和γ。

当GPCR与外界刺激物结合后,α亚单位会释放出来,与蛋白G作用,使其从细胞质移动到细胞内膜。

在膜上,α亚单位可以诱导下游的信号放大效应。

具体来说,α亚单位可以激活多种效应蛋白如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酰肌醇酯酶等,从而促进细胞内的二级信号分子产生,进一步增强信号的强度。

其次,GPCR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二级信号分子也是信号放大效应的重要因素。

一旦α亚单位被激活,它会调节下游的二级信号分子的活性,从而扩大整个信号通路的效应。

例如,腺苷酸环化酶就是一个重要的二级信号分子,它能够将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cAMP)。

cAMP能进一步激活一系列蛋白激酶如蛋白激酶A(PKA),从而诱导细胞内的进一步反应。

蛋白激酶A作为一个蛋白激酶,能够磷酸化多种底物蛋白,改变其活性,进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

这种磷酸化的级联反应,使得从一个GPCR分子的激活,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细胞信号转导,从而放大信号。

此外,GPCR信号转导通路内还存在着其他的放大机制。

例如,通过递质的释放和扩散,信号可以扩散到周围的细胞中,从而引发更广泛的细胞响应。

此时,一个GPCR分子的激活可以引发多个细胞中的信号级联反应,进一步放大信号传递。

G蛋白与细胞信号转导

G蛋白与细胞信号转导

G蛋白与细胞信号转导【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G蛋白结构、偶联受体、下游效应器以及蛋白信号转导的有效途径,并且说明了在进行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中,植物细胞G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G蛋白偶联受体;下游效应器;信号转导G蛋白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个GTP结合蛋白家族,并且大多数的G蛋白都位于细胞膜上,主要由三个亚基构成,分别为α、β、γ。

其总分子量大约为100kDa。

G蛋白在结构上的特点不是很多,不具有跨膜蛋白的诸多特点,其主要固定在细胞膜的内侧,然后对位于起亚基上的氨基酸残基起到了脂化修饰作用,在这个作用下有效将G蛋白锚定在细胞膜上,与受体相邻。

G蛋白属于一种中介体,在进行生物信息转导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诸多的受体都能够在多种G蛋白的激烈刺激下来进行激素的传递以及进行另外一些胞外“第一信使”信息的传递,并且G蛋白能与细胞质膜的内表面有效结合并对膜上的偶联受体进行作用。

一般情况下受体主要是某种酶,这种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将已经失活的前体分子进行有效的转变,最终转变成具有有活性的“第二信使”,之后通过细胞质扩散有效将信号传递到膜外,之后就发生了诸多的分子反应【1】。

1、G蛋白偶联受体简介G蛋白偶联受体属于一类最大的细胞表面受体,对于这种受体,其进化地位比较原始,在亲缘关系很远的真核生物中能够看到它生存的身影,像我们所用到的酵母中,并且在细菌中也能够发现和G蛋白偶联受体非常相似的膜蛋白。

在细胞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具有特异性的G蛋白偶联受体。

像一些识别激素,能够有效将新陈代谢的水平进行相关的改变;还有一些则在神经系统中快速的进行神经信号的传递。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许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已达300种以上,这些受体在结构上都具有诸多相同的特征,其分子量在45kDa左右,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种类达到了400种左右,最终有效形成了7个α螺旋区段,其主要室友疏水氨基酸组成,并且能够穿透细胞膜的脂质双层,并且这种情况会重复7次。

谈G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谈G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关,或者是由于红细胞在生成期被骨内蓄积的氟化物引起红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

红细胞中糖酵解通路障碍可以引起溶血,主要是由于A TP生成减少,使得调节膜功能的A TP依赖性反应受抑制,结果引起贫血。

另外,在红细胞脂质的更新通路中,最重要的是溶血磷脂酰胆碱和自由脂酸的反应,此反应需要A TP、CoA及Mg2+,所以如溶血磷脂酰胆碱脂酰化反应终止,细胞中的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水平开始上升,由于膜内的溶血磷脂酰胆碱积聚,红细胞变形,产生棘状细胞和球状细胞,细胞对正离子通透性增加,使红细胞破溶。

综上所述,氟化物对红细胞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氟化物不仅直接或间接损伤红细胞膜和Hb,而且还能干扰糖代谢影响其生理功能,引起贫血。

参考文献:[1] D Sarala Kumari,P Ramakrisha Roa.Red Cell Membrane Alterationsin Human Chronic Fluoride Toxity[J].Fluoride,1992,25(4):195.[2] 肖开棋.慢性氟中毒患者及大鼠红细胞扫描电镜研究[J].地方病通报,1988,3(2):1.[3] 韩博.牛地氟病毒理学研究[博士论文].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1998.[4] P A Monsour,B J Kruger.Effect of Fluoride on Soft Tissues inVertebrates.Fluoride,1985,18(1):53-59.[5] 和庆余,刘宝刚,王淑湘.甲状腺机能低下大鼠红细胞膜PE/PC比值的变化[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9,14(2):109.[6] 官长忠,杨沛施.氟中毒大鼠血清和红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变化[J].中国地方学杂志,1990(1):4-6. [7] J Jeli,Sharma,S S Jolly,et al.lmplication of G lutathione in endemicFluorosis[J].Fluoride,1985,18(1):118-119.[8] 冯立明,许彩民,潘华珍,等.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及膜脂质的变化[J].中华血液学杂志,1986,7(6):335-337. [9] 沈素芸,孙秉中,潘之安,等.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血浆丙二醛、红细胞变形性与某些贫血的关系[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1,12(10):527-528.[10] 康世良,王伟,王志兰,等.家兔氟中毒的实验研究[J].毛皮动物饲养,1992(2):6-12.(009)谈G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姚建国1,熊国远2(1.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2.安徽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0)中图分类号:S852.16+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034(2000)08-0032-02关键词:G蛋白;细胞信号;转导;作用摘 要:G蛋白又称GTP结合蛋白,或鸟苷酸调节蛋白,是一族特殊的调节蛋白,它以其特定的方式偶联到许多膜受体及效应器,在细胞信号跨膜转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植物G蛋白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

植物G蛋白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

植物G蛋白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随着生物学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逐渐意识到植物和动物之间在信号传递方面的共性和差异。

G蛋白是一类与人类和动物有关的蛋白,但是在植物中,其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意义却存在一定的差别。

本文将从植物G蛋白的结构特点、跨膜信号传导的作用机制、G蛋白或相关信号分子在生长发育、逆境应答和互花受精等方面的活动角色等方面对植物G蛋白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结构特点植物G蛋白与人和动物中的G蛋白相比存在着一些异同,其最大的不同是植物中存在着多个G蛋白α亚基,而在哺乳动物中只有四个。

除此之外,植物G蛋白与人和动物中的G蛋白α亚基在N端上的序列差异比较大,在C端上则比较相似。

此外,植物中的G蛋白家族还包括了GCR1-BAG6,其结构类似于G蛋白,但在功能和作用上却有所不同。

二、跨膜信号传导的作用机制跨膜信号传导是指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引发的一系列分子事件,从而改变细胞内部的代谢状态。

而植物中G蛋白在跨膜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机制与哺乳动物中类似,都是在膜中的一系列分子配对和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具体而言,它的作用过程是通过受体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进而将活性GTP结合的Gα亚基从Gβ、Gγ亚基中释放出来,从而调节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并将来自受体激活的信号传送给细胞内其他的靶分子。

三、G蛋白或相关信号分子在生长发育、逆境应答和互花受精等方面的活动角色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G蛋白和相关信号分子起到了调节细胞分裂、根生长以及眼髓生长等作用的角色。

比如,在地面部分,G蛋白作为辅助调节细胞伸长的信号分子,能够调节钾通道和质子泵等过程;而在地下部分,G蛋白也可以通过膜受体的作用来诱导根的伸长。

此外,在植物的逆境应答方面,G蛋白和相关信号分子的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在植物凋亡和细胞死亡的过程中,G蛋白可以启动Caspase-3激活,引发植物细胞的死亡。

在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下,G蛋白可以协同其他蛋白质,启动植物保护机制,并改变植物根的浸透离子的通道状况,从而达到抵御环境压力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蛋白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摘要:G蛋白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蛋白,它们都具有GTP结合位点,且活性受GTP的调节。

G蛋白以其特定的方式偶联许多膜受体及其效应器,其中包括腺苷酸环化酶,cGMP磷酸二酯酶(PDE),离子通道以及磷脂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PLC)等,是跨膜信息传递机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G蛋白也称GTP酶开关蛋白,属于GTP酶超大家族中的特殊亚型,可通过结合或水解GTP进行活性控制,是一类广泛分布在细胞中,并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执行重要功能的一类蛋白。

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系统是细胞中最常见的信号传递方式,G蛋白参与了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和酶联受体信号传导途径,在信号转导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G蛋白,信号转导,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的种类和基本结构:
G蛋白是一类能与鸟嘌呤核苷酸结合、具有GTP酶(GTPase)活性的蛋白。

G蛋白位于质膜胞质侧,是一个超级家族,包括异源三聚体G蛋白(heterotrimeric G protein ) 或称大G蛋白和小G蛋白( Small G protein)。

异源三聚G蛋白( heterotrmieric GTP binding protein ),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

它变动于它的GDP形式(对环化酶无活性)及它的GTP 形式(有活性) 之间。

根据不同的a亚基的功能特性可将大G蛋白分为四类:(1) Gs:其活性能被霍乱毒素抑制;(2) Gi:对腺苷酸环化酶有抑制效应;(3) Gq:百日咳毒素和霍乱毒素不能调节其活性;(4) G12:活化需通过血栓素和凝酶素的介导。

目前已经确定了23种Gα,5种Gβ,10种Gγ,这样体内就有上千种G蛋白三聚体组合的可能性,这无疑增加了信号转导的可变性和灵活性。

小分子G蛋白,它们的激活不是直接通过与激动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互作用而调节其活性,而是通过鸟嘌呤核苷交换因子(GEF)来控制这类小分子G蛋白的GTP交换,由GEF催化这类小分子单聚体G蛋白的无活性GDP结合状态向有活性的GTP结合状态转换。

根据这类小分子G蛋白的蛋白质序列和功能的相似性,可分为Ras、Rho、Rab、Arf等亚家族。

Gα亚基为一多肽单链,含有一个GTP酶区( 结合和水解GTP ) 和一个α螺旋区( 该区将GTP埋藏在G蛋白的核心内) 。

每种G蛋白的a亚基都有其独特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但也都有一定的同源性,即5个关键功能区。

它的N 端与βγ二聚体结合,C端参与和受体的相互作用,而与效应器结合的部位在他的功能区。

Gβ亚基具有许多WD一40 (由β一片层结构组成的Trp - Asp结构域)和GH ( Gly - His )重复的保守序列形成的结构域,Gγ为伸展的单条链,与Gα和Gβ都紧密相连。

在天然状态下,β和γ亚基以非共价键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二聚体,只有在变性的条件下才能将其分离。

G蛋白作用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在受体未收到激素的作用之前,G蛋白与受体是各自分开的。

作为基态,G蛋白以αβγ三聚体的形式存在,并有GDP结合在α亚基上。

激素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导致激素·受体复合物与G蛋白结合,从而改变了G蛋白的构象,使α亚基上的鸟苷酸结合位点打开,GDP解离下来。

在胞内GTP浓度较低时,由此可分离得到较为稳定的激素·受体·G蛋白高亲和态复合物,在胞内GTP浓度较高的情况下,GTP很容易结合到鸟苷酸结合位点上去。

GTP结合导致G蛋白构象的进一步变化。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中的G蛋白
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传导途径,在这种信号传导过程中,当细胞外的信号分子即配体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首先引起细胞内G蛋白构象的变化,进而活化下游相应的物质并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此途径中的G蛋白为异源三聚体G蛋白,在组成上含有3个不同的亚基,分别称为α亚基、β亚基和γ亚基,并通过与细胞质膜中的脂肪酸共价结合而锚定在细胞质膜的内侧。

α亚基上具有GTP和GDP 结合位点,同时α亚基也具有GTP酶活性,可以水解GTP产生GDP。

另外在亚基上存在ADP核糖化位点。

三体G蛋白有3种存在形式。

包括空载状态、非活性状态和活性状态。

非活性的静息状态为α亚基上结合GDP的状态。

此时三体G蛋白以三聚体形式存在。

活性状态为α亚基与GTP结合的状态,此时三体G蛋白的α亚基与β、γ二聚体分开。

G蛋白的α亚基的GTP水解酶活性影响GTP的水解,因此决定G蛋白的存在状态。

有3类蛋白影响G蛋白亚基的GTP水解酶活性一是GTP酶激活蛋白( GAP ),作用是增加α亚基的GTP酶活性,促进GTP水解,从而缩短G蛋白介导应答的时间;二是鸟苷交换因子( GEF) 或鸟嘌呤核苷酸释放蛋白( GNRP ) ,其作用是促进GDP从G蛋白上释放下来而与G T P结合,因此GEF可激活G蛋白;三是鸟苷解离抑制蛋白( GDI ) ,可抑制GDP从G蛋白上释放,因此与GEF的作用相反,GDI可使G蛋白处于非活性状态。

目前发现的三体G 蛋白种类较多,并具有多种调节功能,包括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调节/对c GMP磷酸二酯酶活性的调节、对磷脂酶C的调节及细胞内Ca2十浓度的调节等,因此介导产生多种生理反应,如动物体内糖原的分解,嗅觉、视觉的激发,植物体内红、蓝光的感受、气孔大小的调节等。

G蛋白偶联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受体胞外结构域识别胞外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胞内结构域与G蛋白偶联,调节相关酶活性,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

G蛋白偶联受体包括多种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和趋化因子的受体。

由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主要包括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与G蛋白相连接的最大膜受体家族,能够被不同的配体所激活,如激素、多肽等。

GPCRs与配体结合后能激活细胞内G蛋白,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酶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中的G蛋白
酶联受体信号传导途径同样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传导途径,此途径的受体也分布在细胞膜上,并且受体本身具有酶活性,因此称为酶联受体。

这一途径中存在的分子开关蛋白也是一种G蛋白,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传导途径中的G蛋白有所不同的是,这一途径中的G 蛋白为较小的单体G蛋白,称为Ras蛋白,Ras是大鼠肉瘤( r a t s a r c o ma )的英文缩写,是由分子质量为21×106的单个亚基所构成的单体G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内侧,并且通过共价结合的脂肪酸锚定在细胞膜上,Ras 本身具有较弱GTP酶活性,可以水解GTP为GDP,与三体G蛋白相同,结合GTP的Ras为活性状态,结合GDP的Ras为静息状态。

GEF和GAP同样影响Ras与GTP和GDP的结合能力。

从而使Ras处于活性或静息状态而执行分子开关的功能,进而影响其下游蛋白主要是一系列蛋白激酶的活性。

如通过影响转录因子的活性,来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或调控某些酶活性来激活或抑制某一生化过程。

参与视觉信号转导
动物的感光细胞的感光膜上都有特殊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 ,接受进入眼球的光刺激,并通过特定的光化学反应产生神经冲动传人中枢,产生视觉,G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的感光
器中。

在动物的光电信号转导过程中,G蛋白起着重要作用。

动物的感光过程即是信号传导和转换过程,在感光细胞的感光膜上都存在视紫红质,接受进入眼球的光刺激,并通过特定的光化学反应产生神经冲动传人中枢.在视觉细胞中,光子激活视紫红质使之发生变构,变构视紫红质结合特殊G蛋白,把它分解成带GTP的α亚基和β亚基。

脊椎动物感光器的光转导过程中存在视紫红质Gt - PDE级联反应,Ot ( 转导素)通过调节PDE(磷酸二脂酶)活性来调节视网膜光感传导;无脊椎动物感光器的光转导过程中存在视紫红质一Gq一PLC级联反应,Gq蛋白通过调节PLC(磷脂酶C) 活性来调节视网膜光感传导。

参考文献:
【1】生物体内形形色色的G蛋白.张艳馥,沙伟,李玉娟.生物学通报,2011年第46卷第7期.
【2】G蛋白及生理功能.胡蓉,陈党生.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6期.
【3】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与功能.郭志云张,怀渝,梁龙.生命的化学,2004年24卷5期.
【4】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在细胞迁移和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蔡欣,陈京等.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7).
【5】G蛋白在细胞信息转导中的作用.吕志良,张惟杰.细胞生物学杂志,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