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6、7的加减法》教案(合集5篇)

一年级数学《6、7的加减法》教案(合集5篇)

一年级数学《6、7的加减法》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一年级数学《6、7的加减法》教案第五单元:6、7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45—46及做一做,P48练习七第4、5、7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

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7根小棒图、7朵小花;教师准备教学一、复习:1、数的组成:填一填2、口算(1—5加减法),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1= 1+2= 3+1= 1+3= 4+1= 1+4= 2+3= 3+2= 4-2= 4+0= 5-1= 2+1= 2-1= 4-1= 3-2= 5-0=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6和7及6、7的组成,而且小朋友们都会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减了,那6、7的加减法那么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7的加减法(教师板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

三、新授: 1、6和7的加法: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出示玻璃上的圆片图。

同桌互相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5+1=1+5=(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 1+5=6。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学生:不相同。

算式不相同?教师: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同?学生1:因为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的。

5+1 学生2:我先看到的是右边的1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5根小棒,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l+5”。

教师:由于每个小朋友观察的角度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学生: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安排:6、7的分成形式和加减算式形式(共12道题),采用直接说得 数、追问算理的形式。 【设计意图:复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为后面的学习应用做铺垫】
板块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草地上有许多小动物,他们玩得可欢了,我们一起去看 看吧。 【设计意图:针对一年级学生纯真幼稚,喜爱小动物的心理特征,意在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让学生在 愉悦的环境中展开思维。
(二)学习减法应用题 (9)在此基础上(上面扶,此放),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比一比 ,这幅图和上面的小兔采蘑菇图的大括号、问号有什么不一样”;然后 ,让学生有序、完整地叙述图意,说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学生选择用减法计算后,适时地对学生加以追问,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选择减法,引导学生明白用减法计算的道理。板书:一共有7只,跳走2 只,还剩几只?7-2=5(只)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 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的课时内容《6、 7加减法的应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 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 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C、谁能一边做动作一边说一说呢? d、同桌再说说。 【设计意图:在相互交流中,给每位学生提供锻炼“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的机会,同时做到知识共享,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 悟体验的过程。】
(4)板书: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一共有多少只? (5)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怎样列式? 板书:4+2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 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6,47页内容。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准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能提出适宜的数学问题,准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教学准备】:卡片智慧星贴画(板书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美丽的秋姑娘也给咱们每个小组送来了一份礼物呢?(出示水果图形算式卡片,算式的数分别和小组数相符)大家能根据算式猜一猜,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2、师:刚刚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都用到了哪些知识呢?(生齐:6和7的加减法)师:利用这些知识,还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呢?好,现在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复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为后面的学习应用做铺垫】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把看到的内容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继续观察图画,把你看到的内容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组长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录,然后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在相互交流中,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水平的机会,同时做到知识共享,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能够使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各小组代表分别说出本组的疑难问题。

对这些问题,先由学生解决,教师做适当补充讲解。

4、教学大括号和问号:①师: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吗?②找几名同学结合图画内容试着说说看。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第【1】篇〗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了6、7的加减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根据情境图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以情境图为媒介,提问题、列算式、说算理。

在教学中,我首先复习6、7组成。

指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在教学加法时让学生合作摆小棒,通过摆的小棒图来说图意,并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观看的顺序不同所以能列出的算式就不同,并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出结果。

在教学减法时也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分成两部分,说出这幅小棒图的图意,根据图意列出算式,让学生多说为什么用减法,加深对减法算式的含义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大部分都能根据一图从不同的方向观看就能列出不同的算式。

但是还有个别学生对减法算式的含义理解的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我在教学时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精炼。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组织教学让课堂有序,更深入的钻研教材,争取在课堂上不留问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要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6、7的加法》教学反思一,希望能够帮到您!这部分内容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教材从前面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课一开始我利用小火车游戏进行6和7的分合的练习。

安排这样的复习,是想让旧知识成为了新内容学习的扎实基础。

例题以学生的植树劳动为题材,并首次用文字呈现“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画面,领会蘑菇卡通和萝卜卡通说出的不同加法算式:5+1=6、1+5=6,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把5个和1个合起来或把1个和5个合起来,都可以算出“一共来了多少人”。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前言数学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加减法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第一步。

在我小学时代,我们学习加减法时,最常用的教材就是“数学67”,它是国内初级数学教育著名的教材之一。

然而,在我回忆起学习“数学67”的加减法时,我发现它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让学生死记硬背在当时,《数学67》的教学方式以口算为主导,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比如1+1=2, 6-3=3等基础算术的单项加减法题目。

我们每天会在黑板上写许多的加减法计算题目,然后在课堂上孜孜不倦地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直到我们熟练掌握为止。

虽然这种方法确实有利于我们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技能,但它使我们的数学学习变得单调,缺少启发性。

缺乏实际应用在《数学67》中,与单项加减法相关的课程内容过少,而且几乎缺乏实际应用。

孩子们学习的算术题目几乎是些没有实际意义的题目,根本无法让他们看到数学的美妙之处。

而且这种方法没有让孩子们了解加减运算的现实应用场景,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没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数学67》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用演算法来教授加减法,这种方法只能让学生在演算的程度上提高,对于其他方面却没有帮助。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得心应手。

如何改进教学方式?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

提倡“引导性教学”“引导性教学”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以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我发现和思考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对于学习加减法也是同样适用的。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教育,将加减法运算与学生家庭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用数学的乐趣。

引入游戏化学习现在的孩子们也许更喜欢玩游戏,因此将游戏元素引入数学教育中可以使他们更加融入到学习过程中。

可以通过益智游戏来启发孩子们的思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数学思维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更需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序数、比较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序数意义及6、7的组成。

其中知道6、7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

所以我设计了“昆虫王国运动会”这个主题情境,将书本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用这个虚拟的童话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第【2】篇〗教材编排是两组面对面的孩子观察同一幅小棒或圆片图,由于左右的相对性观察,观察到的左右互换写出了不同的两个加法、减法算式,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度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

的确,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感知到算式之间的联系。

接下来安排了“摆一摆”的活动,意图是通过情境图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摆学具去计算6、7的加减法,同时巩固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一知识。

并且,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意图是为了让学生由“一图两式”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准备。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我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正确地读、写6和7。

2、掌握7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

3、通过认数、数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关心集体、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书写6、7,区别6、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6、7的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圆片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刚才我们从0数到5,那么5接着数一个是哪个数?再数一个是哪个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6和7。

板书:6和7。

【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出示6、7的主题图。

图上有些什么?1、学习数数和认数。

(1)请同学们自由看自由说。

(2)数一数有多少人?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3)集体交流。

(4)师小结:像这样6个同学,7个人,6张课桌,7把椅子,都可以用数6和7来表示。

(5)摆一摆:用手边的学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摆出表示6和7的图形。

(6)学生汇报。

(7)说一说: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都可以用6、7来表示,你能说说吗?2、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拨一拨:在计数器上先拨5颗珠子数一数,再拨一颗,再数,再拨一颗,再数。

(2)填一填:出示放大的断直尺图(直尺上只标出0和7),让学生把其他的数字卡片放到直尺图上的相应位置,然后读一读。

(3)小结6、7的顺序:5后面是6,6后面是7。

(4)比较6、7的大小。

①启发思维:6和7相比谁大呢?出示点子图验证。

②独立比较5和6的大小,然后全班交流。

③说出比7小的数;说出比5大的数。

3、学习6、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数金鱼。

(1)师读要求,生按要求填空。

(2)集体订正。

(3)同桌之间相互提问题并回答。

4、学习6、7的书写。

(1)观察6和7像什么?(2)师范写,生描红。

【分层练习,学以致用】练习九第1题、第2题、第3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实际应用》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实际应用》教案及反思

6和7的加减法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6和7的加减法应用。

2. 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掌握6和7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 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6和7的加减法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2. 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数字并说出来。

2. 通过比较6和7的个数,让学生发现6和7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和练习1. 首先,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6和7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自己进行6和7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3. 接着,教师给学生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4.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三、归纳和总结1. 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会了6和7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练习,学生掌握了混合运算的方法。

3. 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反思:1. 运用例子的方式讲解6和7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效果。

2. 在课堂上注重实际问题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学具袋、小棒若干、若干、数学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我们一起去听听?(出示并齐读儿歌课件)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

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学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只小松鼠呀?(5只)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设计说明:学生在儿歌游戏中体会数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一)认识数字6、7及书写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2.同学们,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1)请你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数一数有多少。

(2)同学们自由回答(3)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4)让学生先说再上来示范数。

(5)师小结。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老师现在明白了,6可以表示6个小朋友、6张学生桌。

7可以表示7个人,七把椅子。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一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前几节课的一次应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初步体会到原来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它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知道所求问题的所在。

教材从易到难,先教学用加法列式解决问题。

在书本创设的情境中,我先让孩子们根据看到的信息(左边___个小朋友,右边___个小朋友)接着,就让小朋友认识了这两个符号,因为大括号和问号比较熟悉和形象,小朋友也掌握得较快,也能根据图意很快列出算式。

接着,要教学用减法解决问题了,这是一个教学难点,需要学生一定的逆向思维。

也是一样的,先从创设的情境入手,我引导小朋友们解释图意:一共有___个向日葵,已经摘了___个,还剩下几个?当让学生列算式时,有一部分小朋友就写成7—4=3,我发现其实他们并未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这题是自由列式,我相信很多小朋友将会列成3+4=7。

一个原因是答案过于显而易见,不能让孩子们感觉到问题的所在,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于难点的教学,我并未让孩子们亲自去探索新知,去试着理解题意的不同。

对于第一个外因,我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孩子学会收集信息,根据知道的信息来提出问题,这样来贯穿全课,可能孩子才能准确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第二个原因,我想,我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我得先让同学们比一比两幅图中大括号和问号位置的区别;然后再让他们想想问号的位置不一样了,书本老师的问题是不是也不一样了呢;接着,经过分组讨论,说出图中隐含的问题,最后在根据问题列算式。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还是做对了,还是有一部分小朋友还会想当然,将应该用减法的题写成加法,或者不用总数减,而用大数减小数。

他们并不会特意的去看问号所在的位置,做题容易跟着感觉走,第一印象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

一年级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在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分析:学生通过一些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的含义,熟练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以及6和7以内的减法。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1.看图列加减算式。

2.听写口算。

4+3= 2+5= 3+3= 7-6= 6-3=1+5= 7-3= 6-4= 1+6= 7-0=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看图列式,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幅图,提出问题列出一图四式。

在让学生说出得数的同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不仅可以体会算法多样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基础练习1.同桌合作,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6?并说一说算式。

预设:2+4=6,4+2=6;3+3=6;1+5=6,5+1=62.独立完成,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7?并写出算式。

预设:1+6=7,6+1=7;2+5=7,5+2=7;3+4=7,4+3=73.做找朋友游戏。

把算式、得数分别发给学生,拿算式的学生去找拿得数学生,或者拿得数的学生去找拿算式的学生,并要说:我的朋友在哪里?相应的学生要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同类的题目,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达到了复习6、7的加减法的目的。

三、活学活用1.完成教材第6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由组长进行判断。

(2)出示转盘,让学生说得数。

2.独立完成45页第11题。

学生之间进行判断。

3.合作完成44页第9题。

抽卡片说减法算式。

比如,两位学生分别抽出2和7,说出减法算式7-2=54.完成45页第10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什么1.熟练的数出数量是6和7的事物,会读、写6和7,知道6和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掌握6和7的组成。

3.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掌握“一图四式”,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什么重点:6和7的组成,有关6和7的加减法。

难点:6和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的区分;理解“一图四式”。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让学生构建6和7的概念。

2.引导学生用6和7的组成来计算有关6和7的加、减法。

3.学会看情境图写算式,通过“一图四式”体会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

4.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怎么教1.利用主题图和直尺、鱼缸图,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6、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促进数概念的形成,培养数感。

①出示“学生值日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教室里有几个学生做值日?你是怎么数的?用几表示?教室里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6(或7)?6(或7)还可以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数量是6个(或7个)的物体,让学生数数,在数的过程中体会“5以后在数1个就是6,6以后再数1个就是是7”自然数累加的过程,感知5、6、7之间的数序。

结合数数,抽象出6和7,学生观察6和7的字形,并用6根(或7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加深对6和7的认识。

②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观察6和7的位置,发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师课件出示只写出0、1、2、3、4、5的直尺,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让学生找到6和7的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0~7各数,并按顺序读一读这些数,发现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并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③出示“鱼缸图”,引导学生区分6和7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

教师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一共有几缸鱼,在引导学生数“从左往右数,第7缸是哪一缸?”比较“7缸和第7缸有什么不同?”学生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区别之后,再同桌进行模仿练习,如,“左边6缸是指什么?从左往右数第6缸是指什么?”进一步区分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前几节课的一次应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初步体会到原来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它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知道所求问题的所在。

教材从易到难,先教学用加法列式解决问题。

在书本创设的情境中,我先让孩子们根据看到的信息(左边___个小朋友,右边___个小朋友)接着,就让小朋友认识了这两个符号,因为大括号和问号比较熟悉和形象,小朋友也掌握得较快,也能根据图意很快列出算式。

接着,要教学用减法解决问题了,这是一个教学难点,需要学生一定的逆向思维。

也是一样的,先从创设的情境入手,我引导小朋友们解释图意:一共有___个向日葵,已经摘了___个,还剩下几个?当让学生列算式时,有一部分小朋友就写成7—4=3,我发现其实他们并未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这题是自由列式,我相信很多小朋友将会列成3+4=7。

一个原因是答案过于显而易见,不能让孩子们感觉到问题的所在,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于难点的教学,我并未让孩子们亲自去探索新知,去试着理解题意的不同。

对于第一个外因,我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孩子学会收集信息,根据知道的信息来提出问题,这样来贯穿全课,可能孩子才能准确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第二个原因,我想,我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我得先让同学们比一比两幅图中大括号和问号位置的区别;然后再让他们想想问号的位置不一样了,书本老师的问题是不是也不一样了呢;接着,经过分组讨论,说出图中隐含的问题,最后在根据问题列算式。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还是做对了,还是有一部分小朋友还会想当然,将应该用减法的题写成加法,或者不用总数减,而用大数减小数。

他们并不会特意的去看问号所在的位置,做题容易跟着感觉走,第一印象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第【1】篇〗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了6、7的加减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根据情境图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以情境图为媒介,提问题、列算式、说算理。

不足之处:认识集合圈学生第一次接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所以这部分的学习应该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先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再列式计算。

但是从学生描述图意、提问题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能看图说出图的意思,但在表达时语言不够通顺,词不达意。

因此语言的训练还是非常艰巨的。

通过各自语言的叙述,学生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相应算式的`内在联系。

还有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应加强,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整个课堂都变的能动起来。

成功之处:通过上这一段一年级的数学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句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所以,我想今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更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多种方法,灵活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扎实的学习知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第【2】篇〗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了6、7的加减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根据情境图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以情境图为媒介,提问题、列算式、说算理。

在教学中,我首先复习6、7组成。

指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在教学加法时让学生合作摆小棒,通过摆的小棒图来说图意,并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观看的顺序不同所以能列出的算式就不同,并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出结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

小棒若干、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一、引入课题1.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朋友?”指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出示: 0、1、2、3、4、5(学生齐数)。

2.你想认识更多的数字朋友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 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动态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

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搞清洁。

师: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生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爱护它,保持清洁卫生。

生2:我们要爱劳动,讲卫生。

师: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加减法的运算可以说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部分。

而在最近的教学中,67 的加减法这一章节给我带来了不少的思考和启示。

还记得在刚开始教授 67 的加减法时,我满心期待着孩子们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

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却并非如我所愿那般一帆风顺。

在课堂上,我先通过直观的教具,比如小棒、计数器等,向孩子们展示了 67 的组成。

然后,我开始引入加法的概念,比如 6 + 1 = 7,7 1 = 6 这样的简单算式。

我以为通过这样直观的演示,孩子们能够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

可是,当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练习时,问题就出现了。

有的孩子掰着手指头数半天也数不清楚,有的孩子则一脸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

这让我意识到,我的教学方法可能还不够生动、不够贴近孩子们的思维方式。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我发现,我在讲解的时候,速度可能有点快,没有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

而且,我只是单纯地进行了讲解和演示,没有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和探索。

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我决定调整教学策略。

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不再急于让孩子们做题,而是先和他们一起玩了一个小游戏。

我拿出一些水果卡片,上面分别写着 6 和 7,然后让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拿着 6 的卡片,一组拿着 7 的卡片。

接着,我让他们互相交换卡片,看看能组成哪些加法和减法算式。

孩子们一下子就来了兴趣,纷纷积极参与。

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小女孩,这次表现得特别活跃。

她不仅很快地算出了算式,还主动帮助旁边的同学。

看到她那认真的样子,我心里特别欣慰。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对 67 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之后的练习中,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准确地算出答案,而且速度也比之前快了很多。

但是,还是有个别孩子掌握得不够好。

我又专门为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耐心地引导他们理解每一个步骤。

经过这次教学经历,我深深地明白了,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更要关注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背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加减法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知识点。

因此,在小学时期就需要深入浅出地讲解和教授加减法。

而数学67是一本小学数学教材,被广泛使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分析1. 缺乏足够的实际案例在数学67的教材中,加减法的教学大多是通过抽象的数字和运算符进行的,缺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案例。

这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

2. 缺乏足够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是按照教材的内容逐步讲解,而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讲和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互动,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3. 缺乏足够的练习加减法属于基础的数学运算,需要进行大量练习才能巩固和掌握。

然而,在数学67的教学中,练习的时间和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加减法的教学质量:1. 增加实际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通过菜单、收据等实际物品演示加减法的使用方法。

2. 推行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增加互动环节,以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例如,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加减法问题,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 增加练习时间和数量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材应该提供足够的练习题和练习时间,以便学生进行多次练习。

同时,老师也应该金口玉言,鼓励学生多练习、积累实践经验和技巧。

总结数学67是一本优秀的小学数学教材,但在加减法的教学上存在问题。

为了改进教学质量,可以采取增加实际案例、推行互动式教学和增加练习时间和数量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使加减法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通用11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通用11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通用11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展开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成功之处:1、在教学6、7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拍手的方式把学生很快引入课堂学习中来。

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接下来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情境图独立地解决得数是7的加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

并让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

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的时间又有充足的思考余地,而且还有意识地渗透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

2、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 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

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

在最后的练习中,出现了看一幅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的练习(3+3=6,6-3=3),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

不足之处:1、对于4+2和2+4的同一幅图,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

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原因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叙述问题语言表达的不够精炼、准确,有的学生没听清,所以教师又重新开始复述。

67的加减法的应用 教案 教学反思 说课

67的加减法的应用 教案 教学反思 说课

单元第六单元课型新授课课题 6、7的加减法的应用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有2个小朋友在捉蛐蛐。

(2)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最后老师抽出“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个问题。

)(3)谁能根据上面小朋友的回答,用三句话完整的说说图意。

生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捉蝴蝶,2个小朋友捉蛐蛐,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找2~3个学生回答。

)仔细观察这幅图,什么地方要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在两部分小朋友下面画了一个大括号,在大括号下面写上“?”。

老师指图说明:这个地方就表示要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要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在图上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大括号。

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两边的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总共、总数的意思,并用手势表示)。

还有一个新朋友:“?”,“?”表示什么呢?就是提出问题,表示是多少,是几。

它们两个站在一起表示什么呢?大括号下面画“?”表示把两边的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总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就像刚才小朋友说到的第三句话那样。

谁能再来看图用三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图意呢?(找2名学生回答。

)(4)谁能用学过的本领解决这个问题?生解答:4﹢2=6,(师板书)草地上共有6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这里的4、2、6分别表示什么?(5)练习:《蝴蝶图》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认识了“大括号”和“问号”这两个新朋友,还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蝴蝶也想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出示:蝴蝶图)瞧!蝴蝶的问题来了,谁来说说蝴蝶提的是什么问题?你能解答吗?(生答师板书算式)2.学习减法应用题。

(1)小朋友回答的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看大哥哥摘向日葵(出示:向日葵图)这回,向日葵也给我们提出了问题。

想一想,这幅图你能看懂吗?能像刚才那样用三句话讲给大家听吗?先互相说给自己的同桌听,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最完整。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2)提问: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总共有多少棵向日葵?找一找“?”在哪,表示什么?6、7的加减法的应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一共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 7的加减法的应
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能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教学准备】:卡片智慧星贴画(板书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美丽的秋姑娘也给咱们每个小组送来了一份礼物呢?(出示水果图形算式卡片,算式的数分别和小组数相符)大家能根
据算式猜一猜,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
2、师:刚才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都用到了哪些知识呢?(生齐:6和7的加减法)
师: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现在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复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为后面的学习应用做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把看到的内容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继续观察图画,把你看到的内容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组长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录,然后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在相互交流中,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做到知识共享,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各小组代表分别说出本组的疑难问题。

对这些问题,先由学生解决,教师做适当补充讲解。

4、教学大括号和问号:
①师: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吗?
②找几名同学结合图画内容试着说说看。

③师解释并验证学生的猜想: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接着出示几种开口方向不同的大括号,引导学生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猜想,尝试解决问题,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5、看图完成算式: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幅插图
秋天到了,兔子们来到美丽的田野采蘑菇。

画面上左边有几只兔子?(生:4只)右边有几只?(生:2只)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画面上一共有几位同学呢?
学生独立完成图画下面的算式。

然后指名回答,师板书:
4+2=6
师问:根据这幅图画,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倡算式多样化。


6、教学减法的应用
(1)引导学生分析第二幅图画
(2)(2)引导学生把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内交流。

指名叙述图意:荷叶上一共有7只青蛙,有2只跳走了,还剩几只?
生完成算式,师板书:7-2=5
师问:7、2、5,在图上各指什么?生思考并回答。

(3)小结,指导看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体验独立解决问题
的过程,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教材第47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育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热爱大自然,通过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教后反思:
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

在教学设计时以以美丽的秋天的情境引入,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学习6和7的加减法。

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说图的意思,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

2.注意创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情境,让学生有成功感。

3、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