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tt
哲学家赫尔巴特是谁
哲学家赫尔巴特是谁赫尔巴特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以与赫尔巴特相比肩,赫尔巴特西方世界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上则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哲学家赫尔巴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的生平简介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幼年的时候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的共同教育。
以后进入了拉丁学校学习。
1794年,赫尔巴特进入耶拿大学,上学期间他研究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统一的和不变的学说,大大的影响了赫尔巴特。
1797年初,他在还没有修完大学课程的时候,就去瑞士做了一贵族的家庭教师;赫尔巴特对教育的兴趣就是因为这个工作引起的。
1799年,赫尔巴特与裴斯泰洛齐相识,裴斯泰洛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赫尔巴特却并没有接受裴氏观点中的民主主义倾向。
1799年之后,赫尔巴特居住在朋友的家中专门攻读哲学。
1802年,赫尔巴特在哥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且留校任教。
1809年,赫尔巴特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继康德之后,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训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他的教育原理。
1833年,他重回哥丁根大学任教。
1841年,赫尔巴特与世长辞。
赫尔巴特的历史评价赫尔巴特首先是一位教育学大师,但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的局限性使得其理论虽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也具有明显的缺陷。
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化是在追求教育的科学化,但其唯心、思辨、演绎的成分最终影响了其理论的科学性,表现为心理科学本身发展的局限性,对教育实验的忽视,对教育教学过程认识的不足等。
赫尔巴特
关于赫尔巴特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师范)邵霄12010246080摘要:赫尔巴特(Johann Friederich Herbart,1776—1841)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一般意义上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他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把教育简称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以建立教育学自身清晰的概念体系为目的,从哲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从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三个方面实践了对教育学的体系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教育学;思想;赫尔巴特一、生平介绍赫尔巴特(J.F.Herbart 1776——1841年)生于德国奥登堡。
他的幼年教育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以后入拉丁学校,于1794年进耶拿大学。
在学校内他研究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当时刚发表的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公元前6世纪)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统一的和不变的学说,给他很大的影响。
1797年初,他在修完大学课程之前,即去瑞士担任一贵族的家庭教师;他对教育的兴趣就是由这个职务引起的。
他在1799年曾访问过柏格多夫,与裴斯泰洛齐相识,这一认识给他的印象很深,但是他并未完全接受裴氏观点中的民主主义倾向。
1799年以后,他停居在友人家专攻哲学;1802年在哥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即在该校任教。
1809年他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继康德之后,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目的在于训练教师,应用他的教育原理。
1833年,他重回哥丁根大学任教,于1841年逝世。
二、主要著作他的主要著作是在两个大学任教期间发表的。
教育方面的著作有:(1)《沦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1804年);这是用严格的演绎方式,从教育的目的开始,讨论到他的假设,由假设达到完成目的的手段,侧重于伦理学方面的发挥。
(2)《普通教育学》(1806年)分管理、教学、训练三部分,表现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侧重于心理学方面的阐述。
(3)《教育学讲义纲要》(1835),这是《普通教育学》的补充,对手前书中的心理学基本思想,有进一步的发挥。
赫尔巴特
M 赫尔巴特一、生平及教育实践活动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1776年,赫尔巴特出生在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在耶拿师从费希特学习哲学。
1797年,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应聘前往瑞士任家庭教师,负责教育一贵族的三个孩子。
在两年左右的教育实践中,赫尔巴特获得了大量的教育经验,这成为他日后进行教育理论探索的重要资源。
期间他曾到瑞士裴斯泰洛奇的学校学习。
1805年在哥廷根开始讲授哲学,1809年去哥尼斯堡接任该校康德哲学教席,在那里他创办了实验学校。
1812年他回到哥廷根担任哲学教授直到去世。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在他看来,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他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以及对教育成就的障碍。
”1.伦理学在赫尔巴特看来,伦理学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教育问题做出解释和论证,与教育原理密不可分。
他重视人类的道德规范、强调培养道德观念,认为人们之所以趋善避恶,主要是由于确立了道德观念。
赫尔巴特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五种道德观念,以此作为他的伦理学的基本原理。
这五种道德观念为: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与报偿。
2.心理学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是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建立科学教育学的首要科学。
在他看来,教育学领域中的大部分缺陷是由于缺乏心理学这一理论基础造成的。
赫尔巴特的简介
赫尔巴特的简介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是西方人公认的“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公认的“教育科学之父”,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赫尔巴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赫尔巴特的简介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但他过于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形式化倾向。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他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合时宜了。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科学第一步工作是先发现教育的最高目的,而后寻求达成这种教育目的的工具。
他以所研究出的心理学、伦理学以及形而上学,来指导其教育理论,并以伦理学为其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个人品格和社会道德。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而这种道德是由五种永恒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善意的观念、法权的观念和正义的观念组成的。
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所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发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
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达到的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他不赞成裴斯塔洛齐对教育目的的见解,裴氏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能力,和官能(Faculty)调和的发展,但他则认为官能是不能分开多种的,心灵本身作用是统一的,用不着求其调和的发展。
约翰 弗里德里希 赫尔巴特
谢谢观看
赫尔巴特是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先驱,是“教育性教学”的首创者和教学形式阶段的发明者,在西 方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在他看来:“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 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他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论,在心 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学理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人物评价
虽然,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化是在追求教育的科学化,但其唯心、思辨、演绎的成分最终影响了其理论的 科学性,表现为心理科学本身发展的局限性,对教育实验的忽视,对教育教学过程认识的不足等,“有累千言而 不能尽之真理”。 当时的心理学还没有完全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不可避免地带有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理性色彩, 虽然赫尔巴特也强调经验和实验的重要性,但直到冯特创办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建立起科学的实验心理学,因 此赫尔巴特的许多心理学观点仍是形而上学逻辑演绎的产物,如因强调观念而把情绪、想象、意志等都归结为观 念形态。另外,他的联想主义在教学中运用时存在机械主义倾向,没有达到科学思维的水平。赫尔巴特发展或重 新界定了形而上学、心理学和伦理学,但其教育理论没有太大进展,他努力把教育与心理学和伦理学结合,宣称 伦理学支持目的,心理学提供方法,却没有提供如何运作的任何细节,因此有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常被称 为教育科学方法开山始祖的赫尔巴特,在发展教育科学上实属失败,而游离于心理学和伦理学之间。”此批评虽 过严厉却也不无道理,因为赫尔巴特的心理学理论对儿童、儿童教育及目的涉猎太少。他的心理学是基于数学计 算之上的有关心灵中观念运动的科学,影响了19世纪许多心理学理论直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但在教育上的 运用不算成功。由于没有实验的科学依据,很多属于零散的经验知识,夹杂着直觉或信仰成分,明显损害了教育 心理学化的水平。从对教育过程的理解看,他虽提出了兴趣培养和师生交往的重要性,但对兴趣内容的划分缺乏 科学依据,把学生置于可塑的受动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观念的引导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活力,消解了人的个性 与自由,这种主知主义倾向割裂了生动饱满的教育生活。随着19世纪经验主义的过时,赫尔巴特学派的心理学首 先因缺乏观察与经验,不能用于实验室或采用准确的数据分析而受到批评。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他在心理学研究中第一次作了运用数学法的尝试。
他提出两个重要概念:“意识阈”和“统觉团” 。
他指出:“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些界线便为意识阈。
”就是说,任何时候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它自己可以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降入无意识状态。
赫尔巴特还认为,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
这个观念的整体,他称为“统觉团”。
他的“统觉团”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他成为近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
所谓统觉,就是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同化过程。
在统觉论的基础上,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提出了许多至今还在学校教育中有影响的教学原理。
例如,强调学生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统觉团在吸收有关新观念中的作用,这与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强调学生头脑中原有图式在同化新的学习任务中的作用的观点是一致的。
又如,根据统觉论,教师不应只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唤起和刺激学生的统觉过程,这与当前认知心理学家强调在教知识之前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相关知识的观点如出一辙。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对教育的最大影响是,他在统觉论指导下提出教学过程的阶段论。
他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全面反映其教育思想,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可概括为“一个原则、两个基础、三个中心、四个阶段、五培养公民”。
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阐明了教育教学之间的联系。
两基础: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心理学应用与其伦理学相辅相成,共同为完善教育理论服务。
伦理学是实践哲学,而心理学曾是哲学的分支,在本源上具有统一性,赫尔巴特有意识地把它们分别作为科学教育学大厦的两块基石。
三中心:形成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书本的作用,但他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书本的作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的教育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
进步教育代表人物杜威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作为“传统教育”的典型代表加以批判,全盘否定,要用他自己的“儿童中心论”和“活动课程论”等取而代之。
在这里,我们可以对比理解学习。
四阶段: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赫尔巴特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①清楚:向学生明确讲述新的教材。
②联想:通过教师和学生谈话,使学生把新旧观念联合起来。
③系统:学生在新旧观念联系的基础上,去寻找结论、定义和规律。
④方法:把已学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技能。
赫尔巴特关于课堂教学的“形式阶段”理论后来被他的学生席勒发展为“五段教学法”,是“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这五个阶段。
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
赫尔巴特的观念心理学已过时,但他所提出来 的一系列心理学问题,诸如意识阈限、下意识、观 念、统觉等等,直到今天仍然被现代心理学所广泛
运用。赫尔巴特毕生从事心理学研究,并努力把教
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寻求教育教学规律,在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史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3、教学的阶段论与教学方法
1799年,赫尔巴特辞去家庭教师的职务,
回到德国继续深造,研究哲学和教育学。同
年,他到布格多夫访问裴斯泰洛齐,对裴斯
泰洛齐在“教育心理学化”的实验中所取得
的巨大成绩极为敬佩,对之进行了分析研究,
明确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起点,立志建立科
学教育学。
1802—1808年,赫尔巴特任哥廷根大学教授, 讲授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课程, 还 积极从事研究和著述:
教学思想史
周 庆
赫尔巴特的生平
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
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 学的奠基人。
赫尔巴特出生于德国的奥登堡,父亲是当地的律师兼议
员,他幼年受过母亲良好的教育,12岁时进古典文科中学读
书,18岁时入当时德国哲学革命的中心——耶拿大学习法律 和哲学,读了不少斐希特、谢林、莱布尼兹和康德的著作。 在他们思想的影响下,赫尔巴特在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 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为其以后在心理学、教育学方面取得的
识阈限以下。注意和思维是把许多观念集中于某一事物上面,观念的积
极活动则产生兴趣。
综上,赫尔巴特把任何一种心理现象都归结为观念活动。 他认为,教育必须不断扩大儿童的观念,扩大儿童观念主要 靠通过教学传授知识。通过知识的传授,不仅可使儿童获得 多方面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增强感情,培养意志。 赫尔巴特认为,观念有同化作用,人们心灵中已有的旧 观念可以同化、吸收新的观念,使自己得到补充、丰富,并 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观念。他把这个过程称为“统觉”。 统觉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统觉 的过程。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一个律师家庭。
他母亲是一个聪惠而有教养的人,对赫尔巴特十分关心。
她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家庭教师来培养赫尔巴特。
在她和家庭教师的精心培养下,赫尔巴特在语言、逻辑学、哲学等方面都学得很好,特别是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2岁进文科中学学习以后,他开始研究康德的哲学著作,13岁即写了一篇哲学论文。
17岁对毕业班同学就一个哲学问题作了一次报告,深受师生好评。
1794年他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学。
毕业后到瑞士一个贵族施泰格尔家里当了三年家庭教师,教育施泰格尔的三个孩子。
这三年的家庭教师工作对他一生影响极大。
通过对三个孩子的教育,他对教育事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
他非常认真地工作,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每两个月左右写一份工作报告给施泰格尔,三年共写了24份。
这些报告为他以后撰写教育著作打下了基础。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工作水平,他拜访了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并认真研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发表了介绍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论文。
1800年他辞去家庭教师工作,回到家乡,后在朋友帮助下到不来梅一所教堂学校担任数学教师工作。
1802年,他到哥廷根,一边教书一边学习,不久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哥廷根大学担任讲师,教哲学和教育学。
他的课极受学生欢迎,所以不久即升为副教授。
1809年他应聘去柯尼斯堡担任哲学和教育学教席。
在这里他不仅讲课,而且积极参与教育改革。
他创办了教学论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和师范研究班、附属实验学校,为培养优秀教师作出了贡献。
赫尔巴特一边从事教育实际工作,一边勤奋写作,撰写了大量哲学著作、心理学著作和教育学著作。
这些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一些教育学著作,如《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已成为世界教育名著。
1891年8月11日,赫尔巴特突然昏迷,与世长辞。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及其教育思想(刘新科)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及其教育思想(刘新科)一、生平与著述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是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
1776年5月4日出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律师家庭。
在耶拿大学读书期间,由于对哲学的兴趣浓厚,他放弃法律学习而专攻哲学。
后中断学业到瑞士一个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为他后来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在瑞士期间,赫尔巴特有机会与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相识,参观了他的布格多夫学校,受到了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化”观点的影响。
1800年回到德国后,既研究哲学又在一所教堂学校任教。
1802年,赫尔巴特通过格庭根大学的博士学位考试,稍后又获得教授备选资格,从而开始了他的大学教学生涯。
1809年,他赴哥尼斯堡大学继康德后担任哲学和教育学讲座教授。
为了使教育学理论能与教育实际联系起来,他于1810年创办了教育研究所、师范研究所和附属实验学校。
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是赫尔巴特学术生涯的高峰。
1833年,他又回到格庭根大学任教。
1841年8月11日在格庭根去世。
主要教育著作有:《普通教育学》(1806)、《科学的心理学》(1824)、《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等。
二、教育理论的科学基础——统觉论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教育家,因为他认为教育学领域中的大部分缺陷乃是由于缺乏心理学的结果。
因此,从“教育心理学化”出发,赫尔巴特强调指出,教育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
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统觉论,即观念心理学。
在赫尔巴特看来,“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观念的聚集和分散的活动,因此,心理学就是研究观念的形成及其运动的科学。
在观念的运动中,一个观念由意识状态转为下意识状态或由下意识状态转为意识状态必须跨过一道界限,那就是“意识阈”。
赫尔巴特资料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外文名:Johann Friedrich Herbart国籍:德国;出生地:奥尔登堡出生日期:1776年5月4日逝世日期:1841年8月14日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以旺盛的精力和对教育特有的兴趣与禀赋,在其系统的实践哲学与观念心理学基础上,以伦理学阐述目的、心理学论证方法、实验学校为实践基础,建立起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成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除实践哲学的理论支撑,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另一基础就是观念心理学。
在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的探索中,在寻求科学依据构建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过程中,赫尔巴特开始并完成了他的教育心理学化。
“作为心理学家的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留下了最持久的影响:他努力使教育从形而上学中解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激起这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初,裴斯泰洛齐承袭了自然主义教育传统,强调观察和实验,重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工作的结合,首次提出欲使“教育心理学化”(psychologize education)的主张。
赫尔巴特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之后一百多年教育学繁荣的源头。
“他是最早将心理学与哲学、生理学分开,并明确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人;他也是最早明确强调教育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家;他还试图依据心理学的知识来揭示教育和教学的规律。
”赫尔巴特强调科学的体系化与准确性,对准确性的执着使之完成了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向往的目标,把教育从初级的某种思想与实践制度发展成一门学术性学科,“他发展的心理过程理论,虽只是某一方面的智力成果,却成为整个系统教育方法论的基础。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关于课堂教学的“形式阶段”理论后来被他的学生发展为“五段教学法”。他的学生席勒(Tursken Ziller,1817—1882)把第一阶段“明了”分解为“分析”“综合”两个阶段。席勒的学生莱因(Williem Rein,1847—1929)又把这五个阶段重新命名为“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使这五个阶段的表达更加清楚,意思更加明确。
第一阶段:“明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要把新教材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他所说的“意识中原有的相关观念”)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分析。为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原有的知识(观念)进行细致的了解。
在提示新教材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叙述法,用精炼、明确而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对教材进行描述和分析。也可以采用直观法,通过实物、图画等对新教材加以介绍。还可以采用谈话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
第三阶段:“系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前一阶段初步联合起来的各种观念进一步与课程的整个内容和目的联合起来,使新旧知识作更大范围的、更深入的联合,对知识进行更高的概括,使之系统化,形成普遍性的概念,从而获得关于结论、规则、定义和规律的知识。这一阶段,学生的想像和思维活动更加活跃,并具有更加严密的逻辑性。必须对学生进行经常的良好的训练,学生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想像和思考。
三、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形成阶段”理论,是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概述
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概述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德语: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有“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的称谓。
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但他过于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形式化倾向。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他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合时宜了。
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主要成果有以下几点;一、教育心理学化1.教育目的心理学化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社会本位论思想。
赫尔巴特把教育的所有目的和最高目的指陈为道德,从观念心理学出发,赫尔巴特论证了道德目的受五种力量支配,心灵只有具备五种力量才能引向至善的方向,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法权、公平。
2.教育过程心理学化他把多方面兴趣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结合起来,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阶段理论,教师应运用心理学理论探讨传授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教学程序符合心理规律3.教育内容心理学化4.教育方法心理学化赫尔巴特从方法的角度把教学分为单纯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主张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他提出了四段教学步骤,认为第一阶段适合采用提示教学和分析教学,还可因材料不同使用叙述法、比较法和直观演示教学法等。
第二阶段主要采用综合教学法,同样需要教师对材料进行陈述、分析、组织、概括与推理。
第三、第四阶段主要是在观念系统化基础上对新知识的运用,可采用练习法。
二、教学方法他所设计的启发式教学法,是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心灵,严格地配合着人类思考的基本原则。
赫尔巴特发展了前人关于教育性教学的观点,把教学作为教育的最主要和基本的手段。
他认为,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所有教学都要发生教育作用。
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
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创立阶段有许多重要的人物为教育学学科的创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就介绍一位为教育学理论做出杰出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他的教育学观点。
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性教学原则,把教育和教学融为一体,统一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认为智育是培养道德的基础,因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源于观念,道德意识和行为应以掌握一定知识为基础。
虽然他仅把教学看成德育手段有失片面,但其教育性教学理论对教学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反映了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
在教育心理学化的进程中,赫尔巴特的贡献具有分水岭的作用,他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之后一百多年教育学繁荣的源头。
19世纪初,裴斯泰洛齐承袭了自然主义教育传统,强调观察和实验,重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工作的结合,首次提出“欲使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这一主张实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性与自由传统在教育中的进一步实践,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环节。
之后,赫尔巴特是最早将心理学与哲学、生理学分开,并明确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人;他也是最早明确强调教育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家;他还试图依据心理学的知识来揭示教育和教学的规律。
赫尔巴特强调科学的体系化与准确性,对准确性的执着使之完成了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向往的目标,把教育从初级的某种思想与实践制度发展成一门学术性学科,他发展的心理过程理论,虽只是某一方面的智力成果,却成为整个系统教育方法论的基础。
赫尔巴特将心理学知识的运用扩展到学校教育系统,并渗透进全部教育理论的建构中,成为继裴斯泰洛齐之后真正教育心理学化的典型代表。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简介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理论基础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在他看来,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他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以及对教育成就的阻碍”伦理学赫尔巴特把他的哲学思想应用到社会实际中去,提出了自己的伦理学体系。
他重视人类的道德规范、强调培养道德观念,认为人们之所以趋善避恶,主要是由于确立了道德观念。
赫尔巴特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五种道德观念,以此作为他的伦理学的基本原理。
五种道德观念(1)“内心自由”的观念。
要求个人的意见和行为摆脱外在的干扰,服从内心理性的判断,真正认识到个人行为的意义,使意见与行为协调一致,确定人的行为方向。
(2)“完善”的观念。
当意见和行为之间发生矛盾且无法调和时,则依靠“完善”的观念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理智能力加以协调,使行为完善起来。
(3)“善意”的观念。
当“完善”的观念还不能解决意见与行为的矛盾,两者仍然无法协调时,就要用“善意”的观念,即“绝对的善”的观念去解决。
这就是要求个人的意志与他人意志协调,能为别人谋利益,保持与人为善的态度,而不与任何人发生“恶意的冲突”,从而维护安定的社会秩序。
(4)“正义”的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经常发生的,这就要求用“正义”的观念予以调节,即要求安分守己,互不侵犯,遵守法律,从而巩固社会秩序。
(5)“报偿”的观念。
假如上述各种观念仍然不能约束一个人的行为,他还发生破坏社会生活秩序的错误行为时,则用“报偿”的观念对损害社会生活的恶行,给以应受的惩罚,对好的行为予以褒赏,做到赏罚分明。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有着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部体系科学的教育学著作。
一、赫尔巴特生平概述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出生于德国西北部普鲁士王国的奥尔登堡,父亲为当地法官,母亲是一位富有智慧和教养的女性。
自幼接受良好的古典文学和哲学教育的赫尔巴特,以其广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早熟才能引起了教师们的惊异,13岁时,他就写出第一篇哲学论文《论人类道德的自由》,可见赫尔巴特运用哲学创立教育科学的种子,此时就已深埋。
1794年,18岁的赫尔巴特进入当时德国的哲学中心——耶拿大学学习法学,但他对法学不感兴趣,完全被哲学所吸引,于是跟随费希特学习哲学。
毕业之后,按照母亲的意见,赫尔巴特在瑞士一个贵族家庭担任了三年的家庭教师,这段经历使他获得了大量的教育经验,为其以后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1800年,他回到奥尔登堡,在一位不来梅的议员朋友施密特的帮助下,去一所教堂学校担任数学教学工作。
任教期间,赫尔巴特不忘研究与写作,随着思想的日趋成熟,他开始在当时声望很高的学术杂志《格庭根学术指南》上发表论文。
1806年,赫尔巴特发表了被公认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
1809年,科尼斯堡大学邀请赫尔巴特去接任该校的康德哲学教席,他欣然应允,在此度过了25年,这期间他积极参加国家教育改革,创办教学论研究所、实验学校等,到达了学术生涯的高峰。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 教育心理学化1797年,21岁的赫尔巴特完成了耶拿大学的学业,在瑞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给三个年龄分别为8岁、10岁和14岁的男孩当家庭教师,开始他的教学生涯。
教育家赫尔巴特是谁
教育家赫尔巴特是谁赫尔巴特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的生平简介1776年,赫尔巴特出生在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在耶拿师从费希特学习哲学,1805年在格丁根开始讲授哲学,1809年去哥尼斯堡接任该校康德哲学教席,在那里他创办了实验学校。
1833年他回到格丁根担任哲学教授直到去世。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1841),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公认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创始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他以旺盛的精力和对教育特有的兴趣与禀赋,在其系统的实践哲学与观念心理学基础上,以伦理学阐述目的、心理学论证方法、实验学校为实践基础,建立起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成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除实践哲学的理论支撑,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另一基础就是其观念心理学。
在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的探索中,在寻求科学依据构建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过程中,赫尔巴特开始并完成了他的教育心理学化。
“作为心理学家的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留下了最持久的影响:他努力使教育从形而上学中解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激起这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初,裴斯泰洛齐承袭了自然主义教育传统,强调观察和实验,重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工作的结合,首次提出“欲使教育心理学化(psychologizeeducation)的主张。
这一主张实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性与自由传统在教育中的进一步实践,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环节。
在教育心理学化的进程中,赫尔巴特的贡献具有分水岭的作用,他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之后一百多年教育学繁荣的源头。
历史趣谈:赫尔巴特的生平介绍 赫尔巴特和杜威是什么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赫尔巴特的生平介绍赫尔巴特和杜威是什么关系
导语:赫尔巴特全称为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尔巴特全称为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教育科学之父”,在世界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以与赫尔巴特相比肩。
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下面介绍一下赫尔巴特的生平。
赫尔巴特画像
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幼年的时候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的共同教育。
以后进入了拉丁学校学习。
1794年,赫尔巴特进入耶拿大学,上学期间他研究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统一的和不变的学说,大大的影响了赫尔巴特。
1797年初,他在还没有修完大学课程的时候,就去瑞士做了一贵族的家庭教师;赫尔巴特对教育的兴趣就是因为这个工作引起的。
1799年,赫尔巴特与裴斯泰洛齐相识,裴斯泰洛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赫尔巴特却并没有接受裴氏观点中的民主主义倾向。
1799年之后,赫尔巴特居住在朋友的家中专门攻读哲学。
1802年,赫尔巴特在哥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且留校任教。
1809年,赫尔巴特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继康德之后,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训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他的教育原理。
生活常识分享。
赫尔巴特及其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及其教育思想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涉及某些教育家的教育理论,考生在这方面的备考常常是零碎不成系统,或者是对其理论只知皮毛没有深入理解。
今天就由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教师招聘考试中相关名人名家的教育理论知识点。
今天介绍的是赫尔巴特,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其教育思想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高频考点,希望今天的讲解有助于您对其有更清晰而深入的认识,帮您准确拿分。
一、人物介绍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806年著《普通教育学》,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三、考题链接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A.赫尔巴赫B.卢梭C.柏拉图D.苏霍姆林斯基1.【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2.【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教育史上存在两大对立党派——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
其中,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3.近代教育史上,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3.【答案】B。
4.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斯宾塞D.昆体良4.【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
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
赫尔巴特的生平
赫尔巴特的生平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最大的贡献是在教育学领域内,世界公认在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以与赫尔巴特相比肩。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赫尔巴特的生平,希望对你有帮助。
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幼年的时候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的共同教育。
以后进入了拉丁学校学习。
1794年,赫尔巴特进入耶拿大学,上学期间他研究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统一的和不变的学说,大大的影响了赫尔巴特。
1797年初,他在还没有修完大学课程的时候,就去瑞士做了一贵族的家庭教师;赫尔巴特对教育的兴趣就是因为这个工作引起的。
1799年,赫尔巴特与裴斯泰洛齐相识,裴斯泰洛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赫尔巴特却并没有接受裴氏观点中的民主主义倾向。
1799年之后,赫尔巴特居住在朋友的家中专门攻读哲学。
1802年,赫尔巴特在哥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且留校任教。
1809年,赫尔巴特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继康德之后,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训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他的教育原理。
1833年,他重回哥丁根大学任教。
1841年,赫尔巴特与世长辞。
赫尔巴特的简介赫尔巴特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以与赫尔巴特相比肩,赫尔巴特西方世界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上则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更是写出了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是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他是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创始人,是赫尔巴特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培训教师的机构,并且将心理学运用于教育系统内,第一个在世界上创立了教育心理学,完成了他的教育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是观念心理学。
是赫尔巴特使得教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激起了在这一领域内的革命性的变革。
可以说赫尔巴特在教育心理学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为之后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之后百年内的教育繁荣的基础,也是最早将心理学从生理学和哲学中分离出来,宣称这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人,也是第一位明确的指出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txt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是德国着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一个律师家庭。
他母亲是一个聪惠而有教养的人,对赫尔巴特十分关心。
她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家庭教师来培养赫尔巴特。
在她和家庭教师的精心培养下,赫尔巴特在语言、逻辑学、哲学等方面都学得很好,特别是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2岁进文科中学学习以后,他开始研究康德的哲学着作,13岁即写了一篇哲学论文。
17岁对毕业班同学就一个哲学问题作了一次报告,深受师生好评。
1794年他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学。
毕业后到瑞士一个贵族施泰格尔家里当了三年家庭教师,教育施泰格尔的三个孩子。
这三年的家庭教师工作对他一生影响极大。
通过对三个孩子的教育,他对教育事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
他非常认真地工作,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每两个月左右写一份工作报告给施泰格尔,三年共写了24份。
这些报告为他以后撰写教育着作打下了基础。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工作水平,他拜访了当时着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并认真研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发表了介绍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论文。
1800年他辞去家庭教师工作,回到家乡,后在朋友帮助下到不来梅一所教堂学校担任数学教师工作。
1802年,他到哥廷根,一边教书一边学习,不久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哥廷根大学担任讲师,教哲学和教育学。
他的课极受学生欢迎,所以不久即升为副教授。
1809年他应聘去柯尼斯堡担任哲学和教育学教席。
在这里他不仅讲课,而且积极参与教育改革。
他创办了教学论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和师范研究班、附属实验学校,为培养优秀教师作出了贡献。
赫尔巴特一边从事教育实际工作,一边勤奋写作,撰写了大量哲学着作、心理学着作和教育学着作。
这些着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一些教育学着作,如《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已成为世界教育名着。
1891年8月11日,赫尔巴特突然昏迷,与世长辞。
他为教育事业辛勤工作、为教育科学努力奋斗了44年。
赫尔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界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一书被视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着作。
赫尔巴特在教育理论上的重大贡献有以下几点。
一、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在赫尔巴特之前,已有不少教育家提出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进行教育。
这些主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他们对儿童年龄特点的认识都比较粗浅和零散,不能给教育学提供深刻的、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因而那时的教育学还不能称为科学的理论,而仍然只是经验的总结,还带有许多盲目性。
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应该充分运用心理学去论证教育学上的各种实际问题,给教育工作以理论说明的人。
这样就使教育学开始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赫尔巴特说:“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
应当说是心理学首先记述了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外国教育名着丛书》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
可见他对于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多么重视。
为了使教育学能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去研究心理学,写了许多心理学着作,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学体系。
由于当时心理学尚处于幼年阶段,其他自然科学也不够发达,加之赫尔巴特的哲学又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所以赫尔巴特所建立的心理学体系有许多地方缺乏科学依据。
他的教育学也并不很科学。
真正科学教育学的产生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才有可能。
尽管如此,赫尔巴特预见到并首先提出,教育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以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心理学为基础,并且他毕生努力建立用以说明教育规律的心理学体系,这本身在教育学史和心理学史上就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赫尔巴特根据其“多方面兴趣”的理论,提出了一套广泛而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
他认为人具有多方面的兴趣,但多方面兴趣又是一个统一整体。
他说:“大家都必须爱一切工作,每个人都必须精通一种工作。
”以达到“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
同上书,第38,39页。
教学应该发展多方面兴趣,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德行。
他把人的兴趣分为两大类,每一类又分为三种,则人的兴趣共六种。
应设置与每一种兴趣相适应的课程,以便发展各种兴趣。
第一类兴趣属于认识自然现实的,是知识的兴趣。
它包括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和审美的兴趣。
第二类兴趣属于认识社会生活的,是同情的兴趣。
它包括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宗教的兴趣。
与这六种兴趣相适应的学科如下。
经验的兴趣这是关于认识事物“是什么”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地理等。
思辨的兴趣这是关于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为数学、逻辑学、文法。
审美的兴趣这是对事物美丑善恶进行评价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文学、唱歌、图画。
同情的兴趣这是关于人类交际知识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外国语(包括古典语和现代语)和本国语。
社会的兴趣这是关于民族和社会知识的兴趣,是同情兴趣的扩展,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历史、政治、法律。
宗教的兴趣这是关于研究人与上帝关系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神学。
以上这些学科的设置不是任意的,而应根据儿童文化学习和品格发展的规律妥善加以安排。
他根据他的“文化分期说”理论,把儿童的文化学习和品格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主要的学习科目。
第一时期,从出生到3岁,这时期应专心学习语言。
第二时期,从4岁到8岁,这时期以学习读书、写字和算术为主。
第三时期为少年期,以学习历史、数学、诗歌和自然科学为主,并养成道德判断能力。
第四时期为青年期,趋向于自己的发展方向。
赫尔巴特的这套课程体系比文艺复兴时期的课程体系显然又前进了一步。
文艺复兴时期的课程体系是以古希腊文、拉丁文为主体的古典人文主义课程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的需要,而赫尔巴特设计的这套课程体系在当时是基本能适应的,因此后来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即使到现代也还有参考价值。
三、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形成阶段”理论,是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赫尔巴特认为,课堂教学应该适应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
他根据他的心理学理论,细致地研究了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观念的具体过程,提出关于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主张课堂教学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他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了”。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要把新教材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他所说的“意识中原有的相关观念”)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分析。
为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原有的知识(观念)进行细致的了解。
在提示新教材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叙述法,用精炼、明确而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对教材进行描述和分析。
也可以采用直观法,通过实物、图画等对新教材加以介绍。
还可以采用谈话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
第二阶段:“联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把上一阶段所获得的各种观念加以联合,形成概念。
这一阶段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特别是记忆和想像。
在教学方法上最好运用无拘无束的谈话,使学生有可能试验他思想中的各种偶然的观念组合,并由此找到哪一种组合是最容易的和最自然的,还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去重新组合他所获得的观念。
第三阶段:“系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前一阶段初步联合起来的各种观念进一步与课程的整个内容和目的联合起来,使新旧知识作更大范围的、更深入的联合,对知识进行更高的概括,使之系统化,形成普遍性的概念,从而获得关于结论、规则、定义和规律的知识。
这一阶段,学生的想像和思维活动更加活跃,并具有更加严密的逻辑性。
必须对学生进行经常的良好的训练,学生才能做到这一点。
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想像和思考。
第四阶段:“方法”。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前几个阶段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方法主要是作业和练习。
赫尔巴特认为,通过各种作业和练习,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所学到的知识加以重新组合,融会贯通,从而更深入、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并检验其所学知识是否正确。
赫尔巴特关于课堂教学的“形式阶段”理论后来被他的学生发展为“五段教学法”。
他的学生席勒(Tursken Ziller,1817—1882)把第一阶段“明了”分解为“分析”“综合”两个阶段。
席勒的学生莱因(Williem Rein,1847—1929)又把这五个阶段重新命名为“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使这五个阶段的表达更加清楚,意思更加明确。
四、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在历史上首先从理论上明确地把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赫尔巴特认为,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教育与教学应该统一起来。
他把传授知识和道德教育看成统一的过程,这是很正确的。
以上四点是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主要贡献。
除此之外,他在学校管理、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也提出过许多主张,他的教育思想是很丰富的。
赫尔巴特生活时期的德国,是经济落后、政治分裂的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刚刚开始发展。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又反映了封建国家的特色,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由于当时德国封建落后,所以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德国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
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中小学教育,人们才开始重视并迅速传播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形成“赫尔巴特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传到美国,引起美国教育界的极大重视,对发展美国教育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后,他的教育思想传到欧洲和日本,并通过日本于清朝末年传到我国。
他的教育思想传到我国时,我国的新式学校正在发展。
当时广大教师不懂得如何进行班级授课,赫尔巴特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五段教学法”给了他们很大帮助。
当时我国的一些教学法书籍里都把“五段教学法”称为“启发式教学法”。
的确,比起当时我国的私塾和旧式学堂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来,“五段教学法”是很先进的,是“启发式”的。
赫尔巴特对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但是他的教育思想里保守落后的东西也不少。
主要是他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书本的作用,并把他的教学方法绝对化、形式主义化,认为在任何学科、任何教材中都同样适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的教育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
对他的教育思想批判最激烈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杜威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作为“传统教育”的典型代表加以批判,全盘否定,要用他自己的“儿童中心论”和“活动课程论”等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