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中的科学教育

合集下载

《普通教育学》阅读心得

《普通教育学》阅读心得

浅谈对教育性教学的理解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所著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被视为现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科学理论体系完备的教育著作,也标志着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作者也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普通教育学》这本书中,赫尔巴特提出了: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阶段,五道德的教育思想,其中一原则指的是教育性教学原则;所谓教教育性原则,是赫尔巴特认为,人的观念、情感、善的意志是不可分割的。

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赫尔巴特把自己的教育目的建立在论理学的基础上,认为培养人的德性是教育的全部目的。

因而他认为把知识单纯的作为知识,亦即冷冰冰的知识加以掌握,不可能强化意志与态度这一道德核心,要使知识转化为意志与态度,教学必须要形成的德性的教育意义,即“教育性教学”。

通俗地说,教育性教学就是既教书,同时又育人。

现在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实践教育性教学,赋予它新的内涵和意义呢?我觉得因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应该有明确的育人目标,学生在学校上学,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每个从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应该带有学校的特质的形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毕业生形象,比如我们学校确定的学生育人目标就是培养豁达,明智,简单,隽雅的阳光学子,为此,我们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开设入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礼仪,纪律,学习方法指导,小升初衔接等全方位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迅速的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生的过渡。

入学之后开展的有各种社团活动,青少年文化周展演活动,校园歌手大赛活动,学生读书分享活动,十四岁集体生日活动,节日庆祝活动,各种体育比赛,各种劳动实践和研学活动等等,通过一系列有规划的课程和活动设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各种丰富的体验,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心得体会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_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_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_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18xx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

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

”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一)儿童的管理“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

”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二)儿童管理的目的“……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

”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

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

三、教学的步骤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

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

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

(一)清楚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对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处于静止状态的“专心”活动,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

作为教师,要采用提示等直观教学讲授新教材,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2024年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2篇)

2024年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2篇)

2024年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____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

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

”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一)儿童的管理“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

”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二)儿童管理的目的“……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____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

”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

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____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

三、教学的步骤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

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

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

(一)清楚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对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处于静止状态的“专心”活动,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

作为教师,要采用提示等直观教学讲授新教材,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纪念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发表200周年

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纪念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发表200周年

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纪念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发表200周年一、本文概述在纪念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发表2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回顾并探讨这位伟大教育家的思想贡献,以及其对现代教育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赫尔巴特的这部作品被誉为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其深邃的理论洞察和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赫尔巴特及其《普通教育学》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在教育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其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阐述。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这些理论对现代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并反思其在当代教育环境中的适用性。

本文还将关注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以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本土化实践。

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我们将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能够为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和动力。

二、赫尔巴特及其教育思想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他于1806年发表了《普通教育学》,这部作品被誉为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深受其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影响。

他坚信教育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致力于通过系统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观点,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判断力。

在教学方法上,赫尔巴特提出了“四阶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这一教学法强调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旨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他还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教育者须懂得教育科学——读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教育者须懂得教育科学——读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特 赴 瑞 士 担 任 家庭 教 师 ,这 为 他 后 来 形 成 自 己的
教育思想体系奠定 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10 8 2年 l 0 月, 他参加公开答辩获 得格廷根大学 的博士学位 , 并 由此开始 了 自己的大学教师生 涯 , 讲授 教育学 、 心理学和哲学。 8 6年 , 10 赫尔巴特发表了他的代表 作《 普通 教育学 》, 开始建 构他 的教育思 想体 系 。 10 — 8 3年 , 89 13 他应聘赴柯尼斯堡大学接替康德哲 学 教席 。为 了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起来 , 从 11 8 7年起 ,他在柯 尼斯堡大学建立 了教育学研究 班 ,进行 教育实验活动 。正是在 柯尼斯堡 大学 期 间,赫 尔巴特形成 了具有 自己特色 的教育 理论和 2 5
{ 教畜, 类的 种 r! - 一 直面 -/ I 人 ,  ̄ 作
爱 。 立 威的 键 于 越 智 面具 有 着教 育之 为教 育 的普 戴 树 权 关 在 卓 的 慧,
而赢 得爱戴的关键在于教 育者自 要爱 遍 本 质 和 规 律 , 己 另一 方 面 又极 儿童, 与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 具 个性化和特 殊性 , 因此 既 需
( 84) 《论 公 众 参 与 下 的 教 育 》 10 、 ( 80) 和 《 学 校 与 生 活 的 关 系 》 11 论 (8 8 等。 11 )
可 以说 , 赫尔 巴特 一生都在 为教育
科 学 化 奋 斗 , l 纪 中 叶 以 来 , 乎 从 9世 几
没 有一 个教育 家 像 他那样 对学 校 教育
维普资讯
教 育 著 导读
教育活动有 无规 律可寻? 育学能否成 为 教

门科学? 育理论 究竟对教 育实践有何指 导 教 自人们 开始理性地思考 教育 问题 , 并致力于探

试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普通教育学》读后感3篇《普通教育学》读后感3篇首先在对儿童进展管理方面,赫尔巴特提出的措施之一是权威与爱,也就是说教育者应该在儿童心目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受到他们的爱戴。

而树立权威的关键在于卓越的智慧;受到爱戴的关键又在于教育者自己要爱儿童,与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

本人是非常赞赏这种观点的一旦获得了爱,它就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减轻管理的困难,这是自不待言的。

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应该引起当代社会的注意。

因为在当下这个道德缺失的社会,很多人哪怕是知识也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情来,如果是这样,那受再多的教育又如何?还不行害人又害己,酿成了教育的悲剧?所以说,道德教育不是来得更重要吗?而赫尔巴特正是强调了德行培养的重要性,指出并非“有知识”的人都是有“德行”的。

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当代人应该要反思的地方吗?。

还有,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原那么。

他强调说:“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反过来他也不成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他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和手段,即教育离不开教学,要以教学为载体,而且任何教育都必须具有教育性。

我觉得这个原那么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一方面,这告诉了我们思想品德这门课是有其存在意义的',学校开设这门课,让学生从小就承受道德教育,也就是说通过教学来进展教育。

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教育者在设计课堂时时刻记得“无教育的教学”,也就是说设计任何一个课时,任何一个教学步骤都应该要思考其对学生是否具有教育意义。

当然,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普通教育学》这本书也不例外地存在一些缺乏之处,这是无可厚非的,我觉得我们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吧。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被称为“科学教育之父”。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视为规范教育学的基石,是教育学科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本书里,赫尔巴特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观点,关注到了教育的各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教育目的到教育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本文中,我将从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阅读体验、读书笔记和总结四个方面,对《普通教育学》进行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教育观点1.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强调了道德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这个观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育为先”的观念相似,显示出了人类文明中普适的价值观。

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品德,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2.科学方法是实现教育最好效果的基础。

赫尔巴特提出了“科学教育学”的概念,并认为教育必须以科学方法为基础,实现科学管理与科学指导,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只有借助科学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教育的规律和本质,进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同时,科学教育学还要求我们将教育研究作为一门严谨的学问,不断深化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3.教育应该帮助人们提高判断力。

在教育内容上,赫尔巴特鼓励广泛联系、比较相似或相悖的思想,并作出判断、抉择。

教育应该帮助人们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高自己的判断力,以便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这个观点表明教育不只是灌输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阅读体验在阅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时,我感受到他严谨、系统和深入的思考能力。

他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不仅涉及到理论层面,还关注到了实践层面的问题,这使我从中得到了很多认知上的启示。

但是,个人而言,我认为赫尔巴特的叙述风格有些繁琐,读起来比较累。

但是,他对教育问题的研究深入、透彻,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三、读书笔记在读书笔记方面,我认为读书笔记的质量依靠的是阅读量,其实就是联系、对比的能力。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专心

,
赫尔 巴特被 称 为

审思

,

专心



审思

又 各 有 静 态和 动 态
:
教 育 科 学之 父


,
但 是 由 于他 的 唯 心 主 义
,
形而
由 此 就 形 成 了 教 学 的 四 个 阶段 称为


一 是 静 态 的 专心
,
,
上 学的 哲 学
心理 学 观 点

使他 并 没 有 真 正 达 到 建

提 出了 两 个 原 则
” 。
由 儿童 自 己 管 束 自 己
教 育 自己

—教 学 如 果 不 进 行 道 德 教 育

教 学的 教育性



教 育 性 的教 学
,
他说
:
赫 尔 巴 特 在 欧 洲 近 代 教 育 思 想 史 上 占 有重 要 地 位

只 是一 种没 有 目的 的
,
9 世 纪 中叶 以 后 1
,
他 的 思 想 不 仅在 德 国流 行
,
,
手段
,
而 道 德教育如 果 没 有教学
。 ”
就是 一 种失去 手
也 影 响 到 欧 美 各 国 的教 育 界 很大

对欧 美中学 教育影 响

段 的 目的
赫 尔 巴 特 还 提 出在 教 学 中 要 贯彻 多 方
,
在 他之 后
,
还 形 成 了 赫 尔 巴 特 学派
,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近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

我们将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总结为“一个原则、两个基础、三个中心、四个阶段、五培养公民”。

具体为:一、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他主张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他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

在他看来:“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他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学理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二、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的特点。

赫尔巴特尤其注重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与赫尔巴特教学思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杜威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

三、根据兴趣概念的分析,赫尔巴特区分了相互区别的阶段:注意、期望、探究和行动。

正是根据兴趣的四个阶段,赫尔巴特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四、教育性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重视教学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教育性教学原则。

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教育性教学的含义,就是教育道德教育。

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究竟什么叫做性格”、“论道德的概念”、“道德性格的表现形式”、“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训育”、“训育特殊性的考察”。本编主要论述了训育和道德性格的形成问题。
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
四、《普通教育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多方面性的概念”、“兴趣的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效果”。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这一部份是《普通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
(一)五道念与教育目的论
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在赫尔巴特看来,五道念为人人所共有。作为一套普遍的道德范畴,五道念是人类的永恒的美德,它将人类的一切美德都网罗入内。五道念是一个层层剥笋,步步递进的关系,愈到最后,其道德自律的成份愈少,而道律他律的色彩愈浓。赫尔巴特断言,五道念囊括了意志道德的一切类型,因而是巩固世界秩序亦即维护普鲁士君主政体下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和道德规范的“永恒真理”,如果人人都能牢固地将五道念建立起米,天下自无任何骚乱,社会自然安定太平,人民自然各司其职,安守本分
2、赫尔巴特论证的教学法往往被人认为是教师的“教法”,而不包括学生的“学法”,这就是忽视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之上的。根据学生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统觉团的形成和扩大,他没有否认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去做,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虑,“迎合学生的任性和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民主,他没有否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一般教育学》读后有感“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永久是教育工作者的最正确启蒙”。

经过对赫尔巴特《一般教育学》的阅读,我领会到了赫尔巴特所建立的科学教育学系统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

下边就几个方面,联合现实说说自己的一些浅显的拙见。

1、课程改革必定要从实质出发,以培育新式人材为目的是方法的先导。

第一应当从各地的实质出发,确立切实可行的人材培育目标。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联合当地、本校的实质,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行。

一定要重申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侧重改革的实效和教育目的的完成度。

2 、赫尔巴特论证的教课法常常被人以为是教师的“教法”,而不包含学生的“学法”,这就是忽略了他的“教法”是成立在学生心剪发展规律之上的。

依据学生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希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一样教课阶段的教课活动和方法,以促使学生统觉团的形成和扩大,他没有否定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阐述了教师怎样去做,以促使学生的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愁,“迎合学生的率性和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民主,他没有否定教师要进行必需的指导和规范。

3 、怎样建立我们自己的教课法,第一,不论采纳哪一种教课方法,都不行能孤立的发展知识或能力,两者之间的对峙也就没有那么绝对。

其次,关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法,不可以全部“拿来”,更不可以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扬长避短。

第三,此刻各样教课法如雨后春笋,更要吸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行今日学习“魏书生”,明天又学“洋思经验”,必定要学其思想的内核,而非形式。

好像今日我们仍旧要研究赫尔巴特相同,主若是研究和学习其教育思想。

4 、赫尔巴特的眼里,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着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为互相联系的三重目的。

第一,培育学生对知识的浓重兴趣是实现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条件。

没有兴趣,就不行能有真实的道德教育。

兴趣一定是多方面、均衡的。

教课中假如只有单调的兴趣,或许某个方面兴趣过度,会出现与完整缺少兴趣相同的结果:损坏完美道德的培育。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重识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重识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重识赫尔巴特重识赫尔巴特——读《普通教育学》有感原创:葉子Teaching is listening. Learning istelling.赫尔巴特在一些教育者的认知中,简而言之,就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与杜威的”经验、活动、儿童”三中心相对应的”课堂、教材、教师”三中心。

在读过《普通教育学》之后,我重新认识了赫尔巴特,就其教育观来谈,就会明白将赫尔巴特视为传统教育三中心是部分学者对其的深深误解。

一、”教学作为经验和交际的补充””人通过经验从自然中获得知识,通过交际获得同情。

”无论是单纯的经验获取,还是情感的交流,都将具有或多或少的具备缺陷,这时,我们需要教学来加以补充。

从我们的传统教学观出发,教学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获得与学生、与同事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也在教学中与同伴相互交流,获得交际的升华。

在我们给予教学如此使命之前,但愿我们要认识到教学能胜任什么,不能胜任什么!教学中我们不能离开经验与交际,但教学不能只配经验与交际。

从人的角度出发,教学在促进我们的理性与感性的发展,理智与情感的双管齐下。

但教学无法决定我们的理智和情感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也无法保证通过教学我们的理智和情感就能够上升为怎样高的层次,我们的教学只是作为经验和交际的补充而存在。

我们的教学不是单纯的经验或单纯的交际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传授知识经验,但”使人厌倦就是教学的最大罪恶。

教学的特权就是掠过草地与沼泽,不能总是让人在舒适的山谷中游荡,相反将让人练习登山,并使人在获得广阔视野中得到补偿。

”除此之外,教学中不能缺少情感的引领。

教学要引起共鸣,将共情的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教师的感情流露要激发儿童本人与其相一致的感情。

在教学中,每个人都将吸取适合他自己的一切,展现他原有的观念与感情。

人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只有教学才能满足平衡地培养广泛的多方面性的要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绝不可以在可塑的年龄阶段把儿童偶然突发的表现看作通过教育能更大发挥出来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重识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重识赫尔巴特

重识赫尔巴特——读《普通教育学》有感原创:葉子Teaching is listening. Learning istelling.赫尔巴特在一些教育者的认知中,简而言之,就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与杜威的"经验、活动、儿童"三中心相对应的"课堂、教材、教师"三中心。

在读过《普通教育学》之后,我重新认识了赫尔巴特,就其教育观来谈,就会明白将赫尔巴特视为传统教育三中心是部分学者对其的深深误解。

一、"教学作为经验和交际的补充""人通过经验从自然中获得知识,通过交际获得同情。

"无论是单纯的经验获取,还是情感的交流,都将具有或多或少的具备缺陷,这时,我们需要教学来加以补充。

从我们的传统教学观出发,教学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获得与学生、与同事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也在教学中与同伴相互交流,获得交际的升华。

在我们给予教学如此使命之前,但愿我们要认识到教学能胜任什么,不能胜任什么!教学中我们不能离开经验与交际,但教学不能只配经验与交际。

从人的角度出发,教学在促进我们的理性与感性的发展,理智与情感的双管齐下。

但教学无法决定我们的理智和情感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也无法保证通过教学我们的理智和情感就能够上升为怎样高的层次,我们的教学只是作为经验和交际的补充而存在。

我们的教学不是单纯的经验或单纯的交际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传授知识经验,但"使人厌倦就是教学的最大罪恶。

教学的特权就是掠过草地与沼泽,不能总是让人在舒适的山谷中游荡,相反将让人练习登山,并使人在获得广阔视野中得到补偿。

"除此之外,教学中不能缺少情感的引领。

教学要引起共鸣,将共情的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教师的感情流露要激发儿童本人与其相一致的感情。

在教学中,每个人都将吸取适合他自己的一切,展现他原有的观念与感情。

人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只有教学才能满足平衡地培养广泛的多方面性的要求。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教育史上得经典著作永远就是教育工作者得最佳启蒙”.通过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得阅读,我体会到了赫尔巴特所构建得科学教育学体系得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得借鉴意义.下面就几个方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得一些粗浅得拙见.1、课程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得就是方法得先导。

首先应该从各地得实际出发,确定切实可行得人才培养目标。

在现代教育理念得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得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施。

一定要强调其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注重改革得实效与教育目得得达成度。

2、赫尔巴特论证得教学法往往被人认为就是教师得“教法”,而不包括学生得“学法",这就就是忽视了她得“教法”就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之上得。

根据学生兴趣活动得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同教学阶段得教学活动与方法,以促进学生统觉团得形成与扩大,她没有否认学生得主动性,而就是更多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去做,以促进学生得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虑,“迎合学生得任性与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得指导来发展学生得民主,她没有否认教师要进行必要得指导与规范.3、如何构建我们自己得教学法,首先,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孤立得发展知识或能力,二者之间得对立也就没有那么绝对。

其次,对于赫尔巴特与杜威教学法,不能一切“拿来”,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取长补短。

第三,现在各种教学法如雨后春笋,更要汲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学习“魏书生”,明日又学“洋思经验”,一定要学其思想得内核,而非形式。

如同今日我们仍然要研究赫尔巴特一样,主要就是研究与学习其教育思想。

4、赫尔巴特得眼里,教育目得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为相互联系得三重目得。

首先,培养学生对知识得浓厚兴趣就是实现最高教育目得得首要条件.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真正得道德教育。

兴趣必须就是多方面、均衡得.教学中如果只有单一得兴趣,或者某个方面兴趣过度,会出现与完全缺乏兴趣相同得结果:破坏完善道德得培养.因此,兴趣必须向多方面发展,多方面得兴趣应该构成一个匀称得统一体。

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

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

---------------------------------------------------------------范文最新推荐------------------------------------------------------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1806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

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

”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一)儿童的管理“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

”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二)儿童管理的目的“……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1 / 16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

”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

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

三、教学的步骤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

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

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Allgemeine Padagogik ausdem Zwe —ckder Erzi ehung ,1806) 。

《普通教育学》一书的全称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

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多方面性的概念”、“兴趣的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效果”。

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究竟什么叫做性格”、“论道德的概念”、“道德性格的表现形式”、“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训育”、“训育特殊性的考察”。

本编主要论述了训育和道德性格的形成问题。

下面拟就《普通教育学》中的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教育目的论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

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1.“自由”的观念。

亦译作“内心自由”的观念。

“自由”的观念要求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的束缚而只受制于人的内在判断,归之于人的内在自律,归之于人的理性自觉,从而使人的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

意志、理性之外显即为人之行为,人之行为之内化即为人之意志、理性。

赫尔巴特认为,如果道德实践只是借助于道德他律,借助于一味附和外来的主张来实施,那么,这种实施便是懦弱和苍白无力的。

只有“自由”的观念才可使人的意志和行为之间避免产生任何矛盾和斗争。

它使人具备明确的目标,不致产生动摇、犹豫、颓伤和彷徨。

但是,“自由”的观念本身只解决了人的价值判断问题,因而只能使人决定行为的目标和方向,还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从普通教育学看赫尔巴特教育目的和课程理论

从普通教育学看赫尔巴特教育目的和课程理论
必要目的和可能目的的关系——
教育的可能目的是实现必要目的的基础和条件,教育的必 要目的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二者密不可分。课程目标就是为了 实现教育的可能目的和必要目的,培养学生多方面均衡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9
二、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一)从经验、兴趣看课程内容 (二)从统觉看课程设置的原则 (三)从儿童发展的过程看课程的程序
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
12
(一)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 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经验和兴趣的关系:兴趣存在与经验之中
13
1.经验与课程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自然的接触和与人的交往,获得了
经验和同情。(同情实质上也是一种经验,只是更倾向于伦理
和社会方面)
——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
“学生将来作为成 年人本身所要确 立的目的”
必要的目 的领域
教育者所要达 到的最高的和 最基本的目的
“道德普遍地被认 为是人类的最高目 的,因此也是教育 的最高目的”
7
学 生 未 来 目 的 范 围
可能的目的 领域
首 要 目 的
“也许他今后总会把握住, 并在任何范围内去追求”
教师“必须为使孩子顺利达到这些目的而事 先做好其内心的准备” 教育应该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能 力得到和谐发展。
A.教育者当前必须关心的是“学生将来作为 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并为孩子能顺 利地达到这些目的而事先使其做好心理准备。
B.动局限在几方面,也 不应该通过分散这些活动来削弱它。
6
学 生 未 来 目 的 范 围
纯粹可能的 目的领域
与儿童未来所 从事的职业有 关的目的
17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普通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之一,他在书中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赫尔巴特对学生的观点也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探讨他对学生的认识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他对于教育者应当如何对待学生的启示。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对学生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和描述。

他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和受益者。

在赫尔巴特看来,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需求和潜能。

他强调,教育者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不能将学生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进行教育。

赫尔巴特对学生的观点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在他看来,学生不仅是一个受教育的客体,更是一个自由的主体,有着自己的意志和行为能力。

教育者应当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不能强行对学生进行塑造和束缚,而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自由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

赫尔巴特对学生的观点还体现了他对于教育的最高目标的追求。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和智慧,使他们成为自主、自觉、自律的人。

教育者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注重灌输知识和技能。

他强调,教育者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赫尔巴特的学生观对于当代教育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教育者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如应试教育的困境、学生行为问题的频发等。

而赫尔巴特的学生观提醒我们,教育不应当仅仅注重对学生的控制和指导,而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境,与他们真诚沟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引导他们自主、健康、全面的成长。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的学生观是一个富有人文主义情怀的观点,他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关注和培养。

试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部经典的教育著作,它囊括了赫尔巴特所倡导的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本文将讨论《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在现实中的意义。

首先,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和道德发展。

他强调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主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定制,以培养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其次,赫尔巴特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个体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应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他主张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成为有能力的公民、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机会。

他强调了教育的民主和平等原则,主张教育机会应该平等地提供给每个人。

第三,赫尔巴特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信心。

他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提出了互动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

《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促进了个体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和道德发展,这在现实中有助于培养健康、有才能和具备优秀品质的公民。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其次,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还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以建设和谐、公正的社会。

第三,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倡导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将教师置于中心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和互动。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中的科学教育
摘要: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也有“现代教育学之父”之称,而集中反映他的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他在该著作中除了提出了教育学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把哲学、心理学引进到教育学中,成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对教学也提出了在他的时代新的构想。

本文通过对《普通教育学》的阅读,解读他在《普通教育学》中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普通教育学》;教学思想
一、教学思想
1.教学
教学是赫尔巴特实现教育目的即道德培养的一个途径,也是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最核心、最具有影响力的部分。

赫尔巴特对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性作了简要的说明。

他说,“人通过经验从自然中获得认识,通过交际获得同情。

经验虽然是我们整个一生中的老师,但它仅仅赋予我们庞大整体中的极小的一个片段……所以交际在小小的感情范围中留下的缺陷与经验在巨大的知识范围中留
下的缺陷,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同样重大的,无论是这方面还是那方面都必须同样地欢迎通过教学来加以补充。

”他认为教学是经验和交际的补充。

(1)教育性教学
教育性教学也是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来的。

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
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的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系统的知识,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形成道德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要实现教育目的,就需要开展教学活动。

更重要的是,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也要依靠教学。

反过来,我们也可对“教育的教学”做简单的解释:教学活动和内容必须要有教育意义,否则教学也只是个空壳。

(2)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是四段教学法的创始人,可以说,四段教学法也是赫尔巴特的主要成就之一。

虽然清楚——联想——系统——方法只是一套固定的教学程序,但它的每一个阶段也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之上的教学程序。

清楚:教师用提示的方法使学生把新的知识与以往的经验进行比较,但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如对于智力低下的儿童来说,他们对于老师的提示反应迟钝,这就需要教师提示一些相似的事物。

由此,儿童可以在新的事物中寻找以往的事物。

联想:学生由教师的提示,把新知识与旧的知识、经验进行比较之后,建立二者的联系,形成新的观点。

但此时,他也提到了有缺陷的联想,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想象的动力或者受抑制,会阻碍学生新旧事物的联系。

系统:在事物建立联系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得出结论,使知识系统化。

方法:学生分析比较结果,并把获得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检验其正确与否,并巩固已得结果。

四段教学法使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即使后来有人批判四段教学法带有明显的机械色彩,如忽视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段等,但无可厚非的是四段教学法确实对当时的西方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学方法
分析教学——综合教学是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强调的两种教学方法。

这两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易到难,有个别到一般地呈现知识,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分析教学即教育者从学生及其经验出发,将学生杂乱的经验分析为各种组成部分。

事物之所以能够进行逐层的分解,赫尔巴特以为事物的可变性让教育者有机会把事物分解为不同层次。

拿德育的培养来说,德育可分为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每一阶段的培养都有各自的特点。

但同时,他也不否认有些事物是不能进行分解的。

由于经验和交际能够为人们提供的东西是有限的,因而,分析教学也受到制约。

也就是说,分析教学必须在经验和交际的范围内寻找适合的教学材料。

分析教学是由分析事物的特征上升到事物的一般概念,所以,赫尔巴特认为分析教学有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做出各种判断。

然而,无论是经验、交际还是分析教学都不能形成系统的思想。

综合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必要和重要。

它能够承担教育所
要求的建立整个思想体系的任务。

针对综合教学,他提出了“联结性”的综合教学的方法,这种综合方法重在一个中心支点,围绕这个支点,散开其他与之有关联的事物,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成型的网。

这种“联结性”的综合可以使人发散思维,头脑灵活,因此他倡导应尽早的得到训练。

他批判了以往通过单纯背诵的综合教学,并提出了另外一种他认为多少可以减轻教学负担与促进教学过程的小方法,但不是教育得救的关键。

这种方法基于事物在可能的范围内渗透到儿童日常经验的获得中。

今天,我们可以把它称作“直观教学法”。

尽管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但只管教学法用在儿童早期,则会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无论从横向看还是从各个环节的纵向看,都让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井井有条,循序渐进,既有利于培养儿童用联系的方法构建知识,又有利于儿童从认识事物的特征发展到综合某类事物能力的培养。

2.教学辅助——训育
赫尔巴特把训育看做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我们可能以为有这样一种困惑:赫尔巴特是极其看重管理,但既有管理,为何还要实施训育?赫尔巴特在此为我们的困惑做了解答。

管理是教师一种被动地约束学生不良倾向、行为的方法,但对于较大儿童却常常起不到作用。

由此,训育就能显示出其独有的作用。

显然,训育与管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相对于强制的管理来说,训育则是对学生的
品格、德行进行教育、引导。

正如赫尔巴特所说,“训育对性格培养来说是双重的——直接的或间接的。

它的一部分是帮助教学,使教学成为可能并去影响一个业已独立的人今后性格的形成,一部分是其这样的作用:通过行动或并非行动直接就使学生产生或不产生初步的性格”。

(1)训育的作用
训育的目的和作用与管理的目的一样,训育通过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与秩序,但只是管理与训育的根本性质不同,管理是外在的强制,而训育是心理的影响。

(2)训育的方法
诱导:教师通过诱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成为一种行动;陶冶:陶冶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方法。

赫尔巴特认为训育是延续的,不断的,慢慢深入人心的和渐渐停止的;
奖励和惩罚:学生的行为应该得到成人的回应,而回应则可以是奖励或惩罚,以此让学生认识善恶。

二、启示
赫尔巴特把德育视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可见他对德育的重视程度。

而且,他把道德与个性、多方面兴趣联系在一起,颠覆了传统的灌输式、强迫式的道德培养,代之以多方面的、平衡的兴趣间接地影响道德的养成,这对于今天我们的道德教育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然而,我们在强调道德教育的同时,也不应忽略智育、体育、
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培养,这也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一个缺陷。

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说它复杂是因为教学的对象是一群性格迥异的个体,教师要想教学取得理想的成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当下,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社会的成分越来越复杂多变,网络的盛行让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心理学在解决这些社会难题上发挥的作用,让人们对心理学越来越青睐,而赫尔巴特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成功地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他让教学不仅仅是单纯地知识传授,而且是一种德育的渗透和心理的引导。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韩岔中学)
参考文献
[1](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