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合集下载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主要内容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主要内容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主要内容赫尔巴特开放分类:心理学、人物、科学家、德国、学者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主要著作有:《普通教育学》、《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教育学讲授纲要》等。

这些著作的内容集中反映了赫尔巴特关于教育目的、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多方面兴趣等观点。

在这些著作中,赫尔巴特首次提出了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观点,从而使教育学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他为了进一步揭示观念相互作用的规律,还提出了“意识阈”(conscious threshold)和“统觉团”(appercertiue mass)的概念。

他以为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些界线便为“意识阈”。

而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观念的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

这个观念的整体叫做“统觉团”。

他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即著名的“形式阶段理论”,从而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一理论后来被他的学生发展成“五段教学法”。

他提出了多方面兴趣学说,认为人具有多方面的兴趣,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与此相联系,他设计了一套内容广泛的课程体系。

他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认为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从而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此外,他还就德育、学校管理、各年龄阶段的教育、课程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他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但他过于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形式化倾向。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性格的力量。

他认为,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标,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这让我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品德的塑造。

在追求成绩和升学的压力下,我们是不是忘记了教育的初心——培养有道德、有责任感、有社会担当的人。

书中提到的教育方法也让我颇有感触。

赫尔巴特主张通过管理、教学和训育来实现教育目标。

管理不仅仅是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更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序的教育环境,让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教学则是教育的核心,他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和多方面的兴趣培养。

这使我认识到,教学不应该是枯燥的灌输,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同时,训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进行培养的活动,旨在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

这启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还特别注重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阶段和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这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都要有整体的规划和布局,不能只关注某个阶段或某个方面。

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连贯的教育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

另外,赫尔巴特关于教学阶段的理论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

他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一理论,根据不同的学科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也并非完美无缺。

他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教材的中心地位,可能会限制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当今强调创新和个性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在继承其有益思想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1. 引言1.1 背景介绍赫尔巴特的学生观在当今教育领域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并做出积极的贡献。

深入研究赫尔巴特的学生观,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赫尔巴特学生观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其在当今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启示,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1.2 研究意义赫尔巴特是德国哲学家,他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独特的学生观,对当今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赫尔巴特的学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赫尔巴特对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为我们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动机提供了有益启示。

赫尔巴特的学生观涉及到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方法,对于教育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赫尔巴特的学生观,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提升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研究赫尔巴特的学生观对于完善当今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学术价值。

【研究意义】2. 正文2.1 赫尔巴特学生观的主要内容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的学生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学生的本质特征:赫尔巴特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思维能力、情感和意志。

他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主张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2. 学生的发展过程:赫尔巴特将学生的发展过程描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无知无觉到有知有觉的过程。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发展,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3. 学生的学习方式:赫尔巴特强调学生的活动性和主动性,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学生的社会性:赫尔巴特认为,学生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还是一个社会成员。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Allgemeine Padagogik ausdem Zwe—ckder Erzi ehung,1806)。

《普通教育学》一书的全称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

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多方面性的概念”、“兴趣的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效果”。

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究竟什么叫做性格”、“论道德的概念”、“道德性格的表现形式”、“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训育”、“训育特殊性的考察”。

本编主要论述了训育和道德性格的形成问题。

下面拟就《普通教育学》中的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教育目的论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

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1.“自由”的观念。

亦译作“内心自由”的观念。

“自由”的观念要求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的束缚而只受制于人的内在判断,归之于人的内在自律,归之于人的理性自觉,从而使人的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

意志、理性之外显即为人之行为,人之行为之内化即为人之意志、理性。

赫尔巴特认为,如果道德实践只是借助于道德他律,借助于一味附和外来的主张来实施,那么,这种实施便是懦弱和苍白无力的。

只有“自由”的观念才可使人的意志和行为之间避免产生任何矛盾和斗争。

它使人具备明确的目标,不致产生动摇、犹豫、颓伤和彷徨。

但是,“自由”的观念本身只解决了人的价值判断问题,因而只能使人决定行为的目标和方向,还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最近读了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有了不少新的想法和感悟。

说起这本书,一开始我还真有点头疼。

毕竟教育理论这类的东西,听起来就挺枯燥的。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发现还挺有意思。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性格的力量。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时候,我在小区里和一群小伙伴玩耍。

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直哭。

其他小伙伴有的在旁边偷笑,有的不知所措。

我当时想都没想,就跑过去把他扶起来,还安慰他说:“别哭别哭,一会儿就不疼啦。

”然后,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给他轻轻地擦去膝盖上的灰尘和血迹。

后来,我妈知道了这件事,夸我做得对。

她说这就是一种善良和关心他人的表现,虽然那时候我还不太懂什么大道理,但心里觉得特别开心和满足。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一种道德性格的萌芽吗?赫尔巴特说的培养道德性格的力量,也许就是从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的。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过程中的管理。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级的一次经历。

我们班有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同学,上课总是说话、做小动作,影响周围的同学。

老师一开始只是口头批评他,但效果不明显。

后来,老师改变了策略,给他制定了一些明确的规则和任务,如果他能遵守规则、完成任务,就会得到奖励;如果违反了,就会有相应的惩罚。

慢慢地,这个同学的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让我明白,教育中的管理不是简单的训斥和惩罚,而是要有明确的规则和合理的引导。

赫尔巴特还特别重视教学的阶段。

他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学习数学的过程。

比如说学乘法口诀的时候,一开始老师会很详细地讲解每个口诀的含义,这就是明了阶段。

然后,老师会让我们做一些练习题,通过这些练习把不同的乘法口诀联系起来,这就是联想阶段。

接下来,老师会帮我们把这些口诀整理成一个系统,让我们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这是系统阶段。

最后,就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应用,让我们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使用方法。

《普通教育学》阅读心得

《普通教育学》阅读心得

浅谈对教育性教学的理解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所著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被视为现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科学理论体系完备的教育著作,也标志着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作者也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普通教育学》这本书中,赫尔巴特提出了: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阶段,五道德的教育思想,其中一原则指的是教育性教学原则;所谓教教育性原则,是赫尔巴特认为,人的观念、情感、善的意志是不可分割的。

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赫尔巴特把自己的教育目的建立在论理学的基础上,认为培养人的德性是教育的全部目的。

因而他认为把知识单纯的作为知识,亦即冷冰冰的知识加以掌握,不可能强化意志与态度这一道德核心,要使知识转化为意志与态度,教学必须要形成的德性的教育意义,即“教育性教学”。

通俗地说,教育性教学就是既教书,同时又育人。

现在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实践教育性教学,赋予它新的内涵和意义呢?我觉得因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应该有明确的育人目标,学生在学校上学,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每个从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应该带有学校的特质的形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毕业生形象,比如我们学校确定的学生育人目标就是培养豁达,明智,简单,隽雅的阳光学子,为此,我们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开设入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礼仪,纪律,学习方法指导,小升初衔接等全方位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迅速的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生的过渡。

入学之后开展的有各种社团活动,青少年文化周展演活动,校园歌手大赛活动,学生读书分享活动,十四岁集体生日活动,节日庆祝活动,各种体育比赛,各种劳动实践和研学活动等等,通过一系列有规划的课程和活动设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各种丰富的体验,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一、作者介绍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他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

他在系统地实践哲学与观念心理学的基础上,以伦理学阐述目的、心理学论证方法、实验学校为实践基础,建立起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成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赫尔巴特将心理学知识的运用扩展到学校教育系统,并渗透进全部教育理论的建构中,成为继裴斯泰洛齐之后真正教育心理学化的典型代表。

赫尔巴特于1776年生于德国奥格斯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赫尔巴特童年曾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和哲学教育。

1788年,进入奥尔登堡文科中学,接受古典式的德国教育,开始研究康德的哲学。

1789年,年仅13岁的赫尔巴特写出了第一篇哲学论文《论人类道德的自由》。

1793年,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学,后转学哲学,师从康德的学生费希特。

1797年,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从1797年到1800年,他在瑞士的一个贵族家庭中担任3位年龄分别为8岁、10岁和14岁的男孩的家庭教师。

他每隔两个月就写一份教育报告,3年共写了24份报告。

在对他所教的三个儿童的个性和需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赫尔巴特体验并认识到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价值,并开始研究教育学中的心理学问题。

1802年,赫尔巴特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教育论文《裴斯泰洛奇关于直观的初步观念》,裴斯泰洛奇促进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给了赫尔巴特很大的启迪,使之开辟教育科学之路的努力有了真正的起点。

获哥丁根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讲授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课程。

1805年成为哥丁根大学正式教授。

1806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一书,开始构建他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在翻开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之前,我对于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比较模糊的层面。

然而,当我真正深入其中,却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赫尔巴特把教育这件看似复杂且难以捉摸的事情,拆解成了一个个清晰的环节和要素,让人能够有条理地去思考和理解。

但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有些吃力,毕竟书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并不是那么容易一下子就消化的。

不过,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

赫尔巴特强调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认为,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上学时候的经历。

记得那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总是在课堂上讲一些数学史上的小故事,或者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讲解数学原理。

比如,在讲三角函数的时候,他没有一开始就给我们灌输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先给我们讲了如何通过测量楼的高度来计算太阳的角度。

他带着我们在操场上,拿着测量工具,一边实际操作,一边讲解其中的原理。

那时候,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我们充满好奇地跟着老师的节奏,一点一点地理解了三角函数的奥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白了数学并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和公式,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

这不就是赫尔巴特所说的教育性教学吗?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还有赫尔巴特提出的管理论,也让我颇有感触。

他说,儿童的管理要在尊重和威严之间找到平衡。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班主任。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看起来很严厉,但其实内心非常温暖的人。

每当有同学犯错,她不会立刻大声训斥,而是会把同学叫到办公室,先让同学自己说一说事情的经过,然后再耐心地分析其中的对错。

她的眼神中既有严肃,也有关怀。

她会让我们明白,她的批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改正错误,变得更好。

普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著作,全称《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

赫尔巴特在书中企图以心理学的观点来阐明教育学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教学论方面的问题。

他在绪论中提出,教育者应掌握的首要科学是心理学,同时指出教师需要教育学这门科学,更要掌握传授知识的科学。

全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教育的一般目的”。

论述了儿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认为教育目的是多方面的,即“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守秩序的精神,发展多方面的兴趣是教学的任务。

第二部分为“多方面的兴趣”。

分别论述了多方面的观念、兴趣的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进程、教学的结果等;提出了教学的 4个形式阶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还把教学进程分为提示的、分析的、综合的。

第三部分为“性格的道德力量”。

分别论述了性格的意义、道德的概念、道德性格的表现形式、性格形成的自然程序、训练等;强调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儿童的性格,德育的目的就是性格的形成,德育也是建立在多方面兴趣和道德观念上的。

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有: 五道念与教育目的论、性恶论与管理论、兴趣说与教学论、性格观与训言论,他的这些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普通教育学》内容简介:普通教育学是有关教育一般问题的知识体系,它是教育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养成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一定的教育管理与研究能力等等。

历史地位及影响: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2、《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将五道念作为其教育论的理论基础。

这种试图将教育目的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之上的努力显然是一种理论上的贡献,从而使其教育目的论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的理性之物。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在翻开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之前,我对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以为教育就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然而,当我真正深入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智慧与思考的教育世界。

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深受启发。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性格的力量,这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

我们常常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却容易忽略他们品德和性格的培养。

但实际上,一个拥有良好道德性格的人,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还记得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叫小宇。

小宇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

但他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过于自私和孤僻。

在小组活动中,他总是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只想一个人完成任务,好展现自己的优秀。

而且,他也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玩耍,总是独来独往。

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孩子的性格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改变。

但是,当我读了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后,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性格问题,更是教育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于是,我开始尝试着去改变小宇。

我先找小宇单独谈话,耐心地询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和同学们合作和交流。

他一开始沉默不语,后来在我的引导下,他终于说出了原因。

原来,他害怕自己在合作中出错被同学嘲笑,也担心和同学交流时会暴露自己的不足。

了解到他的内心想法后,我跟他说:“小宇啊,每个人都会有出错的时候,这并不可怕。

而且同学们不会因为你偶尔的错误就嘲笑你,反而会因为你的勇敢和真诚更加喜欢你。

”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

之后,在一次小组活动中,我特意把小宇分到了一个比较友善和包容的小组。

一开始,小宇还是有些抗拒,但在小组同学的热情邀请下,他慢慢地参与了进去。

当他出现错误时,小组同学没有嘲笑他,而是鼓励他、帮助他。

这一次的经历让小宇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开始愿意尝试与同学们合作了。

为了进一步帮助小宇融入集体,我还在班级里组织了一些团队活动,比如拔河比赛、接力赛跑等。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本启发性强、思想深刻的教育理论著作。

作者通过对教育的本质和目标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示意义的观点。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阐述与评价。

首先,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明确指出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作者提出了“发现、交流、评估和解决问题”的教育模式,强调了学生参与学习和积极探索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在当今教育中尤为重要,因为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发展成为具备自主学习和创造力的个体,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应试机器。

其次,赫尔巴特对教育方法与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他强调了教育应该是一个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

他提倡学生参与教学决策、自主选课和自我评价的做法,并主张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观点对于现代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教学方式,寻找更加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教育方式。

最后,赫尔巴特在书中还探讨了教育的社会作用以及与社会的关系。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他强调了教育应该符合社会的需求,帮助学生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个体的发展,也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培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在读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后,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个体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我们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学方式,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终身学习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个体。

总结起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本对教育理论有着重要启示意义的著作。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精彩摘录
这是《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通过译者的讲述,让我们更清晰认识了伟大心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全文从教育的一般目的、 兴趣的多方面性和性格的道德力量三方面展开,每一编又细分了几个章节,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目录分析
第一章儿童 的管理
第二章严格 意义上的教 育
第一章多方面性的概 念
第二章兴趣的概念
第三章多方面兴趣的 对象
第四章教学
第五章教学 的过程
第六章教学 的结果
第二章道德的概念
第一章如何理解性 格?
第三章道德性格的 表现方式
第五章训育
第四章性格形成的 自然过程
第六章训育详情的 探究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 念与原则
赫尔巴特生平和教 育著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对世界的审美展 示是教育的主要任

作者介绍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出生于奥 尔登堡,毕业于耶拿大学,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最先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 概念,认为教育学应该奠基于心理学以及伦理学,之后又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近代课程论的建立 奠定了基础。他著作的《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作品。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道德
赫尔巴特 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通用7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通用7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通用7篇)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通用7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1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1806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

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

”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一)儿童的管理“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

”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二)儿童管理的目的“……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

”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

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

三、教学的步骤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

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课程实施
要求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 升。
课程评价
通过多种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生成绩、教师观察、学生反馈等,以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 况,为进一步改进课程提供依据。
04
CHAPTER
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理论与教育
学习过程
赫尔巴特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 过程,学生需要经历清晰、联想 和系统化三个阶段才能真正掌握
知识。
教学方法
根据学习过程的理论,赫尔巴特提 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 范、练习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 握知识。
教育评价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评价应该根据学 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的 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 育质量。
纪律与惩罚
在教育过程中,适当的纪律和惩罚是 必要的,以确保教学秩序和儿童行为 的规范。
教育内容论
知识传授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包括科学、历史、 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培养
除了知识传授外,教育还应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动手能力、 实践能力等,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普通教育学
目录
CONTENTS
• 普通教育学概述 •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 赫尔巴特的课程观 • 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 赫尔巴特的教育伦理学思想 •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与评价
01
CHAPTER
普通教育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普通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 律,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进。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1. 引言1.1 介绍赫尔巴特的学生观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教育学家,他对学生观有着独特的见解。

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他深入探讨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

赫尔巴特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个人自由和发展。

他认为,学生应该是自主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活动。

总的来说,赫尔巴特的学生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倡导个性化教育。

这些理念对当代教育也具有启示意义,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借鉴。

1.2 引言背景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学家,他的学生观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学家纷纷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赫尔巴特的学生观强调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在当代教育界备受重视,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注重教师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深入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赫尔巴特的学生观进行全面解读,并探讨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及与当代教育的联系,以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2. 正文2.1 赫尔巴特的学生观概述赫尔巴特(1760-1844)是德国启蒙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德国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学生观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

赫尔巴特的学生观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发展潜力。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优势和潜力,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赫尔巴特主张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因此他提出了“从学生出发”的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还强调教育应该是整体性的,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他认为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普通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之一,他在书中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赫尔巴特对学生的观点也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探讨他对学生的认识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他对于教育者应当如何对待学生的启示。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对学生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和描述。

他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和受益者。

在赫尔巴特看来,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需求和潜能。

他强调,教育者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不能将学生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进行教育。

赫尔巴特对学生的观点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在他看来,学生不仅是一个受教育的客体,更是一个自由的主体,有着自己的意志和行为能力。

教育者应当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不能强行对学生进行塑造和束缚,而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自由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

赫尔巴特对学生的观点还体现了他对于教育的最高目标的追求。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和智慧,使他们成为自主、自觉、自律的人。

教育者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注重灌输知识和技能。

他强调,教育者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赫尔巴特的学生观对于当代教育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教育者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如应试教育的困境、学生行为问题的频发等。

而赫尔巴特的学生观提醒我们,教育不应当仅仅注重对学生的控制和指导,而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境,与他们真诚沟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引导他们自主、健康、全面的成长。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的学生观是一个富有人文主义情怀的观点,他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关注和培养。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学》被广泛认为是教育学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是对《普通教育学》的读后感。

首先,赫尔巴特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教育的定义和目的。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组织的社会行为,旨在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潜能。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类。

赫尔巴特还讨论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他强调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

他提倡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帮助他们主动地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此外,赫尔巴特还探讨了教育的社会作用和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

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的公民,并帮助他们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适应和发展。

赫尔巴特的著作深刻地影响了教育学的发展,他提出的许多理念和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探索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框架和思考路径。

通过阅读赫尔巴特的这本书,我不仅对教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努力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富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总之,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教育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成为有创造力和积极贡献社会的人才。

这本书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也是对教育学习者来说的一本必读之作。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赫尔巴特(Herbert)是德国教育学家,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是对现代教育学的重要贡献,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读完《普通教育学》一书后,我整理了以下读书笔记,总结了一些关于普通教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

一、普通教育学的定义和任务赫尔巴特将普通教育学定义为"一门关于人类在其过程的总体形成上所走的共同规律的科学." 他认为,普通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研究人类整体形成的过程,发现普遍性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来改进教育方法和实践。

二、教育过程的几个基本概念1. 教育的起点: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起点是婴儿出生那一刻。

婴儿通过感知来构建对世界的认知,教育应该从出生时刻开始,通过提供合适的刺激,帮助婴儿建立起与世界的互动关系。

2. 教育的任务:教育的任务是帮助个体发展出完整的个性,并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

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调整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环境来完成。

3. 教育的过程:教育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赫尔巴特提出了"相互性原理",即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教育者应该尊重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三、教育的三个阶段赫尔巴特将教育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教育、童年教育和青年教育。

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

婴儿教育主要通过感知和体验来激发学习兴趣,童年教育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和社交技能,青年教育则是为了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四、教育方法和原则1. 个性化教育:赫尔巴特强调教育应该以个体为中心,根据每个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育策略。

2. 感性教育:赫尔巴特认为,感性经验是教育的基础,因此教育者应该创造有利于学习者感性体验的环境,并通过感知来促进学习的发展。

3. 社交性教育:赫尔巴特认为,个体的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环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者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4. 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赫尔巴特认为,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应该既关注个体的发展,又注重培养学习者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试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部经典的教育著作,它囊括了赫尔巴特所倡导的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本文将讨论《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及其在现实中的意义。

首先,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和道德发展。

他强调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主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定制,以培养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其次,赫尔巴特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个体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应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他主张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成为有能力的公民、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机会。

他强调了教育的民主和平等原则,主张教育机会应该平等地提供给每个人。

第三,赫尔巴特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信心。

他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提出了互动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

《普通教育学》的教育思想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促进了个体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和道德发展,这在现实中有助于培养健康、有才能和具备优秀品质的公民。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其次,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还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以建设和谐、公正的社会。

第三,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倡导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将教师置于中心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和互动。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

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普通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对于学生观的探讨是该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赫尔巴特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独特的学生观,对于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普通教育学》中探析赫尔巴特的学生观,旨在深入剖析其思想内涵,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赫尔巴特的学生观强调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

他认为,学生并非被动的接受对象,而是具有自己独特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认识到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赫尔巴特的这一学生观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了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平等性和合作性,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认为,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情绪的调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进行学习。

赫尔巴特还提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教育者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自身的潜能和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赫尔巴特的学生观突出了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应当是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我价值。

教育者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应当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实现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育者还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对待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究竟什么叫做性格”、“论道德的概念”、“道德性格的表现形式”、“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训育”、“训育特殊性的考察”。本编主要论述了训育和道德性格的形成问题。
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
四、《普通教育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多方面性的概念”、“兴趣的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效果”。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这一部份是《普通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
(一)五道念与教育目的论
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在赫尔巴特看来,五道念为人人所共有。作为一套普遍的道德范畴,五道念是人类的永恒的美德,它将人类的一切美德都网罗入内。五道念是一个层层剥笋,步步递进的关系,愈到最后,其道德自律的成份愈少,而道律他律的色彩愈浓。赫尔巴特断言,五道念囊括了意志道德的一切类型,因而是巩固世界秩序亦即维护普鲁士君主政体下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和道德规范的“永恒真理”,如果人人都能牢固地将五道念建立起米,天下自无任何骚乱,社会自然安定太平,人民自然各司其职,安守本分
2、赫尔巴特论证的教学法往往被人认为是教师的“教法”,而不包括学生的“学法”,这就是忽视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之上的。根据学生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统觉团的形成和扩大,他没有否认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去做,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虑,“迎合学生的任性和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民主,他没有否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
从观念竞争有强弱变化的认识出发,赫尔巴特还提出了“意识阈”的观点,并用观念在“意识阈”内外的活动变化来解释人的心理。赫尔巴特把全部心理活动归结为观念的活动,实际上也就是把人的全部精神生活都看成是观念的活动。
在心理学上,赫尔巴特还提出了“统觉”的思想,统觉是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赫尔巴特的哲学和心理学反映了德国哲学和心理学注重思辩和经验的特点
(二)实践哲学
赫尔巴特的伦理观:五种道德观念 “内心自由” “完善” “仁慈” “正义” “公平”
其中,“内心自由”和“完善”的观念是针对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言,而“仁慈”、“正义” 和“公平”的观念则是指个人与他人或社会发生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这五种观念包含着意志道德的一切类型,并是巩固世界秩序的永恒真理。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发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达到的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读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摘要有感 2008-10-13 13:01:16| 分类: 学习材料——小班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读者:许凤
“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永远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启蒙”。通过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阅读,我体会到了赫尔巴特所构建的科学教育学体系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
二、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坚信,他建立了“科学的教育学”。因为他的教育学具有坚强的双翼,即把教育学建立在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他说:“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来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当然,在分析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时,也不能忽视他的政治思想。离开了他的政治的观点,也难以对他的教育思想做出客观的评价。
3、如何构建我们自己的教学法,首先,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知识或能力,二者之间的对立也就没有那么绝对。其次,对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法,不能一切“拿来”,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取长补短。第三,现在各种教学法如雨后春笋,更要汲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学习“魏书生”,明日又学“洋思经验”,一定要学其思想的内核,而非形式。如同今日我们仍然要研究赫尔巴特一样,主要是研究和学习其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知识或认识在德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他指出“巨大的道德力量是获得广阔视野的结果,而且又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思想群活动的结果。”
(三)心理学
赫尔巴特认为,观念是心理的最基本的要素。他把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看成是观念的集聚和分散。他断定心理学是研究观念集聚、分散、结合和消失的科学。教育过程就是不断向学生呈现“观念”的过程。
三、《普通教育学》简介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一书全称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阐述的学校管理制度、道德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目的等,从其政治方向来说,是为“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服务的,但是,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下面就几个方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拙见。
1、课程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的是方法的先导。首先应该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施。一定要强调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改革的实效和教育目的的达成度。
当我们今天对其重新审视时,会发现其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2008-10-13 16:03:10| 分类: 学习材料——中班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读者:李云艳
摘录: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 rt,1776—1841),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赫尔巴特提出了作为独立的一门科学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一、赫尔巴特生平简介
生于德国奥登堡。他的幼年教育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以后入拉丁学校,于1794年进耶拿大学。在学校内他研究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当时刚发表的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公元前六世纪)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统一的和不变的学说,给他很大的影响。1797年初,他在修完大学课程之前,即去瑞士担任一贵族的家庭教师;他对教育的兴趣就是由这个职务引起的。他在1799年曾访问过柏格多夫,与裴斯泰洛齐相识,这一认识给他的印象很深,但是他并未接受裴氏观点中的民主主义倾向。1799年以后,他停居在友人家专攻哲学;1802年在哥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即在该校任教。1809年他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继康德之后,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目的在于训练教师,应用他的教育原理。1833年,他重回哥丁根大学任教,于1841年逝世。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4、赫尔巴特的眼里,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三重目的。首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是实现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条件。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兴趣必须是多方面、均衡的。教学中如果只有单一的兴趣,或者某个方面兴趣过度,会出现与完全缺乏兴趣相同的结果:破坏完善道德的培养。因此,兴趣必须向多方面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应该构成一个匀称的统一体。其次,多方面兴趣的培养就是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教育。赫尔巴特提出,教师应该使个性向多方面性发展,使个性、品格、多方面性融为一体。他所说的个性与多方面性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个人发展的要求与社会需要的反映。个性愈益同多方面性相融合,品格即愈益易于驾御个人。三者结合起来既为实现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的完善奠定基础,又为实现可能的目的创造了条件。他有时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有时又把训育放在第一位,原因也就在这里。他说:“假如道德在多方面性中没有根基的话,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有理由撇开教学来探讨训育了;那样的话,教育者就必须直接控制个人,激发他,驱使他,使善在他的身上有力地生长起来,使恶劣的习性销声匿迹。教育者可以自问,这样一种人为的、被强调的单纯的训育至今是否有可能? 假如不可能,那么,教育者必须有一切理由假定,人们首先应通过扩展了的兴趣来改变个性,必须使其接近一般形式,然后才可以设想个性有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律发生应变的可能;同时在对付过去业已变坏了的儿童时,除了应考虑他现存的个性以外,还应着重估量他对新的和较好的思想范围的可接受性与他接受它们的时机。” 因此,教育目的的三个部分是可以合并起来的。赫尔巴特把多方面兴趣、道德、个性联合起来作为培养目标,反映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也不无启迪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