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性格的力量。
他认为,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标,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这让我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品德的塑造。
在追求成绩和升学的压力下,我们是不是忘记了教育的初心——培养有道德、有责任感、有社会担当的人。
书中提到的教育方法也让我颇有感触。
赫尔巴特主张通过管理、教学和训育来实现教育目标。
管理不仅仅是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更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序的教育环境,让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教学则是教育的核心,他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和多方面的兴趣培养。
这使我认识到,教学不应该是枯燥的灌输,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同时,训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进行培养的活动,旨在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
这启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还特别注重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阶段和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这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都要有整体的规划和布局,不能只关注某个阶段或某个方面。
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连贯的教育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
另外,赫尔巴特关于教学阶段的理论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
他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一理论,根据不同的学科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也并非完美无缺。
他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教材的中心地位,可能会限制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当今强调创新和个性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在继承其有益思想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学习了《普通教育学》这门课程以来,我对教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不仅让我掌握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还让我对教育现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学的本质与价值《普通教育学》开篇就阐述了教育学的本质和价值。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科学。
它以教育为研究对象,以培养人为目标,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教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把握教育的规律,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普通教育学》详细介绍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
这些理论基础为教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
以下是我对几个主要理论基础的体会:1. 哲学基础: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哲学的指导下,教育学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如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等,为我们研究教育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2.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了关于人的心理发展、认知过程、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育策略。
3. 社会学基础:社会学为教育学提供了关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社会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把握教育的发展趋势。
4. 文化学基础:文化学为教育学提供了关于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冲突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三、教育学的实践应用《普通教育学》不仅阐述了教育学的理论,还介绍了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以下是我对几个主要实践应用的体会:1. 教育目标:明确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标应根据社会需求、学生特点和教育规律来确定。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最近读了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有了不少新的想法和感悟。
说起这本书,一开始我还真有点头疼。
毕竟教育理论这类的东西,听起来就挺枯燥的。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发现还挺有意思。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性格的力量。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时候,我在小区里和一群小伙伴玩耍。
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直哭。
其他小伙伴有的在旁边偷笑,有的不知所措。
我当时想都没想,就跑过去把他扶起来,还安慰他说:“别哭别哭,一会儿就不疼啦。
”然后,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给他轻轻地擦去膝盖上的灰尘和血迹。
后来,我妈知道了这件事,夸我做得对。
她说这就是一种善良和关心他人的表现,虽然那时候我还不太懂什么大道理,但心里觉得特别开心和满足。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一种道德性格的萌芽吗?赫尔巴特说的培养道德性格的力量,也许就是从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的。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过程中的管理。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级的一次经历。
我们班有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同学,上课总是说话、做小动作,影响周围的同学。
老师一开始只是口头批评他,但效果不明显。
后来,老师改变了策略,给他制定了一些明确的规则和任务,如果他能遵守规则、完成任务,就会得到奖励;如果违反了,就会有相应的惩罚。
慢慢地,这个同学的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让我明白,教育中的管理不是简单的训斥和惩罚,而是要有明确的规则和合理的引导。
赫尔巴特还特别重视教学的阶段。
他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学习数学的过程。
比如说学乘法口诀的时候,一开始老师会很详细地讲解每个口诀的含义,这就是明了阶段。
然后,老师会让我们做一些练习题,通过这些练习把不同的乘法口诀联系起来,这就是联想阶段。
接下来,老师会帮我们把这些口诀整理成一个系统,让我们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这是系统阶段。
最后,就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应用,让我们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使用方法。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阅读心得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普通教育学》阅读心得“兴趣是教学的第一要务。
”这是我在刚参加工作时,在自己的岗位照片下面写的一句话。
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赫尔巴特的兴趣教育将兴趣视为学生学习极其重要的基础,他指出:“一旦没有了这种兴趣,教与学无疑会变得空洞乏味。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能达到自律和专注的程度,因此,兴趣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展多样化课程在小学阶段,学校应该开设多样化课程,满足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
赫尔巴特曾这样阐述兴趣:所谓兴趣,就是专心所追随的、审思所积聚的对象。
兴趣存在于有趣的事物之中,而事物是多方面的,因而兴趣也是广泛和多方面的。
因此,我们不仅要开齐开足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等知识性课程,还要开展音乐、美术、设计等艺术性课程,实验、劳动、食育、非遗等实践性课程,还有口语表达、省情礼仪、生态保护等社会行课程,发掘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便激发学生的天赋和潜能。
二、探索完善“以兴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
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节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每门学科教学过程中,探索以兴趣为出发点,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尝试与探索,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例如教师尝试布置多元化学习任务,通过以“假如我是作家”为题的总结式发言,寻找“游戏”中的数学逻辑,分享“科技改变生活”的体验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探索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尽管学生会犯一些知识逻辑上的错误,我们可以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珍惜学生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
三、指导个性化成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定会成为一种习惯。
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兴趣、习惯,往往会激发他们未来生活的潜能。
尤其是小学教师应该努力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性格特点,积极评价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的进步,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探索个性化成长。
如果学生说“我没有任何兴趣”,那么我们更应该给予他最贴切的关心,指导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6篇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6篇普通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普通教育学在英美等国称为教育哲学。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读普通教育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大一的时候教《普通心理学》的老师就已经给我们推荐《普通教育学》这本书了,也是那时候我才知道赫尔巴特是近代著名教育科学的创始人,在教学的心理学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那时候老师介绍我们看时,我觉得那么有名的人写的书应该都是比较深奥的,所以就一直迟迟没有去看。
这个学期因为外国史这个课程,我终于有机会去看它里面的内容了,借来这本书一看,原来我之前的感觉是对的,这本书真的挺深奥的,概念性的东西很多,理解不了他要表达的,可能我们看的都是经过其他学者翻译过来的吧,或许看英文版本的话会更容易理解。
不过虽然它比较的深奥,但我还是能够吸收一点他里面的精髓的东西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写管理的方法中提到了用权威和爱来进行管理,他认为教育者应该在儿童心目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受到他们的爱戴,树立权威的关键在于卓越的智慧,而受到爱戴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自己要爱儿童,与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
我觉得这是非常的正确的,因为一个教师必须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够使儿童对你信服,让他们觉得你是有这样的资格来做他们的老师的,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指出他的错误的话,那么学生或许就不再地信服他。
当然,除了有卓越的知识,教师还应该爱儿童,跟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长时间的相处和温柔的爱抚都是很好的方式,这样儿童便会喜欢自己的老师,一旦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他们便会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不会做出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这样便能很大的程度上减少课堂的管理。
赫尔巴特他也提倡通过赞许和责备来对儿童进行训育,他认为应该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
我觉得适当的奖励和责备对儿童来说也是必须的,用奖励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儿童的积极性,而责备则让儿童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不能一味地奖励,这样儿童不会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所以有时候责备也是很必须的。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在翻开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之前,我对于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比较模糊的层面。
然而,当我真正深入其中,却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赫尔巴特把教育这件看似复杂且难以捉摸的事情,拆解成了一个个清晰的环节和要素,让人能够有条理地去思考和理解。
但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有些吃力,毕竟书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并不是那么容易一下子就消化的。
不过,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
赫尔巴特强调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认为,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上学时候的经历。
记得那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总是在课堂上讲一些数学史上的小故事,或者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讲解数学原理。
比如,在讲三角函数的时候,他没有一开始就给我们灌输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先给我们讲了如何通过测量楼的高度来计算太阳的角度。
他带着我们在操场上,拿着测量工具,一边实际操作,一边讲解其中的原理。
那时候,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我们充满好奇地跟着老师的节奏,一点一点地理解了三角函数的奥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白了数学并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和公式,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
这不就是赫尔巴特所说的教育性教学吗?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还有赫尔巴特提出的管理论,也让我颇有感触。
他说,儿童的管理要在尊重和威严之间找到平衡。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班主任。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看起来很严厉,但其实内心非常温暖的人。
每当有同学犯错,她不会立刻大声训斥,而是会把同学叫到办公室,先让同学自己说一说事情的经过,然后再耐心地分析其中的对错。
她的眼神中既有严肃,也有关怀。
她会让我们明白,她的批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改正错误,变得更好。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一)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钟政营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全称是《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教育的一般目的;第二编兴趣的多方面性;第三编性格的道德力量。
第一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的目的问题,第二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以及教学论问题,第三编则主要论述了训育和道德性格形成的的问题。
原来这本著作是以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去系统地论述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这完成了教育史上的一场变革,故它被视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的教育学著作。
何为"五段教学法"?书中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强调运用严峻的方法管理儿童,以建立秩序和纪律,提出"教学的教育性"的概念,要求通过教学发展多方面的兴趣。
他用专心与审思,清楚、系统、联合、方法来说明多方面性的概念,多方面性依附于人身来实现,人通过专心与审思来达到清楚、联合、系统、方法,由一个人实现,具有统一性。
它主要分析的是人的心理状态,而非具体事物。
根据他所理解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心理状况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后来被发展成为"五段教学法".名词摘录老实说,对我来说,读《普通教育学》这本书还是挺具挑战性的,因为这本书的语言比较抽象,难懂。
但是细细品来,作者赫尔巴特的很多观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以下笔者摘录几个名词与大家一起分享:1.专心与审思区别与联系?区别:专心是指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审思是指慎重考虑。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一般教育学》读后有感“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永久是教育工作者的最正确启蒙”。
经过对赫尔巴特《一般教育学》的阅读,我领会到了赫尔巴特所建立的科学教育学系统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
下边就几个方面,联合现实说说自己的一些浅显的拙见。
1、课程改革必定要从实质出发,以培育新式人材为目的是方法的先导。
第一应当从各地的实质出发,确立切实可行的人材培育目标。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联合当地、本校的实质,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行。
一定要重申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侧重改革的实效和教育目的的完成度。
2 、赫尔巴特论证的教课法常常被人以为是教师的“教法”,而不包含学生的“学法”,这就是忽略了他的“教法”是成立在学生心剪发展规律之上的。
依据学生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希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一样教课阶段的教课活动和方法,以促使学生统觉团的形成和扩大,他没有否定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阐述了教师怎样去做,以促使学生的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愁,“迎合学生的率性和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民主,他没有否定教师要进行必需的指导和规范。
3 、怎样建立我们自己的教课法,第一,不论采纳哪一种教课方法,都不行能孤立的发展知识或能力,两者之间的对峙也就没有那么绝对。
其次,关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法,不可以全部“拿来”,更不可以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扬长避短。
第三,此刻各样教课法如雨后春笋,更要吸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行今日学习“魏书生”,明天又学“洋思经验”,必定要学其思想的内核,而非形式。
好像今日我们仍旧要研究赫尔巴特相同,主若是研究和学习其教育思想。
4 、赫尔巴特的眼里,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着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为互相联系的三重目的。
第一,培育学生对知识的浓重兴趣是实现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条件。
没有兴趣,就不行能有真实的道德教育。
兴趣一定是多方面、均衡的。
教课中假如只有单调的兴趣,或许某个方面兴趣过度,会出现与完整缺少兴趣相同的结果:损坏完美道德的培育。
教师读《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7
读《读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普通教育学》的原著是赫尔巴特,他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普通教与学是一部空前的巨著,初次阅读这本普通教育学的时候,我和同学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读不懂、理解不了此书的意思,大家都是一头雾水,针对此种情况,学校的项目部与学委会可能也体会到了同学们的困惑与难处,因此请了云南师范大学张晓燕教师为我们专门做了一场关于《普通教育学》导读专题讲座,在历经张教授接近三小时的导读以后,似乎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些谜团,但有些疑惑依然还是很模糊,这就是赫尔巴特教育学的高明,那么根据张教授的导读结合,我自己对此书的理解,对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与《教育学讲授大纲》中,他认为教育学的基础是哲学与心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性格的力量。
他把实现这种教育目的的手段分为三种:管理、教育性教学、训练,那么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可以用数字1.2.3.4.5.6来诠释,“1”—赫尔巴特使教育成为一门科学的学科,“2”—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双重理论基础,“3”—管理、教学和训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三种手段,“4”—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是教学形成的四个阶段,“5”—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6”—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和宗教六种兴趣。
其次,兴趣的多方面性,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其将来选择职业,赫尔巴特把兴趣分为:同情的兴趣,对事物的联系与规律性的思辨的兴趣,对真善美的审美兴趣,赫尔巴特认为,培养兴趣作为教学目的,是伴随一个人的终身,兴趣作为教学手段,“在兴趣中,一个人可以容易地去完成他的各种决定,而且使他觉得到处都很容易,并不会因为有其他要求而取消他的计划”。
赫尔巴特的经验兴趣(认知周围自然界的兴趣),有经验的:自然、物理、化学、地理。
思辨的:数学。
逻辑的:科学。
同情的兴趣(认识社会生活的兴趣),有同情的:本国语言。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在翻开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之前,我对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以为教育就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然而,当我真正深入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智慧与思考的教育世界。
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深受启发。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性格的力量,这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
我们常常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却容易忽略他们品德和性格的培养。
但实际上,一个拥有良好道德性格的人,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还记得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叫小宇。
小宇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
但他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过于自私和孤僻。
在小组活动中,他总是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只想一个人完成任务,好展现自己的优秀。
而且,他也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玩耍,总是独来独往。
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孩子的性格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改变。
但是,当我读了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后,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性格问题,更是教育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于是,我开始尝试着去改变小宇。
我先找小宇单独谈话,耐心地询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和同学们合作和交流。
他一开始沉默不语,后来在我的引导下,他终于说出了原因。
原来,他害怕自己在合作中出错被同学嘲笑,也担心和同学交流时会暴露自己的不足。
了解到他的内心想法后,我跟他说:“小宇啊,每个人都会有出错的时候,这并不可怕。
而且同学们不会因为你偶尔的错误就嘲笑你,反而会因为你的勇敢和真诚更加喜欢你。
”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
之后,在一次小组活动中,我特意把小宇分到了一个比较友善和包容的小组。
一开始,小宇还是有些抗拒,但在小组同学的热情邀请下,他慢慢地参与了进去。
当他出现错误时,小组同学没有嘲笑他,而是鼓励他、帮助他。
这一次的经历让小宇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开始愿意尝试与同学们合作了。
为了进一步帮助小宇融入集体,我还在班级里组织了一些团队活动,比如拔河比赛、接力赛跑等。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本启发性强、思想深刻的教育理论著作。
作者通过对教育的本质和目标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示意义的观点。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阐述与评价。
首先,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明确指出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作者提出了“发现、交流、评估和解决问题”的教育模式,强调了学生参与学习和积极探索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在当今教育中尤为重要,因为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发展成为具备自主学习和创造力的个体,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应试机器。
其次,赫尔巴特对教育方法与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他强调了教育应该是一个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
他提倡学生参与教学决策、自主选课和自我评价的做法,并主张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观点对于现代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教学方式,寻找更加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教育方式。
最后,赫尔巴特在书中还探讨了教育的社会作用以及与社会的关系。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他强调了教育应该符合社会的需求,帮助学生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个体的发展,也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培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在读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后,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个体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我们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学方式,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终身学习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个体。
总结起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本对教育理论有着重要启示意义的著作。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教育史上得经典著作永远就是教育工作者得最佳启蒙”.通过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得阅读,我体会到了赫尔巴特所构建得科学教育学体系得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得借鉴意义.下面就几个方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得一些粗浅得拙见.1、课程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得就是方法得先导。
首先应该从各地得实际出发,确定切实可行得人才培养目标。
在现代教育理念得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得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施。
一定要强调其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注重改革得实效与教育目得得达成度。
2、赫尔巴特论证得教学法往往被人认为就是教师得“教法”,而不包括学生得“学法",这就就是忽视了她得“教法”就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之上得。
根据学生兴趣活动得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同教学阶段得教学活动与方法,以促进学生统觉团得形成与扩大,她没有否认学生得主动性,而就是更多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去做,以促进学生得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虑,“迎合学生得任性与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得指导来发展学生得民主,她没有否认教师要进行必要得指导与规范.3、如何构建我们自己得教学法,首先,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孤立得发展知识或能力,二者之间得对立也就没有那么绝对。
其次,对于赫尔巴特与杜威教学法,不能一切“拿来”,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取长补短。
第三,现在各种教学法如雨后春笋,更要汲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学习“魏书生”,明日又学“洋思经验”,一定要学其思想得内核,而非形式。
如同今日我们仍然要研究赫尔巴特一样,主要就是研究与学习其教育思想。
4、赫尔巴特得眼里,教育目得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为相互联系得三重目得。
首先,培养学生对知识得浓厚兴趣就是实现最高教育目得得首要条件.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真正得道德教育。
兴趣必须就是多方面、均衡得.教学中如果只有单一得兴趣,或者某个方面兴趣过度,会出现与完全缺乏兴趣相同得结果:破坏完善道德得培养.因此,兴趣必须向多方面发展,多方面得兴趣应该构成一个匀称得统一体。
教师读《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5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很早就耳熟能祥了,但他的教育理念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却从未阅读和接触过,参加这次培训阅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视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教育科学体系的教育著作,满怀热情迫不急待地去阅读起来。
刚勉强读了前言,就感觉压力好大,极有挑战性,特别是读到绪论和教育的一般目的时,语言结构和语言表达比较抽象,可能是自己的能力有限,很难理解。
在3月16日上午张老师引领导读讲座的指导下,使我稍微了解了《普通教育学》的思想框架。
《普通教育学》是一部从一般概念和一般关系出发来阐述基本教育原理的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教育学置于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体系,全书从三篇内容具体展开,分别是:教育的一般目的(为什么教)、兴趣的多方面性(教育内容是什么)及道德性格的力量(怎么去教)。
赫尔巴特的教育最终目的是道德教育,形成普遍性的道德性格,重视培养学生的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兴趣,采用合理的教育性教学,进而形成道德性格力量,达到训育的目的。
通过张老师的梳理与指导,使我豁然开朗,结合我们现今的教育,也是采用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立德树人就是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教学中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采用适合自己也让学生喜欢的教育性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己的教育指导下能向好的方向不断积累与发展。
就如我自己的教学工作来说:作为班主任及数学老师,我对班级管理的理念是多用教育替代管理中的权威,多用爱感染学生,平常多与学生沟通聊天,深入到学生的感情当中,拉近学生与自己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好朋友及至亲人般的爱,通过长时间的积累,班级管理效果较好,数学课上,我经常采用布置预习,指导怎么预习,到课堂上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进行讨论,把握好时机在最适宜的机会,我再来引入课题进行辅导,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是我灌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通过预习,自学,研讨而得来的。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通用7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通用7篇)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通用7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1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1806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
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
”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一)儿童的管理“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
”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二)儿童管理的目的“……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
”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
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
三、教学的步骤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
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在教育的广袤世界里,有一本像明灯一样的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说实话,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犯嘀咕的,担心会是那种晦涩难懂、满是高深理论的大部头。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我发现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启发的教育宝藏。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让我有了很深刻的思考。
他强调教学和教育是相互融合的,不能把知识的传授和品德的培养割裂开来。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在一个小镇上读小学。
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姓王的老先生,他教学特别认真,对我们也很严格。
有一次数学课上,他正在讲解一道复杂的应用题,大家都听得云里雾里的。
这时候,有个同学小声嘀咕了一句:“这也太难了,学这个有啥用啊?”王老师听到了,他没有生气,而是放下手中的粉笔,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啊,别觉得这道题难,学会了解决它,可不只是为了考试能得分。
以后你们长大了,去买东西算价钱,做生意算成本,都得用到这些知识。
而且,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能锻炼你们的耐心和细心,这对你们以后做人做事都有好处。
”当时的我们似懂非懂,但现在回想起来,这不就是赫尔巴特说的教育性教学吗?王老师不仅仅是在传授数学知识,更是在培养我们面对困难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赫尔巴特主张的兴趣的多方面性。
他认为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不能让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初中班主任,她教语文。
为了让我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她可真是费尽了心思。
有一次,她组织了一场诗词朗诵会。
让我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诗词,然后上台朗诵。
那场面,真是热闹极了!有的同学慷慨激昂地朗诵李白的《将进酒》,有的同学则柔情似水地吟诵李清照的《声声慢》。
为了准备这次朗诵会,大家都主动去查找诗词的背景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故事,琢磨怎么才能把诗词朗诵得更好。
原本那些在课本上看起来枯燥的诗词,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五篇]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五篇]第一篇: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永远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启蒙”。
通过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阅读,我体会到了赫尔巴特所构建的科学教育学体系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
下面就几个方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拙见。
1、课程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的是方法的先导。
首先应该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施。
一定要强调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改革的实效和教育目的的达成度。
2、赫尔巴特论证的教学法往往被人认为是教师的“教法”,而不包括学生的“学法”,这就是忽视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之上的。
根据学生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统觉团的形成和扩大,他没有否认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去做,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虑,“迎合学生的任性和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民主,他没有否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
3、如何构建我们自己的教学法,首先,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知识或能力,二者之间的对立也就没有那么绝对。
其次,对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法,不能一切“拿来”,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取长补短。
第三,现在各种教学法如雨后春笋,更要汲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学习“魏书生”,明日又学“洋思经验”,一定要学其思想的内核,而非形式。
如同今日我们仍然要研究赫尔巴特一样,主要是研究和学习其教育思想。
4、赫尔巴特的眼里,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三重目的。
首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是实现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条件。
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
兴趣必须是多方面、均衡的。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学》被广泛认为是教育学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是对《普通教育学》的读后感。
首先,赫尔巴特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教育的定义和目的。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组织的社会行为,旨在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潜能。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类。
赫尔巴特还讨论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他强调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
他提倡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帮助他们主动地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此外,赫尔巴特还探讨了教育的社会作用和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
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的公民,并帮助他们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适应和发展。
赫尔巴特的著作深刻地影响了教育学的发展,他提出的许多理念和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探索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框架和思考路径。
通过阅读赫尔巴特的这本书,我不仅对教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努力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富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总之,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教育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成为有创造力和积极贡献社会的人才。
这本书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也是对教育学习者来说的一本必读之作。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赫尔巴特(Herbart)是德国教育学家,他对教育的贡献被誉为普通教育学。
在他的著作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理论和观点,对于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赫尔巴特强调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整体发展。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和情感等各个方面。
他提出了“全面教育”的概念,即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这个观点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意义,因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
其次,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是一种艺术”的观点。
他认为,教育是一门需要教师用心去经营和创造的艺术,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技巧,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来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
这一观点让我深思,我意识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还需要有创造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赫尔巴特还提出了“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观点。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进行的,而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庭、社区、媒体等都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他们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应该只局限在学校的教室里,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和推动。
只有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最后,赫尔巴特还提出了“教师的道德责任”的概念。
他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者。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这一观点让我深感教师的重要性,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
总的来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理论和观点不仅仅适用于教育领域,更是对于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整体发展;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教师用心去经营和创造;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和推动;教师有着重要的道德责任,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
2024年《普通教育学》阅读心得
《普通教育学》阅读心得赫尔巴特是德国的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
他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一、知行合一,兴趣伴成长少年时他在语言和逻辑方面已表现出一定的天赋,他的母亲虽然对其十分疼爱,但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和严格要求。
赫尔巴特曾经担任家庭教师,负责三名男孩的全部教学工作,长达三年。
教育的经历让其教育思想得到了实践。
他在大学共任教25年,讲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正是有了大学教书的经历,他的教育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系统,正如他所倡导的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他的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和他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发展是分不开的。
他善于学习,具有开放性思考,他把心理学引入自己的教育学中,并起到了支撑理论的作用。
二、儿童管理,有序的秩序1.儿童管理的目的。
赫尔巴特强调,“烈性”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儿童管理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有序的秩序。
家校共育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目的中,家长扮演什么角色,教师扮演什么角色,学校扮演什么角色,是需要发挥教育合力才能实现育人目标的。
2.儿童管理有哪些措施。
赫尔巴特认为,威胁、监督、权威和爱是儿童管理的四种基本。
在这些儿童管理措施中,对照现阶段的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从学校管理角度而言,如何让教师成为专业管理者,怎样做到对学生的有限信任与无限信任的结合,如何平衡权威与爱的关系,成为一名严格与爱运用合理的专家型教师是儿童管理的重要一环。
3.从真正的教育出发。
而赫尔巴特认为,真正的教育不是一味的强制,而是一种更加温柔和体贴的方式。
在儿童管理中,教师首先得是个人格完整的人,才能在活生生的学生面前起到影响的先决条件。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兴趣,并发挥道德性格的作用。
我们应该以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努力让教育更加普遍,因为学生是独一无二的。
管理的最终目的依然是为教育服务的,不能在管理的手段中迷失教育本质。
教师读《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9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普通教育学》是西方“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的经典著作,被称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生活的年代正是欧洲大陆资本主义处于上升的年代,当时的德国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非常落后的国家。
他早期向往自由、解放与社会变革,希望建立一个讲道德、有理性的幸福社会。
他的政治观点与社会态度都反映了当时他所处时代的一个社会形态,《普通教育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通过短短几天的浏览阅读,有一些浅显的见解和感悟,下面我结合原文谈谈我的肤浅见解:书中提到“管理的目的并非要在儿童的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通过管理手段对儿童进行外部的领导,维持好教学与教育的秩序,为实施教育与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心灵的培育是完全不能忽视管理的。
赫尔巴特认为“如果不紧紧而灵巧地抓住管理的缰绳,那么任何课都是无法进行的。
”他注重强调纪律,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惩罚、威胁、甚至是体罚手段。
他觉得儿童还没有形成道德意志,必须凭借这些手段来约束他们。
读完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在今天的教育中教师是不可以采取体罚手段的,但是在中小学中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威严,是无法管理学生的,甚至是无法进行教学的。
在这里我觉得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教师对于“体罚”这个手段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不是时时体罚,事事体罚。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适当的惩罚与管理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和道德观念。
赫尔巴特也提倡通过赞许和责备来对儿童进行训育,他认为应该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
我觉得适当的奖励和责备对儿童来说也是必须的,用奖励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儿童的积极性,而责备则让儿童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不能一味地奖励,这样儿童不会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所以有时候责备也是有必要的。
赫尔巴特从其观念、兴趣、统觉等心理学思想中寻找其教学论的理论依据,想将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教育史上的经典着作永远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启蒙”。
通过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阅读,我体会到了赫尔巴特所构建的科学教育学体系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
下面就几个方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拙见。
1、课程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的是方法的先导。
首先应该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施。
一定要强调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改革的实效和教育目的的达成度。
2、赫尔巴特论证的教学法往往被人认为是教师的“教法”,而不包括学生的“学法”,这就是忽视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之上的。
根据学生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统觉团的形成和扩大,他没有否认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去做,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虑,“迎合学生的任性和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民主,他没有否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
3、如何构建我们自己的教学法,首先,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知识或能力,二者之间的对立也就没有那么绝对。
其次,对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法,不能一切“拿来”,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取长补短。
第三,现在各种教学法如雨后春笋,更要汲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学习“魏书生”,明日又学“洋思经验”,一定要学其思想的内核,而非形式。
如同今日我们仍然要研究赫尔巴特一样,主要是研究和学习其教育思想。
4、赫尔巴特的眼里,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三重目的。
首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是实现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条件。
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
兴趣必须是多方面、均衡的。
教学中如果只有单一的兴趣,或者某个方面兴趣过度,会出现与完全缺乏兴趣相同的结果:破坏完善道德的培养。
因此,兴趣必须向多方面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应该构成一个匀称的统一体。
其次,多方面兴趣的培养就是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教育。
赫尔巴特提出,教师应该使个性向多方面性发展,使个性、品格、多方面性融为一体。
他所说的个性与多方面性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个人发展的要求与社会需要的反映。
个性愈益同多方面性相融合,品格即愈益易于驾御个人。
三者结合起来既为实现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的完善奠定基础,又为实现可能的目的创造了条件。
他有时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有时又把训育放在第一位,原因也就在这里。
他说:“假如道德在多方面性中没有根基的话,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有理由撇开教学来探讨训育了;那样的话,教育者就必须直接控制个人,激发他,驱使他,使善在他的身上有力地生长起来,使恶劣的习性销声匿迹。
教育者可以自问,这样一种人为的、被强调的单纯的训育至今是否有可能假如不可能,那么,教育者必须有一切理由假定,人们首先应通过扩展了的兴趣来改变个性,必须使其接近一般形式,然后才可以设想个性有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律发生应变的可能;同时在对付过去业已变坏了的儿童时,除了应考虑他现存的个性以外,还应着重估量他对新的和较好的思想范围的可接受性与他接受它们的时机。
”因此,教育目的的三个部分是可以合并起来的。
赫尔巴特把多方面兴趣、道德、个性联合起来作为培养目标,反映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也不无启迪作用。
笔者认为在理解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时,应该同他的培养儿童个性的教育起点联系起来,且不可以点带
面、以偏概全。
赫尔巴特谈到,教育学是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一门科学,但他还应掌握传授知识的科学。
他认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
教学在向儿童提供知识的过程中引起了儿童心理的变化,产生了对知识的兴趣,然后,由知识兴趣上升到欲望,最后在行动中表现为意志。
因此,赫尔巴特认为整个学校教育无法分为两个孤立的过程:一是通过情感和意志的训练进行道德陶冶的过程;一是通过传授知识进行智慧的过程。
如果只讲道德而忘记多方面的培养,就可能导致无知识与能力的人支配社会;同样如果只进行知识教育而缺乏教育性也会导致无信仰的人支配社会。
显然,他把实现教育目的与传授文化知识看作同一过程,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也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
正如他所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所以教育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平衡的多方面兴趣,使他们形成思想范围。
多方面兴趣分为认识与同情两大方面,经验、思辩、审美、人类、社会和宗教六大种类。
多方面兴趣是教育的视野投向全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教学过程中教育要实现最高目的所必须培养的东西。
它既是教学过程的起点,也是教学过程的终点。
赫尔巴特指出训育是一种持续的诱导工作。
他认为,冒失是青少年的通病,教育者需要通过训育以维持他的想法。
它通过交际、榜样、启发使学生直接得到积极发展方面的促进。
训育就是要直接地陶冶儿童的性格,在儿童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
训育的措施可以是抑制、惩罚、赞许和奖励。
当我们今天对其重新审视时,会发现其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谢央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