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寿险需求调查报告
家庭保险需求分析表
——仅供参考
家庭保险需求分析表
人的一生不可忽视的四大风险:一是由意外或意外残疾导致,家庭收入中断巨额医疗费用增加;二是由疾病导致收入减少或中断,巨额费用增加;三是晚年收入减少或中断,养老所需各种费用长期持续支出;四是通货膨胀 、各种税费及投资不确定性带来的,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不断缩水和蒸发。从合理理财的角度出发,一个健康的家庭,应该拥有四大帐户:人身风险保障帐户、
健康风险保障帐户、养老金领取帐户、长期投资理财帐户。合理规划、未雨绸缪! 保险就像备胎、雨伞。虽不常用,但却不能不备!
保险是转存、转账、投资 ,绝不是花掉和消费! 国家注册保险代理人
成 员 项
目
险 种 先 生 女 士 子 女
保 额
保
费
缴 费 期 保 障 期 保 额 保 费
缴 费 期 保 障 期 保 额 保 费
缴 费 期 保 障 期 意外伤害 意外医疗
35种
重大疾病 住院报销 住院补助 子女教育
养 老 家庭保障
投资理财 资产保全 投资连结 合 计
联系电话
——仅供参考
中国家庭寿险市场的需求分析——基于全国25个省(市、区)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
中国家庭寿险市场的需求分析——基于全国25个省(市、区)
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
徐佳;龚六堂
【摘要】保险是家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中国家庭对于保险的需求也从传统的保障型需求慢慢地转向投资需求与保障需求兼顾考虑.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家庭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比较主要因素对传统保障型寿险和投资型寿险需求的影响异同.通过研究发现:保险在我国居民家庭的普及程度还很低,城乡间差异巨大.家庭的寿险需求、寿险持有比例随家庭生命周期变动呈倒“U”型,不同人口特征、家庭结构、金融知识都会显著影响家庭的寿险需求.家庭资产配置中,房地产会显著挤出寿险资产的配置;投资型寿险区别于传统保障型寿险和股票呈互补关系;社会保障对传统寿险以替代效应为主,对投资寿险以收入效应为主.随着家庭财富的增长,家庭将更多地参与资本市场,增加保险资产的配置.因此,在产品设计上要考虑到消费者异质性需求,积极创新,挖掘和引导消费需求;政府监管层面上要考虑产品结构差异,总量监管的同时优化行业结构监管指标体系,综合衡量行业发展.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16(000)009
【总页数】6页(P23-28)
【关键词】家庭资产;寿险需求;投资与保障;家庭资产配置
【作者】徐佳;龚六堂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
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0
保险是家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中国家庭对于保险的需求也从传统的保障型需求逐渐转向投资需求与保障需求兼顾考虑。人寿保险产品按照保障性和投资性可分为两大类:传统寿险和投资寿险。传统寿险只具有保障属性,投资寿险的保障性有所减弱,而衍生出了投资属性,两类寿险在保障性和投资性上的不同侧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潜在投保者的选择①。近几年来,由于国家七次下调利率,寿险产品“利差损”问题严重,各寿险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需求问题分析
中国人寿保险需求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立足于人寿保险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人寿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影响人寿保险发展的因素。其基本结论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正成为影响我国人寿保险消费的重要且显著的因素,
正在增加的老年赡养率,也将使我国寿险业受益。我国社会保险将逐渐以商业人寿保险作为重要补充,两类性质的保险将同时得到发展。我国人口较低的教育水平,可能会阻碍寿险的发展。预期通货膨胀显示了对寿险的负面的但不十分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人寿保险保险需求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人寿保险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恢复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对规模和相对发展速度都取得飞快地进步,2009年我国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为81441829.89万元,而2010年1—4月我国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已经达到了42694603.00万元。此外,在2009年全年人寿保费收入占原保费总收入的66.95%,但2010年前四个月这一数据已上升为70.43%。可以预见,在未来我国人寿保险业将带动保险业的整体发展。而我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并且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寿保险业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研究我国人寿保险业的发展环境和影响因素,有利于促进保险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以2009年为例,我国GDP总量达335353亿元,而从人寿保险的发展状况来看,人寿保费收入为7457.4亿元,仅占GDP的2.22%。可见,我国人寿保险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因此,找到影响我国人寿保险发展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家庭需求分析
二、子女(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责任)
✓ 以子女为受益人的寿险额度,主要取决于对子女的教育期望。
✓ 现在一般抚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的教育费是50万左右。本科一 般是22岁毕业,刚工作的几年可能经济上还需要父母的支持,基本25 岁可以自立。
✓ 如果小孩现在2岁,则保障时间为25-2=23年。以夫妻二人的总 保额为50万计算,如果夫妻的收入比为3:2,则丈夫保额30万,妻子 保额20万。
高等风险:如重大疾病风险以及构成残疾的重大意外等。
2007年8月,保监会对重疾险定义进行了规范,总的说来,重疾的发生几 率不是很大,但是一旦发生,一方面要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一方面要面 临收入中断的困境,将会给家庭经济造成巨大打击,因此,重疾险是个人 健康保险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目前重疾的治疗费用大概为10~30万,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以及可能因重 疾导致收入中断的情况,可以适当多考虑10~20万保额。一般的家庭,建 议重疾险保额为20~50万,如果公司有集体医疗或重疾险,也可以将保额 相应降低。
很简单,为自己买一份以父母为受益人的寿险就可以确 保父母有一个无忧的晚年。
下面先以几个例子来看看如何规划以父母为受益人的寿险:
案例一:
李先生和李太太都是上海白领,双方的父母都暂时不需要他们经济上的支持, 但是他们决定每年孝敬双方老人各3000元,以后会逐步增加(考虑通货膨胀 因素和父母医药费,预计平均每年各8000元),预计到老人85岁左右,即赡 养责任为30年左右时间。 李太太父母平均年龄55岁,李先生父母平均年龄60岁,按平均寿命85岁计算, 李太太对父母的责任期为30年,李先生对父母的责任期为25年。 所以他们规划以父母为受益人的寿险计划如下: 李太太寿险保障时间:85 - 55 = 30年 李太太寿险额度:8000×30年 = 24万 李先生寿险保障时间:85 - 60 = 25年 李先生寿险额度:8000×25年 = 20万
保险偏好调查报告
保险偏好调查报告
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洗礼之后,我国国民的保险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保险产品已经走入千万百姓家庭之中,而保险行业也发展成为金融行业的支柱之一。然而,由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国民的保险意识就整体而言仍然比较欠缺,这与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而这也意味着,提升国民的保险意识仍将是未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本人在今年7月30日至8月22日间进行调查,大概了解了保险行业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与前景,以及居民对购买保险的意识与偏好。我在从中主要大部分时间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等了解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调查者:苏飞月
调查主题:人们对于保险的偏好
调查时间:2015年7月30日至8月22日
调查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调查目的:了解当代人们对于保险产品的偏好状况,并针对当前状况分析后提出对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经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居民对于商业保险的认知度还不够。考虑到我国的保险市场主体正在不断走向成熟,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在新的发展阶段,保险监管机构在提升国民保险意识的过程中需要更加主动。事实上,从我国保险监管机构的工作来看,由于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成熟,在过
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监管机构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保险市场行为和偿付能力的监管上,而对保险市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无暇顾及太多。虽然近年来监管机构加强了保险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等,但总的来说离消费者的需求尚有距离,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仍然有待改善。
影响人寿保险的需求因素的分析
影响人寿保险的需求因素的分析
11002040121 孙娴
摘要:从人寿保险需求的角度出发,选取保险价格,保险供给,社会保障,对风险的偏好,家庭人口结构,保险意识,收入与财富等因素作为变量,对我国寿险的需求因素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关键词:需求分析,外部因素:保险价格保险供给社会保障内部因素:对风险的偏好家庭人口结构保险意识收入与
财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风险意识的提高,保险作为一种经济保障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人寿保险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也成了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规避风险的一种选择,在此基础上,研究影响人寿保险的需求因素的就显的尤其的重要。
我们知道,一般的商品,在不考虑外部影响的情况下,它的需求函数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也就是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增长而下降,随着价格的减少而增加。人寿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商品,它的需求函数自然符合这个规律,也就是说,它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增加而减少,随着价格的减少而增加。所以保险价格是影响人寿保险的一大因素。
1.保险价格保险价格即保险费率,等于期望索赔成本加上附加保费,保险价格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个人对生命风险的评估,当个人对生命风险的估计低于保险公司的估计时,即个人对期望索赔成本的估计低于保险公司的估计,使保单看起来具有更高的附加费用,个
人寿险需求就会减少;反之,如果个人对期望索赔成本的估计高于保险公司的估计,个人寿险需求就会增加。由于死亡保险没有替代品,价格对保障型寿险(尤其是定期寿险)的需求影响较小;对储蓄型寿险的需求影响较大。但是,由于人身保险商品及其定价的复杂性,消费者难以判断保险价格中包含了多少附加保费,因而降低了保险价格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程度。
中国家庭风险特征分析及寿险配置建议
Xian's Remark on Insurance
一、大众家庭风险特征及寿险配置建议
1.大众家庭人口结构
我国当前的大众家庭情况是“而立之年”后挑起家庭重担,其子女尚未独当一面。如图1所示,在我国的大众家庭中,财富创造者的主要年龄分布在36~40岁,占比31.9%,而51岁以上仅占比约1%,相较于中产、富裕和高净值家庭,大众家庭呈现出经济支柱以中年为主,并随其步入中老年而失去收入来源的特征。年龄的集中分布可以解释为40岁以前职场阅历的增加带动家庭收入的增长,而40岁以后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可能面临收入断流的家庭风险。
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83.7%的大众家庭仍是独生子女结构,且子女多处于“嗷嗷待哺”的幼龄期或成长的青少年时期(图2),正值消费与投资的关键阶段,家庭负担较重,等子女拥有收入来源后,原本的家庭主人也将同时步入收入降低的年龄阶段,错峰的收入使得大众家庭将面临长期的收入断流风险。
2.大众家庭收支结构
收入端上,大众家庭的收入主要依靠薪资,投资风险较高。相对而言,他们的刚需支出占比大,可支配收入弹性小。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职业分布情况,大众家庭普遍在企事业单位中处于基层岗位,缺乏技术经验和专业壁垒使得其从事的岗位具有较高的被替代风险。大众家庭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于管理、技术能力的提升和40岁之前工龄的增长,随着职位的晋升,抗风险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投资作为其他收入在大众家庭收入结构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大众家庭的投资收益率低,可能还面临投资亏损风险。相比之下,投资风险相对较高,与收益不匹配。这可能与可投资资金的体量较小、期限较短且要求流动性较高、方便随时支取有关(图3)。
人口老龄化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分析
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寿险需求现状及问题
•
人口老龄化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寿险需求的策略和建议•结论
01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同时工作年龄人口比例下降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019年全球65
岁及以上人口为9630万,预计到
2050年将达到1.65亿。
欧洲、北美和亚洲是人口老龄化问题
最为严重的地区,其中日本是老龄化
程度最深的国家之一。
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老龄化问题也
日益凸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60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2.6%。
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是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预计到2050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
到总人口的近1/4。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育率的下降,
全球各国都将面临更加严重的人口老
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和
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02寿险需求现状及问题
03多样化产品和服务
寿险市场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包括传统寿险、分红型寿险、万能型寿险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全球寿险市场现状
01寿险市场增长迅速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寿险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02家庭保险需求提升
家庭结构变化和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家庭保险需求提升,寿险作为家庭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也相应增加。
中国寿险市场现状
寿险产品创新不足
虽然中国寿险市场产品种类繁多,但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和差异化。
中国寿险客户满意度调查研究:高收入者不愿买寿险.doc
中国寿险客户满意度调查研究:高收入者不
愿买寿险-
日前,我国寿险行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客户满意度调查——《中国寿险客户满意度调查研究》在中国保监会新闻发布厅正式公布。报告显示,有64.6%的被调查客户对寿险公司客户服务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被调查客户最不满的是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理赔、投诉和退保。
本次调查主办者为北京开和迪咨询公司,调查选取了全国25个城市,对象包括2003年底前开业的24家寿险公司,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有效样本15020个。
调查显示,目前个人商业保险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三分之一的家庭拥有人身保险保单。目前市场拥有量最大的险种分别是健康险(70%)、意外险(42%)和少儿险(40%)。但寿险客户仍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人群,家庭月收入6000元以上的客户仅占30.1%,学历为大专以上的客户仅9.6%。
从城市来看,25个被调查城市中,客户满意度较高的前五个城市依次为长春、沈阳、深圳、伊春和成都。
不过,对于本次调查结果,许多业内人士表示怀疑,尤其是寿险客户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人群、大专以上学历的客户仅9.6%的数据。
对此,北京开和迪咨询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由于本次调查数据来自于全国25个城市,各地保险公司的经营水平以及客户群体差距较大,使调查结果与实际感受有所偏差。保监会的相关人士并没有对该报告发表看法,仅称对该研究成果表示关注。
成都商报
2023年人寿保险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3年人寿保险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1)市场规模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是保险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行业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人寿保险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为2.8万亿元,其
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7万亿元,占人身保险总收入的60%以上,市场规模巨大。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于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也促进了人寿保险市场的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8.1%,预计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这将为人寿保险市场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费者需求分析
人寿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在消费者需求方面,不同年龄和群体的消费者对人寿保险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年轻人来说,主要需要保障家庭的经济压力。在职场初期和家庭成立后,往往
需要投保重大疾病保险、长期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等,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经济来源。
2.对于中年人来说,主要需要拓展保险保障的范围。中年人通常已经有了一定的储蓄
和资产,需要考虑保险的投资价值,通过购买万能保险、分红保险等形式来实现资产增值。
3.对于老年人来说,重在保障健康和安全,为家人留下一笔遗产。通常需要购买养老
保险、寿险、意外险等保险产品来保障自身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来源。
(3)竞争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人寿保险市场竞争格局已逐渐趋于稳定。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四大国有保险公司持续保持领先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此外,众安在线、微财险等新型保险公司也在人寿保险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打破了传统保险公司的垄断局面。但是,人寿保险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营销模式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因此,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我国居民人寿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
h i g h - q u a l i t y mi c r o s a m p l e p r o v i d e d b y C h i n a h o u s e h o l d i f n a n c e s u r v e y ( C HF S ) .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析
语。
一
、源自文库
样 本 介绍 和 中国居 民寿 险 需 求整 体 状 况分
的 需求状 况 , 从人 1 3统 计 学 变量、 文 化和 心理 因素 、 保 障 方式 等方 面考 察 了我 国居 民在 寿险投 保
率、 投 保 时所 选择 的 具体 险种 以及 主要 险 种投 保金 额 上 的差 异 , 并 解释 其 原 因。 国 内以往从 个 体层面研究寿险需求问题的并不多, 希望此次研 究能为后续相 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参考。 关 键词 : 人 寿保 险 需求 ; 人 口统计 学 ; 文化 和 心理 因素 ; 保 障 方式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4 6 2 5 ( 2 0 1 3 ) 0 1 — 0 0 8 2 — 0 5 中 图分类 号 : F 8 4 0 . 6 2 文献 标 志码 : A
【 保险研究】
我国居民人寿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
王 向楠 , 王 晓全 ( 1 . 北 京大 学 经济 学院, 北京 1 0 0 8 7 1 ; 2 . 西南财 经大 学 保 险学 院, 四川 成都 6 1 1 1 3 0 ) 摘要 : 借助 中国 家庭 金 融调 查项 目所 提供 的 大样 本 、 高质 量 的微 观 数据 , 分 析我 国居 民人 寿保 险
中国居民保险需求问题研究
中国居民保险需求问题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居民具备了更多的保险
需求。保险为居民提供了经济保障和风险防范,但当前,在中国还有
许多居民对保险的认识存在误区,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和服务也面临
着挑战。本文将结合文献资料和实证调查,就中国居民保险需求问题
展开研究。
一、保险知识的缺失与认识误区
在我国很多地区,居民对保险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入,对于保险的
理解和认识存在许多误区。有很多人对于保险的理解还停留在一种
“保不保不一定赔”的表面层次上,以为能够买保险是种好事,至于
理解保险到底有什么用处、怎么买、买保险的时间和买多少等问题就
无法详尽回答。此外,很多人也会认为买保险的用处不大,过多的保
险投资会使自己的收入、财富状况变得不稳定,反而引发了很多不必
要的财务问题。
这种认识是由保险市场本身的复杂性造成的。在我国,保险行业
不仅包括国有保险公司,还有私营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以及各种
保险代理机构。其中每个公司的招揽客户、产品设计、销售方式以及
服务质量都有所不同,造成消费者对于保险认识的差异。比如保险公
司销售员有时会通过夸大保险条款、保单年利率过高等手段来吸引客户,而客户只看中短期利益而忽略了保险精神的根本目的。同时,有
些消费者虽然对购买保险有基本的意识,但在选择保险产品时会因为
缺乏专业知识而困惑。这时,销售员在保险产品的调整、协议设计、
推荐策略上,会用一门“舌灿莲花”的销售伎俩,让消费者很难驾驭。
如何增加居民对于保险的认识和理解呢?一方面,领导应该加强
对于保险行业的监管,保险市场的选拔流程应该更为规范,保护消费
人们对保险认知调查报告
保险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险业的
行业面貌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保险行业由小到大,从一个基础薄弱、可有可无的行业逐步发展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保险市场由封闭走向开放,逐步展
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之一。中国的保险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民众对保险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针对此种情况,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简单了解部分民众对保险的认知情况。以下为民众认知情况分析:(一)对保险更加重视
2001年1月开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院、中国保险学会共同组成的中国保险市场联合调查研究课题组对我国最
具发展潜力的50个大中城市保险市场作了专项调研。该项调查涉及46个城市的22182个居民家庭。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保险市场正处
于培育发展阶段,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认知有限,对保险公司的信心较低。大多数居民对保险知识只有一般性的了解,只有6%的家庭认
为自己对保险知识了解较多,而36%的家庭表示自己对保险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
相比从前大多民众已经深刻意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即使还没有深入了解各类保险产品或者购买保险。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也着重要求保险,说明这些年来,国家和各个企业对保险的推广工作发挥了作用。相比来说,有着社会保险比商业保险的人多。
(二)有购买的想法,但是还没有实施
保险的种类繁多,由1980年的30多个发展到今天的1000多个,类型上由单一的人寿保险发展到今天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保险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很多人一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还有许多保险业务人员专业水平与素养参差不齐,民众因此对保险有了抵触心理,没有留下良好印象。保费对于一些人来说负担还是挺重的。人们更愿意用
2021年最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2021年最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引言
中国家庭金融状况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家庭财富管理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关注的焦点。为了解中国家庭金融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并于2021年发布了本报告。本报告通过广泛调研和数据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家庭的资产负债状况、家庭收支状况、金融资产配置、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旨在将中国家庭金融的实际状况呈现在大家面前,为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家庭资产负债状况
1.1 资产状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家庭的总资产规模达到了人民币300万亿,相比上一年增加了10%。房产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最大,约占50%,其次是金融资产,占比约为30%。这表明了中国家庭在资产配置上仍然以房地产为主导,金融资产占比仍然较低。
1.3 资产负债比
综合考虑家庭资产和负债状况,我们得出了家庭资产负债比。根据我们的计算,中国家庭的资产负债比为60%,即家庭总资产为家庭总负债的1.67倍。这一比例比较偏低,表明家庭整体资产相对偏小,负债相对较大。
二、家庭收支状况
2.1 家庭收入
调查显示,中国家庭的总收入规模达到了人民币120万亿,相比上一年增加了8%。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工资收入、经营收入和财产收入。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最高,约为60%。
2.2 家庭支出
中国家庭的总支出规模达到了人民币100万亿,相较去年增加了6%。主要支出项目包括日常生活消费、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和住房支出。日常生活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最高,约为40%。
中国大陆保险密度和深度仍相当低
中国大陆保险密度和深度仍相当低
12 月7 日,履新38 天的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打破网络上关于他上任60 天缄默期的传言。面对应邀参加保险消费者座谈会的各行业代表,项俊波开门见山,直言消费者利益保护:保险消费者是保险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
基。没有保险消费者,就不存在保险市场,也就不需要保险监管。只有切实维
护好消费者利益,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保险业的发展道路
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只有妥善处理好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才能坚定广大消费者对保险业的信心。只有想消费者所想,急消费者
所急,办消费者所需,保险监管工作才能把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落到实处。
十几年来,中国保费收入突飞猛进的速度在西方看来不可思议。尽管如此,中国大陆保险的密度和深度仍然相当低,社会对保险业的认知程度和美誉
度也不高。今年7 月,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北京大学和零点调查公司发布了一份家庭寿险需求调查报告。调查显示,中国家庭的寿险认知程度仍
处于较低水平,对于市场上的寿险产品,仅有27.2%的家庭表示了解其相关信息,而明确表示不了解的比例超过半数(51.2%),农村表示不了解的比例更高(54.2%)。
诚如项俊波主席所言,这些年来,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
服务经济社会大局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保险业快速发展,一些长期以来
逐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在暴露和显现出来,社会各界对保险业还有一
些不满意的地方,有些意见还比较尖锐。
保险理赔难服务不到位保险条款复杂等,都直接、间接对保险业造成了
负面影响。无论是销售时的误导、欺诈,还是理赔时的推诿、塞责,抑或是一
老龄化趋势下的人寿保险需求
求
2023-11-09
CATALOGUE
目录
•
引言
•老龄化趋势概述
•老龄化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寿险产品创新与设计
•老龄化对寿险市场的影响及挑战•结论与建议
01引言
老龄化社会的形成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社会逐渐形成。
人寿保险在老龄化社会中的重要性
人寿保险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和生活质量提升,对于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龄化趋势下的人寿保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保险公司开发适应老龄化社会的人寿保险产品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老龄化趋势下的人寿保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02
老龄化趋势概述
全球老龄化趋势
寿命延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出生率下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全球出生率普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老龄化趋势。
人口结构变化
全球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相对减少。
中国老龄化趋势
老年人口规模大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尤其是高龄老人数量不断增加。
老龄化速度快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速度更快,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迅速。
不均衡发展
城乡和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其他地区。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保健等支出压力逐渐加大,对社会经济造
成一定负担。
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社会负担加重
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导致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中国家庭寿险需求
研究报告摘要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2011年7月
家庭在中国社会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地位。在中国家文化观念中,“家”的地位和意义超越了个体,在人生中甚至具有“根”、“归属”、“依托”的意义。同时,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消费意识日益成为影响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方面。体现在寿险领域,国人更逐渐表现出以家庭为单位的特征,并追求家庭成员的共同寿险保障,理财也体现家庭统筹的特征。
一直以来,在寿险领域研究的是产品、服务和品牌,更多的是从供给方的角度出发,探讨的是如何提升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本次研究尝试转变思路,不是从供给方,而是从家庭需求的角度,从根源上探讨中国家庭的风险状况及抗风险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家庭寿险需求的准确描摹,以此真实反映中国寿险的发展程度和潜力。因此,研究中国家庭的寿险需求,对目前中国方兴未艾的寿险行业有重要意义。
2010年7月,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邀请了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行业内外二十名专家设计了市场调查和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家庭寿险需求为主题,在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项目以家庭为视角,探讨中国家庭的基本状况、御险意识、抗风险能力,以及基于这些因素对寿险服务的需求状况,力图了解中国家庭寿险消费的行为特征与趋势,整个调查研究项目前后历时近一年,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委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进行了本次调查。所访问的群体包括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302个普通家庭。调查采用国际通用的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与其他民意测验专业机构采用类似抽样方法获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问卷包括了对家庭生命周期、家庭资产、家庭结构、教育程度、职业、风险意识、单位性质和收入等社会经济指标的大量信息分析。
在零点公司调查的基础上,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保险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邀请了来自全国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题为《中国家庭寿险需求调查》的专题研讨会,会议依托零点公司的市场调查结果,持续研究以家庭为纽带的寿险需求变化趋势与方向,旨在推动行业关注客户需求,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寿保险需求。
发现一:中国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老龄化压力增大
近三十年来,中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户均人口数从1982年的4.41人/户降低到2000年的3.44人/户。本次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家庭的户均人口数为3.38人,比2000年略有下降,但仍高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户均3人左右的水平。整体上来说,中国家庭的小型化趋势相对比较明显。分城乡来看,城市家庭户均人口数仅有2.69人;而县城和农村的这一数字则分别为3.05人和3.83人。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是以核心家庭为主流,比例达到70.8%;其次是主干家庭,比例为23.2%;单人家庭比例为4.6%,复合家庭和其他类型家庭大约占到1.4%。在核心家庭中,家庭成员包含有夫妇及子女的标准核心家庭占到核心家庭的93.2%。
分城乡来看,城市和县城中,核心家庭比重大的特点更加显著,分别占家庭总数的79.4%和77.5%,均比农村高15个百分点左右;相对应的,农村的主干家庭比重明显较高(32.4%),远远高于城市与县城(9.7%,15.2%)。另外,城市中单人家庭比例接近一成(9.9%),略高于县城和农村地区(4.7%,2.2%)。
从中国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来看,目前超过八成(81.7%)的中国家庭处于满巢阶段,其中满巢III期家庭的比重最大,占38.4%,满巢II期与满巢I期家庭的比例相当,均在两成以上(23.1%,20.2%)。另外,空巢家庭比例将近一成(7.9%),单身/未婚家庭和两口之家的比例最低,分别仅为5.6%和4.8%。
从家庭中子女的年龄分布来看,子女年龄在19-22岁大学阶段的比重最大,占满巢III期家庭总数的44.5%;其次是子女在17-18岁高中阶段(19.3%)。以一般人22岁大学毕业独立生活开始计算,子女年龄在22岁以上仍然与父母同住的家庭占满巢III期的36.2%,这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当前中国家庭中“啃老”现象的存在,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加,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推迟独立生活,甚至结婚、生育的年龄。但实际上,这部分群体一旦建立自己的家庭,中国的空巢家庭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也对我国未来的老龄化趋势带来新的压力。
发现二:县域家庭风险意识和存款意识低
从城市和县域家庭(县城及以下乡镇)认为未来五年会出现的支付情况及会存钱准备的比例来看,城市和县域家庭普遍选择了养老和子女教育支出。其中,县域家庭选择最多的都是子女教育支出(44.2%,45%)。而对于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等突发性风险,县域家庭的风险意识和存钱意识都相对较低,尤其是存钱意
识,分别仅为21.1%和13.8%。而由于县域家庭所处的生活、工作和交通环境等普遍不佳,县域家庭面临的突发性风险其实更大。
调查发现,城市家庭表示会准备的存款额度普遍高于县域家庭,其中在重大疾病、意外事故两个方面差距更大。但两者表示准备的额度总体均偏低。如重大疾病方面,城市和县域家庭分别表示会准备7.7万和4.6万元,但实际上,根据相关的行业公开数据,对于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中,癌症平均治疗费用12万,重大器官移植10-20万。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保险支付,家庭即使准备了预定中的存款,也难以有效的应付重大疾病风险。
而对于养老费用、子女教育费用,尽管城市和县域家庭表示会准备的额度相对高于其他方面,尤其是子女教育费用(10万,8.6万),但在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下,同等额度子女教育费用的防范能力可能会有所减低。
发现三:家庭抗风险能力低,渠道集中于存款和向亲友借款
通过一个设定的情境来探析中国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如果家庭主要劳动力得了大病,需要花费50万,请问会通过哪些渠道来筹集,各自可以筹集到多少?”调查显示,城市和县域家庭中分别只有54.7%和40.9%表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凑齐50万。其余难以筹集到50万的家庭中,城市和县域的平均资金缺口分别是10.2万和16.1万。
进一步来看,中国家庭抗风险能力的来源渠道整体上比较集中,“存款”、“向亲友借款”、“社保赔付”和“变卖固定资产”是城市和县域家庭选择的前四位,只不过城市家庭将“社保赔付”排第三,县域则是将“变卖固定资产”放在第三位。
在选择顺序上,城市和县域家庭选择“存款”时都基本分布在第一和第二选择;城市居民选择“向亲友借款”主要在第三和第四选择(25.4%,27.4%),而县域家庭则主要在第二和第三选择(43.8%,21.3%);城市和县域家庭选择“社保赔付”都主要集中在第一选择(35.9%,15.7%),但城市家庭选择的比例明显更高。
在家庭可以筹集到的资金中,上述四项所占的比例之和在城市和县域分别达到了73.6%和84.6%。也就是说,中国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基本围绕在家庭层面上,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既有能力,它的社会近圈,如亲友救济、单位报销和社会远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