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 期中综合检测试题

合集下载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

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本试题卷共6页,17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2.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表明这一时期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C.官府控制民窑生产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3.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A. “草市”开始出现B. “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C. 工商业市镇在全国大量出现D. 形成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4.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

这说明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5.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图1四幅漫画,对图1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图1A.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B.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C.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D.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6.马克思说:“新发现土地的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地之间的商业战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

”导致17—18世纪英荷、英法之间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利益发生冲突 B.扩张的方向相同C.争夺商品倾销市场 D.宗教信仰的冲突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8.图2中a 处对应的时期,叙述完全正确的是A. 这一时期蒸汽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 图2B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 .互联网的应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 .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图29. 表1表1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A .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B .《南京条约》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C .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D .一战爆发促进了中国出口大幅度的增长10.图3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X 处可以用下列哪句诗比喻最为恰当ABCD .无可奈何花落去图311.图4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对此图 理解不正确的是图4A .曲线②反映的经济形态均具有资本主义性质B .曲线①反映的经济形态在我国近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C .曲线④反映的经济形态最能代表我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流D .曲线⑤反映的经济形态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2.“—五”期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国家重点项目有56个安排在东北。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2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6·山东学业水平测试)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主题应该是中国古代( )A.农业的发展B.印刷术的改进C.商业的繁荣D.陶瓷业的进步【解析】题中图片自左至右分别是二牛一人犁耕法、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翻车,均与农业生产相关,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2.《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反映出( )A.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B.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解析】材料中“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说明棉纺织业发达,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B项。

【答案】 B3.(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

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解析】材料“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体现了盛泽镇的商业繁荣,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徽商经营品种单一在材料内容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A4.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

”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导学号:14330194】A.断绝中西贸易的往来B.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C.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D.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湖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湖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命题范围:历史必修二1-12课)时量:90分钟(必考60分钟,选考30分钟)满分:150分(必考100分,选考50分)得分:____________第Ⅰ卷必考部分(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1.“社稷”在我国古代既是国家的代称也是国家的象征,“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

这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哪一特点A.以农立国 B.皇权至上 C.以民为本 D.土地国有2.2018年初,湖南省博物馆携湖湘文物瑰宝亮相央视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刷爆了朋友圈。

以下关于出土于湖湘大地国之宝藏的描述,正确的是A.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B.“方罍之王”皿方罍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技艺高超C.辛追墓“T形帛画”综合体现了汉代丝织、绘画和丧葬制度D.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体现了宋代制瓷业的迅猛发展3.古文献中描绘某装置(见右图),“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

该装置主要用于A.灌溉 B.冶金C.纺织 D.制瓷4.据《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这主要表明A.明朝商品经济发展 B.明朝纺织业发达C.世人皆以纺织为生 D.出现了雇佣关系5.北宋时期在益州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为A.交子 B.飞钱 C.汇票 D.银票6.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

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

这反映出当时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C.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D.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7.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此后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可推知A. 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农业生产区B. 甲骨文是研究农学的重要资料C. 《诗经》是反映农事的文学作品D. 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

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

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

”这种現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自然经济正式形成B. 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3、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 男耕女织B. 自给自足C. 连续性D. 脆弱性4、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 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5、“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6、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 铁犁牛耕的使用
B. 曲辕犁的推广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高转筒车的出现
【答案】C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说明是当时生产力发展重要体现,故A项正确;B是唐朝时期出现;C是魏晋南北朝开始南移;D是唐朝出现。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故B项错误;珐琅彩是清代才出现 ,故C项错误;唐代南方出现了秘色瓷,故D项正确。
11.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2)消极作用:
①封建社会晚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和封建制度的解体,阻碍了社会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②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工商业发展,农业发展也受到限制。
③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C. 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D. 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可以看出,徽商的兴衰和清政府的兴衰是同步的,由此可知,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上是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选项B正确;徽商是旧式的商业势力,不是近代商业,选项A排除;徽商创造的财富大部分流向土地和房产,说明其不属于近代经济,排除C;徽商不属于外国资本,排除D。
B.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答案】B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长为90分钟,满分100分。

考查内容必修二1--13课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

这说明A.铁犁牛耕已经被推广长江流域B.铁农具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D.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2.孟子曾描绘:“五亩之田,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反映了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D.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3.北宋虽都开封,但每年都要从南方运输数百万石粮食和大批布帛等物资前来,以供皇室、官吏和军队之需。

同时,宋辽金常年在北方的战争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流域的衰落。

这表明A.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B.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两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D.北宋时期漕运发达4.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宋代租佃关系则日益普遍化;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这种现象直接导致A.封建经济严重衰退B.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C.工商业市镇的繁荣D.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5.就“中国古代冶炼技术发展历史”这一主题,某班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形成了以下四组认识,其中哪一组认识将得到大家的赞同A.商朝晚期中国已有铁农器B.西汉时期出现水力鼓风工具C.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D.西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代6.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种方格状的坊市结构,空地、农田、民居划分为方形之坊,市场被局限在特定的数坊之内;唐代出现了“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的情况;宋代出现“坊巷桥门及隐蔽之处,具有铺席买卖”。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

)1.1.河北《元氏县志》载,民国时期当地“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经济具有A. 农工结合的特点B. 自给自足的特点C. 精耕细作的特点D. 工商皆本的特点【答案】B【解析】材料“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用品是由自己生产的,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点,故B正确;“农工结合”并不属于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且材料无法体现“农工结合”,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错误;“工商皆本”不属于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且材料未涉及,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2.“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材料体现的核心观念是A. 重农B. 抑商C. 海禁D. 重商【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社会各色人等“莫不志在良田”,体现的核心观念是重农思想。

故答案为A项。

B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不能体现,排除。

点睛: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人们思想上“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观念根深蒂固,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主张工商皆本的理念开始出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3.读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表(部分),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 注重农业工具的创新B. 推广农业经验C. 讲究精耕细作D. 注重农时,因地制宜【答案】C【解析】材料表格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注重提高耕种效率、发展农田灌溉、合理安排农事、大力提高产量,这些都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正确;材料内容不仅仅限于农业工具的创新,故A错误;材料内容也不限于农业经验推广,故B错误;注重农时,因地制宜,也属于精耕细作的表现,故D错误。

高一历史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共30小提,每小题2分)1.下列工具用于播种的是()A.B.C.D.2.宋代张孝祥有诗中写道:“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

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

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

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江吴夸七蹋,足茧腰背偻。

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

”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A.运用了自然力B.可调节水的流量C.提高了耕作技术D.此工具出现于宋朝3.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和农耕的推广B.奴隶集体劳动效率低下C.阶级矛盾的激化D.地主阶级的大力推动4.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

宋真宗时,知滨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

据此可知()A.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B.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农本思想C.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D.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5.以下是某电视剧一场景:王某穿着整洁的中山装在上海火车站迎接李某,当李某出现时,王某上前握着李某的手说“李先生您好”。

请你判断此场景最早出现在()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运动后C. 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成立后6.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①自然经济出现瓦解②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③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始出现④白银开始大量外流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7.洋务派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官府监督之下。

由此可知,近代“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D.辅助了军事工业的发展8.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本试题卷共6页,17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重农”的思想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不误农时”的思想D. “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依据题干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反映的是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属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说明农业受气候的影响很大,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指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精耕细作的特点对“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的分析理解。

2.2.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表明这一时期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C. 官府控制民窑生产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制瓷业中民窑数量超过官窑,并出现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一方面这是明清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包括技术的进步。

另一方面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故B项正确。

自然经济解体是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A项。

民窑只是为官府代加工,并不是被官府控制,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的特征,因此没有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

3.3.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朝)人对神灵崇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

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示”“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

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

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A.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B.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C.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疏的权力运作D.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2.在边疆民族政策上,康熙帝强调“治之得其道”和“惟令各行其道”,雍正帝提出“因俗利导”,乾隆帝则是强调“从俗从宜”“不易其俗”。

这些边疆民族政策A.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的一体化B.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C.消除了边疆地区的割据隐患D.巩固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统治3.据清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当时本族直系上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9%,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

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影响是A.实现了社会公平B.增加了官员数量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扩大了统治基础4.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5.柏拉图曾说:“父母不能随意令子女去还是不去国家指定的老师家读书,因为儿童与其说属于父母,不如说属于城邦。

”这主要反映了古代雅典A.公民教育受到全社会普遍重视 B.公民的城邦属性高于个人自由C.民主制度不断优化达到了顶峰D.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受到限制6.雅典民主制是一次性的瞬时决策机制,决策往往未经深思熟虑便付诸表决。

2017--2018高中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2017--2018高中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5 CDDCD6——10 DCCAB11——15 BBAAA16——20 DADAB21——25 BDCBD26.(16分)(1)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是一种自然经济。

6(2)苏州地区纺织业较发达,机户和工匠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3)“重农抑商”政策维护了自然经济的稳定2,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

27.(18分)(1)“新大陆”:美洲。

2影响:人类从分散孤立走向一个整体;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美洲传统社会遭受灭顶之灾。

(答出其中三四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8(2)“新时代”:蒸汽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2工具:火车(蒸汽机车、火车机车)、轮船(汽船、汽轮)。

2(3)科学家:西门子、爱迪生、法拉第等。

(答出其中两人即可)2成就:发电机(西门子);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放映机、留声机等(爱迪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

(其他符合史实的人物和发明皆可)228.(16分)(1)外国资本主义创办的近代工业2和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

2(2)条件: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群众性的爱国反帝运动。

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8(言之有有理亦可)(3)因素:欧洲各国对中国工业的入侵,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启示: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障碍。

(言之有有理亦可)2。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60分)1.1.阅读下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中国古代早期农业黄河中游农作物出土绝对数量统计表(单位:粒)A. 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B. 北方以种植粟为主C. 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D. 南方以种植粟为主【答案】B【解析】我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耕格局。

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排除AD;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的早期农业北方以种植粟为主,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南方种植信息,排除C。

2.2.下图所示的古代农具最早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①是隋唐时期出现的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②是三国曹魏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③是隋唐时期的灌溉工具,骨耜是我国早期农业的农业工具。

故选①③组合,选C。

3.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段词反映了中国古代A.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C.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D.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答案】C【解析】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典型表现,故C确;材料无法反映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A;.材料未涉及农村商品交换内容,排除B;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较小,自给自足为特征,排除D。

材料无法反映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故排除D项.4.4.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A. 主要满足官府需要B. 大部分投入市场销售C. 质量普遍不是很高D. 全部运往海外销售【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古代手工业有三种经营形态: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其中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属于自然经济范畴。

但没有任何一种专为海外市场生产,排除D;官营手工业不进入市场,排除B;官营手工业规模大,质量较高,主要满足官府需要,故排除C,选A。

[推荐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推荐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考生须知:全卷分试卷和答卷。

试卷共 8 页,有 2 大题, 42 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影响深远。

这一耕作方式形成于A. 西周时期B. 春秋战国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可以冶炼出铁,因此铁犁牛耕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A项错误;CD项晚于B项。

2. 林则徐在1545年日记中记录他在某地的见闻:“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井之利为之也”。

关于“卡井”的表述有误的是A. 由关中农民创造B. 至今还流行与新疆一些地区C. 起源于战国时期D. 有利于木棉等经济作物种植【答案】C【解析】从材料“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卡井”是坎儿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坎儿井由关中农民创造,起源于西汉时期,至今还流行于新疆一些地区,故C项错误,AB项正确;材料“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说明D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C。

点睛:首先从材料“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得出是坎儿井;然后此题是逆向思维的题目,找出不符合坎儿井的内容即可。

3. 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

它是A. 耦犁B. 曲柄锄C. 曲辕犁D. 翻车【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故C项正确;耦犁出现在东汉,故A项排除;曲柄锄出现在汉代,故B项排除;翻车是灌溉工具,故D项排除。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无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无答案

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无答案)范围必修二第一二单元分值 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3*26=78分)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

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最早形成于( )A.春秋B.秦朝 C.西汉D.战国3.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4.《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 )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BC.棉纺织技术的推广D.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5.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 )。

A.规模大,分工极细 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形成了雇用和被雇用的劳资关系D.机器生产形成发展6.宋代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竞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

这说明()A.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C.政府奉行“农工商皆本”思想D.商业已经由“末”变“本7.在北宋东京(今开封)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化娱乐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8.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卷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右图为1500年前后由欧洲著名航海家们开辟的新航线。

其中开辟航线①的国家是A.英国B.意大利C.西班牙D.葡萄牙2.1492年11月15日,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在那里(古巴岛)有一片土地,种植着一种作物,结的果实有点像小麦,当地人称之为马西日”。

哥伦布一行赞赏它:“味道既好吃,又能烤食、又能炒食、又能磨面”。

可见该“作物”是A.玉米B.可可C.葡萄D.烟草3.美国作家斯塔尔在1907年撰写的《刚果真象》一书中说到刚果土著人的遭遇时说,“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种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

”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言“残暴罪行”的是A.自由贸易B.黑奴贸易C.大规模屠杀D.野蛮掠夺4.美国作家李普曼在《道德序论》中说,“在近代……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史实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B.手工工场的发展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D.圈地运动的开展5.小强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相关发明时,有意识地进行了归类梳理,但漏洞较多,6.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

据此可知,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A.根本动力B.技术条件C.物质条件D.根本保障7.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次革命的发源地是A.英国和法国B.德国和法国C.法国和美国D.德国和美国8.他们一边开自行车店赚钱,一边还要积累航空知识,观察老鹰飞行,反复设计图纸,经过三年多日日夜夜的准备,在1900年10月制成,而后不断改进,至1909年3月,美国陆军部正式向他们订货。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小题,共50分)1. 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倾生成之惠”,这描述的工具是图1中的A B C D图1解析: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水以轮济,假一毂(车轮)汲引之利”指的是筒车。

此语出自《筒车赋》2.《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农业生产注重A.遵循经济规律提高效益B.改进铁犁牛耕发展生产C.进行精耕细作提高地力D.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解析:C3.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朝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

这表明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深入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 唐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解析:B4.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A. “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工商食官”指的是官府垄断工商业,工商业特别是手工业产品主要满足政府的需求,而不是社会需求,所以A项错误;C、D两项是影响社会需求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综合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50分)1.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解析】“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的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工夫。

“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与其意思相似。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选B项。

【答案】 B2.美国历史社会学家黄宗智认为,“小农既是一个追求利润者,又是维持生计的生产者,当然更是受剥削的耕作者”。

中国古代小农“维持生计”的主要特点是()A.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B.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C.发展家庭纺织业D.使用铁犁牛耕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以实现自身的生存为目的进行生产,除主要发展农业生产外,还发展家庭手工业以换取必须的生活品。

精耕细作、铁犁牛耕等是指的生产技术,着重于农业生产方面,忽视了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种类众多,纺织业只是其中之一。

【答案】A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后来被打破。

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和私营手工业的部分行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分别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明朝B.汉朝、唐朝C.明朝、清朝D.春秋战国时期、宋朝【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食官”即“食于官”,就是工商业者由官府供养,体现了当时工商业主要为统治者服务。

随着历史的发展,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是在明朝中后期,可知A项正确。

B、C、D三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项。

【答案】A4.《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

”《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这两段文献材料中涉及的都是()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解析】东西织室是西汉时在都城长安设立的服务于皇室的工场,只为帝王、贵族服务,属于官营手工业,故选B项。

【答案】 B5.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这实际上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重农抑商的政策【解析】由“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反映城市起初的功能主要是军事、政治功能为主,往往是政治与文化中心,经济功能不强;“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市坊反映的是经济功能的增强,其经济功能增强说明了汉代以来商业经济的发展。

【答案】A6.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

”这反映当时()A.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B.手工业获得长足发展C.对外贸易发达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根据材料“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反映了明代境内交通南北东西畅通,商品交流无碍,国内市场统一,故A项正确。

【答案】A7.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解析】四个选项都会影响和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归根结底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项。

【答案】B8.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船水平的提高D.宗教扩张的狂热【解析】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海外贵金属的需求,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其经济根源,故B项正确。

【答案】B9. 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

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A.商业革命与价格飞涨 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理的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后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就是指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所以答案选B。

【答案】B10.下面是北美洲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环境恶化水灾泛滥 B.大批土著被卖为奴C.殖民者掠夺和屠杀 D.工业污染损害健康【解析】环境恶化和水灾泛滥不可能使人口减少如此之多,故A项错误;贩卖奴隶主要发生在非洲,故B项错误;图表反映了海地土著人口的显著减少,这是由于殖民者的掠夺和屠杀引起的,故C项正确;1570年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更无工业污染之说,故D项错误。

【答案】 C11.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

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A.垄断组织的产生B.工厂制度的产生C.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行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解析】通过对题干材料中“18世纪起”“欧洲”“纺织机器……交通工具”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由于工厂的大批兴建,新型工厂制度产生,使得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12. 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

能够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电灯的发明B.飞机的发明C.蒸汽机广泛使用 D.内燃机广泛使用【解析】电灯的发明与电的发明有关,故A项错误;飞机的发明只是内燃机应用的一个方面,不能正确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故B项错误;蒸汽机广泛使用推动煤的开采,不是石油,故C项错误;石油是内燃机的能源,内燃机广泛使用推动石油的开采,故D项正确。

【答案】D13.下图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年份1870 1900企业总数(个) 808 669工人总数(人) 78 000 27 200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A.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B.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C.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D.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解析】1870年是本题的题眼,因为187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私人垄断时代到来。

【答案】C14.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排除A项;江南制造总局属于近代洋务企业,大生纱厂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C两项,因此选D项。

【答案】 D15.“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B.推动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的诞生C.使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D.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解析】材料中晚清人士的主要意思是鼓励保护民间开办工厂使用机器,这样可以抵制洋货在中国的畅销流行,也有利于我国的生产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这一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是在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甲午战败后,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使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故C项正确。

【答案】C16.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图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政府政策鼓励支持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C.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图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时间是在短暂春天和短暂发展,短暂春天是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造成的,短暂发展是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造成的,所以图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就是“政府政策鼓励支持”,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项。

【答案】 A17.下图是建国后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A.片面追求生产关系变革的高程度 B.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C.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 D.是探索建设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解析】大跃进是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而不是追求生产关系变革,故A项错误;根据图片所示,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现象,这是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高速度的表现,故B 项正确;大跃进运动是建设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失误,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是探索建设道路的重大失误,故D项错误。

【答案】B18. 有学者在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认为,“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正是获利期望无法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实现,才导致了新制度的形成。

”该学者意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导致农村土地关系的两权分离B.确立了农户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C.是国家法令引起的强制性变迁D.是农民自发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解析】从材料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为获得利益而推动的制度变革,故D项正确。

【答案】D19.1984年人称“江南猫王”的画家陈莲涛为邓小平画一幅《双猫图》,图中有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南方谈话”中能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社会主义的本质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检验真理的标准【解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80年代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客人所说,故A项错误;1992年南方谈话,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故B项正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当今企业改革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要求,故C项错误;在“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中”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D项错误。

【答案】B20. 1992年全国掀起公务员辞职“下海”潮,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创业。

这一浪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国()A.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实施了对外开放战略D.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序幕【解析】世贸组织1995年才成立,中国2001年加入,故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下海”浪潮的出现,故B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故C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序幕,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