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单元 重点难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人口与人口地理学(1)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2)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3)世界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性2. 世界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增长的影响3. 中国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问题的影响二、城市与城市化问题1. 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及其定义(2)城市化的基本概念(3)城市化的历史过程(4)城市化的影响2. 新型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问题(1)新型城市化的概念(2)中国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内容(3)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成因第二章农业与农业区位一、农业资源1. 农业资源的概念2. 农业资源的分类及分布(1)土地资源(2)水资源(3)气候资源(4)人力资源3. 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二、世界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区位1. 农业类型及其区位的基本概念2. 半自然经济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3. 商业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4. 工场化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5. 世界主要农业区位的变化三、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区及其特点1. 主要粮食生产区2.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区3. 世界主要牧业生产区4. 综合农业生产区5. 主要农业生产区的特点第三章工业与工业区位一、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 工业的概念及其发展特点2. 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工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世界工业发展的地理差异1. 世界工业的发展地域特点2.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 世界工业地域结构的演变三、现代工业区位1. 工业核心区与卫星城市2. 工业集中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3. 现代工业园区的构成及类型第四章贸易与交通一、贸易的地位及特点1. 贸易的概念及其地位2. 世界贸易的区域结构3. 贸易流动的地理特点二、国际贸易的格局1. 主要贸易国家及其贸易特点2. 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3. 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及其特点三、国际运输通道及其发展1.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地理位置2.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类型及其特点3.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发展现状第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反思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人类活动的种类及其特点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地球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二、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2. 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及内涵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以上就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教材鲁科版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气体实验定律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鲁科版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气体实验定律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气体实验定律第1节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 1 - 第2节科学测量: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 10 - 第3节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 - 13 - 第4节科学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 15 - 第5节气体实验定律................................................................................................ - 21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29 -第1节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1.分子的大小(1)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2)通常分子质量的数量级在10-27~10-25kg范围之内.2.阿伏伽德罗常数(1)定义:1 mol任何物质含有粒子的数目都相同,为常数.这个常数叫作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 A表示.(2)数值:N A=6.02×1023mol-1.(3)意义: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常量,它是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的桥梁.二、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而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普遍性: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3)规律:温度越高,扩散越快.(4)意义: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2.布朗运动(1)定义: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2)产生原因:微粒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不平衡引起的.(3)影响布朗运动的因素①颗粒大小: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②温度高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4)意义:反映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热运动(1)定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三、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随间距变化得快.四、物体的内能1.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1)分子动能:分子由于做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2)平均动能:大量分子动能的平均值.(3)温度与平均动能的关系①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②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物体的热力学温度成正比.③温度的微观本质:温度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1)定义:由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分子具有的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宏观上: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①若r>r0,当r增大时,分子势能增加.②若r<r0,当r减小时,分子势能增加.③若r=r0,分子势能最小.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个1 μm大小的水珠,尺寸与细菌差不多,其中分子的个数竟比地球上人口的总数还多上好多倍!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观察分子的大小呢? 提示: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1.两种分子模型(1)球形分子模型:对于固体和液体,其分子间距离比较小,在估算分子大小及分子的个数时,可以认为分子是紧密排列的,分子间的距离近似等于分子的直径,如图所示.球形分子模型其分子直径d =36V 0π.(2)立方体分子模型:对于气体,其分子间距离比较大,是分子直径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此时可把分子平均占据的空间视为立方体,立方体的边长即为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如图所示.立方体分子模型其分子间的距离d =3V 0. 2.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 (1)一个分子的质量m =M N A =ρVN A.(2)一个分子的体积V 0=V N A =MρN A(对固体和液体).(3)单位质量中所含分子数n =N A M. (4)单位体积中所含分子数n =N A V =ρN AM.(5)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 =3V 0=3VN A.(6)固体、液体分子直径d =36V 0π=36VπN A.【例1】 (多选)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m 、Δ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四个关系式中表示正确的是( )A .N A =Vρm B .ρ=μN A Δ C .m =μN A D .Δ=VN AAC [N A =ρV m ,A 对;N A =μm ,所以m =μN A,C 对;而对于气体分子来说,由于其两个相邻分子间距离太大,VN A求出的是一个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而不是单个气体分子的体积(其体积远小于该值),D 错;由于V ≠N A Δ,故ρ=μV ≠μN A Δ,故B 错.](1)求解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有关问题的思路(2)V 0=V N A对固体、液体指分子体积,对气体则指平均每个分子所占据空间的体积,即无法求解气体分子的大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在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这种说法对吗?(2)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布朗运动可以叫热运动吗?提示:(1)不对.首先,胡椒粉不是布朗微粒,做布朗运动的微粒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其次,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是由于水的对流引起的,并不是水分子撞击的结果.(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才叫热运动,而布朗运动是悬浮小颗粒的运动. (1)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悬浮微粒受到液体分子撞击的不平衡是形成布朗运动的原因,由于液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使微粒受到较强撞击的方向也不确定,所以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2)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悬浮微粒越小,某时刻与它相撞的分子数越少,它来自各方向的冲击力越不平衡;另外,微粒越小,其质量也就越小,相同冲击力下产生的加速度越大,因此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3)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液体分子的运动(平均)速率越大,对悬浮于其中的微粒的撞击作用也越大,微粒越不易平衡,产生的加速度也越大,因此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2.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的比较A.上图记录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上图记录的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实验中可以看到,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D.实验中可以看到,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D[图中记录的微粒每隔一定时间的位置,并不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更不是分子运动的轨迹,故A、B错误;微粒越大,表面积越大,同一时刻撞击微粒的液体分子越多,冲力越平衡,合力越小,布朗运动越不明显,故C错误;实验中,温度越高,液体分子运动越激烈,使得布朗运动也越明显,故D正确.]布朗运动中的“颗粒”(1)布朗运动的研究对象是悬浮小颗粒,而不是分子,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2)布朗小颗粒中含有大量的分子,它们也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3)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比我们所观察到的布朗运动的速率大许多倍.(4)导致布朗运动的本质原因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1)一根铁棒很难被拉伸,也很难被压缩,能否说明铁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2)分子力为零时,分子是否就静止不动?提示:(1)能.铁棒很难被拉伸,说明铁分子间有引力;很难被压缩,说明铁分子间有斥力.(2)分子并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情况不同,如图所示.其中,虚线分别表示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关系,实线表示它们的合力F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关系.当r=r0时,f引=f斥,F=0.当r<r0时,f引和f斥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f斥增大得更快,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r0时,f引和f斥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f斥减小得更快,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10r0(10-9 m)时,f引和f斥都十分微弱,可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F=0).【例3】(多选)两个分子从靠近得不能再靠近的位置开始,使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到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这一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B.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C.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在逐渐减小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到零AD[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距离增大时,二力都在减小,只是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因而表现为斥力;当r>r0时,分子间的斥力小于引力,因而表现为引力;当r=r0时,合力为零;当距离大于10r0,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近似视为零,所以分子力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到零,因而A、D正确,B、C错误.]r0的意义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所以分子间距离等于r0(数量级为10-10 m)的位置叫平衡位置.注意:①r=r0时,分子力等于零,并不是分子间无引力和斥力.②r=r0时,即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并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物体的内能(1)物体分子运动的总动能为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分子的总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物体的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吗?提示:(1)微观上: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数有关.宏观上:由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与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2)不一定.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物体的体积增大,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物体的体积增大,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1)温度的微观含义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因不同的分子具有的速率一般不同,且不同时刻同一分子的速率一般也不相同,故单个分子的动能无意义.温度是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只要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就相同,但分子的平均速率不一定相同.(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①分子的平均动能永远不可能为零,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是永不停息的.②平均动能与平均速率的关系可简单地理解为:E k=12mv2,m为该物质分子的质量.(通常提到的分子速率一般是指分子的平均速率,单个分子的速率无意义)③分子的动能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无关,也就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动能无关.(3)温度与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的关系在宏观上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微观上温度是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在相同温度下,各种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加;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减少.在同一温度下,虽然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但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不一定相同.2.影响分子势能大小的因素如图所示,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分子势能的变化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的距离,宏观上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分子间距离r=r0r>r0r<r0分子力等于零表现为引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做功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间距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最小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1)内能的决定因素①宏观因素:物体内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温度和体积三个因素决定,同时也受物态变化的影响.②微观因素:物体内能的大小由物体所含的分子总数、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间的距离三个因素决定.(2)内能与机械能的比较能量名称内能机械能对应的运动形式微观分子热运动宏观物体机械运动能量常见的形式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能量存在的原因由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由物体做机械运动、与地球相对位置或物体形变决定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的温度和体积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离地高度(或相对于零势能面的高度)或弹性形变量是否为零永远不能等于零一定条件下可以等于零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水蒸气,温度不变.此过程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变化,分子势能变化,所以物体的内能变化.【例4】(多选)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r>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D.当r<r1时,随着r的减小,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增大BD[当r=r2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则当r大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A错误;当r<r1<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B正确;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力是斥力,则分子力做正功,故C错误;当r<r1时,随着r的减小,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增大,D正确.]分子势能图像问题的两点提醒(1)分子势能图象的最低点(最小值)对应的距离是分子平衡距离r0,而分子力图象的最低点(引力最大值)对应的距离大于r0.(2)分子势能图象与r轴交点表示的距离小于r0,分子力图象与r轴交点表示平衡距离r0.第2节科学测量: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一、实验原理与方法油酸分子的一端具有亲水性,另一端具有憎水性,当把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便在水面上散开,其中酒精溶于水,并很快挥发,在水面上形成有自由边界的一层纯油酸薄膜,形成单分子油膜.如果将油酸看作是球状模型,测出一定体积的油酸酒精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计算出油膜的厚度,这个厚度就近似等于分子的直径.二、实验器材盛水的容器,滴管或注射器,一个量筒,按一定的比例(一般为1∶200)稀释了的油酸酒精溶液,带有坐标方格的透明有机玻璃盖板(面积略大于容器的上表面积),少量爽身粉或石膏粉,彩笔.三、实验步骤1.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一定容积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的滴数,求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所含纯油酸的体积V .2.向容器中倒入约2 cm 深的水,将爽身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3.小心地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让它在水面上自由地扩展为油酸膜. 4.轻轻地将有机玻璃盖板放到容器上,用彩笔将油酸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5.利用坐标方格计算出油膜的面积S ,再根据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和油膜的面积求出油膜的厚度d =V S,即为所测分子的直径.四、数据处理计算分子直径时,注意加的不是纯油酸,而是油酸酒精溶液,在利用公式d =V S计算时,式中的V 不是溶液的体积.而应该进行换算,计算出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方法是:设n 滴油酸酒精溶液是1 mL ,则每1滴的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是1nmL ,事先知道配制溶液的比例是1M ,则1滴溶液中的纯油酸体积V =1n ·1MmL.式中的S 是滴入水中后,纯油酸形成的油膜,其面积用数坐标纸上对应的格数来计算,以1 cm 为边长的坐标纸上占了多少个格,其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数格时,不足半个格的舍去,多于半格的算1个格.这样就可粗略地计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五、误差分析1.由于我们是采用间接测量的方式测量分子的直径,实验室中配制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油酸在水面展开的程度、油酸面积的计算都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程度.2.虽然分子直径的数量级应在10-10m.但中学阶段,对于本实验只要能测出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在10-9m 或10-10m 以上即可认为是成功的.六、注意事项1.爽身粉不要撒得太多,只要能够帮助看清油膜边界即可.2.滴入油酸酒精溶液时,一定要细心,不要一下滴得太多,使油膜的面积过大. 3.待测油酸面扩散后又收缩,要在稳定后再画轮廓.油膜扩散后又收缩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水面受油酸滴冲击凹陷后恢复;第二是酒精挥发后液面收缩.【例1】 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①往边长约为40 cm 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 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爽身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2)将1 cm 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 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 m 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解析] (1)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应先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再往盘中倒入水,并撒爽身粉,然后用注射器将配好的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油膜形状稳定,再将玻璃板放于盘上,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根据d =VS计算.(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油酸体积V =1×10-650×1300 m 3,故d =V S ≈5×10-10m .[答案] (1)④①②⑤③ (2)5×10-10【例2】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1 000 mL 溶液中有纯油酸0.6 mL ,用注射器测得1 mL 上述溶液为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测得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每一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1)油酸薄膜的面积是________cm 2.(2)实验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为什么要让油膜尽可能散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舍去不足半格的,多于半格的算一格,数一下共有114(113~115)个; 一个小方格的面积S 0=L 2=1 cm 2, 所以面积S =114×1 cm 2=114 cm 2.(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纯油酸的体积为V =0.61 000×180mL =7.5×10-12m 3, 油酸分子直径d =V S =7.5×10-12114×10-4 m≈6.6×10-10m . (3)让油膜尽可能散开,是为了让油膜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 [答案] (1)114(113~115都对) (2)6.6×10-10(3)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油膜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第3节 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一、偶然中的必然 1.随机性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出现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出现的事件.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 2.统计规律:大量的随机事件表现出的整体规律. 二、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 1.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规律 (1)图象如图所示.(1)规律:在一定温度下,不管个别分子怎样运动,气体的多数分子的速率都在某个数值附近,表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当温度升高时,“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不变,气体分子的速率增大,分布曲线的峰值向速率大的一方移动.2.气体温度的微观意义(1)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2)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 与分子的平均动能E k 成正比,即T =a E k ,表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统计规律与气体分子运动特点(1)抛掷一枚硬币时,其正面有时向上,有时向下,抛掷次数较少和次数很多时,会有什么规律?(2)温度不变时,每个分子的速率都相同吗?温度升高,所有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大吗?提示:(1)抛掷次数较少时,正面向上或向下完全是偶然的,但次数很多时,正面向上或向下的概率是相等的.(2)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造成其速率有大有小.温度升高时,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增大,即大部分分子的速率增大了,但也有少数分子的速率减小.(1)个别事件的出现具有偶然因素,但大量事件出现的机会,却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2)从微观角度看,由于气体是由数量极多的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并没有统一的运动步调,单独来看,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但从总体来看,大量分子的运动却具有一定的规律.2.如何正确理解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1)气体分子距离大(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力非常小(可忽略),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2)分子间的碰撞十分频繁,频繁的碰撞使每个分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频繁地发生改变,造成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的热运动,因此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概率)相等.(3)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呈现中间多(占有分子数目多)、两头少(速率大或小的分子数目少)的规律.(4)当温度升高时,“中间多”的这一“高峰”向速率大的一方移动,即速度大的分子数目增多,速率小的分子数目减小,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分子的热运动剧烈,定量的分析表明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与分子的平均动能E k成正比,即T=a E k,因此说,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例】(多选)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研究氧气分子速率分布规律而列出的.按速率大小划分的区间/(m·s-1)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0 ℃100 ℃100以下 1.40.7 100~2008.1 5.4 200~30017.011.9300~40021.417.4400~50020.418.6500~60015.116.7600~7009.212.9700~800 4.57.9800~900 2.0 4.6900以上0.9 3.9A.不论温度多高,速率很大和很小的分子总是少数B.温度变化,表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要改变C.某一温度下,速率都在某一数值附近,离开这个数值越远,分子越少D.温度增加时,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了ACD[温度变化,表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是不会改变的,选项B错误;由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和统计规律可知,选项A、C、D描述正确.]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1)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温度下,该曲线是不同的,即使对同一种气体,由于温度不同,曲线也不相同,并且温度升高,速率大的分子所占的比率增加,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率减小.(2)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大,但具体到某一个气体分子,速率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无法确定.第4节科学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一、状态参量1.热力学系统: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研究对象.2.外界: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3.状态参量:为确定系统的状态所需要的一些量,如体积、压强、温度等.4.温标: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1)摄氏温标: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 ℃,水的。

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
明代中国的航海事业,海外 贸易,海外移民,都有了进一步 的发展,非前朝可比。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第二版)》
4、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
(1)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 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2)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 为风尚。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2 第一单元


中华文化的 世界意义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材料,理解中华文化作为唯一未中断的文化的特征,这一独特的延续性在相当大的程 度上塑造了中华文化作为人类文化标本的地位,在对比中增强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对 中华文化的认同,涵养家国情怀。(素养:家国情怀) 2.通过梳理历史上不同时期中华文化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吸收,渗透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通过 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对比,培养世界眼光和在联系中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唯物史观、历 史解释、时空观念)
——《中外历史纲要 (下)》
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制度,以 儒学思想为指导,推行了“推古朝改革”……唐帝 国建立后,公元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 此后二百多年中,日本共任命遣唐使18次。在返日 的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大化革新……日本 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新罗统一朝鲜后, 更以唐制为立国规范……在学制上,新罗仿唐置国 学,设儒学科和技术科。
——中国近代化的转型
中华文化几千年连续不断,绝无仅有,是现存的人类文化自然发展的唯一模 式。……研究中国文化史,正是解剖人类文明自然演进历程和发展规律的不可绕过的途 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指引与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指引与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第4课宋明理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一单元的第4课。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对本单元的整体要求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的演变过程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

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宋明时期,儒学思想吸收佛道两教的长处,发展成完整的哲学体系,更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并最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二、学生分析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高中历史的讲述方式,基本掌握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儒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

但是因为本课内容主要研究思想理论,所以比较抽象,部分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哲学知识作基础,所以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趣和难以理解。

针对上述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1、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确定理由: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准确说明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

●突破策略:利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讲解,借助补充资料和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1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1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 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
结 果
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 了。
没得到人民群众认可, 一它的多数代表者后 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 中国无法实现。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 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 人民群众的拥护。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开始沦为半殖 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半封
彻底沦为 半殖民
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程度 加深 建社会程度 大大加深 地半封建社会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名词点击 P4
半殖民地 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 家,实际上政治、经济、 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 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 (政治地位)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目录
01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02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0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政治认同:引导学生增强对“没有共 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政治认同,明确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P5二
①思想基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 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阶级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 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③党的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④意义: 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老人与海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老人与海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

4.老人与海·课文精讲1.作者简介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

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

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

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

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2.关于《老人与海》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

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 1 -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 4 -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 8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含义: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服务功能的主要类型(1)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2)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3)文化服务: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

(4)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特别提醒]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支撑服务是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平时所说的保护生态环境,实质上是维护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

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2.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2.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6)3.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9)章末复习提高 (21)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把组成物体的微粒统称为分子。

2.1 mol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数量就达6.02×1023个。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1)扩散:不同的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3)发生环境:物质处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时,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4)意义:证明了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规律: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2.布朗运动(1)概念:把悬浮微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作布朗运动。

(2)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气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的不平衡造成的。

(3)布朗运动的特点:永不停息、无规则。

(4)影响因素: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5)意义: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3.热运动(1)定义: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宏观表现: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3)特点①永不停息;②运动无规则;③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有空隙(1)气体分子的空隙: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隙。

(2)液体分子间的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说明液体分子间有空隙。

(3)固体分子间的空隙:压在一起的金片和铅片,各自的分子能扩散到对方的内部,说明固体分子间也存在着空隙。

2.分子间作用力(1)当用力拉伸物体时,物体内各部分之间要产生反抗拉伸的作用力,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当用力压缩物体时,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会产生反抗压缩的作用力,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指的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四、分子动理论1.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重点

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重点

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重点、难点Unit one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1、Discuss when they take place. 讨论一下它们什么时候发生。

take place 发生When did the wedding take place 婚礼是什么时候举行的。

The opening of the play will take place tomorrow night. 这出戏明天晚上开场演出。

易混辨析:happen; take place; break out 发生happen指“偶然发生〞。

还可指运动会的“举行〞。

可以和occure互换,但occure有“It occures/ occurred to sb. that…突然想起〞句型,happen没有此句型。

A traffic accident happened in the street this morning. 今天早上大街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take place指“有方案,有安排让发生〞。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过去三十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break out“爆发〞。

多指爆发灾难性的事情,如战争、火灾、地震、瘟疫等。

The first world war broke out in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

特别提示:〔1〕happen; take place; break out 都没有被动式。

〔2〕take the place of表示“代替…的位置〞。

即时活用:1、A terrible accident ______ on No.6 Street yesterday, where a couple were killed by a truck.A. foldedB. broke outC. took placeD. occurred2、A quarrel ___________ last Sunday, and he ___________ his family.A. was broken out; broke awayB.broke out; broke awayC.was broke out; broke away fromD. broke out; broke away from3、Don’t you believe it! Glass can ________ steel in many ways in life.A. take place ofB. take the place ofC. in place ofD. instead of4、The question occurred to me ______ we were to get the machines mended. A. that B. what C. why D. where5、–When did the concert_____ ---Oh, two days ago.A. happenedB. take placeC. holdD. start 答案:DDBAB2、At that time people would starve if food was difficult to find, especially during the cold winter months.那个时候如果食物难找人会饿死的,尤其是寒冷的冬天。

高一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高一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高一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2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必修三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然环境1.1 地球的概况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

地球的直径约12756千米,是太阳系中第三大的行星。

地球的形状是椭圆形,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6小时9分。

地球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

1.2 地球的大气地球的大气由氮气、氧气、氩气、水蒸气等组成,气体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臭氧层。

大气对地球的生命有着重要的作用,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宇宙空间中的辐射伤害,也对地球的气候起着调节作用。

1.3 地球的水地球上的水约占地表的71%。

地球的水资源包括淡水和海水,淡水资源非常宝贵,需要我们重视和保护。

地球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在大气、陆地和海洋间流动的过程,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

1.4 地球的陆地地球上有大量的陆地,地形复杂多样。

地球的陆地资源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湖泊、河流等。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与生物2.1 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地质环境、气候环境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2.2 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生物对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物通过生命活动能够改变地球的地表形态、气候环境,形成不同的生态系统,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2.3 生物的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的多样性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利用地球上的生物资源。

三、人类与自然环境3.1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农业生产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人类需要意识到自己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2 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随着对自然环境认识的加深,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3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3
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p29三
核心 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领导一切。
全面
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全体党员、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严 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就是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
治 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职责;各级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框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目录
01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02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学习目标 1.探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 原因。 2.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 求。(重点) 3.掌握和区分科学执政、民 主执政、依法执政。 (重点+难点)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②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核心 是加强党的领导 基础 在全面
全面 从严治党
关键 在严 要害 在治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②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核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2、新时代党的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1条主线 1个统领 1个根基 3个着力点 6个建设 1个目标
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行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

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外研版

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外研版

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外研版英语必修三是一个基础的中级英语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英语基础,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等能力。

本文将对外研版英语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这门课程的难点与重点。

第一单元:Experiencing English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英语的历史、文化和使用,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意愿。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了解到英语的起源、扩散和演变,探讨英语文化的影响和贡献,并学习如何有效地学习英语。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1. 英语的历史和演变。

2. 英语的扩散和变化。

3. 英语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4. 如何有效地学习英语。

5. 英语在全球的使用和地位。

第二单元:Growing up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青少年成长和人际关系的话题。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描述自己和他人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并学习解决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矛盾和争执。

该单元重点包括:1. 描述人的外貌和性格。

2. 描绘人的兴趣爱好。

3. 解决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矛盾和争执。

4. 描述成长和个人经历。

5. 形容一个课外活动。

第三单元:Travel journal这一单元主要关注旅游和地理方面的话题。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描述旅游景点和城市,并学习如何计划旅行和接待外国客人。

该单元重点包括:1. 描绘旅游景点和城市。

2. 计划旅行和接待外国客人。

3. 推荐一个旅游目的地。

4. 讲述一个旅行日记。

5. 描述日常旅行中的经历。

第四单元: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这一单元介绍了历史人物和发明家的生平故事以及他们的贡献。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了解到一些伟大人物的生活故事和成就,学习如何描述发明和创新的过程,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该单元重点包括:1. 描绘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和贡献。

2. 描绘发明和创新的过程。

3. 进行科学实验。

4. 推介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或科学家。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教版课标高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教版课标高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彭国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梳理课文结构思路,提高小说阅读能力。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1、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2、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

3、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2、环境环境描写及其意义。

3、西江月词对于贾宝玉性格特点刻画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愉快教学法:展示贾府建筑图、人物关系图,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共同研讨,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品读习惯。

2、研究学习法:(1)自主探究。

结合老师简介的《红楼梦》的基本情节,领会其内涵。

(2)合作探究。

分小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仿写法:用小说里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导入:《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

清代:“开谈不讲《红楼梦》,虽读诗书也枉然”之说。

毛泽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冯其庸:“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王蒙:《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

《红楼梦》迄今有十八种文字六十多种译本,在世界发行,它是世界文学第一流的珍品。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一部伟大的作品必须由一个伟大的灵魂来创造,而一个创造出伟大作品的灵魂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极高的文学素养,二是要有曲折跌宕波澜壮阔的生活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初识红楼梦,认识曹雪芹。

(板书课题)二、作者介绍: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zhān),字梦阮(ruǎn),号雪芹,又号芹圃(pǔ)、芹溪。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无答案)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无答案)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案序号】1【编写人】马池江【审核人】范伟军【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难点】重点:春秋时期孔子、老子及其主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难点:孔子的鬼神观;老子“道”的思想;自学篇对话篇【合作探究一】孔子的思想材料一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材料三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材料四“高深莫测谓之天,无可奈何谓之命”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材料五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第十五》材料六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第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第七》材料七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第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第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论语·第二》材料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第七》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第七》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第五》(1)依据所学知识,清解读上述材料中所蕴含的孔子的思想。

【合作探究二】老子的思想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高中政治必修三必修四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必修四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必修四教案教案标题:高中政治必修三必修四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高中政治必修三和必修四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2. 掌握高中政治必修三和必修四的核心知识和概念;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其政治素养。

教学重点:1. 高中政治必修三和必修四的核心知识点;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1. 高中政治必修三和必修四的重点难点;2.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高中政治必修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第一单元:经济学基本问题a. 学习目标:理解经济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容;b. 教学步骤:- 引入经济学基本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解释经济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涵;- 分析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和解决方法;- 总结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启示和意义。

2. 第二单元: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a. 学习目标: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b. 教学步骤:- 介绍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分析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探讨市场经济的优势和局限性;- 讨论市场经济的调控与改革。

二、高中政治必修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第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学习目标: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b. 教学步骤:- 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和历史渊源;-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2. 第二单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状a.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和现状;b. 教学步骤:-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探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使命责任;- 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概念;2.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one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1、Discuss when they take place. 讨论一下它们什么时候发生。

take place 发生When did the wedding take place? 婚礼是什么时候举行的。

The opening of the play will take place tomorrow night. 这出戏明天晚上开始演出。

易混辨析:happen; take place; break out 发生happen指―偶然发生‖。

还可指运动会的―举行‖。

可以和occure互换,但occure有―It occures/ occurred to sb. that…突然想起‖句型,happen没有此句型。

A traffic accident happened in the street this morning. 今天早上大街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take place指―有计划,有安排让发生‖。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过去三十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break out―爆发‖。

多指爆发灾难性的事情,如战争、火灾、地震、瘟疫等。

The first world war broke out in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

特别提示:(1)happen; take place; break out 都没有被动式。

(2)take the place of表示―代替…的位置‖。

即时活用:1、A terrible accident ______ on No.6 Street yesterday, where a couple were killed by a truck.A. foldedB. broke outC. took placeD. occurred答案:D2、A quarrel ___________ last Sunday, and he ___________ his family.A. was broken out; broke awayB. broke out; broke awayC. was broke out; broke away fromD. broke out; broke away from答案:D3、Don’t you believe it! Glass can ________ steel in many ways in life.A. take place ofB. take the place ofC. in place ofD. instead of答案:B4、The question occurred to me ______ we were to get the machines mended.A. thatB. whatC. whyD. where答案:A5、–When did the concert_____?---Oh, two days ago.A. happenedB. take placeC. holdD. start答案:B2、At that time people would starve if food was difficult to find, especially during the cold winter months.那个时候如果食物难找人会饿死的,尤其是寒冷的冬天。

starve用法归纳:(1)饿死;挨饿(vi.)Many children in Africa are starving to death. 非洲的许多儿童正在被饿死。

Because there is no food, the people are starving. 由于没有粮食,哪儿的人正在挨饿。

(2)使挨饿(vt.)If you waste any food again, I will starve you. 如果你再浪费粮食,我就让你挨饿。

Some people starve themselves to lose weight. 有些人在挨饿减肥。

联想扩展:be starved of 很需要starve for 渴望得到starvation n. 挨饿;饿死3、For the Japanese festival Obon, people should go to clean graves and light incense in memory of their ancestors.在日本的盂兰盆节,人们要扫墓、烧香,以缅怀祖先。

in memory of 纪念;追念We held the meeting in memory of the soldiers who died in the war.我们举行这个会议以纪念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

联想扩展:in honor of…纪念某人in praise of…表扬;赞扬in search of 寻找in face of 面对in need of 需要in defense of 保卫in charge of 负责in possession of 拥有in terms of 至于;关于in case of 要是…in favor of 同意;赞同即时活用:Washington , a state in the United States , was named ______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presidents .A. in honor ofB. instead ofC. in favor ofD. by means of答案:A4、The Western holiday Halloween also had its origin in old beliefs about the return of the spirits of dead people.西方节日万圣节也源自人们古老的信念,认为亡者的灵魂会返回人间。

beliefs 信念特别提示:belief变复数时直接加s。

联想扩展:名词的几种特殊变化(1)复数名词以―s‖或―es‖结尾,其读音规则是:清辅音之后发[s],浊辅音和元音之后发[z],[s,z,∫,t∫,d]之后发[iz](2)以o结尾的名词变复数,多数加―s‖,少数几个加―es‖。

可归纳为:黑人和英雄吃土豆和西红柿。

Negroes and heroes eat potatoes and tomatoes.(3)以th. 结尾的名词加―s‖后,th.发生音变的有:一个青年去洗澡,回来路上撇着嘴。

即―youth‖,―bath‖,―path‖,―mouth‖这四个词发生音变,其它th.结尾的名词加s变为复数时th.不发生音变。

(4)以f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大都变f为ves,但有几个直接加s变为复数。

可归纳为:一个农奴(serf)从海湾(gulf)来到房顶(roof)上,找到首长(chief),有了证据(proof),增加了信仰(belief)。

(5)名词修饰名词,除man和woman随后边的名词的单复数变化外,其余名词一律用单数。

可以归纳为:所有名词都用单(数),男人女人随名词变化。

即时活用:– Where are you going to do your shopping?--- I am going to the _________.A. shoe’sB. shoe storeC. shoes storeD. shoes’ store答案:B5、It is now a children’s festival, when they can dress up and go to their neighbor’s homes to ask for sweets.现在成了一个儿童节日,节日期间孩子们打扮起来,去邻居家要糖果。

dress up用法归纳:(1)打扮成某种样子;穿上最好的衣服The dress up as Father Cristmas during Cristmas. 圣诞节期间他们打扮成圣诞老人。

It’s only an informal party, you needn’t dress up. 只是个非正式的聚会,你没必要打扮。

(2)把…打扮起来Would you please dress the children up? 能把孩子们打扮一下吗?Why are you dressed up? 为什么要打扮?6、If the neighbors do not give any sweets, the children might play a trick on them.如果邻居们不给他们糖果,孩子们就会作弄他们。

play a trick on sb. 开玩笑;欺骗It is acceptable to play tricks on your friends on April 1st.在愚人节那天作弄朋友是可以接受的。

联想扩展:take…into…坑人trick sb. out of 骗取play a joke on sb. 戏弄某人have a joke 说笑话make a joke about sb. or sth.. 拿某人或某事说笑话laugh at sb.嘲笑某人make fun of sb. 取笑某人7、Some people might win awards for their farm produce, like the biggest watermelon or the most handsome rooster.由于他们的农产品,如最大的西瓜,或者最漂亮的公鸡,有些人会得到奖励的。

award n.奖;奖品v.授予;判定He won first award of talking big competition. 他在演讲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The school awarded Mary a prize for her good work. 由于她优秀的工作学校给玛丽发奖。

易混辨析:award , prize , reward 奖award ―奖,奖品‖。

对于优异成绩获卓越贡献经过评定后正式授予的奖励。

奖励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

其获得这并不一定参加某种竞赛,但其成绩却达到获奖水平。

prize ―奖赏,奖品‖。

确认某人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给与特殊奖励。

含有优胜者几经拼搏,胜利来之不易的意思。

广义指极好的东西,珍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