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章地下水

合集下载

06第六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06第六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石芽
2021/1/11
23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六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二、喀斯特作用(岩溶作用)
在包气带,地下水在可 溶性岩石的裂缝中向下 渗流,使裂缝不断加深 加宽,石芽不断升高。 在岩石成分较纯、岩层 巨厚、岩层倾角平缓的 可溶性岩石地区,石芽 可高达几十米,远望宛 如树林,称为石林。规 模较大者称为峰林。
2021/1/11
21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地下水的机械作用(略)
二、喀斯特作用(岩溶作用) 喀斯特: 指水流(主要指地下水)与可溶性岩石相互
作用的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各地质、地貌现象。
基本条件:喀斯特发育首先应具备具有溶蚀性水和具
有可溶性岩石。
可溶性岩石:包括卤化物类岩石(岩盐、钾盐、镁盐
等),硫酸盐类岩石(石膏、芒硝……)及碳酸盐类岩石 (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 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作用称为溶蚀作用,因 为溶蚀作用在地表以下进行,故称为“潜蚀”。
下降泉
2021/1/11
18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六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河
2021/1/11
19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六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与地表水(河流、湖
泊、海洋)的动态交换体现了水 圈作为统一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地下水呈气态与大气圈的动
态交换体现了地球作为统一体, 其外层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 系。
断地通过毛细作用上升补
2. 泄流
给,使蒸发不断进行。蒸
地下水以线状形式向河流排泄。
发的结果,潜水面下降,
当流河。流河切床割断含面水揭层露时的,含地水下层水的在面水积位越差大的,压泄力流作量用盐 带就下分 的越,大滞 上向。留缘河并;床浓当方集降向流在雨动毛时,细,补水部给河

第六章_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第六章_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 地下水是宝贵的液体矿产: 含大量盐类(如NaCl、KCl)或富集某 些稀散元素(Br、I、B、Sr等)的地下水是
宝贵的工业原料;
某些具有特殊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的 水具有医疗意义;
盐矿、油田、金属矿床所形成特定化学元 素的分散晕圈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散布,也会形成晕圈。 这就需要查明有关物质的迁移、分散规律 ,确定矿床或污染源的位置。
8
矿化度与主要离子之间的关系?
四、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及化学成分表示式
• 总矿化度的概念: 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总矿 化度(总溶解固体),以每升水中所含克数(g/L)表示。 • 总矿化度的表征方式: a.习惯上以105 ℃一110 ℃时将水蒸干所得的干涸残余 物总量来表征; b. 在水质简分析中是用分析所得的阴阳离子含量相加, 然后减去HCO3
7
钾离子(K+): • 钾离子的来源: 含钾盐类沉积岩的溶解; 岩浆岩、变质岩中含钾矿物的风化溶解。 • 低矿化水中含量甚微,高矿化水中较多。 • K+大量地参与形成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水云母、蒙脱 石、绢云母),并易为植物所摄取,因此,地下水中K+ 的含量要比Na+少得多。 • K+的性质与Na+相近,含量少,分析比较费事,故一般 情况下,将K+归并到Na+中,不另区分。
硫酸根离子(SO42-): • 不同矿化程度水中(SO42-)的含量: 高矿化水,含量仅次于Cl-,可达数g/L; 低矿化水,一般含量仅数mg/L; 中等矿化水, SO42-常成为含量最多的阴离子。 • 硫酸根离子(SO42-)来源: 含石膏或其它硫酸盐的沉积岩的溶解。 煤系地层含有黄铁矿;金属硫化物矿床附近。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与氮氧化合物,构成富 含硫酸及硝酸的降水(酸雨),使地下水中SO42-增 加。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来源: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溶解;海水;
5. K+ ◆ 地下水中K+的含量只有Na+含量的4%~10%。 ◆ 一般将K+归并到Na+中进行分析,不另区分。
如Na+(+ K+ )
6. Ca2+(低矿化水的主要阳离子) ◆ 含量一般不超过数百mg/L ◆来源: ☆碳酸盐类沉积物及含石膏沉积物的溶解; ☆岩浆岩及变质岩中含钙矿物的风化溶解。 7. Mg2+ ◆ 化学性质及来源与Ca2 +相近,但地壳组成中 Mg2+比较少,因此含量通常较Ca2 +少。
化合物的当量=化合物分子量 / 阴(阳)离子价 meg/L=mg/L /离子的当量
☆德国度(H°) :相当于1L水中含10mgCa2+或 7.2mgMg2+的量。
1 meg/L=2.8 H°
4.地下水按硬度分类:
地下水类型 极软水 软 水 弱硬水 硬 水 极硬水
硬度(mg/L,以 CaCO3计)
<75
◆专项分析:
只分析一个或少数几个成分,分析项目根据具体任务确 定。
如:在对地下水质作动态观测时,可只选有代表性的离 子作定期分析;
为判明含水层之间是否有联系时,只需要作个别离子的 分析;
在为寻找饮用水源进行地下水调查时,需进行水中有毒 成分如As(砷)、Pb(铅)、F(氟)等项目的分析。
三、水化学分析资料整理
如:CO2可促进碳酸盐类的溶解。
二、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主要离子共7种: Cl-、SO42-、HCO3-、Na+、K+、Ca2+、Mg2+
◆占主要地位离子随矿化度(含盐量)的变化: ☆低矿化水以HCO3-及Ca2+ ,Mg2+为主; ☆中等矿化水以SO42-及Na+为主,阳离子也可以
是Ca2+ ; ☆高矿化水以Cl-及Na+为主。

06第六章地下水

06第六章地下水

泉: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露头。
按水头性质分: 1. 上升泉 2. 下降泉 按出露原因分: 1. 侵蚀泉 2. 接触泉 3. 断层泉
24/51
济南泉水的形成
25/51
山东济南百脉泉
26/51
第四节 地下水的运动
渗透——在水位差作用下,水透过土体孔隙的现象。 在水位差作用下,水透过土体孔隙的现象。 渗透 在水位差作用下
武警官兵火速奔赴现场抢险救灾
武警官兵分几队,一组负责装沙, 武警官兵分几队,一组负责装沙, 武警官兵有的抛填沙包筑堤, 武警官兵有的抛填沙包筑堤,有的 一组负责沙包传递 跳进黄浦江排险堵漏。 跳进黄浦江排险堵漏。 42/51
给沙堤内侧安置大型钢制桩
24小时筑起长 小时筑起长160m, 小时筑起长 , 高2m,伸入黄浦江约 , 10m的弧形临时堤坝, 的弧形临时堤坝, 的弧形临时堤坝 控制了险情
11/51
承压水 埋藏并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 中承受水压力的重力水。 中承受水压力的重力水。
H1-初见水位 H2-承压水位
H-承压水头 h-承压水位埋深
12/51
的主要特征: 承压水 (pressure water)的主要特征: (1)不具自由水面,并承受一定的水头压力。 不具自由水面,并承受一定的水头压力。 (2)补给区和分布区是不一致的。 补给区和分布区是不一致的。 (3)动态受气候影响不大。 动态受气候影响不大。 (4)水质不易受污染。一般可作为良好的供水水源。 水质不易受污染。一般可作为良好的供水水源。 (5)最适宜在某些地质构造条件下形成。 最适宜在某些地质构造条件下形成。
临江花园大厦 裙房倒塌
(倾斜10°) 倾斜 ° 地下渗水 产生流沙
40/51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6_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6_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6.2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6.2.2 温度
埋藏在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其温度变化规律不同。根据受热 源影响的不同,地壳表层可分为变温带、常温带及增温带。
变温带——受太阳辐射影响的地表极薄的带。近地表的地下水温 度受气温的影响较大,具有周期性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温度具有昼夜变化的地下水,其埋藏深度一般在3-5m (1-2m)以内,
一个地区地下水的化学面貌,反映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历史演变。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在时间上虽然非 常短,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影响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地下水的 面貌!
在实际生产和科研工作中,对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阐明地下水的起源与形成; 揭示许多地质过程; 水质评价。 研究地下水中化学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迁移转化 规律的学科是——水文地球化学。
度最小;钙的硫酸盐,特别是钙、镁 的碳酸盐的溶解度最小。
盐类 NaCl
溶解度 (0℃,g/L)
350
随着矿化度的增加,钙镁的碳 酸盐首先达到饱和析出,继续增大时, 钙的硫酸盐也饱和析出,因此,高矿 化水中便以易溶的氯和钠占优势了, 由于氯化钙的溶解度更大,因此在矿
KCl 290
MgCl2 CaCl2 Na2SO4 MgSO4 CaSO4
6.2.3 颜色
地下水的颜色主要由其成分和悬浮于其中的杂质所决定: 一般的地下水为无色; 含硫化氢气体的水,在氧化后由于有硫磺胶体产生,故常呈翠绿色; 硬度大的水为浅蓝色,含氧化亚铁的水呈浅蓝绿色,含氧化铁的水 呈褐红色;
含腐殖质的水多呈暗黄褐色。
含有悬浮杂质的水,其颜色决定于悬浮物的颜色,颜色深浅则取 决于悬浮物的多少。
分级

第六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六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六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第六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地下水、泉、地下热水的概念及特征;掌握地下水的赋存、运动及类型;初步掌握地下水潜蚀作用、沉积作用的基本原理和特征。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地下水的赋存、运动及类型和地下水的潜蚀作用、溶蚀现象;难点是的地下水的溶蚀和沉淀过程。

第一节地下水概述——是指地表以下的岩石孔隙中或土层里的水,称为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地面流水、冰雪融水、湖泊水渗透到地下而形成的,称为渗透水。

此外还有凝结水、埋藏水、原生水等。

一、地下水的赋存及运动条件——岩石或土层允许水透过的性能称为透水性。

地下水能在岩石中赋存与运动,是因为岩石中具有一定的空隙。

空隙包括孔隙(岩石颗粒之间的空隙)、裂隙(岩石的裂缝)和洞穴(可溶性岩石受溶蚀后形成的孔洞)。

岩石孔隙度越大,含水量越大,透水性越好;孔隙度越小,含水量越少,透水性越差。

因此自然界的岩石可分为透水层和不透水层:透水层——能够透过地下水的岩层。

主要有:砂岩层、沙砾岩层以及裂隙、洞穴发育的其它岩石。

其中储满地下水的部分称为含水层。

不透水层——不能透过地下水的岩层。

主要有:粘土、页岩、岩浆岩、变质岩等。

不透水层对地下水的运动起着阻隔作用,又称为隔水层。

两者之间过渡类型称为半(弱)透水层。

如泥岩、亚粘土、黄土等。

二、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1.包气带水(土壤水)——从地面到地下水面(潜水面)之间的地带(包气带、不饱和带)所含的非重力地下水,以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细水等状态存在。

2.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潜水的表面称为潜水面,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具有潜水流。

同时因季节变化而升降,雨季、旱季潜水面的不同而形成一个暂时饱和带。

3.层间水——埋藏在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承压水——当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被水充满时,就是有了一定的静压力,称为承压水。

第六章地下水

第六章地下水

1
2
3
4
5
6
重力水的特点:能传递静水压力;具有溶解固体物质的能力;无 抗剪强度;流动时,产生动水压力,能带走土中细颗粒 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地下工程施工时,对基坑开挖,排水 等方面均产生很大影响 二.含水层与隔水层 (一)含水层 透水:水在岩土体空隙中流动的性能 含水层:能透水又饱含重力水的岩土层 常见的含水层:砂层,粉砂层,碎石层,块石层 含水层的构成要具备的条件: 1.具有良好的储水空间,即空隙大,孔径大,空隙连通性好;含 水层上下左右要有隔水层防止漏空 2.具有良好的补给来源 (二)隔水层
20
(二)管涌(潜蚀):在渗透水流的作用下,土中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 的孔隙中移动,以致流失,最终导致土体中形成贯 通的流动通道,造成土体坍塌 易于发生管涌的土层:不均匀的砂土层 管涌处理措施: 1.基坑外排水 2.打板桩 3.保护渗流出口 (1)汲水井:在过滤管与井壁之间充填反滤层 (2)土石坝:垂直截渗;水平铺盖 4.改良土石性质
7
隔水层:相对不透水的岩土层 常见的隔水层:粘土层,完整致密的岩石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补给: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排泄:含水层耗失水量的过程 径流:地下水由补给区到排泄区流动的过程 # 补给与排泄是含水层与外界进行水量和盐分交换的过 程,径流则是含水层内部水量和盐分的交流过程
8
四.地下水的形成条件 1.地质条件 岩性:岩土体中空隙大小,数量,连通情况 构造:构造发育程度,越发育,裂隙越多,越连通,透水性能越 好,储水越多 2.气候条件 影响地下水水量 3.地貌条件 水由高向底处流动,故低洼地区,地下水埋藏浅,水量大; 高处埋藏深,水量小。一般平原,山前区易于储水,山区很难储 存大量的地下水 4.人为因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降低,水量减少

第六章地下水

第六章地下水
粘土
粘土-粉土 粉土-细粒 土质砂 砂-砂砾
砂砾-砾石 、卵石 粒径均匀的 巨砾
注:Lu――吕荣单位,是一个1Mpa压力(yālì)下。每米试段的平均压入流量,以L/min计。
精品资料
§6.2 地下水类型(lèixíng)及其主要特征
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可以分为包气带水、潜水(qiánshuǐ)和承压水 三类;按照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
泛地分布于出露基岩的表面,延伸短,无
精品资料
一定方向,发育密集而均匀,构成彼此连通的裂隙体 系,—般发育深度为几米到几十米,少数也可深达百 米以上。
风化裂隙水绝大部分为潜水,具有统一的水面, 有时也存在上层滞水。
多分布于出露基岩的表层,其下新鲜的基岩为含 水层的下限。水平方向透水性均匀,垂直方向随深度 而减弱。风化裂隙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 补给量的大小受气候及地形因素的影响(yǐngxiǎng) 很大,气候潮湿多雨和地形平缓地区。风化裂隙水较 丰富,常以泉的形式排泄于河流中。
(3)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如岩盐、石膏、石灰岩 和白云岩等,在水的作用下会产生空洞(kōngdòng), 这种空洞(kōngdòng)称为溶穴(隙)。
其规模相差悬殊,大的宽达数十米,高达数十 米至百余米,长达几公里至几十公里,而小的溶穴 直径仅几毫米。
精品资料
2. 岩土空隙(kòngxì)中的水
地下水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其中对土 木工程有重大影响的液态水又分为(fēn wéi)毛细水和 重力水。
精品资料
6.2.4 裂隙水和岩溶(yánróng)水 1. 裂隙水
埋藏在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叫做裂隙水。它主要 分布(fēnbù)在山区和第四系松散覆盖层下的基岩中, 裂隙的性质和发育程度决定了裂隙水的存在和富水性。 根据裂隙的成因可将裂隙水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 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章地下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章地下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章地下水
■地下水不是纯的H2O,而是天然溶液,含有各种组分。 ■水是良好的溶剂,在空隙中运移时,可溶解岩石中的成分。在自然界
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与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同时发生着水量和化 学成分的交换。 ■ 物理性质:温度、颜色、嗅、味、密度、导电性、放射性。 ■ 化学性质:气体成分、离子成分、胶体物 质、有机质等。 ■ 水是岩石中元素迁移、分散与富集的载体。研究许多地质作用时都不 能不涉及地下水的化学作用。 ■ 不同的用水目的在利用地下水时,对水的质量有一定要求 (如:饮用水、锅炉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 ■ 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作用必须与地下水的流动条件结合
摩尔百分数) ■分式后:水温(oC) ■特点是直观、表示简单也较全面,可以反映水的成因类
型(常用方法)
6.1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一、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
■ 氧(O2)、氮(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 (H2S)、甲烷(CH4)
常见气体成分与地下水所处环境和地下水来源有关
二、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地下水中含量多的有七种离子 ● 阴离子: HCO3-、 SO42- 、 Cl阳离子: Ca2+ 、 Mg2+ 、 K+ 、 Na+
地下水是如何保持它的溶解能力的?
地下水的流动(交替)性:
■ 地下水的径流速度和交替强度( V 与Q )
●停滞与流动很缓慢的地下水,溶解能力最终会降为零,溶滤作用 停止。
●水如果流动速度快,水交替(更新)迅速,CO2,O2不断被补 充,低TDS水不断更新—溶解能力已降低的水
■如果某地区地下水流动很快,水交替(循环)迅速,溶 滤作用很强烈,长期作用下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如何?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墨水味 锈味 甜味 水中含有氧化亚铁 水中含有氧化铁 水中含有大量有机质
水的 味道
咸味
涩味 苦味 清凉可口 味美适口
水中含有 NaCL
水中含有 Na2SO4 水中含有 MgCL2或 MgSO4 水中含有重 CO2 水中含有重碳酸钙、镁
六、比重(specific gravity) 地下水的比重取决于其中所溶解盐分的含量。地下淡水的比重通常认为与化 学纯水的比重相同,其数值为1。水中溶解的盐分越多,比重越大,有的可达 1.2--1.3。
四、嗅味(smell) 用鼻子闻,地下水一般是无气味的,但当其中含有某些离子或某种气体时, 则出现特殊的气味。例如:水中含有H2S气体时,具有臭鸡蛋气味;水中亚铁 盐含量很高时具有铁腥气味;含有腐殖质时具有腐草(沼泽)气味。水的气味 在低温时很难判断,加热到40 ℃时气味最明显。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五、味道(sapor) 用嘴尝。地下水的味道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
分 类 极软水 软水 微硬水 硬水 极硬水 Ca2+ 和Mg2+ 毫克当量 / L 德国度
<1.5 1---3 3---6 6---10 >10
< 4.2 4.2---8.4 8.4---16.8 16.8---25.2 > 25.2
6.2.4 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及化学表示式
酸碱度 PH=-lg[ H+ ]
测定地下水颜色的方法:取两支无色透明玻璃试管,一支装蒸馏水, 一支装被测地下水, 在管下衬以白纸,自上而下观测其颜色。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三、透明度(diaphaneity) 地下水的透明度取决于水中固体与胶体悬浮物的含量。 地下水按透明度分为四 级:透明的、微浊的、混浊的和极浊的。 透明度的测定方法:通过盛水样的试管,以看清 3mm粗线的水深来确定。

土木工程地质5-第六章地下水

土木工程地质5-第六章地下水

冲积物中的孔隙水
上游河床中砂砾石,是良好的含水层。
中游河漫滩沉积有上细(粉细砂、粘性土)下粗 (砂砾)的二元结构,上层构成隔水层,下层为承 压含水层。
下游滨海平原上为潜水,埋藏浅不利于工程建设, 下部多层承压含水层。
上游
中游
下游
武汉市(汉口)水文地质剖面
长江一级阶地 土层厚30~50m 典型二元结构 K随深度呈对数增大 上部粘性土中潜水 下部砂砾石中承压水
此外,还有宁波市、常州市、苏州市、无锡市、嘉兴市、杭州市、台湾的屏东、彰化、云林、嘉义、 台中和台北等6个县(市),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
天 津 市 地 面 沉 降
天 津 市 地
面 沉

西 安 市 地 面 沉 降
西 安 市 地 面 沉 降
地面塌陷
渗透变形
1.流土(流砂)——在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或某一范围内土粒群同时 发生移动的现象。
潜水的补给 ——大气降水
潜水的补给 ——地表水的补给
河流补给潜水
潜水的排泄
⑴蒸发; ⑵泉的排泄; ⑶向地表水排泄; ⑷人为排泄。
潜水的排泄 ——泉
潜水的排泄 ——向地表水排泄
潜水补给河流
潜水等水位线图
可解决如下问题: 1 确定潜水流向 2 确定潜水的水力坡度 3 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 4 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关系
虚线-潜水等水位线 实线-地形等高线
潜水与地表水的关系
潜水补给河流
河流补给潜水
单侧补给
承压水 埋藏并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
中承受水压力的重力水。
H1-初见水位 H2-承压水位
H-承压水头 h-承压水位埋深
承压水 (pressure water)的主要特征:

3406第六章地下水PPT课件

3406第六章地下水PPT课件

把基坑假想为圆形大井,其引用半径:
r0
F
F-基坑面积
35
第五节 地下水与工程建设
1. 地面沉降 2. 地面塌陷 3. 流砂 4. 管涌 5. 浮托作用 6. 基坑突涌 7. 对混凝土的侵蚀性
36
路基塌陷
浙江萧甬铁路余姚段 2005.5.11
37
渗透变形
1.流土(流砂)——在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或某一范 围内土粒群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H
2
h
2 w
lg R lg rw
1 . 366 K ( 2 H S W ) S W lg R lg rw
33
承压水完整井
Q=KAJ=2πKxM dy dx
分离变量并积分后,得:
Q 2.73K M (H hw ) lg R lg rw
2.73K MSW lg R lg rw
34
基坑涌水量计算:
19
洪积物中的孔隙水
潜水深埋带 潜水溢出带 潜水下沉带
20
北京地形和地下水分布
21
裂隙水
按成因:
•风化裂隙水 •成岩裂隙水 •构造裂隙水
按埋藏条件:
•面状裂隙水 •层状裂隙水 •脉状裂隙水
22
岩溶水
特点:空间分
布极不均匀,动 态变化强烈,流 动迅速,排泄集
中。
23
泉: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露头。
2
孔隙 裂隙
溶隙
3
第二节 地下水的水质
气体成分 O2 H2S CO2
离子成分 ClSO4-2 HCO3Na+ K+ Ca+2 Mg+2
化学性质 PH值 矿化度 硬度
4

6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6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6.1 概 述地下水不是化学纯的H 2O ,而是一种复杂的溶液。

天然:人为: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产生影响。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与环境、以及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

一个地区地下水的化学面貌,反映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历史演变。

水是最为常见的良好溶剂,可溶解、搬运岩土中的某些组分。

水是地球中元素迁移富集的载体。

利用地下水,各种行业对水质都有一定的要求→进行水质评价。

6.2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1.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O 2 、N 2 、CO 2 、CH 4 、H 2S 等。

1)O 2 、N 2地下水中的O 2 、N 2主要来源于大气。

地下水中的O 2含量多→说明地下水处于氧化环境。

在较封闭的环境中O 2耗尽,只留下N 2,通常说明地下水起源于大气,并处于还原环境。

2)H 2S 、甲烷(CH 4)地下水中出现H 2S 、CH 4 ,其意义恰好与出现O 2相反,说明→处于还原的地球化学环境。

3)CO 2CO 2主要来源于土壤。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CO 2(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地下水中含CO 2愈多,其溶解碳酸盐岩的能力便愈强。

2.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7大离子:Cl -、SO 42-、HCO 3-、Na +、K +、Ca 2+、Mg 2+。

低矿化水中(M<1 ~ 2g/L ):HCO 3-、Ca 2+、Mg 2+为主(难溶物质为主);发生化学反应岩石圈水圈交换化学成分中矿化水中(M=2 ~ 5g/L ):SO 42-、Na +、Ca 2+为主; 高矿化水中(M>5g/L ):Cl -、Na +为主(易溶物质为主)。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盐类溶解度的不同: 1)Cl -主要出现在高矿化水中,可达几g/L ~ 100g/L 以上。

来源:① 来自沉积岩氯化物的溶解;②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的风化溶解; ③ 来自海水;④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⑤ 人为污染:工业、生活污水及粪便中含有大量Cl -,因此居民点附近矿化度不高的地下水中,如Cl -含量超过寻常,则说明很可能已受到污染。

第六章_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普通地质学课件

第六章_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普通地质学课件

6.1
二、 地下水的类型 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1.包气带水(土壤水)
地 下 水 概 述
( 类 型 )
6.1
——从地面到地下水面(潜水面)之间的地带(包气带、 不饱和带)所含的非重力地下水,以气态水、吸着水、薄膜 水和毛细水等状态存在。 2 .潜水 ——埋藏在地面以下,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 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潜水的表面称为潜 水面,随地形起伏 而变化,具有潜水 流。同时因季节变 化而升降,雨季、 旱季潜水面的不同 而形成一个暂时饱 和带。
影 视 : 地 下 水 地 质 作 用
影视:地下水地质作用
本章学习要求
本 章 学 习 要 求 与 习 题
了解地下水、泉、地下热水的一般概念;掌 握地下水的赋存、运动及类型;初步掌握地下 水的潜蚀作用、沉积作用的基本原理及特征。
学习重点:
重点是地下水的赋存、运动及类型和地下 水的潜蚀作用、溶蚀现象
( 溶 蚀 、 岩 溶 )
(一)岩溶现象 1.岩溶(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 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共同破坏作用下, 所形成的特殊地貌和水文网的总称。
2.典型的岩溶地貌有: ①溶沟与石芽(婆婆脸);②漏 斗与落水洞;③溶洞与地下河; ④岩溶谷地与天生桥;⑤峰林。
地 下 水 的 潜 蚀 作 用
( 溶 蚀 、 岩 溶 )
( 机 械 潜 蚀 作 用 )
地下水对岩石的冲刷破 坏作用称为机械潜蚀作用。
由黄土、砂岩组成的 地壳表层,经地下水(还 有地表水)长期机械潜蚀 作用,形成与下面将要阐 述的“岩溶”地区相似的 地质发展过程,如黄土湿 陷、丹霞地貌。称为“假 岩溶”作用过程
二、化学溶蚀作用与岩溶现象 —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作用,称为化学溶蚀作用。 6.2 地 下 水 的 潜 蚀 作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h0 H h0 )( ) Q=2KAJ=2KL ( 2 R
35/65
地下水向不完整渗沟的流动:
1) 含水层厚度有限 dy 单侧流量: q kx dx 分离变量并积分, x从c至c+R,y从0至H, 得:q kH
Rc ln c
2)含水层厚度无限 计算同上,但
27/65
渗流分类
均匀流:渗流速度沿流程不变。 非均匀流:渗流速度沿流程变化。 层流:水质点有秩序地呈相互平行而互不干扰的运动。
紊流:水质点相互干扰而呈无秩序的运动。
稳定流:渗流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非稳定流:渗流要素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8/65
地下水 运动的基本规律
Darcy定律:Q=KAJ 或V=KJ (线性) 式中 Q-渗流量m3/d或cm3/s;
32/65
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
dQ a dh
dQ qdt kIAdt k h Adt l
h adh k Adt l h2 dh kA t 0dt h1 h al
h1 kA ln t h2 al
图 6—20 变水头渗透试验
k
h al ln 1 At h2
2 H 2 hw Q 1.366K lg R lg rw
( 2 H SW ) SW 1.366K lg R lg rw
38/65
承压水完整井
dy Q=KAJ=2πKxM dx
分离变量并积分后,得:
Q 2.73K 2.73K
M ( H hw ) lg R lg rw
17/65
承压水等水位线图可确定 下列重要指标:
• 承压水位埋深 • 承压水头大小 • 含水层埋深(初见水位)
如图中A点:
地形标高103m,承压水位91m,含 水层顶板标高83m。 则承压水位埋深为:103-91=12m 承压水头为: 91-83=8 m 含水层埋深为:103-83=20m
18/65
44/65
隐患与险情
45/65
46/65
武汉丹水池堤防抢险
47/65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事故
2003年7月1日凌晨4 点,正在施工中的上 海市地铁四号线区间 隧道浦西联络通道发 现渗水,随后出现大 量流沙涌入,引起地 面大幅沉降;上午九 点左右,地面建筑八 层楼房发生倾斜,其 裙房部分倒塌。由于 报警及时,所有人员 均已提前撤出,因而 无人员伤亡,受其影 响的周围楼房里的市 民们也已全部撤出。
图 6-3 地下水埋藏示意图 1-沙层; 2-隔水层; 3-含水层; 4-潜水面; 5-基准面
T-潜水埋藏深度;M-含水层厚度;H-潜水位
11/65
潜水等水位线图
可解决如下问题:
1 确定潜水流向 2 确定潜水的水力坡度 3 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 4 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关系
虚线-潜水等水位线
实线-地形等高线
43/65
1998 洪水
µ Î ø Ñ 1% É ½ ¢ þ 3% ±° À ¶ 5% Æ Ë ä û 11% Â ¶ © ´ 14% Í Æ Ñ Â 16%
¹ Ó Ü ¿ 50%
µ Î ø Ñ É ½ ¢ þ ±° À ¶ Æ Ë ä û Â ¶ © ´ Í Æ Ñ Â ¹ Ó Ü ¿
1998年洪水中各种险情6000余处
裙 房 倒 塌
临江花园大厦
(倾斜10°) 48/65
抢险方案:
对轨道交通4号线区间隧道进行封堵,解除了因险情对整 个隧道区间的威胁 向地下采取注浆压浆技术减少地下流沙的涌动,保护周边 地区的建筑 拆除受险情影响的大楼及裙房
用注浆机不停地把水泥浆注 入地下,加固地面地基,提 高地基承载力
12/65
潜水与地表水的关系
( a )
( b ) 图 6-6 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 c )
潜水补给河流
河流补给潜水
单侧补给
13/65
承压水 ( pressure water )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承受水压力 的重力水。
图 6-7 自流盆地剖面图
A-补给区 B-承压区 C-排泄区
14/65
第六章 地下水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下水的概念
第二节 地下水的水质 第三节 地下水的类型 第四节 地下水的运动
第五节 地下水与工程建设
1/65
第一节 地下水的概念
赋存在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岩土的空隙:
1. 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
2.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连通性好 分布不均匀 连通性差
3. 可溶性岩石中的溶隙
23/65
泉: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露头 按水头性质分:
1. 上升泉 2. 下降泉
按出露原因分:
1. 侵蚀泉 2. 接触泉 3. 断层泉
24/65
第四节 地下水的运动
渗流 过水断面 A 渗透流速 V=Q/A 实际流速 u=Q/A’
V<u
25/65
水力坡降 J=-dH/dL
26/65
流网:由等水头线与流线正交组成的网格
采用传统方式拆除 破坏楼房7月2日
潜水员身穿 70kg 潜水 服,潜入地下进行封堵, 确保大厦地基不渗水 49/65
受地面沉降影响,董 家渡外马路段长约30米的 7月3日新险情 防汛墙,发生沉陷、倾斜、 开裂。此时,正值上海汛 期开始,上千名武警官兵 奉命紧急出动,用沙袋和 身躯,在浦江边筑起“U” 字型围堤,将长江抗洪的 经典场景再现!
A-过水断面 K-渗透系数m/d或cm/s,
表征岩土透水性能大小的指标。
还与水的粘滞性有关。 V-渗透流速m/d或cm/s Darcy定律适合于层流(砂土)。
29/65
紊流(砾石土)运动规律:V=KJ1/2 (非线性) 黏性土运动规律:V=K(J-Jo) 式中Jo为起始水力
坡降
30/65
渗透系数的确定:
15/65
承压含水层局部
特征:不具自由水面,
并承受一定的水头压力。分 布区和补给区不一致。动态 变化较稳定。不易受地面污 染。
H1-初见水位 H-承压水头 H2-承压水位 h-承压水位埋深
16/65
承压水等水位线图
(a)
图 6—11 (a)等水压线图;(b)水文地质剖面
(b)
1-地形等高线;2-承压含水层顶板等高线;3-等水压线 ;4承压水位线;5-承压水流向;6-自流区; 7-井;8-含水层;9-隔水层;10-干井;11-非自流井;12-自流井
53/65
Teton 坝(美国)
1976年6月5日上 午10:30左右, 下游坝面有水渗 出并带出泥土。
54/65
Teton 坝(美国)
11:00左右 洞口不断扩大 并向坝顶靠近, 泥水流量增加
55/65
Teton 坝(美国)
11:30洞口继续向上扩 大,泥水冲蚀了坝基, 主洞的上方又出现一 渗水洞。流出的泥水 开始冲击坝趾处的设 施。
特征: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或
向隔水底板边缘排泄。动态变化很不稳定。
工程意义:常始料不及涌入基坑。
供水意义不大。 在寒冷地区易引起道路冻胀和翻浆。
10/65
潜水(
phreatic water
)
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 稳定隔水层之上具自由水 面的重力水。
特征:与大气相通,具自 由水面,补给区与分布区 一致,动态受气候影响较 大。潜水面形状受地形影 响。
矿化度
硬度
6/65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溶出侵蚀:混凝土中Ca(OH)2成分被水溶解。
碳酸侵蚀:含侵蚀性CO2的水溶解混凝土中的钙质而使
混凝土崩解。
硫酸盐侵蚀:水中SO4-2与混凝土作用生成新的化合物,
由于体积膨胀而胀裂。
酸性侵蚀:pH值低的酸性水对混凝土具腐蚀性。
镁盐侵蚀:水中镁盐与混凝土作用后生成化合物溶解于
33/65
现场抽水试验
dy Q 2xyk dx
Q
R
r
H dx 2k ydy h x
R R Q ln 0.732Q lg r r k (H 2 h 2 ) (H 2 h 2 )
图 6—21
潜水完整井抽水试验示意图
34/65
地下水涌水量的计算
地下水向完整渗沟的流动:
下游 滨海平原上为潜水,埋藏浅不利于工程建设,下
部多层承压含水层。
20/65
洪积物中的孔隙水
潜水深埋带 潜水溢出带 潜水下沉带
21/65
裂隙水 按成因:
•风化裂隙水 •成岩裂隙水 •构造裂隙水
按埋藏条件:
•面状裂隙水 •层间裂隙水 •脉状裂隙水
22/65
岩溶水
特点:空间分布极
不均匀,动态变化 强烈,流动迅速, 排泄集中。
1. 据土的粒度分析资料计算. 2. 室内测定
1) 常水头试验(适用于砂土)
2) 变水头试验 (适用于黏性土)
3. 现场测定
1) 渗水试验 2) 抽水试验
31/65
室内常水头渗透试验
由达西公式:
H Q qt kIAt k At l
得土样的渗透系数为:
Ql k HAt
图 6—19 常水头渗透试验
沟后水库沙砾石面板坝失事实录 建于1989年 71米高 265米长 1993年8月7日垮坝 死亡300余人
52/65
Teton 坝(美国)
损失:
直接8000万美元,起诉 5500起,2.5亿美元,死 14人,受灾2.5万人,60 万亩土地,32公里铁路
原因:
渗透破坏-水力劈裂
概况:
土坝,高90m,长1000m, 建于1972-75年,1976年6 月失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