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第19课《窦娥冤》教案
【知识学习】第19课《窦娥冤》教案
第19课《窦娥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等。
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文中的情节矛盾冲突等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从而感知悲剧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在对“三桩誓愿”的理解基础上,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掌握的主题。
教学难点鉴赏课文,感悟悲剧的艺术力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准备: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如下任务:第一组,整理关于元杂剧和关汉卿的相关资料;第二组,整理《窦娥冤》的剧情简介;第三组,要求根据本文编排课本剧,可以酌情修改文中的词句;第四组,搜集整理关于“悲剧”艺术的知识,可以拓展到其他悲剧名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话说在我国古代文学人物的殿堂里,有这么一个女子,她命运多舛,还被冤枉,在临刑之时发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她痛声呼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个女子就是——窦娥(生齐答)。
今天,我们就借助分组搜集、整体汇报、共同探究的形式,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
二、了解元曲,走近作者。
本文是元杂剧,在语言风格、行文格式上不同以往阅读的,既有说白又有唱词,还有舞台背景、演员动作等介绍,比较复杂,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我们有请第一组同学给大家讲解。
1.元杂剧简介。
请学生上台介绍相关知识。
对于学生的介绍,教师可以酌情加以总结提炼或补充,要强调以下几点:(1)元杂剧剧本结构上的四折一般指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2)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窦娥冤》教案教学
《窦娥冤》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窦娥冤》的背景和历史;(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运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3)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窦娥冤的悲惨命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2)认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压迫,激发学生的改革意识;(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而死,其孝子为她昭雪的故事。
作品揭示了社会黑暗,歌颂了忠孝仁义,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手法等,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价值取向。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联系现实,从中汲取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窦娥冤》的背景和作者关汉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启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环节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作品价值观念的应用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窦娥冤》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2. 课件: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3. 视频资料:关于《窦娥冤》的戏剧表演、电影改编等;4.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报道、评论等。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窦娥冤》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024年度-第19课《窦娥冤》教案(精选)
关键情节分析与解读
关键情节一
关键情节三
窦娥被张驴儿诬陷下毒。这一情节揭 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心的险恶 ,同时也展现了窦娥的善良和无辜。
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为女儿伸冤。这一 情节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公正和法治的 追求。
关键情节二
窦娥在刑场发下三桩誓愿。这一情节 是全剧的高潮部分,通过窦娥的誓愿 表达了她的冤屈和愤怒,同时也展现 了她的坚强和反抗精神。
19
04
舞台美术与道具设计
20
舞台布景及灯光效果营造
舞台布景
以古代衙门为背景,结合剧情需要,通 过布景的变换来展现不同的场景,如监 牢、法场等。同时,利用布景的色调和 质感,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突出 窦娥的冤屈和悲愤。
VS
灯光效果
运用灯光的变化来配合剧情的发展,营造 出不同的氛围。如使用冷色调灯光表现窦 娥的孤独和绝望,使用暖色调灯光表现窦 娥的善良和温情。同时,通过灯光的明暗 、强弱、方向等变化,来突出人物的心理 变化和情感表达。
第二部分
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8
课程安排与时间
第三部分
分析剧中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技巧 。
第四部分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公正、道德伦 理等问题,并进行课堂讨论。
9
课程安排与时间
第一部分
10分钟
第二部分
20分钟
10
课程安排与时间
第三部分
15分钟
第四部分
15分钟(课堂讨论)
11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12
剧情梗概及人物关系梳理
14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探讨
艺术特色
《窦娥冤》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物 形象鲜明,性格突出;二是情节紧凑,冲突激烈;三是语言 生动,富有感染力。
【配套K12】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窦娥冤教案1长春版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 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 “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第二部分:(“(刽子云) 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 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四、赏析第一部分:
1、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
2、《 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3、 “游魂先赴森罗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提示: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重 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
教学
流程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设计
导入
预习展示 一
预习展示二
播放戏曲片断,进而引入新课。
一、戏曲知识:
(一)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二)关于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7、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谈一谈初读本文的感受。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小组探究,集体交流,培养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与看法。
在自读中独立品味、归纳后,交流。
教 学
反 思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 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目标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疏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收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
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也是全剧最为脍灸人口听精彩片断之一。
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
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
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
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1.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那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观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2.疏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经过的时间线索。
窦娥冤优秀教案
窦娥冤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
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把握窦娥的形象特点。
赏析剧中的唱词,体会其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本、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情感和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窦娥的冤屈,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培养学生对正义和善良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其反抗精神。
鉴赏剧中精彩的唱词,体会其抒情性和表现力。
2、教学难点理解窦娥冤屈产生的社会根源。
把握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作品背景和重点词句。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窦娥的形象和作品的主题。
3、表演法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述一些古代冤案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冤屈和正义的思考,从而导入《窦娥冤》。
2、作者及作品介绍介绍关汉卿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讲解元杂剧的体制特点,如结构、角色、曲词等。
3、文本解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情节发展的线索,明确窦娥命运的变化。
4、人物形象分析组织学生讨论窦娥的性格特点,如善良、孝顺、刚强、反抗等。
结合具体的唱词和情节,分析窦娥形象的多面性。
5、唱词赏析选取剧中精彩的唱词片段,如【滚绣球】等,引导学生品味其语言艺术。
分析唱词的抒情性、节奏感和表现力,体会窦娥的悲愤之情。
6、探究主题探讨窦娥冤屈产生的社会原因,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思考作品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课堂总结总结窦娥的形象、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主题。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8、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窦娥冤的读后感。
推荐学生阅读关汉卿的其他作品,如《救风尘》《望江亭》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元杂剧和《窦娥冤》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理解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窦娥冤》教案设计
《窦娥冤》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的文学地位和艺术特色。
2.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分析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3.掌握剧本的结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分析窦娥、张驴儿等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剧本的结构特点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三、课堂讲解1.讲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梳理主要事件。
2.分析窦娥、张驴儿等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剧本的结构特点。
二、课堂讲解1.分析剧本的结构特点,讲解剧本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讲解窦娥冤案昭雪的过程,分析人物形象。
三、案例分析1.分析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原因。
2.分析窦娥、张驴儿等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剧本的结构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窦娥冤》的文学价值。
二、课堂讲解1.讲解《窦娥冤》的文学价值,分析其在元代杂剧中的地位。
2.分析《窦娥冤》对后世的影响,如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启示等。
三、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窦娥冤》的现实意义,如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回顾《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剧本的艺术特色。
二、课堂讲解1.讲解《窦娥冤》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生动、形象鲜明等。
2.分析剧本的艺术价值,如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生对《窦娥冤》的理解程度如何。
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3篇】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3篇】《窦娥冤》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杂剧内容。
3、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鉴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杂剧内容,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戏剧冲突,归纳概括主题。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窦娥冤》戏剧视频片断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示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二、简介戏剧与作者: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中有文文中有戏识文者看文不识文者看戏音里藏调调里藏音懂调者听调不懂调者听音戏剧本属虚,虚内寻实,实非为实,虚非为虚,虚虚实实,方寸地生杀予夺,荣辱贵贱,做来千秋事业,莫道当局是假弹唱原为乐,乐中藏忧,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乐乐忧忧,顷刻间悲观离合,喜怒哀乐,现出万代人情,须从戏里传真(多媒体投影)哪位同学结合戏剧知识谈谈其含义?先请同学自己介绍,老师可以稍作补充。
对联明确地告诉我们:戏剧虽说是一门表演艺术,但它却来源于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展示生活,它在使我们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戏剧的概念: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其中元代杂剧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杂剧创作十分繁荣,创作体制亦较严格。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演一完整的故事,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质。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分析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2.感受关汉卿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3.学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窦娥的忠贞、善良和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点1.《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分析。
2.关汉卿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2.感受作品中的忠贞、善良和坚定信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窦娥冤》文本及相关资料。
2.学生预习《窦娥冤》文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关汉卿及《窦娥冤》的背景。
2.学生分享对《窦娥冤》的了解和感受。
(二)课文阅读与讨论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及忠贞、善良、坚定信念的主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教师简要回顾《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二)课文分析与讨论2.学生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窦娥冤》的艺术特色,如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等。
2.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社会价值。
第三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二)课文分析与讨论1.学生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讨论其现实意义。
2.学生讨论作品中的忠贞、善良、坚定信念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考。
(三)课堂讲解2.分析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如对戏剧、文学等领域的贡献。
第四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二)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讨论角色扮演的感受,分享对作品的理解。
[K12配套]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窦娥冤教案2长春版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他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四、概括主题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 反抗精神。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窦娥冤
教学
内容
一九、窦娥冤(2)
序 号
教学
时间
教具
教内
学容
目要
标求
1、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及仁爱之心。
2、知识与技能:结合朗读,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并结合有关元杂剧体制的介绍体会其艺术特色。
3、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教师指导、课堂展示,反馈巩固。
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
2、了解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导入
预习展示
1、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2 、那么作者在文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呢,又是如何塑造的呢?
一、赏析第二部分:
1、朗读第二部分
2、窦娥 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3、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对白,叙说窦娥的冤屈,在情节上起 何作用?
语言特点:
《窦娥冤》一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课文中,凝练而又明白如话 的说白,优美而又有节奏的的唱词,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与“愤”。不少古代白话,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动。科白等辅助手段运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
《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例如(一)。
2、理解全剧剧情,理解课文节选局部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才能训练点1、分析^p 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理解超越现实的夸大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提醒主题和表达剧作浪漫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浸透点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认识剧作鞭挞社会的反封建主题。
(四)美育浸透点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二、学法引导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构造,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2、反复诵读[滚绣球],理解窦娥指斥的对象和她表达的感情,从中可以分析^p 出,这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化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认,也是她的对抗精神的集中表现。
诵读第二局部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理解窦娥性格的另一面——仁慈。
诵读第三局部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对抗。
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
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
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拟分析^p 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大方激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分析^p 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并进而把握其浪漫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九年级语文《窦娥冤》教案
九年级语文《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窦娥冤》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人物描写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悲剧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正义、公平的追求。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窦娥冤》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及其主题思想的解读。
(3)人物形象分析与文学鉴赏方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的理解。
(2)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3)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读作品主题。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人物描写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窦娥冤》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窦娥冤》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引发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如:概括故事情节,评价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主题思想。
(2)重点讲解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及其表现手法。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
5. 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窦娥、蔡婆等。
窦娥冤教案(精选7篇)
窦娥冤教案(精选7篇)《窦娥冤》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巩固学生元杂剧知识及对古白话的理解。
2、培养并提高学生古典戏曲的鉴赏能力。
3、赏析、理解《窦娥冤》主题,人物形象及意义,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
4、赏析,把握《窦娥冤》戏曲语言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把握窦娥人物形象及意义。
2、品味关汉卿本色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导析法[重难点突破]1、通过诵读,品味语言、分析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2、通过诵读、对比,把握语言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回顾导入1、导语设计:上一节,我们已经讲解了元曲特别是元杂剧的有关知识,并且让大家预习《窦娥冤》,下边检查一下上节知识掌握及预习情况。
2、习题①元杂剧知识②典故掌握③古白话理解三、讲解新课㈠作者与背景㈡《窦娥冤》剧情梗概(指导学生看课下注释①)㈢欣赏精彩剧照,认识作品影响㈣解题、导读提示,了解学习要点㈤鉴赏分析1、整体把握①三个场面(找学生概括内容)②本折线索(冤)及感情变化(怨→悲→恨)③矛盾冲突(基本主题)把握2、具体赏析⑴戏曲语言,人物形象赏析(问):窦娥身上最光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体现在哪些场面,哪些唱词中?(生答):略①分析第一场面,范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让学生品味语言,体会语言所体现出窦娥的感情及反抗精神)②分角色朗读第三场面,继续赏析语言,人物形象③点拔第二场面,把握窦娥善良美好心灵(问):为什么要突出窦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答):略④整体把握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继续探讨作品主题。
⑴通过课堂练习,继续把握语言特点①对比阅读《窦娥冤》与《西厢记》唱词。
②总结本剧(关汉卿)语言特点⑴赏析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继续探讨作品主题。
㈥思考讨论明传奇《金锁记》由《窦娥冤》改编而成,剧中窦娥的丈夫蔡昌宗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赶考途中不幸落水,被龙王招为驸马。
三年后又入京考试,举夺魁。
《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
《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窦娥冤》教学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篇1【目的要求】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经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3.认识窦娥开始对天地神鬼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课文释义】(1)亲眷(眷,juàn)亲属。
(2)负屈衔冤:背负委屈,心中怀着怨恨或冤枉。
(3)杳无音信:(杳,yǎo)〈书〉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4)古陌荒阡:(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
阡,qiān田间南北方向的路)古远而荒凉的田间的路。
(5)昏聩:(聩,kuì,耳聋)眼花耳聋。
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
(6)嫁祸:把祸患转移给别人。
【资料主旨】《窦娥冤》是我国十大杯具之一。
作者经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完美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杯具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窦娥》揭示的是元代社会的重重矛盾。
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告的黑暗现实,正是经过窦娥含冤受刑的故事集中体现的。
窦娥的曲词,道白,尤其是刑前三桩誓愿是戏剧冲突的集中体现,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写作手法】课文节选的第三折,是全剧高潮。
这一折描述的是窦娥被绑赴刑场问斩冤死的经过。
它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写窦娥被绑赴刑场,以“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词为核心,痛陈了窦娥心中的怨愤之气。
第二部分写婆媳诀别,窦娥诉冤,经过窦娥对婆婆的牵记表现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德,经过窦娥的长篇独白,陈述了主人公的满腹冤屈。
善而蒙冤,杯具愈悲。
第三部分写窦娥三桩誓愿,三桩誓愿一桩桩将窦娥怨而生悲,悲而生恨的情感变化推向顶峰。
窦娥冤教案4篇_1
窦娥冤教案4篇窦娥冤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二、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三、预习点拨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第一课时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等。
《窦娥冤》全名,共,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的和王实甫的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
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白朴的,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
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有的还加一个,剧本由、、三部分组成。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或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刽子手()、亲眷()、嗟怨()、杳无音信()、前合后偃()、尸骸()、冤枉()、荒阡()、亢旱()、鲍老儿()、瀽()、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三、问题探究研读第一层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读第二层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及其创作背景。
2.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掌握作品的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作品的结构安排和人物心理刻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介绍关汉卿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作品梗概(1)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梗概。
(2)引导学生关注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3.人物形象分析(1)分析窦娥、张驴儿、王生等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4.主题思想探讨(1)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如何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
5.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作品的结构安排。
(2)探讨作品的人物心理刻画。
(3)欣赏作品的语言艺术。
6.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7.课后作业(1)熟读《窦娥冤》,分析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
(2)写一篇关于《窦娥冤》的读后感。
四、教学辅段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
五、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1.导入(1)关汉卿简介:关汉卿,元代著名杂剧家,被誉为“曲圣”。
他的作品以揭示社会现实和批判封建制度为特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创作背景:《窦娥冤》创作于元代,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故事。
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2.作品梗概《窦娥冤》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故事发生在元代,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后昭告天下。
作品通过窦娥、张驴儿、王生等人物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3.人物形象分析(1)窦娥:窦娥是作品的主人公,她被冤枉而死,最终昭雪。
九年级语文《窦娥冤》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窦娥冤》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能够领会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正义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好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窦娥冤》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领会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3)从课文中提炼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窦娥冤》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讨。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3)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4.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体会。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课文《窦娥冤》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及其原因。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体会。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窦娥冤》教案教学
《窦娥冤》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窦娥冤》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正义和邪恶的辨识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矛盾和人性问题。
4.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而死,其父窦天章为她洗清冤屈的故事。
2. 故事梗概:窦娥被冤枉杀害其丈夫,遭受严刑逼供,最终被判处死刑。
窦天章发现真相,勇敢地为女儿辩护,最终使窦娥得以昭雪。
3. 作品主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表达了人们对正义的渴望和对冤屈的抗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窦娥冤》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难点:探讨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矛盾和人性问题,以及古典文学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和故事梗概。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感受作品的语言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窦娥冤》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 讲述故事梗概,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和命运。
4.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让学生思考正义与冤屈的问题。
5. 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读后感的深度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口头报告:若有安排,评估学生的口头报告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推荐其他有关正义与冤屈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拓展视野。
《窦娥冤》教案教学
《窦娥冤》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窦娥冤》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艺术特色;(3)提高学生对古代戏剧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3)运用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探讨作品的艺术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窦娥的冤屈和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2)认识社会现实与道德伦理的矛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梗概:介绍《窦娥冤》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情节发展及结局,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人物分析:分析窦娥、张驴儿、蔡婆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3. 情节梳理:梳理作品的情节线索,使学生了解作品结构的巧妙安排。
4. 主题探讨: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道德伦理及作者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窦娥冤》的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欣赏作品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3)提高学生对古代戏剧文学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道德伦理问题;(2)作者的价值观和对人性的探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人物、情节等内容,引导学生入门;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3.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4. 案例教学法:选取作品中的典型片段,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窦娥冤》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窦娥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等。
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文中的情节矛盾冲突等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从而感知悲剧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在对“三桩誓愿”的理解基础上,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掌握的主题。
教学难点鉴赏课文,感悟悲剧的艺术力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准备: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如下任务:第一组,整理关于元杂剧和关汉卿的相关资料;第二组,整理《窦娥冤》的剧情简介;第三组,要求根据本文编排课本剧,可以酌情修改文中的词句;第四组,搜集整理关于“悲剧”艺术的知识,可以拓展到其他悲剧名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话说在我国古代文学人物的殿堂里,有这么一个女子,她命运多舛,还被冤枉,在临刑之时发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她痛声呼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个女子就是——窦娥(生齐答)。
今天,我们就借助分组搜集、整体汇报、共同探究的形式,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
二、了解元曲,走近作者。
本文是元杂剧,在语言风格、行文格式上不同以往阅读的,既有说白又有唱词,还有舞台背景、演员动作等介绍,比较复杂,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我们有请第一组同学给大家讲解。
1.元杂剧简介。
请学生上台介绍相关知识。
对于学生的介绍,教师可以酌情加以总结提炼或补充,要强调以下几点:(1)元杂剧剧本结构上的四折一般指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2)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3)所谓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4)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
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
(5)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
(6)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2.认识作者。
(请学生介绍,如果有必要教师要总结,帮助整理出要点。
)关汉卿,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长期出入于勾栏妓院,编撰杂剧脚本。
他自身饱受压迫欺凌和生活的煎熬,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和同情,所作杂剧题材广泛,多能反映现实的重大问题,揭露社会的黑暗,表现人民的苦难与反抗斗争,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十八种。
又工散曲,今存小令五十多首,套曲十余套。
杂剧以《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最为著称。
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三、了解剧情,朗读课文。
1.课文是《窦娥冤》第三折的节选,那么全剧情节是怎样的呢?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后来窦娥的冤情得到澄清了吗?下面有请第二组同学,用评书串烧的形式为大家做汇报表演。
同学1:序幕揭起——话说窦娥3岁丧母,7岁离开父亲成为蔡婆婆的童养媳。
同学2:十年后,也就是窦娥17岁时,与准丈夫成亲,不到两年,就成了寡妇。
与婆婆相依为命的窦娥过着艰辛的生活。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去要债的婆婆不但没讨回债来,还让开药铺的赛卢医骗到荒郊野外,差点用绳子勒死。
同学3:恰巧被过路的张驴儿父子看到,算是捡回这条老命。
不料,这张驴儿父子也不是好东西啊,知道其家中有一年轻寡妇,就威逼蔡婆婆要她们婆媳嫁给他父子俩,不然就要用绳子把她勒死,蔡婆婆很害怕,只好答应他们,把张驴儿父子领回家去。
同学4:没想到,一向孝顺的窦娥是坚决不从,并讽刺了婆婆的糊涂行为。
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好威逼窦娥成亲,不料反而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于是他又反咬一口,想用诬陷手段迫使窦娥顺从。
窦娥问心无愧,宁愿见官也不肯屈服。
她以为父母官会为她做主。
同学5:谁想审理这桩案件的楚州太守桃杌是个昏官。
在桃杌的严刑拷打下,窦娥因为坚决不屈招被打得血肉迸裂,后来桃杌要打蔡婆婆,窦娥为救老人家才背上“药死公公”的罪名。
可怜的窦娥,冤枉的窦娥,即将走上法场,接受这不公的对待。
(这是课文所选部分。
)同学6: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若她委实冤枉,要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结果桩桩应验。
同学7:窦娥鬼魂三年以后仍坚强不屈地复仇。
她的父亲做了肃政廉访使的大官,掌握着先斩后奏的大权,窦娥鬼魂就去告状,剖明自己的冤枉。
经过她父亲的调查和判决,案情终于大白。
真正的罪犯张驴儿、赛卢医等人受到应得的惩处。
7个同学按照发言顺序总结全剧:这真个是“苦命孩儿离爷娘”“嫁个郎君命不长”“碰上张驴是无赖”“强霸不成反遭殃”“屈招枉死救婆婆”“贪官冤狱恨难偿”“感天动地窦娥殇”。
2.感谢第二组同学精彩而简洁的评书串烧,让我们了解了《窦娥冤》的全剧内容。
下面请几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节选的第三折内容。
角色设置:“窦娥”一名;“蔡婆婆”一名;“监斩官”一名;“刽子手”一名。
四、课堂小结。
《窦娥冤》这部杂剧的魅力千古不散,是因为窦娥奇“悲”奇“冤”!是因为这是一部悲剧!窦娥这个名字早已成为冤屈的代名词!可见这部“悲剧”的魅力之大。
那么《窦娥冤》这部悲剧的魅力体现在哪里呢?这是我们下节课要探讨的话题。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积累字词。
2.背诵【滚绣球】一段曲词。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的相关知识,了解了作者关汉卿,了解了《窦娥冤》全剧剧情,朗读了第三折剧本。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窦娥冤》这部杂剧的魅力所在,这还要从课文第三折说起。
二、检查预习,重点分析。
1.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
刽子手罪愆衔冤错勘苌弘化碧尸骸2.掌握剧中出现的典故。
(请几名同学讲解。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东海孝妇六月飞霜3.请第三组同学以课本剧形式演出课文内容,重现《窦娥冤》第三折剧情,使学生课上再次熟悉课文内容。
(备注:学生的演出,老师要做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剧情,也才能更好地体会我国古典艺术的魅力所在。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表演很认真,虽然没有专业演员的艺术表现力,没有唱腔,但是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再现了剧情的结构、冲突,表达了对剧情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解读,这也是对剧本的一种尊重,相信如果看了原剧的演出,会更令同学们感到震撼。
4.研讨问题。
(研讨中要请参演同学发言,因为他们对剧情理解可能会更深刻。
)(备注:此环节也可以以点评同学们的表演对人物把握是否成功的形式展开。
教师适当引导,将几个重点问题落实。
将“思考与讨论”三个题的探讨融入这个环节。
)(1)选文所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惨遭杀害的经过,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
(2)从选文的内容看,窦娥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学生1:从【滚绣球】一曲来看,窦娥揭露人世间的不公:“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指责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分好歹”“错勘贤愚”。
元代社会吏治黑暗,统治者昏庸腐朽,这是窦娥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表现。
(“思考与讨论”一、三)学生2:在【倘秀才】【叨叨令】以及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中,写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思考与讨论”二)学生3:从“孤身只影无亲眷”“吞声忍气”“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可见窦娥是孤苦无依的可怜人。
学生4:从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来看,表现了她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可见窦娥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思考与讨论”三)小结:窦娥,一个可怜的女子,一个善良的女子,一个用生命抗争的女子,一个在文学的殿堂里不朽的形象,永远会熠熠生辉。
(3)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都有哪些?学生1:幼年丧母,父亲贫穷并且要上京城赶考,只能把她抵债给蔡婆婆做童养媳,这使她早年离开父母身边,人生比较悲苦。
学生2:间接原因是高利贷剥削,如果没有高利贷父亲不会把她抵债,蔡婆婆也不会因为讨债而险些被杀,更不会遇上张驴儿父子而引发悲剧。
学生3:恶霸横行。
张驴儿父子想强霸蔡婆婆和窦娥的行径是流氓行为,是欺负妇女。
学生4:直接原因则是官吏贪污、狱刑黑暗。
没有昏官屈打成招,窦娥不会冤沉似海,如果碰上包青天就不会有这千古奇冤了。
(备注:教师在此处可以简略加入对元代社会状况的介绍。
可以从张驴儿父子欺压蔡婆、窦娥婆媳,公然入住到人家家里为切入点,交代元代社会的种族歧视,蒙古人欺负汉人。
)(4)从窦娥的人生悲剧看《窦娥冤》的主题。
在窦娥短短的一生中,遭到失母离父丧夫的打击,高利贷的毒害,泼皮流氓的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她实际上代表了当时广大的社会底层受压迫的劳苦大众,他们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生活艰难。
说明当时社会黑暗腐朽,吏治昏庸,冤狱繁多。
而高利贷、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
全剧重点是放在衙门的黑暗和受害者的坚决反抗上的。
这就不难窥见作者创作意图之所在了——是对当时统治者血腥罪行的控告,是反映被压迫人民愤怒的呼声!教师小结:作者借助窦娥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指斥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反映当时统治者昏庸无道,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怜悯,窦娥的觉醒反抗定会引领更多的觉醒者!三、拓展延伸——关于“悲剧”。
《窦娥冤》作为古代戏剧中著名的悲剧,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无论何时重读这部作品都会给读者带来一种压抑感,窒息感,带来一种想要奔走呼号发泄愤怒的情绪。
这就是悲剧的魅力所在。
它能以主人公无法逆转的人生命运唤起读者的理性和良知。
王国维曾经评价《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纵观世界文学史,大凡著名的悲剧无一不具有如此魅力,那么悲剧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文学样式呢?请第四组同学介绍。
1.悲剧可以解释为:描写主角与占优势的力量(如命运、环境、社会)之间冲突的发展,最后达到悲惨的或灾祸性的结局,或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
亚里士多德把它定义为: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与宣泄。
2.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