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9 动起来与停下来 苏教版-word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9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探究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难点: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的道理。

2.探究教学法:设计观察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4.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动画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1: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探究活动2: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引导他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他们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理解。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科学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事物的运动状态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指导和启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物体运动状态的认识,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与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

2.难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记录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物体,如球、车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运动物体,如球、车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提问:“你们观察到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并解释力与运动的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力与运动的关系。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8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8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验材料,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运动的状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实践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体运动的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尤其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小车、木板、滑轮等。

2.准备教学图片: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的现象。

3.准备教学课件:展示物体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物体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让学生对物体运动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物体运动的状态变化,引导学生探究物体运动的原因。

4.巩固(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物体运动的原因,加深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及其原因。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物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即运动和静止;2. 学习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3. 学习简单的物理知识,如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运动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知道物体可以运动和静止。

但是他们对于运动状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不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力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现象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物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运动的两种状态,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可以运动的物体,如小车、球等,以及一些可以施加力的工具,如推杆、拉绳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或球,以及一些可以施加力的工具。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或实验室,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如汽车的启动、停止等,引出本课的主题——物体的运动状态。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学习教案-动起来和停下来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学习教案-动起来和停下来

6
(实验结论) 力 小——车身轻
谢谢
实验操作
1.同学们,用力以后我们滑板车可以动起来或停下来,那么我们来看看小车实验,用力以后小车又会发 生哪些改变呢? 2.教师先演示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操作要求。并使用PPT展示实验过程。分四个小组进行,每个成员按 照序号进行实验,让小汽车动起来,停下来,体会力的不同。 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实验要求: (1)让小车启动得快一点或,慢一点。 (2)让快慢不同的小车停下来。 (3)启动轻重不一样的小车。 (4)让轻重不一样的小车停下来。
比一比
1.游戏要求:我们 再来玩一个有趣的游 戏,体会用力以后小 球会发生哪些变化?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生:两人玩吹乒乓球的游戏, 激烈游戏进行。
2.每个大组分三个 小组,两个同学对吹 比谁进球得多,每组
三分钟比赛时间。
请学生谈谈进球的心得
请学生谈谈进球的心得
4.同学们,吹球也是对球用力,力能改变球的运动状态。吹力可以改变球的速度和可以使滑板车动起来和停下来。用力可以控制小车的运 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用力可以控制乒乓球的进球。 2.同学们我们用力以后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运动状态。 【板书设计】
动起来与停下来
动起来与停下来
1 改变方向
2 用力以后 速度快慢
3 停止
4
用力以后 力大—— 车身重
5 力小——车速快
【教学重点】 建立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感受力的大小与方向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课件 学生材料:分为6小组,每组小车1辆、钩码 1盒、乒乓球1个、吸管2根、小球桌1个。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把学生分为6个小组、选定组长为小组成员编号、把实验 器材提前分好、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在课桌上标注起点和 终点 【教学过程设计】

苏教版(2024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苏教版(2024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苏教版(2024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9 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小学科学——动起来与停下来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上册3.授课时间:2课时(90分钟)4.教学时数:2课时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运动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1)物体运动的规律。

(2)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难点:(1)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现象。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1)讲解物体运动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通过实例,解释物体运动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与物体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物体运动的规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5.巩固练习:(1)设计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解答,点评并给予反馈。

6.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体运动的规律。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实验操作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课后练习答题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五、教学资源1.教材:苏教版(2024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2.实验器材:滑轮、小车、绳子等。

3.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建议1.课前准备:确保实验器材齐全,提前给学生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确保学生安全进行实验。

3.课后跟进:及时批改课后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3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苏教版(1)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3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苏教版(1)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3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苏教版(1)动起来与停下来一、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经验,初步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方向、启动和停止;3.感知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方向、启动和停止;2.难点:通过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准备1.教师:弹珠;2.学生分组材料:弹珠、两辆玩具小车、钩码、记录单;四、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谈话:小朋友好,我是来自春星小学科学老师莫老师,今天要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科学课,喜欢上科学课吗?好极了,希望你们也喜欢莫老师。

相信小朋友都喜欢游戏,平时都玩些什么游戏?2. 莫老师的学校啊,现在正在造新校舍,校园里的活动场地很少,为此,老师和同学一起开发了许多室内游戏,想不想来学着玩一玩?好,一起来看一看。

(1)出示图片文字1:游戏名称:单臂推掌规则:两人面对面坐好,胳膊伸直,掌心相对,同时用力推对方,游戏中胳膊弯曲者为失败。

如果你觉得坐着不方便,可以站着来,两人一组,比比看谁是大力士。

比出胜负后还可以试试双臂推掌。

学生游戏。

谁是组内大力士啊?你是怎么战胜对方的?(2)出示图片文字2:游戏:纸条拔河规则:将A4纸对折三次,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纸的两端,手指不许弯曲,大拇指不准帮忙,听到口令后同时用力拉,纸条先离开手者为失败。

清楚了吗?好,课面上有纸条,两人一张来比赛,分出胜负就坐好。

纸条拔河,还能换个玩法吗?(3)游戏有趣吗?还想玩吗?可以,但一定要遵守规则、认真对待,这是最重要的游戏精神。

我们来换个材料吧。

这是什么?(弹珠)游戏的名称叫做弹珠动起来,要求弹珠在桌面上动起来,随便怎么玩,但不能掉落到地上。

准备好了吗?每人取一颗弹珠,开始。

你们是怎么玩的?一起来看看照片吧(谁来介绍介绍。

)(一)游戏导入1.谈话:真不错,大家想到很多方法让弹珠在桌面上动起来了。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9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内容丰富,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还需要加强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相对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利用生活实例、模型演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小车、木块、绳子等。

3.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现象,如汽车行驶、树叶飘落等。

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运动和静止。

通过实例和模型演示,让学生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用小车拉动木块,观察木块的运动和静止;实验二:用绳子拉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和静止。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

2.采用观察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滑轮等。

2.准备教学课件:动画、图片等。

3.准备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动画展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物体,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介绍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然后通过实例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一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一:让学生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实验二:让学生把小车放在滑轮上,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刚才的实验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呢?”让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探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逐步深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难点:学生能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探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合作学习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实验器材、记录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辆汽车在运动和静止时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呈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探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授课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授课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授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原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能够分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并能够用相应的词汇进行描述。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能力,但是对于物体的运动和停止的原理还不是很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能够分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并能够用相应的词汇进行描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原理,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原理。

难点: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原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和停止的现象。

2.探究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停止,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停止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的。

3.探究活动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施加力或者撤去力,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总结: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总结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原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物体运动和停止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动起来与停下来•物体的运动和停止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的。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介绍物体运动的概念和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原因。

通过教学,学生将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的原因,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够理解物体停下来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理解物体运动和停止运动的原因。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能够分析物体停下来的原因。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动起来和停下来的原因。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运动和停下来的原因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科学知识,如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但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的原因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例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够理解物体动起来和停下来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物体的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观察,并引导他们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可以展示一个滑板、一个小球和一本书,并问学生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

-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物体为什么会动?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概念讲解- 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的原因。

可以使用白板或幻灯片展示相关内容。

- 教师可以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和运动两种情况,以及运动的原因可能是外力的作用。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与概念进行对比和辨别。

例如,教师可以指向窗外的车辆,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车辆的运动状态。

3. 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物体运动的实践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运动和运动原因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9 动起来与停下来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9 动起来与停下来 苏教版

9 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目标:1、知道用力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也能够使停下来的物体动起来。

2、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作用在物体上。

4、关注生活中物体停下来与动起来的用力现象。

教学重点:怎样使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2到3辆、课件。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的现象,初步思考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视频播放:一辆公共汽车慢慢的驶向站台,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公共汽车,又开始启动,继续向前开。

2、教师讲解:这个视频播放的情景,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公共汽车到了站台就会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又继续往前开。

那么公共汽车停下来与动起来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板书课题:9、动起来与停下来4、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最终5篇)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最终5篇)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最终5篇)第一篇: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9 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9 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目标:1、知道用力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也能够使停下来的物体动起来。

2、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作用在物体上。

4、关注生活中物体停下来与动起来的用力现象。

教学重点:怎样使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2到3辆、课件。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的现象,初步思考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视频播放:一辆公共汽车慢慢的驶向站台,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公共汽车,又开始启动,继续向前开。

2、教师讲解:这个视频播放的情景,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公共汽车到了站台就会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又继续往前开。

那么公共汽车停下来与动起来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9、动起来与停下来4、学生齐读课题,了解学习内容。

二、怎样才能停下来与动起来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叫你们让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你会怎么做?反过来叫你们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你又会怎么做?2、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相机指导。

要想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我们就要用脚使劲往后蹬一下。

而想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就要用脚用力抵住地面,使滑板车停下来。

3、教师小结:不管是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还是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都要用到力,只有借助力的作用才能使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或者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

三、探究让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1、出示几辆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

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有几辆小汽车,这些小汽车型号不一,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

老师手中的这些玩具小汽车动起来或者停下来,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教师相机指导。

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起来与停下来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定义与例子动起来与停下来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动起来与停下来的理解和经验。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起来与停下来现象,培养观察力。

第二章:动起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起来的原因和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动起来的原因:需求、兴趣、目标等动起来的方式:运动、学习、工作等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动起来的原因和方式,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想法。

创造性写作法: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动起来的文章,培养表达力。

第三章:停下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停下来的原因和方式。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

3.2 教学内容:停下来的原因:疲劳、反思、休息等停下来的方式:休息、冥想、放松等3.3 教学方法:思考与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停下来的原因和方式,进行课堂讨论。

决策练习法:让学生模拟面对不同情境时如何停下来,培养决策能力。

第四章: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平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起来与停下来之间的平衡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4.2 教学内容:动起来与停下来平衡的重要性如何实现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平衡4.3 教学方法:时间管理练习法:让学生制定一天的计划,包括动起来和停下来时间,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自我调节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了解何时该动起来,何时该停下来。

第五章: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实际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起来与停下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实际应用例子如何灵活运用动起来与停下来解决问题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动起来与停下来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动起来和停下来优秀教案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动起来和停下来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动起来与停下来备课时间2020.9.18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力以后》中的第9课,此单元内容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在这个单元中,是学生认识“力”的启蒙单元,学生认识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用力方法、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并且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体验力作用于物体,还可以使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能使物体启动、加速或者停止。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

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表演的欲望。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力(推力和拉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已有所了解,为本课学习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打下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经验,初步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启动、静止、快慢和方向。

3.感知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重点知道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启动、停止、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小车2辆、钩码1盒、球1个、小球桌1个。

前置作业内容1.玩一玩滑板车。

2.做小球游戏的相关材料准备。

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经验,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1.(出示滑板车)谈话:这是滑板车,你们玩过吗?谁上台来玩玩看。

(学生上台滑行)师:滑板车会自己动起来吗?学生:不会,得踩在上面往后踏才会前进。

2.追问:那如果想让滑板车停下来,该怎么做呢?学生汇报:可以踩后面的刹车。

学生补充:也可以等它慢下来以后下车把它停住。

3.滑板车可真“懒”,动和停都要我们用力。

二、活动:小车与力1.谈话:老师经常在家附近经常看到小朋友在用滑板车进行比赛,看谁滑的快,你们有没有这样玩过?2.说说看你们玩的时候怎么让滑板车跑的更快一些。

学生:用力蹬地,蹬得越快越用力,滑板车就会跑的越快。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9.动起来与停下来》 苏教版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9.动起来与停下来》   苏教版

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内容】力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让物体动起来、停下来、转个弯、快一点、慢一点。

本课由四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回忆玩滑板车时是怎样让滑板车动起来和停下来的,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建立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联系。

第二个活动,按要求玩小车,让不同的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体会用力的不同。

第三个活动,两人玩吹乒乓球的游戏,用吸管吹气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四个活动,在踢足球的具体事例中,学生思考踢足球时运动员是如何对足球施力的,在力的作用下足球及其运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经验,初步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方向、启动和停止。

3、感知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方向、启动和停止。

难点:通过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1、两辆玩具小车,钩码。

2、乒乓球、小球桌、吸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建立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联系今天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玩具,出示滑板车提问:这是什么?(滑板车)会玩吗?(会)指名一人玩一玩。

提出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思考:他是怎样让滑板车动起来的?又是怎样让滑板车停下来的。

问:他刚才是怎么让滑板车动起来的?(用脚蹬地)脚用力蹬地滑板车就走了,说明滑板车动起来跟脚用——力有关。

(引导学生说)那他又是如何让滑板车停下来的呢?(用脚踩住了刹车;用脚踩地)脚用力踩住刹车滑板车就停了,说明滑板车停下来也跟脚用——力有关。

(引导学生说)小结:生活中的经验让我们明白,要想让滑板车动起来需要用力,想让它停下来也要用力。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动起来与停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和回忆玩滑板车的经历,使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有关。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动与停的现象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动与停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观察和分析动与停的现象、动手实验、总结规律等环节。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好奇心,愿意探究和发现。

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动与停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动与停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动与停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动与停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与停的现象。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发现动与停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活中动与停的实例图片和视频。

2.准备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绳子等。

3.准备实验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活中动与停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器材,介绍实验目的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动与停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情况。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发现动与停的规律。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学生根据已有的规律,尝试解释其他动与停的现象。

教师引导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需要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达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运动和静止: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探究成果,分享彼此的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动起来与停下来
教学目标:
1、知道用力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也能够使停下来的物体动起来。

2、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作用在物体上。

4、关注生活中物体停下来与动起来的用力现象。

教学重点:怎样使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2到3辆、课件。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的现象,初步思考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播放:一辆公共汽车慢慢的驶向站台,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公共汽车,又开
始启动,继续向前开。

2、教师讲解:这个视频播放的情景,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公共汽车到了站台就会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又继续往前开。

那么公共汽车停下来与动起来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9、动起来与停下来
4、学生齐读课题,了解学习内容。

二、怎样才能停下来与动起来
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叫你们让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你会怎么做?反过来叫你们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你又会怎么做?
2、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相机指导。

要想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我们就要用脚使劲往后蹬一下。

而想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就要用脚用力抵住地面,使滑板车停下来。

3、教师小结:不管是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还是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都要用到力,只有借助力的作用才能使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或者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

三、探究让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1、出示几辆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

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有几辆小汽车,这些小汽车型号不一,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

老师手中的这些玩具小汽车动起来或者停下来,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教师相机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