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1.2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湘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1.2 图像与眼睛 教案-

湘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1.2 图像与眼睛 教案-

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目的: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难点: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讲课类型:欣赏技能课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美术鉴赏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工具的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师:今天的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你想躲避都可能无济于事。

下面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

尝试练习一:认真观察一下图片,看完之后在一分钟内把它大的形体画出来。

(提高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图象的兴趣。

)(三)讲授新课:师: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像与眼睛》。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图像。

欣赏以下三张作品《拾穗者》、《奔马》、《百老汇的爵士乐》,感受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

师:各种美术作品,形象特征多样性。

那么,能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

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它涉及的只是具象美术这种类型。

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2、美术作品的的分类:根据作品中的形象特征,我们把它划分为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象和眼睛》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象和眼睛》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象和眼睛》教学案例教学背景:新学期开始了,我担任了高一美术的教学工作。

开学的第2周给高中学生上了一单元第二课《图象和眼睛》,这是湘版的美术鉴赏的第一单元第二课。

经过暑期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培训,对湘版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觉得这本教材编写的与众不同,打破了常规的以类型鉴赏的固定模式,跟以学生的兴趣着手,比较人性化,同时教材的灵活性也很大拓展了文化情感背景。

教学中我本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整体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使他们通过欣赏和感受,认识和评述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形象直观的表现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尊重学生的个性,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强调学生的参与合作。

使学生较感兴趣,可以在赏心悦目中开阔眼界。

可以从不同造型表现的角度,以自己的理解,鉴赏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

拥有鉴赏能力,可以在林林总总的美术作品中去伪存真,淘汰假恶丑,发现真善美,使真正的艺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同时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和整体素质。

教学分析:第一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

本课是继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之后的介绍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

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侧重于对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理解。

此课讲的是美术作品分类。

了解根据美术作品中图象的不同特征,以及由此对美术作品进行的基本分类。

我还考虑到这些新升的高中生以前初中学过的美术教材跟现在新教材从内容上就有了不小的差距,中学美术欣赏教材,欣赏内容主要由中外美术发展的历史作为欣赏的主线,忽略了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方法。

初中学生只了解一些中外世界著名的画家,知道一些中外的绘画流派,甚至画家的生平、作品的历史年代,或者作品的轶闻趣事,甚至很多作品的派别风格等还没有清楚的概念,还比较混乱,仅注重感受和愉悦,对美术作品并没有系统的了解认知。

而美术鉴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也是美术实现它的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更追求体验和思维。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教案)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1、教学设计一:了解美术构成的基本要素二:了解美术的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二:欣赏美术作品2、学情分析一:通过一张图片,学生回答问题导读主题,本课学习内容是图像与眼睛。

二:学习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共同学习欣赏图片,回答问题。

在这里我们学生还准备了一个小话剧让学生感受绘画气氛,从而达到课堂轻松愉悦的效果。

本课的抽象美术比较难弄,这里主要是教师讲解多,学生从而理解。

三:在课堂后十五分钟让学生随意画自己喜欢的图片,共同欣赏分析从而达到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

3、重点难点抽象美术方面学生难理解,这里我们需要对作家本人的生平的讲解,绘画背景的讲解,本身绘画含义的讲解,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在这里我会做一个小视频专门对蒙德里安绘画的讲解,让学生感受抽象美术。

4、教学过程导入——考考眼力考考眼力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倒入图片提问:图片有几张人脸?分组讨论【讲授】图像与眼睛一思考:??美术构成的基本形式是什么?音乐主要构成的基本形式是旋律、诗歌是意境、小说是情节、戏剧是冲突、美术是什么?美术是图像。

二:图像有那几点构成(点、线、面、色彩、体积、机理、明暗、构图)根据图像反映客观事物的不同,我们将美术分为三大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1、具象美术观看三附图《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刘胡兰就义》三幅图的共同点是什么?总结具像美术的概念:对客观事物的描绘2、意向美术意向美术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加作家的想象欣赏《狐狸的游戏》、《生日》感受画面的意境针对生日学生准备了校话剧3、抽象美术概念:完全不可辨认的图像,这类艺术作品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性相的束缚,而强调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表达。

视屏讲解——通过蒙德里安的画来认识概念【测试】对号入将下列十二副作品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学生举手回答【活动】小话在意象美术里关于生日惊喜的小话剧,感受会话气氛。

高中美术《图像与眼睛》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图像与眼睛》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目标: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实物投影仪、画册、多媒体、作业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具象作品:1、展示《贵妇人像》并做简单的介绍(创作者、创作时代等),并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

2、点明: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

而像《贵妇人像》这种作品是属于具象美术作品。

提问:对于具象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归纳:①、具象美术的作品对应于客观物象;②、它不同于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观察并创作出来的。

3、同时展示作品《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让学生分析此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请学生发言。

4、思考、提问: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事物?(还能够将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表现到作品中去)。

二、意象作品:1、意象作品展示《狐狸的游戏》、《生日》。

提问:①、你从这些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②、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③、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2、学生发言。

归纳指出,这类作品体现的是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感受,所以不能用欣赏具象作品的方法来欣赏。

3、观看教材5页上的内容与图片,归纳出意象作品特点:①、意象作品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的渗透要多一些;②、创作手法不同于具象美术。

4、这5幅作品分别用了哪些手法?(如朱耷的水禽图用了夸张的手法)5、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例如中国的草书,它被称为抽象美术作品)三、抽象美术作品:1、作品展示《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提问: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②、令你联想到了什么?③、它们带来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指出:抽象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也不难欣赏。

最新《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作品

最新《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作品

《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教学目标】1 重点: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2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区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作品了解以上三种作品类型特点【教学材料分析】教材将基本构成要素区分为: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八个要素。

将具象艺术定义为客观物象的具体表达。

意象艺术定义为主观情感融入客观物象的表达。

抽象艺术定义为美术家的主观世界的现实表达。

书上可供介绍的材料较少,所以我考虑引入视频介绍帮助同学们学习较难理解的抽象艺术。

【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1 课程导入:展示艺术作品图片:问题1:在视频中同学们看到了哪些图案?可能回答:圆圈、线条、蓝颜色等问题2:作品欣赏,美在哪里?总结: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之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同学们可以看到教材16页,有拉斯科洞穴和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这类彩绘在岩壁上的兽类图画虽然是非常早期的人类画的,但是画中所有的动物都栩栩如生,虽然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办法确定它们画出来要表达的真正意义,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类的图画都是对客观物象的具体描述,也就是说它们是力图要绘画出客观事物的具体细节的,我们赋予这一类型的作品一个名称分类:具象艺术。

《教材》p4 《5min》2 新课讲授根据这些构成的规律,艺术家会主动选择创造作品的方式和每一幅作品的侧重方面,于是我们总体上把艺术作品分成了三个大的类别:分别是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音乐靠旋律构成,诗歌靠语言构成,戏剧靠不同的故事情节构成,舞蹈则是一个一个流畅的舞蹈动作,那么我们在看到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依靠什么来欣赏美术呢?请同学们看到《教材P4》左上角,教材中将图像的构成分解成为八个要素分别是: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

艺术家通过这八个要素来创作艺术作品,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八个要素来认识美术作品。

希望同学们将你对这些要素的理解运用到把握分析接下来我们要欣赏的作品上。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
睛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类。

2.理解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2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教学重点:
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引入课题
1.现今的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下面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

(出示图片)
2.问: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到底有几张脸?有几个黑点?是动的还是静的?(提高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图像的兴趣)
3.刚才的图片,运用艺术的表现形式给我们制造了视觉上的假象,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

①提问:你知道这些有趣的图像是由哪些美术语言构成的吗?
答:点、线、面、色彩、明暗、体积等
②我们知道构成音乐的主要形式是旋律,构成舞蹈的主要形式是动作,那构成美术的主要形式又是什么?
答:是图像。

湘美版高中美术 鉴赏1.2-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湘美版高中美术 鉴赏1.2-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图像与眼睛》说课稿一、说教材:说教材地位:本课是湘版高中美术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明暗、肌理等等,但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

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说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2、美术作品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3、掌握三种美术类型的特征。

说重点难点:1、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

2、辨别具象、意象、抽象的形态及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说教法:本课宜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说学法: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三、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艺术语言的分类让学生看几张图片,得知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

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

在拉斯科洞穴中,发现了彩绘在岩壁上的兽类图画,画中所有动物都栩栩如生;尽管至今人们尚未搞懂这些壁画的真正涵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目的;图像一直就是人类最简单、最直接的认知方式。

艺术语言的分类: 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

例:《秋菊图》②明暗:受光部等。

表现体积。

例:《执扇女子》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最具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

例:《草垛》④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

焦点透视、散点透视。

例:《寒江独钓图》等⑤材质、肌理:材质、质地、纹理;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果。

例:大理石。

(二)美术作品分类比较: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与毕加索(1957)《宫女》有什么不同呢?是不是有的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与生活中的形象很像,有的却不像,这是为什么?学生答:……老师小结:这是因为艺术作品不同形象特征原因,我们把它划分为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湘教版课件.doc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湘教版课件.doc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目标:这一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生初步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术相关的事和物后,本课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的形态特征,并针对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赏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准备:媒体播放工具。

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一般以4——6 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

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辩别这些形象以帮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图像与眼睛)二、讲授新课1、出示图片《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一类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出示:具象美术作品出示图片:《重屏会棋图》、《刘胡兰就义图》提问:这三件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欣赏图片:《韩熙载夜宴图》、《父亲》、《教皇》请同学们思考: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2、出示图片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和夏加尔的《生日》提问:1、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3、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继续分组讨论:我们欣赏意象美术作品能否用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欣赏,为什么?教师总结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及欣赏方法欣赏图片:《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恋人》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这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3、出示图片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讲授抽象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并回答:你们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作品令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它们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三、课堂小结: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象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案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案

课题:图像与眼睛本课为湖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图象与眼睛》的教学内容。

是继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之后的介绍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

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侧重于对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理解。

教学目标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形象及其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着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一、引入课题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

(考考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力)学生边观看图片边思考: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狮子在哪里? 有几个黑点 ? 是静的还是动的?等图片,提高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图象的兴趣。

教师解说: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象与眼睛二、新课开始(一)美术图象(形象)有什么特征文学艺术作品音乐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各门类的艺术作品塑造的月亮形象,感受它们的艺术特征。

绘画艺术作品总结出绘画艺术是使用点、线、面、色彩、体积、空间、肌理等手段塑造视觉形象。

(简略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美术形象,因为前面一课还没有涉及到美术形象的特征。

)提问:美术形象来源于哪里?出示作品:照片“阿莉奴”与油画“阿莉奴”照片“长城”与中国画“长城”照片“漓江”与中国画“漓江”为什么有的作品美术形象和生活中很像,有的却不像呢?(引出美术作品的三大类别)(二)美术作品的的分类(可以分小组欣赏并讨论)根据作品中的形象特征,我们把它划分为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

1、展示安格尔油画《贵夫人像》提问(1)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

展示《刘胡兰就义》油画冯发杞《重屏会棋图》中国画周文矩(2)、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请同学们回答。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模块:《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2课《图像与眼睛》教材内容:本课教学主要是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了解到美术作品三种类型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纠正以前评价美术作品主要以“像与不像”的标准去评价美术作品的片面标准。

二、学生分析刚进校的高一年级学生三、教学教法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2、知识要点的讲解,采用提出问题-----欣赏作品----分析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检验检测的方法四、教学目标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美术作品、意象美术作品、抽象美术作品这三类。

2、理解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概念、特点).3、鉴别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五、教学重点: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如何区分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八、学具准备:课本、笔记本九、课业类型:美术鉴赏十、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你们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图片中存在的问题。

播放6张关于视觉的图片:边播放边让学生去发现图片中所存在的问题----错觉对于我们在观察事物时的影响,常常让我们误认物象,分析产生错觉的原因并且通过得出的结论欣赏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欣赏美术作品更加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美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堂课的学习氛围中去。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不是真实的物象?学生:不是。

教师:不是真实的物象是什么呢?原因是什么呢?学生:错觉,错觉来自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而误认物象,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

教师:回答的很好。

欣赏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欣赏美术作品更加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美。

现在,让我们一起带着一双敏锐的眼睛走进丰富多彩的图像世界。

湘教版 美术鉴赏 1.2 图像与眼睛 教案设计

湘教版 美术鉴赏  1.2 图像与眼睛     教案设计

课题:《图象与眼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美术作品、意象美术作品、抽象美术作品这三类。

2.过程与方法: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区分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品,能够运用一双审美的眼光看待我们的生活。

重点难点:1.重点:具象艺术、抽象艺术、意象艺术的特点。

2.难点:意象艺术与抽象艺术的区分。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举例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

(播放图片)学生:老师:我们今天上《图像与眼睛》(二)新知探究一、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老师:艺术语言中——音乐构成的主要形式是旋律、诗歌是意境、小说是情节、戏剧是冲突、舞蹈是动作、1.提问:1.那么美术是什么呢?——图像2.构成图像需要什么要素?(图片分析)老师总结: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结构、肌理二、美术作品分类——具象、抽象、意象特点老师:播放图片《蒙娜丽莎的微笑》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年轻的妻子蒙娜·丽莎,这幅画画了4年。

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

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

《圣维克多山》纵横的线条、饱满的色彩和严实的结构,显现出画家大胆而狂放的用色,已把客观物象概括至简单的几何形状。

《灰色的树》已预示他的未来的画风将转为几何式风格,这些画所呈现的精致与优雅却是不可多见三张图的区别——抽象、意象、具象(三张不同的图片,分别代表具象抽象意象艺术,让学生观察讨论三张图片的特点,从而引出抽象、意象、具象艺术三个点,然后在分开一一解释其含义,特点。

)学生:老师:一张比较具象,尊重事物,对事物客观的描述;一张比较夸张,强调主观认识;一张比较抽象,强调色彩,线老师:播放图片——具象艺术图片,2.提问:图片有什么特点?学生:老师:图像对应于客观物象,客观物象的细微之处都描绘得非常充分,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的表现都严格符合眼睛看到的情形。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前言本文档是针对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图像与眼睛》编写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该课程,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实践。

本文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图像概念和图像的组成要素;•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机理;•掌握图像构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审美能力和美感;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对象及其情感价值的感知,并对其进行思考;三、教学内容1. 课程内容本堂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1 图像•图像的概念;•图像的组成要素;1.2 眼睛与视觉•眼睛的构造和视觉机理;•黄斑带和中央凹的视觉特点;1.3 图像构图•图像构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情境构图、对称构图和比例构图等;2. 教学材料•电子课件;•课程手册;•素材图片;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1 使用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展示形式,让学生了解图像的概念和组成要素,并引导学生分别从时间、空间、色彩、形状、纹理、光线等角度来感知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2 问题引导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机理。

如:人的视力为什么不可遇不可求?眼睛如何看到世界?什么是黄斑带,中央凹又有什么作用?等等。

2. 教学过程2.1 图像构成要素的发现让学生自行搜索一些网上的图片,寻找其中的构成要素,如时间、空间、色彩、形状、纹理、光线等,并发现其中的美感元素和美学特点。

2.2 对称构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称构图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展示一些有对称构图的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称构图的用处和效果,并引导学生自行创作一幅对称构图作品。

2.3 推广情境构图引导学生了解情境构图,了解情境构图和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尝试自行创作一幅以情境为主题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体会。

高中美术鉴赏1.2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鉴赏1.2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

1.2《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像)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意象,抽象)掌握这三类图像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类型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角度和方法二:重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学习对意象和抽象作品的欣赏,打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了解抽象的艺术语言根据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两幅图片,罗中立的《父亲》和毕加索的自画像《我是一个魔术师》。

提问:同样是两幅中年男子的画像,观察它们,这两幅画给人的感受是一样的吗?学生:不一样教师:(请学生说说两幅画的区别在哪里?)有人说,一幅画画的跟真的一样,就是好画,也有人说,看不懂的才是艺术,其实,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说法呢,其原因就在于每幅画其反映的客观物象是不同的,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将美术作品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二)展开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图像的构成要素,包括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

(主要介绍一下肌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2.介绍具象美术:课件展示图片《写生珍禽图》,安格尔的《贵妇人像》,并给学生展示细节部分;中国写实油画和水彩画作品,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感受具象美术的特点。

提问学生具象美术作品的定义(见课件和书本)3.根据定义可以得出,具象美术作品和现实看到的情形基本一样,那为什么照片,摄影技术没有取代绘画呢?以罗中立的《父亲》说说。

(画面给人以动人心魄的震慑力,他古铜色的脸,艰辛的岁月耕耘出的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粗糙的双手,缺了牙的嘴,手中破旧的茶碗……这些形象已经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的辛勤,才换来了中国世世代代的儿女。

高中美术_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_湘教版

高中美术_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_湘教版

高中美术_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_湘教版高中美術鑒賞第一單元第二課《圖像與眼睛》教學目標:這一單元是美術鑒賞的入門課程,在學生初步學會了用審美的眼光去看美術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術相關的事和物後,本課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審美觀念,瞭解美術作品的不同的形態特徵,並針對不同形態的美術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賞方法。

教學的重點、難點:讓學生瞭解美術形象的基本種類,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術作品的基本內涵,突破只能欣賞具象美術作品的局限,並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

教學準備:媒體播放工具。

把班級同學分成幾個小組,一般以4——6人為一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美術作品所展現的主要內容就是圖像,也就是我們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種形象。

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辯別這些形象以幫助我們欣賞美術作品。

(出示課題:圖像與眼睛)二、講授新課1、出示圖片《勃羅日裏公爵夫人像》提問:這件作品有什麼特點?對於這一類作品,你的印象是什麼?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出示:具象美術作品出示圖片:《重屏會棋圖》、《劉胡蘭就義圖》提問:這三件作品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欣賞圖片:《韓熙載夜宴圖》、《父親》、《教皇》請同學們思考:美術除了能夠表現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事物,還能表現什麼?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並引出意象和抽象美術作品2、出示圖片塞尚的《聖維克多山》和夏加爾的《生日》提問:1、你從作品中觀察到了什麼?2、你覺得藝術家要表現什麼內容?3、你在什麼情況下會感受到這些形象?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繼續分組討論:我們欣賞意象美術作品能否用欣賞具象美術作品的方法來欣賞,為什麼?教師總結意象美術作品的特點及欣賞方法欣賞圖片:《李白行吟圖》、《荷石水禽圖》、《戀人》學生思考、討論並回答:這三幅作品分別運用了哪些手法?3、出示圖片康定斯基和蒙德裏安的作品講授抽象美術作品。

學生討論並回答:你們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這些作品令你們聯想到了什麼?它們帶給我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教師總結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三、課堂小結:美術作品的表現內容和表現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的標準來衡量一切美術作品,即便是具象美術作品也不能等同於照片,針對不同類型的作品,要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高一美术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高一美术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高一美术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图像与眼睛是湘版美术教材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二课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旨在通过解读图像的特点,认识美术作品,走进美术作品。

【设计思路】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是本课重点,因此,弄清楚三种类型反映物象的方式是关键。

先通过直接分析、比较、讨论图象,弄懂美术语言,再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教师可以自己现场示范表演某一分类(如:意象美术,国画花鸟),增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探究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

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图像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把握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对比赏析: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出示课题——第二课图象与眼睛2、新课讲授(1)美术语言——特殊语言“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艺术语言的分类: 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例:《圣亚布拉恩教堂》《寒江独钓图》小结:几张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自主学习,尝试应用。

(2)图象通过三种类型反映物象具象——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

(提问:印象、特点如何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尔)意象——直觉想象、幻觉等构成表象、理性、怪诞(提问:手法、特点如何)八大的作品、夏加尔的作品(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抽象——对自然对象省略、舍弃、视觉刺激、趋向音乐性、意蕴的含混性;平面化、视觉冲击力(提问:形式、特点如何)康定斯基的作品、蒙德里安的作品(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的应用)中国的书法作品3、自主探究(学生活动)提供若干幅图片,学生分组选择并回答属于那种类型图象小结: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1.2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像)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意象,抽象)
掌握这三类图像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类型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角度和方法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学习对意象和抽象作品的欣赏,打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了解抽象的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
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两幅图片,罗中立的《父亲》和毕加索的自画像《我是一个魔术师》。

提问:同样是两幅中年男子的画像,观察它们,这两幅画给人的感受是一样的吗?学生:不一样
教师:(请学生说说两幅画的区别在哪里?)有人说,一幅画画的跟真的一样,就是好画,也有人说,看不懂的才是艺术,其实,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说法呢,其原因就在于每幅画其反映的客观物象是不同的,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将美术作品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二)展开
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图像的构成要素,包括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

(主要介绍一下肌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2.介绍具象美术:课件展示图片《写生珍禽图》,安格尔的《贵妇人像》,并给学生展示细节部分;中国写实油画和水彩画作品,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感受具象美术的特点。

提问学生具象美术作品的定义(见课件和书本)
3.根据定义可以得出,具象美术作品和现实看到的情形基本一样,那为什么照片,摄影技术没有取代绘画呢?以罗中立的《父亲》说说。

(画面给人以动人心魄的震慑力,他古铜色的脸,艰辛的岁月耕耘出的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粗糙的双手,缺了牙的嘴,手中破旧的茶碗……这些形象已经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的辛勤,才换来了中国世世代代的儿女。


4.意象美术作品定义: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一些,美术家往往采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

作品中常常有象征和讽刺的意义。

中国传统写意画都是意象美术作品。

课件展示梁楷《李白行吟图》和朱耷《安晚贴》(朱耷作品中白眼向人的特点)
夏加尔《生日》(生日的喜悦和亲密的感情),王冕《墨梅图》和郑板桥的《竹子》(作者的气节)
5.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于客观事物,它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美术家的主观世界。

抽象美术作品一定没有具体的形,只有点,线,面,色彩等独立要素。

不管是西方绘画还是中国绘画,都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从刚开始的追求细致入微开始分别走向了抽象艺术和写意画的道路,但两者追求的,都不再是完美的呈现事物现实的样子,而是追求事物所蕴含的意味,或是称之为神韵。

课件展示蒙德里安《红黄蓝灰构成》。

康定斯基的即兴作品。

中国书法也是抽象艺术,因为没有可参照的对象,不存在像不像的问题,在欣赏这类美术作品时,要注意的是纯粹形式方面的问题,如点画的轻重,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等。

三)总结
具象美术———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
意象美术———画家主观情感成分较多
抽象美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没有具体的形。

以树为例,观察提炼的过程。

(形的变化)
四)课件出示各种作品图片,请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一类美术作品
五)结束:从具象,意象到抽象美术作品,画面中画家的主观情绪越来越多,而
画面的图像也从符合现实到抽象美术的没有具体形,只有点线面和色彩。

所以说并不是只有画得真实的才是好的作品,也不是看不懂的才是艺术,它们都是美术的不同类别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