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教案)
教学设计6: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3.认识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由学生讲述明清更替概况,引入新课。
2.通过了解学生所知道的有关清朝的知识,由学生分组、分别介绍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活动及历史贡献。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动脑筋”,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处。
4.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故宫的资料,由学生简介故宫概况和乾清宫、军机处,讲述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并引用文献资料加深印象。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完成“动脑筋”,加深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关键措施。
6.联系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指出文字狱自古就有。
举例讲述康、雍、乾三朝严酷荒唐的文字狱,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其危害。
7.开展活动与探究,讨论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利弊。
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归纳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集权发展、演变的专题内容,进行课外探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兴趣引入,模拟参观故宫军机处或看图片,由浅入深讲解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关键措施,文字狱则是实行文化专制。
难点: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
讨论思辨,合作探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其利弊。
课前导学1.了解学生接触到的有关清朝的影视作品,指导学生区分历史和文艺创作。
2.根据本地课外课程资源,收集了解努尔哈赤等人物的史料。
3.指导学生查找、登录故宫网站或相关资料。
教学资源1.电视剧《努尔哈赤》《雍正王朝》2.历史天地等网站(见教科书附录)3.故宫网站:4.夏家馂《清朝史话》北京出版社5.姚雪垠《李自成》中国青年出版社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引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同学们能回忆出所学的主要内容吗?(鼓励评价并指出)这些大事主要发生在明朝前期和中期,明朝末年又发生了哪些大事?历史又将怎样演变呢?请一组同学根据导入框的内容向大家作介绍。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教案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明朝的建立;掌握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表演能力;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由导入框内容,导入朱元璋建立明朝。
2.如何巩固明朝的统治,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
3.学生自设情景,编排历史小品,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
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措施的作用。
教法学法:讨论式、启发式、讲授式相结合。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出示一张朱元璋的画像教师问:“知道这是谁吗?”(朱元璋)朱元璋有哪些经历呢?生回答:自幼家境贫寒,小时候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做和尚。
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以后,那座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只好投奔起义军。
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很快就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在1368年建立明朝。
老师问学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是怎样巩固明朝统治的?由此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板书课题: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生活动)学生看书讨论归纳。
师板书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的权力;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3.八股取士(师生互动)老师带领学生对每一项措施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指出每一项措施的作用。
(学生回答)第一、改革行政机构主要表现在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权力归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管,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老师强调)这样,秦汉以来丞相制度从此废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象从此被打破,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学生回答)改革行政机构的另一个表现是: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地方民政、财政刑狱和军政。
第十七课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教材教法_高三历史教案
第十七课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教材教法_高三历史教案第十七课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教材教法地位分析从明朝开始,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本节教材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明朝是怎样建立的;另一方面,明朝建立后又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
而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重点分析明朝的勃兴是本课的重点。
一、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巩固和发展了自己的根据地,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壮大,1368年建立明朝。
二,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1368年8月,明军攻入大都,元顺帝逃到塞外,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三,朱元璋用近20年的时间,消灭了元的残余及其他割据势力,到1387年,基本上统一全国。
明太祖加强君权。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中央机构进行改革,把原先掌握中央大部分权力、对君权起限制作用的丞相废除,取消了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中央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的权力更大了。
难点分析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消极作用是教学的难点。
通过总结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让学生讨论其消极作用,进一步明确明朝经过改革国家机构,全国的军政司法大权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恰恰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走向没落,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八股取士等,都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重点突破方案1.明朝的建立。
解决办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
2.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决办法:以讲述为主,穿插提问,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法建议1.建议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教学挂图等多种形式,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2.建议采取问题法、讲述法、启发式、讨论法和阅读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法指导本课与以前的知识联系较多,涉及到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根据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这一认知特点,要求学生:1.课前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预习新课,找出本课的知识点,列出学习提纲,不懂的做出标记;2.课外要阅读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以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3.指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方法;4.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十七课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教材教法
第十七课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一、背景概述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统治时间长达276年,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对于明朝的教材和教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原因1. 外部威胁的增加明朝初期,蒙古和女真等少数民族对中国北方地区发动了多次入侵。
这些外部威胁迫使明朝君主加强自身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2. 内部政治纷争的不断明朝政治上存在诸多派系,内部政治纷争使得朝廷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君主来维持统治。
因此,太监等权臣对君主的依附程度加深,君主的权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三、明朝的教材教法1. 教材编纂明朝推崇儒家思想,重视教育,因此对教材的编纂十分重视。
明朝的教材内容严格遵循儒家的价值观,强调忠孝、礼仪等传统道德观念。
这些教材通过反映明朝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进一步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合法性。
2. 教法改革明朝时期,教法改革也为君主专制的加强提供了支持。
以严嵩为代表的明朝官僚推行了一系列教法改革措施,对学校管理进行严格规定,并强调学生对君主的忠诚。
四、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1. 增加了政治权威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于君主的政治权威产生了积极影响。
君主成为了最高统治者,其政令几乎无人置疑,政治上的稳定和权威性得以提高。
2. 强化了社会等级制度明朝君主专制加强也对于社会等级制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通过教材和教法的灌输,人们对于等级观念的深化,社会等级制度更加稳定,各等级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3. 延续了封建制度君主专制的加强也进一步延续了封建制度。
明朝君主将地方官员任命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这导致地方势力相对削弱,君主对地方行政的掌控力增强。
五、总结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在教材教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育灌输,明朝君主将自己的统治合法化,并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权威。
受其影响,明朝社会的等级制度得到强化,封建制度进一步延续。
17、《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17、《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朝的建立;废除丞相加强君权;锦衣卫和东厂;八股取士;靖难之役;迁都北京。
通过对元末红巾军起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其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中所起的作用。
指导学生回答“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以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明太祖朱元璋到底是不是个好皇帝”,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有一个故事,说是明朝时国子监祭酒宋讷某日独坐生气,面有怒容,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问他昨天为何生气,宋讷大吃一惊,照实说了。
明太祖叫人把检校偷着给他画的像拿来看,宋讷才大吃一惊。
那么,故事中检校的身份是什么?(启发学生答出:厂卫特务)接着问学生:明朝时厂卫特务的活动十分猖撅,上自官府,下至百姓,无孔不入;从城市至乡村都有他们的踪影,还反映了什么问题?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学习本课内容: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提要,回顾我国封建社会的分期,从而弄清本课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所处的发展阶段。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1)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秦汉;(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3)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4)封建社会的逐步衰落——明清(1368—1840)。
<提出问题>大屏幕显示教师设计的问题:(1)元朝为什么会灭亡?朱元璋怎样从一个和尚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2)明太祖是怎样加强君主专制的?他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3)明朝为何迁都北京?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同桌之间可互相讨论,共同找出答案,也可问老师。
<师生活动>师(显示大屏幕上的第一个问题):元朝为什么会灭亡?朱元璋怎样从一个和尚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指导学生从“元末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及明朝的建立”三个方面阅读“明朝的勃兴”一目,教师板书:一、明朝的勃兴(板书)1.元末红巾军起义(板书)师问:元朝末年,为什么会爆发红巾军起义?(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生答,然后教师归纳。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明朝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教学设计之一
明朝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教案示例之一教案示例之一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内蒙呼和浩特市教研室范正卿(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元末红巾军起义。
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君权。
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的设置。
八股取士。
“靖难之役”。
明朝迁都北京。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在元末农民起义中,以刘福通和徐寿辉领导的两支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提供了有利条件。
2.明代君权的加强,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表现。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回答“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以培养其归纳综合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我国封建社会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启发学生总结)①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
②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③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④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夏、金、元。
2.导入新课明初,为了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明朝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
3.讲授新课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清朝鸦片战争以前,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五个时期即晚期,其特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下面先讲一下元朝的灭亡。
一、红巾军起义和明朝勃兴1.红巾军起义让学生先阅读课本P150小字,再请一位同学读元代民谣。
然后,教师讲解,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经济崩溃,黄河决口,灾害连年,迫使广大农民起来反抗。
“开河”“变钞”成了这次起义的导火线。
(因时间所限。
“开河”“变钞”不可细讲,扣住课本小字和注释即可。
农民起义爆发后,很快遍及江淮大地。
其中,以刘福通和徐寿辉领导的两支红巾军势力最大。
引导学生看课本Pl51《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图,教师指出:刘福通在颖州发动起义,控制了淮河流域,而后又向黄河流域进军。
其活动范围东北至辽东半岛,北至上都,西至陕西、甘肃一带。
徐寿辉则控制了长江流域,势力最盛时控制了东至江浙,西至四川一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新课标课件)
中央: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 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 中书门下 和三司使, 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地方:把军事、行政、财政权力收归中央 中央: 中央:三省六部 中央: 中央:设中书省
结论:西方进步;中国落后
1、明清绝对君主专制的消极影响
①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 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 出现失误; 出现失误; ②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 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 循守旧之风; 循守旧之风; ③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 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 僚主义、贪污腐化。 僚主义、贪污腐化。
皇帝
集中
中央集权
集 中
地方:加强统治;中期后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地方:加强统治;中期后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 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汉武帝颁布
皇帝制度 秦朝(形成) 秦朝(形成) 三公九卿 郡县制
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
•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 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 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 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 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 力也没有。 力也没有。 •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 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 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 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 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 皇权得以大大加强。 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以及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并探究中西郡君主制度演变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讲述明朝中央到地方制度演变的过程;通过研读教材提供的史料,探究明朝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运用比较法探讨中西君主制度的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认识到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抵住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就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在此之后,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皇权和相权的此消彼长就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同时,不断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更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更是达到了鼎盛。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明清两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都采取了那些措施,并有什么影响?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主要叙述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宰相制度被废除的简要过程,认识到宰相制度被废除是中国中央制度的重大变化。
1.集中地方权力于中央。
具体表现为废除元朝行省制,在地方设“三司”,即布政司:洪武九年(1376年)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为一省的行政长官;都指挥司:明朝设都指挥使司,掌一省的军政;按察司:明朝建提刑按察使司,以按察使为一省司法长官。
三司分别掌管军政、行政和财政,并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标题是《明朝的统治》。
皇权是君主专制的核心。
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自秦朝创立以来,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
它经历了草创建立、发展完善到走向极端和没落三个阶段。
如果把明朝加强皇权放在整个君主专制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就会发现,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制度的空前强化已违背了时代精神,失去了活力,是整个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表现和开始。
因此,这一课在明清史中乃至整个封建社会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基于教材的重要地位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2)通过对八股取士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负面影响。
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储备不足,对皇权加强这样抽象的.问题理解起来较困难,但对形象直观的内容掌握较快。
所以,需要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所学内容,以便水到渠成的达成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课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确定了本课教法学法:五、教学方法以人物为中心的材料细节教学,结合史料和历史故事开展合作与探究。
本设计围绕四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1、朱元璋建立明朝。
2、朱元璋加强皇权的目的及措施。
3、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
4、明朝经济的发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引文、史料、图片等资料,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获取相关信息,变抽象为具体。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复习内容: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设立、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复习重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复习难点:明朝的内阁、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自主学习1.明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措施、特点朝代中央地方明朝清朝2.思考: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合作探究1、明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原因、目的、影响材料1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记事本末》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明代废丞相的原因有哪些?材料2朱元璋镇压胡惟庸的谋反阴谋后,又开始对大臣有所猜忌,由此产生了系列的冤案。
明朝开国功臣蓝玉、陆钟亨、傅友德、徐达等先后遇害,功臣宿将几乎杀光........明太祖的杀戮连他的皇太子也看不下去,有一天皇太子劝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
第二天,太祖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上,让皇太子用手拿起来,皇太子面有难色。
太祖说:有棘会扎手,我把棘给你去掉,岂不更好。
请回答:太祖的话是什么意思?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把“棘”去掉他还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效?材料3“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明朝内阁制的设立(1)、明太祖与奏章: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十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廛一件事的。
也有讲两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411件。
请回答:①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作了哪些改革?②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③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2)、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比较项内阁制宰相制地位职权制约皇权(3)、结合世界史有关知识比较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的不同之处。
教案设计——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设计——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君主专制体制加强的时期。
在这个教案设计中,将详细探讨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措施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历史时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定义和特点;- 理解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和目的;- 掌握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具体措施。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和后果;- 能够就君主专制加强与其他体制进行比较和讨论。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权力与体制关系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政治制度的转变。
2. 知识讲解- 通过幻灯片和讲解的方式,介绍君主专制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和目的,并总结出关键点。
4. 小组分享- 鼓励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逐个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5. 细节讲解- 在讨论的基础上,逐步介绍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具体措施,如内阁制度的建立、官僚体制的完善等。
6. 视频观看- 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片段,以加深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理解。
7. 案例分析- 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社会的影响和后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8. 延伸拓展- 提出一些与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如:对比其他古代和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明清君主专制加强有何特点?9. 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措施和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过程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价:- 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作业进行评分和点评,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17课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明成祖朱棣像
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呢? 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呢? 于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 1421年迁都北京。 年迁都北京。 年迁都北京
故
宫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 改名为天安门。 后,改名为天安门。
(2)朱元璋势力的发展 朱元璋势力的发展
高筑墙、 并采纳 “高筑墙、 广积粮、缓称王” 广积粮、缓称王” 的建议, 的建议,实力不 断壮大。 断壮大。 刘福通 徐寿辉
朱元璋
3.
明朝的勃兴
1368年初,朱 年初, 年初 元璋在以应天 为南京称皇帝, 为南京称皇帝, 建明朝, 建明朝,年号 洪武。 洪武。朱元璋 就是明太祖。 就是明太祖。
第18课 课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明确目标
(1)元朝为什么会灭亡?朱元璋怎样从 )元朝为什么会灭亡? 一个和尚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一个和尚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2)明太祖是怎样加强君主专制的?他 )明太祖是怎样加强君主专制的? 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 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 产生了什么后果? (3)“靖难之役”、明朝为何迁都北京? ) 靖难之役” 明朝为何迁都北京? (4)通过学习本课,你认为朱元璋到底 )通过学习本课, 是不是个好皇帝? 是不是个好皇帝?
3.___ 年 , 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 ___年 ___ 皇帝,建立明朝,年号___ ___。 皇帝,建立明朝,年号___。 4. 1402年,靖难之役以燕王__ . 1402年 靖难之役以燕王__ 胜利告终。他就是明成祖。 _胜利告终。他就是明成祖。年号为 _____。 5.1368年,___在应天称帝, .1368年,___在应天称帝, 在应天称帝 建立___ ___朝 1421年 建立___朝。1421年,___ 把都城从南京迁到___ 把都城从南京迁到___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1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起于秦朝,经过两汉、隋唐、宋元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完善,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清两朝皇权极度膨胀,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
本节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课,上承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下启第二单元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从历史发展的时间角度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并将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表达清楚,揭示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2、课标三维目标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辩证地分析探讨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后来的历史进程以及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制度的影响。
(4)通过与同一时代的西方建立近代民主制度相比较,探究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从而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程与方法:从历年高考试题中选辑相对应的史料供学生参考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巩固中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中国在近代国际大潮中不断落后于西方国家,最后导致了落后挨打的局面,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依据:明清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统治者采用的措施对加强皇权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学习课文必须掌握的知识,为学习重点;而内阁制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制有着显著的差异,君主专制的影响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为学习难点。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第17《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教学设计说明在本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描述随着清军入关,建立清朝,君主集权不断加强等,并引导学生探究其加强君主集权的原因。
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
标精解1通过本学习,使学生认识“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理解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影响2通过本学习,使学生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教材分析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部分:1满族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2君主集权的强化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管辖广大疆土,保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长期稳定,尤其康乾盛世持续多年,堪称清朝创造的一个奇迹。
其中政治上的严密控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集大成。
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经唐朝的完善发展,明朝的强化,到清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体制,系统而严密,十分成熟。
君主集权已达到了顶峰。
本知识对了解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的变迁有着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初中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利用学生的这一进步,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一些问题,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学习,使学生认识“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评价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影响。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高一历史尹楠学习目标:1.君主专制的加强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3.清朝军机处的设立重难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知识结构:原因:宰相制度妨碍皇权集中明废除宰相制度措施:君主专制强化创立内阁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皇权清中枢分权措施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创设军机处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
从知识联系上看,本课为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最后一节内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尤其是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同时,明清时期的故事经常呈现在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因而学生对明清历史并不陌生。
这些学情都对本节课的教学进程有一定帮助。
教学过程1导入,从汉的内外朝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中书门下、到元朝的中书省,君权在不断加强,虽然中间稍有起伏,但是主流趋势仍然是君权的加强,那么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出现的新的情况,让我们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第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讲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对矛盾,它们分别是?学生:中央和地方;皇权和相权;教师:没错;那围绕着皇权和相权这对矛盾,我们认识到自秦以来君主专制的强化主要是通过(分割、削弱)相权而实现的(带领学生梳理一下自秦以来的中央官制)。
但到了明朝,与众不同的朱元璋才不会像前代皇帝那样绞尽脑汁地怎么想着削弱相权,干脆直接废除了存在于中国上千年的宰相制度;但无论如何,总得事出有因,这个导火索,就是胡惟庸……(结合课本导言简单讲述一下“胡惟庸案”)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师总结明代废宰相的原因。
(一)废宰相1.原因直接原因:胡惟庸专权乱政根本原因:相权坐大,威胁皇权教师:明洪武13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裁撤中书省和宰相,权归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争当故事王, 我来讲故事。
八股取士
对比隋唐科举制与八股取士的区别完成下表。
目 的
考试内容
重要内容。
影 响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隋唐 科举
八股 取士
选拔有真才实 事的看法。 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中任职。 学的官员。 2、唐玄宗时诗赋成为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选拔听命 于皇帝的官吏
1、隋炀帝时考核对时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史的读书人有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 权的措施?
改革行政机构
明殿阁大学士
锦衣卫
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 皇帝亲自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管辖,成为特 务机构.
印面边宽11.5厘米、印 面厚1厘米、通高4厘 米
此印缩肩平纽,有部分裂 纹。印面篆刻“锦衣卫印”, 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 置”。锦衣卫是明代内廷侍 卫侦察机关,始建于洪武十 五年(公元 1382 年),专门 从事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是 皇帝的侍卫与耳目与明王朝 相伴始终。明初朱元璋为加 强中央集权。以刑部、都察 院、大理寺分典刑狱。称三 法司,让其互相制约,如遇 重大要案由三法司会审结案。 这枚木印是三法司会同刻置 的。
明朝前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君权的措施,这些 措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1、巩固了明朝的君主专制集权的统治,在 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 统一。 2、同时也给自己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是中 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游览与分析
明长陵牌坊
明北京宫城图
故
宫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 后,改名为天安门。
知识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课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教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十七课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朝的建立;废除丞相加强君权;锦衣卫和东厂;八股取士;靖难之役;迁都北京。
通过对元末红巾军起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其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中所起的作用。
指导学生回答“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以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明太祖朱元璋到底是不是个好皇帝”,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有一个故事,说是明朝时国子监祭酒宋讷某日独坐生气,面有怒容,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问他昨天为何生气,宋讷大吃一惊,照实说了。
明太祖叫人把检校偷着给他画的像拿来看,宋讷才大吃一惊。
那么,故事中检校的身份是什么?(启发学生答出:厂卫特务)接着问学生:明朝时厂卫特务的活动十分猖撅,上自官府,下至百姓,无孔不入;从城市至乡村都有他们的踪影,还反映了什么问题?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学习本课内容: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提要,回顾我国封建社会的分期,从而弄清本课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所处的发展阶段。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1)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秦汉;(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3)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4)封建社会的逐步衰落——明清(1368—1840)。
<提出问题>大屏幕显示教师设计的问题:(1)元朝为什么会灭亡?朱元璋怎样从一个和尚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2)明太祖是怎样加强君主专制的?他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3)明朝为何迁都北京?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同桌之间可互相讨论,共同找出答案,也可问老师。
<师生活动>师(显示大屏幕上的第一个问题):元朝为什么会灭亡?朱元璋怎样从一个和尚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指导学生从“元末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及明朝的建立”三个方面阅读“明朝的勃兴”一目,教师板书:一、明朝的勃兴(板书)1.元末红巾军起义(板书)师问:元朝末年,为什么会爆发红巾军起义?(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生答,然后教师归纳。
根本原因:是元末统治腐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直接原因:是经济崩溃,黄河决口,灾害连年,农民无法生存,被迫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其中,以刘福通和徐寿辉领导的两支红巾军势力最大。
师问:红巾军起义与明朝的建立有何联系?生答:红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为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提供了有利条件。
过渡:那么,朱元璋的势力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2.朱元璋势力的发展(板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到:朱元璋出身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
17岁时他的家人死于灾荒,为了生存他只好出家做了和尚。
后来,他加入红巾军,并成为一支红巾军的领导。
思考:朱元璋势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同桌之间可商量,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一是朱元璋注意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李善长、刘基、朱升等人充当谋士;二是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即:扩充兵力,巩固后方;发展生产,增强经济实力;讲究策略,不急于称王。
)经过几年的努力,朱元璋的势力迅速壮大。
过渡:朱元璋势力的发展为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明朝的建立(板书)时间:1368年都城:南京(回忆南京城名字的变化:吴——建业,东晋、南朝——建康,元——应天,明——改名为南京)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
这样,朱元璋从农民领袖变为封建皇帝。
同年秋,明军攻入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至此结束。
元顺帝逃到塞外,仍称元朝,史称北元。
通过以上的学习可以看出:元末的腐朽统治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起义的迅猛发展最终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从1368年——1387年,明朝又用近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统一。
过渡: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是怎样加强君权?(显示大屏幕第二个问题)二、明太祖加强君权(板书)1.改革机构(板书)(1)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板书)师问:行省制度始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生答: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它统一管辖一个省的行政、财政和军事,职权极重,不利于中央集权。
所以,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都直属中央。
师问:三司指什么?有什么职能和特点?生答:三司——指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财政、司法、军事,三司长官地位平等,共商一省事务,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2)中央:废丞相,设六部(板书)师问:丞相制度始创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生答:丞相制度始创于秦朝,此后曾多次发生丞相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的现象。
为防止此类事情的重现,加强君权,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了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样,从中央到地方,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君权空前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师问:既然废除了丞相,为何又设殿阁大学士?生答:由于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致使政务十分繁忙,遇事无人商量。
所以,明太祖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无实权。
教师补充:明成祖时,阁臣可参与机务,协理朝政,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过渡:明太祖不仅改革机构,还严惩贪官污吏。
2.明太祖严惩贪官污吏(板书)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明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可讨论。
生答:明太祖严惩贪官污吏,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明朝的封建统治。
因为官吏贪污,不仅侵犯了明王朝的经济利益,而且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会激起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威胁到明朝的统治。
教师可补充:由于明太祖出身于社会下层,深知官场腐败会激起人民反抗,所以,他对贪官污吏严惩不殆。
有一次,他查出一个县官贪污,便下令杀掉那个贪官,并剥下他的皮塞满稻草,挂在衙门公堂的旁边让下任县官引以为戒。
过渡:为使明王朝长治久安,明太祖还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3.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板书)让学生阅读“锦衣卫和东厂”一目,找出目的、职能和特点,教师归纳。
(1)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
(2)职能:「锦衣卫」是由皇帝的侍卫亲军组成,归皇帝直接指挥。
它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
[厂]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构,由皇帝的亲信宦官组成,也归皇帝直接控制。
东厂是明成祖时设立的,西厂是后来明宪宗时设置的。
(3)特点:都由皇帝直接指挥。
让学生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明朝特务活动的猖撅。
过渡: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又一表现是“八股取士”。
4.八股取士(板书)思考:科举制始创于何时?到明朝时有何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生答:始创于隋朝,到明朝时仍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但有变化,采取八股取士。
指导学生看教材“八股取士”一目,明确“八股文”的含义,弄清八股取士的目的,并认识其危害。
(1)[八股文]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
许多读书人为金榜题名,埋头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
即使考中作了官,也至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培养忠实奴仆,以加强君权。
(3)危害:束缚思想,败坏人才。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八股取士的不求实际。
教师阐述:“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这深刻地揭露了八股取士的危害。
八股取士说明了科举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这是明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控制的重要表现。
过渡:明太祖加强君权是为了使明王朝长治久安,但是在他死后皇族内部为争夺皇位却发生了自相残杀的事件——即“靖难之役”。
三、“靖难之役”(板书)思考:为什么会发生“靖难之役”?结果如何?1.“靖难之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靖难之役”,并回答:(1)起因: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把他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去做藩王。
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并威胁中央。
明太祖死后,其长孙建文帝即位。
为加强君权,建文帝实行削藩政策,引起皇室内部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
(2)结果:燕王朱棣取胜,夺得帝位,年号永乐,即明成祖。
提问: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教师释疑:是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战争。
思考:“靖难之役”与“七国之乱”有相似之处,为何结果不同?教师归纳:建文帝懦弱迂腐,将领无能,失去战机;燕王势力强大,先发制人,精于谋略,善用奇兵。
过渡:那么,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呢?(显示大屏幕上第三个问题)2.迁都北京(板书)学生看书后回答:明成祖为保住抢到手的皇位,继续推行建文帝的削藩政策,进一步加强君权。
而削藩又导致北方对蒙古的防御力量大为削弱。
所以,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迁都北京。
(小结)现在让我们归纳一下,明朝前期是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的?师生共同归纳:(1)改革行政机构。
明太祖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丞相,设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
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2)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明太祖时设锦衣卫,明成祖时设东厂,都由皇帝直接指挥,目的是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
这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3)八股取士。
目的是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
这是明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君权的表现。
(4)明成祖即位后,继续削藩,以加强君权。
(5)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说明皇帝对谁都不信任,只有依靠特---------------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务统治、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暴露了封建统治的危机四伏、矛盾重重。
所以,它恰恰反映了封建社会已逐步走向衰落。
第十七课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