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全册同步检测2-5
高二区域地理阶段质量检测(二)
阶段质量检测(二)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高考浙江卷)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回答1~2题。
1.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①缩短路程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
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解析:第1题,海运路程更远、运量较大,避免了陆路运输的颠簸,可以减少瓷器的破损;陆运则更方便灵活。第2题,甲处位于赤道附近,北极星仰角较低,不容易发现北极星;此时向西航行,北印度洋应盛行东北风,乙处东北风主要来自右后方;此时为冬季,丙处河流为枯水期,不会见到河水暴涨;丁处位于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索马里半岛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不会看到茂盛的草地。
答案:1.C 2.B
(2019·晋城模拟)下图为某内陆国水系分布图(图中数字表示海拔,单位:m)。甲湖是该国最大湖泊,湖内小岛数目经常有规律增减,乙地是该国著名的洼地,目前,该洼地每年还在
不断加深。据此回答3~4题。
3.甲湖中的小岛数目较少的月份最可能是()
A.2月B.9月
C.5月D.12月
4.推测造成乙洼地不断加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岩浆喷发B.流水侵蚀
高二区域地理全册同步检测3-4
第四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的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松花江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②河流径流量最小,最主要原因是()
A.流域面积最小B.河流长度最短
C.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区D.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1.A 2.C
解析第1题,根据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三者大小比较,可知①是松花江,②是黄河,③是珠江,④是长江。第2题,黄河径流量小,最主要的原因是该地区降水量不足,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区
4.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D.年径流总量大
答案 3.C 4.C
解析第3题,如图所示该河流在7、8月份流量很大,在4月份有一个小的汛期,而其他时间流量很小,甚至断流,这是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双峰型”径流量图,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区汛期时间长,7月份左右出现伏旱,流量很小。亚热带的大陆西岸,河流径流量主要在冬季。高寒地区降水少,没有如此明显的汛期。第4题,此河除地下水和雨水补给外,4月份的汛期为积雪融水补给。在4月、7月和8月出现两次汛期,但其他时间流量很小,在1、2月份出现断流,因此总径流量不大。
(2012·长春模拟)下表所示为我国主要大河流域水量平衡值,读下
表回答5~7题。
A.降水量大B.气温低
C.峡谷深D.光照弱
6.将表中河流按水量平衡值进行分类,下列各组中最为合理的一组是()
高二区域地理全册同步检测3-11
第十一讲省级区域
一、单项选择题
(2012·马鞍山)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这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读后回答1~3题。
1.以上四句对联描写的分别是()
A.新疆、黑龙江、海南、云南
B.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
C.内蒙古、宁夏、海南、云南
D.内蒙古、黑龙江、贵州、广西
2.上述四省区季相变化不明显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下列地貌组合与四省区相对应的是()
A.冰川地貌、冲积平原、风蚀洼地、火山地貌
B.断层谷、背斜山、沙雕群、盐碱地
C.冲积平原、沙漠、海蚀崖、溶洞群
D.三角洲、蒙古包、红树林、火山岛
答案 1.B 2.B 3.C
(2012·北京海淀模拟)新疆年均降水量较少,为了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智慧的新疆人想出了很多办法。下图为坎儿井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坎儿井的主要用途是()
①收集雨水②引流地下水
③提供生产用水④减少地表径流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5.该地农业景观可能有()
A.大牧场B.甘蔗园
C.葡萄园D.稻田
6.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A.扩大种植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
B.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
C.改变耕作制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建设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量
答案 4.B 5.C 6.B
解析第4题,坎儿井是新疆特有的输水设施,其功能是引流地下水,提供农业灌溉用水。第5题,该地属于绿洲农业区,适宜葡萄种植。第6题,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水资源,因而要发展节水农业。
高二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
高二文科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一带一路”是圆梦之路,对亲密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
联系意义重大。通过与西欧国家的合作,我国可以()
A.进口大量的石油资源
B. 输出大量的剩余劳
力
C. 出口先进的工业技术
D. 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
扎龙国家级自然爱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
河道纵横,水质澄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
和水禽的“自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爱护区作为全省重
要的爱护对象。读下图,回答2~3题。 .
2.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有冻土
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爱护的主要目的是()
A. 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
C. 美化环境
D. 爱护生物多
样性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4.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
A.自然缘由引起的
B.人为缘由引起的
C.不良消费引起的
D.全球变暖引起的
5.图中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
A.流水作用强的地区
B.流水作用弱的地区
C.风力作用强的地区
D.风力作用弱的地区
6.该问题多发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A.耕地面积广阔
B.地广人稀
C.热量足够.光照强
D.光照
强.温差大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推断区域人口规模相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7~8题。
7.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1.1 多种多样的区域(同步检测)(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2
1.1 多种多样的区域(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自然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成分(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根据这一标准,我国总体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如图)。读图,完成第1~3题。
1.划分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和地形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岩石和植被
2.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为昆仑山脉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为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为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
D.三大自然区之间的界线划分,主要考虑的因素均为气候和土壤
3.内蒙古河套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但享有“塞上江南”的美称,部分地区甚至可以种植水稻。其主导因素是()
A.土壤
B.植被
C.灌溉水源
D.地形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生态敏感脆弱区,是指受污染、开发、资源过度利用等人为活动干扰,且生态问题突出的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划定依据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4~6题。
4.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保护红线的是()
A.人为划定的,并不封闭的界线
B.海岸线、湖岸线
C.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地的边界
D.自然保护区与城镇、耕地之间的过渡地带
5.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A.目的是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
B.是为了防止保护区野生动物外出伤人
C.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最基本要求
D.可促进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
高二区域地理全册同步检测2-9
第九讲美国巴西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中图1,图2分别是某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字母是()
A.①B.②
C.③D.④
2.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是()
A.加利福尼亚寒流B.北太平洋暖流
C.秘鲁寒流D.本格拉寒流
答案 1.A 2.C
解析图中给出了美洲两条纬线的地形剖面图,根据纬度位置判断,图1为北美洲,图2为南美洲,北美洲西部是落基山脉,南美西部为安第斯山脉,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为秘鲁寒流。
读下面“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3~5题。
3.图中a、b、c、d、e区域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A.a、b、c B.c、d、e
C.a、b、e D.a、c、d
4.图示①—⑤城市中,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
5.下列关于美国工业和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部工业区有丰富的石油和煤铁资源
B.城市①是美国重要的宇航和石化工业区
C.城市⑤附近有美国最重要的新兴工业区
D.城市①是美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答案 3.D 4.D 5.B
解析a、d为小麦带,c为玉米带;④⑤是旧金山和洛杉矶;①为休斯敦。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结合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6~8题。
6.图中四个城市中,为美国高科技中心的是()
A.a B.b
C.c D.d
7.图中四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a B.b
C.c D.d
8.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西部地区的年降水量等值线比较密集,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B.洋流影响
C.距海远近D.人类活动
高二区域地理全册同步检测3-8
第八讲中国的交通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福州高二检测)2009年12月26日,全长1 068.6千米的武(汉)广(州)铁路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该铁路试运行时速最高达394千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武广高铁自南而北依次连接了湖北、湖南、广东
B.武广高铁自南而北连接三省的简称依次为鄂、湘、粤
C.武广高铁连接三省的行政中心为广州、长沙、武汉D.与武广高铁相交的铁路有陇海线、湘黔线、浙赣线
答案 C
解析武广高铁自南而北依次连接广东、湖南、湖北;简称依次为粤、湘、鄂;行政中心分别为广州、长沙、武汉;该铁路不与陇海线相交。
下图所示为我国部分铁路枢纽示意图,据此判断2~3题。
2.按①②③④顺序,铁路枢纽依次为()
A.包头、重庆、长春、株洲
B.济南、攀枝花、沈阳、昆明
C.兰州、武汉、哈尔滨、贵阳
D.郑州、南京、满洲里、怀化
3.分别从上述铁路枢纽出发,乘火车沿最近路线去北京,所经铁路线正确的是()
A.①→北京;京沪线B.②→北京;京九线
C.③→北京;京哈线D.④→北京;宝成线
答案 2.C 3.C
解析第2题,由图中所示地理事物不难确定铁路枢纽的名称。第3题,③是哈尔滨,去北京乘火车最近路线是京哈线。
下图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读图,回答第4~5题。
4.接受湖北输出货运量最多的邻省(直辖市)位于湖北以() A.南B.北
C.东D.西
5.承担由邻省(直辖市)输入湖北的货运量最大的铁路线是() A.京沪线、京广线B.京广线、焦枝线
高二区域地理全册同步检测3-9
第九讲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一、单项选择题
(2012·娄底模拟)读我国某山地丘陵区土壤材料,该地全年降水量在600~700 mm之间,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读图回答1~3题。
1.该山地丘陵区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B.山东半岛
C.长江中下游平原D.两广丘陵
2.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植被呈正相关B.与坡度呈正相关
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3.造成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
A.阴坡的水分蒸发量较少
B.阳坡植被生长状况好
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D.阴坡坡度更大
答案 1.B 2.A 3.A
解析由题目中该地降水量数值与季节分配状况可知为北方地区。从图B和图C可看出,土壤厚度随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基本呈线状分布,具有明显的正相关特点。但土壤厚度与坡度的变化十分分散,相关性不明显。华北地区降水较少,但蒸发旺盛,阴坡相对蒸发较弱,因此水分条件好,植被较阳坡茂密,因此土壤厚度大。
读某地区的经纬网和等高线图。据此回答4~6题。
4.图中A地区的地貌类型是()
A.冲积扇B.河口三角洲
C.喀斯特地貌D.沙丘
5.图中A地区土地盐碱化较轻、耕地质量较好的自然原因是()
A.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B.多为紫色土,冲积土壤比较肥沃
C.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较好,肥力高
D.土壤中含钙质较多,黑土分布广
6.图中B地区的经济作物和林木主要为()
A.甘蔗、柑橘B.甜菜、柑橘
C.花生、苹果D.棉花、茶树
答案 4.A 5.C 6.C
解析第4题,该地区是黄河下游地区,A是黄河流出山口形成冲积扇。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同步习题集(全册 共135页 附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同步习题集(全册共135页附答案)
目录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一章测评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测评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测评
分层训练·进阶冲关
A组基础练(建议时间10分钟)
一、选择题
(知识点1)读下图,完成1~3题。
1.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比较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D )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死亡率高
D.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落后,人类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低
2.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原因是( D )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B.全世界死亡率降低
C.发达国家死亡率降低
D.广大亚非拉国家及大洋洲的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3.从图中,我们可以分析得知,人口增长具有一定的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人口增长不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B.从历史到现在人口不断增长
C.人口数量加倍,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
D.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根本的联系
(知识点2)(2019·宿迁高一检测)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图中曲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B )
A.①为出生率,②为自然增长率
B.②为出生率,③为总人口变化趋势
C.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
高二区域地理全册同步检测3-1
第一讲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回归线的一部分,已知点A—B之间为海洋,A点以西、B点以东为陆地。回答1~2题。
1.AB线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
2.C地所在国()
A.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
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C.是世界上热带沙漠气候最典型的国家
D.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答案 1.A 2.A
解析考查学生对世界海陆轮廓的认识和对我国有关地理知识的了解。首先应根据题中的已有信息(经度数向东增大),可知东边的经线是120°E,由于120°E经过海洋,可判断该条纬线是北回归线,因为120°E在南回归线附近穿过澳大利亚大陆。再根据对我国地理位置的了解,可判断出该段北回归线正好横穿我国南部地区,A点以西是广东,B点以东是台湾。然后可根据对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的了解回答第2题。
读下图,回答3~4题。
3.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4.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答案 3.B 4.C
解析重要经纬线经过地区的地理特征是我们复习时要牢固掌握的,其中40°N纬线是北京所在的纬线。90°E、100°E、110°E、120°E 是经过我国的重要的经线。在本题中以100°E和110°E为参照,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在100°E以西,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在110°E以东,所以第3题正确选项是B。第4题抓住以北京为参照,河南、江苏、山东、青海都在北京以南,所以选项中有这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一至第五单元及期末测评卷
第一章人口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胡焕庸线”(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下图),该线东南部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0%左右,却聚集了全国约96%的人口。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20山东潍坊高一下4月月考)形成我国“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民族分布
C.国家政策
D.宗教信仰
2.(2020山东潍坊高一下4月月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地区的人口分布格局未有大的改变,是因为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沙漠分布D.铁路分布
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下图显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2020天津耀华滨海学校高一下期中)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4.(2020天津耀华滨海学校高一下期中)南纬40°—50°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20辽宁辽阳高一下期中)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矿产
B.水源
C.经济发展水平
D.气候
6.(2020辽宁辽阳高一下期中)21世纪以来,该地区出现人口向北迁移的趋势,主要原因是()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试题及答案
中国地理专题 2009年4月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5题。 1.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
A .甲乙两地昼夜相等
B .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
C .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
D .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2.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 .季风气候
B .广泛分布红壤
C .河流结冰期长
D .耕地多为旱地
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
素是
A .海拔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壤
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 .纬度位置
C .盛行风向
D .海陆位置
5.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 .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 .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C .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D .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读图“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6—8题。
6.若图示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地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B .②地利于发展蔬菜种植
C .③地最适宜种植苹果树
D .④地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7.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平原地区夏季光热充足,利用棉花生长
B .洪涝、盐碱、伏旱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C .城镇适宜发展油菜加工工业
D .内河航运是该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
8.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20°
40°
° 110°
乙
甲
A.①地以种植水稻为主B.②③两地发展城效农业条件优越
C.④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D.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高二区域地理全册同步检测3-2
第二讲中国的地形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4题。
1.山脉①两侧地形区分别是()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2.山脉②两侧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A.东侧为水稻,西侧为谷子
B.东侧为水稻,西侧为冬小麦
C.东侧为春小麦,西侧为水稻
D.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谷子
3.山脉④两侧分别属于()
A.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
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
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D.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4.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答案 1.B 2.D 3.D 4.C
解析第1题,山脉①为大兴安岭,东侧是东北平原,西侧是内蒙古高原。
第2题,山脉②为太行山,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第3题,山脉④为武夷山脉,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第4题,四条山脉的东南侧均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2012·苏州模拟)下图是M地—重庆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M地位于重庆的()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D.正北方向
6.①②③三个地区共同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A.都是我国的内流盆地
B.都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C.都位于我国的季风区
D.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答案】 5.C 6.B
读下面“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完成7~9题。
高二区域地理全册同步检测3-12
第十二讲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
一、单项选择题
(2012·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读图回答1~3题。
1.甲、乙两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差异主要是()
A.耕地资源的质量高低B.水源数量的丰歉
C.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D.热量条件的好坏
2.甲、乙两地都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下列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
B.乙地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外商投资推动工业化,进而带动城市化
C.甲地目前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
D.乙地第三产业比重已远大于第二产业
3.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客观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甲、乙两地区均为我国常规能源和矿产资源贫乏地区,为此国家实施了许多重大
工程来调配资源。下列资源调配工程不属于
...能源调配的是() A.南水北调B.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D.晋煤南运
答案 1.D 2.B 3.A
解析第1题,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由于纬度位臵的差异,珠江三角洲热量条件优于长江三角洲。第2题,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第3题,南水北调属于水资源的调配工程。
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坝前水位首次达到175米。相关部门在水位升高后,对库区水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据此回答4~5题。
4.水位升高后,三峡库区20千米以内地区气温表现为冬升夏降,其主要原因是()
A.大坝挡住了冬季风B.大坝挡住了夏季风
C.水体比热容大D.阴雨天气增加
5.三峡坝前水位达到175米后,运输压力可以明显减轻的铁路线为()
A.焦柳线B.襄渝线
高二区域地理全册同步检测1-2
第二讲地图
一、单项选择题
(2011·晋中模拟)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A.一百万分之一B.一千万分之一
C.五百万分之一D.五千万分之一
2.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A.20厘米B.40厘米
C.60厘米D.80厘米
答案 1.D 2.A
解析第1题,赤道的实际长度约40 000千米,通过计算可知此地球仪的比例尺。第2题,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应当约是此地球仪大圆周长的1/4。
3.右图中,属于注记的是()
①▲
②1 729
③天堂寨
④▲和1 729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答案 B
解析图中▲是图例,1 729和天堂寨分别是数字注记和文字注
记。
下图为东亚两个地区略图,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较乙图大
B.①城市在④城市的东北方向
C.甲图中①②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比乙图中③④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远
D.乙图所描述的内容详细
答案 A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判断,甲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乙地区位于日本,甲图经纬度间隔均为2°,而乙图经度间隔为5°,纬度间隔大于2°,因此乙图实际范围大于甲图,在图幅面积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甲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B项中④城市在①城市的东北方向;乙图中③④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比甲图中①②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远;乙图比例尺小,因此所描述的内容简略。
5.根据地理坐标判断②③城市间的距离约为()
A.550千米B.1000千米
高二地理 区域地理 2-5东亚 中亚课件 人教
知识点 2 日本工业分布形成原因及变化
1.日本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 日本的经济特征是:(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 现代化程度高;(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 (3)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 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源自文库
2.工业向南、北分散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 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 分散的趋向。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域分布的 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运输负担的考 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 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 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例如,九 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 是这种倾向的反映。
7.亚欧大陆桥:历史上的“________”是中外经济、文化 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的“亚欧大陆桥”被誉为“现代丝绸 之路”。亚欧大陆桥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既是横贯 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又是联结亚欧大陆的新纽带,加强了我 国东西部的联系,也加强了我国同中亚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友 好往来。
2.日本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地带、地 壳活动活跃,是世界多火山、地震分布区之一,火山众多, 有“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
3.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频繁且较强, 但日本政府高度重视防震抗震,国民具有较高的防震抗震自 救意识,加上日本经济发达、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强,故日本 地震虽然较多,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东亚——日本中亚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全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岛屿或半岛是()
A.④B.③C.②D.①
2.图中岛国的工业集中分布在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是因为()
A.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B.沿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C.气候温暖湿润
D.可以利用便利廉价的海洋运输
答案 1.D 2.D
解析北海道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为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市场狭小,但有廉价便利的海运,工业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
依据下图中信息回答3~4题。(图中圆圈大小表示贸易总额多
少,白色部分表示出口,黑色部分表示进口)
3.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国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均为进口大于出口
B.三国出口产品都以农副产品为主
C.甲、丙间贸易额大于甲、乙间贸易额
D.甲、乙、丙三国之间都有陆地部分相连
4.甲、乙、丙三国,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A.粮食作物都以水稻为主
B.均有本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C.均为雨热同期
D.都有本国最大港口
答案 3.C 4.C
解析由图示经纬网及轮廓判断甲、乙、丙分别是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主要出口工业品,且出口大于进口,中日间贸易量要远大于中韩贸易量。图示区域都是季风气候,均为雨热同期,甲地位于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不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沪宁杭所在地。
(2012·长沙模拟)读某地一月等温线和不同月份台风移动路径图,回答5~7题。
5.关于图示半岛一月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气温低,内陆气温高
B.沿海气温高,内陆气温低
C.北部温差大,南部温差小
D.北部等温线向南凸,南部与纬线平行
6.关于“梅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梅雨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B.东亚临海各国都受到梅雨影响
C.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梅雨影响
D.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即为梅雨天气
7.下列对东亚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亚各国受台风影响的时间相同
B.台风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属于反气旋
C.4到7月台风移动路径变化方向与7到10月相同
D.台风移动路径变化方向与气压带、风带有关
答案 5.C 6.A7.D
解析第5题,由于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朝鲜半岛的一月气温分布是南高北低,中部地区向南凸出,北部温差大、南部温差小。第6题,“梅雨”导致降水增加、光照降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而东亚沿海国家中朝鲜就不受梅雨影响,我国东部只有长江流域受梅雨影响较大,在冬季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所在地也出现低温阴雨天气等。第7题,由图可知,东亚各国所处纬度不同,受台风的影响时间有明显的差异;台风属于强烈的热带气旋,不是反气旋;7到10月台风能影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但4到7月对这些地方影响较小,故路径不同;只有D选项正确。
读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图,完成8~9题。
8.符合纬度地域分异表现的是()
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
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
9.影响乙岛M、N两地樱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
C.N地地势较为低平
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
答案8.D9.B
解析第8题,T地与Q地、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体现不出纬度地域分异规律,所以A、C两项错误;B项,樱花初放日期R地早于Q地是由于R地受日本暖流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樱花初放日期T地晚于R地体现了南部比北部气温提早变暖,热量的分布差异,使物候产生南北方向的差异,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域分异,故D项正确。第9题,N地纬度比M 地高,其接受的太阳辐射更少,M地受千岛寒流的影响,沿岸地区气温降低,使樱花初放日期推迟;M地比N地更靠近沿海,M地地势应更加低平;如果M地受暖流影响,其樱花初放日期应该比N地提早。
10.(2012·温州诊断)图中直线示意的国界,正确的是()
答案 A
下图表示中国、日本、韩国2000年蔬菜贸易关系,图中箭头①~
⑥表示贸易方向,相应的贸易量见下表。据此回答11~12题。
11.甲、乙、丙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韩国、日本、中国
B.日本、中国、韩国
C.日本、韩国、中国
D.中国、韩国、日本
答案 C
12.甲国每年大量进口蔬菜的原因之一是()
A.气候不适宜种植蔬菜
B.农业用地比例小,蔬菜种植成本高
C.山地众多,交通不便
D.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粗放
答案 B
解析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小,蔬菜的生产成本高,日本是三个国家中进口蔬菜最多的国家,即表中②最大;韩国农业生产用地较日本好,人口压力也小,蔬菜进口量次于日本。尽管日本国土面积小,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高,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读“中哈输油管线建设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D.气候变暖
答案 C
解析中亚地区降水少,植被稀少,易发生土地荒漠化现象。
14.哈萨克斯坦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
A.里海沿岸B.巴尔喀什湖附近
C.额尔齐斯河沿岸D.北部丘陵
答案 A
解析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地区。
15.修建中哈输油管道的重要意义有()
①哈萨克斯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②中国能减轻对时局动荡的中东的石油依赖
③使中国的供油管线更加安全
④将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陆地能源供应源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中亚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古今以来都是东亚和欧洲交通的必经之地。中亚地区不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矿产资源和能源丰富。中哈输油管道可以向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输出石油,输送包括俄罗斯等里海沿岸国家的石油,哈中管道不经过第三国,也不用铁路和油轮运输,安全系数高。加上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稳步增长,因此投资潜力巨大。此项合作,中哈互补,可实现双赢。
二、综合题
16.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