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中国家电企业并购后的品牌整合(PDF 13页)
上市公司并购融资问题研究——以海尔集团并购通用家电为例
上市公司并购融资问题研究—以海尔集团并购通用家电为例目录1 导论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意义 (3)1.3国内外研究综述 (4)1.3.1国内研究综述 (4)1.3.2国外研究综述 (4)1.4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5)1.4.1内容框架 (5)1.4.2研究方法 (5)1.5创新与不足 (5)1.5.1创新之处 (5)1.5.2不足之处 (5)2 理论概述 (6)2.1并购概念 (6)2.1.1并购含义 (6)2.1.2兼并、收购和合并三者相同之处 (6)2.2并购融资概念 (6)2.3并购融资方式 (6)2.4并购融资理论 (7)2.4.1 MM理论 (7)2.4.2优序融资理论 (7)2.4.3委托代理理论 (7)3 海尔集团并购通用家电案例分析 (8)3.1案例总体概况 (8)3.1.1案例介绍 (8)3.1.2海尔集团简介 (9)3.1.3通用电气简介 (9)3.2海尔集团并购融资过程 (10)3.3海尔集团并购动因 (11)3.3.1稳固行业地位,发挥品牌效应 (11)3.3.2提升技术创新,加强产品竞争力 (11)3.3.3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盈利能力 (11)3.3.4开拓国际市场,发展面向全球化 (12)3.4典例启示 (12)4 现状及问题分析 (13)4.1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现状 (13)4.2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15)4.2.1融资方式缺乏 (15)4.2并购融资方式与并购理论相悖 (15)4.2.3我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水平较低 (15)5 对策及建议 (16)5.1坚持科学的并购融资方式并合理运用 (16)5.1.1合理运用适合自己的并购融资方式,保持独特性 (16)5.1.2遵循优序融资等科学并购融资理论 (16)5.1.3开拓融资新渠道,探索创新融资方式 (16)5.2不断发展并完善我国并购融资市场 (16)5.2.1发展债券市场,支持债券融资 (16)5.2.2满足资本市场多样化需求,创造优良并购融资环境 (17)5.2.3创新市场退出机制 (17)5.3完善我国并购市场相关法律制度 (17)5.3.1完善我国相关税法制度 (17)5.3.2完善发行证券法规制度 (17)5.4加强对并购融资中介机构的管理 (18)5.4.1加强对并购融资金融机构地规范管理 (18)5.4.3大力发展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促进中介机构多样化 (18)5.5改善并购融资中的其他非市场化因素 (18)5.5.1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 (18)5.5.2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家电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行业发展现状
★ 国内企业决战低端 国外品牌争做高端(产品与品牌之战)
由于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国内企业的竞争只能停留在低端产品的竞争上。价 格竞争是低端产品竞争的主要手段。而此时国外品牌却凭借技术优势大举进军高 端产品市场。索尼、东芝、三星、LG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已与国内品牌拉开距离。 比如PDP电视、大容量冰箱、滚筒洗衣机等,国外品牌均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2001年起,国外家电制造商纷纷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并增资主要产品。
电视机产品月度价格变动趋势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10月
2寸1 2寸5 2寸9 3寸4
3月
6月
43寸 48寸以上
20000
19000
18000
17000
16000
15000
14000
13000
12000
11000
10000
1月
3月
6月
8月
8月
微波炉产品半月度价格变动趋势
中国家电行业发展浪潮
时间
性质
第一次: "六五"计划与"
七五"计划时 期
项目建设
第二次:
"八五"计划与 "九五"计划时
期
地方家电企 业在全国市 场扩张
主要特征
政府在当地引进了发达国家的生产 技术与设备。 第一次浪潮为中国的 家电产业发展搭建起基础框架,并 开始了产业人才的准备。
产业集中程度增强,出现家电产业的 第一次并购高潮,家电企业基本上开 始了由生产厂到现代企业的过渡。 在 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外来技 术并开始国产化的产品创新。出现中 外家电企业的合资浪潮。
公司并购重组案例及分析
Life is not easy. You don't need to be eager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roval of others, and live your own lifequietly.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公司并购重组案例及分析海尔并购通用家电并购方:海尔被并购方:通用家电,并购金额:366亿元年1月15日,海尔公告显示,海尔拟通过现金方式购买通用家电,交易金额为54亿美元双方就交易金额进行了调整,最终金额定为5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6亿元).6月7日,海尔发表声明称二者已完成交割,通用家电正式成为海尔一员。
自从“并购成长”的逻辑形成以来,我国各个公司中刮起了一股并购的风潮,通过一次次的重组,有些企业越来越强。
时至今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越来越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不管结局如何,他们的经历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今天为您带来一个非常典型的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以及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涉及上市公司:中国电建(601669)独立财务顾问(经办人):中信建投(林煊、白罡、张冠宇、杜鹃、李笑彦、于宏刚)、中信证券(高愈湘、马滨、刘日、陈琛、杨斌、凌陶)案例类型:整体上市交易背景:电建集团年成立时,正值中国电建申请IPO。
为保护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避免集团与上市公司的潜在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电建集团筹备组及中国电建向中国证监会及社会承诺:电建集团成立后将完善治理结构,协调业务发展,具备条件后实施整体上市。
虽然-年A股持续低迷,但为如期兑现承诺,中国电建仍启动了资产重组,重组方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中小投资者利益,赢得了投资者支持。
这一交易的结构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中国电建以3.63元/股,向电建集团非公开发行40.4亿股普通股,同时承接电建集团债务25亿元,收购的标的资产是电建集团持有的顾问集团、北京院(即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下同)、华东院、西北院、中南院、成都院、贵阳院、昆明院等 8 家公司 100%股权,此为中国电建主业的上游资产。
案例 国美并购永乐
(一)快速的成长之路 1999年7月,国美首次走出北京,在天津开设两家 连锁店,遭到当地十大商家的强烈抵制,反倒使 国美的知名度极大提高,被业界惊叹为“国美现 象”。同年12月,国美进军上海,实现了京、津、 沪连锁的构架。 2000年9月,国美进行机构调整。北京分部组建, 总部各部门成立,新机构的设置为国美在全国范 围内的发展做了组织机构方面的准备,使国美管 理再上新台阶。同年12月,成都、重庆的国美电 器连锁店同时开业。
2003年11月,国美在香港的第一家门店——旺角商城成功 开业,标志着国美在实施国际化战略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 的一步,国美也由此成为中国家电零售领域走向海外的第 一商家。2006年2月,国美电器又宣布正式进军澳门市场。 2003年11月,国美在河北的连锁店开业,至此国美在全国 的连锁城市已经达到20家,直 营门店数量突破100家,继 续在连锁规模上称雄中国家电连锁零售领域。 2004-2006年间,国美电器在黑龙江、吉林、山西、武汉、 湖北、贵州、江苏、湖南、福建、广西等地相继又建立了 200余家电器连锁店。至此,国美电器形已成了东北区、 华北一区、华北二区、华东区、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 等七大区,构建了国美电器大区管理制。
作为中国家电连锁业的老大,国美电器的发展始终受到同 业竞争者的威胁,其自身的竞争优势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冲 击。 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苏宁电器,从1996年3月建立至 2006年6月,已发展成为拥有超过300家店面、年营业额 397亿的中国家电零售业“老二”,业已在国内资本市场成 功上市(002024,深证A股)。 在国内家电市场的发展中,苏宁紧跟国美的扩张步伐,几 乎是国美在一个地区开设店面的同时,苏宁也随之铺设连 锁店,以至于两者的竞争始终处于白热化。 同时,拥有近200家门店的永乐和100家门店的大中又在中 国家电零售业一级市场中分占了相当大的一部份份额。面 对这种市场格局,国美电器力图找到一个可以突破僵局、 战胜苏宁电器的途径。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案例分析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整体
9. 70%
10. 20%
9. 80%
10. 30% 10. 60%
冰箱
—
—
15. 70%
16. 80% 17. 30%
洗衣机
—
—
14. 30%
14. 40% 14. 60%
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案例分析
党苏平
(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 要: 我国政府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为响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提出了 “走出去” 战略。自 2016 年以来,国家监管部门在 国内企业 “走出去” 的管理方面的经验在增加、也越来越成熟,这有助于我国对外投资结构的优化。同时,企业跨国并购趋于理 性。目前,家电行业内的企业之间的份额抢夺更加趋于白热化,一些家电企业开始 “走出去”,海尔集团也在 2016 年目标锁向了 美国的通用家电。本文分析海尔集团并购通用家电前后情况,为其以后更有效整合提出一定建议。
关键词: 跨国并购; 青岛海尔; 通用家电; 整合
一、案例回顾 ( 一)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于 1984 年创立于山东青岛,它坚持是非、发展、利益 观等核心价值观,从一个小型集体工厂逐步奋斗发展壮大,它拥有 41% 青岛海尔的股权。上世纪末海尔集团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在海外 创牌,经历多次跨国 并 购 交 易 后, 其 海 外 资 源 得 到 快 速 扩 展 和 整 合,构建起世界品牌集群。2017 年,该集团连续九年保持其在大型 家用电器市场的领先地位,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份额高达 10. 6% , 成功挤入世界领先的白色家电生产商之一。 ( 二) 通用电气 通用电气公司简称 GE ( 其前身是爱迪生电灯公司) ,于 1892 年在美国正式创立。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通用电气公司秉承着持 续创新理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探索物体和物质,涉及业务领域有 医疗、航空、发电、可再生能源、运输、金融等。通用电气公司在 2017 年 《财富》 杂志评选的美国 500 强企业里排第 13 名。在世界 品牌实验室编制的 《2018 世界品牌 500 强》 排行榜中,通用电气公 司荣获第 14 名。 二、并购动因 ( 一) 快速拓展海外市场 北美这个全球第二大家电市场,其市场广阔成熟。处于北美市 场的通用电气公司也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美国扎根已经有近百 年,群众基础广泛,很受当地用户的信赖。另外该公司当时也在积 极转变发展战略,欲抛售家电等板块,而我国的家电等产品处于成 熟阶段,企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迫使很多企业走出去寻找新的市场 以求在同行中有一席之位。也就是集团要想完成其全球家电目标, 那么进军北美是个不错的选择。 ( 二) 提升品牌形象 虽然海尔集团是我国首家进行海外创牌的企业,但相对发达国 家企业进行的跨国并购要起步晚,品牌影响力要弱于一些在国际的 同业著名品牌。通用家电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已经成为 “企业名 片”,因此身处互联网 时 代 的 青 岛 海 尔 想 借 此 次 巨 额 并 购, 增 加 自 身竞争优势,获取企业的品牌效应,提高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 三) 获取技术、研发团队等战略性资源 在实施跨国企业并购之后,并购方会继承被并购方大量的技术 和资源,像是核心技术、市场资源、技术人员等等。青岛海尔在本 次并购中收购了通用电气公司家电部门的相关资产,还获得销售和 采购的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这意味着拥有世界一流的物流和分销 能力,以及美国市场强大的零售网络关系。还接管了通用电气公司
商业化冲动:中国特色家电行业商业格局——洗牌整合
和宏 图三 胞 , 它们 分别排名第 十 、 十 第 五和第 十九位。 这份3 强名单 中, 在 0 前 单 的 “ 新人 ” ,上半年 门店达 7 7家,同 现低迷 态势 ,赛诺 数 据显 示 ,截 止至 十 强中有 3个 家 电连 锁企 业上 榜 ,销 比增 加 了5 % :销售额 为 5 . 4 08亿元 , 2 0 年 6月 ,中国 家用空调行 业共计 06 售额 约 占前十 名总销售 的4 %。数 据 同比增长 4 .%。 它们 上半 年 的单店 销 售 3 0 92 5万 台 ,较 去 年 同期 增 长 72 显 示 。国美开 店速 度最 快 ,上半 年 门 销售 额依次 为4 6 万元和 6 9 万元。 5 6 ,其 中 ,出 口空调 2 7 . 台 , 03 57 .% 1 75万 店 发展到 5 5家 ,比去年 同期增 加 了 5 山东三联 的销 售额 却大 幅下 滑 ,上半 同 比增长 1 . 47% 而 内销 1 4 . 5 7 5万 7 . %: 宁紧 随其后 , 96 苏 上半年 门店有 年 的销售 额 为 61 8亿 元 , 同比 下跌 台,较 去年 同期 下降 5 1 . .%。国 内空调 4 0家 ,比去 年同期增加 了6 .% 。 3 86 苏 2 .% ;门店 数量 为 2 6家 ,仅 仅增 企 业再次 出现 负增 长。从 今年 上半 年 38 7 宁上半年销售额 为2 9 元 , 8亿 同比增长 长 了 0. 7% 它 的 单店 销 售 额 只 有 的销售情 况来 看 。市场仍 处于 横盘调 了6 . %: 24 国美上 半年销售额 为3 3 0 亿 22 9万 元 。 3 元 , 比增 长了5 .%。 单店销售额 同 48 从
随着 市 场 需 求逐 步 饱和 , 空调 企 业 由水涨船 高式 的市场 增长 模式 , 进 入 到 以夺 得 竞 争 对 手 市 场 份 额 而
企业并购案例
案例1:海尔激活“休克鱼”从1991年起,海尔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集团资产从几千万元迅速增长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其中,海尔内部认为购并红星是所有购并中最成功,所以这里的案例分析主要以它为对象,并在部分内容涉及海尔对顺德爱德的购并和整合。
1995年7月4日,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后,更名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从而使它成为海尔梅洛尼洗衣机有限公司之后海尔集团下属的第二个洗衣机子公司。
其后,采取了一系列整合活动,海尔自己将之称为“以企业文化激活休克鱼”。
这里有些数据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红星被购并后第三个月里(1995年9月),就盈利2万元,10月盈利7.6万元,11月盈利10多万元,12月一个月盈利150多万元,企业出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该公司洗衣机销量,已从1995年7月份的全国第7位上升为1995年底的第5位;全国市场占有率增长3.7%。
截止到12月底,该公司1995年出口洗衣机8.2万台,创汇1230万美元,位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
顺德爱德的情况也比较好,在1996年7月时,原公司已经完全停产。
从1997年5月28日,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到1997年底完成产量10万台,实现利润260万元。
并购可以理解为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通常意义上二者之间没有严格个意义区别。
从兼并的狭义角度考察,兼并与收购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区别的。
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指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合为一体,而后者则并非合为一体,仅仅是一方对另一方居于控制地位而已。
兼并相当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
但从兼并的广义角度考察,收购也可以被看作是广义兼并行为的一种,并且学术界和实业界都习惯于将兼并与收购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固定的词组来使用,简称为并购,英文缩写为M&A,泛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并以控制其他企业为目的的经济行为。
企业并购重组成功案例解析
企业并购重组成功案例解析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并购重组成为了公司实现快速发展与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以几个成功的案例为例,探讨并购重组的实践经验,希望为企业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1.上海家化与悦诗风吟的合并2018年,上海家化与悦诗风吟宣布合并。
作为两大化妆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两家公司原本便有一定的业务重叠。
然而,此次合并的成果却远胜往日。
合并后的公司利用了悦诗风吟的年轻消费群体和上海家化的渠道优势,使得市占率大幅提升。
此次合并既保留了各自的品牌,同时还新开设了全新的品牌Yuesai,实现多品牌的营销战略。
此案例的成功经验在于,双方公司在文化、品牌、渠道等方面有互补性,且两大品牌都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另外,合并后的公司不仅留住了不少原有顾客,还开拓了新的消费市场,尤其是年轻群体消费者。
当然,这背后也需要高层领导人员对整个业务的认知和洞察能力。
2.京东与唯品会的合资联营2019年,京东与唯品会的合作投资宣布正式落地。
此次合作使得京东以联营的形式进军了唯品会的二手市场和海外市场。
同时,双方利用各自的条码技术进行商品库存的精准管理,提高了库存周转率。
此外,双方还在营销、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合作,提高了整体效率。
此次合作背后的思路是,双方都属于互联网时代的龙头企业,不但有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特点,也各自具备不同的成功经验和业务优势。
两家公司在本质上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互补者,因而协同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3.宝洁与尤妮佳的收购尤妮佳是中国婴幼儿用品行业的领先品牌,而宝洁则是全球知名的消费品公司。
2016年,宝洁宣布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尤妮佳,成为了中国市场婴幼儿纸尿裤领域的佼佼者。
宝洁收购成功后,通过自身的全球化物流和品牌影响力,在中国市场获得快速发展。
成功案例的经验在于,尤妮佳是中国婴幼儿行业的头部品牌,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口碑良好。
而宝洁作为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司,拥有先进的管理和营销经验。
宝洁收购尤妮佳是一次挖掘合作潜力和优势互补的卓越实践。
中国家电行业多品牌战略的实现途径
品牌延伸既可 以采 取单一 品牌延 伸
策 略 , 可 以 采 取 多 品牌 延 伸 策 略 , 也 关键 是 要 具 体 问题 具 体分 析 。 果 企业 同时 经 如 营 两 个 以上 相 互独 立 、 此没 有 联 系 的 品 彼
牌 , 选 择 多 品 牌 战 略 , 品牌 以 不 同 的 可 各
囝 堡篁 鱼
兰
中 国 家 电 行 业 多 品 牌 战 略 的 实 现 途 径
口黄 培
( 苏州 大 学 2 0 MA秋 , 苏 06 B 江 中 国 家 电产 业 经 过 改 革 开 放 3 年 0多 的发 展 , 国的 家 电产 业 已经 成 为 了世 界 中 家 电行 业 中 不可 忽视 的力 量 。 品牌 竞 争 已 逐 渐 取 代 了 以价 格 竞 争 为 主 的市 场 竞 争 的低 级 阶段 , 牌 己成 为 市场 竞 争 中的 ~ 品 把 利 剑 。 些 有 实 力 的 大企 业 集 团通 过 资 一 产 重 组 、 合 兼 并 、 元 化 经 营 , 经 营 优 联 多 其 势 和 品 牌优 势得 到 了充 分 的 发 挥 , 少 企 不 业 已从 单 一 的产 品扩 大 到 多个 品种 , 由一 个 品 牌 发 展 为 多个 品牌 运 作 。 何 发 挥 企 如 业 内部 多 品牌 合 力 作 用 , 进 企 业 可 持 续 促 发 展 成 为 中 国家 电关 注 的 重 要 课题
都 同时使用一个 品牌 时, 可采用单一品牌
战 略 , 过 企 业 品牌 的 价 值带 动 各 产 品 的 通
发展。
品牌 定 位 是 多 品牌 战 略 的首 要 任 务 , 是 品牌 建 设 的基 础 , 多 品 牌 经营 成 功 的 是 前 提 。 品牌 战略 的核 心 竞 争 优 势 是通 过 多 不 同 的 品牌 定位 , 足 不 同 消 费群 体 的 需 满 求 , 到 占领 更 大 市 场 份 额 的 目的 . 达 消 费 者 是 定位 的主 体 , 业不 能将 自 企 己 的观 念 强 加给 消 费者 。 业 必 须 学会 从 企 消 费 者 的 角 度 去 思 考 , 挖 掘 消 费 者 的想 法 , 在 此 基 础 上 寻 找 一 个 合 适 的 品 牌 定 位。 企业 只有 将 总 体 市 场 细 分 出适 合 自己 的产 品 特 色 、 自己能 够 提 供 有 效服 务 的 目
家电行业背景分析
家电行业背景分析一、家电销售的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家电零售基本是在综合型百货商场(大楼)内设专门的家电销售柜台。
上世纪90年代,是以家电专营户作为家电产品销售的主流模式。
到本世纪初的十年间,中国家电销售处于转型阶段,逐步形成气候的家电连锁门店经营模式占据统治地位。
制造业的快速成长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家电制造业也跃居世界第一。
近几年的家电销售额的年平均增长率达15%左右。
面对庞大的家电市场,众多地方性连锁在国内家电市场上纷纷开疆扩土,形成跑马圈地的局面。
经过这一轮惨烈厮杀胜出的仅剩国美、苏宁、永乐、五星、大中、顺电等超级连锁,最终又随着行业老大国美对行业第三永乐、第五大中的并购,这场圈地之争才尘埃落定,时势造就了国美、苏宁两个全国性连锁企业。
五星则被百思买收购后一直盘踞在华东。
国内在一线城市形成国美、苏宁双寡头竞争的事态。
家电连锁的快速崛起,在帮助生产商销售货物的同时,也对生产商的经济利益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于是众多的大型生产商开始自建渠道。
如格力电器、美的、海尔、海信等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专卖店或专营商网络,同时,通过在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超市设立专卖柜台而快速扩张,也分割了部分家电零售市场。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家电零售连锁快速壮大,产品集中展示销售已成气候。
国美、苏宁基本形成了对国内一级市场的双寡头垄断地位。
曾经存在的大量中小型和个体家电经营户,很多都失去其独立存在的空间,被较大型的家电连锁零售企业所兼并,同时,传统百货销售家电业务也大幅萎缩。
国内家电销售市场形成大型家电连锁和家电生产企业的直销店面两个主流渠道并存,其中超市主要销售生活小家电。
而近几年出现的网上商城、电子商务等新兴的销售模式从上线开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市场,得到很多年轻化人群的青睐。
家电电商尤以京东商城最为突出,目前京东的年销售额已逾百亿元,而且发展势头甚是迅猛,2014年更是获得了十万余亿的投资,其家电网上营销市场不断扩大。
企业并购动因及影响分析——以A集团并购B公司为例
106企业并购动因及影响分析———以A 集团并购B 公司为例蔡月作者简介:蔡月(1994.12-),女,汉,新疆乌鲁木齐,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会计。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正逐年增多。
企业通过并购的形式来达到扩大规模,战略转型等目的。
本文以A 集团并购B 公司为案例,B 公司是我国有名的家电公司,其中洗衣机在行业中处于佼佼者的地位。
A 集团是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
本文通过探究A 集团并购B 公司的过程,动因及影响,为其他公司并购提供宝贵经验及教训。
关键词:并购;动因;影响一、并购案例介绍(一)并购双方简介1.A 集团A 集团是家电行业的佼佼者,该企业主要销售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
其中以空调最为著名。
该公司成立于1980年,至今已有40年历史。
集团创始人为何享健。
集团自成立以来先后涉足家电、房地产等行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A 集团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四家产业集团,拥有自己最为完整的全套家电产业链。
据调查显示,A 集团电器2007年仅品牌价值高达378亿元,位居中国所有企业第七位,2008年跃居第六位,近年来,A 集团的发展越来越好,百姓对其产品好评度也很高,在百姓心目中具有良好企业形象。
2.B 公司B 公司主要销售洗衣机、空调、洗碗机等家用电器,是一家综合性电器企业。
成立于1958年。
是我国第一家生产出全自动洗衣机的家电企业,其在洗衣机方面拥有雄厚的技术和实力。
曾今被视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二)并购过程2008年1月4日,B 公司控股股东江苏省无锡市国联发展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将持有的24.01%的股份公开转让。
2008年2月2日,C 集团发布公告,意向收购B 公司24.01%的股权。
同月5日,A 集团也公开表示愿意加入收购B 公司的行列,参与竞争。
此外还有一家外国公司意大利电器D 公司也意向收购B 公司股份。
至此,自国联发展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转让B 公司股份以来,一共收到三家公司的要约书。
国美并购的案例分析
并购的案例分析——国美横向并购今天的国美,已经成为一个超级连锁品牌和庞大的商业帝国:销售规模超越1200亿,在全国数百个城市中拥有了1200多个店面,几乎是除少数偏远省份外都有国美店的存在。
在并购永乐、大中之后,国美拥有了无限庞大的企业疆域。
目前,国美电器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最优秀连锁零售品牌,但这并不是它的终极目标。
国美电器的愿景是在2015年成为备受尊敬的世界家电零售企业第一的公司。
在国内家电零售市场上,“美”、“苏”(国美、苏宁)争霸对峙多年。
到2008年,紧随国美后的苏宁电器的店面数量只有国美的一半略多一些。
然而在三年前,苏宁电器的店面数量与国美几乎相当,2004年底的时候,国美后的店面数量为227家,而苏宁电器为193家。
可以发现,在2005至2007这三年中,国美的店面数量增长6倍,而苏宁的店面数量增长仅3倍。
2005至2007这三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深入研究发现,在2005至2007这三年中,国美、苏宁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国美的并购和开店“双剑齐发”,而苏宁基本上采取了自主开店的策略。
苏宁电器与国美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并购方面。
这三年中,国美高举并购大旗,把10多家家电连锁企业收之麾下。
可以说,横向并购成就了今日的国美帝国。
永乐、大中之外的并购行动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资本运作专业知识的黄光裕,为何会倚重并购战略?在前几年,国内家电流通领域竞争的日益加剧,对手间的力量对比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使得原本就很复杂的竞争局势变得更加补朔迷离、头绪纷乱了。
当然,竞争最为激烈的依然是与苏宁、三联、永乐、五星、大中等大型家电连锁巨头之间的争斗,可以说已形成群雄争霸的格避。
2004年前后国内的家电零售市场格局是:任何一家家电连锁企业仅仅依靠内生式增长,都很难在竞争中遥遥领先。
(参见下表)表 2004年国内家电零售市场格局黄光裕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真正依靠综合实力并购整合的时代来到了。
针对这一新的形势,黄光裕问计智囊之后,迅速组建了相应的机构,专门处理这方面的事情。
企业合并之国美并购永乐
企业合并之国美并购永乐目录:—、并购前公司简介1、国美简介2、永乐家电简介二、国美永乐合并过程1、国美动因2、永乐动因3叮标对象分析4、时机选择5、合并方案三、并购后业绩分析四、案例总结正文:一、并购前的公司简介国美简介:国美电器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成立于1987年元月一日,是一家以经营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企业。
始终坚持〃薄利多销,服务当先”的经营理念,依靠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不断创新的经营策略,得以蓬勃发展。
在国家商务部公布的全国商业连锁前三十强排名中,国美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家电连锁笫一、中国商业连锁第二,持续领跑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业。
本着“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企业发展理念,与全球知名家电制造企业保持紧密、友好、互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众多知名家电厂家在中国的最大的经销商。
国美电器集团不断追求创新经营,更侧重商品定位,强调提高经营商品的档次与技术含量,并逐步加快在各大城市建设超大型旗舰卖场的步伐。
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美电器集团始终站在中国家电业发展的最前沿,全面引领家电消费潮流,向消费者展示未来家电的发展趋势。
永乐简介:永乐(中国)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以卜简称Squot;永乐":)创建于1996年,前身为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净资产达数十亿元的股份制大型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50亿元。
产品类别囊括了日常生活电器的方方面面,种类逼近5万种。
永乐的连锁经营区域辐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福建、河南、四川、陕西等地,是国内家电连锁业的领导企业之一。
国美、永乐资产状况对比1另外,2003年得销售收入IW况对比:国美有将近300亿元,苏亍将近400亿元,而永乐仅150亿元,难以摆脱区域性公司形象。
二、国美永乐合并过程1.国美合并动机国美的发展愿景(ViSiOn)是进军世界企业500强,全球顶尖的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连锁零售企业。
中国收购案例分享
中国收购案例分享中国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收购活动日益频繁,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体现,也是中国企业寻求全球化布局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中国近年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收购案例。
收购案例一:海尔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2016年,中国家电巨头海尔以55. 8亿美元收购了通用电气家电业务,这是当时中国家电行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在美国拥有深厚的市场基础和品牌影响力,而海尔则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全球销售网络。
这次收购使得海尔得以快速进入美国市场, 提升其全球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同时,通用电气也得以解脱该业务,专注于其他核心业务的发展。
收购案例二:万科收购美国国际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2017年,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以27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国际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
这一收购使得万科得以进入美国市场,获取更多的国际资源和市场份额。
同时,万科也得以引进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和投资理念,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收购案例三:复星集团收购地中海俱乐部2018年,中国综合性投资集团复星集团以9. 95亿美元收购了地中海俱乐部。
地中海俱乐部是一家在欧洲颇具影响力的度假村连锁企业,而复星集团则以投资为主业。
这一收购使得复星集团得以进入旅游度假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同时,地中海俱乐部也得以借助复星集团的资金和资源优势,加速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收购案例四:阿里巴巴收购汇通达2019年,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以约9亿美元收购了汇通达,这是一家专注于农村市场的电商平台。
通过此次收购,阿里巴巴进一步拓展了农村市场,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电商服务水平。
同时,汇通达借助阿里巴巴的平台、技术和资源优势,实现了更广泛的市场覆盖, 提升了自身竞争力。
收购案例五:腾讯收购SUPerCeIl2016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86亿美元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该公司旗下拥有《部落冲突》等多款热门游戏。
此次收购使腾讯在全球游戏市场的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进一步拓展了其业务版图。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跨国并购的案例逐渐增多。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案例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1.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联想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之一,于2005年以18.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并获得了ThinkPad品牌的所有权。
该交易使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体现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国际知名品牌和技术,实现快速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 联想成功的关键在于对IBM个人电脑业务具有战略性的认知,并在整合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了产能和市场份额。
2. 海尔收购高斯贝尔电器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于2016年以2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高斯贝尔电器公司。
这次收购对于海尔来说是一次全球布局的重要举措,加强了其在高端家电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显示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声誉的战略意义。
- 海尔通过与高斯贝尔电器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其在高端家电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3. 中国化工收购意大利普拉斯堡中国化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于2018年以7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意大利领先的轮胎橡胶生产商普拉斯堡集团。
这次收购使得中国化工在全球轮胎橡胶行业的竞争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突显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和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 中国化工通过与普拉斯堡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其在轮胎橡胶行业中的综合实力和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以上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取得了诸多成功,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这些案例的参考内容体现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的战略思考和成功经验,对于其他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和国际化发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家电行业分析)家电行业深度分析
2021年家电行业深度分析白电行业整合轰轰烈烈,规模化优势集中显现技术决胜时代,黑电企业制造优势渐失一叶知秋,2021年家电板块的个股表现,足以折射出行业的兴衰成败,也足以反映今年行业热点何在。
复权价格超过千元的苏宁电器、最高涨幅超过700%的美的电器、超过400%的格力电器成为今年资本市场上三颗耀眼的明星。
消费在升级、行业在复兴,在企业愈发成熟理性的2021年,关注的焦点也在变化。
上世纪90年代,沪市第一高价股四川长虹曾风行了资本市场,2021年,家电第一牛股美的电器锋芒毕露,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经过多年的寂静,白电企业已经取代黑电,成为带着行业复兴的力量所在。
呈现“白强黑弱〞局面随着行业整合逐渐到位,2021年家电行业由于缺乏变化显得相对“沉闷〞,但在今年火爆的资本市场上,苏宁电器、美的电器、格力电器等龙头企业那么渐露“大家风范〞,也更加清晰地勾勒出今年行业呈现白(电)强黑(电)弱的新特点。
形成今天的格局并非偶然。
从产品形态而言,平板彩电的风起云涌迅速席卷市场,但其剧烈的竞争和越来越低的利润显然无法打破“白强黑弱〞的紧箍咒。
相反,在相关核心技术缺失的情况下,曾经风头尽领的国内彩电巨头和碟机生产企业都失去了曾经的制造优势,备受外资巨头的冲击,行业面临新一轮的博弈。
而国内黑电企业的困境也是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一个折射,当这个行业越来越以技术为王,而不再以制造为王时,中国企业失去了曾经的优势。
与之形成鲜明比照的是,稳定的产品形态却令白电巨头积累的产能规模、白电巨头整体产业链优势在今年逐步释放。
集团化竞争态势明显经过多年的价格红海竞争,家电行业巨头今年欣喜地看到,龙头企业崭露头角、品牌溢价的特点已经显现。
当格力、美的成为行业的代名词后,一股品牌的力量正试图冲破国内市场的局限,逐渐走向世界。
启动,而此次,以美的、格力、海信科龙、海尔、长虹为代表的几大产业集团的力量开始迅速崛起。
在白电企业向上游延伸谋求核心领域的突破后,海信、长虹、TCL也开始探索平板上游的突破。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对企业并购的启示
从SEB集团并购苏泊尔公司案例,可以得到以下三方面启示:
首先,正确选择目标企业,关系到并购成本的高低、 并购企业发展战略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与预期协同效应。 任何交易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所以 对目标企业的评估是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核心问题。SEB集 团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中国的产品市场,而苏泊尔公 司也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两者在市场定位和策略成功 方面一拍即合,促成了这次收购。
目标企业:苏泊尔公司是一家以炊具制造为主、集研
究开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股份制民营企业。 1994年注册成立苏泊尔公司。 2004年8月17日,苏泊尔在登录中小板,成为 在中小板第32家上市公司。
理论分析:并购形式
并形式
企业并购形式可以有三种划分标准,首先,按照并购双方的行业关 系,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第二,按照并购动机,可 分为善意并购和恶意并购;第三,按照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购买式并 购、股份交易式并购和承担债务式并购。 企业选择并购形式主要取决于并购动因;同时,应结合本企业的实 际财务状况、未来发展方向及目标企业的特点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就 SEB集团并购苏泊尔而言,从行业隶属关系看,双方同属于电器行业, 但业务重点不同,属于一种纵向并购;同时,双方系经过谈判协商
并购前企业分析
对于SEB来说,虽然其拥 有众多的品牌,并且在全球小型家 电和炊具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 但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 SEB集团在欧洲的经营已显露困 境。2006年,SEB集团在法国 的业务增长只有0.6%,在其全球 业务增长中处于最低水平。而且, SEB集团预计,在法国这样糟糕 的销售情况还会继续2-3年。因此, SEB集团想通过收购中国企业, 将产能、销售中心“外迁”至中国, 同时借机打入中国市场,是不二的 战略选择。
并购的相关案例分析—海尔集团的并购案例分析
并购的相关案例分析—海尔集团的并购案例分析一、海尔集团背景介绍海尔集团是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电企业,该集团是集科研、生产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在公司总裁张瑞敏的带领下,提出了“名牌战略”的指导思想,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以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成为中国家电企业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海尔集团从1991年起就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并购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企业,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扩张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特大型家电企业。
二、海尔集团并购青岛红星案例分析1.并购的基本过程1993年7月海尔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琴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
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是当时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其生产的琴岛夏普洗衣机是国内的知名品牌,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总资产为4亿元,而总负债达5亿多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
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
在企业并购中,海尔集团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方式。
所谓“休克鱼”就是指一些企业硬件条件很好,管理机制却很落后,由于自身管理经营出现问题导致在市场中节节落后,一旦有新的有效的管理制度注入企业,就会成为一条“活鱼”。
在当时我国现行的体制下,“活鱼”不让吃,吃“死鱼”会闹肚子,只有“吃休克鱼”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海尔擅长管理,采用“吃休克鱼”的办法进行并购,大大提高了企业并购效用,青岛红星集团当时就是这类“休克鱼”,企业的管理不善,员工缺乏凝聚力,致使企业利润连年下滑,直到亏损。
另外,海尔将不变模块与可变模块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所谓不变模块是指海尔精神和海尔管理体系,所谓可变模块是指海尔在不同地区并购企业具体的管理手段变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6.《 目 录 》摘要1.引言2.中国家电企业并购后的品牌整合战略3.品牌整合存在的问题和风险4.结论和建议《 摘 要 》2005年以来,中国家电行业发生了数起影响较大的行业内并购,主要包括海信并购科龙、长虹并购美菱、美的并购小天鹅。
时至今日,这些并购都已尘埃落定,后续的整合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并购后企业的经营业绩也表现良好。
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既包括有形的公司运营方面的整合,还包括无形的品牌整合,而品牌整合的效果往往在短期内难以判定,品牌整合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企业来说,在短期内不会察觉到品牌价值对其有何影响,但是一旦形象坠落将会给企业带来无法逆转的影响,因此品牌管理至关重要。
主要表现为企业名称或者商号的企业品牌,能够在表面上代表企业和产品,因此要全面考虑并购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消费者关系、并购后的企业发展目标等因素。
并购企业一般是为了加强和丰富自身产品的组合与品牌进行并购。
为此并购方需要决定在单品牌(A或者B取其一)/ 联合品牌(A-B)/ 双品牌共存(A、B同时共存)/ 新品牌(放弃原品牌A和B,打造全新品牌C)中选择哪一个战略。
并购后在品牌整合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如果不能有效形成产品品牌差别化,会由于产品间重复的品牌形象导致内部竞争从而浪费企业的营销成本。
除此之外,如果产品定位不得当会遭遇市场淘汰。
对于并购后可能出现的品牌整合风险,并购企业在加强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力的同时应树立与并购双方现况较为接近的企业/产品品牌战略。
但是如果产品品牌数目过多也会导致混乱,赶不上中国家电企业的产品多样化趋势。
除了品牌整合,在销售渠道、原材料购买等各方面也可以与被并购方协同起来制定符合地区、消费者、价格、形象等多种因素的品牌战略。
1. 引言□家电行业迅速发展,已经诞生一批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010年1-2月,中国家电行业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711亿元,同比增长33%1994年-2009年中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单位:万台)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在家电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家电企业已经形成y海尔、格力、TCL、美的、海信、长虹等在国内家电市场举足轻重,并且都已经大力拓展国际市场y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尔在2009年中国电子信息企业100强中排名已升至第二,仅次于华为;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48位2008年中国主要家电企业销售收入(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三星经济研究院整理(根据2009年中国电子信息企业100强、中国企业500强数据以及其它公开资料)□家电行业近年来发生多起并购,尽管提升了企业的规模优势,但同时也使企业需要面临多品牌运营的局面,企业品牌经营能力受到挑战–从2005年以来,中国家电行业发生了三起规模较大的并购;由于目前并购都已经完成,因而我们能够对并购后的整合情况进行研究y2005年9月,海信集团旗下的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收购科龙26. 43%的股份y2006年5月,四川长虹收购美菱电器20.03%的股份y2008年2月,美的电器收购小天鹅24.01%的股份–尽管中国家电企业的规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增长,但是在品牌形象和营销方式上高度同质化、空洞化,品牌塑造是重要的短板–品牌整合的效果在短期内难以显现,这就导致企业并购后的品牌整合问题可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或者企业不能及时发现品牌整合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本身品牌经营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多品牌的整合与经营可能更是一个挑战y之前,中国家电行业很少采取多品牌经营的策略,即使采取这一策略的,也基本上以失败告终y科龙曾经实施多品牌策略,运作“容声”、“科龙”、“华宝”、“康拜恩”等多个品牌,但是反而使品牌更加混乱,导致形象受挫□本文将首先阐述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战略的主要概念架构,然后,讨论中国家电企业近期主要并购案例中的品牌整合情况,最后,我们将讨论中国家电企业品牌整合策略可能的风险并给出我们的建议2. 中国家电企业并购后的品牌整合战略1)品牌整合方式□并购后的品牌整合战略包括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两个层面的考虑–企业品牌往往是与企业前景和发展战略直接相关的,影响的主要是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企业文化、消费者关系等y从实务角度,企业品牌意味着企业并购后并购双方的生产运营部门的整合–产品品牌是指企业特定产品的品牌,产品品牌战略关注企业品牌组合的管理、多产品品牌定位和形象塑造y产品品牌是更为具体的、针对某个消费群的品牌形象,它让消费者形成对产品的直观印象□企业品牌策略:根据并购目的、并购方战略、产业地位而定–并购后的企业品牌战略主要是由并购方的愿景与使命、并购目的,与被并购方的协同效应决定的–并购目的决定企业品牌的构成与运营方向y单品牌(A或者B取其一)/ 联合品牌(A-B)/ 双品牌共存(A、B同时共存)/ 新品牌(放弃原品牌A和B,打造全新品牌C)–并购后,企业情况与品牌整合效果是企业品牌战略的主要决定因素y双品牌战略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是短期的、过渡性质的战略,长期来看企业最终会归到一个总品牌(Umbrella Brand)下□产品品牌战略:核心问题是产品彼此之间、产品和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与协同效应的管理–与企业品牌相比,产品品牌是具体的、针对特定消费群的,传递的是具体产品信息– 可以考虑多产品供用一个品牌的“单一品牌”战略,或者每个产品对应一个不同品牌的“多品牌”战略,也可以考虑多产品、同时每个产品对应多个不同品牌的“综合品牌”战略– 产品品牌可以根据价格区间,目标人群、产品设计、产品品质、风格特色、销售渠道、服务体验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 并购后,企业产品品牌战略的主要由并购前业务与产品品牌的影响力情况,并购后产品品牌的方向来决定并购后的品牌整合2) 中国家电企业的企业品牌整合企业品牌整合主要是为了扩大规模与竞争力□ 企业竞争环境恶化,迫使行业整合加剧– 外部环境来看,原材料成本上升、工资水平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使中国家电企业的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缩小– 而在需求方面,由于农村市场、液晶电视等家电行业新的增长点尚未启动,05年左右中国家电行业的需求也增长也有所放缓– 中国家电企业仍然保持着增长,但是增速明显放缓产品品牌的整合 Product Brands Integration中国主要家电产品的产量增长率(1995-200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近年来中国家电行业销售收入增长情况(单位:亿元)(单位:%)数据来源:中经网–由于竞争激烈,不少竞争力较差的企业和产品品牌被淘汰出局,行业集中度高y2006年,全国重点城市空调器零售市场销售出现历史性拐点,从1991年国家信息中心建立重点城市零售市场监测系统以来首次出现年度销售负增长,并有17个空调品牌遭到市场淘汰y据国家信息中心调查,2007年洗衣机市场共有38个品牌消失,占2007年全部品牌的40.86%家电行业前十大品牌市场占有率数据来源:三星经济研究院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整理□在恶化的市场环境中,多元化企业相对专业化企业更有优势–多元化经营有助于企业发挥范围经济,充分发挥各个产品线之间的协同y在生产和原料采购方面,冰箱和空调同属制冷产品,有近70%的原材料是一样的,如压缩机、铜、钢材等,多元化经营可以发挥规模优势y在生产布局、销售网络、营销方面各个家电产品也存在协同效应–对于专业化的企业来说,只有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创新或者通过规模经营获得较大的成本优势才能够取得竞争优势–但是,研发能力薄弱限制了家电企业的产品创新,而多元化企业又可以借助集团力量,快速实现规模化,因而专业化家电企业在市场中生存下来的为数不多y目前国际家电行业的几个巨头,如惠而浦、西门子、伊莱克斯、松下等都包括相对全面的家电产品线□通过并购完善产品组合,全面覆盖黑电和白电,成为多元化经营的家电企业,这是本文研究的几个案例中企业进行并购的主要战略意图–长虹作为著名的黑电厂家,在白电领域中只有空调业务,但是行业地位也比较低,而美菱是市场占有率第四位的冰箱行业的著名企业,长虹希望通过收购能够提高其在白电领域的影响力–海信在黑电方面比较强,但是冰箱空调方面在并购前市场地位并不强(空调第四,冰箱第五),并购曾经是空调龙头企业的科龙,可以大幅提升其在白电领域的地位y科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商之一,冰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曾经连续多年排行第一y09年1-10月,海信和科龙空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28%(合计处于行业第四,龙头格力份额21.27%)–美的传统上就是白电巨头,旗下有自有的洗衣机业务以及之前收购的荣事达洗衣机业务,并购小天鹅可以弥补其在洗衣机领域的不足y小天鹅拥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目前在国内洗衣机行业居于亚军位置,国内白色家电企业中,惟有海尔和小天鹅具有滚筒洗衣机研发技术y美的收购将小天鹅与荣事达洗衣机业务整合,将所有洗衣机产品集中到小天鹅,小天鹅成为海尔之后第二大洗衣机公司,旗下有小天鹅、美的、荣事达三个知名品牌并购后的企业品牌整合□ 一般来说并购主要是因为并购方为了加强某个特定部分的竞争力,来收购被并购方的业务部门y 比如海尔并购爱德洗衣机厂,海信并购先科空调,康佳并购重庆红岩电视机厂,这些并购都是收购了陷入运营困境的企业案例– 现在,由于并购是为了弥补自身不足,因而并购方可能在特定领域反而弱于被并购方y 海信和美的在并购前都有被并购企业所经营的业务,但是市场地位不如被并购企业y 长虹在并购前没有被并购方美菱所经营的冰箱业务,但是有同属制冷产品类的空调产品,不过市场份额也很低,因此在冰箱业务上两者差距更大并购前并购双方的情况对比(单位:亿元)资产157.6 54.2 销售收入333.8 69.8海信VS 科龙 (总体均衡)相关行业地位 2009,海信空调和冰箱销量份额分别排名第六、第七2009年科龙空调销量份额排名第七;容声冰箱销量份额排名第四资产 158.2 24.4 销售收入150.6 20.2长虹VS 美菱 (弱并强*)相关行业地位 2009年,空调排名第八 2009年冰箱排名第二 资产173.3 37.8 销售收入333 50美的VS 小天鹅 (弱并强)相关行业地位 2009年,洗衣机行业份额排名约为第十2007年以来,洗衣机行业份额排名稳居第二数据来源:三星经济研究院整理 * 这里的强弱对比仅指与被并购企业相关的业务– 在通常的强并弱的情况下,很自然的就是将被并购企业吸收进并购方,放弃被并购方的品牌,充分利用自身品牌的延伸能力,将业务扩展到新的领域– 而在以弱并强的情况下,并购方往往为了保持双方业务的稳定发展,更倾向于采取多品牌并存的企业品牌整合策略□ 并购的交易安排也使并购方在并购后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力较弱,对企业品牌的整合产生了一定的掣肘– 本文研究的三起并购中,并购方都只收购了被并购企业的部分股权,尽管都成为了最大的股东,但是股权均没有超过50%,因而没有实现绝对控股y 截止2009年底,海信持有科龙25.22%的股权,美的持有小天鹅24.01%的股权,长虹持有美菱22.16%的股权–这种交易安排,使被并购企业作为独立的经营实体仍然得以存续,大股东只能行驶股东权益,不能仅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直接干涉被并购企业的日常经营–按照法律规定,股东与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能存在同业竞争,因此,并购方一般会将自身与被并购企业重合的业务剥离给对方,导致被并购企业在并购中因为获得了并购方的资产实力得到了增强y2009年,长虹将旗下空调业务出售给美菱电器,使美菱成为长虹的制冷业务平台y2009年,美的将旗下荣事达洗衣机业务出售给小天鹅,使后者成为其洗衣机业务平台y2009年底,海信计划将其空调和冰箱业务出售给科龙,使科龙成为其制冷业务平台企业品牌整合现状与问题点□并购双方在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给企业的整合增添了难度–并购双方一般都是不同地域的企业,在经营风格和员工文化方面有明显的差异y海信以管理规范、精细操作著称,而科龙内部管理以往则相对粗放,企业领导人高度集权–并购双方有些是国有企业,有些则是民营企业,相互之间的整合有一定的难度y海信和长虹均为国有企业,但是他们分别并购的科龙和美菱在并购前都属于外资格林科尔旗下的企业,内部经营方面更加市场化y小天鹅尽管前任大股东为民营企业,但是相对纯正的民营企业美的来说,还是有很多国有企业的痕迹y在被美的并购后,小天鹅的工人曾因为要拥有国企职工待遇而与美的爆发冲突□企业品牌根据企业的目标与品牌价值采用双品牌或者联合品牌–长虹和美的的发展目标都是希望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家电企业集团,因此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多个产品的双企业品牌–海信和科龙的品牌整合程度高,稳步推进了联合企业品牌战略y并购后将两者的冰箱业务整合为海信科龙y在原科龙网站上,公司的标志已经采用海信标志,而公司名称则为海信科龙y海信的品牌管理部门还将海信集团的基因植入科龙电器标志,使其在形式和内容上和海信母品牌有更大关联度3)中国家电企业的产品品牌整合□并购前双方均有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有些还存在业务重合的情况,这客观上形成了并购后多产品、多品牌的局面–海信在并购科龙前,已有彩电、空调、冰箱业务,均使用海信品牌–而被并购方科龙则生产科龙和华宝空调、容声冰箱、康拜恩冰箱–美的在并购前有空调、小家电等产品,使用美的品牌以及之前并购的华凌空调品牌;洗衣机业务有美的、荣事达两个品牌;小天鹅之前则主要生产小天鹅牌洗衣机–长虹在合并前主要生产长虹牌彩电和空调,美菱则主要生产美菱牌冰箱□并购方出于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并购后各品牌影响力考虑,一般不会放弃既有的产品品牌–相比生产设施,现在的并购更是为了品牌而进行,因此并购方倾向于保留比自身品牌更有影响力的被并购方的品牌–另外,企业在放弃某些品牌时,往往还会受到来自诸如地方政府等外部力量的压力y为了维护被并购品牌的生命力,确保本地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往往要求并购方在并购后必须保证被并购品牌的生命力y2009年7月,美菱集团被挂牌出售,交易条件中明确提出:受让后新体不以任何形式淡化或弱化“美菱”商标和商号,妥善维护“美菱”商标和商号……“美菱”牌产品研发和商标维护费用不低于销售额的1%□在保留既有品牌的情况下,并购企业一般会根据各个品牌在产品、形象、价位、地域等方面不同的特定,制定各个产品品牌的差异化策略–长虹,主要通过产品类别区分品牌,白电“美菱”,黑电“长虹”,附带通过区域市场和价位进行区分–由于长虹之前未涉及冰箱领域,并购后也是完全倚赖美菱冰箱的品牌力量,并且将自己的空调业务全部注入美菱,将美菱在冰箱领域的品牌优势保持住–目前,空调领域“长虹”、“美菱”双品牌运作,采取分高低端的阶梯式布局y美菱空调主攻县、镇、乡、村等三、四级市场;而长虹空调的定位则会相对较高,通过家电连锁大卖场覆盖到了一、二级市场–美的,通过高中低端的价位以及市场区域区分品牌y美的对旗下洗衣机品牌的构想是,“美的”品牌专攻高端,“小天鹅”定位中高端,持续经营全自动洗衣机业务、大力拓展滚筒洗衣机业务,“荣事达”主要针对中低端y在区域层面,美的还确立“美的”与“小天鹅”为两大全国性品牌,“荣事达”、“华凌”作为区域性品牌–海信,通过不同的产品诉求区分品牌y海信按照不用诉求区别产品品牌:海信空调、冰箱主打变频技术,科龙空调主打高效,容声冰箱打高品质、时尚牌y海信在并购科龙后,产品重合较多;冰箱有“海信”和“容声”两个品牌,空调则有“海信”和“科龙”两个品牌,如何进行品牌差异化是一个挑战各企业品牌整合策略示意图3. 品牌整合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品牌整合过程中产品品牌差异化能力不足□ 并购方的产品品牌整合采取多产品、多品牌的方式,尽管采取了一定的区分定位措施,但是能否有效实现预期目的有很高的不确定性– 并购方在并购后都面临一种产品对应多种品牌的问题,品牌差异化难以实现 y 长虹和美菱业务没什么重叠,所以可以打造白电美菱——黑电长虹的品牌结构,两者之间可以互相独立、不存在内部竞争y 海信旗下的科龙空调主打节能,而海信主打的变频本质上也是节能的概念;而容声冰箱的时尚定位则更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企业并购后的营销措施也不一定能有效支持企业既定的产品品牌差异化战略y美的、小天鹅定价2000元左右,与4000元价位的国际高端品牌差距明显y此外,美的、小天鹅品牌虽然定位高端和中高端,但没有放弃对中低端市场的争夺,全线产品都加入家电下乡活动,与荣事达品牌在三、四级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y美的近期还推出了1500元左右的滚筒洗衣机,与其高端形象严重不符品牌整合策略与提升自有品牌的矛盾□由于企业品牌的整合程度总体较低,且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联性弱,这对并购方企业品牌的长期发展不利–除了海信采取联合品牌之外,长虹、美的在并购后都采取了共存的企业品牌整合策略,被并购方企业品牌的成长并不能增强并购方的企业品牌形象y长期来看,由于长虹将美菱作为白电平台,可能最终形成长虹是黑电巨头,美菱是白电巨头的结果,难以使长虹树立横跨黑电白电的多元化家电企业的形象–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统领与支持的关系,但是由于被并购方产品品牌的强势地位,并购方的产品品牌反而相形失色,这会对并购企业的品牌形象有负面影响–2009年长虹年报显示,市场领导品牌美菱的白色家电总利润为28.6%,相反母公司品牌长虹的黑电总利润只有1.6 %4.结论和建议□目前,中国家电企业并购后倾向采取多个品牌共存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整合策略–尽管实施并购的企业都希望通过并购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但是由于依赖于被并购方的品牌和技术,并且整合面临多种困难,因此,中国家电企业目前的并购在企业品牌方面多采取品牌共存的整合方式–在产品品牌方面,为了充分发挥被并购品牌的优势,同时促进自身相关产品品牌的发展,并购后一般也采取多产品、多品牌的策略–中国家电企业在并购后的上述品牌整合策略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两个方面:y一方面,由于整合程度低,并购方的企业品牌难以通过并购得到有效地发展y另一方面,由于产品品牌数量多并且难以实现有效地区分,可能营销成本较高□企业应该通过多种手段防范并购后品牌整合策略存在的风险–为了增强并购双方品牌之间的联系,企业在并购后可以与被并购企业开展联合营销,让外界更多地感知双方的关系,从而提升并购方的品牌形象–企业无法有效整合被并购品牌并实现为我所用,关键在于并购方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力薄弱y控制力并不一定要通过股份来实现,诸如销售渠道、原料采购等方面的协同可以使被并购方更加依赖并购方,这同样会提高并购方的控制力,加强品牌整合能力–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应该用一样的标准线去评价和判断,同时考虑地区、消费者、价格、形象等多方面因素来完成品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