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时代,唐封建王朝渐渐衰落,中央集权制统一国家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高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5.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6.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7.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8.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A.中书省、伊犁将军B.宣政院、中书省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9.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土德10.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柳宗元《封建论》
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墓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位列“唐宋八大家”。
中唐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最终任职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秦始皇(影视动漫)历史书上通常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至清朝倒闭这中间两千多年的时间称为“封建社会”,而将春秋战国以前称为“奴隶社会”。
事实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实行的是郡县制,甚至上溯至商鞅变法秦国实行的都是郡县制,而不是封建制。
以丞相李斯为首的一派主张郡县制,而另外一派主张恢复周天子“封邦建国,以卫王畿”的封建制。
为了实现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等人的建议,废分封,改郡县,地方官员由国家任命。
这是一种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结构,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也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可以说秦始皇开天辟地头一回真正使中国完成了统一,从此国家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一个法理上独立的大一统国家诞生。
废分封,设郡县经历南北朝大分裂后,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人认为是时候恢复西周的封建制了,这种争论充斥着隋唐前期的社会各阶层中。
到了唐太宗贞观之治后,由于国家富强,争论是否恢复封建制的问题基本平息。
但是女皇武则天代唐建周这个事情一出,类似的争论又冒出头来。
《封建论》是中唐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将封建制(即分封制)与郡县制相比,论证封建制是过时的制度,认为当时的大唐若是恢复封建制度是百害而无一利,并阐述郡县制的优越性。
韩愈和柳宗元所处的时代,唐朝天子的权威已经衰弱,藩镇割据尾大不掉。
各方节度使父死子继,唐王朝的中央甚至不能插手,这就等于是形成了小封建的形势。
于是关于封建制和郡县制孰好孰坏的争论又大行其道。
尽管如此,柳宗元同韩愈一样都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拥护者,断然不会赞成恢复封建制。
专题03 唐宋元变革(教师卷)-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3唐宋元变革1.(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隋唐时期,常有商贩运着木材到城中指定区域进行售卖,也有人在城外种植桑树,然后砍伐送到城市作为柴薪进行售卖为生。
由此可知,该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废弛B.城市能源问题突出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市镇经济开始兴起【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隋唐时期,常有商贩运着木材到城中指定区域进行售卖,也有人在城外种植桑树,然后砍伐送到城市作为柴薪进行售卖为生。
”可分析得出隋唐时期,有两种人,分别是“商贩”和“有人”(非商贩)在售卖柴薪,而且达到了砍伐“桑树”(本身是用于养蚕的作物)以此为生的地步,可见该时期市场短缺,出现了能源危机,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史上是历史主流,并未废除,排除A项;商贩和非商贩买卖柴薪,是商品经济的表现,但不能得出“不断发展”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所给时间为隋唐,市镇经济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与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2.(2024·重庆·高考真题)唐朝为边疆防御节度使,每个节度使领属数万军队,兵将形成长期密切的关系。
节度使的设置缓解了边疆外族势力对朝廷的压力,然而天宝年间发生了安史之乱。
这说明节度使()A.制度具有重大的缺陷B.由蕃将充任是严重失误C.没有边地军队调兵权D.打破了外重内轻的局面【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
根据材料“唐朝为边疆防御节度使,每个节度使领属数万军队,兵将形成长期密切的关系。
”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
随着唐朝的逐渐衰落以及节度使势力日益坐大,中央政府难以掌控住地方,故而演变为藩镇割据,可见节度使制度具有重大的缺陷,A项正确;节度使本身是为了加强边防,也必须由蕃将充任,只是这一制度下,缺乏制衡和监督,排除B项;节度使手中实权很大,具有边地军队调兵权,排除C项;节度使加重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排除D项。
电大《中外政治思想史》单选题学习资料.
1.(C 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社会思想B.经济思想C.政治思想D.文化思想2.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 B 。
A、仁政B、绝对专制C、主权在民D、自然权利2、( B 政治思想史沟通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和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桥梁。
A、古埃及B、古罗马C、迈锡尼D、马其顿3、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
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 C 全面地走向繁荣。
A、意大利B、罗马C、欧洲各地D、英国4、伏尔泰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以自由、所有制和平等为公正社会的秩序原则,主张个人自由,主张共和制,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 D 思想特征。
A、封建贵族阶级B、地主阶级C、小资产阶级D、大资产阶级5、拿破仑主持编制的《民法》法典以( A 的社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法典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定了农民土地私有制,这些都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
A、法国大革命B、英国革命C、文艺复兴运动D、宗教改革6.( A 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A.托马斯.阿奎那B.教皇尼古拉一世C.教皇格里高利七世D.奥古斯丁7.恩格斯高度赞扬( A ,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国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英国革命D.巴黎公社8.通过时期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A 观念,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思想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权利权力B.集权主义个人主义C.共和制度君主立宪D.主权专制9.(运动发生于英国17世纪的勾芡,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影响。
但是,(A 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纪。
A.思想启蒙(或启蒙思想启蒙(或启蒙B.文艺复兴文艺复兴C.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10.强调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是法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C 正是这一主张的典型代表。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项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推行世袭制D. 推行禅让制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实行科举制D. 推行均田制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行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加强了皇权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阻碍了经济发展D. 导致了社会动荡4.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农业的繁荣B. 手工业的兴盛C. 城市经济的繁荣D. 农村市场的活跃5.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以朝贡贸易为主B. 以海上贸易为主C. 以陆上贸易为主D. 以边境贸易为主二、填空题1. 公元前221年,______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______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3. 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______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
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 描述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阐述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明朝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元狩六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根据材料分析:1. 材料一中提到的“三十六郡”指的是什么?2. 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六、综合题1. 请结合历史事实,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
2. 请从经济、文化、社会三个方面,论述宋朝时期中国社会的特点。
中国“第五大发明” ——科举制
中国“第五大发明”——科举制世人皆以为四大发明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却不知中国人在政治制度上的创造力更是远胜于具体发明。
科举制度就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的表现。
也有学者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南北朝末年,士族已日趋没落,庶族地主势力日益上升。
北周时,官员升迁已不再全凭家世门第,九品中正制逐渐失去作用。
隋朝统一全国后,随着统一封建中央集权国家重建的需要,隋文帝以分科考试选用官员的办法,取代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这一制度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科举制度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它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开辟了入仕途径,从而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正因为如此,唐太宗看到当时人人参加科举考试的盛况时,不禁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其次,这样的一种选官模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任用官员的主观作用,体现出了任人唯才、唯贤,淡化了世族、门第的影响。
给每一个人提供了可以进入仕途的均等机会,而且使大批中小地主及知识分子进入到封建国家统治机构中来,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科举选官制度与封建社会其他选官制度相比,要进步得多,合理得多。
第三,科举产生出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及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如唐代的王维、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颜真卿、柳公权、白居易,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朱熹、包拯、寇准,明代的张居正、汤显祖、海瑞、徐光启,清代的纪晓岚、刘墉、郑板桥、林则徐、翁同龠等文化名人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后,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新局面,给社会带来新气象和创造精神产。
河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神权与王权结合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其中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的是A.尧舜B.炎黄C.商王D.西周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那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做了商末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为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乱。
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是指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5.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②皇权至上和中央集权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④神权与王权相结合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独尊,皇权至上8.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这种帝国结构”包括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三省六部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江苏开放大学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二次形考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二次形考作业多选题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1如何振兴儒学,傅玄提出了()。
A尊其道B重其选C贵其业D恒其志正确答案:A;B;C学生答案:A;B;C老师点评: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2汉武帝政治思想的特点有()。
A求变B求治之本C任贤D德刑兼用正确答案:A;B;C;D学生答案:A;B;C;D老师点评: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3鲍敬言认为,伴随着国家与君主而来的是庶民的苦难,主要表现在()。
A滥用刑罚,百姓困苦不堪B穷兵黩武,百姓不得安生C赋役繁重,小民不堪负担D君主穷奢极欲,对人民极尽盘剥压榨之能事正确答案:A;C;D学生答案:A;C;D老师点评: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4李世民对民众的政治力量和作用有着亲身感受,实行了民本思想,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A承袭了儒家传统的重民思想B“君舟民水”C“君依于国,国依于民”D“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正确答案:A;B;C;D学生答案:A;B;C;D老师点评:答案解析:李世民民本思想应从重视老百姓角度认识。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5刘邦即位不久,相继颁布了()等诏令,充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恢复与发展农业经济。
A释放奴婢令B复故爵田宅令C以有功劳行田宅令D驱民而归之农正确答案:A;B;C学生答案:A;B;C老师点评: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6唐太宗以善于求谏纳谏著称,而能直言极谏的著名文臣武将有()等。
A长孙无忌B魏征C杜如晦D房玄龄正确答案:B;C;D学生答案:B;C;D老师点评: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7王通向往的“仁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爱民厚生B轻徭薄赋C宽刑狱D不扰民正确答案:A;B;C学生答案:A;B;C老师点评: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8李斯为强化君权而出谋划策,他的强化君权思想具体体现为()。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期中模块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3.“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柳宗元的文章《封建论》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4.“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5.《左传·桓公二年》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于宗法分封制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的表述①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②形成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A.①正确,②错误 B.①错误,②正确 C.①②皆错误 D.①②皆正确6.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7. 秦朝时期,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A.御史大夫 B.丞相 C.太尉 D.刺史8.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9.《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历史期中考知识点总结高一
历史期中考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占据了一定的学习时间和考试分数。
期中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测的重要环节,下面将对高一历史期中考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史1.夏商周时期: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是传说中的启蒙时代;商代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时期,商周过渡时期,使用甲骨文;周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分西周、东周两个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是周朝宗法社会的腐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后期,国家大量分裂,处于战乱状态。
3.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建立;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有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4.唐宋元明清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的封建王朝,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迅速发展,科技取得突破;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汗”制度;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封建王朝,初期瞻仰朱元璋的军事政权,后期衰败;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实行“满洲封建统治”。
二、近代史1.清末民初时期:清朝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经济衰败,政治黑暗,给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机会;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2.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时代青年运动的开端,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有着重大意义的爱国主义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
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正义战争,标志着中国的抗日民族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范围内的一次革命战争,结果是新中国的成立。
4.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封建论》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散文
《封建论》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散文这是作者在参加王叔文等领导的革新失败后,在被贬期间写的一篇政论文章。
这里所说的“封建”,指的是我国古代实行过的“封国士,建诸侯”的分封制,与现在所说的封建社会的“封建”含义不同。
这篇政论文章的论题是“封建制”的存废,及其与郡县制的优劣。
但其内容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
作者以周、秦、汉、唐四代史实作依据,论证了“封建制”的弊端:裂土分国,常形成“末大不掉”的局面,“继世而理”,不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世大夫世食禄邑,堵塞贤者发挥才能的机会,指出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肯定了秦废分封、立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的进步性。
论文中多论古事,但实质是借以针贬中唐时期藩镇割据的现实。
这些都反映了作者维护国家统一,重视“生人之意”的政治思想。
柳宗元塑像【原文】天地果无初[1]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生人[2]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然则孰为近[3]?曰[4]:有初为近。
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
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5]而莫能去之。
盖非不欲去之也,势[6]不可也。
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
封建,非圣人意[7]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8],鹿豕狉狉[9],人不能搏噬[10],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11],荀卿[12]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13]。
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14]者而听命焉。
其智而明者,所伏[15]必众。
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16]:由是君长刑政[17]生焉。
故近[18] 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19]。
又有大者[20],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21]。
于是有诸侯之列[22],则其争又有大者焉。
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
于是有方伯、连帅[23]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
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24],然后天下会于一[25]。
语文捕蛇者说
解释: (第1段)
1、野:郊野,田野,郊外。 2、黑质而白章: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 质,质地,底子。章,花纹。
3、啮(niè ):咬。
4、得而腊(xī)之以为饵(ěr):
把它捉住了晒干制成药饵。
腊,干肉,引申为把肉晾干,晒干。
饵:药征求。
7、当(dà ng)其租入: (把蛇)当做他的租税缴纳,也就是用蛇抵他的 租税。
写作背景 柳宗元时代,唐封建王朝渐渐衰落,中央集 权制统一国家逐渐解体,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加以封建统 治阶级生活腐化奢侈,宦官专权,土地兼并剧烈,农民在 重重剥削压迫下,失去耕地,纷纷逃亡,客户占了全国人 民的半数。客户是不交租的,国家收入大减,却加养了无 数的兵士、和尚,统治者就不得不向人民横征暴敛。到德 宗李适时代,改革了“租庸调”的税法,全国实行两 税 法。所谓两税,是指分春秋二季征收户税和田税;收税数 目没有一定标准,乃按照财产多寡采定的。在颁布实行两 税法的时候,说明国家不再收其他税。可是不久又加上盐 税,间架税(房税),除陌钱法(买卖货物税)。人民除 了税上加税以外,还有另一种说不出的痛苦。即初定两税 法时,物价较高,人民用钱交税的,要按照初定两税法时 的物价交纳;人民用实物交税的,又照当时低价折算。以 绢价来说,柳宗元时代人民赋税的负担,比德宗时代无形 增加了二倍以上。
当,当做。入,交纳,缴纳。
8、争奔走焉: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争,争先恐后的意思。奔走,忙着去做(某件 事情)。
焉,代词(代捕蛇这件事)兼语气词。
9、专其利:享有捕蛇抵税的好处。 (第2段) 专:独自享有.其,代词,代捕蛇抵税。 10、死于是:死在这件事上。 于,介词,在。是,代词,代捕蛇。 11、嗣(sì ):继承。 12、几(jī)死者数(shuò)矣: 有好几次也差点儿(被蛇咬)死了。 几,副词,几乎,差点儿。数,屡次,数次。 13、貌若甚戚者:神色好像很悲伤。 貌,面貌,面容,容貌,这里是神色, 神态的意思,用的是引申义。戚,悲伤。 若……者,好像……的样子。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师版(含答案)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教师版:专题一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考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分封制与宗法制【点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西周尚未出现中央集权制度【破解】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度”,即封邦建国,拱卫王室,是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具有地方分权特点的管理制度。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考查方向:分封制的内容、影响(如加强地方管理、推动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民族交融。
历史遗存:皇族分封、姓氏起源、地名简称等)、瓦解、分封形势图(分封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特性)、分封制下同姓不婚的原则。
分封制的影响: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扩大了周王室的统治范围,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
考查方向:一是宗法制的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2019全国卷考查宗法制下王位继承问题)、二是宗法制的影响(特别是宗法观念及其表现:如家国同构的观念、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尊卑等级观念、尊老爱幼的传统“父母官”、“长兄如父”的观念、宗族势力、族谱、家庭本位、重男轻女等)分封制与宗法制辨析: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
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西周建立后周王广泛分封,周天子虽被尊为“天下共主”,但受封的诸候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如设置官员、征派赋役等。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时练习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时测试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文字起到了重要纽带作用。
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楷书D.草书2.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
他意在说明()A.王室衰微的表现B.商鞅变法的背景C.秦灭六国的过程D.秦朝统一的意义3.依赖武力实现的政治统一并不能长久,只有文化的统一才有可能实现并维护政治统一。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A.北击匈奴B.统一文字C.南征越族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D.消除了地域差异5.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B.儒家思想的影响C.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D.统一六国的需要6.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
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
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A.废除郡县制度B.巩固分封C.完善法律制度D.尊崇儒术7.自西周的分封制之后,我国古代行政制度发生过几次重大变化。
秦朝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地方,秦朝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郡县制C.世袭制D.行省制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下列选项与材料中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无关的是()A.统一文字B.统一度量衡C.开拓交通D.焚书坑儒9.如图是我国统一货币秦半两钱。
下列对它的叙述正确的是()A.半两形制沿用至今B.“半两”字体是草书C.春秋战国各国通用D.促进交流巩固统一10.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创立的诸多政治制度影响深远,其中作为中国历史上运行最久远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加强中央集权和基层管理等都有极为重要作用的是()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行省制11.秦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
历史错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共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共天下之端,只要体现在( D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实施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B )A.西汉中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台湾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D)A.创立郡县制B.确定三省六部制C.开创科举制D.确立王位世袭( 夏朝)君主专制和官僚制度:秦朝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原因以及结果原因:汉初郡国并存,后来封国威胁中央政权,出现七国之乱等结果:王国问题解决,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元朝的中书省和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唐朝: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设中书省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实际效果:元朝中期以后,因宰相权势过重,引起政局动荡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科举制的积极作用:保证了专制政府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读书风尚,有利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公平公正《十二铜表法》之所以说是平民的胜利,主要体现在(C )A.在法律上平民取得与贵族平等的权利B.保护了平民的根本利益C.审判,量刑皆有明确法律条文可依D.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被取消《十二铜表法》根本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维护了平民利益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这一观点主要强调(A )A.城邦制下公民视城邦治理为己任B.城邦是专制统治C.古希腊只重视政治而轻文化D.城邦制压印人性城邦制度下的公民治理城邦事务,行使公民权利梭伦:创立了民众法庭,抽签选举法和差额选举影响古希腊政治文明产生的相关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因素是(A )A.古希腊的地理环境B.东方文明的影响C.发达的工商业经济D.积极的殖民活动民主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雅典为防止出现这一现象而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C )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五百人会议C.实行陶片放逐法D.设立陪审法庭罗马法制颁布的根本目的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以法律维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雅典民主制度的积极作用①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和,影响深远②有利于调动人民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发挥个人才能③多数人参政,减少决策失误④群众监督,防止以权谋私⑤推动了雅典哲学,史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应唐朝科举情况的是(C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人士熟读四书五经A.九品中正制度B.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尔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D )A.战国是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免的权利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丞相,明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西周时期,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实行的制度是( A )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世卿世禄制度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描述正确的是(A)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灭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殉国D.战役发生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辛亥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北伐共赴国难—日本侵华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战役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指( B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
1柳宗元在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D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
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A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A.③④B.②③C.①③③④D.①②③④3、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BA.地主阶级的权欲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C.地主阶级的要求D.法家思想的启示4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C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5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6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中对解决王国问题起决定作用的是BA.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王的王位B.非嫡长子分割王国的部分领地C.藩王不能招结宾客,参与政事 D.列侯归郡统辖,听命于中央7.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罗马法AA、肯定证据B、主张重罪轻罚C、纵容犯罪D、维护贵族利益8.《十二铜表法》第9 表公法中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这能够体现A①依法治国思想②自然法的基本原则③保护平民的利益④城邦的民主化治理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2023年必考历史高考知识点考点
2023年必考历史高考知识点考点高考历史考点知识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楚辞《离骚》。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唐代: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5.宋元:话本、词、戏曲、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壮大,也反映了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6.明清: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数量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特别是反封建小说的增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
高考详细历史知识点归纳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二、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__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高一必修一历史唐朝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唐朝知识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不同的知识点来介绍高一必修一历史中关于唐朝的内容。
唐朝的建立是在公元618年,结束了隋朝的统治。
唐朝迅速发展成一个繁荣强盛的国家,历时289年,直到公元907年才被后梁所灭。
唐朝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
一、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制为主,皇帝是最高统治者。
在政治上,唐朝采取了科举制度,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经义、诗词、文章等,推动了士人阶层的发展,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二、经济繁荣唐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发展了许多灌溉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同时,唐朝也积极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丝绸、陶瓷等制品著名于世。
此外,唐朝还开设了丝绸之路,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三、科技进步唐朝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创新。
例如,造纸术的普及,促进了文化的繁荣;火药的发明,改变了军事战争的格局;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航海活动的发展等等。
四、文化繁荣唐朝的文化以诗词为代表,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杜牧、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的思考,被后人广泛传诵。
同时,唐朝还大力推广佛教和道教,使其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在唐朝的历史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变革。
例如,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军事叛乱之一,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权衰弱。
同时,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割据割据势力的兴起,也成为唐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总结起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繁荣的时代。
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唐朝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和成就。
唐朝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宝贵的经验,对于今天的社会和国家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讲真题随堂反馈
知识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题)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解析: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故正确答案为B。
2.(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解析】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
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启示】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
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也是今后高考必然会考到的。
3.(2010高考广东文综14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题眼:古代唐宋代谏官的职能变化。
考点:古代皇权加强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
答案:D。
4.(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
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5.(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成课后练习三:
1、得(捕捉到)(了解、知道)
2、出(出产)、入(收入) 入(国内)、出(练习四:
“而” 1、并 列 2、承接
3、修饰 4、转折
5、修饰
练习六:
杂然相许(纷纷地表示赞成)
怡然自乐(高高兴兴的,自得其乐)
屋舍俨然(房屋整齐美观)
满目萧然(眼前一片凄凉景象)
(三)在正确的义项后画“√”。
1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 生病(
)
B 痛苦(
)
C 困苦不堪( √ )
2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A 鼻涕 A 牙齿 B 眼泪√ C 鼻涕和眼泪 B 年岁 C 岁月 √
3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四)为下面三句话选择正确的译文 1 若毒之乎?( C ) A 你毒害它吗? B 像有毒的吗? C 你怨恨它吗? 2 君将哀而生之乎?( A ) A 你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 B 君子要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 C 君子要让他悲哀地活下去吗? 3 非死则徙尔。( ) A 要不想死就搬走。 B B 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 C 要没死就让你搬迁。
全文共五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永州百姓争着捕蛇的原因。
这是全文重心分三层。 第一层(2)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 这是过渡。 第三层(4)写蒋氏自陈心曲: 第三部分(5)点明全篇主旨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第二部分(2-4)叙写蒋氏祖孙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第二层(3)叙述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
写作背景
《捕蛇者说》就是实行两税制 以后,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中的痛 苦生活的具体反映。
作者:柳宗元 我国古代著名的进步思想 家和文学家。在我国文学史上, 他与韩愈齐名,是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在政治上是革新派,思想上是个朴素 的唯物主义者,创作上是个现实主义作家。他和韩 愈一起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者以明 道",文章要对社会现实做出明确的赞成或反对的 态度,要为进步的政治斗争服务,反对空洞绮丽和 因循守旧的腐朽文风。他的文章无论政论、杂文、 史传、山水游记,都有明确的政治态度和比较充实 的内容。他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形象生动, 充满着诗情画意,而且寄寓深刻的思想,传达悲愤 之情于山水草木之间,使客观的景物与主观的感情 达到一种契合无间的地步。除了散文,柳宗元还写 了不少精彩的诗篇。他的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其中有托物寄兴之作,有感伤怀恋的寄赠诗,还有 情景交融的山水园诗等。
解释: (第1段)
1、野:郊野,田野,郊外。
2、黑质而白章: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 质,质地,底子。章,花纹。 3、啮(niè ):咬。 4、得而腊(xī)之以为饵(ěr): 把它捉住了晒干制成药饵。 腊,干肉,引申为把肉晾干,晒干。 饵:药饵。
5、去:除掉。
6、募(mù ):广泛征求。
7、当(dà ng)其租入: (把蛇)当做他的租税缴纳,也就是用蛇抵他的 租税。
19、涕(tì ):眼泪。 (第4段) 20、君将哀而生之乎: 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将,要,想。哀,哀怜,可怜。 生,活着,生存,这里是“使……活着”, “使……生存”的意思。 之,代词,指代说话人自己。 21、未若:不如,比不上。 2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从我们蒋家三代居住此地以来。氏,姓。 23、日蹙(cù ):一天天地窘迫。 蹙,窘迫,困难。
第三、语言精炼,形象生动。
本文作为论说文,但不采用一般推理 论证的方式,而是有叙述,有对话,有议论, 有心理刻画,有神态描绘,具体形象地来说 明道理。同时,运用了像“号呼而转徙…… 犯寒暑”,“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一 类的偶句和“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 也”,“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一 类的散句交错运用,使句子显得整齐而又错 综,概括有力的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翼然临于泉上 (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座落在泉边)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的歪倒在众宾当中) 哗然而骇(被吓得哭天叫地的)
背诵课文:
第4、5自然段
柳宗元时代,唐封建王朝渐渐衰落,中央集权制统 一国家逐渐解体,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加以封建统治阶级 生活腐化奢侈,宦官专权,土地兼并剧烈,农民在重重剥 削压迫下,失去耕地,纷纷逃亡,客户占了全国人民的半 数。客户是不交租的,国家收入大减,却加养了无数的兵 士、和尚,统治者就不得不向人民横征暴敛。到德宗李适 时代,改革了“租庸调”的税法,全国实行两 税法。所 谓两税,是指分春秋二季征收户税和田税;收税数目没有 一定标准,乃按照财产多寡采定的。在颁布实行两税法的 时候,说明国家不再收其他税。可是不久又加上盐税,间 架税(房税),除陌钱法(买卖货物税)。人民除了税上 加税以外,还有另一种说不出的痛苦。即初定两税法时, 物价较高,人民用钱交税的,要按照初定两税法时的物价 交纳;人民用实物交税的,又照当时低价折算。以绢价来 说,柳宗元时代人民赋税的负担,比德宗时代无形增加了 二倍以上。
简答:
(一)从《捕蛇者说》全文看,第1-4 段是描写和记叙,第 5 段是议论。其 中第 1 段是蒋氏捕蛇的背景,为后文 的展开做了铺垫。第 2、4 段叙述蒋 氏三代捕蛇的苦难家史,为后面的议 论打下了基础;而第 5 段自然而然地 得出结论,点出主题。 (二)全文的中心句是( B ) A 苛政猛于虎也。 B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4、余悲之:我很怜悯他。 (第3段) 悲,怜悯,哀怜,同情。 15、若毒之乎:你怨恨这件事吗? 若,第二人称代词,你。 毒,痛恨,憎恨。 16、莅(lì )事者:管政事的,指地方官。 莅,从上监视着,统治。 17、更(gēng)若役:更换你的差使。 役,给官府出劳力,这里指捕蛇。 18、复若役:恢复你的赋税。
当,当做。入,交纳,缴纳。
8、争奔走焉: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争,争先恐后的意思。奔走,忙着去做(某件 事情)。
焉,代词(代捕蛇这件事)兼语气词。
9、专其利:享有捕蛇抵税的好处。 (第2段) 专:独自享有.其,代词,代捕蛇抵税。 10、死于是:死在这件事上。 于,介词,在。是,代词,代捕蛇。 11、嗣(sì ):继承。 12、几(jī)死者数(shuò)矣: 有好几次也差点儿(被蛇咬)死了。 几,副词,几乎,差点儿。数,屡次,数次。 13、貌若甚戚者:神色好像很悲伤。 貌,面貌,面容,容貌,这里是神色, 神态的意思,用的是引申义。戚,悲伤。 若……者,好像……的样子。
B
A
3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 ②而吾以捕蛇独存。( C ) 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A ) A 连词,相当于“来” B 介词,靠 C 介词,相当于“因为” 4 ①永之人争奔走焉。( B ) ②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C ) ③谨食之,时而献焉。( A ) A 代词,它 B 兼词,于此,于是 C 语气词,表示强调,相当于“了”。 5 ①若毒之乎?( A ) 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B ) 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B ) A 语气词,表疑问 B 介词,相当于“于”
(二)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句后的括号内。
1 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C )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 ) 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 ①居十日,扁鹊复见。( A 居住 B 过,停 )
)
A A 已经 B 停止 C 使……停止,引申为治愈。 ②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
第二、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全文始终以毒蛇和赋敛作为对比, 以毒蛇之毒对比赋敛之毒,而赋敛之毒 更胜于蛇毒。这从蒋氏三世甘愿冒死去 捕捉毒蛇而不愿更役复赋一事可得明证。 此外,还以六十年来乡邻生活与蒋氏三 世生活作对比,以逼催租赋之苦与捕蛇 免赋之"乐"作对比,以先死与后死作对 比等等,对比鲜明,用意深刻,都是在 突出赋敛之毒。特别是蒋氏以毒为"乐", 令人深思,也有助于对本文中心思想的 深入理解。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是全篇答话的纲。
主题: 这篇文章通过蒋氏 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不 愿受苛政之害的事实, 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统治 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 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 的同情。
写作特点
第一, 文章紧扣中心,层层 深入,先叙后议,篇末点题。 中心是写"赋敛之毒"甚于 毒蛇,一个"毒"字,贯串全文。 全文由叙事写起,因事而生感, 由感而发议,层层深入,有理 有据,说服力很强。
24、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拿出他们土地上全部的生产品,拿出他们家 所有的收入(去交赋税)。 殚,竭,都作“竭尽”讲。庐,屋,家。 出,生产出的东西;入,收入。 25、触:接触,冒着。 26、往往:常常。作“处处”讲也可。 27、死者相藉(jiè ):死人的尸体互相压着。 藉,用草编的垫,引申为垫。 28、与吾祖居者:和我祖父同住一村的人。 29、谨食(sì )之:小心的喂养它。 食,给……吃,喂养。 30、时:到时候,按时。
31、愈:更加。 (第5段) 32、苛政猛于虎也: 苛酷的政令(或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啊。 33、吾尝疑乎是:我曾经怀疑这句话。 尝,曾经。乎,即“于”,介词,对于。 34、赋敛之毒:搜括钱财的毒害。 赋,赋税。敛,收集,征收。毒害,名词。 35、故为(wè i)之说: 所以(我)为这事写了这篇“说”。 为,介词,表目的。之,代词,指捕蛇者的事 说,一种文体,这里指《捕蛇者说》这篇文章, 同时名词活用为动词,写了这篇“说”。 36、以俟(sì )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代词相当于“之”,指这篇文章。
课堂练习:选择填空 (一)选择正确读音(在括号内打“√”),并解 释该词的意思。 1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腊:A là ( ) B xī(√ ) 把肉晾干 2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当:A dà ng( √ ) B dāng( ) 抵 3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几:A jī( √ ) 几乎 B jǐ( ) 数:A shù ( ) B shuò(√ ) 多次 4 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A shì ( ) B sì √ ) ( 同“饲”,喂 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