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传奇与聊斋中人鬼狐恋之比较

合集下载

论《聊斋志异》的侠女形象——兼与唐传奇侠女形象比较

论《聊斋志异》的侠女形象——兼与唐传奇侠女形象比较

些女 子所倾倒 ,研究 她们 的文章 也是不 胜枚举 ,但 是在 以花
蒲 松龄 也 是极 力 主 张 复仇 的 ,认 为 有冤 必 申 ,有恨 必
妖鬼 狐 占主体 的“聊斋舞 台 ”上 .还活跃 着一群 另类 的女子 , 她们 是一群有着侠肝 义胆 、铁 血柔情 的奇 女子 。如果说 多情 的花妖 鬼 狐 身上 寄 托 了作 者 对 爱情 和 婚姻 的美好 想 象 的
其对 社会现实 问题的思考 。在 《聊斋》之前 ,描写女侠并 具有 的优 良传 统 。
较 高艺术价 值 的文言小 说首推 唐传奇 ,而《聊 斋》又是 “以传
《庚娘》 中的主人公 庚娘 和谢 小娥 有着 相同 的遭 际 ,丈
奇法写 志怪 ”,可 以说二者 的侠女 形象 有不少 共通之处 。本 文通 过和唐 传奇 中侠 女形 象 的 比较 ,探讨 《聊斋 》中侠 女形 象的传承 和新 变之处 。
传统侠 义精神 的沿袭上 ,如有仇 必报 、行 侠仗 义、功成 身退 ;新 变体现在 侠女 的范 围更 宽泛 ,并 以传承子 嗣为 最终极 的行侠 方
式 。 Biblioteka 关键词 :《聊斋 志异》 唐传奇 侠女 形 象 传承新 变 作为 写女性 的圣 手 ,蒲 松 龄在 《聊 斋 志异 》中为我 们刻 经过周 密计 划和不 懈努力终 于手 刃仇人 。历尽艰 险而 复仇
岂多匹哉 !谁谓女子 ,遂不可 比踪彦 云也?” 《商三官》中的商 三官与 庚娘一样 ,也是个 弱女子 ,但 是
其 复仇 的决 心和所表 现 出的勇气与机 智远远 超 出了她 的两 个 哥哥 。三 官的父亲因得罪权 势而死 ,她的两个哥哥 只知讼 于衙 门而别 无他法 。三官 深知官 场黑 暗 ,靠诉 讼无 济于 事 , 于是 离家 出走 。乔装 打扮 成戏 子 ,乘 机 混入 仇人府 中 ,百 般 取媚奉 承仇人 .终得机会 亲手 刃之 。三官 的壮举 ,连作 者都 感叹 :“三官之为人 。既萧萧 易水 ,亦将羞 而不流 ,况碌 碌与世 沉浮者 耶 !”蒲 松龄所 赞三 官者在 其技艺 之精 ,实际 上三官 最为人佩 服之 处在于其 复仇 的决心 ,诉 讼无 门之下 仍不 灰 心 .坚决 要致仇人 于死地的刚烈让人 肃然起敬 。

唐古镜记与清聊斋志异鬼怪形象之比较

唐古镜记与清聊斋志异鬼怪形象之比较

6.《古鏡記》文學價值
是唐傳奇中最早的一篇, 也是保留六朝志怪傳統最多的一篇
「古鏡記是繼承六朝志怪餘風的作品, 為唐代傳奇志怪類的先河 」
7.《古鏡記》形式上的特點
有一個中心表現及特定對象 古鏡記是連接成首尾相符的整篇 開頭有一個小小的導引
8.《古鏡記》故事意涵
得鏡 失鏡
作者有意藉小說寓興亡盛衰
來源
日益嚴重。
鬼怪 形象 的化 身
《古鏡記》 狐精、蛇精 瘟疫、烏龜精 猴精、蛟魚 雞精、黃鼠狼 老鼠、壁虎
《聊齋誌異》
陰陽判 葉生 聶小倩 小翠
結論
其實兩書在 很多方面都極為相似 但因聊齋誌異繼承了 唐代志怪小說寫作模式 所以在內容方面會較古鏡記充實 不過由於他們所在的時代背景不同 導致所描寫的鬼怪內涵不同
《聊齋誌異》神話與現實結合
作者蒲松齡將深刻的歷史事實 融匯於千奇百怪的鬼狐之中 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 將中國文言小說推至高峰
體例——受傳奇小說的影響
《聊齋誌異》中的長篇小說 是以傳奇體寫成 故事多採取為主角作傳的結構模式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
《聊齋誌異》作者生平
A.生於望族 B.分為四個重要時期—
•王通 •王凝(王度) •王績 •王靜 •王勃
4.《古鏡記》創作時代背景
唐代的志怪小說盛行於初唐 是由於初唐為佛教的黃金時代 但唐朝皇帝又推尊道教 於是文人將其混合
5.《古鏡記》故事大綱
主角王度,自述大業七年 從汾陰侯生處得到一面古鏡 能避邪鎮妖,攜之外出 先後照出老狐與大蛇所化之精怪 並消除了疫病 出現了一系列奇蹟
唐《古鏡記》與清《聊齋誌異》 鬼怪形象之比較
維多利亞實驗高中 國文科Web Quest 學生:陸澤宇、許如青

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书生美女形象之比较讲义

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书生美女形象之比较讲义

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书生美女形象之比较导入大家好,我们小组今天要讲的题目是聊斋志异中书生美女形象的比较。

聊斋,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都不陌生,可能不一定把四百九十多篇都看全,但经典篇目像聂小倩、花姑子,辛十一娘之类的也都能数的出来。

唐传奇是一个大的归类,(后人常用“传奇”来代指唐小说。

传奇之名,本来是元稹《莺莺传》的篇名。

晚唐作家裴鉶将自己的小说集取名为《传奇》,后人因此便用以代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

)我们今天用来比较的唐传奇很大一部分是为我们所熟知的包括婚恋题材、侠义题材的唐名篇传奇,如《李娃传》、《霍小玉传》、《柳毅传》、《无双传》、《昆仑奴》、《聂隐娘》等。

(P标题)继承(P继承)中国小说发展到了唐代,开始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这是中国文言小说第一个高峰期。

而发展到清代,则又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即《聊斋志异》的问世。

唐代以后文言小说创作日渐衰落,《聊斋志异》的出现无疑给中国文言小说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虽然说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产生在不同年代,但是二者在不同程度上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应该说这是蒲松龄有意借鉴的结果。

《聊斋志异》总计有四百九十多篇,作品内容纷繁,题材涉及多样,但是蒲松龄在文章结尾处效仿“太史公曰”的“异史氏曰”,给了我们暗示:《聊斋志异》有不少篇章的题材直接取材于唐传奇。

比如说(P3、4)其中所说的倩女是唐传奇《离魂记》中的人物-张倩娘。

“黄粱梦”是唐传奇《枕中记》的情节。

这个李十郎就是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中的负心汉——李益。

其中的妙手空空儿、磨镜者是《传奇·聂隐娘》中的人物。

这个红线是《甘泽谣·红线》中英勇的红线女。

除了上述“异史氏曰”,小说中,蒲松龄还借用书中人物提到唐传奇,比如说:卷十一《促织》:“柳生曰‘……相传唐柳毅遇龙女,洞庭君以为婿,后逊位于毅……’”其中就提到了唐传奇《柳毅》中柳毅为龙女传书信之情节。

唐传奇与1

唐传奇与1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人鬼恋”比较------人鬼情未了摘要: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鲁迅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传奇”本事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

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

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是后人对唐人所创作的文言小说的成为,它代表了唐代小说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而《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队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蛋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他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

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干预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的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试比较《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中的女侠形象

试比较《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中的女侠形象

试比较《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中的女侠形象【摘要】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侠女形象中,唐传奇和《聊斋志异》无异于是两颗相映成辉的明珠。

在这方面《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继承的同时又有很多发展和突破的地方,是继唐传奇中女侠形象后的又一代表作。

本文试图在二者所塑造的侠女形象中,从行侠主题类型、伦理色彩以及创作变化的原因等方面的不同表现,来证实某些发展轨迹。

【关键词】聊斋志异;唐传奇;侠女形象类型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侠女形象中,唐传奇和《聊斋志异》无疑是两颗相映成辉的明珠。

在这方面《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继承的同时又有很多发展和突破的地方,是继唐传奇之后又一代表作。

论及侠女形象就不得不提及侠文化在我国文化中的兴盛不衰。

侠作为一种人的称谓,“只是社会舆论根据某些人行为的特征所赋予他们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名称”。

[1](p34) 提到侠文化的起源,大部分学者都认可侠义之风兴起于战国, 起源于墨家。

在现存典籍中,“侠”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蠢》“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最早提出“侠客”一词的是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在司马迁之后许多文人志士又对侠的定义加以补充。

例如明代的李贽在《焚书》中说:“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

” [2](p3) 他将“忠臣孝子,义夫节妇”这种官方道德规范融入侠义精神,对侠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的同时也将侠的内涵扩大化。

本文试图从行侠主题类型、伦理色彩以及创作变化的原因等方面的不同表现,来比较二者所塑造的侠女形象,证实某些发展轨迹。

一、侠女类型丰富多样,行侠方式形式发展从传统文化对侠女形象类型的分类来看,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主要以报恩、仗义、复仇这三类为主。

《聊斋志异》对这三种侠女形象进一步发展,同时又使其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鲜明特征。

在原有的母题故事的基础上,将相关的故事情节进行重新的组合,同时把旧有的故事融合新的文化内容或从其他文体特别是诗词中吸取精华成分,从而取得超乎寻常的效果。

_聊斋志异_与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_聊斋志异_与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潘晓生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聊斋志异 与 比较研究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创作中的两座巍峨的高峰,遥遥相望,相映成辉。

《聊斋志异》对唐传奇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对此早有人给予了正确评论。

指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不少作品则显然是唐代传奇的嫡系。

他大量描写人神狐鬼间的爱情故事,在思想内容和题材手法上,都受到《任氏传》、《柳毅传》等的影响,而又超过了它们。

”①对女性形象塑造的重视在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都得到较充分的表现,并取得了为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试图就二者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异同做一简略分析,探讨它们各自的不同表现,找出某些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求加深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大家闺秀风范与平民女子风采的鲜明对照综观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最引人注目的区别是二者在人物身分的选择上颇有不同。

在唐传奇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中地位显赫身分高贵法力无边的仙女神女或出身豪门的女性为数众多,她们大都被刻画得明丽动人雍容华贵,拥有无尽的财富甚至至高无上的权势。

如《汝阴人》和《华岳神女》中中岳南部将军的女儿与华山神的女儿,《柳毅》和《韦安道》中的龙女与后土夫人,或是府邸豪华摆满奇珍异宝,连烛盘都是用紫玉制成的;或是内外奴婢数百人,荣华富贵,一时无人可比;或是权利大到可以支配人间的统治者;或是能够帮助所爱的男子升仙得道。

即使是人间的凡女,也有许多是出自名门望族,《长恨歌传》中备受恩宠贵为极位的杨贵妃自不必言,其它如著名的《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无双传》中的尚书租庸调使之女无双等等,也都是大家闺秀,家境富裕,地位优越,令常人羡慕。

虽然她们有的家族权势渐失,不再声望显赫,但其影响仍在。

更令人无法回避的是,明明是青楼女子形象的人物,在作家的笔下也被冠以“博陵王之苗裔,清河公之旧族”的高贵门第。

相比之下,《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则显示出浓重的平民色彩,既不显贵也不富有。

无论是幻想中的鬼狐花妖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市井女子,都“淡淡妆,天然样”,悉如常人。

浅析唐传奇中“人神恋”故事的新变

浅析唐传奇中“人神恋”故事的新变

058《名家名作》·研究无主对,而佳期阻旷,幽态盈怀”,于是倾心于才郎郭翰,并与其共度良宵、暂排苦闷。

这种人神遇合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而是出于本能欲望。

但在小说《裴航》(《太平广记·卷五十·神仙五十》)中,男主人公裴航为仙女云英的绝世美貌所倾倒,想要娶其为妻,并经过虔诚努力实现心愿。

最终,二人育有一子,一家人进入玉峰山的仙洞中成了神仙。

神与人的结合并不是出于天帝之命,且较之于《郭翰》更多了一份彼此相爱相伴的真情。

(二)人物形象上的新变唐传奇“人神恋”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人物身份定位的变化。

男性人物主要表现为总体上由普通人甚至贫苦人变为文人学士,而女性人物则更贴近现实、更加人性化。

正如前一部分所介绍的,魏晋时期的“人神恋”主题多为普度济世,因此凡间男子多为世俗意义上的普通人或者贫苦人。

如《白水素女》中的谢端,自幼父母双亡,孤独伶仃、家境清贫;还有我们熟知的 “董永”篇(《搜神记·卷一》)中的董永,“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社会底层人物形象鲜明。

但在唐传奇小说中,凡间男子的身份则以文士或者书生为主,如小说《郭翰》中的主人公郭翰,“有清标,姿态秀美,善谈论,工草隶”,是活脱脱的文人形象;还有《游仙窟》(张鷟,1955)中男主人公与十娘和五嫂的诗歌和唱,充分体现出他文采斐然。

正因如此,唐代“人神恋”故事表现的也多是文士的内心世界,他们追求风流、渴望艳遇,但有些时候,文人身份的限定又使他们不沉溺于男女欢好,最典型的便是《太阴夫人》(《太平广记·卷六十四·女仙九》)中的少年卢杞,他不选天神、地仙,只愿做人间的宰相,可见争取功名对唐代文人的影响。

对于神女形象而言,魏晋小说中的神女更像是帮助凡人实现愿望的工具,个性形象模糊。

但唐传奇中的很多神女形象个性鲜明张扬,其中既有妖艳风流的妇人,也有谦卑柔顺的贤妻。

例如《游仙窟》中塑造的崔十娘是个美艳动人的寡妇,作品极力描摹她的大胆奔放、风情万种。

旧的躯壳 新的灵魂——《聊斋志异·续黄粱》与唐人传奇《枕中记》的比较赏析

旧的躯壳 新的灵魂——《聊斋志异·续黄粱》与唐人传奇《枕中记》的比较赏析

旧的躯壳新的灵魂——《聊斋志异.续黄粱》与唐人传奇《枕
中记》的比较赏析
《聊斋志异.续黄粱》和《枕中记》都是古典小说,它们有着
极其相似的情节,但又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

首先,《聊斋志异.续黄粱》和《枕中记》都是关于贫穷农民
家庭的悲剧,它们都有着极其悲惨的故事情节。

《聊斋志异.
续黄粱》讲述的是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主人公黄粱红酒父亲在收获前被抢走了,他的母亲变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而黄粱红酒也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寻找他的父亲。

《枕中记》则讲述的是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主人公枕头父亲在收获前被抢走了,他的母亲变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而枕头也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寻找他的父亲。

其次,《聊斋志异.续黄粱》和《枕中记》都有着相似的主题,它们都充满了对贫穷农民的悲惨命运的深刻描写。

在《聊斋志异.续黄粱》中,作者描写了黄粱红酒的艰辛旅程,以及他最
终找到父亲的欢欣鼓舞;在《枕中记》中,作者描写了枕头的艰辛旅程,以及他最终找到父亲的欢欣鼓舞。

最后,《聊斋志异.续黄粱》和《枕中记》都有着深刻的社会
讽刺意味,它们都让人们思考贫穷农民的悲惨命运。

《聊斋志异.续黄粱》中,作者描写了贫穷农民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
的生活环境。

论《聊斋志异》对唐传奇女侠形象的新变

论《聊斋志异》对唐传奇女侠形象的新变

论《聊斋志异》对唐传奇女侠形象的新变闫莉【摘要】从唐传奇到《聊斋志异》,女侠形象出现了诸多新变,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女侠的身份及行侠范围由上层转向下层,从而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二是女侠的类型由单一转向多样,出现了"狐侠""鬼侠""仙侠"等一系列异类女侠形象;三是女侠的"女性"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女侠形象更为真实生动.总体而言,女侠形象的转变与作者身份的变化、文学传统的因革、读者期待视野的转移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5页(P104-107,111)【关键词】《聊斋志异》;唐传奇;女侠形象;新变【作者】闫莉【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唐传奇和《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史上的两座高峰,在女侠形象的塑造方面,二者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唐传奇首次将诸多女侠形象引入读者视野,使女性在传统的以男性为主角的武侠类作品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1]179,在吸取唐传奇创作经验的同时,又以高超的手法、独特的视角和的新颖的思路,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女侠形象。

这些女侠虽仍秉承惩恶扬善、有仇必报、劫富济贫、淡泊名利等传统侠义精神,但在身份地位和行侠范围、形象的内涵及类型特征等方面均表现出了迥异于唐传奇的一面。

因而,她们既丰富了“侠”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也为后世小说中女侠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范式。

对比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的女侠形象,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二者的身份和行侠范围有了根本性转变。

具体而言,唐传奇中的女侠大多与上层社会有直接联系,其侠义活动也多围绕着社会上层的政治纷争展开。

如《上清传》中的上清是宰相窦参的宠婢,窦参为政敌陷害而死,上清身入宫廷,为主洗冤;《红线》中红线是节度使薛嵩的婢女,她胁迫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从而解除主人危难;《聂隐娘》中的隐娘是魏博大将聂锋之女,曾受命暗杀节度使刘昌裔,但因钦佩刘的气度,甘愿为其所用。

从唐人传奇到_聊斋志异_看文言小说_叙述者_的变异

从唐人传奇到_聊斋志异_看文言小说_叙述者_的变异

・《聊斋志异》研究・从唐人传奇到《聊斋志异》看文言小说“叙述者”的变异刘天振 叙述者“是一个作者创造出来并被接受了的角色”。

他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而且是叙事话语系统的整体承担者。

因此,对叙事文本任何方面的研究,都不应该抛开对叙述者问题的探讨。

唐人传奇和《聊斋志异》作为我国文言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文本,其叙事风貌呈现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如二者都有以散文叙事为主,又插入诗赋议论的文备众体的行文特征,话语格式明显地摹仿史传叙事体制等。

但《聊斋志异》作为我国文言小说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其叙事艺术的许多方面体现出对唐人传奇的新的层面的超越,比如,与唐人传奇相比,《聊斋志异》的叙事角度更加新颖多变,叙事结构更富弹性张力,叙述话语更富生活神韵等。

这些新成就的获取固然与文本之外的诸多因素有关,但文本内部“叙述者”的变异不能不说是一个更为直接的原因。

因此,本文拟从“叙述者”这个抽象的理论角度,着重分析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两种文本在“叙述者”方面存在的差异,及由此而导致的叙事结构的不同风貌。

一叙述主体是叙事活动中主观因素的承担者,在西方学者那里被称为“隐含作者”,其不同于叙述者之处在于:“他什么也不能告诉我们,他,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没有声音,没有直接进行交流的工具。

它是通过作品整体,借助所有的声音,依靠它为了让我们理解而选用的一切手段,无声地指导着我们。

” 这些手段中就包括选择恰当的叙述者在内。

隐含作者也不同于真实作者,因为一个作者可以创作两部或者更多的作品,而每一部作品却都有一个隐含作者。

在文本建构活动中,“叙述者”既可以代表“隐含作者”发言,也可以与之观点相左。

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分离,不仅能促成艺术接受体制中“假定性”的建立,而且能够容纳多种叙述声音,多种叙述方式,促成作品意义的多元化,结构形态的多样化,从而激活整部叙事文本。

但生活在具有强烈“崇史”色彩文化背景下的文言小说作者,为了抬高自身及小说地位,他们往往以“补史”为己任,而把自己的小说作品称做“史补”或“正史之余”。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对比分析作者:张翔云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6期摘要:唐传奇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对其后以及现当代的小说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样,《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让“花媚狐妖”这一群体形象真正被人们所认可,将中国文言小说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在封建社会,男性在各个方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

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她们的自我独立意识逐步增强。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者创作理想的不同,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外貌,地位,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追求自由爱情的方式等方面仍有着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唐传奇《聊斋志异》女性形象自我意识爱情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①唐代小说是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它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问世,则又是文言小说创作第二个高峰的起点,它的出现给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鲁迅先生也曾评价《聊斋志异》说“用传奇法以志怪”,但是,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聊斋志异》都完成了对唐传奇的开拓与超越。

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聊斋志异》中,“花媚狐妖”的形象更是寄托了作者的创作理想,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作品的主角。

从唐传奇中的谢小娥、霍小玉、崔莺莺,到《聊斋志异》中的窦氏、婴宁、聂小倩等等,《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之间有着一种继承、创新的关系,二者不约而同地创作了许多反映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作品,其内容涉及女性对于封建统治压迫的反抗以及女性对于爱情勇敢追求等多个方面。

但是,因为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作者创作理想的不同,两部作品在对女性的外貌、心智、地位以及对待爱情的态度的描写上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面貌,她们的故事或喜或悲,或曲折或乖蹇,让我们的心也跟随着女主人公的命运跌宕起伏。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侠女形象之比较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侠女形象之比较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侠女形象之比较作者: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唐传奇和《聊斋志异》都有关于侠女题材的书写,而《聊斋志异》较之唐传奇的侠女形象描写实现了其“侠性”向“人性”的转变,这即是一种文体自觉的表现,也是社会环境的含蓄呈现。

关键词:侠女;侠性;人性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012-01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一脉相承,但又存在明显区别,就文言小说中关于“女侠”的题材,二者就存在着和而不同的表现手法,这两个时期的女侠形象就是一个从“侠性”逐渐向“人性”回归的过程。

一、“侠性”向“人性”的回归“作意好奇”是唐人小说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人们将诗词、宗教、奇闻异事融入小说,使小说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唐传奇的侠女题材主要在于突出侠客的“侠性”,似乎忽略了性别的重要性。

在裴硎写的《聂隐娘》中作者只是简单介绍了隐娘的身世,其性格却无意透露,而在凸显聂隐娘高深的武艺时大费笔墨,作者笔下的侠女聂隐娘可以做到“刺猿猱百无一失。

后刺虎豹,皆决其首而归。

三年后,能使刺鹰隼,无不中。

剑之刃渐减五寸,飞禽遇之,不知其来也”其功力深厚可想而知。

在这里仿佛聂隐娘就是只是一个侠客,身边的封建礼数对其都没有约束作用,她可以自择夫婿,也可以不受管束,我们既没有看到她身上的女性美,也没有看到封建社会里标榜的妇德。

聂隐娘被作者抹去了一个妇人该有的性情,而被赋予了“侠性”。

袁郊的《甘泽谣》里的“红线女”也是侠性十足,但我们却在其身上看不到一点女性的光芒,作者并不因红线是女性就落入俗套描写她明眸皓齿的美貌、恭谨贤淑的妇德,而是以其女侠的身份凸显其技艺绝妙,红线能够神出鬼没潜入重兵把守的节度使田承嗣的寝殿,并不费吹灰之力取走其枕边的金盒不被发现,最后向旧主说明情况后“遂亡所在”。

《贾人妻》中更是将其侠性渲染的令人听之色变,为了报仇她竟然能把自己的儿子杀死一走了之。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之比较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之比较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一、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概述 (2)(一)唐传奇中的书生形象 (2)1、痴迷于科举考试,渴望“建功立业” (2)2、善良多情却怯懦的书生形象 (3)3、醉心功名而又幡然自醒的文士 (3)4、身怀绝技而侠肝义胆的豪侠形象 (4)(二)《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4)1、在苦难中挣扎的才智人士 (5)2、科举制度下的精神变态者 (5)3、腹内草莽而又自视浅薄的人士 (5)4、品德败坏的无德士人 (6)二、唐传奇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6)三、《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的继承性 (7)(一)书生形象都具女性化的明显特征 (7)(二)醉心功名,科举至上的文人心理 (8)四、《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二者书生形象的区别 (9)(一)人物形象核心地位的确立 (9)(二)主人公面貌的差异 (9)五、结语 (9)致谢 (9)参考文献 (10)英文翻译 (12)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之比较汉语言文学专业07级3班指导教师马海祥摘要:唐传奇的创作艺术对后代小说创作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唐传奇描写内容丰富,为后代小说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范本,宋以后的中国小说文言笔记小说是和唐传奇一脉相承的,到了清代《聊斋志异》的出现更是和发展了唐传奇,本文以唐传奇小说与《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人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自的书生形象的相似特征与以及不同之处。

关键词:唐传奇;书生;聊斋志异;比较引言:书生,简单的说就是读过书的人。

从这个角度而言,整个封建知识分子群体,上至王侯公卿,下至布衣秀才,可以说全部都是从“书生”这一步过来的。

战国时期出现的“士大夫”,指的就是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汉朝时使用察举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材称之为“秀才”,东汉时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将秀才改名茂才,或称茂材;三国曹魏时沿袭察举,复改称秀才;至南北朝时,举荐秀才尤为重视;隋代始行科举制,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后废秀才科,秀才遂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到了宋代,士子和应举者统称秀才;明代曾一度采用荐举之法,亦有举秀才;明清时期,秀才亦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生员。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异》 中的 窦 氏 、 婴宁、 聂 小 倩 等等 , 《 聊 斋 志异 》 与唐 传 奇 之
间有 着一 种 继 承 、 创新的关系, 二 者 不 约 而 同地 创 作 了许
华绝代 , 但 这 并没 有 满 足读 者 对 于 “ 哪里 美 , 为 什 么美 ” 的
好 奇 心 。后 两处 外貌 描 写 出 自于唐 晚期 的传 奇作 品 中 , 在 描 写 中我们 似乎 可 以找 到 同时期 “ 花 间词派 ” 的影 子 , 辞 藻 华丽 , 工 于描 写 , 风花 雪 月 的 比喻 固然 会 给人 以美 感 , 但 是 这 似乎 让 女主人 公们 少 了几 分个 性 , 同时也 有 辞藻 堆砌 之 嫌 。所 以 , 唐传 奇 中美 女 的形象 的确很 美 , 但 是 略显 浮夸 , 辨识 度不 够高 。
量 薰

蠹 基 蓦
蠹 萎 垂善 薹 誊
l l 蹦 誊 。 。
) 又放资 料 j i j 2 0 1 4 年 第 . ; 锄 第 6 6 8 期
皿匾 口 2 @圆凹∞
唐 传 奇 和《 聊 斋 志异》 中 女 性 形 象 对 比分 析
张 翔 云
( 南京师 范大学 文学 院 , 江苏 南 京 2 1 0 0 9 7 )

要: 唐传 奇是 中国叙 事文 学发展 史上 的一块里程碑 , 对其后 以及现 当代的 小说创 作都产 生 了巨大 的影 响。同样 , 《 聊
斋 志异》 在 中国小说 史上有 着独特 的地位 , 它让 “ 花媚狐 妖” 这一群 体形 象真正被 人们 所认 可 , 将 中国文言 小说 发展推 向一 个 新 的 高潮 。 在 封建社会 , 男性在 各个 方面都 占据 着主导地位 。 然而 , 我 们可 以发 现在唐传 奇与《 聊 斋志异》 中的女性形 象她们的

《聊斋志异》 中人鬼恋与人神恋之比较

《聊斋志异》 中人鬼恋与人神恋之比较

《聊斋志异》中人鬼恋与人神恋之比较作者:郭帅帅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35期摘; ; 要:将《聊斋志异》中的人鬼恋与人神恋置于比较视野下予以考察,对认识两类题材的特性、把握非现实婚恋的通趣,都有着重要意义。

众多异同之中,通过心理意识、宗教意蕴及情感内涵三个维度的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最富学术价值。

两类故事凝聚着共同的心理意识,即因性压抑而产生的性幻想。

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两项重要差别:其一,不同的宗教意蕴:人鬼恋故事受佛教影响更深,而人神恋故事受道教影响更强烈。

其二,女主人公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不同的情感内涵:人鬼恋中的女主人公富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寄寓着作者红颜薄命之嗟与怀才不遇之叹;而人神恋中的女主人公身份华贵,能力超凡,书生一旦与之结合,便跻身富贵,这反映出蒲松龄对荣华的强烈企羡,以及无缘富贵的深沉感慨。

关键词:《聊斋志异》; ; 人鬼恋; ; 人神恋; ; 相同; ; 差异《聊斋志异》有大量篇章叙写“人鬼之恋”与“人神之恋”。

表现人鬼之恋的有:《画皮》《聂小倩》《水莽草》《莲香》《巧娘》《林四娘》《鲁公女》《连琐》《公孙九娘》《章阿瑞》《伍秋月》《小谢》《宦娘》《吕无病》《爱奴》《湘裙》《嘉平公子》《薛慰娘》,共计十八篇。

表现人神(仙)之恋的有:《白于玉》《翩翩》《罗刹海市》《西湖主》《蕙芳》《青娥》《仙人岛》《甄后》《嫦娥》《云萝公主》《天宫》《神女》《五通》《织成》《乐仲》《褚遂良》《粉蝶》《锦瑟》,同样有十八篇。

这两类题材数量相等,在《聊斋志异》的爱情故事中均占有相当比重。

相关学术成果几乎达到汗牛充栋的地步。

然而,当前研究存在两极偏向。

或是将两类题材作为整体,统而论之;或是只探讨其中一类,分而未合。

笔者尝试更换研究角度,将人鬼恋与人神恋置于比较视野下予以考察。

这对认识两类题材的特性、把握非现实婚恋的通趣,都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这两类题材,可供比较的维度很多。

本文只择其要者,集中于心理意识、宗教意蕴及情感内涵三个层面。

《聊斋》中人狐相恋故事模式精神分析

《聊斋》中人狐相恋故事模式精神分析

《聊斋》中人狐相恋故事模式精神分析《聊斋》是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之一,里面包含了许多关于人与妖魔鬼怪相恋的故事。

其中,人与狐相恋的故事被赋予了特殊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在《聊斋》中,人狐恋情的故事可谓是屡见不鲜。

这些故事的模式大致相同:一个人与一只狐狸相遇并相爱,最后由于人与妖的身份差异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限制,两个恋人不得不面对分离甚至死亡的命运。

这种人狐恋情的精神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人狐相恋的故事模式反映了人们对禁忌爱情的追求。

在古代社会,人与妖的恋爱被看作是违背了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的行为。

这种禁忌与禁忌之间的吸引力使得故事中的人物捉摸不定,纠结于道德与感情的抉择之间。

这种情感的困境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爱情和个性的追求。

其次,人狐相恋故事模式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妖魔鬼怪的象征和寓意。

狐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具有神秘、诡异和欺骗性的动物,而人狐恋情则象征了爱情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在这些故事中,狐狸通常以美丽、聪明或善解人意的形象出现,但背后却隐藏着他们不为人知的真实面貌。

这种象征意义可被解读为对于现实世界中人际关系的批判和警示。

最后,人狐相恋故事模式也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驱使。

人们常常被外貌、权力和物质所迷惑,从而在感情选择上犯下错误。

狐狸作为一种吸引人的妖怪,常常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来迷惑人类,并获取他们的爱和青春。

而人类往往是出于个人的欲望和虚荣心而无法自拔。

这种弱点和欲望的驱使使得人类在爱情中常常迷失自我和受伤害。

总之,《聊斋》中人狐恋情的故事通过对于禁忌爱情、妖魔鬼怪象征和人性弱点的探讨,揭示了人与妖共存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聊斋》中,人狐相恋的故事模式也呈现出一种对于个体情感和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

这些故事中,两个恋人往往因为不同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而被迫分离或以悲剧的结局收场。

这种冲突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挣扎和对于自由与个性的渴望。

在这些故事中,人与狐的恋情往往是出于一种单纯的爱与被爱的愿望。

论《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爱情题材的折射与升华

论《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爱情题材的折射与升华

The Theory of Love Story from the Legend of Tang Dynasty About Reflection and Sublimation to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作者: 张阳
作者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出版物刊名: 保定学院学报
页码: 95-9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聊斋志异》 唐传奇 爱情题材 文学体裁 故事结构模式
摘要:�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故事,在体裁上继承了唐代爱情传奇的传记体特征;在情节创作方面达到了比唐传奇故事更加曲折离奇、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在诗笔的运用上更加灵活自如、恰到好处。

不仅是艺术手法上的升华,在具体故事题材上,《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也多折射出唐传奇爱情故事的内容。

人鬼恋情题材的主旨分析——以唐传奇、《牡丹亭》、《聊斋志异》等为例

人鬼恋情题材的主旨分析——以唐传奇、《牡丹亭》、《聊斋志异》等为例

人鬼恋情题材的主旨分析——以唐传奇、《牡丹亭》、《聊
斋志异》等为例
樊利配
【期刊名称】《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29)001
【摘要】从魏晋至明清,笔记丛书、传奇、小说中就存在大量以人鬼恋情为原型的故事。

以弗洛伊德对于鬼的认识和荣格的原型理论为视角,得出人鬼恋情是人的欲望的投射,主要表达了四类感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对好色男人的惩戒;女性意识的觉醒;男人对女性的审美标准。

【总页数】4页(P63-65,98)
【作者】樊利配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2
【相关文献】
1.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J], 张翔云
2.《聊斋志异》在题材内容上对唐传奇的继承与发展 [J], 赵青
3.论《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爱情题材的折射与升华 [J], 张阳
4.论唐传奇中的人鬼之恋小说 [J], 钟林斌
5.论唐传奇中人鬼恋小说的母题演变及发展动因 [J], 赵妍;杨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人鬼恋、人狐恋故事之比较
09级汉语言文学杜鹃1090100084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后者对前者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对此很早就有人给予正确的评论,他们认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很多作品显然是受到唐传奇中某些篇章的影响如《任氏传》、《离魂记》等,但又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它们。

唐传奇中人鬼之恋小说著名的有《李章武传》、《离魂记》等,人狐之恋的小说有《任氏传》;《聊斋志异》中人鬼恋的名篇有《聂小倩》、《莲香》、《阿宝》、《伍秋月》等,人狐恋的有《婴宁》、《青凤》、《娇娜》等。

本文从这二者中选取人鬼恋和人狐恋的篇章进行比较,从而看出一些继承和发展的轨迹。

一.两者的相似之处
1.男权社会的欲望投射
中国古代社会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以及男权社会赋予文人对于女性的占有欲,在这样一种身份和心理的双重作用下,唐传奇的众作者及创作了《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完成了不少描写艳遇的作品。

如唐传奇中有《任氏传》,《聊斋志异》中《莲香》、等。

在这些作品中,往往是由在正统封建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女性一反被动之态,主动接近或者不拒绝男性的邀请,并处于关系的主导地位。

比如《任氏传》中的任氏,从男性的视角来看,任氏先是“时时盼睐,意有所受”,而后更是不拒绝郑六的搭讪,与其一同来到她的住处。

与受到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影响的女子相比,这样有性格的女子们或许才是那个时代中的文人们真正“心向往之”
的。

而这样的“艳遇”模式更是一步步地发展,从《任氏传》中“不拒绝”男子的调戏,再到《聊斋》中《莲香》中的狐妖主动“送上门”的行为,在这些艳福、艳遇的背后所隐藏的,是那个时代男性对女性的占有欲,是人类原始动物的本能和冲动,反映了男权时代文人对两性关系的期待,是一种性欲的曲折发泄方式。

而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关于女狐和女鬼的作品较之女仙作品的数量要多得多。

原因主要有两点:(1)相比于高高在上的“正神真仙”,人类更加敢于“冒犯”那些女鬼与女狐,体现出文人对于“正统”敬而远之的态度。

(2)这些花妖狐魅相对于九天仙女更与人类接近,也更亲切可爱一些,或者说更加具有“情趣”。

而这两种结合起来,便反映出古代文人的一种心理:表面上的道貌岸然与内心里“人欲”的矛盾性。

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于“权威”、“正道”的尊重,却只有当面对弱小者才表现出的一种亲近甚至欺凌的态度,这可以说是一种讽刺。

2.表现封建社会中关于自由爱情的幻想
在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均有许多表现异类姻缘的故事,表面上讲的是“传奇”和超自然的情感,实则还是着眼于人事,用奇特的题材和出奇的想象来表达封建社会中无法实现的情感。

比如陈玄祐《离魂记》所描述的那段生死不渝的夫妻情感:张倩娘与表兄王宙相爱却不得相伴,张父将她另许他人,倩娘的“魂
魄“竟脱离肉体,追随王宙,共同生活了五年。

最后奇迹出现,倩娘肉身魂魄得以合一,成就了一段姻缘。

这该是多少处于封建礼教束缚下相爱男女的梦想啊!可见,这一奇思妙想反映的是在封建礼教压迫下人们对自由恋爱的憧憬和追求。

而在《聊斋志异》中,也有类似的故事。

《阿宝》这一篇也是巧妙地运用了“离魂”这一形式成就了一段门第悬殊的感情,只不过形式更为复杂:文人孙生苦恋大户人家的小姐阿宝,无法接近,魂魄便附在鹦鹉上接近阿宝,最后与她结为夫妇。

而后孙生病逝,与之恩爱的阿宝魂魄竟追随到地府,感动了阎王,将孙生的魂魄唤回,两人从此幸福相伴。

在《阿宝》中,生魂可以因爱情而出逃,死魄竟也可因爱而还世,真是至死不渝的感情。

由此也可看出,古人不仅希望爱情可以跨越门第,亦可以超越生死。

从《阿宝》的构思上,可以看出《离魂记》的启发和影响,而且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3.夫权社会环境下女性反抗愿望的体现
在封建社会夫权被过于强调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往往是没有话语权的弱者,即便尊贵如《柳毅传》中的龙女,也逃脱不了泾川龙王二公子极其公婆的欺凌。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处于弱势的女子向她们的丈夫或情人报复的故事。

其中,更是有弱女子生前没有能力实现复仇的意愿,而是将其寄托在死后实现。

唐传奇中如《窦凝妾》、《聊斋志异》中如《窦氏》都是此类题材的体现。

《窦凝妾》见于《太平广记》。

窦凝妾是一位阴间的女性复仇者,她的丈夫窦凝欲娶晋州刺史的孙女崔氏为妻,急于将她驱赶走,趁着她产后虚弱,将其虐杀,死后化为厉鬼。

后来窦凝极其鬼魂的折磨下发狂,肌肤焦烂而死,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

窦凝妾的复仇过程看似残忍,实则透露出一种地位低下的女性在现实中报仇无望的无奈,必须将其寄托于鬼神的世界。

在男强女弱的社会,女性依附于家庭和社会,一旦遭到不公的待遇,她们要为自己主持公道是很困难的,何况像窦凝妾这样连名字都没有的、地位低贱的“妾”,她的身上背负有着阶级和性别弱势的双重压力,往往只能化为厉鬼在阴间复仇。

另一个较为著名的女性复仇形象是《聊斋》中的窦氏。

她本是一个农家女儿,被大财主南三复欺骗霸占后抛弃,化为鬼魂复仇,先是夺去了南三正妻的性命,而后又使计让南三复获死罪,实现复仇。

同样是有着性别和阶级的弱势,多年后窦氏的命运较窦凝妾却没有较大的改变。

在封建社会夫权的压迫下鬼神文化常常与女性复仇主题相结合,受到压迫的女性只能相信在死后能寻找到一个有公理的世界。

从以上两篇作品可以看出,这样的题材对民族传统复仇形态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两者各自的独特之处
1.主人公阶层的变化
在同样爱情婚姻的题材上,唐传奇多取材于上层知识分子乃至豪门贵族,如《离婚记》中的官家小姐倩娘,又或者是《柳毅传》中的龙女,即便是异类却也身份高贵;而《聊斋》则多取材于平民,如淳朴的农家少女窦氏,狐仙妓女鸦头,以及落魄书生、农夫等。

这样的差异是以下两种原因造成的。

(1)创作者身份的不同:唐传奇的作者都是进士、举子的身份,使得唐传奇的大都是上层知识分子的婚恋故事。

而《聊斋》中反映的大多是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这取决于《聊斋》的素材多来源于民间,以及蒲松龄本人落榜书生的生活经历。

(2)由不同阶级作
者审美价值取向差异所致:唐代士子的理想之一是娶“五姓女”,希望通过婚姻达到较功利的目的。

这样的愿望便投射到文学作品中,于是便有了龙女、官家小姐倩娘这样美艳又具有高贵出身的形象。

而出身寒微的落魄书生蒲松龄则更希望获得一位朴实、平凡却能与自己共患难的女子,她们不仅能在精神和生活上抚慰怀才不遇的书生,并且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能成为一名琴瑟和鸣的好伴侣,还要有相当的勇气来冲破封建社会的藩篱。

因此才产生了那些出身低贱却有情有义的狐鬼形象如聂小倩、莲香、娇娜、鸦头等。

这些女子虽出身异类,地位也不高贵,却同样有着世间女子的喜怒哀乐和真挚情感,而且较之唐传奇中的女性,她们更加独立、主动、勇于与命运斗争,而不只是一味地付出和隐忍,这些都使得她们有着别样的风情。

由此可见,较之唐传奇作者们注重女性出身的审美选择,蒲松龄更加注重的是精神高尚的朴实女性,这也是怀才不遇的书生们从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取的成就感的一种补偿。

2.叙事重心的变化
与唐传奇将叙事重心着眼于构想、情节之奇相比,《聊斋》则更多地将重心放在了对人物的塑造上。

唐传奇作者们将搜集来的素材加以整理,并注重对整件事进行客观的叙述,以达到突出事情之“奇”,使得人物的性格、内心刻画略显不足,并且对于作者本人的感受和理想表达不够深刻,作品主要聚焦在“说”的层面。

而《聊斋》不仅仅以追求事件之“奇”为主要审美需求,而是有意识地刻画人物性格,从而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更为合理。

比如通过对比《离魂记》和《阿宝》这两篇作品:在《离魂记》中,倩娘与王宙相爱而缺少铺垫,使得“思将杀身以报,是以亡命来奔”的情感略显缺乏说服力;而在《阿宝》的开头就对主孙子楚的性格进行了铺垫——“性迂讷,人诳之,辄信为真”,这样详细的性格刻画使得子楚后来对阿宝的痴情行为显得较为合理。

读者因此动容并不只是故事情节之奇,更是因为子楚的痴情。

这样的叙事风格使得《聊斋》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不过,《聊斋》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文学价值,也是在继承了唐传奇的奇幻的叙事传统上加以发展,将人物塑造转为为重心,从而塑造了中国文言小说史上另一座高峰。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故事不仅借鉴了唐传奇的素材和立意,更在此基础上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关注的阶级也从贵族转向基础更加广泛的平民,使人物成为反映现实、表达读者诉求的载体。

将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