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建设中的金融支撑体系研究初探
我国碳交易与碳金融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碳交易与碳金融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各国政府逐渐意识到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碳交易和碳金融成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我国也在不断推进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的建设,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和探讨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为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根据碳交易和碳金融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现有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进行分析和评估。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碳交易和碳金融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我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 分析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的发展瓶颈和原因;5. 提出解决方案,为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本研究选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对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
三、预期成果和创新点通过本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具体预期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 对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2. 提出针对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3. 提出推动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展的建议;4. 对碳交易和碳金融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四、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完成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综述的撰写;第二阶段: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对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第三阶段:研究总结和提出建议,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本研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包括:1. 碳交易和碳金融的相关文献较为分散,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搜集和整理;2. 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整体性较强,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3. 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十分复杂,需要进行充分的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
“双碳”目标下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双碳”目标下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摘要: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将全面进入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文通过梳理L区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制约绿色金融深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金融机构应积极把握“双碳”目标下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从制度架构、体制机制、产品服务、人才队伍等方面共同发力,以期提升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关键词:双碳绿色金融发展一、引言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与2060 年“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这展现了我国为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全方位实施经济转型的重大决心。
“双碳”目标下,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运转方式势必会发生深刻变革。
绿色金融作为连接金融产业绿色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L区作为海东市的核心区,踏着时代的铿锵步伐,以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一优两高”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通过坚持走“绿色、高端、品牌、质量”的兴农富民之路,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生态绿色底色更加鲜明,全区上下高质量发展正在迈上新的台阶。
二、L区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一)坚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全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L区,位于Q省东北部湟水河中下游,区域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
全区辖7镇12乡354个行政村14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为24.09万人。
截至2021年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20.26亿元,同比增长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亿元,同比增长4.8%。
第二产业增加值43.03亿元,同比增长9.3%。
第三产业增加值59.33亿元,同比增长6%。
2021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5亿元,同比增长7.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74元,同比增长 6.6%。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69元,同比增长10.1%。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源消耗主要是耗煤为主,煤的消耗会导致大量碳的排放。因此, 要想降低能耗,必须改变以碳消耗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增加风 能、水能与核能等新能源的生产与消费。
广角 | Wide Angle
低碳城市建设的思考
曾辉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低碳城市建设是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高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分析了低碳城市建设 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上提出了发展低碳城市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低碳城市;城市规划
二、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煤炭消耗过高。从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可知: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煤炭消耗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过高,1978年为70.7%,到 2010年,这一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达到68.0%,与石油、风能、 水能以及核能相比,其下降速度仍比较缓慢。由此可见,能源的 低消耗努力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状况和路径研究 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脆弱性进一步显现,城市作为 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作为地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理所当然 地成为低碳发展的主战场。建设宜居低碳城市刻不容缓,天津、昆 明等地构建低碳城市的策略是怎样的?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 究分析等等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2.高能耗产业比重过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发 展,在很多城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均已超过了第二产业 的比重。然而,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比较高。尤 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着力与新型产业建设而忽视传统工业节能减排 的潜力造成碳排放过高。此外,在第二产业中,高污染、高能耗与高 排放的行业也居多,这些均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极大破坏了我国的 城市环境。
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路径一:能源结构转型
能源结构转型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传统城市主要依赖化
石能源,导致碳排放量高,建设低碳城市需要转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因此,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煤炭、石油等
化石能源的依赖,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
路径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路径三:交通绿色化与低碳出行
策略一:政策支持
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和居民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并提供相应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策略二: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和应用低
碳技术,比如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储存技术等,可以有效降低城市能耗
和碳排放。
同时,推广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和能源调控中的应用,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策略。
策略三:社会参与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包括企业、居民等各个群体。
政
府应当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低碳城市建设的认知和理解,引导公
众更加重视能源节约和碳排放减少。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合力。
综上所述,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与策略在于转变能源结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交通绿色化与低碳出行,并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社会参与方面制定相应的策略,共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最为重要的机制 。
D Es 果的项 目, 目所产生 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C M 项 目在 联 合 国 获 得 的 C R 签 发 量 项 从 理 论上 讲 , 碳金 融是 指 旨在 减 少温 用于发达国家履行 《 京都议定书》 的承诺 , 从 10万吨碳单位跨越到 l ,2 万吨碳 4 12 1
关键词: 金融; 碳经济; 权交易 碳 低 碳 中图 分 类 号 :8 ( 中国碳 交易市场的规模 。根据 注册成 功的风 电项 目, 一)
《 都 议 定书》 京 ,我 国在 2 1 之前 都 无 元 销 售 收入 。 此 , 国 C M 狂 潮 拉 开 序 0 2年 从 中 D 需 承担 减 排义 务 , 因此 碳 交 易 市 场在 我 国 幕 。
碳 金 融 简 介 20 0 8年 ,中国最早 的 3家环境权 益 主要 表 现 为 , 国作 为 卖 方 将 减排 额 卖 给 我 “ 金 融 ” 兴 起 源 于 国 际 气 候 政 策 负有 减 排 责任 的发 达 国家 。 碳 的 交 易机 构分别在北京 、天津 以及上海 成 的 变 化 , 确地 说 是 涉 及 两 个 具 有 重 大 意 准 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 , 根据交易排放 立 , 2 1 在 0 0年 1 月底 , 第一个低碳交易市 义 的 国 际 公约 —— 《 合 国气 候 变 化 框架 权 本 身 的产 生 类 型 , 为 项 E市 场 和 准 许 场 在深 圳落 户 。 联 分 l
_设 部 门 不 断 膨 胀 的 开 支 需 求 有 很 大 关 产 生 的单 位 附加 值 本 来就 比较 低 , F 再被 巨
( 作者单位: 宁工程技 术大学) 辽
系 。 取 消农 民 的一 切 税 费后 , 民的 负担 大 的 分 母 一 除 , 论 采 取 何 种 措 施 , 摊 主要参考文献 : 农 无 分
支持我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金融对策研究
支持我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金融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已取得了显著性突破,但还存在制度体制不完善、金融机构参与度不够、低碳项目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探讨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碳金融支持的政策体系,提高各类金融机构的参与度,开拓多类型的低碳融资渠道和方式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 碳金融 金融对策● 宋秋芬 刘鹏飞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不仅带来了美好生活,也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快速上升。
截至2018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已超过100亿吨。
碳排放量过多也带来了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气候问题,这将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目前,低碳经济己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正在不断改变金融业的格局,金融业在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方面也正在积极完善业务规则,探索建立新时代碳金融长效机制。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我国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我国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一)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实践和新发展理念,步步为营推进经济转型。
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中介,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金融包括金融主体、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
金融主体充当信用媒介,为产业发展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融资,促进产业经济的改革。
金融市场为结构性改革提供融资和交易的场所,同时为碳交易提供场所。
通过不断创新,开发出绿色金融融资产品,提高融资效率,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的 天 使 投 资 文 化 氛 围之 外 , 有 值 得 重 视 还
的 一 个 原 因 就 是 其 有 适 合 天 使 投 资 发 展
潜在天 使进行投 资 ; 并且我 们应 该在 投资
领 域 进 行 各 种 形 式 的 税 收 优 惠 , 天 使 投 使 资 人 享 受 到 较 高 的 收 益 , 实 现 对 天 使 投 以 资 的 支 持 , 吸 引 更 多 的 资 本 以 天 使 投 资 并
信 意 识 不 够 。需 要 营 造 一 个 良好 的 信 用 环
化, 多层 次 资 本 市 场 不 可 或 缺 的 要 组 成 部 分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的 持 续 快速 增 长 和 经 济
境 来保障天使 投资 人放心 投 资。首 先 , 可
以 在 全 国 范 围 内建 立 创 业 企 业 的 征 信 系
诚 信 , 相 互 之 间 的 信 任 , 靠 的 信 用 是 是 可
构 的 股 权 担 保 和 风 险 分 担 有 利 于 降 低 投 资 的风险 ,增加天使 投 资人 的投 资热情 。
最后 ,我们应该 通过 税 收调整 财产 支配 , 加 大 遗 产 税 的 增 收 , 励 拥 有 大 量 资 金 的 鼓
相 对 提 高 了天 使 投 资 人 或 企 业 的 收 益 率 , 从 而 支 持 天 使 投 资 的 发 展 。 另 外 , 府 机 政
然 二 板 市 场 的 上 市 条件 低 于 主板 市 场 ,
但 是 这 并 不 意 味 着 监 管 上 的 放 松 。 恰 恰 相 反 , 于这 此风 险 企业 的规模 较 小 , 由 企
1 5
FN N IA CE & E ON C OMY 金 融 经 济
我国发展碳金融问题及策略研究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 o enB s e rd n ut d r ui s T a 0 0年 3期
我 国发 展碳 金 融 问题 及 策 略 研 究
卞 博 康 亚岑 秦 涛
( 京 林 业 大 学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京 1 0 8 ) 北 北 0 0 3 摘 要 : 应 对 全 球 气 候 变暖 对人 类 的 大 挑 战 , 国政 府 在 2 0 为 英 0 3年 能 源 白 皮 书 中 首 次提 出 了“ 碳 经 济 ” 念 , 之 迅 低 概 随
成 熟 阶段 , 存 在 的 共 性 和 独 有 的 风 险及 瓶 颈 , 何 运 用 政 府 调 节 、 场 机 制 、 融 手 段 进 行 策 略 制 定 , 碳 金 融 的 发 展 提 还 如 市 金 为 供 可 行 性 途 径 , 我 国 未 来 可持 续 发 展 要 考 虑 的 重要 问题 。 是
1 碳 金 融含义 及发 展前 景分析
我 路径 , 培育现 货和期货相结 合 的多层次 市场 交 易体 系 , 综合 动 。 随 着 越 来 越 多 中 国 企 业 积 极 参 与 碳 交 易 活 动 , 国 的 碳 市 在 运 用 行 政 手 段 和 市 场 机 制 是 有 效 的 办 法 之 一 , 是 产 生 了 “ 金 融 ” 场 潜 力 更 加 巨 大 。 我 国 作 为 发 展 中 国 家 , 于 21 0 2年 以前 不 需 要 承 担 减 排 义 务 , 我 国 境 内 所 有 减 少 的 在 “ 金融” 个全新 概念 。 碳 这 都 京 中 DM 机 制 所 谓 “ 金 融 ” 就 是 指 服 务 于 旨在 减 少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温室 气 体 排 放 量 , 可 以 按 照 《 都 议 定 书 》 的 C 碳 , 转变 成有价 商 品 , 发 达 国家 出售 。截 至 2 0 向 0 9年 9月 l 8 的 各 种 金 融 制 度 安 排 和 金 融 交 易 活 动 , 要 包 括 碳 排 放 权 主 联 D 82 及 其 衍 生 品 的 交 易 和 投 资 、 碳 项 目 开 发 的 投 融 资 以 及 其 日 , 合 国气 候 变 化 公 约 组 织 共 核 准 签 发 C M 项 目 1 8 低 个 , 国 的 项 目 数 量 为 6 2个 , 居 世 界 首 位 , 远 高 于 其 中 3 位 且 他 相 关 的 金 融 中介 活 动 。2 0 0 5年 以来 全 球 碳 交 易 市 场 呈 现 D 6 2个 核 准 C M 的 D 出 井 喷 式 的 增 长 ( 图 1所 示 ) 如 。从 图 中 可 以 看 出 ,0 7年 他 国 家 。 从 C M 项 目 的 排 放 量 来 看 ,3 20 减排量 为 1 5千 吨左 右 , 亿 占据全球 市场的 4 . 。 57 碳交易总额从 20 0 6年 的 3 0亿 美 元 跃 升 到 6 0亿 美 元 , 1 3 升 幅度约为 1O , 20 O 较 0 5年 更 是 上 升 了 近 5倍 。 即 便 是 出 现 全球经济衰 退的 20 0 8年 , 球 碳 交 易 市 场 仍 然 保 持 着 强 全 劲 的 增 长 , 易 量 增 长 较 上 年 上 升 了 6 , 易 总 额 增 幅 则 交 O 交 达 到 了 1 0 。 据 联 合 国 和 世 界 银 行 预 测 , 球 碳 交 易 在 0 全 20 0 8至 2 1 0 2年 问 , 场 规 模 可 达 6 0 美 元 / ,0 2年 全 市 0亿 年 21 球 碳 交 易 市 场 容 量 为 10 5 0亿 美 元 , 望 超 过 石 油 市 场 成 为 有 世 界 第 一 大 商 品 市 场 。 随 着 碳 交 易 规 模 的 迅 速 扩 大 , 界 世 先 用 各 国 的 金 融 机 构 , 括 商 业 银 行 、 资 银 行 、 险 机 构 、 金 阿 姆 斯 特 丹 , 期 由 中 国石 油 集 团 捐 资 3亿 元 人 民 币 , 于 包 投 保 基 开 展 以吸 收 固 定 大 气 中 二 氧 化 碳 为 目 的 的 植 树 造 林 、 林 森 等纷纷 涉足碳金 融领域 。 管 理 以及 能 源林 基 地 建 设 等 活 动 , 用 来 购 买 各 种 不 同 类 后 O 交 易总量《 吨1 ・ 交 易总 额( ‘ 美元) 亿 I 亿 型 的 C M 项 目 , 其 是 各 类 可 再 生 能 源 项 目产 生 的 减 排 D 尤 l 40 1 20 量 。 20 0 7年 8月 , 圳 发 展 银 行 和 中 国银 行 相 继 推 出 了 挂 深 I) ([ ] 8 0 钩 二 氧 化 碳 碳 排 放 配 额 期 货 合 同 的 人 民 币 和 美 元 个 人 理 财 60 产 品 。2 1 0 0年 4月 , 大 银 行 与 北 京 环 境 交 易 所 在 京 签 订 光 40 2 0 了《 国光 大 银 行 碳 中 和 服 务 协 议 》 在 国 内 率 先 发 行 了 绿 中 ,
浅析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浅析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随着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中国的城镇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及居民生活使得城市成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领域。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如何实现?为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2021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城市是推动低碳经济转型重要的责任主体和行动单元,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关注的领域。
一、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中国于2016年9月3日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成为第23个完成批准协定的缔约方。
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在发达国家,交通和建设领域是主要排放源,这两项约占总排放量的70%-80%,而生活和工业生产的碳排放约占20%。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和工业排放是主要碳排放源,其次是建设和交通领域。
在长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中国的资源供需矛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逐渐突显。
由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重点在城市,相对于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农村,碳排放的管控主要在于城市。
总体而言,构建低碳城市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
早在2008年,国家建设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上海和保定两市率先开展了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
目前,低碳试点城市已经扩展到全国42个城市,各城市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政策,建立管理体系,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走了不少弯路,这些都是中国低碳城市基本支撑体系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以上试点城市虽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多方面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缺乏顶层的制度设计和整体规划。
中国虽然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者,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原创性政策探索和创新阶段。
我国碳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我国碳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碳金融的含义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理想经济发展形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碳金融是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和碳指标交易等。
碳金融是在国际环境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体来讲就是两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公约,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框架公约》和《议定书》)。
《议定书》主要是设定发达国家的具体减排目标,提出三种利用经济原理建立的碳配额贸易机制,其中前两种机制主要涉及发达国家,本文重点分析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它是根据《京都议定书》建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排温室气体的灵活机制。
其作用有二:一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向更环保的方向改造升级,二是降低发达国家实现减排义务的成本,因而cdm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机制。
这些灵活履行排放义务的方式催生出了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而它则构成了碳金融发展的基础。
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碳排放交易已经起步。
我国碳金融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以cdm交易为主要内容。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我国已经在联合国成功注册了1250个清洁发展机制计划,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2.68亿吨,注册的计划数量和年减排量均占世界第一。
发达国家为了达到其在《议定书》中的承诺,在2012年之前每年要通过cdm项目购买大量的'减排量,据估计大约每年2亿到4亿吨。
基于这个前提条件,我国巨大的碳交易潜力就得以显现,从而使得当前cdm交易成为促进我国碳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
碳排放交易平台初步建立。
如表1所示,目前,我国已经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山西吕梁、武汉、杭州、昆明建立了几个碳排放权交易所,这些交易所构成了我国碳排放交易平台。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对策研究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对策研究段琳(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双碳目标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可持续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在体系建设、产品规模、改革试点等方面颇具成效,金融科技在其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但在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也存在标准不统一、产品和服务单一,气候和环境风险大、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亟待强化,绿色意识不足与动力缺乏、金融机构收益率低等问题,为促进绿色金融健康发展,推进实现双碳目标,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加强对绿色金融的认识,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气候和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强化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积极出台激励性金融政策;培育更多绿色金融人才,推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关键词]双碳目标;绿色金融;问题;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2)07-0177-03一、“双碳”目标与绿色金融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即“双碳”目标。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最高值后会逐渐下降。
碳中和来源于《巴黎协议》,2015年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提出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在21世纪的下半叶争取完成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实现全球“碳中和”。
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吸收量实现正负抵消。
绿色金融,“绿色”,自然与节能环保、低碳可持续脱不了干系,绿色金融便是为绿色环保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绿色金融的定义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
绿色金融一方面是服务,通过提供服务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另一方面是引导,引导企业注重低碳环保,引导个人关注绿色投资与消费等。
双碳目标需要发展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业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金融业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随着人们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正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达成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共识,“低碳经济”这一名词成为新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其中提出,到2050年将英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减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
自英国后其他发达国家也相继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
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
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赤道原则的提出使花旗、汇丰等国际银行根据其贷款准则贷款给对环境少影响的企业,2007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与金融业联手推出“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三项绿色环保政策发展低碳经济。
说明在发展低碳经济下,金融业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
2009年10月28日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宁波市节约能源条例》中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领域的信贷投入,拓展节能服务机构、企业节能项目的筹资渠道。
这表明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宁波金融业也开始关注如何进一步发展。
金融业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要得到全面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认识不足、政策法律风险制约、机构本身等,但发展低碳经济为金融业创造了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和创新服务,还促进企业发展环保企业进行上市融资,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在低碳经济下宁波金融业的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宁波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发展金融业的措施,可以看出低碳经济下宁波金融业如此发展的机遇,为其他城市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金融业提供参考依据。
低碳经济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低碳经济条件下碳排放及金融交易研究、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园林绿化建设…
低碳经济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低碳经济条件下碳排放及金融交易研究2、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园林绿化建设3、中小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低碳经济论文4、企业成本管理下低碳经济论文5、煤炭企业低碳经济论文全文总字数:13478 字篇一:低碳经济条件下碳排放及金融交易研究低碳经济条件下碳排放及金融交易研究一、碳金融服务实践情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型转变以及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日益成熟,金融机构在碳金融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推广上做出了很多有益尝试,初步形成了以融资支持为主的碳金融服务体系。
1.碳信贷。
即金融机构通过抵质押物、流程管理或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为节能减排企业或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以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能效融资为例,2006年5月,兴业银行与IFC签署“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
此后,北京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陆续与IFC开展能效融资合作。
该合作框架下,IFC向银行提供本金损失分担,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银行则以IFC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
另据了解,建设银行深圳分行正在计划推出碳配额质押贷款,即控排企业将持有的碳配额质押给银行,银行将其配额的市场价值按一定折扣折算,贷款期限与企业碳交易履约期相匹配。
2.碳顾问。
即CDM财务顾问服务,金融机构依托项目融资渠道和网络优势,为CDM项目业主提供项目开发和交易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申请、中介机构关系协调、项目注册、项目执行、CERs买家选择、买卖双方前期谈判、以及协调资金支持等顾问服务,从而帮助国内项目业主改变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的弱势地位。
如2009年7月,浦发银行成功为陕西两个装机容量合计近7万千瓦的水电项目引进CDM开发和交易专业机构,并为项目业主争取到了具有竞争力的交易价格,为节能减排项目业主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便利。
中国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国开始探索碳市场和碳金融的发展,希望通过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减排措施。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也在积极推进碳市场和碳金融的建设,以实现碳排放的减少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碳金融发展的问题,对中国碳金融市场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碳市场和碳金融对中国低碳经济的影响,并探讨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本研究可为政府制定碳市场和碳金融政策提供参考,同时对企业和个人参与碳市场和碳金融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背景和现状。
介绍碳市场和碳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全球和中国的发展状况。
2.碳市场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通过分析碳市场的供需关系,探讨碳市场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3.碳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中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碳金融市场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4.对策与建议。
根据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市场需求,提出应对和建议,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各类文献进行分析,同时收集碳市场和碳金融在中国的相关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
四、预期研究成果
本文预计能够深入探讨中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对碳市场与低碳经济的关系的分析,从中发现积极的推动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建议,有望为中国政府制定碳市场和碳金融政策提出参考建议,同时为企业和个人参与碳市场和碳金融提出指导性建议。
加快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统筹推进碳市场建设和碳金融创新。在初期碳配额现货交易基础上,进一步 发挥金融在碳市场建设中的支持作用,有序发展碳配额抵质押融资、碳期货、碳远 期、碳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完善交易品种和服务模式,提高碳价 格发现能力和形成效率,强化碳市场在减排和绿色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平 衡绿色低碳投资中激励、跨期和风险管理的关系,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投资研发。
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以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适 时修订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切实做实“绿色”基底,包括绿色项目评价标准、绿 色债券评估认证标准等,构建完善绿色低碳项目库。持续完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 绩效评价体系,拓展评价结果应用,建立更加有效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引导金融 资源向绿色低碳项目倾斜。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金融业不断拓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深度和广 度,全力做实做强标准体系、监管和信息披露、激励约束、产品和市场体系、国际合 作“五大支柱”,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 “三大功能”,不断完善绿色低碳政策框架,确保如期实现“30·60”战略目标。
PREFAC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卷首语
加快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 本刊特约评论员 宣 宇
我国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目标),是在城 镇化加速期、碳排放整体仍处于爬坡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相比欧美等发达 国家,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曲线陡,是涉及技术、产业、发展和生产 生活方式转型的系统性变革。相关测算显示,我国实现“30·60”目标需要百万亿元 级的巨额绿色低碳投资。除政府资金投入外,其中绝大部分资金需要以市场化方 式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通过金融体系投融资来实现。金融业要加快转型,完善支 持实现“30·60”目标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的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初探
新时代背景下的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初探摘要:在城市发展领域,低碳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特别是倡导绿色经济的今天,我国经济发展也需要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型。
因此,有必要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政策或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建立相关理论和分析模型,以科学客观的角度去作出政策和项目投资决定。
关键词: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引言我国碳排放量中,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占55%,因此城市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源头集中区域,是实现控制碳排放的关键。
在城市低碳发展方面,一般都需要考虑4个对城市节能减排有较大影响的碳排放源头:城市建筑、城市交通、城市居民消费和城市产业结构。
要控制城市化过程中以上源头的碳排放量,需要采取政策去推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强调控制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透过空间规划和土地开发建设手段,应用碳审计方法,明确不同城市规划管理方式对排放目标的效应,并制定低碳经济愿景和指标。
2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现状2.1国际经验国际组织在2007年就开始关注低碳城市的建立,很多城市都先后开始建立低碳城市,比如:英国的伦敦、利兹和布里斯托尔,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韩国的首尔,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等。
目前,国外低碳城市多为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或是以生活区为主的居住性城市,侧重消费性碳减排,同时低碳城市的建设由政府主导,并强调企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注重推进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试图建立新的出口导向性工业,在碳排放、水消耗和水管理方面制定相关政策,采用太阳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循环使用废水等策略推动建筑节能,提出了要在2020年将城市的碳净排放量控制为零的目标。
英国的曼彻斯特也发布了低碳城市的计划,在2020年为达到每年消减100万t二氧化碳(co2)的目标,控制城市各个环节的能源供给和消费,并在商业、家居和交通等3个主要领域制定了分解目标。
以金融工具支持钢铁行业低碳转型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36|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4.04|潘欢欢ANALYSI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ON SUPPORTING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OF STEEL INDUSTRY WITH FINANCIAL INSTRUMENTS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双碳”目标提出三年来,国家及地方密集出台系列政策,全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低碳转型氛围基本形成,绿色低碳转型走进纵深推进阶段。
研究表明,我国绿色经济活动占全部经济活动的10% ,剩余90%“非绿”活动包含大量高碳排放的经济主体,具有迫切的绿色低碳转型需求。
为解决高碳行业、企业或项目向低碳转型所必要的资金支持问题,各国亟须探索建立新的投融资框架以促进高碳行业和企业设定可行与可信的减排目标及实现路径。
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湖州创新推出的《转型金融支持目录(2022年版)》就提出,转型金融是指为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高碳企业向低碳转型为主要目标,基于明确的动态技术路径标准,运用多样化金融工具为市场实体、经济活动和资产项目,尤其是传统的碳密集和高环境风险市场实体、经济活动和资产项目,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转型提供的金融服务。
传统周期性行业是我国低碳转型的重点,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费大户,其碳排放量约占我国碳排放总以金融工具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至关重要。
量的15%,单位产值能耗仍是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的2~3倍 ,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行业,也是其他工业的基础材料。
因此,以金融工具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至关重要。
一、中国钢铁行业在转型金融方面的主要挑战当前,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路径以合理压减粗钢产量并推进存量优化为重要手段,同时通过节能技改挖掘长流程工艺为主的节能降碳潜力,推进外购电力清洁化,发挥废钢对铁矿石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原料替代作用,通过短流程替代,从根本上降低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 1 通过评价指标数值分析 比较, 能客观地
掌握 、 了解我们处 在什 么经济发展 阶段 , 本阶段 在
度, 不同侧面去研究复杂的事物, 低碳经济发展是
Low — c b n Ec n m y Ev l a i n I de y t m — ar o o o a u t n x S se o
L u—h a ;L ig ;XU S a IYo u 。 U Jn h n—s a hn
( . cnmc n ngm n o o hat g cl r I e ir H ri 10 3 ,hn ; 1E oo i adMaae et f r es A rut a UI rt, a n 5 00 cia s N t i u l i s) v b 2 Y na nv ̄ t o iac dt iac l dE oo c oee K n ig 5 2 , ia . unnU i i f n ea eFn i cnm l g , um n 0 1 c n ) e y F n n h n aa n i C 62 h
个数值可以是绝对值 , 也可以说相对值, 它是用于
评价 某一事 物的尺度 。不 同指标反 映事物 不 同的
一
式,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但低碳经济也可以
说是一种新 的 经济 发展 模式 , 们对 它 尚不 甚 了 人 解, 如何掌握其 本质及其 规律性 , 有待 于进 一步研 究 和探讨 , 设置 低碳经 济发展评价 指标体 系 , 有助
Ab ta t T ewo di e)c n etd a o ttelw ab ne o o ,b ttes se f ld f | eau t nid xs se W Ss l,8 h e sr c : h r svTr o c le b u h o c ro c n my u h ytma es ro s v lai n e ytm a mal 0ted ・ l 3 l u i o
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排放的减少和碳金融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
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碳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也是履行国际责任、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
文章将梳理国内外关于碳金融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明确碳金融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文章将分析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碳金融产品的创新、碳金融政策的制定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构建我国碳金融体系的路径和策略,包括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加强碳金融政策引导等方面。
文章将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措施,为我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碳金融体系的理论基础碳金融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回应,也是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环境经济学、金融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经济学为碳金融体系提供了环境价值和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框架。
它强调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外部性,认为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环境资源,其使用应当受到限制和定价。
通过碳金融市场,可以实现对碳排放权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定价,从而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实现经济活动的环境友好型转变。
金融学为碳金融体系的运作提供了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支持。
在碳金融市场中,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可交易的金融资产,通过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形成碳价格信号,引导资金流向低碳产业和技术创新。
同时,碳金融市场也为企业提供了融资手段,支持其开展碳减排项目和绿色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碳金融体系构建的根本指导思想。
它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认为碳金融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金融支撑体系研究初探摘要:低碳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最优模式之一,而发展中国家城市的低碳化处在一个缺少资金的瓶颈状态,研究低碳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十分必要。
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低碳城市;金融支撑体系;城市化ResearchonLowCarbonCityandFinancialSystemAbstract:The“LowCarbonCityModel”isoneofthebestmodelsofthefutureCity intheworld.Thus,duringurbanizationofthedevelopingcountries,Itisnecess aryforthemtoinnovatefinancialsystem.Keywords:lowcarboncity;financialsystem;urbanization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资源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在国内选择了北京、上海、广州、攀枝花、保定、丽江、伊春7个城市进行低碳城市项目试点,于2007年5月启动。
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100万美元作为项目经费,分别对上述城市的交通系统、节能和生态建筑、城市空气污染控制、生物柴油开发等不同方面进行低碳化建设,从而开启了中国低碳城市的建设。
我们可以预见,更多的中国城市将进行低碳化建设。
低碳城市建设的背景是全球温暖化以及由此而在全球特别是欧盟展开的低碳经济建设。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份气候变化报告是全球数千名科学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它以无可争辩的科学事实阐明了“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而应对气候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建设低碳经济社会,尤其是低碳城市的建设。
在我国,虽然胡锦涛主席在G8+5对话会上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完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但我国也在加大力度实施节能减排,这方面的投资将是巨大的。
而低碳经济中的金融安排已经超出了传统的金融概念,可是在我国并未被真正认识到。
对城市而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我国特殊国情,走可持续的环境友好低碳型城市之路,发展低碳城市还应重视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最重要的是需在金融创新上作出战略安排。
1城市环境的演化,以英国为例城市应当如何开发?丹麦的哥本哈根经济增长居于欧洲第一,但也是一个适宜生活的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从交通就可以看出,其交通工具主要是公交车和自行车。
在中国,杜欢政教授提出了新的城市模式,即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模式:对农村如果提供了完善的公共产品如社会医疗、保障、交通、公园等,那就是城市,而非一般人们观念中的高楼大厦林立才称为城市。
正如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生态保护运动的先驱芒福德在其《城市发展史》中提倡的一样,要避免狄更斯笔下的英国焦炭城(coketown)的出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城市发展找到一种新的出路。
[2]伦敦在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经历了快速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伦敦的污染非常严重,狄更斯笔下著名的雾都伦敦——英国焦炭城,就记载了伦敦非常严重的污染。
而现在,拥有1500多万人口的伦敦不再是一个雾都,它已经成功地转型到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城市。
英国和欧洲的很多其他城市都经历了这个周期的转型。
在英国,政府制定了长效机制来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现在英国提倡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建设,英国政府致力于提高交通工具和家庭使用能源的效率,2010年英国家庭要达到“零碳”排放,并且正在针对使用能源的企业征收气侯变化税,计划在2015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升两倍,达到目前的三倍。
城市表现为一个磁体和容器,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2006年我国287个主要城市的GDP总和约占全国总量的六成以上,而这些城市的污染却日趋严重。
城市能源消耗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另外,建筑施工和维持建筑物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我国总能耗的40%。
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建筑,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建筑空间。
而绿色建筑的收益在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并且存在外部性,绿色建筑在传统的市场条件下难以实现,但是可以通过环境金融的创新实现。
我国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
通过导则对一个城市的规划是否符合环境承载力作出判断,在规划阶段就推动发展低碳城市。
我国城市发展要吸取英国的教训,在选择发展道路上,我们可以作出更好、更明智的选择,在低碳发展的路径上,可以避免走工业化、重污染的道路。
在英国,二氧化碳排放中有35%~40%是由家庭产生的。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个人作出的选择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在我国,积极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目前应对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现实选择。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低碳城市也好,低碳经济也好,需要金融支撑体系。
2低碳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建立2.1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这一全球金融市场欧洲气候交易的市场化形式,对我国节能减排是一个重要借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环境问题是有生命力的手段,它符合经济学内在的规律,激发节能减排者自愿采取行动,推动节能减排新技术的不断进步。
而通过行政手段节能减排,节能减排者往往是被逼无奈,没有减排的动力和决心。
我国有很多节能减排项目,但业主缺乏碳交易意识和认识,没有发现碳及其衍生产品的价值。
实际上,我国可以借鉴国际上的碳交易机制,探索发展排放配额制和排放配额交易市场。
据世界银行测算,发达国家通过CDM购买温室气体排放额度的需求为每年2亿~4亿吨,每吨的价格在15~20欧元,最高时甚至达到25欧元。
在占据全球碳交易85%以上的欧盟碳交易市场,2008年的新一轮价格将达到23欧元/吨。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CDM体制和碳基金逐步深入我国市场,更多的我国企业开始关注和利用CDM商机,更多投资者也在追随碳基金的身影寻求机会。
截至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CDM项目已达到932个,共有140个CDM项目在EB注册成功(2007年12月21日)(资料来源于中国国家发改委网站、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
2.2建设绿色资本市场,加快环境金融产品创新,实现低碳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双赢传统的企业融资渠道一是间接融资,一是直接融资。
在间接融资方面,商业银行应推行低息奖励和额度限制有指导性的绿色贷款或者绿色政策性贷款。
而在直接融资方面在IPO准入和增发上实施严格的审核监管。
同时着手适时推出环境影响的信息批露制度。
另外,国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环境金这一新术语。
把低碳经济和金融创新的互动放在一个有机的系统里,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所有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创新。
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和机构投资者一方面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环境与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越来越多的低碳经济机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研究开发环境和金融互动下的金融工具创新。
具体如:(1)偏向于环境相关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2)环境产业投资基金;(3)环境金融市场中的对冲基金运作,(4)养老基金长期投资的环境金融产品的选择和风险管理;(5)商业银行的低碳项目贷款以及环境信风险评估等;(6)政策性银行的大型项目的环境结构性金融支持;(7)主导和参与全球多边参与基金的设立;(8)绿色金融和企业债券的发行等;(9)架构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桥隧模式;(10)融合环境金融与能源金融的创新。
此外,要加快形成价格发现的碳交易市场和机制,并开发相应的衍生环境金融工具。
另外,在转型经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的国家综合环境基金对我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可以借鉴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环境基金模式设立我国的主权环境基金。
并建立多级国家或地方政府环境基金,用于支持低碳经济项目、环境保护项目,国家监管和信息系统的建设等。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在大中城市建立地方环境基金,重点支持地方低碳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
2.3在制度层面上构建发展环境金融的激励机制发展环境金融必须在制度层面上构建相应的激励性机制,推动环境金融理念的建立及相关培训。
政府在制定一系列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标准时,应考虑金融方面的因素,且不能局限在现有的金融体系内思考问题。
应鼓励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增强捕捉低碳经济下的商业机会的积极性;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金融产品的逐步兴起和蓬勃发展。
通过上述环境金融创新,形成低碳城市的金融支撑体系,从而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寻找出一条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面对后京都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1]AssetOneImmobilienentwicklungsAG.Conceptionsofthedesirable:wha tcitiesoughttoknowaboutthefuture[M].NewYork:SpringerWien,2007.[2]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文淑惠,钱玥.国际CDM融资渠道及云南省CDM潜在领域融资潜力分析[J].生态经济,2007(11):50~53.[4]金学军,陈航生.桥隧模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5]刘贵生.能源金融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