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的思考
低碳城市建设与运营
低碳城市建设与运营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的背景下,低碳城市建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低碳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旨在减少城市对能源资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低碳城市的定义、建设和运营策略以及实施的挑战和机遇。
1. 低碳城市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等方面减少碳排放的城市。
它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改进交通系统等手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低碳城市建设策略(1)新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规划和设计阶段就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则。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建筑设计和绿地建设,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排放,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推广清洁能源利用:低碳城市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力度,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通过建设和推广可再生能源设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3)改善交通运输体系: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
建设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此外,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街,也有助于降低碳排放。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碳城市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通过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和智能家居等技术手段,实现能源的智能化控制和减少能源的浪费。
3. 低碳城市运营策略(1)建立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系统:建立城市的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系统是低碳城市运营的基础,可以追踪城市的碳排放情况,制定相应的减排策略。
(2)鼓励居民参与低碳生活:通过宣传教育和奖励措施,鼓励居民减少能源消耗和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骑行或步行代替汽车出行等。
(3)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在城市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是实现低碳城市运营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并且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4. 低碳城市建设的挑战和机遇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财政投入不足、技术创新的难度以及社会意识的不足等。
零碳排放城市建设有何挑战
零碳排放城市建设有何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减少碳排放成为了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
零碳排放城市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实现城市范围内的净零碳排放。
然而,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能源供应的转型是零碳排放城市建设中的首要难题。
当前,许多城市的能源结构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要实现零碳排放,就必须大规模地转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
但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例如太阳能在夜晚无法发电,风能的强度也会随时间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发展高效的能源储存技术,如大容量电池和氢储能等,以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
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往往不均匀,需要建设大规模的能源传输基础设施,这不仅需要巨额的投资,还涉及到复杂的土地征用和环境影响评估等问题。
城市的交通系统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私人汽车的普及导致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增加。
建设零碳排放城市需要大力推广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然而,这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
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可能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导致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私家车。
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的建设可能会受到城市空间有限的制约,特别是在老城区,改造难度较大。
此外,电动汽车的普及虽然是减少交通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但电动汽车的成本相对较高,充电设施的不足也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城市的建筑行业是另一个碳排放大户。
从建筑材料的生产、建筑施工过程到建筑物的运营和维护,都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
要实现零碳排放,需要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如再生钢材、木材和环保型混凝土等。
但这些材料的成本通常较高,可能会增加建筑的总体造价,从而影响开发商和业主的积极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低碳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同时,对于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城市的工业生产也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
城市建设中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
城市建设中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在当今社会,城市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
推动城市建设向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到城市的整体布局中。
例如,在城市功能分区上,要合理规划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减少通勤距离,降低交通能耗。
同时,要预留足够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增加城市的生态容量。
在交通规划方面,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构建便捷高效的公交网络,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此外,还可以规划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能源的优化利用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环节。
一方面,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在城市中的应用潜力巨大。
例如,在建筑物屋顶和外立面安装太阳能光伏板,为城市提供部分电力;在合适的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场,为城市供电增添绿色动力。
另一方面,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对城市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能源的精准分配和高效利用。
对城市中的工业企业,要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对于建筑物,要推行节能标准,采用新型的保温隔热材料和节能门窗,减少能源浪费。
在城市建设中,建筑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推广绿色建筑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
绿色建筑应具备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等特点。
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建筑材料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并对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
同时,鼓励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通过加装节能设备、改善保温性能等措施,降低既有建筑的能耗。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低碳城市建设旨在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呢?首先,能源结构的优化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
当前,许多城市的能源供应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通过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场、水力发电站等项目,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城市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同时,要加强能源的存储和传输技术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的低碳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交通领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实现低碳交通,我们需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如地铁、轻轨、公交车等。
增加公共交通的线路覆盖和运营频率,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同时,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建设完善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网络,提供便捷的自行车租赁服务。
对于私人汽车,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加大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车辆的怠速时间,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再者,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不容忽视。
城市中的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并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
推广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新建建筑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高效的照明和空调系统,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对于既有建筑,要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对建筑物的能源管理,建立能耗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探讨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探讨【摘要】低碳城市规划是实现低碳社会的重要手段,中国面对国际压力和国内资源环境紧缺的局面,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走低碳生态型的道路。
本文对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新趋势,而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必然担负着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
特别是中国目前正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如何协调城市化与低碳化、生态化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并需认真探讨的问题。
因此,规划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让低碳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始终,成为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
1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特征1.1可操作性低碳城市的“低碳”是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入点。
也相对容易量化衡量,因而也较容易把握和实现。
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体系有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低碳经济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生态技术等。
1.2高效性城市作为一种高度集聚性的人类聚居地,人们的生存途径不同、生活水准不同,故生存竞争激烈。
低碳城市的高效性表现在城市的生产、运行和维护成本的低能耗趋于最小化,城市物质与能量得到了最高效的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将大大提高。
低碳城市规划内容的高效性主要应体现在城市能源系统的高效率,城市转换系统的高效益和城市流转系统的高效率。
1.3循环性低碳城市的循环性主要有:①通过自身生态系统的完善。
对改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循环起积极的作用;②城市循环的内容全面、完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③城市各个系统以及整体的城市系统的循环速率比较合理、且保持整个城市循环系统平衡;④循环机制明确模式正确;⑤能识别、能解决阻碍城市系统良性循环中出现的问题。
低碳城市规划设计就是遵循这几种特征的特性。
利用科学的手段,通过原理设计,使其更加系统性,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1.4和谐性低碳城市的和谐性,一方面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现实难点与关键问题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现实难点与关键问题摘要: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地推进。
与此同时,对于资源的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也受到愈发的重视。
我国一直在努力的对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优化,有关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在持续地进行当中,本文对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现实难点与关键问题。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现实难点;关键问题1关于低碳城市的基本介绍低碳城市,指的是将城市的工作和居民的生活,融入低碳经济中去。
同时,有关市民日常生活及日常行为能够落实并践行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对政府工作与服务而言,也能确保实现低碳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与发展。
当前,低碳城市规划与追求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并将其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加以落实。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很多的一线大城市都很发达,经济蓬勃发展,各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当前,有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浪费,这将不利于我们已有的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相关城市建设中,如果能充分认识低碳理念,同时又能够将低碳的概念运用于相关建设中,不仅能够确保不会对我国的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后果,而且还能够对当前的生态系统进行优化,不会对当前的工业发展造成过大的冲击,同时也能使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改变,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量,使城市内部环境更加清洁,生产的有毒气体和有毒物质越来越少,不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活造成危害,也不会对我们的城市基础建设和配套建设造成不利的后果。
2有关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的主要难题(1)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传统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存在能源浪费和排放过多的问题。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需要通过改善建筑节能、推广清洁能源利用等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2)土地规划合理性低。
传统城市规划中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城市扩张过快等问题。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旨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能源利用、交通运输、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城市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进行探讨。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与意义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降低碳排放为主要目标,通过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低碳城市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低碳城市建设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综合规划:低碳城市规划需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低碳发展规划方案。
2.循环利用:通过优化城市资源利用结构,实现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能耗。
3.绿色发展:低碳城市规划需注重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方面的发展,推动城市向生态、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4.参与治理:低碳城市规划应注重相关部门、企业、居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任务1.优化城市布局:通过科学规划城市用地、交通、建筑等布局,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2.建设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高建筑能效,减少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3.发展低碳交通: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汽车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4.推动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降低城市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
5.加强碳排放监管: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监测和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和机构减少碳排放,实现企业社会责任。
四、低碳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城市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发展规划存在短期性、片段性等问题,导致城市发展资源浪费,碳排放增加。
浅析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浅析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随着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中国的城镇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及居民生活使得城市成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领域。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如何实现?为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2021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城市是推动低碳经济转型重要的责任主体和行动单元,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关注的领域。
一、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中国于2016年9月3日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成为第23个完成批准协定的缔约方。
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在发达国家,交通和建设领域是主要排放源,这两项约占总排放量的70%-80%,而生活和工业生产的碳排放约占20%。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和工业排放是主要碳排放源,其次是建设和交通领域。
在长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中国的资源供需矛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逐渐突显。
由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重点在城市,相对于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农村,碳排放的管控主要在于城市。
总体而言,构建低碳城市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
早在2008年,国家建设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上海和保定两市率先开展了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
目前,低碳试点城市已经扩展到全国42个城市,各城市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政策,建立管理体系,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走了不少弯路,这些都是中国低碳城市基本支撑体系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以上试点城市虽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多方面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缺乏顶层的制度设计和整体规划。
中国虽然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者,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原创性政策探索和创新阶段。
低碳城市建设的挑战与路径选择
低碳城市建设的挑战与路径选择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低碳城市建设成为了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进的重要议题。
低碳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还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选择来解决这些挑战。
一、低碳城市建设的挑战1.碳排放量较大: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都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2.资源消耗高:城市人口密集,资源消耗量大,对水、能源、土地等资源需求量大,导致资源短缺和浪费问题。
3.环境质量低: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逐渐恶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居民健康造成了威胁。
4.传统城市规划思维:传统城市规划思维以功能分区为主,忽视了城市内部的交叉影响和整体协调,导致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和可持续。
二、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1.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城市应该制定低碳发展规划,明确低碳目标,整合城市资源,优化城市结构,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推动低碳交通出行: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使用量,推动交通绿色化和智能化。
4.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通过引导和技术支持,推广城市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公园、绿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6.加强城市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低碳城市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和评估,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三、结语低碳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挑战和机遇并存。
只有深入研究低碳城市建设的挑战与路径选择,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的低碳城市。
希望我国各地城市能够积极响应国家,加大力度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为未来城市发展和全球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绿色城市建设可持续的低碳城市
绿色城市建设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绿色城市建设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低碳城市的建设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探讨绿色城市建设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低碳城市的目标。
同时,将分享一些绿色城市建设的实际案例,以期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 环境友好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绿色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环境友好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者需要考虑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城市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街道和建筑,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
同时,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改善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系统是造成碳排放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为了打造低碳城市,城市规划者应该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建立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如地铁、轻轨和公共汽车系统,可以鼓励市民减少使用私人汽车。
此外,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如骑自行车或步行,对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也起到积极作用。
3. 提供绿色空间与生态系统服务绿色空间和生态系统服务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规划者应该重视保护和提供绿地和公园,以提供良好的休闲和娱乐环境。
此外,保护自然湿地和植被覆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还可以调节城市气候,并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环境。
4. 促进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绿色城市建设还需要重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
城市规划者应该鼓励企业和居民减少废物产生,同时提倡回收和再利用。
建立高效的废物管理系统,如垃圾分类和能源回收,有助于减少废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城市创造经济收益。
5. 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建设绿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
城市规划者应该考虑建设高效的供水和供电系统,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
同时,注重建设绿色建筑和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实际案例:1. 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被广泛认为是绿色城市的典范。
低碳园区建设 思考建议 路径
低碳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路径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低碳园区建设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重要举措,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低碳园区建设中,包括建筑、交通、能源利用、废物处理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全面规划和改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低碳园区建设的重要性低碳园区建设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低碳园区建设也能够为城市带来更好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三、低碳园区建设的思考建议1. 制定综合规划:低碳园区建设需要从综合角度出发,制定全面的规划。
包括园区布局、建筑设计、能源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需要统筹考虑,确保各项措施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
2. 推行绿色建筑:在低碳园区建设中,建筑是重要的环节。
倡导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3. 注重交通规划:为了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低碳园区建设要注重交通规划。
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建设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道,减少汽车使用,降低交通排放。
4. 提倡清洁能源利用:低碳园区建设要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5. 强化废物处理:园区内的废物处理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废料等,要有严格的分类和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再利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低碳园区建设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低碳园区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作为写手,我深知在撰写和探讨低碳园区建设的相关议题时,需要深入挖掘并全面介绍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在我看来,低碳园区建设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路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每个人对环境和未来世代的责任。
总结回顾:低碳园区建设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也是我们未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低碳建筑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2篇
低碳建筑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2篇关于低碳建筑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一、低碳建筑的概念及背景低碳建筑是指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建筑物在使用和运营的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建筑。
低碳建筑的背景是不断加速的全球化,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建筑发展中的问题1. 建筑材料选择和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2. 没有进行有效的生命周期评估,导致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且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4. 技术瓶颈和人才缺乏,导致低碳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受到限制。
5. 建筑物的低碳标准不统一,导致不同标准之间存在冲突,难以形成合力。
三、低碳建筑发展的对策1. 选择环保建材并优化制造过程。
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建材,并注意建材的原材料来源和制造过程中的排污情况。
2. 进行生命周期评估。
对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评估,采取可持续的设计和建筑管理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
采取合理的设计和建筑技术,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4. 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发挥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推动低碳建筑的普及和推广。
5. 推行统一的低碳标准。
加强各级政府的管理,推行统一的低碳标准,促进低碳建筑的持续发展和普及。
案例分析一、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国家大剧院采用了多种创新的技术手段,如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采光、通风等,能够同时减少室内照明用电和空调制冷负荷。
分析:该建筑采用了高新技术并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二、瑞典布鲁姆瓦尔高中瑞典布鲁姆瓦尔高中采用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建筑,采用太阳能集热器、地源热泵、热回收等技术手段,该建筑实现了零排放。
分析:该建筑采用了环保建材和可再生能源,并采用了多种节能技术,实现了零排放。
城市发展如何做到绿色低碳
城市发展如何做到绿色低碳在当今社会,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如何实现绿色低碳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压力。
因此,探索城市发展的绿色低碳路径迫在眉睫。
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首先需要优化能源结构。
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模式,不仅资源有限,而且在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应当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以太阳能为例,城市中的建筑物可以安装太阳能板,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部分用电需求,还能将多余的电力并入电网。
风能的利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城市周边的合适区域建设风力发电场,为城市提供清洁的电力。
同时,水能的开发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实现能源的本地化供应。
在交通领域,推动绿色出行是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一环。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和优化。
增加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公交和地铁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同时,发展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等新型出行方式,为短距离出行提供便利。
对于私人汽车,应当鼓励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加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实现交通流量的合理分配,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城市的建筑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因此建筑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应当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的因素,采用合理的建筑布局和朝向,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
选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如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节能门窗等,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
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加强能源管理,安装智能电表和能源监测系统,实时掌握能源消耗情况,及时采取节能措施。
“双碳”目标下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研究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2019 年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到2060 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2070 年间将二氧化碳排放降至零。
这一目标意味着我国必须全面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行绿色发展,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和建设低碳城市。
一、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和发展。
它的核心理念是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发展绿色建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1.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采用了很多节能技术,例如太阳能、地源能等能源利用技术,建筑结构和材料的优化等。
绿色建筑的节能和环保环保水平比传统建筑要高很多,因此绿色建筑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上更加节约,更加环保。
2. 降低能源消耗对比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更注重整体节能和资源的整合。
因此,绿色建筑在储能和传感等方面可以进行更加广泛的应用,使能源的消耗大大得到降低。
3. 促进循环经济运用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新型材料和资源,形成更加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更好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及社区。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发展能够极大地带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性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为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保证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城市。
建设低碳城市具有以下的重要性:1. 减少能源的浪费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在诸多方面下功夫,从而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
特别是关注城市的绿色化,运用能源技术,保证城市的节能和环保,其节能效果极为显著,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 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设低碳城市将被视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展路径,同时在市场营销中,低碳城市的品牌影响力会更加的强大,因为它是一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建设模式。
3. 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本质上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诞生的,而可持续发展正是人类长久相处和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新思路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新思路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已成为全球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重点探讨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帮助城市实现绿色低碳化的目标。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的第一步是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
城市规划应注重合理布局,促进城市功能的集约化和高效化。
适度控制城市的扩张,鼓励城市内部的更新改造,减少土地的浪费。
此外,还应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尤其是生态脆弱区域的保护。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土地利用,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二、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在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过程中,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能降低排放量。
因此,政府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鼓励企业和居民使用清洁能源设备。
同时,要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能源消耗的降低。
通过开展能源管理和监测,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三、发展可持续交通系统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应该发展可持续交通系统。
一方面,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另一方面,要建设便捷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市民选择步行和骑行代替短途出行。
此外,还可以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减少车辆尾气排放。
四、加强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应加强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规,要求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提供相应的垃圾分类设施。
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此外,还应加强对垃圾的循环利用,发展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废物的填埋和焚烧。
五、推进绿色建筑和节水措施绿色建筑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降低能耗和碳排放,还可以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怎样才能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怎样才能建设绿色低碳城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目标。
绿色低碳城市不仅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呢?首先,优化城市规划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布局功能区,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出行。
比如,将工作区、商业区和居住区进行合理融合,减少居民通勤距离。
同时,要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利性,鼓励居民选择公交、地铁、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此外,规划中还应预留足够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增加城市的生态容量,改善城市微气候。
能源的合理利用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关键。
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例如,在城市建筑中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在合适的地区发展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
另一方面,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对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
对于工业企业,鼓励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节能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在建筑领域,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强建筑保温隔热性能,采用节能照明和空调系统;在交通方面,发展新能源汽车,优化交通信号灯设置,减少车辆怠速时间。
城市建筑的绿色化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重要环节。
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因此推动建筑的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在建筑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采光、通风等自然因素,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选用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在建造和拆除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
在建筑运营阶段,要加强能源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高效运行。
加强城市废弃物管理也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必要措施。
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
建设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施,采用环保的处理方式,如焚烧发电、生物降解等,减少垃圾填埋对土地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鼓励居民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城市建设中如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城市建设中如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在当今时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而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建设和发展方式对于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动城市建设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应对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首先,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和发展需求,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减少职住分离,降低通勤距离,从而减少交通碳排放。
同时,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过度扩张和土地浪费。
比如,建设紧凑型城市,通过高密度、混合用途的开发模式,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
在交通领域,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体系是关键。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如地铁、轻轨、公交巴士等,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完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创建友好的慢行环境,鼓励短距离出行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此外,推广新能源汽车也是重要举措。
加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购车补贴和优惠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城市交通中的比例。
建筑行业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推动建筑的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制定并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新建建筑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的要求。
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如可再生材料、环保保温材料等。
加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对老旧建筑的外墙进行保温处理,更换节能门窗,安装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
能源供应的绿色转型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
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城市中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的就近供应和高效利用。
同时,加强能源存储和智能电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城市的绿化和生态建设也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建设公园、湿地、绿道等生态空间,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调节城市气候。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在当今全球变暖严重、碳排放量高企的情况下,低碳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国推进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优化城市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在这个过程中,低碳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也是显著的,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社会效益低碳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和自然景观的丧失越来越严重,而低碳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新建绿地、扩大植被覆盖等方式,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低碳城市建设也可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促进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减少城市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其次,低碳城市建设也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低碳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整合城市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使城市更为合理地运转,提高城市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使城市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
最后,低碳城市建设也可以促进城市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低碳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保护城市文物古迹、建设文化场馆等方式,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进一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效益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施、交通出行、能源使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改造城市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首先,低碳城市建设可以降低城市的运行成本。
城市是一个庞大的能耗系统,城市的运行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物质,而低碳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改善城市设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等方式降低城市的运行成本。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的财政收入,还可以为城市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福利。
其次,低碳城市建设可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阵营的扩大,新能源已成为发展的重要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城市与减灾观察与思考Observation and Thinking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低碳生态型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
目前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示范和建设各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诸如生态城市、清洁能源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
人类活动足迹加剧了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本世纪人类共同应对的巨大挑战。
在城市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就要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
以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
二是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
提升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风力发电、大型变压器、轨道交通配套装备等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积极发展小排量、混合动力、纯电动等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低碳装备制造业和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步伐。
三是对现有产业链群进行优化调整,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以我国电力产业为例,企业加快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将直接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动力,并由此为相关节能产品、低碳产品、新型电力设备等厂商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电网企业的规划,到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电网输送容量将超过2.6亿千瓦,将减少发电装机约2500万千瓦,每年减少东部地区煤炭和铁路运输量4.8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7亿吨、二氧化硫约1075万吨、氮氧化物约140万吨。
南方电网公司全网水电装机比重将从目前的32%上升到41.3%,核电装机从2.9%上升到9.4%,其他新能源(包括风电、气电等)装机从目前的0.3%上升到4.7%,火电装机从目前的64.8%下降到44.6%。
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的思考江苏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陈明忠Thinking about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ecological cities2010.103城市与减灾Observation and Thinking观察与思考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快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有几点: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节能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强生物质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开发生物质热解气化、生物质制乙醇、生物质制氢、生物质燃料气合成二甲醚、生物质燃料气合成汽油、甲醇以及城市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生物能源业;加快推进风能发电成套装备产业化;支持发展光—热转换材料、集热器结构材料和部件,研发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及组件技术,积极推进薄膜电池、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及其他电池等先进太阳电池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太阳电池生产和测试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推进新一代的地下温泉热水利用技术、小城镇区域性集中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发展小型高效天然气制氢,大规模煤气化制氢技术;支持开发高效热交换器和热系统的节能技术,加快发展工业高耗能产业的节能降耗新工艺、关键技术和设备;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低碳实验室,引导其面向应用、面向企业,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围绕沼气、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二甲醚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工业节能、照明节能、建筑节能等重点领域,重点污染行业废气、废水、废渣的治理技术研发,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积极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参与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加强节能减排的人员培训工作。
坚持公交优先方针“低碳交通”就是在日常出行中选择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这是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大势所趋。
目前城市中主要的低碳交通方式以公交、地铁、轻轨等方式为主,其实,自行车以其轻便、灵活、环保、舒适的特点,是城市短途出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在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上,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方针,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 T )。
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进行低碳交通体系研究,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总结国内相关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新的起点,提出完善的低碳交通发展理念,为宏观指导提供依据;二是准确把握我国交通碳排放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复杂的环境条件和影响因素,提出不同阶段的减排目标;三是提出我国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框架,明确目标、任务及对策。
从4个方面减碳,即技术性减碳,结构性减碳,制度性减碳和消费性减碳。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吨碳。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
如果整个行业能跟进10%的商品房建造低碳化生产,节约的能耗相当于葛洲坝发电站1个月的发电量;节约10170万立方用水,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减少71万立方米混凝土损耗,可以多建造2.5万户90平方米小户型住宅;减少45.2万立方米木材损耗,等于保留了6000公顷森林。
城市发展低碳建筑应着力加强政府规划和相关文件的贯彻落实力度,严格实施低碳建筑标准,新建筑的立项、审批和建设过程都必须遵照相关标准。
要扩大低碳建筑理念的普及推广,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推进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要尽可能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排水等设计理念;推行建筑能耗标识制度,推广低碳建筑的分级认证制度;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鼓励商场、写字楼、工厂等现有商业建筑开展节能改造,政府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公营机构要制定和实施强制性节能措施;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应公开其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能源审计,推动大型建筑节能减排等。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实施了节能建筑的相关标准,以20世纪80年代初的建筑物能耗为参照物,1996年初国家要求建筑物要比参照物节能30%以上;2000年第二次提高节能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节能30%,比参照物节能50%左右;2005年再次提高标准,节能达到65%以上。
近年来,“零能耗建筑”、“低碳建筑”渐渐成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光伏与2010.110.83城市与减灾建筑相结合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成为建筑节能热点。
促进农村低碳化建设低碳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未来的能源发展必须走节能、高效、环保之路。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城市必须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
一是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
如,用粪肥和堆肥作为化肥的替代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减少径流,增加入渗,通过作物残茬及覆盖在地表的秸秆可防止风蚀和水蚀,提高土壤生产力。
采用深耕作物与中耕作物轮作,引入蚯蚓、微生物共同熟化深层土壤,扩大作物根系营养能力。
二是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如,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是农业中的剩余能量,其中70%以上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得不到利用,而且燃烧释放出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作物秸秆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亟须探索出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资源的新途径,如用作饲料、肥料、培养料;也可采用秸秆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厌氧条件下经热解气化成可燃性气体;也可利用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燃料。
三是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在农村普及太阳能集热器是发展低碳农村的有效途径。
以黑龙江海林农场为例,利用奶牛养殖厂粪污为主要原料,以农场制糖车间产生的废热水太阳能热水器为热源,建立2000立方米沼气工程项目,每天处理畜禽粪便600吨,产生沼气200立方,可以解决农场居民燃料供应问题;同时利用沼气发电,为农场园区提供照明用电。
根据测算,仅此一项,农场每年可少烧煤炭800吨,也可改变农村畜禽养殖业粪污随意排放现象,提升农村生态水平。
鼓励低碳技术研发要设立碳基金来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
碳基金模式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
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
低碳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与此同时,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使公众真正参与进来。
人类活动足迹加剧气候变化的趋势如不扭转,则生态系统崩溃、水资源缺乏、疾病肆虐、威胁人类的生存。
因此,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推进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1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新增8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中国政府公布了自主减排目标——到年中国单位GD 碳排放将比5年下降% 5%。
要致力于制度创新,从政策引导层面建立有利于形成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
对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进行低碳化调整。
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法规,考虑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
对新能源、提高能效、生态基础设施等低碳经济产业实行政策倾斜。
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清洁发展、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及相关法规。
有专家认为,从今天的社会背景看,我国的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立法理念落后,对一些事项仅作原则性规定,而在其他法律作了详细规定,原则性规定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制度安排偏重对企业等排污者、开发者的限制,忽略对政府环保履职的规范、制约和监督。
中国应重新起草一部环境法,以科学发展观为立法基本指导思想,侧重并聚焦于规范和制约政府影响环境的行为。
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推动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通过政策激励和融资支持,在城市中推广能有效节能减排的低碳技术。
目前在中欧战略合作框架下,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是合作重点,欧盟成员国和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积极行动,承诺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低碳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和高端制造领域的投资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