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人类社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生态城市概念最早源于1990年美国夏威夷州凯库阿共识,被定义为“一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
从那时起,全球各地都开始陆续探索和建设生态城市。
2007年,国务院正式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动了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有一批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其中不乏海口、义乌、深圳等知名城市。
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强化城市生态建设。
1. 环保标准逐步提高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环保标准也是衡量生态城市建设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环保标准目前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逐渐加强,这也促进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
2. 低碳经济占比提高低碳经济是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另一重要参考指标。
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采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小生态环境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同时也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3. 城市规划机制设置城市规划机制的制定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从宏观层面上,需要设置相应的规划机制和组织架构,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计划,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和执行,并监督调整整个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
二、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趋势1. 智慧化智慧化是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生态城市的主要特征是城市系统的智能化和高效化,这需要城市规划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分析。
2.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另一个新趋势。
遵循循环经济原则,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和再生产,在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
3. 环保建材环保建材在生态城市建设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
浅谈低碳背景下的生态城市设计
浅谈低碳背景下的生态城市设计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生态城市思想被引入到城市设计领域,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如何真正将低碳的生态理念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并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设计可持续发展生态低碳1低碳的研究背景低碳理念自2003年首次被提出以来,经历了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渗透过程。
城市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集中区域,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区域,因此低碳发展也成为城市科学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建设低碳城市是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
2生态城市设计2.1生态城市设计的概念从本质上来说,低碳城市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
在低碳背景下,生态城市思想被引入到城市设计领域,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
首先在城市—区域层次上,强调对区域、流域甚至是全国生态系统的影响。
其次在城市层次上,鼓励建立合理城市结构,扩大自然生态容量,形成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最后,城市社区是生态城市设计的基本层次,鼓励其建立拥有合理生态结构、和谐生态秩序、完善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
2.2生态城市设计原则国外生态城市设计经过20余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较完整的建设原则,分别是(1)优先开发紧凑多样、绿色安全的混合土地利用社区,并且使其靠近交通设施(2)把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置于优先位置(3)修复被破坏的城市自然环境(4)创造混合住宅区(5)提倡社会公正性(6)促进地方农业、城市绿化和社区绿化发展(7)提倡简单的生活方式(8)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
3生态城市设计的热点理论3.1低碳建筑生态城市设计多体现为应用具体技术达到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耗、提高效率的目的,如太阳能技术和气候适应性设计。
这些生态化设计以在建筑的选址、布局、资源利用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利用率为准则,使建筑适应当地气候与环境条件。
3.2步行城市一般用步行适宜性作为步行城市的测度,包括为行人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在合理的时间和成本内使人们能够到达各种目的地,在步行道网络中提供视觉吸引。
低碳视角下城市规划建设问题和解决要点
低碳视角下城市规划建设问题和解决要点低碳视角下城市建设问题及现状1.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的问题尽管低碳理念一直被提及,但是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中,相关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功能区规划选址不当。
各个功能区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在选址的过程中,部分功能区选址不当。
(2)定位不当。
部分城市对功能区的布局盲目贪大。
(3)部分用地低密度外延,开发效率低。
(4)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部分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往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高档住宅和商务中心,而对于基础设计建设的投入却不足。
(5)缺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很多城市盲目开发用地,破坏了生态景观,造成了景观多样性指数的降低。
(6)部分新区建设秩序欠科学。
城市的新区在建设过程中主观因素起的作用比较大,缺乏前期的整体考虑。
2.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现状我国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大多是以生态城市的方式开展的。
某些城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列举以下三个例子。
(1)天津中新生态城。
天津中新生态城规划特点主要有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区域实际状况,建立了26 项生态城市建设指标,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2)深圳光明区。
积极布局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参与全球城市体系重构过程。
(3)河北“4+1”生态示范城。
这些生态示范城市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完善性,保护生态环境,走低发展低消耗之路。
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解决方案针对低碳视角下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城市在以后的规划中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目标选择作为对发展方向的指引,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落实低碳的发展要求首先要合理的选择城市新区的发展目标。
通过以下几方面达到目标选择:(1)区域协调共生。
现代社会城市的发展已经突破地域限制,因此要求区域协调健康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
(2)集约高效。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走集约型的土地和资源开发之路。
(3)产业发展。
城市的进步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也要主要人口规模与结构相适应。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方法探究
严重的锁定 效应 ( 谓“ 定效 应 ”是指 圾 。 所 锁 , 基础 设施 、 机器设备 以及个人大件耐用消 以上 , 间不大 能轻 易废弃 , 其 即技术与投 费品等, 其使用年限都在 1 5年乃至 5 O年 目标
支 撑, 协同发展 , 形成 了怀来低碳 生态城
( ) 二 怀来县低碳生态城 市建设基 本 市耦 合 结 构 。
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狭义地讲, 就 个 镇 、5个 乡 、7 2 2 9个 行 政 村 , 总 人 口 能源 。该 县土 地 面 积 19 31 ,7 .8平方 公 里 , 是按 照 生 态 学 原理 进 行 城 市 设 计 , 立 高 3 - 建 1 3万 人 ,人 口密 度 为 每 平 方 公 里 17 土 地地貌类型有 中山、 山、 8 7 低 丘陵、 谷地、 效、 和谐、 健康 、 可持续发展 的人类聚居环 人 , 因 其地 处 环 京津 、 渤海 经济 圈 内 , 平 川 地 、滩 地等 ,多 样 的 地 貌 为 发 展 农 、 又 环
一
( 怀 来县低碳 生态城 市建设基 本 一) 年 1 召开 的哥 本 哈 根世 界气 候 大 会 进 亩 , 2月 年产 值 3 O亿元 。 里 汇聚 了 中粮 长 城 思路。 这 在全球都在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 式 步 增 强 了人 类 从 生活 、 生产 、 境 等 诸 等 2 环 0多 家葡 萄 酒 生产 企 业 ,是 我 国 北 方 的 背景 下 , 合 分 析 我 国 的经 济和 环 境 概 综 多方 面对 环 境 的 思 考 , 逐 渐 达 成 了“ 并 节 地 区 最 具 知 名 度 的 葡 萄 及 葡 萄 酒 产 区之 况 , 出 了我 国 发展 低 碳 经 济 的整 体 思 路 提
境 约 束 的背 景 下 , 碳 经 济 作 为应 对 全球 整个河北地 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低 具有较 高的医疗价值。 气 候 变 化 、 持 人 类 可 持 续 发 展 、 障 能 保 保 ( ) 三 工业 与 经 济基础 。 来 县 处于 世 怀 二 、 来县 低 碳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思 路 与 怀 源 安全 的 基 本 途 径和 战 略 选 择 , 正在 全 球 界 葡 萄种 植 黄 金 纬度 区 , 年均 日照 时 数 超 目标 范 围 内得 到 广 泛认 同 、 发展 和 推 广 。2 0 过 3 00小 时 ,全 县 葡 萄 种 植 达 1 . 09 ,0 65万
城市化进程中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材料 、民用建筑 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 化应
用 、绿 色建 筑等 尚处 在初 期发展 阶段 ,生 活能耗 比例上升较快 ,进一步加重 了宁夏 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工作量。
副教授 ( 宁夏 大学马克 思主 义学 院
银 川 702 5 0 1)
基 金 项 目:宁夏 大 学科 学研 究基金 资助 项 目 “ 西部 大开发 中构 建低 在 模 式 愿 景 设 计 碳 西部 城 市的路 径”( ) K一 7) 0 年度 宁夏 哲 学社 科规 划项 目 NIS 2 ;2 1 1
低碳 生态 城 市 的 内 涵 ,是 可持 续 发 展 思 想 在 城 市 发 展 中的 具 体 运 行机 理 ,
是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和 生 态 化 发 展 理 念
次不合理 ,农业产 业化水平低 ,工业产业 所 占比重虽 大 ,尤 其是重 工业 比重偏高 , 但高消耗 、高投 入、低 产出 ,资源型特征
“ 宁夏在新一轮西部开发 中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路径与政策 ( B J3 ’ iNX Y 0 1 y
中 图 分 类 号 :F)22 文 献 标 识 码 :A ( . 6
宁 夏 低 碳 生 态 城 市 发 展 总 体
宁夏应 在坚持科 学发展 观的 前提下 ,
◆
构 建新 型城 市化 模式 ,从 传统 的粗放 型扩
标 ,建 立 了宁夏 低 碳城 市评 估 标 准和 体
系 ,最 终 指 出要 分 步骤 、分 阶段 有序 推
进 宁夏 低 碳 城 市发 展 。
关 键 词 :低 碳 生 态城 市
系构 建 途 径
发展 模 式
体
上看 ,宁夏产业 结构性矛盾 突出 ,产业层
低 碳 生 态 城 市 的 内 涵
浅谈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策略构建
2 0 年 杭州 产业结 构 第一产 业 、第二 产 围考 虑城 市的时 间和 空 间分布 ,把握 时 间空 09
业 、第三 产业所 占产业 总值的 比例为 16 .%、 比 重低 。工业 中重 工业 对工业 总产 值 的贡献
间上 的整 体协调 系统 。具 体专项 规 划包括 以 第 一 、绿 色能源规 划 ,涉及 到城 市能源
率 ,同时 伴随 着 人们收 入的 增加 ,但我 国的
能 源价格 又相 对过 低 ,使得 对能 源的需 求与 实 际消 费都有 很大 的增长 ,这对于 杭卅 城 市 I
尊i摘要 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涉及面 织 、 自动演 进的 复杂生 态有 机体 。 只要 确 立 广、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新兴的发展理念可以 了低碳生 态城 的发 展 目标 和规 划 方案 ,通过 较好地适用于我 国 现阶段的城市化改革进程。本 适 当的 引导 、刺激 ,协 同市 民和社 会各 界 的 文在绿 色能源、绿 色交通 、绿 色建筑、绿 色产 力 量促进 其健 康发 展 ,就 可 以克服 城市 “ 老
把低碳 城 市和生 态 目标 相 结合 ,走 自己发展 人 口的 增长过 快人 ,建 筑业 、交 通运输 邮 电 的逐 年增 长也表 明了杭 州在城 市环 境建设 方 面有 了很大 的提高 ,增加 了城市碳 汇能力。 4 杭州低 碳生态城市规划措施
在进 行低碳 生态 城市 规划时 ,必须全 范
3 、杭州低碳城市 建设阻碍因素分 析
杭 州低 碳城 市建 设主 要存 在着 以下方 面 了巨大 的压 力 ,同时也 导致 了能源 的大 量消
次来寻 求应 对之 道 ,即打 造低碳 生态 城 。要 的 问题 ,工 业 比重 失调 ,产 业结 构不 合理 , 的模式一C 模式( hn smo e ,建立 起低污 通 信业 耗能 的增长 过快 ,人 们节 能 、减排 、 C iee d 1 )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探讨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探讨【摘要】低碳城市规划是实现低碳社会的重要手段,中国面对国际压力和国内资源环境紧缺的局面,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走低碳生态型的道路。
本文对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新趋势,而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必然担负着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
特别是中国目前正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如何协调城市化与低碳化、生态化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并需认真探讨的问题。
因此,规划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让低碳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始终,成为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
1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特征1.1可操作性低碳城市的“低碳”是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入点。
也相对容易量化衡量,因而也较容易把握和实现。
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体系有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低碳经济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生态技术等。
1.2高效性城市作为一种高度集聚性的人类聚居地,人们的生存途径不同、生活水准不同,故生存竞争激烈。
低碳城市的高效性表现在城市的生产、运行和维护成本的低能耗趋于最小化,城市物质与能量得到了最高效的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将大大提高。
低碳城市规划内容的高效性主要应体现在城市能源系统的高效率,城市转换系统的高效益和城市流转系统的高效率。
1.3循环性低碳城市的循环性主要有:①通过自身生态系统的完善。
对改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循环起积极的作用;②城市循环的内容全面、完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③城市各个系统以及整体的城市系统的循环速率比较合理、且保持整个城市循环系统平衡;④循环机制明确模式正确;⑤能识别、能解决阻碍城市系统良性循环中出现的问题。
低碳城市规划设计就是遵循这几种特征的特性。
利用科学的手段,通过原理设计,使其更加系统性,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1.4和谐性低碳城市的和谐性,一方面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能量消耗和碳排放量也在迅速增加,成为了环保和生态保护最大的挑战之一。
为了建设更加可持续、绿色、低碳的生态城市,需从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两个方面入手。
一、低碳发展低碳发展是指在尽可能减少碳排放的情况下,追求城市繁荣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要实现低碳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引导政府需要提供政策引导和管理制度,如建立到达可持续发展的法规标准和政策,制定低碳发展计划,制定能源消耗安全标准和监管制度,促进低碳技术研究等。
(二)企业实践企业是低碳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运营中,采用低碳技术、绿色技术、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
(三)居民参与居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元素。
为减少碳排放,居民需要改变节能观念,采用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使用环保材料、绿色低碳产品,以及积极参与城市公共事务,发挥社会责任作用。
二、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指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和管理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城市能耗和碳排放。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筑节能建筑是城市能耗的主要来源。
优化建筑结构和材料,建筑外墙加保温、修补窗户断桥,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和电器等手段,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物能耗和碳排放。
(二)交通节能交通是城市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城市需要采用轨道交通、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以减少碳排放量。
同时,应该通过交通管理,限制轻型车辆的使用,高效利用交通网络,减少拥堵现象,节省交通燃料消耗。
(三)工业节能工业用能是城市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生产方式,改善生产工艺,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工业投资,鼓励新能源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升级等途径,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
总之,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
要实现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居民齐心协力,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城市向可持续、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碳中和与生态城市的建设
碳中和与生态城市的建设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变暖、空气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碳中和和生态城市成为了当下热议的话题。
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
生态城市则是指以生态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使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模式。
本文将论述碳中和与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现状,并探讨它们带来的好处和挑战。
一、碳中和的重要性及现状1.1 碳中和的重要性碳中和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碳中和是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举措之一。
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碳中和减少温室气体的释放,可以有效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其次,碳中和有助于提升能源结构和品质。
传统的化石能源在燃烧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而转向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碳中和还可以推动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1.2 碳中和的现状目前,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措施推动碳中和的实施。
以中国为例,中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全社会正在积极参与到碳中和的行动中,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关注碳中和,并制定了自己的碳中和计划,通过减少排放和增加碳汇,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二、生态城市的建设及发展现状2.1 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增加绿地覆盖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城市应该鼓励清洁能源的利用,推广低碳出行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生态城市的建设还需要重视人文关怀,注重社区建设,为居民提供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2.2 生态城市的发展现状生态城市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问题研究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问题研究【摘要】现代城市规划以生态为导向是针对生态危机提出的应对策略,也是改变城市现状的有效途径。
它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资源有效利用为实现手段,以优化城市结构为基本方式,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时代;生态导向;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经济发展对生态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全球变暖现象出现,为应对这一系列的情况,一新概念“生态城市”应运而生。
而现代城市规划中也越来越重视对生态城市设计,全面的走低碳环保之路。
一、生态城市,应时之需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压力越来越大,城市规划中对合理城市构建的呼吁越来越强烈。
首先,城市是有承载力的个体,最大承受力要求城市规划中还原生态,保存城市的生命力。
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单一的经济生产观念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损害了原有的良好的资源条件。
城市的生态系统有自然,社会,经济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然生态系统是基础,为社会和经济提供相应的空间支持。
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与其环境承载力成正比,与环境污染度成反比,所以,要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必须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城市是人口的聚集地,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城市自身人口的不断增加,给城市的承载力带来巨大威胁,人口的高度增长不仅给城市规模本身承载力带来了严重危害,还制约了交通,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城市功能的衰竭,城市老化,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内部空间形态,是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的重点。
传统城市建设着眼于城市建筑,高楼大厦成为城市化的标志,对高建筑,多建筑的盲目追求导致城市规划中缺少了自然和生态的因素,从而导致城市格局不科学,城市扩展度不大,城市资源损失,自然资源被动适应城市发展。
今天的城市规划受历史格局的制约,在实际规划时不能自主开展,从而造成规划难,改造难的现象出现。
最后,宏观上看,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危机加剧,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挺近,国家间联系增强,为实现全球共赢必须关注生态。
低碳·生态·智能——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2010/5/8低碳生态智能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08城规② 08202020209 王瑨伟08城规② 08202020209 王瑨伟低碳生态智能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实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简而言之就是节能环保建筑。
这一概念虽然是最近才被提出的,但是有关建筑节能减排的相关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
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而自去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提出“低碳”概念以来,更是成为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之一。
一、绿色建筑1.1概念所谓“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其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人,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1.2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
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臵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臵。
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08城规② 08202020209 王瑨伟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
基于低碳视角的义乌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 以循环 经济 为基础 的经济生态建设 一) 充 分发挥 义乌特色和优势 , 围绕生态国际商贸名城建设 目标 , 转变 经济发展模式 , 发展以循环经济模式为基础的生态产业 , 提高资源利用 率,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 提高废物资源化利用率 , 推动城镇生态工业 、 农 村生态农业 和城 乡一体化生态服务业建设进程 ,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于义乌产业发展现状 , 依托中国小商品市场群 , 调整优化工业布 局, 加速工业 经济集聚步伐 , 将现有工业 园区的产业空 间进 行整合 , 主 要发展贸易及 技术 服务功能 , 持原有空 间“ 保 一体两翼 ” 的产业空间发 展格局 , 结合生态功能区划 , 在空间上进一步拓展 , 在功能上形成“ 城镇 生态商 贸一体 化 、 生态协调 和生态控制 的两翼 ” 。主要通过 减量化 、 无 害化 、 资源化( 再利用) 业化 、 、 产 系统化来 实现“ 资源 一 品 一再生资源 产 与回用” 的反馈式流动经济模式 , 实现生产建设和生态建设相协调的可 持续发展。 依 托中国小商品城的优势 , 重点发展购物旅游 , 积极开发和建设人 文、 自然景 观旅 游资源 , 大力 推进旅游项 目的产业化经 营, 加快江东文 化旅游区等重大旅游项 目的开发和建设 , 发展现代生态服务业 , 把义乌 建设成为享誉 国内外 的宜商宜游宜居城市 。 同时 , 加强农 业基础设施建 设 , 构筑高效绿 色农产 品体 系 ; 科技兴 农,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 利用园 区化方式 , 发展观光农业和都市农业 , 加
个方 面探讨 了以低碳理念指导义乌生态城 市建设 的策略 。 [ 关键词 ] 义乌市 低碳视 角 生态城 市 发展战略 当前 , 城市 向低能耗 、 低排放 、 污染的低碳经济 转型 已经成 为世 低 界经济 发展的大趋势 。走低碳发展道 路 , 无疑是协调 经济发展 和应 付 气候 变化之间关 系的根本途径 。而城市作为低碳发 展的载体 , 在生态 城市 的发展道路上如何较好 地融人低碳理 念构建 低碳 生态城市值得我 们思考 。2 1年 1月 , 乌市被国务院批准为 国际贸易综合 改革试 点 00 2 义 城市 , 这让义乌市 的经济社会 发展面临一次巨大的机遇 , 也给我们思考 如何构建低碳生态城市提供 了空间 。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摘要: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以来,“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并将低碳发展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应加快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但在当前的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本文拟从这些问题入手展开探讨,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关键问题引言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逐渐地发展成了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使得构建和谐城市、优化居住与发展环境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具有较强的环保价值和现实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工业化的影响,其环保理念的发展速度和落实情况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在发达国家,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态势向着更加先进的方向迈进。
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正处于积极探索的重要时期,同时受到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并在具体发展时,暴露出很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工作。
1城市规划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城市建设智能化和低碳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从城市空间规划、产业整合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和交通形式优化等方面,全面构建智慧低碳城市。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低碳理念要落到实处,相关研究表明,紧凑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功能区域间的协同效率,降低过程性无效工作的碳排放量,集约低碳的空间结构形态是多核心的,如昆明市呈贡区的“小街坊”路网,构建“轨道交通+BRT+常规公交”一体化公交系统及“低碳、便捷、畅通、宜人”的交通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保证各分工区域有条不紊地发挥功能,且有效促进了各区域间的联系,提高了城市整体的运行效率,降低了无效过渡工作的碳排放,此理念对低碳城市管理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融入低碳理念,以市级住建局为牵头单位,引导本市内建筑企业积极学习引进先进低碳节能技术,组织技术骨干培训活动,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有效降低施工环节的碳排放。
低碳生态城市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 章 编 号 】 0 6—3 6 2 1 0 文 10 8 2( 0 2) 4—0 2 0 8—0 6
低 碳 生 态 城 市 的 区域 协 调 发 展 研 究
— —
以 中新天 津 生 态城 为例
郝 文 升 赵 国杰 温 娟 李 燃 常 文 韬 (. 1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天津,
保护 和改善 生态 环境 , 立 人 工环 境 与 自然环 境 融 建 合 的生态格 局 , 分 保 护物 种 多 样性 、 态 自然 、 充 生 自
然地 形风貌 和能 源储备 等 , “ 将 天人 合一 ” “ 法 自 、道
然 ” 原 始 生 态 观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现 代 生 态 观 有 机 的 统一 起来 。 .
着重 探讨 低碳 生态 城市 的 区域 协调 发展 问题 。
l 低 碳 生态 城 市 与 区域 协 调 发 展 的融 合
1 1 低 碳 生 态 城 市 的 系统 观 概 念 .
比“ 国民生产 总值 ” 重要 。 更
概 而言 之 , 碳 生 态 城 市 发 展 是 “ 与 环 境 协 低 人 同进 化 的渐 进过程 , 城 市 生 态基 础 设 施 和循 环 再 是 生功 能渐进 完 善 及 自然 生 态 和 人 文 生 态 服 务 功 能 渐 进熟 化 的过 程 ” 。 自然 环境 生 态 化是 本 底 , 经 济发展 低碳 化 是 途 径 , 会 生 活 幸 福 化 是 本 原 , 社 三 者 在低 碳生 态 化 理 念 下 协 同融 贯 , 互 融 合 , 同 相 共
3 0 7 ;.天津 市环 境规划 院 , 0 022 天津 ,0 1 1 30 9 )
【 要 】 给 出低 碳 生 态 城 市 系统 观概 念 和 拓展 区域 协调 发 展 内涵 的基 础 上 , 括 出低 碳 生 态城 市 区域 协 调 发 展 的 实现 机 制 . 摘 在 总
基于低碳视角的大庆生态城市建设策略探析
[ 关键词 ] 大庆 ; 生态城市: 低碳
d i1 .9 9 .sn 17 —0 9 .0 0 .2 o: 0 36  ̄ i . 6 3 14 2 1. 5 0 3 s 1
[ 中图分 类号 ]F 9 [ 2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7 — 142 1)50 4 — 2 6 3 0 9 (0 0 — 0 3 0 1
21年 3 0 1 月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 n a a e n n o ain z to i aM n g me t fr to iain I
Ma.2 r . 0ll Vo .4. . 11 No5
第 1 4卷第 5期
基于低碳视角的大庆生态城市建设策略探析
孙 菲
大 庆 市是 我 同 重 要 的 石 油化 一 基 地 .在 资 源 紧 张与 环 境 污 I :
程 日前 . 庆 市 主 城 区 建设 绿地 达 14 0万 平 方 米 . 成 区 绿 化 大 0 建
覆 盖 率 达 到 3 . . 建成 了东 城 区污 水 处 理 厂 和 垃圾 无 害 处 理 31 并 %
( ) 济 成 效 。 年 大 庆 经 济 在 政 府 全 力 进 行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1经 近 进 程 中 取 得 很 大 成 效 大 庆一 直 处 于全 国百 强 城 市 前 列 . 全 省 在 经 济 发 展 中 地 位 举 足 轻 重 . 0 8大 庆 市 年人 均 G P名 列 全 国 城 . 0 2 D 市 第 六 位 . 居 东北 之首 . 哈 尔 滨 的 28 位 是 . 6倍 2 0 0 9年 实 现 地 区
( 北 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 , 龙江 大庆 13 1) 东 黑 3 8 6
生态文明视域下中国城市低碳转型研究
二、 中国城市低碳转型的系统建构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背景 , 城市化进程加速推
低碳转型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国许多城 市特别是资源禀赋型城市面临资源耗竭、 能源短缺、 环境
污染等问题。由于城市生态系统脆弱、 粗放型发展模式、 节能减排投入不足、 低碳技术落后, 城市发展存在资源匮
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转变。城市低碳转型是人们 应对能源安全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手段。由于许
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压力的现实选择。 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 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 l E 对碳基燃料的依赖, 实现能源利用
转型和经济转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节约能源资源、
济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 , 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城市生 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城市低碳转型是建
作者及单位 : 陆小成 , 北京市社会科 学院管理所副研究员, 北京工业 大学耿丹学院副教授 , 清 华大学博士后 , 研 究方向: 城市发展、 低础创新 系统、 低碳经济。 ( 北京 1 0 0 1 0 1 )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全面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 真正解决人与 自然的矛盾和摆脱生态危机 , 加快城市生
关平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 遭遇资源能源的瓶颈性制约, 随着全球资源能源危机不断
加剧, 资源约束不断趋紧, 碳排放强度不断加大, 环境污染
1 . 城市低碳转型的提出。城市作为承接中国主要
人 口和产业发展的载体, 长期面临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 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加快城市低碳转型已
产业布局、 低碳能源开发 、 低碳制度完善、 低磁社会培育等方面的系统建构。加快中国城市低碳转型,
低碳背景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路径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低碳视角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路径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了明确的 战略和 目标 。2 0 0 5年 9月 .} 【 困和欧 盟发 表 I
已经产 生 了非 常显著 的影 响 [。 1 1 各 种 不 利 影 响 的 1 加 剧 使 人 类 逐 渐 认识 到 了 3益 温 室气 体过 量 排放 所 带来 的严 重 性 , 人们 开 始采 取 一 系列 的措施 应 对温 室效 应 带来 的影 响 .低碳 ” 念应 “ 概
过了“ 低碳 社 会行 动计 划 ” 将 低碳 社 会作 为 1本 未来 , 3
领域 进 行 生 态 文 明城 市 建 设 。当 前 , 碳 经 济 不 仅 是 国 内外 研 究 的 热 门 话 题 , 是 国 内外 经 济 社 会 领 域 实践 的热 点 话 低 也 题 。为 了应 对 日益 严 峻 的 温 室 效 应 . 国各 地 区选 择 了低 碳 经 济 的 道 路 。低 碳 经 济 是 建设 生 态 文 明城 市 的突 破 口 , 各 又 可 以将 生态 文 明城 市 建 设 向纵 深 推 进 。 [ 健 词 ] 碳 经 济 ; 态文 明 ; 径 ; 阳 关 低 生 路 贵 中 图分 类 号 : 0 22 F6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 0 2 1 )6 0 O — 5 1 0 — 8 X( 0 0 0 — 0 1 0
De e c mbe . r201 0 N0. nea 1 5 6 Ge rl 1
贵 阳 市 委 党 校 学 报
GUI YANG SHI EIDANGXI W AO UEBA0 X
2 1 0 0年 1 2月
第 6期 总第 1 5期 1
低碳视 角下生态文 明城 市建设路径研究
以贵 阳 市为例
杨 青 罗恩 源 苏 明珠
( 阳市社 科联 , 贵 贵州 贵 阳 5 0 8 ) 5 0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研究
摘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
本文阐述了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重庆市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低碳;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之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也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成为了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
低碳生态城市诞生于1971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提出了从生态学角度创造出一个低碳、高效、和谐的城市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不仅要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要极大的重视城市生态效益,通过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打造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平衡的人类城市生活环境,从而实现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围绕城市能源消耗、经济模式和环境改善等多方面,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
2.我国进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2.1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当前及今后长时期内,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环境与发展挑战就
是以气温升高为主的全球气候变化。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力不强,环境资源竞争压力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挑战,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的增加,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
而城市建设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载体,转变发展方式、提倡低碳城市建设,避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合适我国国情的低污染、低排放、抵消耗的新型城市发展道路。
2.2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的扩张,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和改善,但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却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水污染、空气污染、电力供应紧张、油价不断攀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
而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就是使人类的发展回归自然的发展规律、符合自然发展的方向,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健康发展,真正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3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生态城市的理念与实践得到了全面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正是强调以人为本,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在保障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减少碳的排放,实
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有力实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3.重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缺乏一套完整的规划与设计。
在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在政府决策的设计与城市建设的引导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自重庆提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以来,并未出台一套完整的如何建设、怎样建设的规划与设计。
第二,政府政策制定不合理,政策结构混乱。
重庆市由于缺乏太阳能、风能等绿色环保资源,导致重庆市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采取“拉闸限电”、减少柴油供应、临时关闭重污染企业等不得当的应急方式,不仅没有达到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和节能减排目标,而且民怨沸腾,失去人心。
第三,片面认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立,认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必然影响到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
尽管重庆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但是,区县政府为了加快当地经济发展,过多考虑经济因素,并片面认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必然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在执行政策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对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持消极怠慢态度。
第四,低碳交通、低碳出行实施难度较大。
重庆由于受地形条件的制约,道路坡度相对较大,道路条件恶劣,这就大大限制了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工具的推广使用。
而且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出行的方式也出现了由公共交通向私家车转移的趋势,由于私有
车辆的增加远远快于道路设施的建设,这不仅造成了交通拥堵常态化,更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不符合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和设计。
第五,居民低碳环保意识薄弱。
低碳重庆、宜居重庆的建设要求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但是大部分市民低碳意识淡薄,甚至少数市民对低碳生活有抵触情绪。
低碳生活并不是以牺牲居民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为代价的,其是鼓励居民选择低碳产品,选择低碳出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有利于城市与环境健康、和谐发展的居民生活消费方式。
4.重庆市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对策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参照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重庆低碳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重庆发展的低碳城市规划体系,树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
第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重庆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基地,要想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必须结合两江新区的战略布局优势,借助国家政策优惠,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由于重庆新能源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高新技术也以引进为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技术
化人才,发展新兴学科,做好新能源人才的培训规划。
第四,加强低碳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
城市居民是城市社会发展的主体,在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低碳生态城市理念的宣传,发动、组织重庆市民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建立环保教育基地,培养市民低碳环保意识。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然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
重庆的城市建设正在逐步由高碳时代向低碳,甚至零碳时代前进,但由于目前经验的缺乏,规划的不完整、低碳意识的片面性以及自身条件的一些原因,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我们只要明确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全民参与的合作互动机制,大力支持发展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产业,正确引导市民低碳环保意识,就一定能把重庆建设成为一个山水田园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 李迅,刘琰.低碳、生态、绿色——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城市规划学刊,2011(2)
[2] 戴亦欣.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
[3] 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j].建设科技,2009(15)
[4] 徐渝.低碳城市:重庆绿色发展的新目标[j].决策咨询.2011(1)
[5]杨李宁、付祥钊.关于重庆低碳型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j].城市住宅.2010(9)
[6] 沈清基,安超,刘昌寿.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及规划建设的基本原理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0(5)
作者简介:杨茜(1977-8),女,重庆巴县人,本科,工作单位:重庆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