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试题—25.诗词五首 (含答案)

诗词五首一、单选题1.下列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
B.“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写出了战场血流成河,渗入土中,凝结为紫色,正面写出了战争的悲壮之感。
C.“半卷红旗”写出了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加上“鼓寒”的声音细节,加剧了悲壮的气氛。
D.诗作的结尾抒写了官军全体将士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
2.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折戟沉沙铁未销”从一支断戟写起,看似平淡实为不平,“铁未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B.“东风不与周郎便”借火烧赤壁一事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达对周瑜历史功绩的羡慕之情。
C.“铜雀春深锁二乔”别出心裁地借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生动。
D.这首怀古咏史之作,寄寓作者吊古之意,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3.选出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十章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分析1.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阶段是( )。
(2008年4⽉)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评析】答案为C。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阶段是认同。
此题旨在考查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阶段依从,第三阶段内化。
2.简述中学⽣道德发展具有⾃律性的主要表现。
(2007年)【评析】(1)形成道德信念;(2)⾃我意识增强;(3)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此题旨在考查中学⽣道德发展⾃律性的主要表现。
同步训练试题⼀、单项选择题1.⼀个⼈的对⼈对⼰、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遗传得来的D.通过学习⽽形成的2.品德是个体依据⼀定的社会道德⾏为规范⾏动时表现出来的⼼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较稳定的3.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4.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地位的因素是( )A.认知因素B.情感因素C.意向因素D.情境因素5.态度的⾏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为⽅式B.意向或意图C.⾏为习惯D.语⾔或⾏为6.“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意志7.学⽣明知故犯,⾔⾏不⼀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8.⾸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理学家是( )A.柯尔伯格B.⽪亚杰C.斯⾦纳D.巴甫洛夫9.在哪个阶段,学⽣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A.学前阶段B.⼩学阶段C.初中阶段D.⾼中阶段10.⼈们对于某种⾏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产⽣的跟随他⼈⾏动的现象称为( ) 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11.在思想观点上与他⼈的思想观点⼀致,将⾃⼰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体,构成⼀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12.“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理学解释理论是( )A.强化说B.认知失调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1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第五章 第一节 质量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

第五章第一节质量一、填空题1.物体所含_______叫做物体的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2.把一块铁片做成一个铁罐,_______变了但质量不变;一块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但质量_______;把一个仪器带到月球上,_______变了但质量_______.因此,物体的质量不随_______、状态和_______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一种_______.3.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个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45_______;(2)一头大象的质量大约是5.8_______;(3)一只鸡的质量大约是2.0×106_______;(4)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00_______;(5)一个人的质量大约为50_______;(6)30粒大米的质量约为1_______.4.单位换算:①氯原子的质量是1.7×10-27kg=_______g,②一巨石质量0.6t=_______kg ③一物体的质量是5×105mg=_______kg=_______t.5.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他先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面上,再将游码调到“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调好天平后,他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g.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将物体错放在右盘中,并在左盘中加了35g砝码,同时将游码移到1.2g处,此时天平平衡,该物体的实际质量应为_______g.测完后他发现使用的已经磨损了的砝码,则这个物体的真实质量是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刚才计算出的质量.7.在“测量液体质量”的实验中,小刚把天平放在_______工作台面上,当移动游码至零刻度时,看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图1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50.2g,将盐水倒出,再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此时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倒出的盐水质量为_______g.8.某托盘天平的全部砝码如图所示,此天平一次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g.现将天平调节平衡后测一物体的质量,物体应放在_______盘;当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如图丙;再加入最小的砝码,指针如图乙,这时应该_______,直至恢复平衡,所用砝码和游码如图丁;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g.9.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使用前,将_______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取砝码时,必须用_______夹取.10.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移动游码的作用是_______.11.托盘天平称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有下述步骤,请按正确顺序重新排列并将实验步骤的标号填在括号里.A.把几枚大头针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砝码放在右盘内测量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C.数出左盘内大头针的数目,算出1枚大头针的质量D.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E.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F.计算几枚大头针的总质量,总质量=右盘内砝码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1)正确的实验步骤为_______.(2)测得100个大头针的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天平读数为_______g,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是_______g.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B.1kg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C.把钢棒轧成一张薄钢板,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D.一杯水凝固成冰后,质量变大2.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B.物体的形状C.物体的空间位置D.物体的状态3.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A.9t B.9kg C.9g D.9mg4.答题时,你所用的这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大约是()A.4g B.40g C.100g D.200g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32kg=1.32kg×1000=1320g B.1.32kg=1.32×1000kg=1320gC.1.32kg=1.32×1000g=1320g D.1.32kg=1.32×1000=1320g6.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只将20g 的砝码放在天平右盘后,发现指针略偏于分度盘左侧,这时他应该()A.向右调平衡螺母B.向右调游码C.继续向天平右盘中加入10g的砝码D.直接记录结果为20g7.在“用托盘天平秤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调节横梁平衡时,只调节了平衡螺母B.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C.称量时,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D.观察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8.如图所示,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则金属块的质量为()A.72.4g B.70g C.72g D.2g9.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使用磨损的砝码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10.有一位同学用天平称一块矿石的质量,把天平调好后错把矿石放在右盘,在左盘放50g,20g砝码各一个,又把游码拨至标尺4g处,达到平衡,这块矿石的质量应该是()A.74g B.70g C.66g D.78g11.天平用久了,会造成砝码磨损,用这种受磨损的砝码来称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不能确定12.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A.将游码向左移动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C.将游码向右移动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13.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有一砝码已经粘上一些泥,这样测出的质量将比物体的实际质量()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确定14.为了在学校实验室测出一颗小螺钉的质量,小华同学设计了下面几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好的方案是:()A.直接测出这颗小螺钉的质量B.先测量出50颗相同小螺钉的总质量,再算出一颗小螺钉的质量C.多次测出一颗小螺钉的质量,然后求平均值D.测出小螺钉和铁块的总质量,再测出铁块的质量,然后相减即可得出螺钉的质量第五章第一节质量一、填空题1.物质的多少千克 2.形状不变位置不变位置形状属性3.(1)kg (2)t (3)mg (4)g (5)kg (6)g4.①1.7×10-24 ②600 ③0.5 0.0005 5.水平左 52.46.33.8 大于 7.水平左 22 8.210 左取下最小砝码,移动游码 71.4 9.游码镊子 10.相当于往右盘增加砝码 11.(1)EBADFC (2)41.4 0.414二、选择题1.C 2.A 3.B 4.A 5.C 6.B 7.A 8.C 9.D 10.C11.A 12.B 13.B 14.B。
1初二物理声现象同步练习试题

初二物理声现象同步练习题(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1.发声体都是在着,发声停止的物体不再。
2.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也能在、中传播。
4.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既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给电交谈,这是因为。
5.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这表明也能传声,“土电话”利用的是能传声的性质。
6.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7、声音靠传播。
声音在钢铁中比水中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是米/ 秒。
8、人耳要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必须满足:传入人耳的原声与回声时间相差秒以上,人距障碍物不得小于米。
9、人说话、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的振动,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发出的振动。
10、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靠交谈,说明:。
11、利用回声测定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需要测出,然后利用公式计算。
12、某同学对着一山崖高喊一声,2 秒后听到回声,该同学距山崖有米。
13、人们彼此交谈的语声,是靠传播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真空里传播的慢B.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C.真空不能传声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2.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真空 B. 木头 C. 空气 D. 水3.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海水、铁管、空气B. 铁管、海水、空气C.空气、铁管、海水D. 空气、海水、铁管4.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 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D. 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开始计时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2万次6.有一跟长100米的空气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A.一次响声 B. 两次响声 C. 三镒响声 D. 四次响声7、下列关于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 、振动停止以后,声音要慢慢消失;D 、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1.我们的好朋友习题一、填空题1._____________总是给我们温暖,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的存在。
2.与朋友在一起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正是成为好朋友的基础。
3.我们都渴望获得_____________,但我们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才是_____________。
4.学会与朋友相处。
友谊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向朋友提出_____________的要求,往往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
6.友谊来之不易,需要_____________。
7.学会和朋友_____________,友谊才能深厚长久。
8.说话不算数不仅会对别人造成伤害,也会对_____________造成伤害。
9._____________总是给我们温暖,让我们感受到真情的存在。
10.有些时候我们会向朋友提出_____________的要求,却并不知道,正是这些_____________的要求,伤害了朋友之间的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1.要想珍惜友谊,我们应该做到()。
A.随意和朋友争吵B.怀疑朋友C.背后说朋友的坏话D.尽力帮助朋友渡过难关12.下列属于朋友之间不合理要求的是()。
A.选学习委员的时候让朋友给自己投票B.让朋友帮自己抬一桶水C.让朋友给自己讲解数学问题D.让朋友保守自己的秘密13.下列行为中,不可以作为两个人成为好朋友理由的是()。
A.一起学习B.一起逃课C.一起打球D.一起跑步14.下列做法中,属于真正友谊的是()。
A.帮助朋友搬桌子B.朋友借自己的作业抄C.考试时,朋友给自己传答案D.帮助朋友去打架15.交朋友要有诚意,下列行为能够交到朋友的是()。
A.出现问题时,将责任推给别人B.发生争吵时,动手殴打别人C.遇到困难时,与别人共同面对D.别人获奖时,脸上现出不服气的神情16.小红在班级中学习成绩很突出,可是她经常嘲笑学习差的同学,同学们都不愿与她交朋友,小红没有朋友原因在于()。
同步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同步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根据文本内容,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地球是平的。
B. 太阳从东方升起。
C. 月亮比地球大。
D. 一年有13个月。
2. 文本中提到的主要人物是谁?
A. 张三
B. 李四
C. 王五
D. 赵六
二、填空题
1. 文本中提到的第一个地点是_________。
2. 文本中描述的主要事件发生在_________。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文本中的主要观点。
2. 文本中提到的主要人物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四、论述题
请结合文本内容,论述作者的观点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2. 答案:C
二、填空题
1. 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填写)
2. 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填写)
三、简答题
1. 答案:文本中的主要观点是(根据文本内容概括)。
2. 答案:文本中提到的主要人物通过(根据文本内容描述)来解决问题。
四、论述题
答案:作者的观点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表现在(根据文本内容和个人理解进行论述)。
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6).

典型真题评析:1.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评析】答案为C。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也称干扰。
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迁移。
2.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创造性【评析】答案为B。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
被称为( )。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经验泛化说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3.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4.从迁移的观点来看。
“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5.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
A.正迁移B.负迁移C.纵向迁移6.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7.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
A.经验泛化作用B.学习定势作用C.分析概括作用D.相同要素作用8.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 )。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10.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广东省深圳市初一语文上册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初一语文上册同步检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ú)憔悴(cuì)尴尬(gān gà)B. 蹒跚(pán shān)怂恿(sǒng yǒng)缥缈(piāo miǎo)C. 冗杂(rǒng zá)羁绊(jī bàn)恪守(kè shǒu)D. 嗔视(chēn shì)拮据(jié jū)矗立(zhù lì)答案:B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增强了自信心。
B.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C.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D.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答案:D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
B.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通过描写父亲送“我”去车站买橘子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C.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D.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座桥的设计匠心独运,宛如彩虹飞架河上,令人赞叹不已。
B.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次春游的目的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C. 他在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真是首当其冲,为我们班争了光。
D. 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只见群山连绵,云雾缭绕,真是美不胜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同步试题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阙处()曦月()襄陵()沿溯()
素湍()怪柏()飞漱()属引()
考查目的: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
答案:quē;xī;xiān g;sù;tuān;bǎi;shù;zhǔ。
解析:注意“阙”的通假现象和“属”的特殊读音。
2.解释画线词语。
(1)略无阙处略无:_________ 阙:_____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襄:___________
(3)自非亭午夜分亭午:_________ 夜分:_____________
(4)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
(5)飞漱其间飞漱:__________
考查目的: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答案:(1)毫无;同“缺。
(2)漫上。
(3)正午;半夜。
(4)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5)飞流冲荡。
解析:所考查的八个词语均有明确的书下注释。
3.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考查目的:检测对重点语句的掌握情况。
答案:(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
(3)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的确有很多趣味。
解析:结合书下的注释,把关联字词的解释串联起来,得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4.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选自《》,题目是编者加的。
(朝代)的地理学家给《》作注写成了该书。
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考查目的:掌握有关《水经注》的文学常识
答案: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水经。
解析:略。
二、课内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以为是B.朝发白帝朝令夕改
C.良多趣味良师益友D.哀转久绝千古绝唱
考查目的:掌握一词多义。
答案:B
解析:A项,“自三峡七百里中”中的“自”的意思是“从”,“自以为是”中的“自”的意思是自己。
B项,“朝发白帝”和“朝令夕改”中的“朝”都为“早晨”之意。
C项,“良多趣味”中的“良”的意思是“很”,“良师益友”中的“良”的意思是“好”。
D项,“哀转久绝”中的“绝”的意思是“消失”,“千古绝唱”中的“绝”的意思是“独特的,少有的”。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①不见曦月曦:②沿溯阻绝绝:
③或王命急宣或:④素湍绿潭湍:
考查目的:检测对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答案:①日光,这里指太阳;②断绝;③有时候;④急流。
解析:注意结合句意,解释“曦”与“或”。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考查目的: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答案: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解析:注意解释“虽”“奔”“不以”“疾”的意思。
(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八年级语文上册)
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考查目的:了解文章比较典型的写作手法。
答案:侧面(或间接);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狭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解析:辨析文段中主要景物的描写。
5.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
考查目的:对文段的整体把握情况。
答案:凄;哀。
解析:明确引用这句诗的作用,它是对本段内容的一个总结概括。
三、拓展阅读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①。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②,山谷传响③,泠泠④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⑤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
节选《江水·三峡》(郦道元)【注释】①形容:形状。
像类:相像类似。
②至清:极其清越响亮。
③响:回声。
④泠泠(1ín g):形容声音清越。
⑤书记:书中记载。
1.解释画线词语。
①至峡口百许里。
②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考查目的: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
答案:①许:左右;②曾无:全无,没有一个。
解析:“许”和“曾”的用法在《核舟记》一文中已经学过,应当能迁移运用。
2.翻译画线语句。
考查目的:能结合课文所学和所给注释通顺地翻译句子。
答案:猿鸣声极其清越,山谷里回声荡漾,声音清越,久久不断。
解析:“猿鸣”“传响”“绝”为本课所学,“至清”和“泠泠”是已经提供的注释,结合句子通顺表达。
3.选文中写到的三峡的山石特点有、,水的特点是、,还写到了有代表性的景物、,从而表现了三峡的山水之美。
考查目的:能把握课外文言文的大意。
答案:高峻重叠、色彩缤纷;曲折、声音悦耳;树林、猿鸣。
解析:能够抓住写景角度和景物特点,选择概括性词语归纳,不必拘泥于答案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