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阎连科

合集下载

阎连科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

阎连科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
阎连科对于社会问题持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见解,他曾多次公开批评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呼吁社 会改革和进步。
他在作品中也涉及了农村贫困、教育落后、女性地位等问题,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支持。
阎连科认为作家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用自己的作品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阎连科关于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1
阎连科在作品中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主 张人生应该追求真实、善良和美好,反对虚伪、 自私和贪婪。
连科对现实的理解和表达。
《四书》等作品则以寓言、象征 等手法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
命的哲思。
散文随笔
《我与父辈》等散文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展现 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散文三篇》等作品则以其精炼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 考。
文学评论
《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等评论性文章深入探讨了乡村文化 和都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展示了阎连科对文学和文化问题 的敏锐洞察力。
持续创作与探索
阎连科已经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 学作品,但我们对他的未来发展 抱有期待,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 创作热情和探索精神,为读者带 来更多惊喜和感动。
文学交流与传承
阎连科的作品已经在国内外的文 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们期 待他能够通过文学交流活动和传 承工作,进一步推广中国当代文 学和文化。
社会公益与责任
社会贡献巨大
阎连科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激发了读者 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对于提高公众的文学素养和促进社 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个人经历独特
阎连科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他的作品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形成了独 特的个人风格。
对阎连科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焚书之后_读阎连科_四书_

焚书之后_读阎连科_四书_
① 蔡建鑫: 《屈辱的救赎———论阎连科的〈四书〉》,《四书· 序论》,台北,麦田出版,2011。
② 〔法〕米歇尔·福柯: 《规训与惩罚》,第 8 页,刘北成、杨远 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2012 年第 5 期 当代作家评论 91
自贬或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历史脱身术。这 恰如作者在《关于小说》中所说: “近代某些 欧美小说家,力求小说里的人物故事如实地 在读者心目中展现,作者或钻入人物衷曲,或 站在故 事 之 外,不 以 作 者 身 份 露 面 或 出 声。 他们要求故事里的人物或情节,像人世间客 观存在的事物。”①
孩子他,只记原来自己有多少红花 和奖状,不记别人多少花。记得那,满屋 帐布一片红,如是红的海。对面小红花, 红如晚秋田野红柿子。孩子不记那,到 底谁是一百二十朵、一百一十朵,或者不 到一百朵。
帐烧了,重新统计有了上百红花的, 竟有七十八个人。可原来,只有三十几。 孩子在帐里,烤着他的火。宗教在一张
① 杨绛: 《关于小说》,第 24 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1986。
我们看得出,《四书》作者是在重建被遗 忘的那个历史程序,是在把被新时期浪潮冲 刷瓦解或 分 化 的 那 个 程 序,在 小 说 中 复 原。 这个 程 序 就 是,“惩 罚———检 举———奖 励”, 用拉打兼顾的辩证法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植入 一个有效的软件。但是,这种重建的阻力和 难度是难以想象的,它甚至难以用小说的叙 述加以展现。可能是预感到这一点,阎连科 省去了大量生活细节,他试图用障眼法加以 包装。
如果 说 阎 连 科《日 光 流 年》、《坚 硬 如
水》、《受活》和《丁庄梦》中的戏谑性主要是 凭借强烈的修辞来产生冲击力的话,《四书》 给人的印象则是去修辞,它在语言实践上是 一种减法的写作。阎连科似乎是在实验一种 靠陈述而不是描述的文学书写,来展现育新 区这个特殊的世界。

作家词典·阎连科

作家词典·阎连科

作家词典窑阎连科林 源 刘江凯阎连科阎连科,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58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嵩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2004年由部队转业。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1979年开始写作,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丁庄梦》《风雅颂》《四书》《炸裂志》和《日熄》等14部;中、短篇小说集《年月日》《黄金洞》《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等15部,散文《我与父辈》、文论《发现小说》等10余种;另有《阎连科文集》17卷。

曾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马来西亚第12届世界华文文学奖,2012年入围法国费米那文学奖短名单和英国国际布克奖短名单,2014年获捷克卡夫卡文学奖,2015年《受活》获日本“推特”文学奖,2016年再次入围英国国际布克奖短名单,同年《日熄》获香港“红楼梦文学奖”。

阎连科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作家,其作品被译为日、韩、越、法、英、德、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荷兰、挪威、瑞典、捷克和塞尔维亚等20几种语言,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外文作品70多本。

阎连科早期创作深受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1990年代末期以后,直面现实和人的生存困境创作转型,其狂放的想象、荒诞的叙事以及小说的寓言、神话色彩,在中国文坛风格独具,并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其“和平军旅系列”、“瑶沟系列”和“耙耧山脉”系列作品影响甚大。

尤其大量的“耙耧山脉”系列作品,构成了阎连科最重要的文学世界。

而随着2000年前后写作的《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和《受活》的出版,这一“耙耧山脉”系列小说,突破了原有的写作模式和现实禁忌,内容直接逼视中国的历史、现实与人性,小说人物行为荒诞、心灵扭曲复杂,创作风格上的再次巨变,在读者和批评家中引起了更大的关注。

《受活》出版时,阎连科在后记中质疑“中国式现实主义”,倡导文学要回到“超越主义的现实”,在文坛引起对现实主义的新争论;《受活》在海外译介时名为Lenin’s Kisses,出版后好评如潮。

黑猪毛白猪毛阎连科读后感

黑猪毛白猪毛阎连科读后感

黑猪毛白猪毛阎连科读后感
这故事啊,就像发生在咱身边的那些旮旯角落。

那黑猪毛白猪毛,一开始还觉得就是猪身上的毛呗,能有啥大文章。

结果这里面藏着的可是老百姓的无奈和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心思。

里面的人物就像是从土里直接拔出来的,带着泥土味儿。

他们为了那个去蹲监狱的机会,争得是不可开交。

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荒诞?可在那个环境里,就变得那么真实。

蹲监狱咋还成了香饽饽呢?这背后就是底层人民对生活的那种无力感。

有个机会能让家里好过些,哪怕是去蹲监狱这种糟心事,都有人抢着去。

阎连科写得特别实在,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词儿。

就像一个老大哥坐在你跟前,给你唠这些苦哈哈的事儿。

他把那些人的心思、算计、善良和无奈,就那么赤裸裸地摆出来。

让你看了,心里有点堵得慌,又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我感觉这篇小说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些我们平时可能忽略或者不想去看的东西。

它让我知道,生活有时候会把人逼到一个很奇怪的境地,在那个境地里,人的价值观可能都会变得和我们平常以为的不一样。

读完之后,我对那些生活在底层,被生活搓磨的人有了更深的同情,也更加珍惜自己现在能自由选择的生活了。

就像猪毛虽然不起眼,但在这个故事里,却能牵出这么多沉甸甸的东西,这就是阎连科文字的魔力啊。

阎连科的《丁庄梦》:欲望,死亡,梦境

阎连科的《丁庄梦》:欲望,死亡,梦境

阎连科的《丁庄梦》:欲望,死亡,梦境阎连科的《丁庄梦》延续其一贯风格:文字深入人性深处,从终极关怀的高度展现人类生存的痛楚。

它也是中国第一部以艾滋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以文学的方式关注艾滋病,对现实予以冷峻的批判和严肃的人道关怀。

他透彻剖析的不仅有病疫蔓延之下农村的生存状况,更有挣扎在死亡线上那些扭曲的灵魂。

小说与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一样,都因卖血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

但余华的讲述是温情的,许三观卖血的一生没有血雨腥风式的斗争,辛酸故事的背后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

阎连科却冷峻得多,在他毫不留情的揭露下,卖血成了罪孽的引子,引出了贪婪和死亡。

余华用极端的个体行为证明了生命之坚忍;阎连科则通过大规模病疫考验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

从《日光流年》、《受活》到《丁庄梦》,阎连科始终在痛苦,他不断展示阴暗的生活角落,剥离人性虚伪的外壳,捕捉灵魂的每一次悸动。

但唯一令他不安的是,在这欢乐的世界里,他的作品只能带给我们刺心的苦痛。

可这苦痛能达到震撼心灵的效果,实属不易。

一、死亡的导火索:欲望叔本华认为,人生是欲望的表征,人的欲望永远无法获得满足,因而痛苦就成为必然的生存体验。

追溯热病缘起,个人欲望的膨胀显然是病疫突发的要因。

高局长积极动员卖血是出于强烈的权欲,丁庄掀起卖血风潮,也是由于他们无法控制对金钱的热望。

丁庄人把身体里自然流淌的生命原力当作财富的置换品,在盲目的追索中走上了不归路。

模范血源村蔡县的繁荣景象带来的眼球刺激,使他们打消了一切质疑和犹豫。

金钱在此彰显出不可抗拒的魔力,轻易就把有形物质转变为无形的精神动力,在他们思想中播种发芽并迅速开花结果。

从此,“丁庄轰的一声卖疯了”,他们把生命当赌注,一点点耗尽了生命元气。

金钱欲凝聚的狂热势头支配着行动,成为人在忘我状态下唯一的主宰者。

当鲜血换来百元大钞时,他们心花怒放;新房砌成后,他们又陷入对楼层高低的算计和攀比中。

欲望相继而生,人沉溺于欲海,迷失了自我,并在虚妄的追逐中无可挽回地接近了死亡。

阎连科的“欲望乡村”——以《坚硬如水》和《丁庄梦》为例

阎连科的“欲望乡村”——以《坚硬如水》和《丁庄梦》为例

阎连科的“欲望乡村”——以《坚硬如水》和《丁庄梦》为例摘要:阎连科的《坚硬如水》和《丁庄梦》两部作品描绘出一幅“乡村世界的欲望图景”,“权欲”、“情欲”、“财欲”发酵,与时代背景、个体命运、人性情感发生交织,完成对欲望的完整叙述。

欲望描写带有个人情感需求和普遍意义价值,引起我们对乡村世界欲望小说的思考。

关键词:乡村世界、权欲、情欲、财欲许多作家都有其独特的“叙述世界”作为其小说的铺展空间,阎连科也不例外。

阎连科是带有浓烈地域色彩的作家,他出生于河南农村,瑶沟为他提供了创作空间、影响了创作风格,其中原乡土小说既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具有反映中国乡村群像的普世价值,带有反思和批判意味。

在阎连科的乡土世界中,权力、情感与金钱的饥渴为这个本应质朴的世界添上一抹浓烈的“欲望”的色调。

一、《坚硬如水》中的“权欲”和“情欲”《坚硬如水》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一个刀锋上的时代,在极端的社会条件下,人的欲望也随之膨胀并走向极端。

主人公高爱军对于权力和情爱的追求近乎癫狂,当欲望与外界失衡,欲望的火焰便会反噬自身,注定了其悲剧性的结局。

(一)高爱军的权力魔怔与时代梦魇《坚硬如水》中的权力欲望主要表现在人物高爱军身上,高爱军对权力有着狂热变态的追求。

他为了得到权力而向权力屈服,娶了村支书的女儿程桂枝。

之后更是不择手段,与夏红梅一起制造伪证,扳倒镇长,丧失道德底线,凡是阻碍其在权力的道路上狂奔的人和物都要灭亡。

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人们对个人的狂热崇拜渗透进日常观念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时代对权力的追求是普遍性的。

作者用大篇幅的文革特有“红色”语言渲染那个时代的氛围,用个体放大的欲望去消解和掩盖时代的残忍,用一种“后现代”的书写方式完成对文革时代的调侃。

个人是集体的映射,个体呈现是时代的扭曲与压迫。

高爱军的成长背景设置在“二程故里”,宋代理学家二程的后裔集聚的地方,也是封建观念最浓厚的地方。

小说中外界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浪对程岗村没有丝毫影响就足以说明其与外界脱节的封闭与落后。

《老师!老师!》阅读答案阎连科

《老师!老师!》阅读答案阎连科

《老师!老师!》阅读答案阎连科《老师! 老师!》阅读答案阎连科《老师! 老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

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老师! 老师!》阅读答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老师! 老师!阎连科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

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

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

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

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

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

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

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

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

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

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阎连科作品

阎连科作品
2012年
西行西行:中国作家西班牙纪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年
丈量书与笔的距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
北京:最后的纪念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年
朝着东南走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2年,2013年
作家出版社
2000年
我与父辈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年
INK印刻文学出版社
2009年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9年
朝着天堂走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2年
三棒槌
新世界出版社
2002年
耙耧天歌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1年
穿越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1年
褐色桎梏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年
阴晴圆缺:重说千古淫妇潘金莲
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9年
欢乐家园
北京出版社
1998年
和平寓言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4年
情感狱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91年
现代出版社
2009年
艺妓芙蓉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年
动物凶猛(与王朔、王安忆合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年
坚硬如水
台北市:麦田、城邦文化
2009年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9年,2013年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
四号禁区
万卷出版公司
2009年
30年文学典藏(与铁凝、李国文合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9年
天宫图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5年
著作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阎连科文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将手头上这本阎连科文集解决,阎的作品以前不是太关注,河南的作家里面刘震云的名气应该算是最大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再下来的近代作家二月河,阎连科也拿过不少奖,但他们的作品却一直没有什么机会认真的读读,这次不是因为当当网给这本书来了个大折扣.我可能也将继续和阎连科无缘了.认认真真的花了近一个星期的夜晚读完这本集子,感觉其实还是很不错的,书卖的便宜应该不是人家老阎写的不好,而是因为书的装订质量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一本书看完一遍,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有脱落的症状.实在是有点糊弄消费者的嫌疑.
全书分为三大块,第一类是短篇小说,第二类是中篇小说,第三类是散文随笔.相较而论,我以为阎的中篇写的比较好,其中一篇<<芙蓉>>的说的是解放前后一位名叫苹的艺妓一生的故事,感觉风格有点象苏童的红粉,苹的一生即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她拥有一付好嗓子并且得到名师的指点而得已在当时的东京开封卖唱并大受欢迎.最后还开起了自己的戏园子,幸运的是她几次险些失身而最终还是逢凶化吉.不幸的是她得不到亲人的理解,失去了爱情的机会,因为解放失去自己的园子,并最终在文革到来的时候选择了自尽来解脱自己,女主人公给我的感觉似乎没有什么七情六欲,她的一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自己能享受的一切.金钱和爱情对她而言似乎没有什么价值,这可能也是我最欣赏她的部分了吧,人生在这世上能不为金钱和爱情所累者,举目世间,能有几人.
另一部让我感到震撼的作品当属黄金洞,说的是一家淘金人的故事,家庭成员如下:老头(擅长寻找金源),大儿子(擅长挖金,主要劳动力),小儿子(智障,主要劳动力),大儿媳妇(隐形人,基本可以忽略不记),再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桃(城里来的离异女人).故事主要围绕着老头,大儿子和桃三个人展开,三个人之间相互算计,桃先是勾引老头,后来又和老大勾搭,最后为了得到老头可能吞食了大量金货的尸体,又来勾引傻老二,老头和大儿子也一直在明争暗斗中,最终老谋深算的老头害死了老大,但同时他对脑袋不太灵光的老二也信不过,到死也还算计了这傻蛋一回.看完这篇文章,我的感觉就只有一个词阴暗,人与人之间不但没有什么亲情可言还憋着劲着想致对方于死地, 这种感觉在以前读金大侠的连城决中也出现过,两本书中的人物都是这样的让我不寒而傈,感谢阎老师又给我上了一堂人性本恶的课.不过这种感觉我并不喜欢,还是希望这个世界多一点信任,多一点温暧.
最后提一提阎老师写的散文思念.这篇散文是作者写给自己父亲的.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在感觉我感同身受.读起来觉得颇为亲切.况且阎老师在作品当中自揭短处,有一些思想我觉得和我的想法如出一辙,这也是令我对我自己的父亲一直不能释怀的一个重要原因,借读此篇作品之余,也敬请在另一个世界的父亲能原谅儿子当初的自私和冷漠.
2008.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